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合集下载

_边城(节选)高中语文选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教版

_边城(节选)高中语文选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教版
【解析】 “文章的重点在前者”错。文章的重点是后者,通过写岳珉家中死气沉沉的寂静,来表现一家人处境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小说以少女岳珉的视角,将外面的世界和家中的天地,逃难的原因和父亲的死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说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B.小说中“风筝”多次出现,“断线的风筝”飘摇无所依傍,象征战乱时代下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C.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如对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话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盼望亲人的急切。D.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比如情节主要围绕岳珉一家的对话展开,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在平缓叙述中流露出静默的哀伤。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的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想到刚才咳出的血,伸出自己那只瘦瘦的手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明白那个意思了,就说:“没什么。”又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过基础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过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边城(节选)
过基础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挽歌,是写给死者的歌,弥漫悲伤的气氛。在田园牧歌生活中,牧羊人会遭遇天灾、死亡的威胁,或经受失恋等感情创伤,所以哀婉的抒情自然而然构成了牧歌的一部分。(1)《边城》的诗意叙事没有向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是在爱情与亲情难以两全其美的尴尬处境中奏响死亡哀歌【甲】——天保带着失恋痛苦在意外之灾中溺亡【乙】,翠翠的爷爷在被船总顺顺一家误解、责难和担忧翠翠未来命运的多重愁绪打击下,郁闷而死【丙】,傩送对翠翠的纯真爱情也在哥哥死亡的阴影和父亲反对的压力下变得沉重和复杂,他只能逃离出走,留下孤零零的翠翠面对A____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一、教材分析《边城》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单元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边城》发表于1934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的曲折爱情。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因心怀愧疚离开家乡,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的归来……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课文节选自《边城》第13章至第15章。

教学重点是体味人物的细腻心理,感受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和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是分析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品读文中描写环境和心理的语段。

2、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领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技巧。

3、感受湘西边地淳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似水柔情的人性之美。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5-2《边城》(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
沈从文
一、概述情节
《边城》(节选)讲述 了一个关乎 不凑巧 的 故事?
“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 终难免产生悲剧。”
“不凑巧”的安排与“隐伏的悲痛”
二、探究情节设置的“不凑巧”
三次端午节中呈现了哪些“不凑巧”的情节设置? 有什么效果?
(一)第一个端午的“不凑巧”

爷爷的缺席 翠翠的等待
“隐伏的悲痛”
——《边城·题记》
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 安居乐业的社会图景
“过去伟大处” 象征着理想的民族品行和社会情势 (有所爱、温暖、善良)
边城生活是理想化的真实,饱含着作家对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浑厚民风的怀念,更是对美好人性的浪 漫想象。
社会环境的变化 人物间产生的各种不凑巧 翠翠想爱但得不到美满的爱
① 爷爷与商人 ② 爷爷与翠翠
人与人关系的“不凑巧”,但却呈现出 边城人际的和谐。
祖孙二人的交流出现了严重的障碍,至 亲之人尚有隔膜、态度模糊。
“不凑巧”:边城人古道热肠的品质和浑厚的民风 内心“闭塞”造成沟通上的困难
“不凑巧”的情节安排的效果
1、情节:交代、推动了翠翠爱情的发展,更具张力。 暗示了爱情、亲情的悲剧结局。
爷爷:责任心、对翠翠的关爱 翠翠:孤独感、担忧感
插曲:水手的谈话
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 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 “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和睦安宁的社会生态惨遭破坏的缩影
② 翠翠与傩送 初遇生误会
翠翠:纯真可爱,多情羞涩 傩送:有情有趣,大度热心
“不凑巧”:翠翠的情窦初开、二人爱情的萌发 浑厚美好的人性 边城社会面貌的部分表现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备课资料)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备课资料)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备课资料)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二册一、课文补注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1902年生于一个困顿的军阀官僚家庭。

因家境衰落,十四岁进入军队,开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

他跟随湘西地方军,走遍沅水流域,得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欢乐与悲哀,了解到各种“人生形式”。

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有某种共通之处。

黑暗的现实和下层人民悲惨的命运,萌发起他对现存秩序的怀疑,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1924年,他以“休芸芸”的笔名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他写作很勤,是当时作品数量最丰的作家之一。

他是《晨报》《新月》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作品以小说为主,计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十余部,还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

此外,他还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解放后一直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二、课文析读1.关于小说的主题“情爱——乡情说”是许多研究者所持有的观点。

其中以何益民的《论沈从文的〈边城〉》为代表。

该文指出,《边城》之所以获得“震动中外文坛”的称誉,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所反映的湘西人民生活的独特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仆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

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乡土人情画卷。

”论者在这一点评价的基础上,又论述了《边城》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美、风俗美和风景美,从而创造出一幅色彩纷呈,富有浓郁诗情的画卷,刘一友在《论沈从文的乡情及其〈边城〉创作》以及《评一曲弹了五十年的老调》中,提出“乡情”说。

这一观点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认为促成《边城》诞生的,是沈从文对湘西深深的悲悯与敬重的“乡情”。

这种“乡情”使《边城》的故事中充满着悲剧特色,“促成了《边城》中风景和风俗的饱和描写,使其作品成了‘东方风俗的文学化石’,同时这种描写又是构成作品深刻意蕴的一大支柱”;这种“乡情”“构成了《边城》主题思想,不是抽象概念的演绎,而是流动于全作品独具深度的情感旋律”。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45分钟过关检测大纲人教版第二册基础过关看一看,很简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焖.菜(mèn)船舷.(xián)埋.怨(mái)喁.喁说话(yú)B.悲悯.(mǐn)傩.送(nuó)角隅.(yú)涎.皮赖脸(xián)C.火镰.(lián)跳.跃(yào)抱膝.(qī)翘.起拇指(qiào)D.胡诌.(zōu)娇.嫩(jiāo)茶峒.(tònɡ)莞.尔而笑(wǎn)答案:B解析:A.埋(mán);C.跃(yuè)膝(xī);D.诌(zhōu)峒(dònɡ)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B.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顷心。

C.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

D.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啭着它的喉咙鸣叫着。

答案:B解析:“顷心”应为“倾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与船总的二儿子傩送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B.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敬如宾....的祖父孙女两人。

C.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D.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

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

答案:B解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此处应为“相依为命”。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A.翠翠于是坐到那白日里被太阳晒热的石上。

B.她极俨然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C.他望着船夫涎皮的脸,轻轻地说:“算了吧!”D.祖父重重地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腿。

答案:B解析:B项词序不当,应为“俨然极认真地想”。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2《边城(节选)》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2《边城(节选)》课件

四、品味语言,体会写法
8.小说《边城》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①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 平缓深远,充满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 及小说中的人物翠翠、老船夫、二老、大老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②语言既质朴自然,又深沉蕴藉,将诗和散文的优美凝重融入乡土写实 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和真的美文效果。
5.文中的老船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老船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边城中 怎样的人际关系? 答案 老船夫忠诚老实,重义轻利,古道热肠。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 船,不计酬劳,不贪图便宜,只是以给人方便为乐。真诚的老船夫同时 获得了人们对他的关爱。坐船的小伙子多给钱,顺顺送粽子给他。这种 超出阶级和金钱关系的乡邻之情,体现了边城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0.除了细节描写,文中的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分析下面句子分别表现 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文
人物心理分析
①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 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含蓄点明翠翠对两年前那个端午 节意外碰上二老的事念念不忘, 体现了翠翠含蓄多情的心理。
②“翠翠,……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
7.《阿Q正传(节选)》和《边城(节选)》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 都对国民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发掘,但是却为我们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 的世界。结合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目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案 鲁迅关注的是国民灵魂的负面,通过塑造阿Q这一典型,试图画 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沈从文追求的是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情势”,通过翠翠等艺术典型来表 现一种理想的人生情势,试图为民族魂的重铸找到一种理想的路径,他 关注的是国民灵魂的正面。二者虽然关凝视角不同,都为重铸民族魂作 出了特殊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边城(节选)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边城(节选) 教案

边城〔节选〕一、内容概述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积累文学方面的知识。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3.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4.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5.分析和鉴赏小说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积累有关文学知识和本篇小说中的相关字词。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情节,把握主题。

3.鉴赏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本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整体把握课文1.关于沈从文——1988.5.10〕,苗族。

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假设等。

某某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前往,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4年,他的作品在《晨报副刊》登载,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到某某,共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某某公学教书。

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

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沈从文赴某某大学执教,创作日丰。

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他经某某、某某,取道湘西去某某。

途经沅陵时,写下了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

后来,他到某某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回到,在大学教书。

同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沈从文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

《边城(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大老天保的情景,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翠翠却心有所属。
——眼前的端午
端午又来了。……
(六)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 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结构特点
在结构上, 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 在内容上, 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托,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在唱歌之时,让弟弟先开口,为了成全弟弟,自 己没有唱歌,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 乡。爷爷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 等着傩送归来。
小说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怅惘。
合作探究——寻找“边城之美”
任务: 民俗风情组主要探究小说描绘的风俗美,人物组主要探究人物的
性格特征和作者的描写方法,风景组主要探究小说描绘的自然风光美。
要求: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指出特点,分析作用。
民俗风情组
祥和 和睦 和谐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 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 过一阵后,用长凳绑着的大筒灯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 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 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 • 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翠翠——天真纯洁的少女
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淳朴善良而又微微带些胆怯与羞涩的女孩儿。在她身上, 人们感受到了乡村少女的自然清纯,她是“美”的化身。

《边城(节选)》课件2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课件2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美的人情美
爷爷: 老船夫勤劳善良、古道热肠、忠于职守、克尽
本分、为他人着想、心细如发、重义轻利、热诚尽 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爱怜备至, 特别是为翠翠的婚事,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 呵护备至。
【寻找“ 翠翠 ”】
边城的人情美
傩送二老: 青春能干、体贴他人、善解人意
【寻找“ 翠翠 ”】
南联大中文系教授。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饰研究》
。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节选部分情节梳理
三章:现在的端午,勾起回忆。 四章:两年前端午,初遇傩送。 五章:一年前端午,初见天保 。 六章:回到现在,花轿情思。
——《习作选集代序》
写作目的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 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课堂练习: 请仿照下边句子用一句话点评,要求概
括出小说的主要基调。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边城》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是“一 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自问世以来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了,它跨越悠悠岁月而来,与现实的繁华喧嚣隔水 相望。那里有绵绵青山,沧桑古城,吊脚竹楼映衬 着白色孤塔。有人说,边城的山是归根山,边城的 水是忘情水,边城的石是三生石,边城的人是有情 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那山,那水,那人。
一个关于“爱” 的故事
学习目标:
【谁孕育了“ 翠翠 ”】
古朴醇厚的风俗美
端午节风俗: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划船靠
前可领赏、放鞭炮、军民追赶大雄鸭、包尖角粽子、 迎婚送亲给红包) 新年风俗:
狮子龙灯、锣鼓炮仗烟火 中秋风俗: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2 边城(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能力目标1.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2.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

●教学方法1.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韵。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

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

二、解题出示多媒体投影: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

十三岁就参加预备兵训练,后正式入伍,其早期创作大多是写童年生活和青少年行伍生活,具有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1931年以后的创作转向现实生活,在理想化的牧歌情境中表现着作家所向往的人情和人性美。

作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他创作成熟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边城》写湘西江城一个恋爱故事:山城茶峒的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爱上碧溪岨渡口老船夫天真美丽的外孙女翠翠。

两兄弟坦诚地互诉心事,相约按古老习俗以歌声相比,谁能打动翠翠,得到应和,谁就赢得爱情。

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倾慕傩送的实情,就毅然随船下辰州。

这个“水鸭子”竟被竹篙弹到水里“淹死”了。

傩送为天保的死难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的妆奁,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边城(节选)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边城(节选)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回北京后,集 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 北京。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 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 有《鸭子》《蜜柑》《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是其代表作。
角度二
《边城》借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 里之间的善良友爱,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 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 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 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 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二)素材这样运用
《边城》读后感
漠漠水乡,褪去了几缕雾色,小船泊在河边,水波随着风,泛起阵 阵涟漪。对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渐消失:至于去哪里、什 么时候回来、是否还会回来,暂且,且随它去。
2.写作背景 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渴望,从荒僻、 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 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 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 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 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 民怀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 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 德。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知识导学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2.边城(节选)知识导学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2 边城(节选)知识梳理1.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喁喁..(yǒu yǒu)焖.瓜菜(mèn)竹篁.(huánɡ)..(yónɡyónɡ)黑黝黝傩.送(nuó)茶峒.(dònɡ)角隅.(yú)碾.坊(niǎn)(2)多音字辨析2.重要词语词语释义体念: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体谅”。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喁喁:①仰望期待的样子。

②形容低声细语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

②机灵。

悲悯:怜悯;哀怜。

甬道:①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②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③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④走廊;过道。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不负责任。

3.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县人。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习作选集代序》)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结构网络一、内容详解1.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祖父上城——祖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全文自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黄昏来时”至“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与祖父相依为命的纯洁美丽的少女翠翠情窦初开,听祖父讲爸爸妈妈过去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老船夫做事累了”至“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翠翠夜晚听歌,暗中爱上二老的情形,暗中交代人物关系图:第一部分开初窦自己觉得悲伤想象出走:祖父寻觅、命中好像缺少什么薄薄的凄凉:成熟的生情心事故讲父祖号、唱出了翠翠父母之歌:唱歌第一巧、强硬处神往倾心:母亲的乖伏起第二部分梦中向往听美好歌声、顶美顶甜;摘虎耳草歌声又软又缠绵、睡得好、梦有趣爱情波澜第三部分(羞怯)了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以唱歌进行爱情“决斗”的情景。

第三部分(“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结尾),写大老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的爱情而外出闯滩,翠翠与爷爷畅谈与二老傩送未来的爱情生活。

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梳理
文题解读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

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

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

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篇》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背景纵览
《边城》写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字词梳理
1.字音
傩.(nuó) 喁.喁私语(yú) 黝.(yǒu) 傍.
(bànɡ) 吁.(xū) 篁.(huánɡ) 嘘.(xū) 啭.
(zhuàn) 蒿.(hāo) 涎.(xián) 莞.(wǎn) 隅.
(yú) 2.辨音
3.辨形
⎪⎩⎪⎨⎧嗤笑嗤不辨妍媸媸蚩尤蚩 ⎪⎩
⎪⎨⎧偶然偶负隅顽抗隅喁喁喁
4.词义
黝黑:黑;黑暗。

竹篁:竹林,泛指竹子。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样子。

莞尔:形容微笑,如“不觉莞尔”。

[
胡诌:胡乱编造言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河”也作“合”。

意同“信口雌黄”。

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整齐;③形容很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