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工艺复习题(精简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

1.目前国内谷氨酸提取工艺主要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和等电点-离子交法。
2.谷氨酸等电点为pH3.22 ,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较大、较小),其结晶型有2种,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其中不易沉降分离的是β-型结晶型。
3.国内谷氨酸生产的碳源原料主要有淀粉糖和糖蜜两类,国内谷氨酸产生菌大多数为生物素(维生素H 或VH)缺陷型4.在生物合成氨基酸途径中,谷氨酸是谷氨酰胺(Gln)/鸟氨酸(Orn)/瓜氨酸(Cit)/精氨酸(Arg)(填氨基酸的名称,一种即可,下同)的前体,苏氨酸是异亮氨酸(Ile)的前体;.分枝酸是色氨酸(Trp)的前体。
5.谷氨酸的实际生产中,要求上柱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5.0~5.5 即可;上柱时,逆上柱流速控制在2~3 m3/(m3·h),顺上柱流速控制在1.5~2. 0 m3/(m3·h),同时注意控制流出的谷氨酸的量不要超过0.2 %,避免漏吸现象的发生。
6.氨基酸发酵产生菌种选育时,常规育种中一采用黄色短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
7.要提高谷氨酸发酵产率,可以从选育高产菌种、采用流加液氨培养二级种子、采用大种量、高生物素、高初糖、连续流加高浓度糖的发酵工艺、通电发酵法、改进发酵设备、应用先进的计量和自控技术实现在线显示及自动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
8.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共同途径上的第一个关键酶是天冬氨酸激酶(AK),在E.coli中,此酶由 3 种同工酶组成;从合成调节机制上看,天冬氨酸族氨基酸优先合成蛋氨酸(Met);在苏氨酸合成途径中,苏氨酸反馈抑制高丝氨酸脱氢酶(HD)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末端产物阻遏: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时而引起的反馈阻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反馈阻遏。
2.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为了大量积累人们所需要的某一代谢产物,常人为地打破微生物细胞内的自动代谢调节机制,使代谢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进行。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C.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5.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6.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7.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8.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9.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0.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1.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3.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A.隔绝空气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14.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15.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A.假单胞菌B.乳酸菌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16.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石油D.含碳无机物17.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18.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19.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质20.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2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2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2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5.纯培养是其中(A )的培养物。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得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
2.糖化:是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彻底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 生物热+ 搅拌热- 蒸发热- 辐射热- 显热。
4.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 还原糖/ 干物质× 100%5. 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6. 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7. 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
8. 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9. 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10. 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11. 末端产物阻遏: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时而引起的反馈阻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反馈阻遏。
12.糖酸转化率:产出的谷氨酸与投入的葡萄糖总量的百分比,糖酸转化率= 产出的谷氨酸/ 投入的葡萄糖量× 100% = (产酸水平×放罐体积)/ (种子用糖量+ 发酵培养基用糖量+ 流加糖量)× 100% 。
13. 生物素的“亚适量”:指淀粉糖原料产谷氨酸生产过程中,控制发酵培养基的生物素浓度在5~6μg / L,此浓度即为生物素的“亚适量。
生物素是催化乙酰CoA 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
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氨基酸营养食品制备技术考核试卷

D.降低血压
( )
8.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氨基酸营养食品的质量控制?
A.原料检验
B.生产过程监控
C.销售环节
D.消费者使用
( )
9.在氨基酸营养食品制备过程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可用于发酵?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变形杆菌
( )
10.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氨基酸的营养强化剂?
A.丝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天冬氨酸
( )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氨基酸营养食品的制备方法?
A.氨基酸的直接添加
B.酶解法
C.微生物发酵法
D.高温烘干法
( )
3.在氨基酸营养食品制备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A.控制pH值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使用金属容器进行溶解
D.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 )
4.以下哪种氨基酸具有苦味?
8.氨基酸在人体内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易于被吸收利用。(√)
9.氨基酸营养食品在市场营销中,产品价格越高,市场接受度就越高。(×)
10.氨基酸营养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无需对原料和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氨基酸营养食品的制备过程中,如何控制产品的苦味,并说明其重要性。
A.降低pH值
B.升高温度
C.添加糖类物质
D.增加酶的用量
( )
1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氨基酸营养食品的检测项目?
A.氨基酸含量
B.微生物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脂肪含量
( )
15.以下哪种食物富含必需氨基酸?
胺基化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胺基化工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胺类化合物?A. 甲胺B. 乙胺C. 丙胺D. 乙醇答案:D2.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通式是?A. RNH2B. RNHC. R2NHD. R3N答案:A3.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反应不是胺类化合物的反应?A. 与酸反应生成盐B. 与卤素反应生成卤代胺C. 与水反应生成醇D. 与醛反应生成席夫碱答案:C4.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A. 伯胺 > 仲胺 > 叔胺B. 仲胺 > 叔胺 > 伯胺C. 叔胺 > 仲胺 > 伯胺D. 伯胺 > 叔胺 > 仲胺答案:A5.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胺基化工原料?A. 氨B. 尿素C. 硝酸D. 硫酸答案:D6.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物质可以作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原料?A. 氨B. 氨水C. 氨气D. 以上都是答案:D7.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包括?A. 氨与醇反应B. 氨与酸反应C. 氨与卤代烃反应D. 氨与水反应答案:D8.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胺类化合物的衍生物?A. 季铵盐B. 脲C. 硫脲D. 硫酸铵答案:D9.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反应是胺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A. 与酸反应生成盐B. 与卤素反应生成卤代胺C. 与醛反应生成席夫碱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胺基化工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胺类化合物的用途?A. 农药B. 染料C. 医药D. 燃料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通式是________。
答案:RNH22. 胺基化工中,伯胺、仲胺和叔胺的碱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
答案:伯胺 > 仲胺 > 叔胺3.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原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氨、氨水、氨气4. 胺基化工中,胺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

氨基酸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Glutamate Refining味精精制:谷氨酸加水溶解,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和,经脱色,除铁、钙、镁等离子,再经蒸发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筛选等单元操作,得到高纯度的晶体或粉体味精的过程,称为味精精制。
2.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葡萄糖当量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
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DE值。
3.Feedback Repression反馈阻遏: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
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4.Metabolic Interlock代谢互锁:某一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受到其他一种完全无关的氨基酸的控制。
一般在很高的浓度下才能显示部分抑制或阻遏作用。
5.Critical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临界溶解氧浓度:谷氨酸产生菌和其它好气性微生物一样,对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在此溶解氧浓度以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随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
此一溶解氧浓度称为临街溶解氧浓度。
6.Essenti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食物的蛋白质中摄取的氨基酸。
7.Liquefication液化: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黏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的过程。
8.Auxotroph营养缺陷型: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和碳源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9.Energy Charge能荷: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称为能荷。
是细胞所处能量状态的一个指标。
一、名词解释1.限速酶:是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以改变代谢方向。
2.同工酶: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
氨基酸发酵必考题

第一章1 生长因子:从广义来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均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它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
生物素的作用:生物素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生物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或辅酶R。
维生素B1(硫胺素):对某谷些氨酸菌株发酵起促进作用。
他的盐酸盐分子式为C12H17ClN4OS.HCl第二章2 谷氨酸发酵过程PH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添加碳酸钙法当采用生理酸性铵盐作为氮源时,由于NH4被利用,剩下的酸根引起PH 下降,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就能调节PH。
但是,碳酸钙用量大,在操作上易引起染菌,而且对产物的提取有影响。
此法在工业上不使用。
(2)液氨或氨水添加法在发酵过程中根据PH变化流加氨水或液氨调节PH值,同时作为氮源。
氨水价格便宜,来源容易。
氨水作用快,应采用连续施加的方法,最好能够自动控制连续流加。
国外均用此法,国内少数工厂使用。
(3)尿素流加法是目前国内味精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优点是由于尿素的分解、利用及PH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容易控制。
流加的量和次数主要根据PH值的变化,还应考虑到菌体生长,耗糖、发酵的不同阶段来决定。
如果菌体生长缓慢,耗糖慢,要采取少量多次流加,维持PH稍低些,以利长菌。
当长菌快,耗糖快,流加量应多些,PH值可偏高些。
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维持PH 7.0-7.2为好。
第三章3 PH值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①影响酶的活性,PH值的高或低能抑制微生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使细胞的代谢受阻;②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从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③影响培养基某些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解,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④PH值的改变往往引起菌体代谢途径的改变,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2、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3、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4、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5.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6.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蛋白质水解液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2.控制磷脂的合成添加表面活性剂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型(能写出任意三条即可)3.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胞产酸型细胞4.α-型结晶β-型结晶自然起晶加晶种起晶5.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法6.离子交换法菌体钙离子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淀粉水解糖制备中,酸解法的工艺流程?答: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2、酸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
(3)转化率>90%。
(4) 还原糖浓度>16%(5)糖液不能变质3、氨基酸发酵菌种为什么要定期分离纯化?有什么意义?定期分离纯化的原因:因为工业生产菌种酵母自身发生了退化,退化的原因:(1)菌种的自发突变在10-8左右(2)由于菌种大多为诱变菌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回复突变。
菌种纯化的意义:(1)保证产品的稳产、高产(2)进行生产育种。
4、氨基酸生产中,泡沫对发酵的影响?①发酵液逃逸②感染③降低装填系数,设备利用率降低④影响氧传递(答出任意三条即可)5、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
2.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3.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和。
4.生物反应器的供氧方式有,,。
5.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6.可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是。
7.谷氨酸的等点点是————————。
8.常用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2.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3.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5.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6.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7.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8.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9.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10.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1.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2.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3.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4.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15.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16.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1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18.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19.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20.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2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3.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
A 糖类转变为蛋白质B 酶不起作用C 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D 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24.微生物中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 A TP分子。
A 2个B 4个C 36个D 38个25.下面的叙述( )可应用于发酵。
A 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发酵B 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C 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D 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26.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 )。
A 乙醇B 丙酮酸C 乙酰CoAD 三磷酸腺苷27.下面所有特征适合于三羧酸循环,除了( )之外。
A C02分子以废物释放B 循环时形成柠檬酸28.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
所以应选择在它的()A 迟滞期B 对数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29.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A初级代谢产物B次级代谢产物C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30.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A为菌体提供碳源 B 为菌体提供氮源 C 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 使培养基凝固31.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32.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D )A.温度控制不适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33.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 C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大肠杆菌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大肠杆菌、乳酸菌34.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C )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35.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B )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浓度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三、综合填空题1.为下列发酵产品注明生产菌序号:VB2()、淀粉酶()、谷氨酸()、庆大霉素()、柠檬酸()、蛋白酶()供选菌:A 北京棒杆菌 B 阿舒氏假囊酵母 C 枯草芽孢杆菌 D 黑曲霉 E 小单孢菌2.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成分含量NaNO3 3 gK2HPO4 1 gKCl 0.5 gMgSO4·70.5 gH2OFeSO40.01 g(CH2O) 30 gH2O 1 000 ml青霉素0.1万单位1) 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依用途划分,则属于培养基。
2) 依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3)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生长因子是。
4) 如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至少要加入和,除去。
四、名词解释1.双酶法2.DE值3.生物素4.巴斯德效应5.培养基6.DX值7.生长因子8.固定化酶:9初级代谢产物10次级代谢产物11.巴斯德消毒法12.葡萄糖效应五、问答题1.规模较大的发酵厂为何多采用连续灭菌工艺?2.以谷氨酸发酵为例,说明培养基的组成会对菌种产生哪些影响?3.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应当怎样调节和控制培养液的pH?4.哪些因素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的温度?5.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为什么人为改变细胞膜的透性,能提高谷氨酸的产量?6.按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7.按化学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8.按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9.举例说明诱导酶的合成机制。
10.酶合成的调节有何意义?11.酶活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2.代谢调控发酵的措施包括哪些?13.如何测定细菌的数量?14.细菌群体从开始生长到死亡分为哪四个时期?15.哪个时期的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常作为菌种?16.哪个时期细菌活菌数量最多,大量积累代谢产物?17.在生产中,如何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1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19.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时,应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0.获得生产用菌种的方法有哪些?21.简叙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答:在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往往共同对代谢起着调节作用,它们通过对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进行调节,使细胞内各种代谢物浓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反馈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4分)。
此外,前者的作用往往会影响催化一系列反应的多个酶,而后者往往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
但如果突变株解除了反馈控制,即末端产物氨基酸A无法与原阻遏物或调节亚基结合,那么A’也就无法起反馈调节作用,A’的毒害作用就表现不出来。
我们说该菌株对A’有抗性而得以生存下来。
根据以上原理,只要选取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就有可能得到解除了反馈调节的突变株。
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不一定都是解除反馈调节的菌株。
22.简述末端代谢产物阻遏与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区别。
答: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反馈)阻遏称为末端代谢产物阻遏。
通常发生在合成代谢中,特别是在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合成途径中十分常见。
生物合成末端产物阻遏的特点是同时阻止合成途径中所有酶的合成。
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底物(碳源或氮源)时,利用快的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
现在知道,这种阻遏并不是由于快速利用底物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这种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所以称为分解代谢物阻遏。
23.简述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答: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24.分析影响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答: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菌种代谢途径的因素有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并且谷氨酸产生菌需要生长因子──生物素。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