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张仕红)(2)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在现代研究中,通过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对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试验。
体外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离体器官、细胞、酶等来评估中药的药理活性。
动物模型实验则是使用不同动物模型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临床试验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验证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评价以及机制研究。
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后续的药理活性评价提供依据。
药理活性评价则是通过对中药在体内外的活性进行评估,探究其具体的药理作用和效果。
机制研究则是深入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与中药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
第三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药理学与疾病治疗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
例如,中药黄连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中。
2.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还揭示了中药与现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因此,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于指导中药与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开发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新药的研发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分离、鉴定和评价中药的活性成分,并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4.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还可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毒性。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可以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依据。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方法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深入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常用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一、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指在离体的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进行的实验。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中药对细胞的影响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实验、酶活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细胞培养实验是一种将中药与细胞共同培养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可以评估中药对细胞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酶活性测定则是通过检测中药对特定酶活性的影响来研究其作用机制。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用于探究中药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调控。
二、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动物体内给予中药,并观察其对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的影响,可以评估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包括小鼠体内试验、大鼠体内试验和动物行为学实验等。
小鼠体内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给小鼠灌胃或皮下注射中药来观察其对小鼠的作用。
大鼠体内试验则是类似的方法,只是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而动物行为学实验可以用来评估中药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比如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等。
三、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指在人体内进行的中药药理学研究。
通过招募患者或志愿者,并给予中药治疗,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等。
临床观察是一种观察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中药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更为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而队列研究则是通过追踪一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评估中药的长期效应。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
体外实验是在生物体外进行的药理学研究,如细胞培养、酶学实验等。体外实验具有操作简便、条件可控、可重 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和初步评价药物作用,但与体内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药 物在体内的真实情况。
药理学实验设计原则
随机化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应遵循随机化原则,以减少实验误差和偏倚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03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受体结合试验
放射配体结合试验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配体与 受体结合,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 来反映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情况, 从而研究药物对受体的作用机制 。
荧光偏振技术
利用荧光标记的配体与受体结合 后荧光偏振度的改变来检测药物 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
术
通过测量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引 起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信号变化来 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动力学和 热力学参数。
药物效应观察指标选择
01
生理指标
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可以直接反映药物对机体的影
响。
02
生化指标
如血糖、血脂、酶活性等,可 以间接反映药物对机体代谢的
影响。
03
行为学指标
如疼痛反应、运动能力、学习 记忆能力等,可以反映药物对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剂量-效应曲线绘制与分析
01
剂量递增法
02
量效关系分析
重复性原则
药理学实验应具有可重复性,即相同条件下应能够得到相 似的实验结果。这有助于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对照原则
设立对照组是药理学实验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设立 对照组,可以排除非药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准 确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方面。
一、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中草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可以揭示中草药的药理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学物质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
通过色谱法可以分离出中草药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并通过比对标准物质的色谱图谱进行鉴定。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鉴定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方法。
常用的质谱法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和质谱成像等。
通过质谱法可以确定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结构和分子量。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核自旋的磁共振信号来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常用的核磁共振法包括氢核磁共振和碳核磁共振等。
通过核磁共振法可以确定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
二、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中草药的药效和治疗机制。
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中草药进行药理学研究,包括细胞实验和酶活性实验等。
通过体外实验可以评估中草药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以及对生物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指在活体动物体内对中草药进行药理学研究,包括小鼠、大鼠、猪等动物模型。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评估中草药的药效、毒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中草药研究的最后一步,通过对人体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验证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临床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开放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等。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
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为了更好地挖掘中草药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包括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效评价等方面,以期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药理学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规律的学科,对于中草药的研究至关重要。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
在体外实验中,可以通过细胞培养、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中草药对于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体内实验中,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中草药在生物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化学成分分析中草药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
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为中草药的成分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核磁共振技术(NMR)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地鉴定中草药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三、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药效学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效学评价通过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估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药物安全性评价则是评估中草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现代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除了上述方法外,现代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还有许多应用。
比如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揭示中草药的基因组信息,帮助理解中草药的遗传特性和药效成分的合成途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草药对蛋白质的调控作用,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对中草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中草药的潜在药效成分等。
总之,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方法涵盖了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效评价等多个方面,现代技术的应用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药理学学科 研究方向
药理学学科研究方向药理学学科研究方向1. 引言药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性质和副作用,以及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在药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药理学研究方向,并对这些方向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
2. 药物发现与开发药物发现与开发是药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涉及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和优化等过程,旨在开发出对特定疾病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有效性的化合物。
这个研究方向涉及了许多不同的子领域,如药物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在这个领域中,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非常高,因为研究人员需要充分理解疾病的机制、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实验和计算模拟。
3. 药理学研究方法药理学研究方法是药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涉及开发和应用各种实验和计算方法,以评估药物的作用和效果。
这些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等,以及分子模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药效动力学等计算方法。
这个领域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实验和计算背景,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4. 药物治疗与个体化医学药物治疗与个体化医学是药理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它关注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作用差异和效果变异,并致力于实现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这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临床药理学等领域,要求研究人员具备深入了解人类基因组和药物代谢途径的知识,以及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的技能。
5.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药物监测药物安全性评价与药物监测是药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关注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以及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安全性。
这个研究方向涉及到毒理学、药物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等领域,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对不同毒物和药物的毒性机制和评估方法的了解,以及良好的病例分析和统计学的技能。
6. 个人观点与总结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在药理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评价药物的药效、毒性和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理学研究方法:1. 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采用体外的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例如,通过培养癌细胞株,可以研究药物对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 动物实验: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实验是药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动物注射药物,可以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影响,从而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兔子和猪等。
3. 临床试验:在人体中进行的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临床试验的设计需要严格的伦理标准和科学要求,通常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等内容。
临床试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I期为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II期为疗效试验,III期为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试验,IV期为上市后的药物监测。
4. 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常常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深入研究药物的靶点和作用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PCR、Western blot、ELISA等实验技术来检测药物对特定蛋白的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等。
5. 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对接: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对接是药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利用分子模型和计算模拟技术,可以预测药物分子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药物设计和筛选潜在的药物分子。
6. 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人群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科学。
在药理学研究中,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风险等。
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人群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7.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和消除的过程。
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而评估药物的临床用药指导。
总结起来,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对接、流行病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百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百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百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涉及各种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机制和临床应用。
以下是一些研究领域的例子:
1. 药物代谢与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消除速度,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和排泄过程。
2.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如受体、酶)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如何改变细胞功能和信号传递。
3. 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和疗效,包括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时机以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4. 临床转化研究:研究如何将实验室中发现的药物分子或机制转化为临床应用,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试验和新药的开发。
5. 药物安全性评估: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指导。
6. 抗微生物药物研究:研究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抗菌机制,以及药物耐受性和抗药性的发展。
7. 肿瘤药理学研究:研究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肿瘤效果和抗肿瘤机制,以及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8. 神经药理学研究:研究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神经系统疾病
的药物治疗和药物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这只是现代药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小部分示例,百部的研究还包括其他药物类别和疾病领域的研究。
药理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还为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两类。
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体外实验:即在细胞培养或离体器官中进行药理学实验。
通过处理细胞或组织,观察药物在其上的作用和效果,如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酶活性测定等。
2. 动物实验:即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药理学实验。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药物,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生理指标等的影响,如行为学实验、心血管效应实验等。
3. 临床实验:即在人体临床实验中进行药理学研究。
通过人体试验对象的自愿参与,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果,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等。
非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人群中不同药物使用与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2. 观察性研究:通过观察药物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药物使用对人体药效的影响,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等。
3. 药物对照试验:将药物使用者与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从而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如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选择,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果和安全性等问题。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简介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简介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班讲座题目: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简介中药现代化研究是离不开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又主要借助于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的方法和手段逐渐发展起来。
在中药药理研究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医中药的研究又有其独特的方面,即中医的病症与现代医学研究采用的模型是否吻合,用现代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能否反映出中医中药研究的特色,这是多年来中西医研究过程中一直在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仅从几个方面粗浅地介绍药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旨在为中医中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概述(一)基本研究方法1. 离体实验(体外实验)(1)离体器官:心脏、子宫、肠管、气管、血管条、神经等;(2)离体组织:脑组织(海马脑片培养)、肝组织培养;(3)体外培养细胞:血细胞、心肌细胞、脑细胞、胶原细胞、肿瘤细胞、试管内或培养基内的细菌和病毒等;(4)体外实验的优点:实验重复性好,用药量少(适合于提取合成的药物),节省动物,效果直观,主要用于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5)体外实验的不足: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结果易受药物中的杂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有时与整体实验的结果不符合。
2.整体实验:包括正常动物和病理模型。
(1)正常动物实验:观察在正常机体机能状态下,药物产生的影响。
如药物对正常动物血压的影响,对动物行为活动的影响。
又分为急性实验(短期内如一次给药或连续3~7天给药)和慢性实验,如药物长期毒性测定,药物延长寿命实验等。
药物对正常动物产生的作用只能说明药物作用的趋势,并不能完全说明药物就对该系统的疾病状态产生治疗作用。
(2)动物的病理模型l 模型的制造:肾虚模型高血脂模型高血压模型心肌缺血模型痴呆模型抑郁模型l 模型的特异性:制造的模型是否与临床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过程吻合,有效的治疗药物能否改善模型的某些症状,药物在模型上的治疗作用能否在病人身上同样有治疗作用。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命体内作用的学科,它包括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化学成分的研究、治疗作用的研究、副作用的研究等方面。
在这个学科中,药理学家们需要深入地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药物代谢、药物药效学、药物副作用及毒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药物的命名、分类、性质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的命名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拉丁文或英文单词进行命名。
药物的分类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按药物来源、按化学结构和按药物作用机理分类。
药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理化性质、药效学性质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家们需要了解药物的化学成分,了解药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药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对药物的作用机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优化药物配方,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分析方法生物分析方法是基于分析样品中某种化学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在人体内的含量、药物代谢产物的含量等方面的信息。
生物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定量分析法主要测定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定性分析则是针对不同种类化学物质的区分。
2. 细胞生物学方法细胞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细胞生物学技术对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进行研究,如对药物对细胞膜的作用、对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方法在药物研发阶段中应用广泛。
3. 动物实验方法动物实验方法是对药物作用的预测,在药物开发研究中,动物实验方法是必须的。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确定药物的毒性、药效、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后续人体实验提供参考。
4. 人体实验方法人体实验方法是药物研究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伦理委员会审批,确保人体实验的安全性和道德性。
人体实验是对动物实验的延伸,也就是在动物实验成功后,最后才会进入到人体实验的验证阶段。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和临床研究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1.动物实验:通过在动物体内进行实验,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生化学实验等。
动物实验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动物模型与人体的差异。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细胞模型进行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和影响。
细胞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如药物的靶点、信号转导通路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毒性实验和蛋白质表达等。
3. 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分子水平变化,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扩增、Western blotting、实时定量PCR等。
分子生物学实验能够探究药物对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修饰等方面的影响。
4.体外药力学实验: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包括药动学研究、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等。
二、计算方法:1.分子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与靶点的结合模式和相互作用,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等。
2.数据库挖掘:通过挖掘已有的药物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分析药物的特性和活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三、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将药物应用于人体的研究,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分为四个阶段:I期为首次试验,主要评价药物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II期为疗效试验,主要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III期为确认试验,大规模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IV期为上市后研究,主要评价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等。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试验则通过将药物与安慰剂或现有治疗进行对比评估;队列研究则通过观察一组人群并分析其结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
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
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
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 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代结语
广东省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集东莞201 1年10月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代结语)吴铁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一、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按人体各大系统来分,包括中枢神经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呼吸系统药理学等等的研究方法;按器官来分,可以形成心脏药理学、肝脏药理学、胃肠道药理学等等的研究方法;而按药物靶点来分,还有细胞药理学、受体药理学、酶药理学、基因药理学等水平的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系统到器官到细胞到受体到基因,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研究。
这些研究的结果,最终必然是从微观回到宏观,从基因到受体到细胞到器官到系统到整体。
也就是说,药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发现新药,解决临床治疗难题。
关于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982年,我国学者徐叔云教授等主编了《药理学实验方法学》,这是一部大型的全面的药理学研究的参考书与工具书,2001年该书出版了第三版。
第三版不仅保持了前两版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而且注重了内容的先进性,将药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所用的最新实验方法收入,特别是各种动物病理模型,为药物作用的研究及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提供各种实用的方法,成为从事药理学研究最重要的参考书。
当然,该书出版后至今已过了八年,药理学的高速发展已经把目标推向了新的高峰,大量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基因和靶点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新的药理学实验方法层出不穷。
尽管有许多较新的药理学研究参考书已经出版,但要走在世界的前沿,主要还应参考近年发表的研究论文。
这些新发表的研究论文、发明专利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在这里我们不再一一推荐。
在本书的第4章,我们将对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
二、药理学研究的思路与关键问题1.创新思维是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西医西药为什么在短短两百多年时间就超过了我们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中药?关键点在哪里?关键点就是“创新”。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摘要: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所存在的问题的逐步解决、方法更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它将更广泛地应用于:(1)复方药物的评价,具有直接的、快速的、敏感的、准确的作用等特点;(2)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血清药理学是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随着化学分析手段的的完善,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逐步确认,其药理学机制也终将被揭开;(3)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该方法就是将动物灌服给予中药或复方制剂后,在一定时间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体外药效实验。
1990年,姜廷良教授[1]将它引入我国,之后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中药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已将它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X围[2],现就其研究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1 对中药解热作用的研究杨奎等[34]研究含黄芩、藿香、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对单核细胞内DNA合成、Ca2+内流的影响,发现:含黄芩血清能明显抑制单核细胞内DNA合成,抑制Ca2+内流,因而能阻止内生致热原的合成;而含藿香、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对单核细胞的合成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含香薷血清呈明显量效递增性抑制作用,含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两者在大剂量时却呈促进作用;对单核细胞内流的影响,香薷的作用较九味羌活汤弱,但均呈量效递增性抑制作用,而羌活胜湿汤则与此相反,在较大剂量时翻转为促进Ca2+内流作用;时效关系表明,九味羌活丸对内流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90min达高峰,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30min和90min间较明显,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在给药后120min 内呈轻微促进作用。
医学研究中的药理学研究方法
医学研究中的药理学研究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效应的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研究中,药理学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筛选、药效评价、毒理学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
一、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实验证明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以及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
常用的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包括:1. 动物实验:通过给不同动物种类、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实验,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效应和可能的副作用。
2. 体内动力学研究:通过给动物或人体内注射药物,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从而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给动物或人体内同时应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观察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包括增强、拮抗或副作用叠加等。
二、体外药效学研究方法体外药效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离体实验进行,以研究药物的体外活性和机制。
常用的体外药效学研究方法包括:1. 细胞实验:通过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中,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如细胞增殖、凋亡等。
2. 受体结合研究:通过使用受体结合实验,确定药物与特定受体的结合能力和亲和力。
3. 酶活性研究:通过酶活性实验,研究药物对特定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
4. 组织片钓实验:将动物或人体组织切片置于培养基中,加入药物后观察组织的功能和反应变化。
三、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药理学研究方法。
它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应,可以加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常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包括:1. 分子对接:通过计算和模拟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模式和能量,预测药物的结合亲和力和活性。
2. 药物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预测药物的药动学特性。
3. 药物毒理学模型:通过建立药物的毒理学模型,预测药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性和安全性。
研究药物和机体作用的方法
研究药物和机体作用的方法研究药物和机体作用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主要涉及药物动力学、药物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以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通过以下研究方法可以对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
1. 吸收:可以通过离体组织的扩散实验、细胞透过性实验等方法研究药物在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
也可以通过药物的口服给药、皮肤贴剂的使用、肠外给药等不同途径来观察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分布:通过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药物浓度测定,如动物实验中药物的取样和分析等方法,可以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情况。
也可以应用荧光药物、同位素标记药物等技术手段,对药物在体内位置进行影像观察。
3. 代谢:通过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变化,了解药物的转化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外肝酶组织切片实验、肝微粒体等体内体外的酶标记实验等技术手段。
对于靶器官以外的代谢过程,可通过血浆和尿液等排泄物的样本检测来研究。
4. 排泄:通过测定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排泄量,可以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进一步研究机体对药物的排泄作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实验,了解药物在肾脏和肝脏等排泄器官中的运转机制。
二、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药物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及其相对剂量关系的学科。
下面阐述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1. 受体结合实验:通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研究来测定药物-受体的亲和力和可逆性。
可以采用放射性标记的受体配体来检测其与背景结合的能力,或通过药物竞争与受体结合而改变配位化合物的能力。
2. 功能分析实验:通过检测药物对受体激活所引起的细胞信号传导,如蛋白激酶活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来研究药物的药效。
常用的方法有ELISA、Western blot、光镜分析等。
3. 动物实验:通过给药动物,并观察其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反应,来研究药物的药效学。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精心制作PDF.《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
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
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 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
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__184;3P__184;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
试述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试述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试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
3.试述药动学参数的概念及药理学意义。
4.试述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型。
5.试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
6.试述阿托品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7.试述去氧肾上腺素扩瞳的机制,并与阿托品对比。
8.试述酚妥拉明的临床应用。
9.试述有些β受体阻断药的内在拟交感活性。
10.试述苯二氮卓类的作用机制。
11.试述抗癫痫药用药原则
12.试述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
13.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14.试述吗啡的临床用途。
15.试述阿司匹林主要不良反应。
16试述ACEI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降压特点。
17.试述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8.试述地高辛的药理作用。
19.试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作用的机制。
20.试述叶酸(folicacid)及VitB12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1.试述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2.属H2受体阻断药的药物有哪些,试述他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3.试述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
24.试述平喘药的分类。
25.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26.试述碘和碘化物的作用与应用。
27.试述磺酰脲类的作用与应用。
28.试述抗菌药作用机制。
29.试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30.试述三代喹诺酮类的特点。
31.试述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ir Bialer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0
24
Meir Bialer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0
25
脑内兴奋-抑制平衡失调
Na+、K+、Cl-、GABA、NMDA
癫痫的形成和发作
抗癫痫药物
×
癫痫灶点转移
• 癫痫患病率 全球患病率约为1%(0.5-1.5%) 中国发病率患者 0.7%,每年新增病例40万。
• 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但约30%为耐药 性癫痫
高度同步化放电
Focal point Widespread action
癫痫的病因
1. 出生创伤 2. 脑外伤 3. 脑肿瘤Tumor 4. 脑感染 5. 代谢障碍 6. 脑血管意外 7. 先天性
• 另一方面,强调用整合的观点来研究脑。因为,脑的功能
是由神经细胞活动整合实现的,而且神经活动是多侧面的。同 时,神经系统的活动,不论是感觉、运动,还是包括学习、记 忆、情绪在内的脑的高级功能,都有整体表现。对于其基础和 机制的分析,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各种层次。
脑研究的内容
• 脑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阐明神经系统 如何控制机体的各种行为,解决神经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治疗的 新方法、新策略
• 1987年以后:新型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 物。
Generic name Structural formula
Acetazolamide (乙酰唑胺)
Carbamazepine (卡马西平)
mechanisms
碳酸酐酶抑制剂,是细胞 内CO2含量增高,胞内 Na+减少,增加细胞膜稳 定性。
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张世红
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
• 神经科学发展趋势的两个方面,分化与整合(微观与宏观)。
• 一方面,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对神经 活动本质的研究正迅速深化还原到细胞和分子事件,从而促使 神经科学发生革命性变化。如新的电生理技术(膜片钳位技术) 和重组DNA技术的应用,会使人们对神经信号发生、传递的基 本单元——神经元、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运转方式 的认识完全改观。
• 主要包含“了解脑、保护脑和开发脑”三 个层次。
• 了解脑,是从分子、细胞、网络、神经回路和全脑 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 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 保护脑,通过对神经系统疾患的病因、发病机制的 更明确描述,以防治脑疾病;
• 开发脑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发挥人脑的潜力,增强 智能,模拟脑的工作原理,设计制造新型智能电脑。
迷走神经刺激 (VNS)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AEDs)
• 仅能控制症状 • 不能预防 • 30%耐药
新产品市场发展迅猛
癫痫的发病机制
目前,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起病经过大致为:
各种诱因或基因表达异常 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异常
神经元异常放电 引起癫痫发作
神经递质或调质异常或 靶点Ⅰ
离子异常跨膜运动 靶点Ⅱ
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偏瘫和截瘫
脑血管病 出血性
缺血性
癫痫 疼痛 睡眠障碍
脑炎和脑膜炎 脑外伤/脑肿瘤 神经退行性疾病 意识障碍
癫痫的药理学研究方法
癫痫是一类慢性、 反复性、突然发作 的大脑功能失调, 其特征是突发性异 常高频率放电并向 周围扩散。
大发作 小发作 精神运动性发作
开环刺激,闭环刺激
经颅磁刺激 (TMS)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 (0.5 -1 Hz) by repetitive TMS delivered to cortex is now demonstrated to have an anticonvulsant potential both clin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癫痫扩散
难治性癫痫
•毒性较大 •停药困难 •耐药性癫痫
AEDs的研发现状和挑战
现状:
近16年来有14个抗癫痫新药上市。
挑战:
1、缺少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药物 2、缺少作用于癫痫形成过程的药物 3、缺少预防高风险人群癫痫发作的药物
目标:
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完全控制惊厥,没有或只有轻微 的副作用,保持正常生活方式。
癫痫的治疗
• 手术治疗 • 电刺激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耐药性癫痫往往伴随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副作用。 • 手术后仍然有60-70%复发。
电刺激具有可调可逆的优点.
• 电刺激类型
– 经颅磁刺激 – 电刺激:
• 靶点: 迷走神经, 脑深部核团, 三叉神经刺激2006) • 刺激参数:频率:高频刺激,低频刺激;刺激模式:
异常放电扩布 靶点Ⅲ
20
按作用靶点分类:
作用于离子通道
作用于Na+通道、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等离子通道的药物
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
作用于GABA、NMDA、AMPA等受体的药物
其他新靶点
作用于突触小泡蛋白2A等其他新靶点的药物
21
AEDs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氨基酸类(加巴喷丁) 新型AEDs(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
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 Ca2+的通透性,增加 GABA神经元的突触传递。
Clobazam (氯巴占)
结合于GABAA受体,增加 其开放频率。
Clonazepam (氯硝西泮)
结合于GABAA受体,增加 其开放频率。
Generic name Structural formula
Mechanisms
Ethosuximide (乙琥胺)
抑制丘脑T型Ca通道,抑制大脑代 谢率。
Gabapentin (加巴喷丁)
27
抗癫痫药物的开发进程
• 1937年前,主要使用溴化剂和巴比妥类,经验用 药阶段;
• 1937-1974年:1937年苯妥英钠问世;1952年开 发出扑米酮;1960年开发出乙琥胺;1963年开发 出卡马西平,动物实验为基础的药物开发阶段;
• 1974-1986年:1974年首个广谱抗癫痫药丙戊酸 问世,进入作为机制为基础的开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