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试题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50,分数:50.00)1.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D.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节省成本∙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
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
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
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2.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对什么的选择( )∙A.标准差∙B.控制限∙C.质控血清∙D.试剂盒∙E.操作人员(分数:1.00)A.B. √C.D.E.解析:3.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到( )∙A.抗γ链抗体∙B.抗K链抗体∙C.抗入链抗体∙D.抗Fc段抗体∙E.以上均可(分数:1.00)A.B.C.D.E. √解析:4.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E.感染恢复期(分数:1.00)A.B.C.D. √E.解析:5.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A.C1q∙B.IgG1∙C.IL-2∙D.H因子∙E.B因子(分数:1.00)A.B.C.D. √E.解析:6.对于极微量(ng甚至pg水平)抗原的检测,首先可考虑使用( )∙A.反向间接血凝法∙B.荧光抗体技术∙C.放射免疫测定∙D.ELISA法∙E.免疫电泳技术(分数:1.00)A.B.C. √D.E.解析:7.免疫放射测定(IRMA)的最大特点是( )∙A.应用过量标记抗原∙B.应用过量标记抗体∙C.有分离步骤∙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免疫放射测定属于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反应,待充分反应后,除去游离的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成正比关系。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六.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六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淋巴细胞归巢2.TCR3.ADCC4.MHC5.再次应答6.低带耐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7.免疫应答包括()免疫应答和()免疫应答。
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或获得性免疫应答。
8.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是()、()和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等。
9.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的方式发挥作用。
10.SIgA的分子组成中除了重链和轻链外,还包括()和()两种辅助成分。
11.T细胞的充分活化,除需由()识别和结合抗原提供第一信号外,尚需APC与T 细胞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12.不同分化发育阶段B细胞表面的mIg有不同的类别,未成熟B细胞的mIg为(),成熟B细胞的mIg为()和()。
13.适应性免疫应答分为()、()和()三个阶段。
14.内源性抗原在胞浆内被()分解成抗原肽片段,经()转移到粗面内质网内, 与()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表达在其表面,递呈给()细胞。
15.PTK和PTP作用相反,可分别对免疫应答发挥()和()作用。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30分。
注意:没有将答案写入答题卡者不得分.................。
)16.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E.英国17.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腔上囊C.脾脏 D.胸腺E.淋巴结18.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19.类毒素的性质: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 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D.有毒性,无免疫原性E.有过敏原性,有毒性20.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超抗原 B.半抗原C.完全抗原 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21.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 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2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的种类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2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 D.IgME.细菌脂多糖24.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A.IgG和IgM B.IgD和SIgAC.SIgA和IgG D.IgM和IgEE.IgE和IgD25.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C区有4个功能区 B.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C.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D.是天然的血型抗体E.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26.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M B.IgG C.IgE D.IgA E.IgD 27.免疫调理作用最强的Ig是:A.IgM B.IgG C.IgE D.IgA E.IgD 28.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A.唾液 B.初乳 C.汗液 D.肠道分泌液 E.支气管黏液29.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30.表面无FCγR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 B.B细胞 C.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31.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A.C3bBb B.C4b2b C.C4b2b3b D.C3bBbp E.MAC32.补体活化的MBL途径的激活物质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 B.凝集的IgAC.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 D.IgG1-3E.以上都不是33.通过自分泌形式刺激T细胞本身生长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L-1 C.IL-4 D.IL-5 E.1L-1034.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为:A.GM-CSF B.G-CSF C.EPO D.M-CSF E.TPO35.与内源性抗原递呈有关的分子是:A.MHC-Ⅱ类分子 B.MHC-Ⅰ类分子 C.MHC-Ⅲ类分子D.CD1分子 E.黏附分子36.HLA-Ⅰ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位于:A.α1和β1结构域之间 B.α2和β2结构域之间C.α1和α2结构域之间 D.α1和β2m结构域之间E.β1和β2结构域之间37.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A.LMP B.HLA-Ⅰ类分子 C.HLA-Ⅱ类分子D.HLA-DM分子 E.TAP分子38.关于TCR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与CD3形成TCR-CD3复合物 B.不能与游离的抗原结合C.由异源二聚体组成 D.能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识别的表位是构象决定基39.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A.SRBC受体 B.Fc受体 C.C3b受体 D.mIg E.TCR 40.鉴别T细胞和B细胞的依据是:A.形态不同 B.大小不同 C.膜表面标志的差异D.胞浆内颗粒的差异 E.细胞核的差异41.CD5+ B细胞产生的抗体类别是:A.IgA B.IgD C.IgG D.IgE E.IgM42.组成BCR复合体的成分是:A.mIg、CD21和CD19 B.mIg、CD80和CD86C.mIg、CD79а和CD79β D.CD81、CD21和CD19E.mIg、CD40和CD40L43.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的协同刺激分子是:A.B7与CD28 B.CD4与MHC-ⅡC.CD40L与CD40 D.IL-2与IL-2RE.BCR-CD79复合物与抗原44.诱导免疫耐受宜采用的方法:A.皮内注射凝聚的抗原 B.静脉注射颗粒性抗原C.肌肉注射含佐剂的抗原 D.静脉注射可溶性蛋白单体E.皮下注射抗原和丝裂原45.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46.试述Ig的生物学活性。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查综合试卷 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8 分)1.佐剂:2.单克隆抗体:3.CH50 实验:4.超敏反映:5.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6.AID: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2 分)1.抗原抗体反映的特点涉及()、()和()。
2.纯化抗原的鉴定重要涉及测定其()、()和()。
3.杂交瘤技术是将免疫小鼠()细胞与()细胞融合,然后经()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
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重要涉及()细胞和()细胞。
5.FCM 分析中FSC 反映();SSC 反映()。
6.Ⅰ型超敏反映重要由()介导,Ⅳ型超敏反映重要由()介导。
7.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可诱导产生对应的抗体,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是临床诊疗的重要根据,其中()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疗指标;()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根据。
8.HIV 的外膜成分()和()与其入侵宿主细胞有关。
9.临床惯用典型途径的()检测法,进行总补体活性测定。
10.检测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办法重要有()和()。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种是对的的,将对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多选不给分。
每小题1 分,共30 分。
没有将答案写入答题卡者不得分。
)1.平衡常数K 是表达抗原抗体反映的:A.特异性B.亲合性C.比例性D.可逆性E.不可逆性2.为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最惯用的办法是:A.变化抗原决定族B.加大抗原浓度C.增加免疫次数D.加入弗氏佐剂E.变化免疫途径3.下列哪种实验办法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A.间接凝集克制实验B.间接凝集实验C.间接血凝实验D.直接凝集实验E.单向琼脂扩散实验4.鉴定人 ABO 血型,常采用:A.直接凝集实验B.间接凝集实验C.单向免疫扩散实验D.双向免疫扩散实验E.酶联免疫吸附实验5.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A.直接凝集实验B.沉淀实验C.中和实验D.补体结合实验E.间接凝集实验6.火箭电泳是将()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直接凝集反映B.间接凝集反映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浊度检测7.ELISA 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达:A.抗体越多B.抗体越少C.抗原越多D.抗原越少E.抗体适量8.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A.待检标本发射短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B.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短寿命荧光C.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D.两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似,只是发射强度不同E.两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似,只是发射时段不同9.惯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化学发光底物为:A.鲁米诺或其衍生物B.AMPPDC.4-MUP D.吖啶酯E.三联吡啶钌10.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一种斑点代表一种:A.蛋白分泌细胞B.抗原C.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酶标抗体11.用于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效的实验是:A.血清Ig 测定B.溶血空斑实验C.T 细胞增殖实验D.B 细胞增殖实验E.趋化实验12.CH50 是测定:A.C3 活性B.C4 活性C.总补体含量D.总补体活性E.总补体含量及活性13.补体结合实验中所用补体常来源于哪种动物血清?A.马血清B.绵羊血清C.豚鼠血清D.大白鼠血清E.ft羊血清14.免疫复合物病引发血管炎的发生机制是:A.Ⅰ型超敏反映B.Ⅱ型超敏反映C.Ⅲ型超敏反映D.Ⅳ型超敏反映E.Ⅴ型超敏反映15.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映:A.荨麻疹B.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再次注射血清病16.某患者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发现有异常球蛋白区带,进一步免疫电泳发现,患者血清与抗IgA 抗血清及抗κ轻链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弧,可诊疗为:A.IgG κ型骨髓瘤B.IgG λ型骨髓瘤C.IgAκ型骨髓瘤D.IgAλ型骨髓瘤E.尚不能做出诊疗17.因使用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映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映C.速发型超敏反映D.迟发型超敏反映E.Ⅲ型超敏反映18.皮肤实验惯用于检测:A.I 型和Ш 型超敏反映B.I 型和Ⅳ型超敏反映C.II 型和Ш 型超敏反映D.Ⅱ型和Ⅳ型超敏反映E.I 型和II 型超敏反映19.溶血素即:A.SRBC B.抗SRBC 抗体C.补体D.免疫复合物E.抗原20.普通的流式细胞仪构造构成,不涉及下述哪一项构造系统:A.流体系统B.光学系统C.温度控制系统D.分选系统E.数据解决系统21.PAP 法中的“桥”是:A.第一抗体B.第二抗体C.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22.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时,如果待测标本抗原浓度过高,则应:A.进行全量样本检测B.将待测标本稀释后重新测定C.照常进行反映D.测量成果更可靠E.增加抗体的浓度后重新检测23.有抗体参加但无补体参加的超敏反映是:A.Ⅰ型超敏反映B.Ⅱ型超敏反映C.Ⅲ型超敏反映D.Ⅳ型超敏反映E.Ⅵ型超敏反映24.溶血空斑实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效:A.粒细胞B.T 细胞C.B 细胞D.NK 细胞E.巨噬细胞25.NK 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A.CD3-、CD16+、CD56+ B.CD3+、CD16+、CD56+C.CD3-、CD16-、CD56+ D.CD3-、CD16+、CD56-E.CD3+、CD16-、CD56-26.AID最基本的特性是:A.均可检出高滴度的本身抗体或与本身抗原起反映的致敏淋巴细胞。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
41.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BA.特异性B.亲合性C.比例性D.可逆性E.不可逆性2.为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常用的方法是:DA.改变抗原决定族B.加大抗原浓度C.增加免疫次数D.加入xx佐剂E.改变免疫途径3.下列哪种试验方法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DA.间接凝集抑制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血凝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单向xx扩散试验4.鉴定人ABO血型,常采用:AA.直接凝集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单向免疫扩散试验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单向xx扩散试验是一种:BA.直接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中和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间接凝集试验6.火箭电泳是将(C )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浊度检测第1页,共7页7.ELISA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示:CA.抗体越多B.抗体越少C.抗原越多D.抗原越少E.抗体适量8.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AA.待检标本发射短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B.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短寿命荧光C.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D.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强度不同E.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时段不同9.常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化学发光底物为:AA.xx或其衍生物B.AMPPDC.4-MUPD.吖啶酯E.三联吡啶钌10.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一个斑点代表一个:AA.蛋白分泌细胞B.抗原C.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酶标抗体11.用于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试验是:CA.血清Ig测定B.溶血空斑试验C.T细胞增殖试验D.B细胞增殖试验E.趋化试验12.CH50是测定:DA.C3活性B.C4活性C.总补体含量D.总补体活性E.总补体含量及活性13.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常来源于哪种动物血清?C 第2页,共7页A.马血清B.xx血清C.豚鼠血清D.大白鼠血清E.xx血清14.免疫复合物病引起血管炎的发生机制是:C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Ⅴ型超敏反应15.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CA.荨麻疹B.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再次注射血清病16.某患者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发现有异常球蛋白区带,进一步免疫电泳发现,患者血清与抗IgA抗血清及抗轻链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弧,可诊断为C A.IgG 型骨髓瘤B.IgG 型骨髓瘤C.IgA型骨髓瘤D.IgA型骨髓瘤E.尚不能做出诊断17.因使用外用药物或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D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18.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BA.I型和Ш型超敏反应B.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C.II型和Ш型超敏反应D.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I型和II型超敏反应19.溶血素即:BA.SRBCB.抗SRBC抗体C.补体D.免疫复合物E.抗原20.通常的流式细胞仪结构组成,不包括下述哪一项结构系统:CA第3页,共7页A.流体系统B.光学系统C.温度控制系统D.分选系统E.数据处理系统21.PAP法中的“桥”是:BA.第一抗体B.第二抗体C.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22.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时,如果待测标本抗原浓度过高,则应:BA.进行全量样本检测B.将待测标本稀释后重新测定C.照常进行反应D.测量结果更可靠E.增加抗体的浓度后重新检测23.有抗体参与但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Ⅵ型超敏反应24.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CA.粒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25.NK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AA.CD3-、CD16+、CD56+B.CD3+、CD16+、CD56+C.CD3-、CD16-、CD56+D.CD3-、CD16+、CD56-E.CD3+、CD16-、CD56-26.AID最基本的特征是:BA.均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I)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抗原表位:2.细胞因子:3.MHC:4.抗原提呈:5.TCR:6.再次应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免疫应答分为()免疫应答和()免疫应答,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或获得性免疫应答。
2.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包括()、()和()三大方面。
3.根据氨基酸序列变化的差异性,可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或轻链分为()和()两个区域。
4.构成补体系统的30余种成分按其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和()。
5.MHC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的MHC又称为()基因复合体。
6.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其抗原活化信号是通过()传入细胞内的。
7.执行固有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有()、()等,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有()和()。
8.外源性抗原通常在()细胞内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分子呈递给()细胞。
9.PTK和PTP作用相反,可分别对免疫应答发挥()和()作用。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30分。
没有将答案写入答题卡者不得分..............。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易发生免疫耐受2.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巨噬细胞B.B细胞C.T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4.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A.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B.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C.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D.清除异物E.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5.类毒素的性质: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D.有毒性,无免疫原性E.有过敏原性,有毒性6.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7.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8.接触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抗原的特异性B.抗原的交叉反应C.病毒的超感染D.先天免疫E.被动保护9.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A.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B.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C.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D.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E.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10.关于Ig分泌片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B.能连接两个IgA分子单体C.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IgA D.分泌片与IgA的形成无密切关系E.主要存在于血清中11.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A.IgG和IgM B.IgD和SIgAC.SIgA和IgG D.IgM和IgEE.IgE和IgD12.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4a B.C3bC.C5b D.C2bE.C3a13.下列不是细胞因子的是:A.生长因子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14.下列哪一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类抗原?A.胰岛β细胞B.B细胞C.朗格汉斯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5.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A.APC与TH细胞B.TH细胞与Tr细胞C.巨噬细胞与靶细胞D.TC细胞与靶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16.同时表达CD3和CD4分子的细胞是:A.Tc细胞B.Tr细胞C.B细胞D.Th细胞E.NK细胞17.外周成熟的T细胞识别抗原时,同时可通过辅助受体识别MHC分子,使抗原识别具有MHC限制性, 这与T细胞在胸腺发育时:A.不能遇到自身MHC分子有关B.不能遇到自身成分有关C.遇到外来抗原有关D.经历的阳性选择过程有关E.经历的阴性选择过程有关18.分泌IL-4的淋巴细胞最主要的是:A.活化的Th1细胞B.活化的Th2细胞C.活化的CTL细胞D.活化的NK细胞E.活化的B2细胞19.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主要在:A.骨髓B.血循环C.外周免疫器官D.中枢免疫器官E.腔上囊20.TCR识别抗原后,其信号传递通过何种分子导入细胞内:A.MHC I类或II 类分子B.CD3分子C.B7分子D.CD40LE.SmIg21.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的分子是:A.MHC I类或II 类分子B.CD3分子C.B7分子D.CD40LE.SmIg22.分布于外周淋巴组织非胸腺依赖区,起滞留抗原并提供给B细胞识别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朗格汉斯细胞D.隐蔽细胞E.滤泡树突状细胞23.人T细胞可根据哪个特征区别于B细胞:A.有mIg 标记B.胞浆有颗粒C.从形态大小上D.有IgFc受体存在E.可与SRBC形成E花环24.以下哪种不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B淋巴细胞D.内皮细胞E.朗格汉斯细胞25.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B.抗原需经APC提呈C.可引起再次应答D.需要Th辅助E.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6.成熟B细胞mIg主要为:A.mIgM和mIgG B.mIgM和mIgDC.mIgM和mIgA D.mIgG和mIgDE.mIgA和mIgD27.再次应答能迅速产生抗体,是因为体内存在:A.活化的巨噬细胞B.活化的T细胞C.记忆细胞D.活化的树突状细胞E.ADCC效应28.TAP分子在抗原提呈过程中的作用是:A.将内源性抗原分解成多肽片段B.将胞浆内已加工处理的内源性抗原肽转运到粗面内质网C.与MHC I类分子的α链结合,稳定其结构D.与MHC II类分子的α链和β链结合,防止其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E.将外源性抗原分解成多肽片段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29.初次免疫应答主要产生的抗体是:A.IgA B.IgGC.IgM D.IgEE.IgD30.对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T细胞比B细胞易诱导耐受B.T细胞耐受持续时间比B细胞短C.B细胞耐受所需抗原剂量大D.B细胞耐受所需诱导时间短E.TI抗原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41.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BA.特异性B.亲合性C.比例性D.可逆性E.不可逆性2.为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常用的方法是:DA.改变抗原决定族B.加大抗原浓度C.增加免疫次数D.加入弗氏佐剂E.改变免疫途径3.下列哪种试验方法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DA.间接凝集抑制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血凝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单向琼脂扩散试验4.鉴定人ABO血型,常采用: AA.直接凝集试验 B.间接凝集试验C.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BA.直接凝集试验 B.沉淀试验C.中和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E.间接凝集试验6.火箭电泳是将(C )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浊度检测7.ELISA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示: C A.抗体越多B.抗体越少C.抗原越多D.抗原越少E.抗体适量8.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AA.待检标本发射短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B.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短寿命荧光C.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D.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强度不同E.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时段不同9.常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化学发光底物为:AA.鲁米诺或其衍生物B.AMPPDC.4-MUP D.吖啶酯E.三联吡啶钌10.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一个斑点代表一个:AA.蛋白分泌细胞B.抗原C.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酶标抗体11.用于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试验是:CA.血清Ig测定B.溶血空斑试验C.T细胞增殖试验D.B细胞增殖试验E.趋化试验12.CH50是测定:DA.C3活性B.C4活性C.总补体含量D.总补体活性E.总补体含量及活性13.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常来源于哪种动物血清?CA.马血清B.绵羊血清C.豚鼠血清D.大白鼠血清E.山羊血清14.免疫复合物病引起血管炎的发生机制是:C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Ⅴ型超敏反应15.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CA.荨麻疹B.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再次注射血清病16.某患者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发现有异常球蛋白区带,进一步免疫电泳发现,患者血清与抗IgA抗血清及抗κ轻链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弧,可诊断为C A.IgG κ型骨髓瘤B.IgG λ型骨髓瘤C.IgAκ型骨髓瘤D.IgAλ型骨髓瘤E.尚不能做出诊断17.因使用外用药物或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 D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18.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BA.I型和Ш型超敏反应B.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C.II型和Ш型超敏反应D.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I型和II型超敏反应19.溶血素即:BA.SRBC B.抗SRBC抗体C.补体D.免疫复合物E.抗原20.通常的流式细胞仪结构组成,不包括下述哪一项结构系统:CAA.流体系统B.光学系统C.温度控制系统D.分选系统E.数据处理系统21.PAP法中的“桥”是: BA.第一抗体B.第二抗体C.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22.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时,如果待测标本抗原浓度过高,则应:B A.进行全量样本检测B.将待测标本稀释后重新测定C.照常进行反应D.测量结果更可靠E.增加抗体的浓度后重新检测23.有抗体参与但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Ⅵ型超敏反应24.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 CA.粒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25.NK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AA.CD3-、CD16+、CD56+ B.CD3+、CD16+、CD56+C.CD3-、CD16-、CD56+ D.CD3-、CD16+、CD56-E.CD3+、CD16-、CD56-26.AID最基本的特征是:BA.均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病组织器官多伴有细菌或病毒性感染。
C.多数病因明确。
D.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出自身抗体。
E.发病的姓别和年龄无明显倾向。
27.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CA. 抗ssDNA抗体和ANAB. 抗dsDNA抗体和ANAC. 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D. 抗DNP抗体和ANAE. 抗Sm抗体和抗ssDNA抗体28.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是:BA.慢性肉芽肿B.Diegorge综合症C.AIDS D.Bruton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E.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9.下列哪一种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BA.AFP B.PSAC.CEA D.CA-50E.CA12530.目前临床上最常做的移植类型是:CA.自体移植B.同系移植C.同种异体移植D.异种移植E. 胚胎组织移植综合试卷4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佐剂:与Ag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Ag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2.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能识别某一个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Ab称为单克隆抗体。
3.CH50试验:即补体50%溶血试验,是根据补体能使致敏的SRBC发生溶血的原理,而建立起的测定补体活性的试验,该试验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因此称为CH50试验。
4.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5.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淋巴瘤,故命名为M蛋白。
6.AID: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包括测定其(含量)、(分子量)和(免疫活性)。
3.杂交瘤技术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经(HA T )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
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FCM分析中FSC反映(细胞/颗粒大小);SSC反映(细胞/颗粒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6.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Ⅳ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
7.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中(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gD)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依据。
8.HIV的外膜成分(gp120)和(gp41)与其入侵宿主细胞有关。
9.临床常用经典途径的(CH50)检测法,进行总补体活性测定。
10.检测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
(1)免疫动物。
(2)聚小鼠脾细胞。
(3)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4)HA T培养基中选择性培养。
(5)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超敏反应性疾病?试述其发生机制。
答:(1)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为型Ⅱ超敏反应性疾病。
(2)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一母亲所怀的Rh+胎儿,尤其多见于再次妊娠所分娩的新生儿。
当首次妊娠分娩时,胎儿的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
当再次妊娠仍为Rh+胎儿时,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IgG)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坏。
从而引起流产或出生后的严重溶血现象,甚至死亡。
3.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及纯化(3)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5)抗原抗体反应和呈色反应(6)显微镜下观察结果4.答: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是由于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后引发的超敏反应,其发生通常分三个阶段:(1)致敏阶段在此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发敏阶段当有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 Fab段超变区特异性结合,触发靶细胞的细胞膜活化,使其脱颗粒及合成新的生物活性介质。
(3)效应阶段颗粒中的生物活性介质及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官,引起效应器官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