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4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精选6篇】
新版人教版二班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篇一一、课题:量的计量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争辩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办法,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争辩吗?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依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总结:我们是依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
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依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
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同学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争辩题: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人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同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依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生疏条形统计图,能够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同学空间观念的培育,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同学空间观念的培育,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位置与图形(一)位置的复习1、师:小伴侣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同学介绍老师引导)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统计教材内容:我所设计的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统计》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
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生分析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点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选择喜欢的统计方法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一、教科书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向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注意选择充满儿童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在100以内掌握书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100以内初步掌握书面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了解长度单位cm和m,初步建立1m和1cm的长度概念,知道1m=100cm;最初学习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够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对轴对称现象有初步了解,能够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镜像对称性的初步理解。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够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用具体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数据的特征,了解数据的可变性和分类。
2.学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够通过简易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说明,初步了解图标和表格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值分类;2.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3.数据的图形表达。
教学内容与时长活动计时活动1:了解数据10分钟活动2:数据分类15分钟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20分钟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25分钟教学步骤活动1:了解数据•导入(2分钟)通过导入课堂互动打破陈旧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家里的收纳柜或书架和里面放置的物品,以展示大家都有一些数据在生活中。
•数据的搜集(8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班级或学校的一些数据,例如:1.你喜欢的季节是什么?2.你每天在家花费的时间?3.你在班级、校园中最喜欢什么地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调查问卷,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
活动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简单的数据分类方法,例如将自然现象的数据按照天气、风力强度、时间等分类。
•实际操作(10分钟)请学生们动手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使用简单的表格、条线图等方式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展示和了解数据。
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初步数值统计(5分钟)浅谈数据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谈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
•计数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常见的计数、统计方法,例如分类初识、频数、百分比等,为后面开展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做准备。
•统计分析(5分钟)初步介绍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例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等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展示得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图形表达的引导(5分钟)教师介绍图形表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和想要展示的信息等要素,为下一步选择图形做准备。
•图形表达的实践(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和上一步鼓励的发现,设计合适的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为什么呈现出现象,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统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94例1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体验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难点: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羊儿的相片卡片练习题卡五、教学过程:课前:在《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的歌声中与学生互动。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
瞧,这是谁?(课件)“暖暖的一个下午,懒羊羊做了一个梦……”(课件),梦见什么了?(课件)好熟悉的画面啊。
啊,原来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呀。
有我们收集整理的“正”字法、画勾法,画0法,还有统计表和统计图呢。
在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几啊?(1)对了,一格代表1.统计能帮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
今天,罗老师跟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统计”只是。
(课件,板书课题。
)二、探索突破1、统计表。
听,谁在喊?“懒羊羊,起来啦!有好看的节目!”咦,什么事?咱们也去看看。
(课件)“他们在统计”。
谁在统计?统计什么?(课件)是二()班的同学在统计喜欢小动物的情况。
有那些小动物呢?(课件:小兔、小狗、小猫,还有乌龟呢)。
喜欢它们吗?(喜欢)我们先来看看二()班同学统计的情况。
(课件)你能根据他们统计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课件)喜欢小兔的有多少人?——你来说。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有不同意见吗?(……)我们一起来数数。
(看见出示16)喜欢小狗的有多少人呢?你说。
(……)大家来数。
(看见出示6),喜欢小猫的呢?你说。
(……)对吗?(课件出示10)喜欢乌龟的呢?我们一起数数。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4.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4.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4.认识线段》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掌握线段的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不能准确地表达线段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画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掌握线段的画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掌握线段的画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线段,并能够清楚地表达线段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线段,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画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线段教具,如直尺、绳子等。
2.准备线段画法的课件或黑板。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线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画法,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接着,教师演示线段的画法,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线段画法的练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线段的题目,让学生抢答,从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题目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计 2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感知统计的具体步骤。
3.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感知统计的具体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引入课题。
1.媒体展示:中国球星赛场英姿。
(1)问题一:你看到了哪几位足球明星的精彩进球?(2)问题二:每一位球星分别进了几个球?2.揭示课题(板书:统计)二、探索新知1.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我们要统计出这四位球星分别进了几个球,首先我们就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板书)现在请小组长拿出1号表单,如果老师把刚才的录像再给你们放一次,你们准备怎么利用1号表单来记录四位球星的进球数呢?(1)小组讨论。
①用什么符号进行记录?②小组怎样进行分工、合作?(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媒体展示中国球星精彩进球,学生完成1号表单。
(4)学生展示收集成果。
①确定进球数。
②展示统计符号,突出画“正”字方法。
2.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我们要将这四位足球明星的进球数在这张表单上涂色表示出来,你会涂吗?(1)说一说在2号表单上你准备怎么涂色。
(2)小组合作进行涂色。
(3)展示学生制作的统计图,并进行评价。
(4)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提出方案,巩固所学知识(一)媒体展示1.中国足球队出线时的精彩画面。
2.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
3.提出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请献上你好的想法和建议!(二)提出方案(三)绘制条形统计图:突出单位的多样性。
四、课后小结愿意把你们最喜欢的方案寄给中国足协吗?如果愿意,老师可以给你们提供他们的地址。
我们相信,中国足协的官员们收到你们这么好的建议,一定会很高兴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统计》。
该内容是2024年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要涉及基本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统计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喜欢单纯的观察统计数据,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常用统计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效观察、记录和总结统计数据。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的教法是示范引导法和讨论交流法。
通过示范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通过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和探讨统计问题,共同发现统计规律。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学素材,以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呈现统计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问题引入新课,例如:“你们认为班级中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请用手举起。
”通过学生的举手情况,搜集班级同学对喜欢的水果的统计数据。
2. 探究新知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统计问题的探究。
例如,通过示范学生观察教室内同学的眼睛颜色,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不同眼睛颜色的人数,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一组图表和图片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探究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关于动物数量的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等。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
例如,让学生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柱状图,或者根据柱状图回答相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
——教学设计二年级六班统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目标: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小动物的数量,是学生体验随机收集整理的过程。
2、使学生完成经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过程,并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回答问题。
3、通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据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适时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迁移类推法。
教具:多媒体、两张标有编号的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过渡师:(多媒体外音:熊大,呜呜呜!这可咋办呢?)孩子们你们听,这是谁在哭泣呢?生:熊大和熊二!师:老师也很好奇,一起去看看,原来呀,熊大与熊二兴致勃勃的来看好朋友们,气喘呼呼的好不容易到了才发现原本绿色的家园现在只剩下枯枝残叶甚至连好朋友们也都不见了。
伤心的熊大熊二从地下转出的小松鼠那里得知是光头强破坏了朋友的家园,抓走了许多小动物,剩下的小动物都逃到深谷了。
经商量最后决定,熊二去探望并清点剩下的朋友们,熊大去拯救被抓走的朋友们!二、情境中新授师:在小松鼠的带领下,熊二顺利到达深谷,开始清点深谷中的朋友们。
小松鼠报名字,熊二慌慌张张的开始了记录,为了不出错你们也一起和熊二记录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师:小刺猬,小兔子,小狐狸,小刺猬,小狐狸等等。
师:孩子们说说你们是咋么记录的?生:画圆圈,打对勾,打错号,写字等。
(孩子多说)师:看看熊二的记录方法(出示写正字记录法),观察一下这种发方法咋样,有什么特点?生:工整,而且一笔表示一个单位,一个正字在这里表示5个单位。
师:这个办法很方便,但是熊二这时候又难过了,小动物的数量表示出来了但是有什么办法让熊大看了感觉更直白更美观呢?大家赶紧想想办法,同桌之间商量商量!生:制成条形统计图!师:熊二,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们比比看,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制出你所想的统计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能够正确读懂柱状图和折线图。
•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2. 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含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图表范例。
2.教材: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统计?2.讲解统计图表•通过例题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并分析数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统计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并交换分析结果。
4.拓展延伸•展示更复杂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情况。
3.出题方式:设置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观察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数字0-100的认识及表示方法。
2.学习整十的数的大小顺序。
3.认识两位数相加时进位的概念。
4.能够简单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字卡片操纵和口算练习,巩固认识数字0-100.2.利用数学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予以积极引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整十数的大小比较。
2.两位数相加进位的概念。
难点1.进位的概念和方法的学习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1.找个个学生出示0-100的数字卡片,让他们辨认和组合数码来训练记忆。
二、整十数的大小比较1.让学生用拼图或玩具积木排列出10、20、30、40等整十数,比较大小,理解整十数的大小关系。
三、两位数加法进位的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概念,先用具体物品表示,然后在书面上演示。
2.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两位数相加的口算题目,让他们快速掌握进位的方法。
四、实际应用1.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讨论。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整十数的大小比较和两位数相加时的进位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算练习,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生活中的例子,练习应用进位概念解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有问题,欢迎在下节课时提出讨论。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师生用的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点击课件,逐个出现)师:大家齐声叫出它们的名字!生:小猫、小狗、小兔、乌龟(教师板书)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生:喜欢。
师:那你们最喜欢这四种中的哪种动物?生1:我最喜欢兔子。
生2:我最喜欢小猫。
生3:我也最喜欢兔子。
生4:我最喜欢乌龟。
生5:我最喜欢小狗。
师:你们能说说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有几个就涂几格。
当说到多于10的数据时,教师问: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有什么好的办法?预设:①:在旁边的格子再涂1竖格子,合起来刚好就行。
②: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格子合起来刚好行。
③:在图的下面画格子,这样合起来刚好就行。
④: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生:第四种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很方便。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第四种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换数频1格表示1个单位改成1格表示2个单位)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教师示范画统计图:注意要看清数据,涂色时要均匀,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说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主题为“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涵盖对前三个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旨在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与减法、乘法初步、长度单位以及图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自主回顾和总结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 通过练习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乘法初步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长度单位和图形的辨识及计算。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卡片: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口诀表,长度单位换算表,基础图形卡片。
2. 实物模型: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不同形状的几何模型。
3. 课堂练习册:针对本单元的练习题。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点,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难点讲解(20分钟):针对乘法初步、长度单位和图形等难点,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30分钟):学生分小组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选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全班讨论,教师总结。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设计,包括加法、减法、乘法的基本运算,长度单位换算,以及基础图形的认识。
每个知识点旁边配有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家长协助,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应用数学知识的实例,并简单记录下来。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认识钟表,能正确读写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及进率。
理解简单的长度单位,能够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认识和理解钟表时间的读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掌握基本的长度测量技能,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理解时间单位进率,正确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准确估计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交流等方式,探究新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讲解示范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重点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习巩固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结合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统计》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教案没有选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选用现在人们热门的奥运会,奥运会的福娃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良好的气氛中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后面的统计参加运动会项目的人数是巩固练习,课外作业统计秋游三个地点的游玩人数,都是小朋友兴趣很高的事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本次统计的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三、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理解和接受本次教学内容应该不难。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体验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是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选用社会上热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统计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自然地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掌握1格代表2的新知识,通过后面的练习和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在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起“以一当多”这一数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计 4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想请大家带老师去黄山旅游,我们戴帽子去的话,要戴什么颜色的帽子?你喜欢什么颜色?生各选颜色。
师:到底怎样做决定呢?生1:来统一。
生2:统计喜欢什么颜色的人多就选哪种颜色。
板书:统计。
2. (1)在题卡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交给组长。
(2)看到题卡,你最想知道什么?生:哪种颜色最多?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生1:打勾生2:画正字生3:打圈生4:画五角星生5:画三角形生6:画长方形、正方形师奖励说的多的学生。
(3)师读票,生记录(感:学生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数一数,填在右边的表格当中。
汇报,师课件填写。
(4)去黄山,帽子应选什么颜色?为什么?生:选黄色,因为选黄色人数最多。
(5)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还可以怎么来表示?出现方格图。
生数,师用课件涂红色。
1格表示几人?再涂黄色,涂到8人后往哪儿涂?生1:往上面加一点生2:往旁边加一点生3:往下面加一点生4:往右边加一点生5:往左边加一点生6:每格代表2人商量五种方法,哪种比较好?生1:第五种最好,因为画在旁边都很难看生2:第五种方便一点生3:又省力又方便师:那试试第五种,用课件演示,先涂一格黄色,表示几人?让生接着往下数。
红色还要涂8格吗?生1:那是16人了生2:那红色的格够了,红色的格子一格代表一人。
生3:不行,那红色比黄色多一格了。
红色应该涂几格?生:4格师用课件涂色,生报数2、4、6、8。
蓝色几人?涂几格?粉色呢?涂的格子怎样能让老师知道粉色是4人呢?生1:在格子旁边写上数字。
生2:在中间画一格,就知道是2人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7页内容。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 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师: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生1:我最喜欢小白兔。
生2:我最喜欢小狗。
生3:我最喜欢熊猫。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李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师逐个板贴:小猫、小鸡、小狗、小兔。
师:大家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4只动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多,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二、过程体验1. 个人选择,组内收集。
师:这4只动物的卡片,都装在每组的信封里,组长拿出这些卡片以后,每位同学把你最喜欢的那只动物卡片挑选出来,交给组长。
收集完以后,组长要数一数手里的卡片数和你们组的人数是不是一样多,开始吧!(学生操作、活动。
)2. 汇报、记录。
师:现在各组的卡片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生1:用画O的方法最好。
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
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
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字。
(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
)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师:各组组长,声音响亮地念得慢一点,来汇报你们组同学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3. 完成统计表。
4. 填写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二上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 引入:老师想请大家带老师去黄山旅游,我们戴帽子去的话,要戴什么颜色的帽子?你喜欢什么颜色?
生各选颜色。
师:到底怎样做决定呢?
生1:来统一。
生2:统计喜欢什么颜色的人多就选哪种颜色。
板书:统计。
2. (1)在题卡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交给组长。
(2)看到题卡,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哪种颜色最多?用什么方法来统计?
生1:打勾
生2:画正字
生3:打圈
生4:画五角星
生5:画三角形
生6:画长方形、正方形
师奖励说的多的学生。
(3)师读票,生记录(感:学生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数一数,填在右边的表格当中。
汇报,师课件填写。
(4)去黄山,帽子应选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选黄色,因为选黄色人数最多。
(5)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还可以怎么来表示?出现方格图。
生数,师用课件涂红色。
1格表示几人?再涂黄色,涂到8人后往哪儿涂?
生1:往上面加一点
生2:往旁边加一点
生3:往下面加一点
生4:往右边加一点
生5:往左边加一点
生6:每格代表2人
商量五种方法,哪种比较好?
生1:第五种最好,因为画在旁边都很难看
生2:第五种方便一点
生3:又省力又方便
师:那试试第五种,用课件演示,先涂一格黄色,表示几人?让生接着往下数。
红色还要涂8格吗?
生1:那是16人了
生2:那红色的格够了,红色的格子一格代表一人。
生3:不行,那红色比黄色多一格了。
红色应该涂几格?
生:4格
师用课件涂色,生报数2、4、6、8。
蓝色几人?涂几格?粉色呢?
涂的格子怎样能让老师知道粉色是4人呢?
生1:在格子旁边写上数字。
生2:在中间画一格,就知道是2人了。
生3:在格子最底下写0,在一格那儿写2。
采纳刚才小朋友的意见,师用课件表示纵轴数据。
师指图说,这叫什么?
生:统计图,如果人再多,一格代表2人不够,怎么办?
生:1格代表3人
生:1格代表5人
师:格子是不是有很大的作用。
根据统计图中颜色的多少推测,一位生病没来的学生,他可能选什么颜色?
生1:黄色,因为黄色人数最多。
生2:可能选蓝色,蓝色第二多。
生3:可能选红色,颜色最鲜艳。
生4:选黄色,黄色可能性最大。
师:加上这一人,是15人了,怎么画?
生1:画一格的一半。
生2:一格代表2人,1人画一格的半格。
师:估测老师会选什么颜色?
生1:紫色,因为老师衣服上有紫色。
生2:黄色,因为老师头发上有黄色。
师:怎么画?
生:画半格。
(6)老师给小朋友发头饰作为奖品。
动物运动会。
统计每种小动物各来了多少只,看题卡准备记录。
看课件,屏幕出现小动物走出,有:小狗、鸡、鸭、兔。
师:为什么不记?
生:太快了。
师:怎么办?
生1:一人记一种动物。
生2:分小组,一个小组记一种动物。
生3:每个小组记一种。
师:是一个组记一种,还是一个组中的每个人记一种。
生:自己分配。
师:多了2人怎么办?
生1:谁来不及记,就帮忙。
生2:剩下的人喜欢哪种就记哪一种。
师请生分工后再记录。
数出来,汇报给其他同学。
生:鸡10只鸭12只老虎4只兔6只
填统计图,选1格代表2只,还是选1格代表1只小动物?自己选。
展示学生一格代表2只的统计图。
师:涂的好吗?请生评价。
3. 回去后统计每组获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