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文化内涵的变迁和现代意义
教育警示片“政治掮客苏洪波”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
教育警示片“政治掮客苏洪波”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我感到作为‘党员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欲望…初心卓越为您整理了《教育警示片“政治掮客苏洪波”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政治掮客苏洪波”心得体会观后感1有道德者,可以润;有法律者,可以安;有百姓者,可以乐。
保持心灵的春天春天里,放眼之处皆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是,通过观看警示专题教育片[前车之鉴]和[恃权轻法自掘坟墓],我们却看到了人格的沉沦和堕落的灵魂,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专横看他们为官时的嚣张跋扈和挑战道德党纪国法的极尽荒诞之丑态,再看他们现形后的嚎啕大哭悔恨不已的诉说;看他们为官时的所谓“风光”不可一世,再看他们落马时的落寞惆怅白发覆鬓。
曾经的他们,也有寒微出身寒窗苦读,也曾踌躇满志政绩满满,有丰裕的生活幸福的家庭。
然地狱或天堂,却在一念之间。
走着走着,便刻薄地把自己的任性人生断送在无尽的弄权贪欲沟壑之中。
在权力金钱甚或是美色等浮华如泡沫般的极尽享乐中,迷失了本心,最终彻底丢掉了道德法律底线,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人在做,天在看”,这是我们百姓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乾坤相交处一身正气照乾坤,在百姓心中清正廉明,不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厚望,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自省吾身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守得住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皆云“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如何有德?如何有善?我认为就是要有良心良知,无论是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家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哪些该做不该做如何做,对与不对,只要以正经之良心面对,任浮华之风如何张扬,心必淡定从容,浮华自然下沉,腐败之象自然无处滋生。
若建功立业却不培养道德修养,就像开放的花朵,转眼就会凋谢。
所以一些曾经也有所作为的‘党员干部’,因没有守住道德底线,终如昙花一现,瞬间凋落。
守得住法律底线,做一个自律的人。
政治掮客苏洪波观后感
政治掮客苏洪波观后感
掮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之前我总觉得“掮客”是个贬义词,与不劳而获之类的纠缠在一起。
通过观看苏洪波案例以后,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悟很深。
通过观看苏洪波案例,我了解到了掮客是做什么的:他们“愿意并且能够为帮助解决个人和社区的问题而向当局说情。
”而且这些人“常常试图确立起自己的声望,让人们把他们看作是朋友和恩人,使人们感到,他们提供服务和谋求政府的帮助,是为了帮助个别个人和家庭解决困难。
”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们要通过正规渠道解决,虽然有些事情通过正规渠道解决确实很难,我们也不能投机取巧、走捷径,我们更不能存有不轨之念、不轨之思。
不被别人的花言巧语蒙蔽双眼,不让掮客有可乘之机。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们不能助长像苏洪波这样的人的歪风邪气,让他横行霸道,也不能和他们沆瀣一气。
我们既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想着占点便宜,更不能不劳而获,只有这样才能够睡到安稳的觉,才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谓;我们还要树正气,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
违背党的组织路线,不能对政治生态造成破坏,时刻记住入党时的誓言。
团结小学:李可仙。
什么是掮客?(肩客)
掮客掮客-掮客读音:Qian(上音)ke(下音)掮客-掮客简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那些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不少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事实上掮客现象在掮客现实中无处不在。
不仅有诉讼掮客,还有政治掮客、学术掮客等等。
他们的角色就是经纪人或中介人,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掮客,又称“托儿”,辞典解释是:为买主与卖主之间签订买卖(如房地产、货物或证券)契约(合同)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人。
掮客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搞政治的说客则叫政治掮客。
掮客-掮客具备的条件:根据居间行为的特点,掮客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行为能力;(2)具有居间能力和所从事居间业务的专门知识;(3)应当是具有商业道德、恪守商业信誉者;(4)掮客应当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有一定的资金。
掮客-掮客的权利与义务:义务掮客应承担以下义务:据实报告及妥为媒介之义务。
掮客应将其所知的有关订约的各种情况,据实报告给各当事人。
对显然无支付能力者或知其无订立该合同之能力者,不得为其媒介。
(2)对于委托人忠实之义务。
掮客应尽力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不得与委托人之相对人合谋以损害委托人利益。
(3)保守商业秘密之义务。
如果委托人或相对人要求掮客不得暴露其姓名或商号,掮客应承担此义务。
同时,对存货数量、制作或保管技术、进货渠道等,凡有约在先者,掮客均应保守秘密。
掮客在居间活动中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依情形可被撤销掮客身份。
权利:掮客在居间活动中事有的基本权利是请求给付报酬。
这项权利在居间活动促使合同成立后得以行使。
如果掮客从事居间活动没有达到促成合同签订的效果,则无权请求给予报酬。
报酬数额,事前有协议的,按议定数额给付;事前未议定的,按议定数额给付;事前未议定的,按照一般的习惯给付。
报酬的承担,在掮客受单方委托时,按协议由单方委托人承担;在掮客受双方委托时,由双方委托人承担。
掮客-现代掮客: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政治掮客的类型与社会基础
政治掮客的类型与社会基础作者:王晓斌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12期迄今以“政治掮客”冠名的研究文献为数甚少,而研究政治掮客类型与社会基础的文献更是阙如。
笔者曾尝试描绘当前中国中西部农村村民自治中政治掮客的类型,但其概括远未完整,没有涉及城市政治掮客,更没有放眼观察全球不同制度的国家与社会中政治掮客的多样性。
本文尝试在更宽阔的视域分析政治掮客的类型,并初步研究政治掮客存在的社会基础。
一、政治掮客的涵义“政治”一词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理解。
而“掮客”的涵义包括原初义与引申义两种。
前者指靠自身力气帮人扛东西赚取劳务费的体力劳动者,后者指在政治权力拥有者即代理人与政治权力需求者即委托人之间撮合交易以牟利的投机者。
“政治”与“掮客”二词的解释决定了“政治掮客”概念有两个不同的涵义:一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其中委托人是抽象的人民,代理人则是被人民授予国家政治权力的各类各级官僚。
这类政治掮客在职权范围内为人民即委托人服务,但由于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在职权范围内或者超越职权徇私舞弊,依靠政治权力的出租出售捞取自身利益。
二是指居于委托——代理关系之中、撮合二者发生权力出租出售交易并捞取财富、权力或社会声望的投机者。
此类政治掮客作为第三者,起沟通、协调的作用。
他们本身可能是政权体系内部的人,也可能不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为常见也最为关心的是第二类政治掮客。
本文也主要研究此类政治掮客的诸多分类及其社会基础。
二、政治掮客的类型诸多相关文献表明,政治掮客似乎天生一副“贱骨”,总是制造政治腐败,具有天然的非正当性与非合法性,因此又有人称之为“腐败掮客”。
这个别称说明人们对政治掮客的看法相对一致,但不乏偏见。
政治掮客并不总是腐败的代名词,关键在于他们的中介活动是否合法公开,是否被人们认可。
就此而言,政治掮客分为合法公开的政治掮客与非法隐蔽的政治掮客。
前者最突出的例子是西方民主国家的游说制度,各类政治掮客或者说客必须登记注册,将其活动与收入置于阳光监督之下。
政治掮客概念辨析
政治掮客概念辨析作者:王晓斌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03期【摘要】“掮客”概念的原初义和引申义以及“政治”概念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政治掮客”概念的两种不同定义与多方面的活动内容。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政治掮客一是表现为代理人本身,二是表现为居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投机者。
将政治掮客与权力掮客、政治经纪人、国家经纪人区分开来,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政治掮客” 的概念内涵。
【关键词】政治掮客权力掮客政治经纪人国家经纪人【作者简介】王晓斌,广东韩山师范学院讲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宗教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D6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3-0029-02人们对政治掮客的行为见惯不怪,但对“政治掮客” (political broker)这一名词及其内涵知之不多,甚至闻所未闻。
笔者尝试对此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
一、掮客与政治什么是“掮客”?什么是“政治”?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政治掮客”概念。
“掮客”原指帮人扛东西而赚取辛苦费的体力劳动者。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掮客”一词仅涉及扛东西的人(代理人)与东西的持有者(委托人)这简单的二元关系,没有“中间人”的概念。
这是“掮客”最原初的意义,但常常为人们所忽略。
现在,“掮客”被引申为那种撮合生意人成交生意而获取中间介绍费的投机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托儿”。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三人群体关系理论,此“掮客”概念开始涉及委托人、代理人与投机者(掮客)三角关系,比原初的二元关系要复杂得多。
必须注意,“掮客”的原初义与引申义是我们理解“政治掮客”概念的两个重要角度与起点。
另外,有人将“掮客“与“中间人”“经纪人”相提并论,这其实是一个误导。
无论在何种文化语境中,作为投机者(speculater)的“掮客”一词总是带着歧视与轻蔑。
在英文中,“掮客”只有一个对应的词broker,而“中间人”是middleman,经纪人的英文对应词有好几个:broker 、middleman、agent、man of business。
一步之遥:一个有关掮客命运的隐喻
一步之遥:一个有关掮客命运的隐喻一本看不懂的书,多半是意识流,一部看不懂的电影,可以归为作家电影。
艺术作品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用来隐晦地为事实进行铺垫和营造气氛,最终让事实从里面自己走出来。
《一步之遥》恰恰是属于后者,如果你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关心当前时事,知道外面正在反腐,权贵和掮客们正在惶惶不可终日,那么你一定不会反对,这部电影根本就是讲述了一个掮客的故事,是一部政治与文化的隐喻剧。
马走日(姜文)和项飞田(葛优)这两个名字,已经把那时候的社会权利生态划分,隐约表现了出来。
在中国象棋中,马虽然是走日,但走的是四个点,也比走一个点的卒要更有能量。
但马的能量和辐射范围,肯定比不上象,从名字上首先就决定了,马走日和项飞田处在生态链中不尽相同的的位置。
当然,他们只是显性生态中的棋子而已,隐形生态中的角色如武七(文章)甚至更上层的武七他妈(洪晃),是不能用棋子来命名的,他们是操纵棋子的环节。
武七作为权贵之子,想弄几个钱花花,就串通身居警官要职的项飞田把军阀父亲的一笔军费拿出去洗白,而负责实施这一计划的马走日,就成了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终端代理人,在他之上还有二级代理项飞田。
这一事实从影片开头就很明显,但并不引人注意。
马走日把这笔钱用来搞了全球性的花国总统大赛,也就是选美了,并精心策划让自己的老相好完颜(舒淇)当选花国总统。
整个活动办得很成功,问题是需要洗白的钱被洗没了。
这个游戏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走日,一个是完颜。
而作为生态链的上层,项飞田和武七是什么心情,没人去问过,人们也不关心。
而就在这两个人因为事情败露被吊起来玩碰撞的时候,人们感到的仍只是好笑,可你想这世上有这么容易忘怀的挫折么,开玩笑。
恰在此时,两个从军费洗白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人出事了,一个完颜出车祸死掉,一个马走日惹上了杀人的嫌疑,其实是两个人吸了鸦片后high到极点出的事,和谋杀无关,但是这事情不太好讲清楚。
哇哦,这你就别怪失意者展开报复了。
项飞田利用车祸事件大做文章,将其定性为谋杀,并借此抓了很多妓女嫖客,在民众那里建立起巨大声望,而自己的仕途则也是一路向上。
掮客别人扛东西上山的人
•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上海的这 些露天掮客真正不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第一部十一:“ 朱延年成了西药掮客。”
• 2.借指投机的政客。
• 黄远庸 《苦海呻吟录》:“尚有无数掮客,出入 於各党权要之门。”
• 茅盾 《锻炼》二四:“ 袁世凯卖国也要一手包办。 替他做掮客的人会被他反咬一口,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奸。”
掮客
• 掮客,原指为别人扛东西上山的人,赚点辛苦费。 一般在山多的地方,旅游名山上有以此为业的人。
• 后引申为通过介绍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如房地产、 货物或证券)然后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人。很多 方言里对此类人也有特殊称呼,比如东北地区一 般把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叫“拼缝”。
• 不少人对“掮客”这个词感到陌生,事实上掮客 现象在掮客现实中无处不在。
解读《信客》的文化意蕴
解读《信客》的文化意蕴喜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尤其是先生的《文化苦旅》,如先生在《吴江船》一文中认为“枫落吴江冷”写得浸肤冷丽,高妙得让人嫉恨。
我常沉醉于先生时而深重苍凉,时而清丽委婉的叙述中,感受着新旧文化的信息在先生文字背后的奔腾冲突。
《信客》便是这样的文章,它关注着中国农村丰富的文化现象。
《信客》一文侧重抒写了一位年轻信客的生命流程。
“信客”是“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的主要依靠”,他们奔走于城乡之间,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他们谈论的话语是“中国近代城乡的变化史料”,他们的生命见证了城乡的变迁。
在他们的生命中,我们清晰了文化在这变迁中所实现的传承与更新。
一、文化的冲突“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作者寥寥数语向我们揭示了: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宏广的“农村力量”对“城市文明”的窥探,及对抗着农业文明而崛起的“城市文明”给予“农村力量”的冲击。
在农村,这个相对封闭的结构体系里,生活相对静止。
由于长期从事较简单且重复的物质劳动,人的思想容易守旧,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相对迟缓,进而接受也就显得更复杂,过程冗长。
他们固守着传统,又被新思潮所苦,如文中所提“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而这些人多数“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他们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可见城市出现的新事物对他们的神经的震颤。
但缺乏竞争、冒险与向外扩张的意识,让他们对城市文明始终是一种“觊觎”的姿态。
而繁荣喧嚣的城市,有着相对开放的社会形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信息的大量涌入、冲击,人们怀疑着旧有的传统、规则,改变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习惯和生活方式。
都市用新的观念去接纳、消化社会乃至世界发生的一切。
官员为何迷信掮客
官员为何迷信掮客近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王洪在深圳中院受审。
王院长人生最大的“亮点”就是跟万庆良扯上了关系。
王洪称自己在梅县蕉岭扶贫时,与万庆良结缘。
随着万庆良步步高升,两人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王洪说法,因为自己不是商人,也不是下属,还是个知识分子,从不给万庆良添麻烦,因此两人比较投缘。
据了解,王洪常伴万庆良左右,经常是“不顾自己家,跑去陪他”,被称为万的“大马仔”。
他也利用此机会,为各路人马穿针引线“拉活”,从中获益甚多。
像王洪这样的“座上宾”,以朋友之名居中办事,古来有之,江湖上称之为掮客。
用一个好听点的词称呼他们,可以称为“政治冒险家”。
比如说丁书苗,利用刘志军的权力倒手铁路工程项目,一直扮演着刘志军代理人的角色;“国师”曹永正,就在位于北京前马厂胡同60号院,筑起了他的通天帝国,权与利在这里急速流转;还比如说最近被起底的苏达仁,本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师,通过军旅演艺圈积累了最基本的人脉,一是手中的演艺明星供给高官使用,二是帮助官员、企业家进行公关斡旋,被称为“超级掮客”。
一个个的官员、一个个的商人、一个个的明星主持人,就靠着一个个的掮客,串到了一起结成利益同盟。
华润创业以36.9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西富商熊贤忠的洪客隆超市,苏达仁也在其中有份。
据媒体报道,熊贤忠的大学同学正是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
在苏荣的牵线下,熊通过苏达仁得以与宋林认识并完成交易。
掮客既帮着捞钱,也帮着捞人。
2012年,山西某大型国企一名干部有关问题被国资委调查,一基层纪委官员冯朝辉找调查组为其说情。
事后,冯以感谢调查组人员为由,索要8万元,据为己有。
事实上,冯靠着帮人“铲事儿”获得的利益远远不止这些,他自告奋勇去调查部门疏通关系的同时,提出了希望担任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的要求。
2013年,胆大包天的冯朝辉铲事儿铲到了中纪委。
山西“忻阜高速”腐败窝案露出端倪后,中纪委成立专案组。
为此事奔忙的冯朝辉曾数十次出入中纪委的办案驻地,这些都被监控设备记录下来,4月他被纪检部门带走。
权力掮客,编织社会腐败网
权力掮客,编织社会腐败网作者:丁煌苏北来源:《廉政瞭望》2008年第05期无孔不入的掮客影子目前在我国,权力掮客既有个体,也有群体;既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有社会上“有能耐”的人员;既有部门或小团体利益代表,也有特殊人群和某些个人私利的代言人。
权力掮客群体以自己的方式、规则或公开或隐蔽地在社会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活剧。
在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些网站干脆取名为“掮客网”,专门为需要“掮”的“客”提供各种服务,掮客经济显示出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
权力掮客的生存领域非常广泛,据各种媒体所披露的信息汇总看,已知的主要有:想升官的会遇到“政治掮客”;跑项目要钱有“审批掮客”;地方政府搞招商引资会主动攀上“引资掮客”;想升学进名校有人找“招生掮客”;打官司有“诉讼掮客”。
原中粮机电集团董事长李涵静利用国家配额计划,做起了“配额掮客”,先后把商务部两名处长拉下水,最终落得两手空空下场……其它还有“工程掮客”、“色情掮客”、“摆平掮客”、“协调掮客”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掮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权力为中心。
凡是有权力可以寻租的地方,就有掮客的身影。
掮客的三个共同点在现有政策法规和体制下,掮客和形成的掮客经济就是“人情经济+介绍贿赂”,凡此种种掮客,都概莫能外。
因此,掮客们有四大共同点:一是神通广大,有着极其广泛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左右逢源,善于应酬;二是受到行贿、受贿双方的信任,双方都依赖这个中间人的身份,安全、保险,不出事;三是成功降低了行贿受贿的风险成本,为行贿受贿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可靠的途径;四是一旦事发,受贿者缄口不说,就容易断了下线,减轻罪责,逃脱制裁,就会造成巨额财产来历不明。
权力掮客的存在,使有意为权力寻租的官员足不出户,便能通过掮客玩转大印,赢得滚滚财源,编织起一张掮客社会腐败网络,近乎无所不为。
第一,“摆平”。
这种掮客往往利用自己接近有权者的有利条件,“背靠大树好乘凉”,借权贵的权势谋自己之利,靠替人“摆平”一些司法案件,助犯罪分子逃避惩罚,从中渔利。
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传承探究
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传承探究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一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批评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传递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探究文人墨客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
文人墨客的身份地位文人墨客的定义文人墨客是指具备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的人,他们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识和人文素养,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文人墨客可以是官员、学者、士人、诗人等,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文人的风范和墨客的豪情。
社会身份的体现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在古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声望。
他们通常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敬重和赏识,被视为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高尚情操的人才。
他们不仅可以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文人墨客的身份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
首先,他们通常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修养。
其次,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接受他人的评判。
再次,他们在社交圈和文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文人墨客与天地之间文人墨客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一种地位和称号,更是一种文化标志和精神追求。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寻求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和谐。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营养的,文人墨客以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天地和人世间的理解和态度。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代表了其数千年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传递历史经验和智慧,促进社会适应和和谐发展。
文人墨客的文化传承角色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文人墨客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掮客”大舞台
马 克 思 致 信 恩 格 斯 我 手 头 若有 几 百 英 磅 就 可 以在 这 里 的 交 易 所 里赚 到 许 多钱
, 。 ,
现 在 伦敦 又 到 了靠 机 智 和 少 量资
。
金赚 钱 的 时候 了 … …
,
我 们也 许 不 会 料
“
到 这 位满 脸 胡 子 的 德 国 学 者 在 构 著 《 资
本论 》 时 也 曾有意 从 事 投机 倒 把 的营
生
。
”
一 个 世 纪 前 经 纪 人 是 外 国 资本送
,
给 中 国 人 的 一 份 礼物
,
“
”
。
29 16
年 孙中
,
山 与 上 海 工 商 巨 孽虞 洽 卿联 名上 书 北 洋 政 府 在 上 海 汉 口 路 设 立 了 中 国 第一 家 证 券 物 品交 易所 后 来成 为风 云 人 物 的
“ ” 。
这 类 人 在 北 京 人 们称 之 在 上 海称 之 为 黄牛
“ ” 。 “
,
,
,
”
,
在深
,
圳 等 地 则 称 之 为 炒家
” 。 “ 、“
、
在文 化 圈 内 他
“
们 还 有 一 个 近 年 来 人 所共 知 的 名 字 穴
头
拥客
”
穴头
”
“
倒爷
,
”
,
从这 些 贬
,
意 的 称 谓 中 无 疑 可 以 看 出 传统 社 会 里 人 们 对 从 事 中介交 易 活 动的 偏 颇认 识 无 商不 奸 从 事 中 介 的 经 纪 人 更 是 如 此
“
股票热 的
经纪人的职业工作执行原则
职业生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纪人作为一种职业已经越来越备受重视,经纪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和维系客户的过程,想要尽快地跟客户成交项目,就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做到知己知彼,经纪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就经纪人来说,要与客户和所需人员维护好关系,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
经纪人的职业由来已久,在我国,经纪人始于汉代,在汉朝,有的人专门以说合双方的牲畜买卖为职业,后逐渐扩充到各种买卖,甚至买卖人口、雇用人力、充当宦官都有专业经纪人。
自唐始,经纪人称“牙人”。
明代区分更明显,除说合买卖外,还有代官府监督商人纳税的责任。
清依明制,但以私牙为主。
民国时期,经纪人亦称“掮客”或“市侩”。
现在的经纪人职业包括文化经纪人、个体演出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人、汽车经纪人、证券经纪人等分类职业,也就要有国家规定的各类职业的经纪人证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每类经纪人的工作类别不一样,但总归都是专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那么经纪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呢?一经纪人首先情商高,说话和气谦虚赞美的话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和话题,客户作为被服务对象,理应受到经纪人的尊重,如果经纪人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说了一些挖苦讽刺的语言,那么这个客户绝对不会再找你做业务执行,如果这个客户是个记仇的人,向身边的朋友吐槽一下你的服务态度,那么你在他的圈子里是找不到客户的,毕竟经纪人是靠口碑来宣传的,坦白地说,经纪人就是一种变相的人力资源执行的工作,不仅仅也对客户客气,也要对你职业的所需人员要有一定的理性和关注,也就是你接到了活,但是你自己只是个经纪,那么后续工作的开展还是要有别的人员来完成。
拿演绎经纪人为例,首先客户选择你这个经纪人来做演出执行工作,那么演员就是你要的所需人员,如果你接活了,没有演员去执行这个工作就无法完成,所以经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客户要和气,还要对你需要执行任务的人员和气,这就需要你的情商要高。
法治社会岂容“诉讼掮客”的存在
法治社会岂容“诉讼掮客”的存在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0月6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关于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要求坚决铲除滋生司法腐败的土壤,严肃查处利用司法潜规则获取不义之财以及在办案法官与案件当事人之间充当诉讼掮客的法院干警,有效遏制“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
(10月8日新华网)掮客,旧时指替买卖双方交易从中取利的人,类似今天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中介人。
他们对于沟通信息、搞活流通及发展经济起着积极作用。
但从古至今,社会上还有另一类掮客,是为人们所痛恨和鞭笞的,也不为法律所容忍的,那就是“诉讼掮客”。
顾名思义,“诉讼掮客”又称“法律掮客”,就是专门活动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以跑关系,介绍吃喝贿赂为名,从中骗取当事人财物的一种“掮客”。
他们往往在不良的司法土壤中滋生,借助于人们在各种交往和活动中需要“公关”的心理,活动于各种场合,扮演类似“经纪”、“中介”的角色,从中捞取好处,手段不断变化,花样不断翻新,演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法律托儿”。
在以往的司法腐败案件中,时常能见到一些诉讼掮客的身影。
他们活动于公检法机关和案件当事人之间,为当事人在诉讼活动当中“疏通人情”,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
此前被曝光的诉讼掮客,有一部分是法院系统的内部人员,而且不乏“捞人”成功的先例;有一些则由社会闲散人员假冒,有些问题官员的家属甚至因此被骗数千万元。
无论是哪种情况,其目的主要都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由于“诉讼掮客”的“能量”大,便在一些人眼里成了“香饽饽”。
究其原因在于:一则中国特色的“人情社会”为“诉讼掮客”提供了市场。
二则公检法系统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知法犯法和当事人不懂诉讼风险为“诉讼掮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则制度的缺失为“诉讼掮客”提供了监督盲区。
诉讼掮客是推动司法腐败蔓延的邪恶力量,是败坏司法权威的害群之马:一是侵害了正常的法律服务秩序。
“诉讼掮客”的出现不仅严重干扰了律师行业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法律服务的正常秩序,还滋养了司法腐败,动摇了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节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直接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偏离了法治社会对司法的应有期待,严重损害司法的公信权威。
“掮客”文化内涵的变迁和现代意义
“掮客”文化内涵的变迁和现代意义
胡杨;周金声
【期刊名称】《国学(汉斯)》
【年(卷),期】2016(004)004
【摘要】“掮客”在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被称为商人中的商人。
可以在中国奴隶制时代寻觅到掮客的历史遗迹,历来对其称谓有很多。
唐代时称其为“牙人”;近代掮客投靠洋商,成为著名的“买办阶级”;现代商业通常称其为“中介”。
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洗礼,如今掮客依然有着特殊的生命力。
【总页数】9页(P47-54)
【作者】胡杨;周金声
【作者单位】[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2]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文化变迁中的“掮客”在不同时代的存在价值 [J], 赵丽玲;胡杨
2.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J], 许总
3.“国学”内涵的变迁与章太炎国学的现代意义 [J], 王宁
4.“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J], 王敏
5.“国学”内涵的变迁与章太炎国学的现代意义 [J], 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对中介的雅称
古代对中介的雅称在古代啊,中介这一角色可有不少雅称呢。
就像那牙人,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咱就说这牙人啊,就好比是一座桥梁。
你想啊,一条大河横在那儿,两边的人想互相往来、做买卖啥的,可难了。
这时候,牙人就像那座坚固又宽敞的桥,让两边的人能够顺利地走到一块儿。
比如说有个农户,家里种了好多上好的丝绸,想卖给那些有钱的老爷太太们,可是他不知道该去哪儿找这些主顾。
那些老爷太太呢,又不知道去哪儿能买到这么好的丝绸。
这时候牙人就出现了,他知道农户在哪儿,也知道哪些老爷太太想买丝绸,三两下就把这事儿给办妥了。
这就像桥把河两岸的路给连通了一样。
还有那掮客,这称呼也别有一番韵味。
掮客就像那穿针引线的巧手之人。
你见过女人做针线活吧?那细细的线要穿过小小的针眼儿可不容易。
做买卖、谈事情有时候就像这穿针引线。
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人或者事儿,就像那线和针孔,离得老远。
掮客就能把他们拉到一块儿,就像用巧手把线穿过针孔一样精准。
比如说有个文人想要卖自己珍藏的古书,而另一个爱书之人正在到处寻觅这样的古书。
可这两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互相找不到对方。
掮客呢,在各个圈子里都有点人脉,他就像那个拿着线找针孔的人,一下子就把这两个爱书之人给联系上了。
古代的中介,不管是牙人还是掮客,他们的存在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这就好比一群大雁在天上飞,如果没有那只带头的大雁领着方向,那这一群大雁可就乱了套了。
中介就像是那只带头的大雁,在商业交易、人际往来这些事儿上,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古代的中介啊。
他们就像那隐藏在幕后的能工巧匠。
你看那精美的瓷器,摆在那儿,人人都只看到瓷器的精美,却很少有人想到制作瓷器的工匠。
中介也是这样,一桩买卖成功了,大家都只看到买卖双方的收获,可没有中介在中间周旋,这买卖哪能这么顺利呢?而且啊,中介还得有点像那识途的老马。
在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里,得知道哪条路能走,哪条路是死胡同。
他们要了解各种人的需求,就像老马知道哪儿有水源,哪儿有青草一样。
微博“掮客”的传播学解读
微博“掮客”的传播学解读
朱立立;李剑桥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微博这种新生事物,与古老的掮客相结合,迸发出了惊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国内网络空间的舆论走向.微博“掮客”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业界的最新动态,对该现象进行相关传播学解读,也对微博有效传播和营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相关启示.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朱立立;李剑桥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12队;南京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博段子如何变成国际假新闻--“泰坦尼克3D删裸戏”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J], 屈济荣
2.热门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J], 刘书芳
3.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 [J], 王雨烟
4.微博虚假信息产生的传播学解读 [J], 张恬
5.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博物馆微博内容分析及应用研究——以安徽博物院微博为例[J], 刘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掮客观后感
《掮客观后感》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情感力量的文艺作品,《掮客》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和敏感的共鸣。
这个标题激发了我对于这部作品的好奇心和期待。
通过阅读和观看《掮客》,我对社会、人性和命运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当代社会,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作品以主人公X为视角展开,通过对X的努力和奋斗,以及周围人物的情感关系和生活态度,展示了不同人在都市中追求理想和幸福的种种努力和挣扎。
掮客的形象鲜明而立体,既是现实中的普通人,也代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追求。
通过对掮客的观察,我深刻领悟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掮客,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相互交织。
掮客是一种职业,但同时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对世界的观察。
掮客们的存在和努力,让我们更加关注那些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和事,让我们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掮客》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优点都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作者不仅仅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价值观。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碰撞,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和关系的复杂性。
在这个浮躁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和内心渴望往往被忽视或者被压抑,但《掮客》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刻画,将这些情感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我对于现代人关系状况的思考。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跌宕起伏。
作者巧妙地编排了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点滴的细节和情感线索,引发观众对于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期待。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每次转折和突发的事件都让人意想不到。
通过对于人物命运的描写,《掮客》深入地挖掘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让观众在思考人生的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掮客》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文艺作品,通过对于社会现象、人性和命运的揭示,引发了我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6, 4(4), 47-54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cnc /10.12677/cnc.2016.44007文章引用: 胡杨, 周金声. “掮客”文化内涵的变迁和现代意义[J]. 国学, 2016, 4(4): 47-54.The Transition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rokersYang Hu 1, Jinsheng Zhou 21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2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Received: Nov. 24th , 2016; accepted: Dec. 12th , 2016; published: Dec. 16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Brokers are a very special group in China history and they are often called the merchant of mer-chants.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brokers can date back to the slavery ages of China. They have been given different appellations all along, such as Yaren in Tang Dynasty, compradors in modern his-tory who took refuge in foreign merchants and formed the well-known comprador classes, and intermediary in contemporary commerce. After going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brokers in nowadays still have special vitality. KeywordsBroker, Yashang, “Broker Politics”, Comprador, Intermediar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掮客”文化内涵的变迁和现代意义胡 杨1,周金声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2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16年11月24日;录用日期:2016年12月12日;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6日胡杨,周金声摘要“掮客”在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被称为商人中的商人。
可以在中国奴隶制时代寻觅到掮客的历史遗迹,历来对其称谓有很多。
唐代时称其为“牙人”;近代掮客投靠洋商,成为著名的“买办阶级”;现代商业通常称其为“中介”。
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洗礼,如今掮客依然有着特殊的生命力。
关键词掮客,牙商,“掮客政治”,买办,中介,东西方差异1. 引言“掮客”在中国经济文化史上是一种特殊群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起起伏伏,发生了一系列变异,不同时代对其不仅称谓不同,甚至褒贬不一,尤其是“掮客”与政治挂上钩后,其身份和意义就更加复杂了。
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经济通联的需要,“掮客”又充当了甲乙之间的中介身份,更是褒贬难分。
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一下其变迁的脉络,尝试初步探讨其利弊功过。
2. “掮客”《辞海》中关于“掮客”的解释十分简单:“掮客,原指为他人搬运货物上山,以赚取辛苦费的人。
<引>也指替人介绍买卖,以赚取佣金的人。
”这寥寥几字的解释虽然很简单,但“掮客”这个词根植于“汉字文化圈”这片广阔的文化土地上,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中。
很多方言里对掮客这类人物也有特殊的称呼,比如东北地区一般把从事中介活动的人叫“拼缝”。
这“拼缝”也叫“拼板”,最早其实是木匠工作中的一个程序,是指木匠实际操作中把两块木板用“刨子”刨平,再用的“粘合剂”粘牢固,形成一块更大的板子。
在商业活动中,掮客这类人也正是充当“刨子”和“粘合剂”的。
另外比较有趣的是上海土话里把掮客称之为“吃白相饭的”。
鲁迅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间所写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这种称谓的地方性内涵,“要将上海的所谓‘白相’,改作普通话,只好是‘玩耍’;至于‘吃白相饭’,那恐怕还是用文言译作‘不务正业,游荡为生’,对于外乡人可以比较的明白些。
”([1], p. 20)。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反映到人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人们对与这些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同一定的声音结合起来,就成为词义[2]。
也就是说,词义是客观事物在语言中的反映。
“掮客”这一事物具有用多个词汇均可表达其意的特性,这种特性又可以从侧面印证其意义的复杂性。
3. “掮客”在经济领域3.1. 从掮客到牙商历史上“掮客”这一称谓,其意义是逐渐扩大的。
在唐代时形成了一种专替人介绍生意撮合买卖以赚取佣金的职业——牙人。
可见“替人介绍买卖以赚取佣金”这一点是不变的,也正是出于这一点,从“掮客”到“牙人”是一脉相承的。
唐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封建经济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牙商的经营范围和行业规模也迅速扩大,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商业团体——牙行。
当时的牙行受到官府极大的重视,被政府委以监督其他商人纳税之职责,牙商也因此被称为“商胡杨,周金声人中的商人”。
自唐之后历代,中国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牙商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据《清会典》记载,清代“凡城庙衢市……舟车所凑,货财所聚……择民之良者,授之帖以为‘牙侩’,使之辨物平价,以通贸易。
”意思是政府会在贸易繁荣的地区选出一些可靠的人充当“牙侩”,让他们来平衡市场的秩序。
可以看出清代时,牙商的经营活动已渗透到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可悲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人是从未站在高峰的。
历代的宫廷史官在撰史时一般都对商人避而不谈,所谓“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整部《二十四史》商人未得一传。
这说明在中国主流的历史价值观中,行商坐贾之辈是不入流的。
汉高祖刘邦就曾“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3]。
牙商作为商人的一类,其社会地位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去。
3.2. 从牙商到贱民3.2.1. “商人”的奴隶出身为何商人的历史地位如此低下,究其原因还要从“商人”的起源说起。
李二和《殷商时期的水运·商人的由来》是这样说的:“……商朝的商业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商人。
但是,当时却并不叫‘商人’也并没有‘商人’这个名称。
后来,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可是周公旦对商朝心存疑虑,不仅对商朝的贵族集中于一处严加管束,更是对其善于经商的遗民采取限制自由的管制措施,并只准许其继续经商。
这些被集中管束的商遗民经商者被通称为‘商人’,以便与周部落的宗氏区别开来,这显然带有轻蔑和歧视之意。
”在遥远的周代,封建的国体还未形成,社会仍处于奴隶制阶段。
殷商遗民实际已成为周代统治者的奴隶,只能从事处于社会边缘的商业,因此社会地位也十分低下。
3.2.2. “重农抑商”西周中后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得以从事手工生产及商业贸易等其他行业,剩余产品的增加使商品经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封建国家出现了商业同农业争夺劳动力的现象。
土地是国家之本,农业理所当然是“百业之本”。
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等方式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
为解决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战国名臣李悝提出了“尽地力”和“善平籴”两项举措,想借此保证和鼓励农业的发展。
“尽地力”即“尽地力之教”,意思是教导农民耕种土地要精耕细作,要把多种作物混合种植。
这一措施既能提高产量从而促进生产,又能避免因作物单一而在年景不济时无粮可收的现象;“善平籴”即“平籴法”,主要内容是由国家平定粮价,丰年以平价收购粮食,灾年以平价出售仓粮。
有效防止了“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的出现,与现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十分类似。
这两项举措即从生产和分配两个方面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商鞅变法继承并发扬了“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两项举措,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义轻利”的社会道德准则,进一步贬低工商业的地位;至汉代,汉武帝推行盐铁酒专卖、货币官铸、官定物价以及向工商业者施加重税等措施,进一步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这些政策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成为封建国家的基本国策一直延续了两千余年,史称“重农抑商”。
联想到商人可怜的社会历史地位,掮客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就并不曾是什么“振臂一呼便应者云集的英雄”了,甚至还有些“臭名昭著”的意味。
究其原因,恐怕就出在这“重农抑商”的封建家规之中。
要论封建统治者赞赏的,那自然是农田里勤恳劳作的农民。
因为封建社会的根基就在于农业,农业即为国家之“本业”,而与“本业”争夺利益的商业就只能算作是“末业”。
倘若“本末倒置”,那封建统胡杨,周金声治必然不能稳固,封建国家也必将灭亡。
3.3. 从牙商到买办时至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曾经的封建国家变为了半封建性质的殖民地国家。
小农经济也因而逐渐解体,帝国资本主义更是乘机迅速扼杀了脆弱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
“掮客”摇身一变,竟成了专替洋人盘剥同胞百姓的“买办”。
“买办”这种商业中介制度在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
封建“牙行”即有类似中介人的职能。
与牙行不同的只是“买办”是通过契约关系,受雇于外商。
但买办的职业经验也是从封建公行制度中获得的[4]。
根据以上的资料来看,“牙商”到“买办”实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掮客”的不同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