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

合集下载

如何准确把握党内民主

如何准确把握党内民主

如何准确把握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思路。

准确把握这一新思路,对扩大党内民主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理解新思路的主要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这一新思路,涵盖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党内民主的重要地位。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十六大报告把党内民主提升到事关党的生命和人民民主发展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高度重视。

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党内民主,才能全面把握新思路的精神实质。

将发扬党内民主仅作为是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

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割裂开来,是极端错误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力的晴雨表,是党的活力的源泉,是人民民主的助推器。

我们党是不是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民主是不是得到充分发展,关键取决于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

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建设才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这是新思路的核心主题。

第二,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

党内民主,从其内涵来说,就是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者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力。

建设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是,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

党章第四条详细规定了党员应享有的权利,概括起来主要有平等权、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知情权、批评权、建议权、参与权、申述权等。

党员的这些权利由《党章》规定并受党章保护,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件(试行)》的要求,使党员民主权利得到具体保障和体现,这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党的 十七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的攻坚
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七大(2007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
•坚持一个方向: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 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抓住一个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明确一个路径: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一个保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 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制约和 监督机制
•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后到1989年春。这一阶 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 步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 设想提出的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政治上发展民主, 经济上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2.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以增强
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
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3.主要任务
• 健全民主制度 • 完善法律制度
•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温家宝总理谈政治体制改革
•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 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 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 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 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 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则和主要任务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则和主要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是这样设计的,也是这样实施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访美期间深刻指出,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凡是对中国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同整个改革进程相协调,扎实地向前推进的。我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不断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胜枚举。西方一些人说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是由政治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决定的。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同步伐。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推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包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我国全面改革的主体。我们搞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是为了人民。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又要紧紧依靠人民。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清醒看到,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是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新期待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都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的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第八章 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八章  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第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
第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发展有两条基本途径,即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 取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 政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 政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 治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质变,是原有政 治体系的全面变革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体系在与经济 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 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制度完善和发 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并逐步 全面展开

思想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

思想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

思想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作者:高尚全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09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经济转型、体制转型乃至政府转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思想转型。

因此,思想转型是前提和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冬奥会上接受采访时指出改革已进入艰难时期,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当前阶段的改革之所以难度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体社会成员均或多或少受益的增量改革进程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调整目前已经成型的利益格局,以扭转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协调、不合理、不公正,并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对公权力的约束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样的存量调整必然要触动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而这些能够在过去的体制机制下获得更多利益甚至不合理利益的群体往往又是掌握了更多社会资源的强势阶层,有些甚至就是主导、执行改革措施的公权力持有者和政府部门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改革,如果单纯从物质层面推进,必然事倍功半,只有从思想转型方面首先突破,才能使改革获得更大的助力,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选择。

思想转型是前三十五年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五个转变:一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三是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面开放;四是从人治转向法治;五是从物资紧张缺衣少食转向小康社会。

这五大转变有的已经实现,有的仍在进行过程当中,整体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思想解放为突破口,首先是思想获得转型,继而顺利推动了体制、机制的转变。

以第一个转变为例,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旧强大。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虞崇胜来源:《领导之友》2012年第12期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密切关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取得重大进展。

30多年来,中国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推进了机构改革;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素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特别是通过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政治体制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期待相比,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如权力过分集中、特权现象流行、贪污受贿、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循私枉法、官僚主义、损人利己、不讲规则、不讲诚信、行为霸道、作风败坏等等。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多是经济、道德或别的什么问题,但是在本质上,这些问题反映出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绕不开,躲不过,现实和时代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有步骤、有秩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性质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本原则。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点归纳

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点归纳

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点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知识点。

本文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时代主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政府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矛盾突出、发展环境复杂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被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

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意味着以市场为导向、价值为基础的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这一改革的核心任务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企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强金融体制改革等。

三、政治体制改革除了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还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包括改革选举制度、完善法治体系、加强反腐败斗争等。

四、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还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改革。

这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改革。

其中,教育领域的改革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医疗领域的改革关注点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养老领域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住房领域的改革着重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五、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石。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对外开放的方方面面,包括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扩大对外贸易、推进金融开放等。

对外开放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六、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和影响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

这些成果包括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民生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等。

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指导方针。

一般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权力制衡、政府机构改革等。

2. 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市场化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3. 社会体制改革:包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

4. 文化体制改革: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市场开放等。

5.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方面,并且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方针会受到当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的影响。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标准
和政策会由国务院等部门发布,具体的文件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查到。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相关的标准和指导方针也会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中全会的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改革事业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国各项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阶段性以及美好远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迅速,但政治体制改革徘徊不前,成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一个制约因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显而易见,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也无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具体国情和人民意愿,特别是对我国政治体制中党的领导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们以一些西方人士的标准和观点来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这种错误观点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有悖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走西方的路子,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这个前提和关键,是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的。

其实,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其他领域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忽略了这些成就,就难以认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全貌。

我们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根本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动员体制和组织机制,不仅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且往往在社会重大事件和历史关口发挥了显著的优越性,不少国外人士也毫不隐晦地承认这一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将依法治国作为根本原则,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体制机制,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推进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健全人大代表制度,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四、加强和改善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政府职能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效能和公信力,推动政府工作职能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六、推进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有序。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策略
(二)核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一,推 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人 大职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其二,推 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 党的领导下,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 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 施之中。其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畅 通各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让社会各种力量凝聚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形 成执政党、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管的局面。
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二)既得利益者不愿改
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体制僵化,就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他们 从现存体制中取得私利,反对和阻碍进一步改革。既得利益者中的一 些人,由于其本身的财富地位就是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而来,所以 难以有心安理得之感;另一方面,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经营自己 的关系网,自然身心就非常疲惫。另外,既得利益者中很多人的财富 既然不是通过合法规则取得,那么未来是否能守得住财富具有不确定 性,预期的不确定性自然带来集体性的郁闷。既得利益阶层对于政治 体制改革抱有抵触情绪。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二、内部动力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工程院物业管理102班胡华丽学号:10066212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历程中可以窥见端倪。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市场经济来实现,而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来保障。

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相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从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不难看出:每一次政治体制改革任务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中每一次认识的深化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对现有政治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和功能。

它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反作用,甚至一定条件下与经济相比占据首要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是对社会的必要的协调和管理。

对中国当前情况来说,政府是经济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正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得以建立。

所以邓小平深刻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改革的宗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简介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

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到现在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

2.目标总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体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主要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 “新权威主义”: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具有现代 化导向的政治权威,以此作为社会整合和民主 政治发展的保证。 “照搬派”:即搬挪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 国)的多党制代议民主。


政党推动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共 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地 位,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演展逻辑。 “所谓政党推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种含 义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体制改革 的领导者;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成功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的主要政治因素”


当代中国的政治特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走政党推动的模式。当代中国政治从 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以动员的方式实现有效 的政治治理。 中国共产党完成政治动员主要依靠三个因 素:一是动员的理论基础,即意识形态,二是动 员形式,三是动员的载体。


2002 年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 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其一,在政治权力的宏观运作中,宪法的权威 性提高,政治权力特别是中央政府权力运作 的制度化程度有了相当的发展。其二,在政 治权力的微观运行中, 规范化因素正在增长。 其三,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发展是体现政治进 步最明显的方面。
三、我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思路




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解决的问题(刘智峰 北京行政学院) (1)变革中的大国必须维护政治权威及政策 执行能力; (2)扩大民众参与保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广 泛代表性; (3)政治和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4)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执政方式;

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文题目: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权利监督机制不很完善、地域民主法治发展不平衡诸多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总结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改革、问题、原因、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体制。

但是,我们依然要意识到,我国的政治体制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现存问题分析经过我国共产党多年的努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看到,相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仍然是一种适应性改革,主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有选择地推进。

总地说,我国还存在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制度的滞后性的根本矛盾。

其主要问题有:(一)政治体制改革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政治体制的改革决不能仅仅依靠拍脑袋的主观臆断进行,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

经济进步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要严格分析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社会运行的客观要求,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组织结构不科学、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的问题,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任重道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很完善。

具体地说就是权力监督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自下而上的上行监督却相对困难。

共产党作为代表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共产党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完善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公民的正当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民主、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实面临不少阻力和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既得利益问题。

“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作为国家级难题之一,不难理解。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这在大会报告和党章修正案中都有充分体现。

以下结合十八大报告,谈谈对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问题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特别注意区分“建设”和“建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区别。

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使用了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法,这是很有深意的。

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又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这就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建设”是一个关键词,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还是一个“在建工程”,而不是已经“建成”了;只有到了21世纪中叶,我们才能说是最终“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就更加明确了。

邓小平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起点是“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太少”的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

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

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报告并没有自满,也没有对现行政治体制予以极高评价,而是仍把它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对象,并重申了我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为防止僵化保守、固步自封和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在去年国家“十五”计划征文活动中,我曾建议尽快将政治体制改革纳入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全面具体的改革方案并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此后,我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又做了深入一些的思考,现在向党中央郑重提出个人的建议,恳请党中央重视并予以考虑。这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直接向党中央提出的建议,不够全面和成熟,仅供参考。
对政治体制改革,我的心情是迫切的,很多的党员和群众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我恳切希望得到党中央对此建议的答复和批评指正。我想,上述建议和请求不会因为个人的力量微薄和内容的浅显粗陋而受到忽视。
我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坚强的党中央,一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其二,党和国家已经提出的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其中的很多内容还比较原则化,指导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的思路、方法、步骤还不够明确。特别在地方,即使想对地方政治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也比较困难,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政策可以依据。
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比较复杂,一旦发生重大失误就会严重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需我们进行全面、慎重的思考和研究。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行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是有其产生、存在、发展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改革不是完全的消灭,也不是消极的被动调节,而是一定物质、精神、制度、体制条件下能动的适应与调整,是坚持否定之否定法则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有些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彻底的解决,但是不能对此无动于衷,要关注和监控其发展变化,摸清规律,适时解决。有些矛盾和问题可允许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和限度内发展,只要将其置于全局中施以有力控制,不但不会冲击和破坏我们工作的全局,而且有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改革中,我们也不要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主观、客观的诸多因素发展变化的不平衡,必然会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有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或部分的解决,而有些问题则有待于我们今后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打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战役。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 • • • • • 发展民主 加强法制 实行政企分开 精简机构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维护安定团结
动力与阻力
动力: 人民群众的要求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党的要求 阻力: 改革存在风险 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 第一,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 步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与形式。 • 第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 第三,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 • 第四,公共权力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实现运转高 效。 • 第五,各种政治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和谐稳定。
• 十八大报告的 第五部分明确 指出:
“ 政治体制改 革是我国全面 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 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 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 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发展历程
(1)改革的启动期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以前 (2)改革的高潮期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89年6月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革的调整期 1989年6月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 (4)改革的复苏期 1997年党的十五大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
全面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
一.高薪高福利养廉,公务员涨十倍工资,一步跨入中产阶级行列。

国家主席月薪一千万.
腐败的动力是钱。

公务员自己有钱了,腐败动力就大大降低,再在改革后新闻自由的公开监督下,相信可以大面积杜绝腐败。

公务员的腐败收入,灰色收入有多少呢?正常工资和福利的十倍?根据部门不同,很多部门都不止这个数。

邓小平同志说让部分人先富起来。

我们国家政策也是扶持鼓励中产阶级。

促消费,提高GDP就靠这些人来带动,符合现在的国家经济政策。

以现在的情况,国家能直接调控的主要就是公务员。

那就让普通公务员可以靠工资福利率先跨入中产阶级行列,而不是靠灰色收入。

要全面政治体制改革那就是要一步到位,那工资改革也要一步到位。

公务员可以靠工资福利率先跨入中产阶级行列。

多少钱算中产阶级?100万资产算中产阶级。

多少年挣100万合适?一年太短,十年太长太苦。

中产阶级是有点优秀有优越感的人,不是吃苦一辈,所以不能是十年挣100万刚买套房的房奴阶级。

所以五年挣100万合适,算是有点优秀有优越感的有品味的中产阶级。

那就一年挣20万,月挣1.67万,这就是中国式中产阶级在现阶段的应该的最低收入。

所以要高薪高福利养廉,必须率先给公务员涨十倍工资,让普通公务员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一步跨入中产阶级行列,有力地促进消费增长,提高GDP,同时把实权派公务员群体这改革的最大阻力转变为改革的最大动力,发动机。

目标国家主席月薪一千万;部长,省长月薪五百万;市长月薪二百五十万;区长月薪一百二十万;乡长月薪六十万;镇长月薪三十万。

二.涨工资的钱从哪里来?
买美国,日本,欧洲国债的钱有多少亿?我国自己的经济增长方式想改革转变成消费增长拉动GDP,结果一直没有改好,就是因为人民没有钱是主要因素。

把钱直接发给公务员群体,改革后公务员吃不到的灰色收入部分就让利于民了,这样公务员直接增加十倍工资,民企收入增加,也可以涨工资。

过去低工资,出口导向,提高GDP。

现在这样的经济政策越来越不管用,GDP提不高了。

我国现在国家经济政策就是消费增长提高GDP.民企收入增加多少?等于公务员灰色收入?民企给员工涨多少工资?私人老板就不是国家那么豪爽直接涨十倍工资,那多半根据企业利润和市场行情来涨,所以平均来讲多半是一年涨一倍,平均每年涨一倍,平均5年涨十倍达打到公务员一次到位的涨幅。

所以公务员群体是带头领先5年一步跨入中产阶级行列。

当然公务员工资还要继续涨,但是那就要与GDP和民生幸福指数的成绩效果考核挂钩了。

三.对涉及国家的贪污腐败经济案件宣布全国特赫,加大力度遏制资金外流造成的伤害。

据联合早报报道,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全球金融诚信组织发表报告显示,2011年经由非法途径从中国往外转移的资金达6020亿美元。

2000年到2011年累计的外流资金,高达3.79万亿美元。

该组织总干事贝克(Raymond Baker)表示,流向境外避税天堂和发达国家金融机
构的黑钱简直是天文数字,而这种情况还在持续。

他表示,目前世界各国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在苦思对策提振经济,发展中国家却因为资金加剧外流而大出血。

这份报告是对世界领袖的一记当头棒喝,提醒他们必须加大力度遏制资金外流造成的伤害。

中国精英财富阶层向国外转移资金和移民现象普遍,有钱了的目标就是移民。

为什么会这样?政治,民主,经济问题是主要原因,而且还恶性循环。

解决办法就是对涉及国家的贪污腐败经济案件宣布全国特赫,加大力度遏制资金外流造成的伤害。

然后政治体制改革一步到位。

四.完善民主的强调富裕人性和谐的生态的,为实现中国梦的新政治制度设计和初步试点工作。

完善包括新的宪法,新选举法等新法律法规。

有一种声音说,最正确,实在,实际有用的宪政哲学就是实在,注重实际利益,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民主,不讲富裕,和谐,和平,生态,民生幸福指数那就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好处利益就是空了吹,人民不会长期支持。

所以我们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质量的提高。

但是只靠人治,关系治,没有民主这些也得不到长期保障。

所以讲民主很重要,但是讲民主一定必须兼顾讲富裕,人性和谐,和平,生态,民生幸福指数,否则就是假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