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
什么是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关注知识、认知和学习,对知识的评价与认识是其关键特征。
它并不只是把知识看作个体内部的心理表征,而是把知识与社会具体情境相联系。
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 & Duguid)于1989 年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奠定情境认知理论基础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此文成为情境认知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第一篇著作,也为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开辟了道路。
情境认知理论的具体内容1.知识的情境性、协商性。
安德森和西蒙(Anderson & Simon)认为知识的协商性是指在情境认知理论中,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能与情境分割开来。
知识协商的过程即个体已经习得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并经过协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与内化。
情境认知理论反对把知识和环境相脱离,主张要把知识本身与使用知识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因此,语言知识的学习本就是情境性的,在教学中将语法知识和具体情境相结合,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2.学习的社会性、边缘参与性。
著名学者高文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认为学习既是个体进行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也是群体合作并以知识为中介的社会性学习过程。
有意义、高效率的学习是处于与它相关的情境之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边缘参与性在于,不同的学习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同一情境针对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表征,而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尽可能地扩大边缘参与度,使学习个体主动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主动进行语言知识的建构及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3.认知的普遍性、意向性。
哈德利(Hadley A. O.)指出情境认知理论的认知在个体进行内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无情境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境;我们所知觉到的意义不可能独立于情境之外。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最新教育文档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理论是 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1987 年瑞兹尼克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学校内外的学习》的论文。
该论文的发表对情境认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1989年约翰 •西利•布朗、阿伦• 柯林斯与保尔• 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 。
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 , 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
当前西方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入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中 , 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情境认知理论认为 ,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 , 是个体形成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水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情境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 , 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
2.真实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事件中。
布朗等人将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分为物理真实性与认知真实性两类。
物理真实性指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 如在工厂或到银行实习认知真实性系指专家或专业人员从事其专业活动的真实过程。
3.实践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 , 而不是听听课本或教师对他人的经验或发现的总结。
学习者应当关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以便真实理解详细内容 , 不是单纯关注学习成绩。
4.探究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必须赋予学习者探究的权利, 即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
学习者必须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 , 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法或是提出教师想要的方法 , 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认知学徒制
方法
示范
教师执行一项任务,学生进行观察
指导
当学生执行任务时,教练进行观察和辅导
搭建脚手架 教师提供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清晰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知识和思维
反思
学生把自己的实作和他人的实作进行比较
探究
教师让学生提出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对情境认知主义应用于教 学的几点疑惑和思考
二、在解题中有情境创设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了,很多老师要么就 此打住不再深入下去,要么由教师代替学生总结一下了事, 殊不知这样做学生错失了很多很好的发展能力的机会。
在解题之后,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解题途径, 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寻找更优解法。这样就能引发学 生积极创新,提出更新的见解。
◇观点: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动
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情 境认知学者都支持该观点,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情境认知理论就是 指情境嵌入认知观。
第九页,共32页。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二)情境嵌入认知
情境嵌入认知观相对温和,可认为是对传统认知观点的补充和微 调,已经得到广泛接受。该观点提倡的教学方法,如互惠教学、基于 问题的学习等,都已得到实验验证,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和探索。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学习过程一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具
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的效果。
第十三页,共32页。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认知学徒制
这是一种将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徒制方法整合起来的 新型教学模式。将学校课程中的抽象任务置于对学生有意 义的情境中。通过情境性的学习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提高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一、产生背景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分隔开的两部分,知识是一个整体性的、自给自足的物质系统,或者说从理论上讲它是独立于其学习和应用的背景的。
有关的活动和背景都被认为是知识的附属品。
情境学习是1989年由西里(John Seely)、布朗(Brown)、克林斯(Allan Collins)和达吉维德(Paul Duguid)等人提出的。
情境学习的理论是以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其他的发展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基本内容情境学习强调以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y)为学习背景,强调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认知学徒,还强调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固着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1.学习背景首先,情境学习强调以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y)为学习背景。
所谓真实活动,情境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它是由文化所确定的框架,它的意义和目的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成员协商而进行的社会建构起来的。
因此,真实活动总是与活动成员在社会框架中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并不总是实践活动。
强调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同时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在学习情景中,通过主动探索和经验,有效学习知识。
只有经验学习者主动操作或者通过探索经验而形成的知识,才能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并使用其所学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舒曼曾提出学习是通过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理解的过程。
通过小组的合作,由老师扮演学习的协助者,提供学习支架来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式学习。
情境学习理念重视学习互动参与和分享。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者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但学习者在刚开始学习时无法立刻进入专家层次,必须通过不断的观察、模仿、体验、主动参与、尝试以及互动后,才能逐渐达到专家水平。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
2013年7月
一、情境认知观点的由来 二、情境认知观的类型 三、情境学习理论简介 四、认知师徒制 五、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
一、情境认知观点的由来
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 早期研究来自杜威、维果斯基等
学习发生在社会情境中
学习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唤起了不同的内部发展过程,只 有当儿童与他环境中的人相互作用以及与其同伴合作 时,这种过程才能发生作用
学校中使用的方法
学校外使用的方法 装2/3杯 倒出来,拍成圆形 切成4块 拿走一份
二、情境认知观的类型
分类的维度:
具身认知
适当的
激进的
情境认知
三、情境学习理论简介
认知加工的性质取决于其情境,不能孤 立地去研究
人类活动是复杂的,包括了社会、物理和认 知的因素
合法的边缘参与 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
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四、认知师徒制
传统师徒制 莱夫,1988
学习实际工作中的特殊技能 在真实、有意义的实际工作中学习(社会)
学习方法:
观察、教练、练习 从一开始就练习完整技能
认知师徒制 布朗等,1989
学习解决真实问题所需知识 认知技能和过程
与传统师徒制的不同
需求:实际工作——学习需求 具体技能——概括的
学生1:这里没有什么可提问的。 学生3:这里需要加以阐述的词汇是“mimics”(模仿)。
学生4:它的意思是模仿,对吗?
教师:对。雪莉,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意思的?
学生4:从文章中得知的。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我们是如何知道“mimics”这个
词的意思的?
学生5:它们是伟大的模仿家,能够学会交谈,能够 模仿动物的声音。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3)理论体系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理论体系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年至今 • 1993年3月美国权威杂志《教育技术》开辟专栏对情境 1993年 月美国权威杂志《教育技术》 认知与学习进行探讨, 一直到1994 1994年 1996年 认知与学习进行探讨 , 一直到 1994 年 。 1996 年 , 希拉 麦克莱伦将这些论文以《 情境学习的观点》 里 · 麦克莱伦将这些论文以 《 情境学习的观点 》 为题 结集出版, 将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教育, 结集出版 , 将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教育 , 情境学习与课 堂学习, 情境学习的评价及一些案例研究与开发等。 堂学习 , 情境学习的评价及一些案例研究与开发等 。 之后有关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渗透到教 育研究的各领域。 育研究的各领域 。 其他的一些观点也引进到情境认知 中来, 西方不仅发展和完善了理论研究, 中来 , 西方不仅发展和完善了理论研究 , 还进行了大 量的实践探索。 量的实践探索。
(2)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80年代中期以后到九十年代初) 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80年代中期以后到九十年代初) 年代中期以后到九十年代初 1987年 瑞兹尼克发表的演说《学校内外的学习》 1987 年 , 瑞兹尼克发表的演说 《 学校内外的学习 》 论述了学 校内外学习的差别, 校内外学习的差别 ,以及相关的文章被认为是推动情景认 知的动因, 知的动因,且推动了以情景认知为重点的参与观点的发展 1989年 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的《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1989 年 , 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的 《 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 系 统阐述了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成为这领域的开创于指导性 统阐述了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之作。 之作。 著名代表: 著名代表 : 莱夫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一系 列的探讨,相关的论述被发表的收录,他认识到“ 列的探讨 ,相关的论述被发表的收录 , 他认识到“ 默会知 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情境学习: 识 ” 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 “ 情境学习: 合法的边缘 参与” 随后,教育实践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参与”。随后,教育实践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应用
報告者:陳智忠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建構論的比較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 從學習的三面向來相互比較~ 學習環境 學習內容 學習方法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2
學習環境、學習內容、 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
行為主義 傳統建構
13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評價(缺點)
難以看出個體內在的認知歷程。 應用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學上的困難
– 專家知識技能如何呈現? – 實務社群要如何架構?
教師本身要擁有相當好的學科知識技能 與教學能力,也必須要花費較多的教學 時間與資源。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4
結論一
任何一個新的教學理論或學習理論的發展, 是讓學習產生戲劇性的進步以及讓教育開 創嶄新觀點的關鍵。 情境學習的觀點並不否認傳統教學觀的貢 獻,只是企圖彌補行為論與訊息處理理論 的不足~忽略情境、活動、社群與文化脈 絡對知識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者的心靈 狀態,為學習的本質提出了更廣泛的看法。
?情境學習的觀點並?否認傳統教學觀的貢獻只是企圖彌補?為?與訊息處???獻只是企圖彌補?為?與訊息處???的?足忽?情境活動社群與文化脈絡對知?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者的心??態為學習的本質提出??廣泛的看法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建構論的比較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疑惑與討論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評價 教學實例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8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pprenticeship)
與傳統學徒制相同,強調在情境學習的環 境下教導專家處理複雜技能的過程。 著重「認知」與「後設認知」的層面,而 非傳統師徒制的動作技能與過程。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LOGO
情境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知 行统一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要求教学将学生置于特定的 问题情境中。借助于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具有密切 联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动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通过 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 决问题的原型和支架,营造相应的情境,促进学习共同体 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和探索。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学习过 程一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 映了其学习的效果。
情境教学模式的挑战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LOGO
(一)寓身认知观 ◇ 寓身认知观从身体与认知关系的角度证明了认知并不 只是大脑的功能,身体(感知和运动)也影响认知,成 为情境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LOGO
(二)情境嵌入认知 ◇时间: 20 世纪80 年代 ◇代表人物:人类学家莱夫,心理学家布朗、科林斯与杜 吉德等。 ◇观点: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 间动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由 于大部分情境认知学者都支持该观点,所以一般意义上的 情境认知理论就是指情境嵌入认知观。
LOGO
LOGO 情境认知主义的教学启迪
一、 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二、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情境教学的方法
三、 重视在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还数学的“真实面目”
LOGO 情境认知主义的教学启迪
LOGO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兴起
LOGO
“情境”,即Context,原意为上下文、文章脉络之意。 关于情境认知的思考最初来自于对词汇学习的研究。在 传统教学中,知与行分离导致课堂教学的低速、低效和学 生学习的失败。相反,在日常交际的语境中,人们却能用惊 人的速度成功地进行词语学习。于是研究人员认为,词语 学习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所有的知识如同语 言一样,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与情境互动的结果,都离不 开现实世界的影响。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不同,传统认知学习理论更注重个体的思维和内在心理过程,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则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学习任务的情境因素。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提出了情境认知的三个要素:情境、任务和个体。
情境是指学习活动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任务是指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个体是指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心理能力。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的。
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互动,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此外,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还提出了“镜像过程”和“情境重构”两个重要概念。
镜像过程指的是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情境重构指的是学习者通过重建和调整情境来促进学习,例如改变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适应学习任务的需求。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模式强调将学习任务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不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和条件。
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合作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还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还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
总体而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
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理解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运用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 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
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 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 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 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 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 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 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总之, 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 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情景认知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2)创设情境认知教学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在情境认知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4)采用情境认知理论教学促进教师职能转变(5)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有利于科研与教学互相促动互相渗透教学目标情境认知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 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应主动利用经验和知识参与实践活动。
具体地说,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教学内容不把教材作为一种目的, 不把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 而是一种素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课本知识, 教师还要设计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促进对问题进行探究,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发展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是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才开始新内容的学习, 而是把课题摆在学生面前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力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由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 寻求问题的答案,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与学习者, 教师从知识传输的执行者转向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共40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也叫做共享认知理论(Shareed Cognition):认为能使知识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是不能脱离学习与认知的,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连接。
•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协作。
•认知学徒、指导、协作和多维实践、学习经历和学习技术是情境认知理论的关键概念。
•认知灵活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多角度的信息描述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才能够较好地超脱原有学习情境迁移到其他领域。
•要利用技术来创建可以进行协作和创造新信息的环境
•技术将在以下几方面提供支持:
✓界面
✓模型
✓知识的描述
✓协作过程的设计
Blended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五要素Jared M.Carman knowledgenet
•Live event 学习活动(同步的)
•Self-paced learning 自定步调的学习
•Collaboration 协作
•Assessment
•评价,对学习者知识的前测或者后测
•Performance support materials
•促进学习保持和迁移的学习支持资料。
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内涵(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语词解说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源于国外教育学界。
根据国外学者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更适合把“situated cognition ”翻译成“情境认知”。
关于“情境”和“情景”的中文意思,不同字典的释义又有不同。
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换言之,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而情景是指情况和光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与“情景”同义,被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它们都必须是具体的。
正如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布伦特G .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 G .Wilson &Karen Madsen Myers )等在他们的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中认为,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
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一些不足,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中完全依靠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脉络。
有研究者认为,认知科学家们惯用“情境认知”,是因为他们对个体和社会层面的认知更感兴趣,并希望从人工智能、心理学传统和个体认知出发对情境认知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心理学界的关注,因为情境认知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所有与理解个体心理直接有关的领域紧密结合。
事实也是如此,情境认知已经成为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情境认知的突出特点是把个体认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包含了文化性建构的工具和意义。
也有研究者从学习环境的建构视角认为,情境认知把认知研究的关注点从环境中的个人转向人和环境。
情境认知学习
(一)錨式教學法
第三階段:學習社群模式 目的是要打破原有班級限制,建立一個動 態的學習社群環境。 教學步驟: (1)解決某一個Jasper冒險。 (2)解決相關聯的類推與擴展問題。 (3)參與在以科技為主體的大型社群。 (4)使用社群回饋來修正、精鍊以及改進自 己的表現。
(二)認知學徒制
1.簡介:由Collins、Brown以及Newman提出。 就是將傳統學徒制應用至學校學科的教學。 其意義有二,第一,「認知學徒制」和傳 統學徒制相同,強調在情境學習的環境下, 教導專家處理複雜技能的過程。第二, 「認知學徒制」所著重的是認知和後設認 知的層面,而不是傳統學徒制所強調的動 作技能與過程。
五、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評價
情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專家實務社 群」。學習資源是分布在整個社群中,學 習者有多元化的學習管道。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所著重的專家知識技能, 兼重認知與技能、主動與實用。 情境認知理論缺乏微觀分析。難以看出個 體內在的認知歷程。 情境認知理論過於強調社會文化的層面, 難以應用於學校教學。
六、教學實例
錨式教學法
認知學徒制
(一)錨式教學法
1.簡介:由美國范得比爾大學認知科技小組 (CTGV)所發展出。透過複雜且實際的問題情 境,讓學生從中找出問題所在,運用所學設法 解決問題。
2.CTGV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程精緻模式 僅改變課程某層面。
(一)錨式教學法
第二階段:班級重構模式 目的在改變班級整體的教學性質。主要工作是製 作Jasper系列,設計原則有七: (1)採取影碟呈現方式: (2)問題以真實的故事呈現: (3)自行建構的形式: (4)資料嵌入影片設計: (5)複雜性的問題: (6)配對式的冒險故事: (7)課程統知學徒制」的理想學習環境架構,包括構 成學習環境的四個面向及其子項目: (1)內容:領域知識、捷思策略、控制策略、學 習策略 (2)方法:示範、指導、提供鷹架並逐漸撤除、 闡明、反省、探究 (3)順序: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多樣化、整 體技能先於局部技能 (4)社會學:情境學習、專家實務的文化、內在 動機、合作、競爭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必须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简单地从教材中获得抽象的知识。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供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学习环境。
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2.学习活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教师需要设计各种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学习活动。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项目、进行情景模拟等,让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获取知识。
3.问题解决: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者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反馈和评估: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教师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策略。
评估也需要考虑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
总的来说,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将学习者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问题解决和反馈评估,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以情境认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以情境认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引言情境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认知过程与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情境对于认知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教育领域也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文将探讨情境认知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分析情境认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情境认知理论概述情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达威尔和阿瑟·詹德尔提出的,它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
情境不仅是学习的背景和环境,还包括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情境认知理论主张,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受情境的影响很大,情境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推动认知发展。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是主动的、动态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情境的互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二部分:情境认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原因1. 情境激发情感体验情境中的各种感官信息,如声音、图像、气味等,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对于学习的深入和持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外出实地考察时,学生所看到的景色、所听到的声音,会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2. 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境认知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习者在情境中有机会参与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3. 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情境中的挑战和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情境中的挑战和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第三部分:情境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创设具体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具体情境,如实验、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理解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运用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
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1、情景认知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认知教学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情境认知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3)采用情境认知理论教学促进教师职能转变
(4)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有利于科研与教学互相促动互相渗透
教学目标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应主动利用经验和知识参与实践活动。
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教学内容
不把教材作为一种目的,不把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一种素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课本知识,教师还要设计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才开始新内容的学习,而是把课题摆在学生面前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与学习者,教师从知识传输的执行者转向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学评价
基于情景认知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评价应该融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而不能割裂成两个阶段,评价的目标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应用适当的知识去解释问题,是否有利于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2、情景认知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良好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不可能仅靠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情境化的职业实践的训练与熏陶,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练就职业技能的动力,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经过实践的全程式学习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
能得到理解和认同。
真实情境和实践问题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锐意创新的热情,并为其创新实践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可能通过书斋式教学或被肢解的实验课、实习课来培养,只能是在真实的情境逐步熏陶出来的,只有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学生才能逐步领会质量、成本、安全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才能逐步养成科学务实、严谨细致的职业作风。
3、情景认知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出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构建。
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以反映这种活动的真实的需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好活动情境,将知识和道理蕴涵其中,启发学生去发现和体验,从中抽象、概括出知识的概念。
情境教育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再视学习为刺激——反应单一的对应关系,而是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真实情境之中。
这样学生可以置身其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从不同的方面理解,便于他们活跃思维,抒发情感,张扬个性。
情境认知理论能够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它可以借助网络环境提供的仿真环境和虚拟环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促进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
因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情境认知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当前我国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教与学改革与实践的需求,又顺应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丰富,有着自身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你认为分布式认知对网络学习有什么启示?在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如何利用分布式认知理论进行设计?
分布式是探讨认知现象的一种新的范式,旨在揭示认知过程是如何突破个体的局限而分布到环境中的。
认为认知是通过内部表征与外部表征之间的传播和转移产生的。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观点
提出了一个新的的分析单元——功能系统
认知的分布性
分布式认知通过分析工作所产生的环境、表征媒体、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所有工人制品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解释认知现象。
分布式认知关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及转换方式,强调利用不同的表征系统来记录和表达观点。
强调人工制品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共同体中信息的共享式共同完成任务的基础。
重视具体情境
分布式认知理论对网络教育的启示
分布式认知理论对于网络教育提供的新的启示:
1、创设真实的社会——物质境脉
2、运用技术来支持分布式的交互和协作,同时强调应用技术支持思维的可视化和知识表征,以使学习者清晰地表达观点、拓展和提炼思维。
3、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工具同样重要,三者不可缺少。
关键在于如
何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认知合力,更好地帮助学习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4、强调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因为交流和共享实现分布式认知的必经过程。
5、强调学习情境、文化氛围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如何利用分布式认知理论进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审视角度的多元性。
分布式认知作为分析学习环境的一种视角,主要归功于对“人工制品”作用的重新认识。
分布式认知中的制品、个体、策略、文化等,可以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网络环境、学习者、教学策略、学习氛围等形成一种映射关系,网络学习环境同样是一个文化分布的网络环境,因此,在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分布式认知可以在理论和功能框架层次上给其实以新的指导。
在分布式认知看来,分布式认知理论是分析和构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系统的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把分布式认知理论融入学习环境设计中去:①创设真实或接近现实的社会—物质境脉;②运用智能制品促进分布式认知活动;③运用技术来支持分布式的交互和协作;④强调应用技术支持思维的可视化和知识表征,以使学习者清晰地表达观点,拓展和提炼思维;⑤注重人类个体、共同体和制品的重要性;⑥学习者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等,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分布式认知活动;⑦交流是实现分布式学习、达到分布式认知效果的必然方式;
⑧人和制品能形成合成的认知力量,是最理想的认知方式;⑨重视信息技术在分布式认知中的作用。
三、活动理论对网络学习下的学习设计有什么启示?
活动是人与客观环境之间的中介物,是认识心理反映、认识意识问题的关键环节。
这一哲学思考深刻揭示理论人的认识与客观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奠定了活动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基础,即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来研究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意识和活动的统一
内化与外化的并存
活动具有目标导向性
活动以工具为中介
活动的分析单位——活动系统
活动层次结构
活动理论对于网络教育的启示在于:
1、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应当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中心,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活动策略和规则、学习成果设计等。
2、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基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果。
该学习成果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3、学习活动中的每一步都要分解为具体的行动和操作,要有序列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