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纪传体概述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著史体裁,由西汉司马迁创体,以后历代皆有撰述。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则为断代史。自《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后朝写前朝的纪传史书,因得到历朝帝王下令颁行,而被称为“正史”。此外,当代所撰本朝纪传体断代史,如《东观汉记》等,则被称为“国史”。其余私人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如《东都事略》、《契丹国志》,数量也不少,一般被列于别史类。魏晋人将《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合称为“三史”。到唐代,才以《后汉书》顶替《东观汉记》作为三史之一。又习惯以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还有将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称为“十三史”。宋人校刻历代“正史”,以十三史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合称“十七史”。明代加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代乾隆初,《明史》成书,加上《旧唐书》和新辑出的《旧五代史》,合刻为“二十四史”。1921年,柯劭忞(mín)修《新元史》成,于是有了“二十五史”的名称。还有加上《清史稿》,合称为“二十六史”的。

二十六史总共4042卷4500余万字,系统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清末大约5000年的历史,不仅是冠盖史坛的巨著,在世界史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纪传体“正史”有清代殿版本,有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有开明书店的二十五史本,及各种单行本。中华书局组织专家校勘、整理、标点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目前最通行、最便于阅读的本子。

纪传体史书一般由本纪、表、志、世家、列传等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或称帝纪,用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个时代最高代表人物(帝王、王室、霸主等)的生平及该时代的大事,以作为全书的纲领。表,或称谱,是按时间顺序,表列国家兴亡、帝王更叠、制度演变和世系官爵等情况,在书中起提要、汇总、省繁的作用。二十六史中,只有十史有表谱。志,或称书、考,分专题叙述历代的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地理、典籍等。二十六史的志,名称不尽相同,而且有六史无志。列传,是人物传记。有为一人所立的“别传”,有将两个以上人物的事迹写在一起的“合传”,有在传后叙其族人、部属事迹的“附传”,有将事迹相似的人汇述在一起的“类传”,有记少数民族或外国情况的“族别传”、“国别传”。此外,《史记》有世家,《晋书》有载记,用来记载贵族王侯或割据政权的历史。作者篇后的评论,统名论赞。一般散文体的称为“论”,骈文体的称为“赞”。其实际名称,各书不一,如“太史公曰”、“评”、“论”、“史臣曰”、“呜呼”、“赞”等。纪传体以其五种体例相互配合、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较好地表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封建社会一个时代的全貌,因而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的重视。当然,绝大多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的正统观念和讳饰都比较严重,而且,同一事件,往往在本纪、列传、志中重复记载,难免芜杂。

纪传体“正史”,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了解各部“正史”的内容,尤其

是各志书和类传的篇目含义,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对有关资料的查找运用。

总括二十六史的书志,约略有20种名称。礼乐志,或分为礼志、乐志,是专讲礼仪和乐章的。律历志,或分为律志、历志,历志又有历象志、时宪志等名称,律讲钟律、度量衡(《史记·律书》讲兵事),历是历法。天文志,或称天官书、天象考、司天考,是天文学专志。郊祀志、祭祀志、封禅书,都是言祭祀大典的。河渠志,或名沟洫志,是讲水系和治水、水利工程的。食货志,《史记》名平准书,是农业和商业流通、货币发行的专志。刑法志,或作刑罚志,是关于法律的志。五行志,是记录自然界的各种特异现象乃至妖异的。地理志,或作郡国志、地形志、职方志,都是一代全国行政区划地理总志。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是图书目录,《汉书》、《隋书》、新旧《唐书》都是通载中秘所藏历代书籍,《明史》、《清史稿》只记本朝著作。职官志,或作百官志,是讲一代职官制度的。《魏书·官氏志》前半讲职官,后半讲北魏氏族。舆服志,或作车服志,讲帝王公卿的车驾服饰规制。符瑞志,或作祥瑞志、灵征志,专讲祥瑞征兆。《魏书·释老志》是诸“正史”中唯一的佛教道教史志。仪卫志,是讲有关帝王百官仪仗规定的。选举志,是讲培养和选拔荐举人材制度的。兵志,或称兵卫志、营卫志,是讲军事编制的。《清史稿》另有交通志、邦交志,前者讲交通情况,后者记国际关系。

二十六史的类传,也有20多种名称。儒林传,或名儒学传,是儒家学派和学者的传。文苑传,或称文学传,是文学家的传。艺术传,或名方术传,是靠技术(科学、医学、宗教、卜筮、方士等)闻名者的传。循吏传,或称良吏传,是以教化治民而受爱戴的官吏的传。酷吏传,是以严峻刑法整治社会的官吏的传。游侠传,记那些讲究信义,以行侠帮助他人解除困厄的侠客的传。佞幸传,又作恩幸传,是凭谄媚获得帝王宠幸者的传。外戚传,或称世戚传,记帝王后妃父兄的事迹。宦者传,或称阉官传、阉党传,记宦官、太监的事迹。隐逸传,或作独行传、逸民传、逸士传,记那些才德出众又隐居不仕者的事迹。忠义传,或作诚节传、节义传,是那些忠于帝王,行为义气者的传。孝友传,或称孝行传、孝义传、孝感传,记孝顺长辈、友爱弟兄者的事迹。列女传,记妇女中的各类型人物。贼臣传,或作逆臣传、叛逆传,记反叛公卿的事迹。奸臣传,记邪恶诈伪弄权的官吏。宗室传,或称诸王传,记皇族事迹。伶官传,是乐官们的传。后妃传,或作妃嫔传、皇后传,记皇帝配偶们的事迹。《明史·流贼传》,专记明末农民战争。《梁书·止足传》,记善于进退不斤斤于官禄者。

历代为二十四史作注、补作志表的著作很多,《史记》、《汉书》等的注释,或称为“注”、“补注”、“会注”,或称为“集解”。一般都是解释正文中的字音,疏通文义,考订制度,讲明地理沿革。也有补充史实、考证文字正误的,如裴松之《三国志注》。学者为诸史补作的表志,主要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续编》、《三编》中。

读纪传体史书,一要带着问题读,要精读。为读书而读书,毫无目标地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甚至企图将二十六史全读一遍,不仅难以有多大效果,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既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其次,要分类读。即对经济问题感兴趣,就读诸史的食货志,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