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开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一、开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开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构造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构造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构造的变化。

第二,产出构造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安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开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开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开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开展的根底;经济开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开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开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开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开展=经济增长+构造升级1、农-工业构造〔工业化〕2、城-乡构造〔城市化〕3、收入分配构造4、制度的构造性变迁5、预期寿命〔安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开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1.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瓦尔拉斯模型则强调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的累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是其代表,强调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强调制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其中,依赖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其代表,前者认为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很大,后者则认为现代化是发展的关键。

2.发展经济学政策经济增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技术创新和贸易自由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资源配置、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支持和地区发展等。

金融政策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和促进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政策,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等。

3.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服务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化模式是追求工业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发展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业的质量、效益等。

4.发展经济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习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或;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中国?2、无声的增长():少有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意愿。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2.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其后进行了一些修正。

由三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人类发展指数只是用来度量相对的人类发展水平,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发展水平。

3.库兹涅茨假说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且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低,贫富差距大。

科技不够发达,例如,苹果,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其专利权可以什么也不做就从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得到的利润中拿走大约70%到80%,而工人的工资在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费用只剩下皮毛。

中国现在的经济大多是这样,帮人生产,缺少智力成果。

而且发达国家人民工资高,蓝领(技术人员)工资不必白领低,有一些留学生宁愿在发达国家洗碗也不愿回国。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因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的经济成果遭到严重败坏,未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并且破坏了自然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例:黄河水位上涨,沿岸居民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小康社会。

但现在是总体小康(即低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全面),东西,城乡差距大。

贫困本质;中国贫困的本质是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大量的财富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人窃取,其他人再分配其他的部分,因此,只进行再分配是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的,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生产力属性资本两大属性生产关系属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具有内在的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通过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辩证法表现出来。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就业率低4.分配不公5.技术落后6.二元机构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四.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第三章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促进经济系统的长期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提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

经济增长则是指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投资研发和创新,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和交易效率大大提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2.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投资者通过投资不同领域的资本,例如建设基础设施、购买机器设备等,来扩大生产能力。

这些投资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良好的教育体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也能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经济发展的模型和理论1. 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表明经济增长受到投资和储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投资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储蓄水平的增加则可以支持更多的投资。

2.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四、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工具1. 投资政策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产业政策,推动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产业的发展。

2. 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并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②刘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④谭崇台:[1]低下生活水平[2]低下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研究对象: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①内在需求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⑤不发达的永久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发展目标: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②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罗斯托增长阶段论: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工业化与增长: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中国目前的危机:内需+外需的不足标准: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①收集数据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④生活需求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衡量社会福利: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①婴儿死亡率②预期寿命③基本识字率2)人类发展指数:健康、只是、人均收入3)人类基本需求发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人类贫困指数: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②成人识字率③剥夺指数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衡量不平等:1)收入分配:①库滋涅茨曲线: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③基尼系数: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绝对平困的定义: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贫困的计量:①人类发展指数②消费贫困线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古典观点:①亚当·斯密:资源+能力=财富②大卫·李嘉图:边际利益递减③托马斯·马尔萨斯: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④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增长模型:①哈罗德·多马模型[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4]规模报酬不变[5]不考虑技术进步[6]不存在折旧问题[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②索罗模型[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2]索罗余值等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时期:①40—60年代:结构主义时期②70—8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时期③80—现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早期: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20世纪50年代: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20世纪670年代:依存理论工业化模型:1)面对的现实因素: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评价↑: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均衡增长: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①区别: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资本:1)资本积累:①物质资本②基础设施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3)概念:①狭义:机器、工具设备等②广义: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③金融意义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基础设施投资: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③对农民更友好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政府决策考虑:①社会目标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③最佳投资时点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①吸引投资的能力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项目的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蓄:①国内储蓄[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②国外储蓄养老金的涌现: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①银行[1]桥梁作用[2]管理储蓄和风险[3]脆弱的体系②保险公司③投资银行金融抑制: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①原因:[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2]通货膨胀[3]负的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改革:①含义: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②表现:[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③测度标准:[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④政策主张:[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5]核心:自由化机构和市场⑤经验教训[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⑥前提条件: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旧观点: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新问题:①人口转折: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人口问题:AIDS、妇女失踪、饥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①城市化总趋势:[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②流动的动力:[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3]消费结构的变化③城市化后果:[1]失业[2]地区条件恶劣④解决办法:[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人力资本:①概念:[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①卢卡斯模型健康和健康护理:①原因:[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②改善方法: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教育成本: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②教育渠道拓展③教育私有化④女性的去贫困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①超收益②政治压抑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正面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环境与发展: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资源定价: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失灵的原因: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市场和政府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哈罗德-多马模式资本-产出比:用来表示总资本存量的多少和产出大小之间的经济关系概念:表示1个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平均数概念);表示每增加1个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增量的概念)前提假设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

即假定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

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

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资本-产出比k也不变。

对多马模型模型的疑点和批判——主要是针对模型假设开放经济中,储蓄的增加不一定会形成资本;资本形成的扩大不一定提高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提高不一定增加产出;发展中国家主要问题在于提高增长率,而非维持增长率;模式过分强调投资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其他要素配合的欠缺对投资造成了重大的障碍;资本-产出比假定不变;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模式的“刃锋”增长途径。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基本假定1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变;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推动,且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主要调节作用;4技术变化是中性的。

中性技术:指技术进步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表明:经济增长率等于资本的产出量弹性乘以资本增加率、劳动的产出量弹性乘以劳动增加率,以及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产出增加率之和。

理论意义1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2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4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摘要1、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的一门学科。

2、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3、经济起飞:是工业化初期的一个较短的时期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在此剧烈变革之后经济进入一个自我可持续增长的状态。

4、经济发展:除了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之外,还伴随着一系列经济结构转型,即投资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据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情况的改善。

5、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用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

(莫里斯)6、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2/3)和初、中、高级学校入学率(1/3))和按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调整的人均GDP三个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数。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1990)7、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增长初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将得到改善。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那么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收入分配显现出一条倒U型轨迹。

(库兹涅茨,1955)8、收入的功能性分配:也称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9、收入的规模性分配:也称个人或家庭分配,是指个人或家庭所得收入与总收入的比例。

10、农业国工业化理论:①农业贡献理论;②工业化的类型、阶段和速度理论;③工业化的发动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理论;④工业化对农业的影响;⑤关于基础设施和基础在工业化中的“先行官”作用等。

(张培刚,1940's)11、工业化阶段论:Ⅰ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Ⅱ资本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上升,但消费品工业仍占主导地位;Ⅲ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

(张培刚)12、市场均衡论: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

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1、入世;入世和分税制。

国企三年脱困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里程碑,长达15变的入世谈判改变了几千条工业管理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不仅入世后没有出现主要行业的衰落,反而使我国大部分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抓大放小;指国有企业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行业全面后撤,是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占领先锋行业的过程,实现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初始构思!3、三年国企脱困;从1998年到2000年,对国企实行改制减员增效等一揽子方案,使国企从整体亏损边缘转变为大幅度盈利。

是中国工业史上极其重要的,为接下来的入世创造基础性条件!4、外汇并轨;1994年把国定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到市场汇率,使人民币一夜之间对外贬值六成多!5、分税制;主要是统一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取向,是由于增值税作为新税制的主要税种,中央取其四分之三地方取其四分之一,再辅以中央对地方返还政策!6、价格双轨制;是针对当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局面的一种价格政策,为了保护国营企业的核心地位,采取价格保护性定价,对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给予市场定价!7、海发展战略;给予沿海省份多余中西部省份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东部省份优先发展,抢占因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升级而出现的的国际市场,这一政策促使了东部省份与东西不拉开了距离,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位次逐位后移相当显著!8、三中全会;(1)确定了务实改革派代表性人物,邓小平党中央核心领导地位!(2)把阶级斗争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三中全会后,随即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的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村开始出现资本积累,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土地改革:按费井汉模型,工业化不仅需要剩余劳动力而且需要剩余产品,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意味着工资成本受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同时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份额较高,从而土地改革在推动农产品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现!10、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中国工业具有奠基性影响。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发展中国家的界定:界定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及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率)及人均GDP(PPP)来综合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家。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3、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 生活水平低下:低收入、不平等、医疗水平低下2) 生产率低下3) 人口增长率高,劳动人口瞻养比例高4) 文化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条件差5) 经济、社会、文化二元结构4、赡养负担:赡养负担一般指一国人口中的多少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般指需要赡养的年纪)5、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6、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答:1)传统分类:第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第二世界: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第三世界: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2)按照地理位置分类:(1)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不发达,生活贫穷,文化落后。

(2)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北方的国家包括第一和第二世界。

经济发达,很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高,文明程度先进。

3)按发展程度分类:(1)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主要是一些西方国家,最为典型的成功者是美国。

(2)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经济结构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经济增长、贫困、不平等、就业、产业结构、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

以下是对发展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经济发展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多个方面。

衡量经济发展的常用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人类发展指数(HDI)等。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局限性,比如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环境质量、居民幸福感等。

人均收入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也需要考虑物价水平和购买力等因素。

HDI 则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能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二、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

新古典增长模型引入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的作用,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内生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三、贫困与不平等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绝对贫困是指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相对贫困则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而言的贫困。

不平等包括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

不平等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还可能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

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政策措施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教育机会的平等提供、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就业和创业等。

四、人口与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往往人口增长较快,这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同时也影响了教育和就业机会。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失业和就业不足。

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五、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中国家通常经历从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 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者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为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采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 ;60-80 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0 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考点

发展经济学考点

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收入变量持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和扩大生产力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可持续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结构变化,减少和消除贫困;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是充分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侧重对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2、经济增长的类型外延式增长:生产技术不变,要素数量增加而引起生产总量的增加内涵式增长:1斯密式内涵增长:通过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贸易来实现增长;2诺思式内涵增长:制度改革而导致的经济增长;3普洛米休斯式的内涵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3、为什么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GNP和人均GNP的缺陷:GNP不能充分反映一个经济的总产出人均GNP:1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2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3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是一个整体;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指标能完整的衡量发展;对发展的衡量必须采用某种指标体系;4、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现实背景:1全球分裂:富国和穷国西方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穷2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必然导致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赶英超美的时代特征5.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经济的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条件:劳动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3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4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6.马尔萨斯-悲观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口论两条自然规律: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2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三个命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除非受到非常有力的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战争和疾病3道德的节制、罪恶战争、瘟疫和饥荒和贫困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7.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前提:1整个社会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的剩余可以被用来作为追加投资的生产资料 2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两者配合比例不变资本产出比不变 3规模报酬不变,但如增加两种要素中的一种,则受收益递减规律的支配 4不存在技术进步哈-多模型的意义:1哈罗德-多马模型是战后增长模型的核心部分,为构造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计划学派提供了基础;2哈罗德-多马模型有预测能力,在统计应用上的可修正性,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可扩展性;政策建议:要提高增长速度,必须提高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8.索罗模型假定前提:1储蓄率固定且储蓄等于投资2产出由劳动L 和资本K 是生产过程中的两种投入,两者的组合比例是可以变化的,每种投入服从边际递减规律;3完全竞争市场4规模报酬不变,技术不变索罗模型的核心方程:索罗模型的分析结论:1投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影响长期劳动力人均产出,但并不能影响长期的劳动力人均产出的增长率;2技术进步能导致人均产量的持续增长,一旦经济进入稳定状态,人均产量的持续增长率就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只有技术进步,经济才能持续增长,否则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会导致经济的停滞;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资本深化:劳动力人均增加的过程;资本拓宽:劳动力人均资本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实际资本存量的增加;10.希克斯中性技术:给定要素密集程度不变,在技术进步前后:1如果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大,则技术为劳动节约型或资本偏向型;2如果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减小,则技术进步为资本节约型或劳动偏向型;3如果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则技术进步为中性技术;哈罗德中性技术:给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在技术进步前后:1如果资本边际产出提高了,则为资本偏向型劳动节约型;2如果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小了,则技术为劳动偏向型资本节约型;3如果资本的边际产出不变,则技术为中性的;索罗中性技术:在劳动产出比不变的限制下,在技术进步前后:1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出提高了,则技术进步为劳动偏向型资本节约型;2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出减小了,则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劳动节约型;αk y =k d n sy k )(+-=∆3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出不变,则技术为中性的;11.资本是指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资本一般被区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最基本的形式;12.金融深化理论肖和麦金农1金融深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储蓄、股票、债券、期货以及不动产组合等;2金融浅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少、规模小和期限品种少等;3金融抑制:因为一些外部的原因而导致金融产品需求的降低,这些原因包括政府干预市场利率,通货膨胀,大量存在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证券交易市场的缺乏等;金融抑制的后果1直接的后果就是金融浅化2抑制了储蓄的增长,降低了资本的供给3刺激了不合理的投资,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4增加了资本替代劳动力的倾向,减少了可能的就业机会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1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金融市场对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的作用资本市场3提供资本交易的场所和途径4提高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提高资本的投资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用脚投票5减少对国家财政和外资的依赖13.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加速度也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的“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办法是大规模投资;摆脱人口陷阱只有两种办法:抑制人口增长;进行大规模投资;局限性:1忽视技术进步对人口增长的影响2假定人口增长率只与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但事实上,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人口增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实意义: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顾资源约束,听任人口盲目增长,必将损害经济发展,即使在某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若不能有效控制人口,经济就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14.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15.中国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的改革会减少就业机会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就业压力更加沉重3劳动力就业模式从数量型需求向效率型或质量型转变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要求的提高4但是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的稳定增长、国际市场的开拓、新兴产业的出现、政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6.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7.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和必然性:1人口数量大2资源相对量小3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4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2人口战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质量,发挥人口优势3资源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利用科技降低成本,减少资源使用,降低污染4政府考核指标的转变:增长向发展的转变18.刘易斯模型:主要内容1二元经济通向转折点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积累利润和劳动供给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竞赛的过程;2通过这个过程现代部门通过自身的扩张吞噬或消灭了传统部门,强迫传统部门转变为按照资本主义在生产规律经营的部门;3当资本的供给赶上劳动力的供给之后,经济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随着资本的积累,工资会不断上升;评价:正面:刘易斯也强调了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不过其把握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的结构特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并由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缺陷:1现代部门工资商品完全自给,农业的落后和贫困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忽略了农业部门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粮食供应问题;2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而城市不存在失业,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都能找到劳动力,事实上城市存在大量城市贫民;3刘易斯只注重现代部门的供给分析,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下,资本主义部门发展的唯一约束是储蓄,忽视了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改进一:假定:1经济体是封闭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传统部门与外部世界都没有发生贸易;2资本主义部门和传统部门互相贸易,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农业部门提供食物、原料和市场;推论:1在资本主义部门扩大的情况下,必然会增加这个部门对事物的需求,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实物需求的增加会增加食物的价格,从而导致工资上涨;2要是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业生产必须同步增长;改进二:假定:经济体是开放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传统部门与外部世界发生贸易;推论:资本主义部门可以从外部世界进口,从而免受本国传统部门农产品不足的影响,但过多的进口会降低资本的积累,从而放缓经济增长速度;19.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拉对经济发展三阶段划分:1农业经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之上,传统农业在经济中占据压倒性地位; 2二元结构经济:巨大的传统部门和生机勃勃的现代工业部门非对称存在,资本在传统农业中投入很少,现代部门由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企业组成;两个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兵都在经历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就是如何通过生产结构的改变消灭传统部门;3成熟经济:是工业部门和传统部门抗争的结果,其特征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商业化,所有生产者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经营者;二元经济分析:二元经济迈向成熟经济发展两个转折点1粮食短缺点:剩余劳动的转移会导致农业部门总的生产力水平的下降;2商业化点:农业部门的工资率将不再有制度决定,而是由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决定,整个经济都商业化,到达成熟经济;结论:1二元经济的整个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平衡增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产出增长比人口增长速度更快的增长过程,只有这样,剩余人口才能最终被完全吸收;2平衡增长路径是一个二元经济能够成功发展所要遵循的原则;3现实的情况也表明:最为成功的二元经济发展国家都一直保持了贸易条件的相对稳定性;评价:1改进了刘易斯模型,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更加贴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2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问题和现代工业部门发展中来自有效需求不足方面的约束;20、平衡增长路径:平衡发展的含义:1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所解放出来的农业工人数量不应该太多地通过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城市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2农产品市场于非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换不应该引起两部门贸易条件的太大改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城市工资的上涨,从而降低对劳动力的吸纳;如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太厉害,会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力,从而不利于农业部门的发展;3费景汉——拉尼斯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和非农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是投资机会和技术进步的市场信号,也就是,投资和创新资源在两个部门之间的配置由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相对稀缺程度来决定,也就是由两部门之间的贸易条件来决定;21.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主题思想: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落后国家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大规模全面投资,建立一个工业化体系;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与不平衡战略:(1)赫希曼认为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增长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因为发展中国家缺少的正是发展经济中的资本要素;投资分散在各个部门不能解决投资机制问题;(2)实施优先发展引致投资最大项目的不平衡战略;引致投资即通过自身的发展能够诱导其他项目和部门最快发展的项目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是对立统一的过程,任何绝对化都是有害的;社会预摊资本:指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可分性、高资本产出比和投资效益低下;关联效用: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关系;向后关联:产业与向它提供各种中间投入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向前关联:该产业与吸收它的产出作为中间投入的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22.佩鲁发展极理论主导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中心的优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区域间的部均衡增长;23.进口替代战略:内向型发展战略的一种,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出口替代战略:又称出口导向战略,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出口的战略;基本思路: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并扩大这类产品的出口,以此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24.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世界经济由中心和外围两部分组成,中心部分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外围部分包括从事农业和初级产品专业化的欠发展国家;中心国家是发达的工业经济,外围国家是原材料的生产者、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和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消费者;中心-外围结构发展的结果:落后的外围国家对先进国家的经济依附性、内部结构分裂性的形成和不断加强;中心-外围理论可以理解为世界范围的二元经济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外延式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粗放型)内涵式增长:主要由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增长。

(集约型)全要素生产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贫困恶性循环: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供给和需求。

在供给方面,经济不发达--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低收入--低消费--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也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理论”,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金融抑制:由于利率被压低或者通货膨胀率较高,或者两者都存在,导致了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略之差较小甚至为负。

金融深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上升。

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投资结构。

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的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循环因果积累: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

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结论: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城市化: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威廉姆森倒“U”形理论:一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水平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形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地区间的差异逐步扩大,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逐渐减少和收敛,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

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型。

制度: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使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惯例或习惯。

交易费用: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产权:产权可以定义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产权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某种归属关系。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和分配所以来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经济发展包括增加投资而增加了产量,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出结构的改变,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工业份额上升和城市化,人口增长结构,消费结构等变化。

增长是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2.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货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外延(粗放)型增长,二是内含(集约)型增长。

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内含(集约)型增长。

3.简述经济增长理论之内生增长理论4.现代经济学资本分类及其特点凡用于生产、扩大在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包括这种物质的载体)都可称为资本。

资本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

人力资本就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

5.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规律,发展模型及理论,经济发展要素和条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学科。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43年-1960年,主流是结构主义学派;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激进主义者加入、新古典主义得势,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主流新古典主义。

6.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低下的教育水平;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在国际关系中出于劣势地位;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7.为什么会有贫穷?8.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直接因素:资源及其使用效率。

资源即生产要素,包括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间接因素:技术(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制度(为经济活动提供秩序,影响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结构变迁(资源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转移)。

9.画图简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达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的增长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时,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图(略)。

10.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有哪些?人力资本的特点有哪些?人力资本的形成通过投资实现的。

(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2)在职培训;(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人力资本的特点: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即劳动力质量。

11.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对于个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生产活动的对象或必需条件。

对于国家,出口原材料能为本国发展提供资金,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

自然资源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12.技术进步的途径有哪些?什么是诱致性技术进步(变迁)?技术进步的途径:(1)本国研究和开发;(2)技术引进;(3)“干中学”,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效率;(4)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部门中,技术是利用特定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产品价值的决定因素,而资源禀赋的变化会诱发技术变迁。

一种要素禀赋相对于另一种要素禀赋更为稀缺时,就会引起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诱导出要素节约偏向的技术变迁。

13.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刘易斯拐点?14.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四大贡献?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四大贡献:(1)产品贡献,农业为非农业部门提供食物和原材料;(2)市场贡献,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3)要素贡献,包括资本贡献,提供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劳动贡献,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4)外汇贡献,农产品的出口可以获得外汇。

15.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城市化。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

16.农村—城市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有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业“推”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拉”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往回推”的因素。

17.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个经济现象。

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

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

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与其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

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把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18.试比较“先增长后分配”、“先分配后增长”和“边增长边分配”三种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19.改革开放后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重分配方式并存格局的形成,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趋势。

在居民收入中,既有生产性收入,又有非生产性收入;劳动收入中基友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动收入。

20.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的含义及原因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形。

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因素。

其中一个因素是储蓄和积累少数高收入阶层的集中。

另一个因素是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收入分配恶化。

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还会出现一些抑制因素,使收入分配不平等趋势逐步缓和,这些因素包括法律和行政干预、人口变动因素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在动态经济社会中,由于存在着上述因素,因此形成一直社会收入分配差别扩大的机制。

21.简述制度及其制度的功能。

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

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惯例或习惯。

政治规则规定政体的权力等级结构、基本决策结构和决策程序的特征;经济规则界定产权;契约是有关特定交易的协议;惯例或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教育和模仿,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的行为“定式”。

制度的功能,(1)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2)制度能够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3)制度为人们提供关于行动的信息;(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机制;(5)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6)减少外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