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形成机理及聚类方法
经济学中廊道效应的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廊道效应的名词解释在经济学领域,廊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当特定地区或区域内某一行业或产业集聚,形成一个经济廊道,进而带动相邻地区或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廊道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首先,产业集聚是廊道效应的核心特点之一。
当一个特定行业或产业在某一地区获得成功并得以集聚,其他相关和相邻行业往往会被吸引到这一地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改革开放初期就成为了制造业的集聚区,这种产业集聚现象带动了该地区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其次,资源共享也是廊道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廊道效应的影响下,相邻地区或区域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
一方面,成功的行业或产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另一方面,相邻地区或区域的企业和机构也能够分享这些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例如,硅谷地区在信息技术行业的成功发展中就体现了资源共享的效应,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并带动了该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
此外,廊道效应还能促进技术创新。
当特定行业或产业集聚在一起时,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会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
比如,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区域往往会形成供应链,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各自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也会通过竞争来推动新技术的推出。
这种技术创新的推动效应有助于形成创新型经济体系,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最后,廊道效应还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资源共享,廊道效应能够促进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增加产业链的长度。
这种多元化和产业链的拉长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增长。
例如,某地区由于廊道效应发展起来的航空制造业,不仅可以带动本地区的就业,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零部件供应商、航空服务和旅游业等。
生态走廊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生态走廊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打造一条连接自然景观的通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迁徙和繁衍的空间,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观赏的场所。
生态走廊建设旨在实现城乡生态共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生态走廊建设,制定实施方案至关重要,以下是生态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生态走廊规划设计。
1.1确定生态走廊的范围和路径,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确保走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1.2设计走廊的功能分区,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修复区、休闲娱乐区和教育观赏区,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充分发挥生态走廊的综合效益。
1.3制定走廊的景观规划,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态价值的景观节点,提升走廊的吸引力和美观度。
二、生态走廊生态修复。
2.1对走廊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生态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
2.2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域治理、土壤修复等,恢复和改善走廊内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3加强对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生态修复方案,确保生态走廊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
三、生态走廊建设管理。
3.1建立生态走廊建设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推动生态走廊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3.2加强对生态走廊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各界对生态走廊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走廊建设的良好氛围。
3.3建立健全的生态走廊保护机制,加强对走廊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污染,确保生态走廊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生态走廊利用与管理。
4.1制定生态走廊的利用管理规定,明确各功能区域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合理引导和规范人们对生态走廊的利用行为。
4.2开展生态走廊的利用活动,包括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丰富走廊的功能和内涵,提升走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普通借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份,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 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者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 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 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者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者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者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 (1) 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 (2) 变量选择范围有限; (3) 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 选择方案的信息含糊,被调查者因记忆含糊而导致调查失真; (5) 替代方案信息含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者因素。
6. SP 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进展
㊀第22卷㊀第2期2024年4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2㊀No 2Apr 202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进展∗徐晨曦㊀张曦文㊀吴玲玲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㊀广州㊀510090㊀收稿日期:2023-06-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1273)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A1515010038)㊀第一作者:徐晨曦(1998-)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城市降温与生态规划ꎮE-mail:xucxchancy@163 com㊀通信作者:张曦文(1993-)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景观生态与土地利用ꎮE-mail:zhangxiwen@gdut edu cn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ꎬ构建通风廊道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ꎬ对改善局地气候环境有重要作用ꎮ文章通过梳理1995 2023年国内外通风廊道相关研究文献ꎬ总结了城市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构建通风廊道的研究方法ꎬ并对当前缓解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建设标准㊁多尺度评估㊁协同规划㊁现状研究缺陷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ꎬ旨在为城市热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城市ꎻ热岛效应ꎻ通风廊道ꎻ冷却效应DOI:10.12169/zgcsly.2023.06.06.0002ResearchProgressinVentilationCorridorsConstructiontoMitigateUrbanHeatIslandEffectXuChenxi㊀ZhangXiwen㊀WuLingling(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ꎬ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Guangzhou510090ꎬChina)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globalwarmingꎬtheconstructionofventilationcorridorsisaneffectivewaytomitigatetheurbanheatislandeffectꎬwhichplaysacrucialroleinimprovinglocalclimatecondition.Byreviewingrelevantliteratureonventilationcorridorsin1995and2023athomeandabroadꎬthispapersummarizestheworkingmechanismsthroughwhich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alleviatetheurbanheatislandeffectꎬandconcludestheresearchmethodologies.Furthermoreꎬthecurrentstandardsforventilationcorridorconstructionaimingtomitigatetheurbanheatislandeffectꎬalongwithmulti ̄scaleassessmentsꎬcollaborativeplanningꎬexistinglimitationsinresearchand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sꎬhavebeendiscussed.Thestudyi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sforimprovingurbanthermalenvironmentsandconstructingsustainableandlivablecities.Keywords:cityꎻheatislandeffectꎻventilationcorridorꎻcoolingeffect㊀㊀城市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下垫面结构急剧变化ꎬ这种由自然地表向城市使用土地变化的过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1-3]ꎮ2022年7月和8月ꎬ地表温度是自1880年以来的第六高[4]ꎮ未来城市将会面临更强烈的热岛效应和更频繁的热浪事件ꎬ因此ꎬ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ꎮ研究表明ꎬ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5-8]ꎮ城市通风廊道通过将新鲜空气导入城市内部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9]ꎮ通风廊道在城市规划研究领域不仅影响区域气候㊁风热环境㊁空气质量和建筑能耗ꎬ还对城市生态过程产生间接影响[10]ꎮ许多地区已将通风廊道规划纳入城市规划㊀第2期㊀徐晨曦㊀张曦文㊀吴玲玲: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进展㊀㊀中ꎬ促进了通风廊道构建㊁环境效应及量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11-13]ꎮ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盛行和气候变化的挑战ꎬ城市通风廊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优化[14]ꎮ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㊁WebofScience㊁GoogleScholar数据库检索了1995 2023年通风廊道相关文献ꎬ梳理和总结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㊁研究方法和规划实践等内容ꎮ本研究旨在探讨通风廊道在城市热岛缓解中的潜力和可行性ꎬ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城市降温规划与设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ꎬ同时会对城市通风廊道的时空格局优化及 双碳 目标实现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ꎮ1㊀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㊀㊀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外围郊区的现象[15]ꎮ构建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外到建成区内的空气流动提供一条通道ꎬ改善城市热岛效应[16]ꎮ通风廊道通过创造开放的空间通道ꎬ利用周围风的流动实现自然通风ꎬ排出热岛区域积聚的热空气ꎬ并引入凉爽的外部空气ꎬ从而有效降低城市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ꎮ德国学者Kress[17]根据局地环流运行规律将城市通风系统分为作用空间㊁补偿空间与空气引导通道ꎬ其中ꎬ作用空间是指需要改善风热环境的区域ꎻ补偿空间是指产生冷空气的区域ꎻ空气引导通道则是指为了引导空气流动而设计ꎬ可以将空气从补偿空间引导到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ꎬ即通风廊道[18]ꎮ基于此机制ꎬ构建城市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打破城市热岛环流ꎬ使城市周边的冷空气向城市建成区内转移ꎬ缓解城市热岛效应ꎻ2)增强城市内部空气的流动性ꎬ有利于防止城市区域出现局部高温的情况ꎻ3)分割大面积的城市空间ꎬ减小热岛的规模效应和叠加效应ꎮ2㊀通风廊道模拟构建的技术方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通常从城市和街区尺度展开ꎬ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边界层风洞实验方法㊁计算机数值模拟法㊁基于GIS技术的形态分析方法(表1)ꎮ表1㊀构建通风廊道的主要研究方法㊀㊀主要研究方法㊀㊀㊀方法概述㊀㊀㊀优点㊀㊀㊀缺点边界层风洞实验结合常规气象资料ꎬ对空气流过研究区域时的详细变化进行客观的观测便于实际操作ꎻ研究结果客观㊁真实ꎻ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可进行风环境评估实验所需人力㊁物力成本较高ꎻ模拟范围有限ꎻ对物理模型精度要求严格计算机数值模拟CFD软件对区域空气流动形成的温度场㊁速度场结果进行直观显示ꎮ构建模型进行城市微气候模拟ꎬ评估各类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的功效分辨率高ꎻ模拟所需人力㊁物力成本相对较低ꎻ可通过相关参数的设置进行策略验证模拟ꎻ结果直观详细计算复杂及背景信息获取困难ꎻ无法准确进行大尺度模拟ꎻ模型假设和参数设定较为复杂ꎻ无法完全模拟高度复杂的实际情况WRF模型采用物理参数化方案㊁建筑参数化㊁边界条件和后处理评估等方法ꎬ模拟和预测城市和地区的热环境变化ꎮ通过考虑各因素ꎬ提供详细的温度㊁湿度㊁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具有多尺度模拟能力ꎻ可扩展性㊁易于维护㊁操作简单ꎻ能弥补气象站点数据缺失或精度不足等问题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ꎻ受空间分辨率限制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城市细小尺度特征基于GIS技术的形态分析最小成本路径模型研究地理空间中最优路径选择的方法ꎬ通过准备数据㊁生成成本表面㊁搜索最小成本路径㊁评估和调整路径ꎬ并进行可视化和结果分析ꎬ实现路径选择的优化和规划综合性强ꎻ足够的空间分析能力ꎻ计算效率高ꎻ结果直观ꎻ可提供可视化和定量分析数据要求高ꎬ前期数据获取和处理工作量大ꎻ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2 1㊀边界层风洞实验方法边界层风洞实验方法是结合常规气象资料模拟和研究城市通风环境[19-20]ꎮ从1960年代起ꎬ风洞实验就被引入到城市通风环境的研究中ꎬ为城市通风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ꎮ例如ꎬ关吉平等[21]对上海某拟建大楼周边进行了风洞试验ꎬ发现该建筑大部分区域的通风和舒适性都达到了要求ꎬ但一些建筑边缘区需要进行改造ꎮ该方法虽能够对城市通风流场的详细变化进行客观测量ꎬ但会受到高实验成本㊁模拟范围有限和物理模型34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的精度等限制ꎬ大多数研究仅限于街区尺度ꎮ2 2㊀计算机数值模拟法在通风廊道的研究中ꎬ常用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ꎬCFD)和中观气象模型(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ModelꎬWRF)ꎮCFD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直观显示区域空气流动的温度场和速度场ꎬ以验证中小尺度区域的气候效应或单个地块的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的性能[22]ꎮ例如ꎬ尹杰和詹庆明[23]将地理信息系统和CFD的方法相结合ꎬ评估街道的通风潜力ꎬ并综合建筑迎风面积密度提取了武汉市的通风廊道ꎮ然而ꎬ由于计算量大及获取大区域背景信息困难ꎬCFD通常用于小规模㊁高分辨率的流体模拟[24]ꎮ因此ꎬ该方法主要用于中小尺度的风道识别和局部地块的验证评估ꎮ为了弥补CFD软件的不足ꎬ近年来一些学者将中观气象模型WRF和CFD模式结合ꎬ利用WRF模型所提供的大范围环流信息ꎬ以实现更精确的通风廊道构建[25-26]ꎮ此方法是利用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常规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在WRF中进行模拟ꎬ通过城市三维数据㊁风向和风速等参数ꎬ评估城市通风潜力并构建通风廊道ꎮ然而ꎬ传统的WRF模拟对城市下垫面的描述较为简化ꎬ未能充分考虑城市下垫面结构的不均匀性以及城市建筑对低层大气的动力㊁热力特征和地面能量平衡的影响[27]ꎮ因此ꎬ一些研究采用城市冠层模型(UrbanCanopyModelꎬUCM)与WRF模式耦合以提升WRF模拟的表现[28]ꎮ2 3㊀基于GIS技术的形态分析方法在气象数值模拟的基础上ꎬ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使获取的通风廊道信息更加详实[29]ꎮ其中ꎬ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利用最小成本路径(LeastCostPathꎬLCP)模型ꎬ计算下垫面的表面粗糙度来分析城市通风环境[30]ꎮ该方法的实现是基于天空开阔度指数和表面粗糙度指数开发通风阻力系数模型ꎬ结合城市主导风向和最小成本路径(LCP)模型构建城市通风廊道[12]ꎮ这种方法已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ꎬ并得到了证实[31-33]ꎮ然而ꎬ该方法无法识别通风廊道宽度和评估没有最小成本路径的区域通风条件ꎮ因此ꎬ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路理论进行通风廊道识别ꎬ能覆盖整个研究区域内的全部栅格点ꎬ从而改善了最小成本路径法的不足[34]ꎮ3㊀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探索3 1㊀通风廊道建设标准研究不同的通风廊道建设标准会产生差异化的空间特征ꎬ进而对城市风热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产生影响ꎮ国内外对城市通风廊道的建设标准进行了大量研究[35-36]ꎬ主要从廊道宽度㊁长度和走向等方面确定(表2)ꎮ较早是德国学者Kress[37]基于城市下垫面气候功能评价ꎬ从廊道宽度㊁长度以及地块控制提出城市通风廊道的建设标准ꎮ在此基础上ꎬ其他国外学者对廊道走向进行了研究[38-39]ꎮ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ꎬ国内学者梁颢严等[40]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ꎬ将廊道宽度㊁廊道走向及地块控制作为控制指标ꎬ提出通风廊道的建设标准ꎮ由于在实际规划中存在已建成的城市环境ꎬ廊道建设标准的落实存在一定困难ꎬ因此ꎬ有关针对已建成的城市环境进行有效且易落实的通风廊道的研究仍需加强ꎮ表2㊀国内外通风廊道建设标准学者廊道宽度/m廊道长度/m廊道走向/(ʎ)㊀㊀地块控制KRESS>30ꎻ50最佳ȡ500ꎻ1000以上最佳障碍物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宽度应尽量小于等于通道总宽度的10%ꎬ高度不超过10mꎬ相邻两个障碍物高度与水平间距的比值不应超过0 1(建筑物)与0 2(树木)吉沃尼㊁布朗>100与主导风向夹角ɤ30梁颢严主通风廊道:ȡ150次通风廊道:ȡ80与主导风向夹角ɤ45建设用地比例ɤ25%ꎻ建筑密度ɤ30%ꎻ相邻界面高宽比ɤ1ꎬ开放度ȡ30%党冰主通风廊道:ȡ200次通风廊道:ȡ120城区局部通风廊道:ȡ60主通风廊道:ȡ4000次通风廊道:ȡ2000城区局部通风廊道:ȡ1000与主导风向夹角ɤ30主通风廊道内建设用地比例ɤ20%ꎻ次通风廊道内建设用地比例ɤ25%ꎻ城区局部通风廊道内建设用地比例ɤ30%44㊀第2期㊀徐晨曦㊀张曦文㊀吴玲玲: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进展㊀㊀3 2㊀多尺度通风廊道效应评估3 2 1㊀城市群尺度评估城市群尺度通风廊道的评估是对宏观层面50~500km范围内通风环境的评估ꎮ该评估是在充分认识区域风热环境的基础上ꎬ将城市群内涉及通风廊道的城市联合起来ꎬ开展 联防 协同 和 共治 ꎮ例如ꎬ张少康等[41]利用WRF模拟探索城市群通风廊道的识别技术与分析方法ꎬ构建珠三角城市群通风廊道体系ꎮ目前ꎬ对于城市群尺度下的通风廊道评估多在引导与控制层面ꎬ或与生态廊道结合ꎬ而系统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及区域协同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ꎮ3 2 2㊀城市尺度评估城市尺度通风廊道的评估是对中观层面1~50km的通风环境状况进行评估ꎮ最早是斯图加特市引入城市尺度通风廊道体系ꎬ成功改善了空气流动状况[42]ꎮ在亚洲地区ꎬ日本率先提出分层管理通风廊道的概念ꎬ建立主要风道系统引入新鲜空气缓解城市热岛[43]ꎮ国内由于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影响ꎬ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尺度的通风廊道研究[44-46]ꎮ目前的城市尺度评估研究多通过观测和模拟调整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方法的发展ꎬ未来可能会探索其他创新的评估方法ꎬ使通风廊道的构建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ꎮ3 2 3㊀街区尺度评估街区尺度通风廊道的评估是指针对微观层面10~1000m城市局部通风环境进行评估ꎬ涉及街道宽度㊁建筑立面设计㊁绿化覆盖率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ꎮ周志宇等[47]通过对比不同住区夏季室外温度和风速空间分布ꎬ探讨建筑布局与风热环境的关系ꎮ还有研究对街区的通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ꎬ以评价不同城市街区的综合通风效能ꎬ例如ꎬ马童和陈天[48]通过城市规划指标与各通风效能指标及总体通风效能的相关性分析ꎬ研究通风效能与城市街区形态的关系ꎮ3 3㊀通风廊道的协同规划3 3 1㊀通风廊道与城市结构的协同不同的城市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空间特征ꎬ从而影响通风廊道的有效性ꎮ城市结构中城市形态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ꎮ陈日飙等[49]基于城市形态在 双循环 + 多尺度 的风环境评估路线下ꎬ探讨了城市用地属性对局地气候的敏感性差异ꎮ除此之外ꎬ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是通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ꎮ冯娴慧[50]对城市圈层㊁轴带及组团结构对城市通风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ꎬ并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结构的策略以改善城市通风情况ꎮ3 3 2㊀通风廊道与蓝绿空间的协同蓝绿空间作为通风网络的重要载体ꎬ通过引风㊁导风和串风等策略发挥作用ꎮ城市边缘地带的多样化蓝绿空间为通风廊道提供新鲜空气来源即引风ꎮ王绍增和李敏[51]建议ꎬ对于作为氧源地的绿地ꎬ应根据不同情况将风玫瑰平均瓣长按一定倍数放大ꎬ以此得到其范围和形状ꎮ导风通常以绿廊或蓝道等形式串联公园和湖泊ꎮ由于城市已建成环境的客观性和城市下垫面复杂性的限制ꎬ要实现通风廊道内部空气的良好流动ꎬ需充分利用蓝绿空间ꎮ例如ꎬ张雅妮等[52]利用ENVI ̄met模拟了河道两侧的城市空间界面ꎬ合理利用开敞空间引导河风进入城市街区ꎬ有效改善了城市的小气候环境ꎮ3 3 3㊀通风廊道与城市路网的协同通风廊道与城市路网的协同是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道路系统优化通风廊道的效果ꎮ柏春[53]通过分析不同路网形式的通风特性ꎬ基于路网形式㊁疏密度㊁顺畅度以及方位等提出了城市通风廊道与城市路网的协同规划方案ꎮ此外ꎬ构建通风廊道时ꎬ道路常作为重要通风通道ꎮ例如ꎬ毛蒋兴等[54]在构建南宁市广义降温通道时ꎬ提出了 一轴㊁四廊㊁两道 的城市降温框架ꎬ其中 两道 指的就是沿城市主干道及其沿线林荫道所形成的与主导风向平行的降温通道ꎮ3 4㊀国内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实践及其成果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ꎬ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作为重要举措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ꎮ如北京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2035年)»中指出构建多级通风廊道系统ꎬ并在通风廊道的区域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ꎮ广州市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 试点工作ꎬ旨在推动广州 酷城 行动ꎬ探索可持续㊁可负担的城市降温综合解决方案ꎮ在54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广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 2035年)»中结合生态廊道控制构建市域6条通风廊道ꎮ佛山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工作进行了«佛山市通风廊道专项规划(2018 2035年)»ꎬ通过对城市热环境㊁风环境㊁建成环境以及城市通风潜力进行评估ꎬ确定形成 6主28次风道㊁37处入风口㊁3主5次补偿空间㊁作用空间 的通风系统框架ꎮ综上可知ꎬ通风廊道在实践中通常具有分级确定㊁控制与优化相结合的共性ꎮ随着国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ꎬ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出台明确了通风廊道规划的重要性和应用要求ꎬ促使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单元自主开展通风廊道规划ꎬ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持ꎮ4 展望文章系统回顾并总结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的相关研究ꎬ讨论了不同研究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性ꎬ并梳理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通风廊道的建设标准缺乏针对特定城市环境或不同城市气候的定制化ꎬ重视 风道 而忽视规划实施和系统要素ꎮ建设标准在区域协同层面缺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ꎮ2)在不同尺度下构建通风廊道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ꎮ宏观尺度下的规划难以与微观尺度的实施相协调ꎬ往往会受到周围已建成环境的影响ꎬ导致规划理念难以实施和落地ꎬ最终导致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不如预期ꎮ3)通风廊道建设主要依赖于模拟软件的理论结果ꎬ缺乏实地观测数据的支撑ꎬ对已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通风廊道缺乏后续实地观测和跟踪ꎻ相关成果主要基于理论分析ꎬ缺乏实践层面的有效验证ꎮ4)通风廊道的作用效果通常只考虑当前的降温效应ꎬ缺乏对其持续降温能力的评估和验证ꎮ因此ꎬ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1)增强通风廊道可行性ꎮ增加对不同城市环境与气候背景下城市通风廊道构建的对比研究ꎬ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通风廊道建设标准ꎬ注重规划与实践的结合ꎬ加强区域层面的定性与定量研究ꎬ以提升通风廊道的实际效果和适应性ꎮ2)与城市现有功能融合ꎮ综合考虑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ꎬ可借助未来城市功能疏解㊁存量用地更新的契机以及城市低效用地集约利用构建城市通风廊道ꎮ3)通风廊道构建可持续性验证ꎮ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估通风廊道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效果ꎬ考虑未来城市的扩张趋势ꎬ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可持续性ꎬ进行通风廊道可持续降温效应的评估ꎬ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提供降温和改善环境的功能ꎮ4)通风廊道效应拓展ꎮ未来的通风廊道研究应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ꎬ应不再局限于关注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ꎬ还可以拓展至城市通风廊道用于城市安全㊁城市韧性以及城市低碳规划等ꎮ参考文献[1]RUIZ ̄PÁEZRꎬDÍAZJꎬLÓPEZ ̄BUENOJAꎬetal.Doesthemeteorologicaloriginofheatwavesinfluencetheirimpactonhealth?A6 ̄yearmorbidityandmortalitystudyinMadrid(Spain)[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5:158900.[2]TURNERBLꎬLAMBINEFꎬREENBERGA.Theemergenceoflandchangesciencefor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andsustainability[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07ꎬ104(52):20666-20671.[3]樊柏青ꎬ刘东云ꎬ李丹宁ꎬ等.北京市六环内区域城市绿地对地表温度降温效益的差异性[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4):43-50.[4]NOAA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Information.MonthlyglobalclimatereportforAnnual2022[R/OL].[2023-06-06].https://www.ncei.noaa.gov/access/monitoring/monthly ̄report/global/202207.[5]LAICCꎬSHIHTPꎬKOWCꎬetal.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 ̄CoV ̄2)andcoronavirusdisease ̄2019(COVID ̄19):theepidemicandthechalleng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ntimicrobialAgentsꎬ2020ꎬ55(3):105924. [6]HEBJꎬDINGLꎬPRASADD.Relationshipsamonglocal ̄scaleurbanmorphologyꎬurbanventilationꎬurbanheatislandandoutdoorthermalcomfortunderseabreezeinfluence[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0ꎬ60:102289. [7]ANFINRUDPꎬSTADNYTSKYIVꎬBAXCEꎬetal.Visualizingspeech ̄generatedoralfluiddropletswithlaserlightscattering[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ꎬ2020ꎬ382(21):2061-2063.[8]LUOXꎬYANGJꎬSUNWꎬetal.Suitabilityofhumansettlements64㊀第2期㊀徐晨曦㊀张曦文㊀吴玲玲: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构建研究进展㊀㊀inmountainousareasfromtheperspectiveofventilation:acasestudyofthemainurbanareaofChongqing[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ꎬ2021ꎬ310:127467.[9]SHIZPꎬYANGJꎬZHANGYQꎬetal.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andspatiotemporaldivergencepatternsofurbanheatislandintensity:alocalclimatezoneperspective[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Internationalꎬ2022ꎬ29(49):74394-74406.[10]YANGJꎬWANGYCꎬXUEBꎬetal.Contributionofurbanventilationtothethermalenvironmentandurbanenergydemand:differentclimatebackgroundperspective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1ꎬ795:148791.[11]邹哲ꎬ康健ꎬ周志宇ꎬ等.特大城市主城区通风廊道规划控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建筑科学ꎬ2019ꎬ35(6):91-97ꎬ107. [12]FANGYHꎬZHAOLY.Assessingtheenvironmentalbenefitsof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acasestudyinHefeiꎬChina[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2ꎬ212:108810.[13]CHENCXꎬYESPꎬBAIZCꎬetal.Intelligentminingof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basedonhigh ̄precisionobliquephotographicimages[J].Sensorsꎬ2021ꎬ21(22):7537. [14]GUKKꎬFANGYHꎬQIANZꎬetal.Spatialplanningfor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byurbanclimatology[J].EcosystemHealthandSustainabilityꎬ2020ꎬ6(1):1747946.[15]白杨ꎬ王晓云ꎬ姜海梅ꎬ等.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ꎬ2013ꎬ29(2):101-106.[16]房小怡ꎬ李磊ꎬ刘宛ꎬ等.我国城市通风廊道研究与实践进展[J].生态学杂志ꎬ2021ꎬ40(12):4088-4098.[17]KRESSR.RegionaleLuftaustauschprozesseundihreBedeutungfürdieräumlichePlanung[M].Dortmund:InstitutforUmweltschutzderUniversitatDortmundꎬ1979.[18]刘姝宇ꎬ沈济黄.基于局地环流的城市通风道规划方法:以德国斯图加特市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ꎬ2010ꎬ44(10):1985-1991.[19]TSEKTꎬWEERASURIYAAUꎬZHANGXꎬetal.Pedestrian ̄levelwindenvironmentaroundisolatedbuildingsundertheinfluenceoftwistedwindflows[J].JournalofWindEngineering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ꎬ2017ꎬ162:12-23.[20]XIEPꎬYANGJꎬWANGHYꎬetal.ANewmethodofsimulating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usingcircuittheory[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0ꎬ59:102162.[21]关吉平ꎬ任鹏杰ꎬ周成ꎬ等.高层建筑行人高度风环境风洞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ꎬ2010ꎬ25(1):21-25. [22]WANGWWꎬWANGDꎬCHENHꎬetal.Identifying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throughquantitativeanalysisofventilationpotentialandwindcharacteristics[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2ꎬ214:108943.[23]尹杰ꎬ詹庆明.基于GIS和CFD的城市街道通风廊道研究:以武汉为例[J].中国园林ꎬ2019ꎬ35(6):84-88.[24]CHANGSZꎬJIANGQGꎬZHAOY.IntegratingCFDandGISintothedevelopmentof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acasestudyinChangchuncityꎬChina[J].Sustainabilityꎬ2018ꎬ10(6):1814. [25]郑祚芳ꎬ雷小燕ꎬ高华.北京城市通风廊道研究Ⅰ:环境效应模拟[J].地理科学ꎬ2022ꎬ42(4):631-639.[26]成丹ꎬ许杨ꎬ刘静ꎬ等.武汉市东南部通风廊道构建和气象效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22ꎬ31(11):2500-2513. [27]莫尚剑ꎬ沈守云ꎬ廖秋林.基于WRF模式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通风廊道规划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ꎬ2021ꎬ37(1):80-84.[28]颜廷凯ꎬ金虹.基于WRF/UCM数值模拟的严寒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建筑科学ꎬ2020ꎬ36(8):107-113. [29]LIUDDꎬZHOUSHꎬWANGLJꎬetal.ResearchontheplanningofanurbanventilationcorridorbasedontheurbanunderlyingsurfacetakingKaifengcityasanexample[J].Landꎬ2022ꎬ11(2):206.[30]QIAOZꎬXUXLꎬWUFꎬetal.Urbanventilationnetworkmodel:acasestudyofthecorezoneofcapitalfunctioninBeijingmetropolitanarea[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ꎬ2017ꎬ168:526-535.[31]DANGBꎬLIUYHꎬLYUHLꎬetal.Assessmentofurbanclimateenvironmentandconfigurationofventilationcorridor:arefinedstudyinXi an[J].JournalofMeteorologicalResearchꎬ2022ꎬ36(6):914-930.[32]FANGYHꎬGUKKꎬQIANZꎬetal.Performanceevaluationonmulti ̄scenariourbanventilationcorridorsbasedonleastcostpath[J].JournalofUrbanManagementꎬ2021ꎬ10(1):3-15. [33]LIUXQꎬHUANGBꎬLIRRꎬetal.WindenvironmentassessmentandplanningofurbannaturalventilationcorridorsusingGIS:Shenzhenasacasestudy[J].UrbanClimateꎬ2022ꎬ42:101091. [34]申鑫杰ꎬ赵芮ꎬ何瑞珍ꎬ等.郑州市市区风环境模拟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ꎬ2020ꎬ22(6):1349-1357.[35]杨务发ꎬ余坤勇ꎬ耿建伟ꎬ等.福州市通风廊道选线与优化[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4):123-128.[36]党冰ꎬ房小怡ꎬ吕红亮ꎬ等.基于气象研究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初探: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J].气象ꎬ2017ꎬ43(9):1130-1137.[37]KRESSR.RegionaleLuftaustauschprozesseundihreBedeutungfürdieräumlichePlanung[M].[Bonn ̄]BadGodesberg:BundesministerfürRaumordnungꎬBauwesenundStädtebauꎬ1979[38]布朗GZꎬ马克 德凯.太阳辐射 风 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M].常志刚ꎬ刘毅军ꎬ朱宏涛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8.[39]巴鲁克 吉沃尼.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M].汪芳ꎬ阚俊杰ꎬ张书海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1. [40]梁颢严ꎬ李晓晖ꎬ肖荣波.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74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风景园林ꎬ2014(5):92-96.[41]张少康ꎬ刘沛ꎬ魏冀明.基于风环境分析的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引导[J].规划师ꎬ2016ꎬ32(9):118-122.[42]任超ꎬ吴恩融ꎬ卢茨 卡施纳.城市环境气候信息在德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ꎬ2013ꎬ28(4):91-99.[43]KUSAKAHꎬKIMURAFꎬHIRAKUCHIHꎬetal.Theeffectsofland ̄usealterationontheseabreezeanddaytimeheatislandintheTokyometropolitanarea[J].JournaloftheMeteorologicalSocietyofJapanSerIIꎬ2000ꎬ78(4):405-420.[44]韩旭.基于气候功能评估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ꎬ2021(4):154-155. [45]向艳芬ꎬ郑伯红ꎬ郭睿ꎬ等.基于空间封闭度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以衡阳县城为例[J].热带地理ꎬ2023ꎬ43(8):1523-1535.[46]刘名瑞ꎬ曾勤ꎬ邓玮ꎬ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风环境评估及规划管控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ꎬ2021(4):35-42.[47]周志宇ꎬ康健ꎬ舒平ꎬ等.建筑布局对住区风热环境的影响分析与优化策略[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3ꎬ37(3):349-361.[48]马童ꎬ陈天.公共健康视角下城市街区综合通风效能与规划响应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ꎬ2022ꎬ37(2):39-46. [49]陈日飙ꎬ陈竹ꎬ尹名强ꎬ等.通风节能视角中多尺度的风环境评估方法研究:以深圳后海中心区为例[J].南方建筑ꎬ2023(2):77-87.[50]冯娴慧.城市的风环境效应与通风改善的规划途径分析[J].风景园林ꎬ2014(5):97-102.[51]王绍增ꎬ李敏.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生态机理研究(下)[J].中国园林ꎬ2001ꎬ17(5):32-36.[52]张雅妮ꎬ殷实ꎬ肖毅强.气候适应性视角下的河道空间城市设计评价和策略研究:以广州市荔枝湾涌改造一期工程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ꎬ2018ꎬ33(3):73-79.[53]柏春.城市路网规划中的气候问题[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1ꎬ43(4):557-562.[54]毛蒋兴ꎬ古艳ꎬ蒙金华ꎬ等.基于热岛效应的城市广义降温通道构建[J].规划师ꎬ2015ꎬ31(12):65-71.84。
美丽廊道 实施方案
美丽廊道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美丽廊道是指城市中一系列景观优美的道路,这些道路连接了城市的主要景点、公园和休闲区域,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
美丽廊道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也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制定了美丽廊道实施方案,旨在打造更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
二、实施目标。
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美丽廊道的建设,打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2. 改善市民生活品质,美丽廊道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
3. 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美丽廊道将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实施内容。
1. 道路绿化,在美丽廊道两侧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绿色隧道,提升道路景观。
2. 路灯照明,在美丽廊道设置艺术造型路灯,夜间照明效果更佳,提升夜间景观。
3. 休闲设施,在美丽廊道设立休息亭、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文化艺术装饰,在美丽廊道设置雕塑、壁画等艺术装饰,丰富道路文化内涵,增添艺术氛围。
5. 景点连接,美丽廊道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园,打造出一条串联景点的美丽游览线路。
6. 环保措施,在美丽廊道设置垃圾分类回收桶,倡导市民环保意识,创建绿色环保的城市环境。
四、实施步骤。
1. 规划设计,制定美丽廊道规划设计方案,确定道路绿化、休闲设施、艺术装饰等具体实施内容。
2. 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美丽廊道的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设施配套,在美丽廊道周边设置公共厕所、便民服务点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服务。
4.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市民和游客宣传美丽廊道的建设意义和成果,提高市民参与度和游客吸引力。
五、实施效果。
1. 城市形象提升,美丽廊道的建设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2. 市民生活改善,美丽廊道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中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连接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走廊,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和物种的迁移。
一、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首先,生态廊道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人们与自然的联结感。
其次,生态廊道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气温的升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最后,生态廊道还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生物资源的断裂问题,促进各个生境之间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
首先,生态廊道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来构建。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需要兼顾生态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使其既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又能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最后,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其他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廊道建设的方法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和湿地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水源和滞洪功能,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或恢复自然植被,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再次,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绿色连接通道,使城市各个部分的绿地相互连接。
最后,还可以引入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等创新形式,丰富城市绿色空间。
四、生态廊道建设的案例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已经有一些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例如,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廊道,在城市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活动。
另外,中国的广州南沙生态廊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道等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结:生态廊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廊道的概念及类型
廊道的概念及类型廊道是指一片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通常用来连接两个地方,并提供方便的交通、行人或物资运输的通道。
它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廊道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根据用途和功能可以分为交通廊道、生态廊道和公共空间廊道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类型的廊道。
交通廊道是指为了便捷地提供交通运输而规划和建设的廊道。
在城市规划中,交通廊道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铁路、隧道、桥梁等等。
道路是最常见的交通廊道类型,分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
高速公路通常连接主要城市,具有较高的设计标准和速度限制,是远距离长途交通的主要通道。
城市道路主要连接市中心和郊区,分为快速道路、市政道路和背街小巷等。
乡村道路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
铁路是另一种重要的交通廊道类型,包括市内铁路、城际铁路和国际铁路等。
隧道和桥梁是为了克服山脉、河流等自然障碍而修建的交通廊道,它们不仅连接了两地,也提供了重要的交通通道。
生态廊道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连通性而规划和建设的廊道。
生态廊道通常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河流、湖泊等具有自然生态特征的地带。
生态廊道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增强物种的迁移和扩散能力,维持各种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
生态廊道还可以提供野生动物觅食和栖息的安全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常见的生态廊道包括森林走廊、河流廊道和海岸廊道等。
森林走廊是连接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廊道,有助于野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迁移和基因交流。
河流廊道和海岸廊道是河流和海岸线上一系列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地带,可以促进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
公共空间廊道是为了提供公共交往和休闲娱乐空间而规划和建设的廊道。
公共空间廊道通常位于市区或人口密集的地带,包括步行街、广场、公园和绿地等。
步行街是一种以行人为主要交通参与者的道路,它不仅提供了方便的购物和娱乐空间,也减少了汽车尾气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广场是城市中心的重要节点,常常成为社会集会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廊道规划建设方案 (2)
廊道规划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公共空间日益紧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规划师们开始注重开发城市廊道空间,将城市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廊道规划建设方案,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什么是廊道?廊道是指连接城市中两个或多个景观元素(例如公园和河流、学校和社区)的通道。
基于其连通性,廊道通常是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之一,可以起到环境修复、城市生态、人行通道等多种作用。
三、原则及目标1、原则①保证空间的连续性创造廊道通道时,要考虑其空间的连续性。
廊道的连续性是指在建设过程中要连续,必须确保公共空间的完整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某些地区的公共空间独立而孤立的情况。
②提高其生态和环境价值我们应该将生态和环境价值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生态和环境价值的提高可以让廊道成为一个嘉定自然和经济相关的区域,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
③注重居民需求我们还必须优化廊道的设计,使其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在廊道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2、目标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廊道的建设不仅是城市景观的延伸,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方式。
②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优化廊道设计,可以创建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条件,这将使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廊道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目标是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引入到城市规划领域中,提高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
四、建设方案1、加强廊道管理和规划廊道的管理和规划是廊道建设的第一步。
通过对廊道的管理和规划,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现廊道的建设目标。
2、创建立体绿化系统在廊道建设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社区居民休闲和健康的空间。
因此,我们将建立一个立体绿化系统,使廊道的绿化能够更加完善。
3、开发人行道在建设廊道时,我们必须还要开发出一些人行道。
簇群型或廊道型的城市发展模式
簇群型或廊道型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模式是指为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在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上所采取的一种规划和发展方式。
簇群型或廊道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学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簇群型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空间上采取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即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若干个簇群,这些簇群以城市道路网为骨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中心。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使城市的核心区域更加繁荣,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分散发展,减少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
廊道型城市发展模式则是指城市在空间上采取了“走廊-节点-
联通”的布局方式,即在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干线两侧形成若干个节点,这些节点通过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干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个廊道。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使城市在空间上形成明显的“线性结构”,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分散发展,减少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
簇群型和廊道型城市发展模式都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
提出的,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这些城市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高的规划能力和资金投入,城市内部的平衡发展也需要得到重视。
因此,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模式。
- 1 -。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含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范例分享2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廊道中的河流湖泊,道路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成为了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生物、游憩、景观效应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整治和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发展中及早确立生态廊道与斑块、基质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思想将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价值。
1城市绿色廊道概括1.1城市绿色廊道概念及分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基本模式由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景观基质和城市景观边界组成。
城市绿色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呈现线状或带状空间形式,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具有栖息地、过滤或隔离、通道、源和汇五大功能作用[1],包括了道路、河流、各类绿化带、植被带等。
城市绿色廊道又可分为绿化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1]。
1.2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改造作用,提高城市居住适宜度,建设美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的交通、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绿色廊道具有以下作用:(1)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居住环境,增进居民健康。
(2)绿色廊道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仅连接城市中孤立的景观源点,而且与郊区的绿地进行适当连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迁移和栖息提供了保障。
(3)具有游憩休闲作用。
城市绿色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开敞休憩空间,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闲需求,为居民提供了优美、适宜的居住环境。
(4)大部分开敞的绿色廊道,能够在灾时作为避震疏散场所,保证了城市的安全性。
(5)维护城市绿色环境的可持续性。
2国内城市绿色廊道研究我国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景观破碎度高,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也大有进展。
余姚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项目汇总表(非精品示范线)
余姚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项目汇总表(非精品示范线)
序号
项目
名称
项目等级
里程(km)
创建时间
预期目标和成效
创建内容
(主要工作量)
投资估算
(万元)
备注
1
甬梁线
省道
25.2
2018-
2019
规划S204途径梨州街道、陆埠、河姆渡及大隐,沿线伴有陆埠红色革命旅游、河姆渡遗址、浙东小九寨、天下玉苑等景点
路面大中修、路域环境整治
16
寺慈线
县道
14.5
2018
寺慈线连接丈亭和河姆渡,沿线有鲻山遗址及河姆渡遗址,是传承河姆渡历史的人文线
路域环境整治
200
17
周太线
县道
10.0
2019
周太线连接阳明街道和朗霞街道,是沿线区域民营企业发展的致富路
路面大中修
5000
18
永建线
县道
5.8
2019
永建线连接上虞永和镇和余姚梁弄镇,线路沿四明湖水库,是区域生态旅游的景观道
路面拓宽、路域环境整治
500
5
荷梁线
省道
24.5
2018
规划S310鹿亭和梁弄,沿线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文化、绿色文化交相辉映
路域环境整治
100
6
临牟线
乡道
8.1
2018
临牟线连接临山与牟山,是沿线民营企业发展的致富路
路域环境整治
100
7
东溪线
县道
9.5
2018
东溪线是余姚东部山区杨梅产业发展的重要致富路
路面大中修、路域环境整治
1400
24
“四大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工作方案
“四大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工作方案摘要:随着美丽公路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公路沿线一大批美丽经济产业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形成了一条条集自然风景、科创信息、生态富民、历史人文等特色鲜明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依托县道乌镇大道,以科创中心、科技创业园、智能制造基地、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为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为内容,体现融产业、科技高度发展于一体的“科创大走廊”;依托县道桐九公路,促成平安养生养老产业、千年名果槜李之乡、凤凰湖、乌镇景区等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的“旅游风情大道”;依托G320展示濮院毛衫时尚小镇、崇福时尚皮草小镇、崇福森利园为代表的现代农庄经济等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之路”;依托县道崇新公路,以崇福皮草业、洲泉镇新凤鸣化纤集团、桐昆集团、青石鞋业特色园等产业为主体,着力体现融产业、节能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商贸繁荣致富路”;依托县道桐德公路的石门现代农业示范园、旅游观光地重点展示桂花村景区、运河文化、缘缘堂景区、非遗文化、马家浜文化等“旅游文化之路”,借助这一农业发展新模式,集养殖与发电为一体的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兴起,为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探索了路径;依托县道科洲公路促进洲泉蚕丝、化纤产业、大麻布艺轻纺产业发展,打造一条桐乡西部接入杭州都市圈的“快速通道”。
关键词:四大经济;交通走廊;方案引言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重点是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以江海河陆多式联运为支撑,统筹内陆与沿海的协调发展;构建开放经济交通走廊,重点是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重点是着眼于全省美丽自然资源,运用“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建设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串联“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
1.“四大经济交通走廊”的主要内容1.1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是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和“交通强国”理论的重要实践,是开辟“绿水青山”美丽资源转变为“金山银山”经济效益的通途,是贯彻“两美浙江”决策的重要体现。
美丽廊道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廊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美丽廊道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并实施美丽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城市绿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2. 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增强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
3.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 营造美丽宜人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美丽廊道建设区域范围,包括主城区和周边城市发展区。
2. 制定详细的美丽廊道建设规划,包括绿化植物选取、景观设计、道路规划等内容。
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美丽廊道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4.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美丽廊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5. 加强宣传推广,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美丽廊道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美丽廊道建设的具体区域范围,绘制详细的规划图纸。
2. 开展土地整治和绿化工作,确保美丽廊道建设所需土地资源的顺利获取。
3. 进行绿化植物的选取和景观设计,确保美丽廊道建设的生态环境效果。
4. 制定美丽廊道建设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时间和责任部门。
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美丽廊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
五、预期效果。
1. 城市绿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美丽宜人的廊道景观。
2.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明显增强。
3.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热岛效应得到一定缓解。
4. 城市形象和吸引力明显提升,成为宜居城市的典范。
六、总结。
美丽廊道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美丽廊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打造宜居城市、美丽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地理】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检测 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加龙河是法国五大河流之一,在吉伦特河口注入大西洋。
古时,该河向东通过南运河沟通地中海。
当时可满足各类船只穿梭于地中海与大西洋,整个航运水系涵盖328座各类船闸、渡槽、桥梁、泄洪通道和隧道等,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具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
如今,该航运水系已不再运送货物,其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读图完成1~3题。
1.当时开挖南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新的交通要道B.扩大贸易范围C.促进内陆经济发展D.增加运输量2.加龙河主航道上建有多个船闸的原因最可能是()A.方便引水灌溉B.建立排洪通道C.平衡水位落差D.缓解航道拥堵3.今后该航运水系的利用方向最可能是()①作为排污通道②发展旅游业③蓄积径流灌溉农田④打造文化教育基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冲淤量是一个河段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冲淤量>0,以淤积作用为主;反之则以冲刷作用为主。
下图示意黄河下游花园口水文站1961~2018年累积冲淤量(以1960年为基数)及含沙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与图中含沙量和冲淤变化过程相吻合的是()A.甲阶段含沙量快速上升,河床淤积加重B.乙阶段含沙量强烈波动,冲淤频繁变换C.丙阶段含沙量低位稳定,河床冲刷为主D.全阶段含沙量相同年份,河床深度相近5.小浪底水利工程在花园口上游约10千米处,其投入使用的时间可能是()A.1977年春B.1977年秋C.1999年春D.1999年秋“国运盛国威壮,喜神州处处沐朝阳,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句中所描述的我国的重大事件中,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①西气东输②三峡工程建设③南水北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7.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是()A.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B.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D.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下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
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分布特征与聚类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分布特征与聚类分析一、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分布特征1.地理位置因素中国地域广阔,地势复杂,地理位置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发达;而西部地区地势较为险峻,交通条件较差,交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比较先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服务水平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状况相对较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服务水平较低。
3.政策支持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业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经济发展。
4.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人口密集地区的交通需求相对较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服务也相对完善;而人口稀少地区的交通需求较小,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二、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聚类分析基于以上地域分布特征,可以将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通过聚类分析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1.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等,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运输业发展比较先进。
这些地区拥有多个大型国际机场和港口,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枢纽地。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华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等,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平衡的地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这些地区在物流配送、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等,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的地区。
地势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较低。
这些地区需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
TOD交通走廊形成机理分析及经验_省略_鉴_以美国阿灵顿县R_B走廊为例_王伊丽
五 分 钟 步 行 圈 图 2 R-B 走廊站点布局示意 Fig.2 Layout of the stations in R-B corridor
紧凑开发、功能混合是 R-B 走廊沿线土地利用模 式的主要特征,社区居民和就业者在社区内部即可完 成购物、娱乐等出行目的,从而削减不必要的出行。
紧凑开发、功能混合要求车站周围一定范围内不仅建 筑密度要高,而且不同用途的土地需要足够靠近、互 为补充,而超出这一范围后,土地开发强度便逐渐降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第 6 卷 第 2 期 2008 年 6 月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No.2 Vo1.6 Jun.2008
TOD 交通走廊形成机理分析及经验借鉴
—— 以美国阿灵顿县 R-B 走廊为例
王伊丽 陈学武 李 萌
87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 年
第2期
低。笔者查阅 Ballston 站点范围内各类用地所占比例 [2]后发现(如表 1 所示),邻近公交站点的商业用地,
表 1 R-B 走廊土地开发构成比例 Tab.1 Composing proportion of the land
development around R-B corridor
土地使用类型 Ballston 站点
公共用地 /(%)
4
核心用地 /(%)
30
居住用地 /(%)
66
Calthorpe 标准 [4] 5-15
30-70 20-60
即所谓的核心用地约占总用地面积的 30%,核心区 以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其它服务性机构约为 4%,居
住用地比例最高,约为 66%,基本符合 Calthorpe(新 城市主义代表人物之一,TOD 理论的创始人)提出 的标准,从而确保了站点周围土地的开发密度。从 Ballston 站点用地规划布局图(图 3)中可以清晰地 了解到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混合开发以及向外围 递减的特点。另外,与传统的社区相比,它更接近于 TOD 土地开发的理想模式。传统的土地使用虽然也 是混合的,但没有真正的社区中心,道路系统布局凌 乱,公交线路并未深入社区,各处用地之间联系较差, 步行距离长;而图 3 中的社区首先拥有一个核心,用 地布局多采用方格网状,并尽量减少街区长度,道路 系统的连通度大大提高,居民可以方便地选择公交、 步行或自行车出行。
廊道基本概述
(二) 城市景观结构要素特点 1、斑块 城市景观中的斑块,主要指各呈连续岛状镶嵌分布的不同功能分区。最明显的斑 块如残存的森林植被、公园等,由于植被覆盖好,外观、结构和功能明显不同于周 围建筑物密集的其他区域。学校、机关单位、医院、工厂、农贸市场等,也可视为 不同规模的功能斑块体。
2、廊道 城市廊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前者是以交通为目的的铁路、 公路和街道等,后者有以交通为主的河流以及环境效益为主的城市自然植被带等。 3、本底(基质) 城市景观中,占主体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群体。城市的本底是由街道和街区构成 的。
2、结构特征
(1)孔隙度(porosity) 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 块密度的量度。与斑块大小无关。
孔隙度的生态意义: 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
的线索。 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
理、对能流物流指导意义的因素。 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存在,这对需要边缘生 境的动物很重要。 3)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对觅食及育
定义:廊道中的狭窄处
作用:影响运动
例如:河流峡口;道路的瓶颈;生活中太多的瓶颈(取钱、打
饭)狭点的作用:廊道的连通性就 Nhomakorabea取决于狭点。高速公路、机场
等抓犯人。。很有用!。
4)结点(nodes)
定义:两个廊道的连接处或一个廊道与斑块的连接处。河流入
海口;入口广场;门厅;
4、廊道的分类
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廊道的形成原因。分为 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按廊道的功能分为输水廊道、物流廊 道,、防御廊道(城墙)、信息廊道、能流廊道。
后复原。 4)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5)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与村庄孔隙的分别十分重要。
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的绿色能源问题研究
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的绿色能源问题研究综合交通走廊规划是指在城市间或国家间连接线路的规划,这种规划是为了更好地连接不同区域和国家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务,并促进各地的贸易、经济和文化交流等。
然而,在考虑综合交通走廊规划时,绿色能源问题十分重要,因为交通系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系统通常使用化石燃料,这对于环境问题会有诸多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碳排放等。
因此,为了确保综合交通走廊规划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良好表现,绿色能源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绿色能源在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的重要性。
1. 可再生能源对于综合交通走廊规划的意义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被循环利用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大幅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因此,可再生能源对于综合交通走廊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可以将风力和太阳能转化为电力。
与传统的煤炭等化石燃料相比,这种电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并且不会导致环境问题。
因此,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可以被视为是优化综合交通走廊规划的必要手段之一。
2. 绿色能源技术在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的应用在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有许多种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绿色能源的目标。
以下几个例子:(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使用电池而不是燃料作为能源。
这意味着它不会产生任何碳排放以及其他有害气体。
因此,电动汽车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应用于联通不同地区或城市的综合交通走廊规划中。
例如,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便利和支持,出行变得更加可持续。
(2)轻轨电车轻轨电车是另一种很好的绿色交通选择。
它使用电力驱动,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同时还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在综合交通走廊规划过程中,轻轨电车的使用可以改进城市内的公共交通,让出行变得更加绿色和环保。
走廊原理名词解释
走廊原理名词解释
走廊原理是运筹学中的一个概念,用于设计和优化走廊交通网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走廊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走廊交通流量的优化,实现交通流的最大化和最小化,从
而最小化交通拥堵和成本。
走廊原理通常被应用于城市交通、高速公路交通等领域,以优化道路网络的设计和行驶方式。
走廊原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交通量预测、路线选择、交通信号控制等。
通过应用走廊原理,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安全、舒适,从而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Beautiful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Formation Mechanism, Dynamic Clustering Method
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形成机理及聚类方法
徐 岸,周 瀛
浙江省交通设计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7月9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6日
∞, 1 = dij 2α π ,
d < 2 ( d1 + d 2 ) ⋅ cos α
( 2 − cos α ) d ≥ 2 ( d1 + d 2 ) ⋅ cos α ( 2 − cos α )
(2)
1 ——i 点与 j 点之间的流量至 1 聚类中心的距离; ∞ ——“距离”无穷大; α ——i 点与 j 点之间 式中: dij
徐岸,周瀛
了动态的聚类方法来定义美丽的经济交通走廊。 最后通过龙泉市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证明方法可行, 该方法能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形成机理,动态聚类法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的流量与 1 聚类中心的夹角;d——i 点与 j 点之间的距离在 1 聚类中心上的投影; d1 , d 2 ——i,j 点至 1 聚类中心的距离。 在确定了客货 OD 流量与每一聚类中心的距离之后,按照“距离最小”的原则进行分类。 6) 按“距离最小”原则分类后,同一种流量的流动不仅相似,而且流动距离也很近,在“距离”公 式和“距离最小”分类后,可以合并同一种流。 7) 通过动态迭代获得的 20~30 个聚类中心, 通过模糊迭代和两两的相似度矩阵 R 的比较, 距离越大, 相似度越小,相似度为 1,如果距离无穷大,相似度为 0,距离为 0。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DOI: 10.12677/ojtt.2018.74036 295 交通技术
徐岸,周瀛
作是沿交通走廊集群布局的空间形态,呈现多个中心或单核心集聚的格局。 通过对当前主要客流群体客流现状的调查,针对旅游交通的脉冲特性,确定未来客流的数量、方向, 初步确定了客流通道。同时,对于城市目前存在的主要对外公路,一般也是美丽经济客流流通的主通道, 可以宏观上合并考虑确定美丽经济走廊大致走向。
2. 美丽经济走廊的空间形成机理及宏观界定
法国经济地质学家 W. Christallar 提出的“中心区位理论”,首推“点”的作用,认为不同尺度的城 市布局是在一个均质的平原上形成的一个个点,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分工[5] [6]。桑巴特提出增长轴理论来 强调“轴”的作用,认为交通干线成为中心区的纽带,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和合理配置。 降低客流运输成本,从而形成更优越的区位和区域经济[7]。依托主要公路干线,美丽经济发展轴得到了 快速发展。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重点是形成多个美丽经济点,“点”是美丽经济的核心,以一个个辐射 圈的形式展示出来,轴线是美丽经济区经济形态的纽带,因此,区域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系统可以看作是 两部分的复合。 以绿水青山中的丰富交通设施为媒介,充分发挥“交通+”的作用,建设美丽经济走廊,加快从传统 的交通线到交通经济带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界定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必须首先宏观上 梳理出主要美丽经济点,以连接这些“绿水青山”中的丰交通设施为备选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 等方法确定交通走廊的合理方向。 美丽经济走廊的发展可以分为单核心发展和多核心发展。对于单核心走廊,它有一个中心城市和几 个重要的城镇,围绕着多核心城市,有几个中心城市和几个重要的城镇[5]。因此,美丽经济走廊可以看
3. 美丽经济走廊的聚类界定模型
聚类分析是一种利用相似性在模糊数学中自动分类样本的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是基于定性分析初步 确定的区域交通走廊的方向[8]。通过动态聚类,将客主要客流 OD 划分为若干个聚类中心,然后通过模 糊聚类两两比较建立相似矩阵 R,并通过矩阵变换得到等价矩阵,并确定其质量[8]。综合评分。确定了 区域交通走廊的数量,确定了拦截矩阵,并进行聚类计算,得到了交通走廊的数量和走向。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图 1): 1) 考虑美丽经济客流的特征,展开交通生成与吸引预测。 2) 根据目前的交通路网,确定交通阻抗,预测交通分布。 3) 根据已有的主要美丽经济点的到发客流分方式数据,确定分方式交通 OD 量。 4) 动态聚类方法中初始聚类中心的确定;前 20~30 组中客流周转两组之间的交通流,作为原始聚类 中心;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lustering Method of Beautiful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An Xu, Ying Zhou
Zhejiang Traffic Design Planning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Jul. 9 , 2018; accepted: Jul. 19 , 2018; published: Jul. 26 , 2018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8, 7(4), 294-299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journal/ojtt https:///10.12677/ojtt.2018.74036
摘
要
交通走廊是该地区美丽经济中的“主骨架”和“主动脉”。它是一系列主要的美丽经济点的主要通道, 也是区域交通的主要矛盾。因此,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探讨了区域交通走廊的宏观形成机制,并提出
文章引用: 徐岸, 周瀛. 美丽经济交通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机理及聚类方法[J]. 交通技术, 2018, 7(4): 294-299. DOI: 10.12677/ojtt.2018.74036
Open Access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的环境、美丽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美 丽经济从国家、浙江省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来看,越来越收到重视。从国家层面上,依据习近平总书 记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美丽”,“金山银山”就是“经济”,美丽经济是绿色生态发展的 战略空间。这就解释了什么是美丽经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说道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线 路,建设沿线路域经济走廊,实行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依托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开发若干经济走廊。 这就从最高层面解释了什么是经济走廊[1] [2]。 在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5411”发展战略,4 大走廊是规划中一个亮 点,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正是此次规划的核心。同时四线的构建也是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突破口和关键环 节,他融合了自然风景、科创产业、生态富民和历史人文,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落到了实处, 达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愿景[3]。 美丽经济走廊,作为拉动区域美丽经济的主骨架,反映了区域交通主要流量流向,对区域旅游经济 发展的有重要作用[4]。因此,本文将从区域城镇体系方面探讨美丽经济走廊形成机理,提出聚类分析方 法,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4. 实例运用
龙泉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是生 态产业核心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拥有浙江第一高峰,同时也是三江发源 地。本次实例研究是利用龙泉现有的美丽经济资源点,研究布局交通走廊,力争全面打响“丝路之源– 世界瓷都”,建“世界历史经典文化”小城[9] [10]。 龙泉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规划布局以区域交通规划为基础,采用龙泉市旅游交通客流 OD 数据,通 过计算得出各美丽经济点的旅客周转量。由于特定区域的交通走廊可以反映该区域交通的主要方向,因 此它具有相当集中的交通流,该交通流由一条或多条交通线组成。因此,在走廊方向上的客运量应大大 大于其他方向的周转量,将美丽经济点之间的周转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择 20 个初始聚类中心,然后 通过动态聚类分析进行排序。确定龙泉美丽的经济走廊如图 3 所示。该方案能连接主要美丽经济点,与 OD 主流向基本吻合,并且利用了现有的国省道道路,可实施性强,是最佳的方案。
Qij ODij ⋅ f ( dij ) =
(1)
式中: Qij ——两组团间的客流周转量; ODij ——两组团间的客流 OD 量; dij ——两组团间距离; f dij ——距离函数。
( )
Figure 1. Flow chart of calculation 图 1. 计算流程图 DOI: 10.12677/ojtt.2018.74036 296 交通技术
徐岸,周瀛
5) 计算两组的 OD 流量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使用图 2 所示的两组乘客群的聚类中心投影方 d + d2 d d ,即 法,假设交通走廊上的综合行驶速度是 2 倍与非交通走廊。当 1 + < v 2v v ⋅ cos α d > 2 ( d1 + d 2 ) ⋅ cos α ( 2 − cos α ) 时,如果利用走廊的行程时间小于其他出行时间,交通走廊方案为首选, 此时聚类距离为 2α π ,否则认为距离无限大。因此,“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th th th
Abstract
The traffic corridor is the “main skeleton” and “aorta” in the beautiful economy of the region. It is the area of regional passenger traffic,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regional traffic. Therefore, the macro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discussed from the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the dynamic cluster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define the beautiful economic traffic corridor. Finally, the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Longquan City, which prove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the beautiful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