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 教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能举出例子来吗?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爱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和谐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要紧形式,运用图片描述都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明白得聚落的形成和进展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
4.了解爱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
采取探究、讨论、展现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和谐进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聚落的形成与进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难点1.聚落的形成和进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教学突破聚落的形状,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现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进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能够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爱好、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和谐的理念。
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备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表达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表达聚落的变化)。
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摸索聚落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摸索对聚落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新版)湘教版
-小组讨论成果的创新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创新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小组讨论成果的完整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整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地理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3.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聚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审美:通过欣赏不同聚落的景观,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3)聚落的景观: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聚落的景观特点,如乡村的田园风光、城市的高楼大厦等。
举例:请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特点。
(4)保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聚落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聚落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景观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聚落类型、分布特点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聚落的概念和类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各地聚落的分布特点和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聚落的类型、分布特点,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地聚落的类型、分布特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聚落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聚落与环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2.图片素材:世界各地聚落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你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聚落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世界各地聚落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地域聚落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提问:这些聚落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聚落与环境问题,如城市拥堵、乡村人口流失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别。
2、使学生能举例说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使学生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举例分析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难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类型2、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影响聚落的分布的因素2、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学案【教师寄语】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别。
2、理解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学内容】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定义:。
2、聚落的类型聚落一般分为和两大类型。
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集镇→城镇→【合作共建】一、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海口市因地处南渡江出海口而得名,原为一个小渔村。
海口市拥有秀英港、海口南港、新港三个客货运输码头。
材料2:海口市地理位置优越,南渡江流经其境内。
该市气候宜人,属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材料3:海口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开发历史早,是海南省主要的粮、糖、油等生产基地。
1、从房屋、道路、人口等方面说说海口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2、分析海口市能从小渔村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优势条件。
3、归纳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镇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城镇的发展过程、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不同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景观的差异,判断自己的居住地与哪一类景观类似,分析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模式二图片导入特色民居图片导入,直入主题。
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民居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吗?你知道不同地区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吗?通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入新课。
观察与发现一、聚落的景观特征1.聚落的分类:(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能举出例子来吗?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聚落图片,让学生将这些聚落分类,引出聚落的类型。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乡村和城镇)通过分析聚落的图片及文字部分,了解聚落的含义及分类。
续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探究与讨论2.乡村与城镇的景观差异: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城镇景观图,说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密集稀疏分散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城镇聚落与乡村的主要差异。
【分组讨论】探究城镇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单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城镇和乡村景观图,从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方式和交通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比,比较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最后让学生填表比较聚落形式。
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活动交通状况【说一说】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镇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镇、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教案
3.4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够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还不认识呢?)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宁阳英才学校。
对于宁阳英才学校你们熟悉吗?(不),这里我带来了我们学校的一些图片:(欢迎你们去做客)多媒体展示:图片它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像照片中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关于聚落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课题世界的聚落新课学习:师: 聚落有两种主要形式,哪两种呢?(学生回答:乡村和城市)多媒体展示(乡村),(城市)图片过渡: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同时展示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图,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注意阅读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
)师:你所观察到的城市和乡村都有哪些差别?学生回答(角色扮演游戏:第1-5小组扮演乡村人、第6-9小组扮演城市人,分别讲出各自的好处),师点评。
过渡:既然城市和乡村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城市自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呢?(不)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乡村—集镇—城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重点:聚落的主要形式及其差异。
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展示—提升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聚落①.聚落的概念: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它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②.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北方寒冷地区的民居有何特点?4、南方湿热地区的民居有何特点?5、西亚和北非的民居又有何特点?6、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有何重要意义?7、举例说明我们该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二、探究展示:1、几种不同民居反映的环境特点:⑴.窑洞的优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的特点。
⑵.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降水较少),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冬季寒冷,门窗少且小,墙厚可防寒保暖)。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⑶.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
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⑷.蒙古包的优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⑸.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一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聚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聚落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聚落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聚落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聚落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及其分类。
2.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聚落。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地图册或地球仪。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聚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的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聚落知识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聚落
建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方式
交通
城市
乡村
6城市在发展中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
7.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巩固提升〕
1、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漠河、青岛(2)天津、乌鲁木齐(3)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7、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
A、古代的城堡和庙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
C、历史上著名的壁画、碑刻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
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和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城市的是理由是。
C、乡村居民点都紧靠城市D、古老的乡村聚落具有保护价值
5、城市建设向高屋住宅方向发展的原因是( )
A、登高望远B、氧气多灰尘少
C、健身运动D、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6、下列关于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正确的是( )
A、村庄—城镇—集镇—城市B、城市—城镇—集镇—村庄
C、城镇—城市—村庄—集镇D、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2.______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3._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______和_______
[导学释疑〕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它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大多依山傍水沿山麓或分布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又与居民的密切相关。
3.4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一定兴趣。他们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具备一定能力,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2)社会责任感(3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聚落可持续发展,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聚落与环境:人地关系的研究》
-《城市与乡村:聚落类型的比较分析》
-《聚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案例》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聚落类型与地理Hale Waihona Puke 境的关系,分析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分钟)
分析聚落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聚落的影响。
(3)世界主要聚落类型的分布与特点(5分钟)
展示世界主要聚落类型的分布图,讲解各种聚落的特点及成因。
(4)聚落中的人类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聚落中的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环境,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按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合理的评分,激励学生持续努力,提高地理素养。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他们在后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板书设计
1.板书目的:明确呈现3.4世界的聚落章节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
-聚落概念与分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扮演聚落中的不同角色(如居民、城市规划师等),思考如何解决聚落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3.4 世界的聚落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学习目标(自学时,你要攻克以下目标,试试看吧)1、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
2、正确分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有意识的提取地理信息,学会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规律。
二、重点、难点(这是本节问题的关键,好好把握哦)1、重点:①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难点:①城市发展的过程、聚落形成的条件三、学习过程(这里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好好表现哦)㈠基础知识储备你的亲戚朋友中有哪些住在城市里,哪些住在城市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一样吗?㈡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我们大家各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2、全方位互动互动1:①我们同学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农村和城市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称其为聚落。
你能用最简炼的语言总结聚落的概念及形式吗?聚落:形式有无农④请大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乡村和城市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根据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城市乡村⑤许多乡村聚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比如欧洲、非洲、亚洲的乡村聚落就有明显的差异,如图,你能将下列的乡村聚落对号入座吗?互动2:乡村和城市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先有城市还是先有乡村?带着这些问题,分头行动,利用P52活动所提供的图文资料,体会乡村发展为城市的四部曲,完成活动1中所设计的问题。
互动3:①世界各地的民居是不同的,读P52活动2材料完成活动要求。
②观察图3-22图3-23,总结东南亚民居、北非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③根据①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是与当地的和密切相关的。
③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这种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④请同学们搜集信息,谈谈应该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1、实践探索世界许多大城市往往临河、临湖、临海分布,或者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在河流人海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和52页、5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5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53页活动题2、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
——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墙壁厚度 D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
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
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
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探究结论】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4页和55页,解决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教师精讲点拨】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探究结论】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54页和55页的“综合运用”一、二题
六、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城市和乡村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5、民居与自然环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个性化修改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