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音乐赏析
姜文让久石让作的三首曲子
久石让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作曲家和音乐家,他为许多电影和动画创作了经典的音乐。
而姜文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导演和演员。
他们两人的合作出现在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中。
在电影中,久石让为电影创作了三首曲子,分别是:
1. 《太阳照常升起》:这是电影的主题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Summer》:这首曲子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展现了夏日午后的惬意时光。
3. 《Complaint》:这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思念的曲子,表达了电影中人物的心情。
这三首曲子都展现了久石让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氛围。
浅析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艺术特征
从电影的构成元素上来说,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有很多有自己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标志性的东西。
雄浑的戈壁,磅礴的日出,色彩斑斓的云南景象和优美的《美丽的梭罗河》,虽然是表现文革这一特定时期的电影,但与以前表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那种痛苦、沉闷、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体基调是浪漫昂扬的,甚至在某些场景中还渗透着姜文式的彪悍气质,震撼而富有感染力。
虽然《太阳》以女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为蓝本,但《太阳》中讲述的故事要比《天鹅绒》更饱满、富有张力,人物也更生动、立体。
在《太阳》中,姜文把原来的小说解构成“疯”、“恋”、“枪”、“梦”四个故事,用1976年、1958年两个时间段,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新疆与云南两个地方,整合成一个时空和命运交错的完整故事,使剧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某种复杂逻辑联系层层揭开。
一,简洁的电影叙事反叛中国电影的故事性。
颠倒了故事的叙事时间顺序,真正的故事其实是按照“4—2—1—3”的时空顺序发生的,而姜文的颠倒方式并未启用普通的“倒叙”或是“插叙”。
而是采用了"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
也正是由于其破裂拼接的结构和模糊的思想性两大特点,而具备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深度模式的削平,作品含义的不确定性,精神分裂性,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松散的结构、破碎的故事、极端的行为、瑰丽的影像、异想天开的细节、非逻辑的表达,构成了姜文特色。
二、音乐与情节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构成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以完全不同的两种节奏去演奏相同的旋律,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完全的不同,前者是悲凉忧伤的感觉,在绝望时候的低声吟唱。
而后者则是热烈奔放,完全是一片欢歌热舞的海洋。
他们的主旋律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节奏上放慢了许多。
把女声换成了男声。
这种在技巧上的简单的置换却显示了创造者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对电影主题的恰当把握和解读。
电影以《新疆英孜》开场,人声的演唱清澈晶莹,随着歌声我们便进入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心理意象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心理意象
太阳照常升起,这首歌描述的是生活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与自由的美妙境界,充满着对现实世界持续变化的等待,以及不断奔跑不止前行的勇气与乐观。
这首歌说,昨天的风雨挡不住今天的天空:太阳总是照常升起,照亮我们追寻梦想的路途。
当一切沉重无力而彷徨无助时,通过这首歌的旋律,让人突然获得新的方向和微笑,把原本气馁和毫无希望的心情转变为充满激情、舞动起舞的情绪——让我们都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让希望成为未来的面貌。
歌曲中灌溉孤独的旅途是艺术家对生活轨迹所作的一种抒发与呼唤,让歌曲的激昂激情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预示着梦想可以实现,命运可以改变。
我们也可以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影像,用新的旋律来唤醒渴望释放的心,开始新的旅程,直至最终实现梦想与拥有自由的温暖生活。
太阳照常升起,人们才有机会看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与梦想,有了一份乐观把握,让生活充满活力,用新的形式来把握它。
《太阳照常升起》拉片
《太阳照常升起》拉片及分析内容:疯妈与唐嫂同行到路的尽头之后,分道而走,疯妈一路无言,来到丈夫生前所在的地方,得知丈夫背叛了她而且已经逝去,俄国女人交给了她一包丈夫生前与另外一个女人的一包情书,面对丈夫的遗物,疯妈悲伤满地。
镜头1:全景一扇木门打开,镜头由上往下移。
忧伤的俄国民歌响起,门吱呀。
镜头2:中景仰拍。
木门里面一个人将门推开,周韵站在门前。
侧逆光,反差大。
门吱呀。
民歌持续。
镜头3:中景仰拍疯妈侧面站立不动,门慢慢被人推开,退到墙边。
镜头4:近景疯妈神情迷离木然,微风佛面。
站定一会往画面右边走,双手抱着那一包信。
固定镜头,仰拍。
侧光,三七构图,后边是厂房。
民歌持续。
镜头5:中景仰拍疯妈背面,挺着肚子,走进厂房。
红色的铁门旁边站着一只白色的骆驼。
光影反差大。
镜头6:大全景平视厂房里面,周韵走向画面,远处,帮忙开门的人从门右边走向门中间。
逆光,剪影,黑色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
镜头7:中景仰拍开门的人(翻译的人)与俄国女人站在一起看向镜头,表情遗憾与同情。
侧逆光,阳光刺眼,人物反光。
哀伤的民歌继续。
镜头8:中景移镜头疯妈侧光走在乌黑的厂房大排光束由画面右上方射向左下边。
画面坐上方有一扇透亮的窗,与光束形成构图的平衡。
疯妈由画面中间走向画面右边,镜头随疯妈的移动而移动,周韵背面走向厂房另一头,厂房光照处有一张桌子。
镜头升起,俯拍整个广阔的厂房。
镜头9:中景平视光线笼罩摆满遗物的桌子,疯妈挺着大肚注视着桌面上的东西由画面左方走向画面中间面对桌面。
固定镜头由此转为移动镜头移向左方。
平视旋转90度。
镜头10:特写俯视移镜头拍摄桌面叠好的军装,移动90度。
镜头11:特写俯视同上军装上摆放着整齐的勋章墨镜皮鞋一角及其它物品一角。
旋转90度,哀伤民歌持续,疯妈哭泣声起。
镜头12:近景仰拍疯妈背面,定光下哭泣,镜头旋转135度排至周韵正侧面。
疯妈悲伤的眼睛深锁,肩头微耸,哭泣声。
镜头13:特写俯拍疯妈手拿起军装,军装下面有3挑不同颜色的头发编成的辫子。
影视音乐鉴赏范例
影视音乐鉴赏范例影视音乐鉴赏范例香港电影人刘达认为,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到的音乐。
当然,并非真的听不到,而是说这种音乐很好地体现了电影本身的意境、韵味,从而成为了电影本身的一部分,既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又不显得突兀。
下面通过对《太阳照常升起》和《勇敢的心》的电影音乐的分析,来使大家了解电影音乐的表现力。
范例一:《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新片《太阳照常升起》以疯、恋、枪、梦划分成四个段落,以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村庄、一所南洋风格的学校和一片色彩绚丽的新疆隔壁为主要场景,讲述了一段颇具梦幻色彩的故事。
玄秘的故事情节引来无数的猜测,成为本年度颇具话题性的影片。
姜文说,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就是满足人们梦想的一个东西。
而在构成这样一个奇幻的梦境的过程中,影片中那或瑰丽或忧伤的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为《太阳》作曲的是日本音乐家久石让。
久石让(Joe Hisaishi)是一位非常多产作曲家,不仅为20多部电影配乐,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过配乐,而个人专辑也有15张以上。
与他合作过的知名导演有黑泽明、北野武、宫崎骏、侯孝贤等。
他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并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
此次为《太阳》编曲,赋予音乐一种奇幻的色彩。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电影中的配乐和歌曲。
电影配乐:1、主题音乐:诗画交错的交响曲《太阳照常升起》的名字来自于《圣经》: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讲的是生命循环的故事。
久石让所谱写的主题音乐感觉就像人在世间生死无常,在轮回转换的过程中,人与人相遇,但一切事物不求因由,更没有答案。
音乐本身的旋律很简单,是一个大小调的交替,创造出淳朴纯真的音乐效果,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
整个曲调比较复古,蕴含着古老的情怀。
音乐使用指挥交响乐团演奏,创造出具有震撼力的音乐。
听着音乐去感受电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可以说,它是电影最后的或者真正的一个情绪,是整个电影语言的一种终结。
2、疯狂开始曲用一种循环的打击乐,一种接近中东乐曲的音色,配合着一个既灵巧又笨拙的木管组的演奏,形成了一种比较具有符号性的音乐形式,给人一种梦幻式的感觉。
久石让音乐作品的分析论文
久石让音乐作品的分析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和一起来看久石让音乐作品的分析论文,希望有所帮助!1、久石让钢琴音乐与其他配乐的美学分析音乐是通过听觉传达的艺术,是一种可以抒发人内心无法用言语表所表达的情感的美的艺术。
音乐若要打动人心,就必须要唤起观众与音乐一致的情感。
电影音乐的优势就在于观众可以通过剧情来理解音乐,更容易使“喜爱的”、“愤怒的”、“希望的”、“哀怨的”、“幸福的”、“忧伤的”、“憧憬的”又或者“绝望的”等等诸多情感被观众感知。
而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年龄差距,性别的差异,民族风俗等等都会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就像裁康在《声无哀乐论》谈到“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欣然而欢或惨然而泣非进哀于彼导乐于此也其音无变于昔而欣戚并用斯非吹万不同邪夫惟无主于喜怒亦无主于哀乐故欢戚相见。
”说的正是宾客满堂,酒酣之时演奏音乐,有人欢喜有人哭泣,这正是说明审美主体的接受差异。
影响人审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我们生活的时代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或事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特有的民族风俗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审美个体在对同一部作品产生的审美体验出现差异。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正是在倾听作曲家的内心的声音。
而在积累了一定审美经验的积累之后,便会有意识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音乐类型。
2、久石让电影音乐赏析久石让先生的钢琴音乐,由于是为影片所配乐的,不同的故事内容背景下所写的音乐风格也都不同,《红猪》中的有些玩世不恭有充满成熟魅力的柔美爵士音乐,配以钢琴的演奏,自由之感油然而生。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优雅浪漫的维也纳圆舞曲,《龙猫》里亲和力与梦幻并存的邻家风格,《千与千寻》与《幽灵公主》中的口本民族风,《风之谷》中悠扬且带有几分忧郁的《风的传说》,《魔女宅急便》中的魔幻田园风,以及《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大海般纯洁简单的音乐。
不论是哪种风格,简单纯粹的音乐便是久石让大师一直追求的。
太阳照常升起音乐评析
从太阳照常升起电影配乐到久石让音乐评析一直以来就关注姜文和他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一出来的时候就看了,当时就觉得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看过后一直在思考,它留给我的印象一方面是来自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与故事情节同时进行的音乐。
本片中所涉及的音乐大部分都是由日本音乐家久石让创作的,笔者在本文中除了对《太阳照常升起》音乐进行简要分析外,还将扩展到对久石让及其音乐风格的理解。
对太阳照常升起电影配乐的分析当然离不开对影片内涵及构思的理解,笔者接下来将从配乐对影片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和对影片构思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片主题与主题音乐突然间将《太阳》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两者有着共同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可能就像只有真正体会到“孤独”的人才能读懂《百年孤独》一样,影片不仅在中国缺少知音,就是在思想多元发展的西方一时间也没有受到普遍的认同。
可能这样的电影太超越我们的时代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果能看到这部影片一定会惊奇感慨的,甚至会有些失落,因为《百年孤独》一度有人认为是无法拍成影视作品的,但姜文似乎在这个层次上取得了成功,而影片音乐的运用在影片人文精神的提升中则具有核心作用。
与小说《百年孤独》相比较《太阳》应该具有更加明确的价值目标。
《百年孤独》运用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荒诞手法,随意插笔、打乱了时空顺序,通过拉美大陆马孔多小镇上百年间凌乱复杂的故事情节与毫无因果必然的预言的实现最终给人的似乎是绝望,是人生意义的消解和虚无。
《太阳》在故事叙述上也同样颠倒了时空顺序,通过倒叙使故事在时间顺序上的事件发生之初终结了,镜头也定格在太阳升起的一霎那。
“太阳照常升起”这一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承担了情节的贯穿和呼应的结构性作用,它具有生命意志生成与毁灭不断抗争的象征意义,具有尼采生命哲学情怀的特征,它似乎是要在《百年孤独》给人绝望之后给人以希望。
人生的因果联系及结局似乎是不重要的,故事的真相在这里似乎也是无足轻重的,真相已经无法还原,或者这世界本身并无真相可寻,生命本身的个性伸张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论《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意义
作者: 蔡杰[1,2]
作者机构: [1]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29-13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0期
主题词:�太阳照常升起》;电影音乐;梦想
摘要: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出自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之手。
音乐在表现主题、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方面有积极意义,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拓展了电影的审美空间;在音乐风格、配器方法、主题诠释三方面对影片中的疯妈癫狂、老梁自尽、老唐幻灭的情节有了补充和揭示。
对这部寓言、幻梦风格的作品,久石让的音乐是一把开启的钥匙,表现出影片守护梦想的荒诞性主题。
久石让音乐作品赏析
久石让音乐作品赏析作者:李丽宁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久石让大师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电影音乐创作人。
在音乐创作中,久石让大师不断成长,不断完善,为观众带来了令人沉醉的音乐体验,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中音乐配乐的魅力。
本文主要通过久石让大师与北野武、宫崎骏与姜文三个导演的合作作品,探讨久石让大师音乐作品中包含的魅力。
关键词:久石让;音乐作品;电影音乐中图分类号:J6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12-01久石让大师作为一个活跃的音樂创作人,久石让大师的音乐就像是天山飘雪一般空灵,仅仅是简单的一段旋律便可以抓住听众的心。
而这一份触动和电影的结合,更是让双方碰撞出极为激烈的火花。
一、北野武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赏析在日本电影中,与久石让大师合作较多的导演之一便是北野武导演。
1991-2002年十二年的时间里,两人合作了《玩偶》、《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久石让大师的音乐运用更加成熟,也更加深刻,同电影主题与内涵的表现也更加贴切,观众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来自音乐的熏陶。
以《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为例,该电影主题曲名为《summer》,旋律轻快、简单,让人一听到这个音乐便忍不住嘴角的笑意,再加上电影情节的衬托,更是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互相深化,使人们忍不住会想到自己在童年时期的纯真与快乐,仿佛从身体到心灵都回到了那个最天真的年代,也只有在孩童时期,我们才能享受到像是歌曲、电影中所描绘的那些夏日的景色与微风,这便是久石让大师的音乐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特性。
在《summer》这首歌曲的旋律之中,人们似乎能够顺着音符寻找到自己童年的回忆。
久石让大师使用了钢琴演奏这些较为跳跃性的音符,再加上管弦乐厚重的声音作为底衬,使整个严肃的基底曲调中凭添了积分活泼与灵动。
在将音乐与电影中表达的故事内涵相结合,便能够使观赏者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与感动。
浅析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艺术特征
浅析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艺术特征从电影的构成元素上来说,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有很多有自己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标志性的东西。
雄浑的戈壁,磅礴的日出,色彩斑斓的云南景象和优美的《美丽的梭罗河》,虽然是表现文革这一特定时期的电影,但与以前表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那种痛苦、沉闷、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体基调是浪漫昂扬的,甚至在某些场景中还渗透着姜文式的彪悍气质,震撼而富有感染力。
虽然《太阳》以女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为蓝本,但《太阳》中讲述的故事要比《天鹅绒》更饱满、富有张力,人物也更生动、立体。
在《太阳》中,姜文把原来的小说解构成“疯”、“恋”、“枪”、“梦”四个故事,用1976年、1958年两个时间段,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新疆与云南两个地方,整合成一个时空和命运交错的完整故事,使剧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某种复杂逻辑联系层层揭开。
一,简洁的电影叙事反叛中国电影的故事性。
颠倒了故事的叙事时间顺序,真正的故事其实是按照“4—2—1—3”的时空顺序发生的,而姜文的颠倒方式并未启用普通的“倒叙”或是“插叙”。
而是采用了"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
也正是由于其破裂拼接的结构和模糊的思想性两大特点,而具备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深度模式的削平,作品含义的不确定性,精神分裂性,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松散的结构、破碎的故事、极端的行为、瑰丽的影像、异想天开的细节、非逻辑的表达,构成了姜文特色。
二、音乐与情节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构成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以完全不同的两种节奏去演奏相同的旋律,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完全的不同,前者是悲凉忧伤的感觉,在绝望时候的低声吟唱。
而后者则是热烈奔放,完全是一片欢歌热舞的海洋。
他们的主旋律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节奏上放慢了许多。
把女声换成了男声。
这种在技巧上的简单的置换却显示了创造者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对电影主题的恰当把握和解读。
让子弹飞插曲音乐赏析
一、插曲音乐赏析整个影片一共四支插曲:《送别》、《太阳照常升起》、《算逑》、《波基上校进行曲》,不同的插曲在影片中作用和意义表达都不一样,它们点描着不同的风情,独立完成各自的阐释。
开头和结尾都是用的《送别》《太阳照常升起》这两首首插曲,《送别》是一首广为华人传唱的送别和倾诉离愁的歌曲,这首歌创作于民国时期,为画家李叔同所创作,这首歌曲意境优美空远给电影的开头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空旷的高山,萧索的郊外,人们期待着一个悲情的英雄上场,契合了电影的悲情主题。
悠扬空灵的声音把人生无常和笑看浮云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表达了出来,一切皆成空,此去不知何时是归程,且用一曲《送别》当做前路的寄托,为英雄助威呐喊。
《太阳照常升起》是日本作曲大师久石让为姜文同名电影配的乐,姜文将它用于新电影中却更加妥帖。
不同与久石让其他代表作的柔美的空灵,《让太阳照常升起》主章节高山般的雄伟,突出了英雄力量感、速度,小号的犹如士兵,副节有流水般的轻盈和马蹄轻快的速度。
用在影片开头的“截县长”情节一处,热烈地烘托了麻匪们的豪侠、粗犷,不知不觉中生动地将江湖之外的土匪渲染出英雄气概,使得麻匪们一出场,便就位到佐罗式的英雄角色——这个混乱颠倒的年代,政府腐败,土匪横行,官员都成走狗,土匪却站为英雄。
《算逑》是作曲家蔡楠为《让子弹飞》量身谱曲,在这部力量感十足、情节急进的“男人戏”中,原本应该是小高潮的土匪与恶霸“见面会”,紧张感却在一种近似调笑的轻佻小曲中平和舒缓下来。
黑鸭子组合女声轻声合唱,歌词只有两个字“算逑”,口哨般轻快柔俏又玩世不恭,带点西方的恰恰风味。
影片用一支望远镜连接起了城外匪气的来客和正悠闲赏玩的财主。
《算逑》带点悠闲散漫,带一点从容自得,将城外的“霸气外露”和城内的“固若金汤”两双眼睛终于对焦。
望远镜的游移里,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县长人马欢欣。
在人物出场之时,《算逑》已经将黄四郎的气息带入:奢侈的漫不经心、西洋味的靡靡小调,将黄四郎对来者游戏般的心理传达得惟妙惟肖。
梦、隐喻——《太阳照常升起》解读
梦、隐喻——《太阳照常升起》解读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首言简意赅的歌曲,作者用浅淡的曲调和遒劲的歌词,将生命
中心态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歌歌词表达的是一种担当的氛围,给人的感受是坚强的
和积极的。
歌词的第一句开头是“太阳照常升起,白云掩不住它的明亮”,这句歌词带有比喻意味,太阳暗喻着希望和生机,表现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乐观态度。
此外,白云暗喻着不确定
因素,但不足以阻挡作者开拓未来的勇气。
歌词如“拭去泪水,放下低谷,搬迁以来恐惧,站立今日,我脚踏在世界之初”,表
达了作者深刻而坚定风格的态度,使用“拭去泪水,放下低谷”这类形象结构,描述作者
在前方坚强前行的精神,说明作者所具有的乐观自信,“奔跑四边,灵魂抬头,收获金色
的果实”象征着作者内心无畏地冲破困境,追求远方美好成果的野心与梦想。
最后一段歌词也同样积极,“太阳照常升起,它的溫暖伴随着我心底”,在太阳带给
作者希望和勇气的同时,令作者看到更大的未来,并且给予充足的支持和勇气来实现梦想。
总之《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首象征勇敢、希望与梦想的歌曲,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积
极和坚韧的心态,激励大家勇敢地面对艰辛,不畏困难,为自己的梦想勇敢扎根,踏上{{做一个有目标的旅途 }},照亮前行的康庄大道。
mothers secret lair赏析
mothers secret lair赏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的“Mother's Secret Lair”是久石让为这部电影创作的一首音乐,也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一次独特尝试。
以下是对这首音乐的赏析。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音乐作品非常完整,各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无论是作为电影配乐,还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都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音乐以缓慢而深沉的旋律开始,仿佛在引导听众进入一个特定的情感空间。
然后,随着电影剧情的展开,音乐逐渐变得激昂起来,完美地配合了电影中人物的情绪变化。
这种由静到动的转变,不仅展示了久石让对于音乐节奏的精准把握,也体现了他对于电影情节的深入理解。
第二部分,音乐中加入了打击乐的元素,使得整个旋律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不失其原有的庄重感。
这种庄重感在第三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音乐变得更为宏大,仿佛是在为电影中的重要场景做铺垫。
而在第四部分,音乐又回归了最初的宁静,给人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释然。
其次,从音乐风格上看,久石让在这首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他的音乐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的旋律优美动听,更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和创新精神。
他不仅将传统的日本音乐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得他的音乐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
再者,从情感表达上看,久石让总是能通过他的音乐准确地传达出电影中的情感。
在这首作品中,他成功地描绘出了电影中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最后,从影响上看,《太阳照常升起》的成功使得久石让的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他的音乐不仅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也为他自己的音乐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太阳照常升起》的成功也进一步证明了久石让的音乐才华和他对于电影配乐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Mother's Secret Lair”不仅是久石让音乐生涯中的一次突破,也是他对于电影配乐的一次独特尝试。
探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电影音乐价值
作者: 张晴[1]
作者机构: [1]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36-13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8期
主题词: 姜文;隐喻意义;声画对位;艺术效果
摘要:被誉为鬼才导演的姜文导演继《鬼子来了》之后,又推出另一全新佳作《太阳照常升起》,在商业片横行的今天,《太阳照常升起》艰难前行,票房一般,但口碑却不错,除了影片中的各种符号与隐喻意义被众人津津乐道,穿插于其中的电影原声音乐更是获得绝佳的赞扬。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力邀日本著名配乐大师久石让为其亲手操刀,在这两位大师共同打造之下,影片的音乐除了在叙事抒情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声画对位所带来的电影艺术效果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太阳照常升起》拉片分析
特写—近景
(背部)仰拍
跟移
老师:“算盘能打出字来吗”
72
儿子抬头回答老师
特写
俯拍
固定
儿子回答:“你叫我打的”
73
老师呵斥儿子,把算盘扔出窗外
近景—中景
平拍
跟移—摇
老师:“我让你打的?我让你打不成”
74
儿子迷惑的看向飞出窗外的算盘,有回过头
特写
平拍
固定
老师:“哗众取宠干私活挣私钱只能被开除”
75
老师朝门口呵斥
近景
仰拍
固定—跟移
老师呵斥:“出去,你是哪个班的?”
76
疯妈从脚到头
近景
水平
升镜头
儿子:“她,她是我妈”
老师:“你妈?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77
老师看着儿子说话
近景
仰拍
固定
老师接着说:“恐怕是你姐吧”
78
儿子抬头大声回答老师
近景
水平
固定
儿子回答:“我妈”
79
疯妈向儿子走过去拉着儿子往外走
中景
66
老师对着儿子呵斥着
近景
仰拍
固定
67
儿子严肃的低着头打着算盘
特写
俯拍
固定
打算盘的声音
68
儿子的双手在打算盘,老师把手伸向算盘
近景
俯拍
固定
69
老师对着儿子呵斥着,拿起算盘
近景
仰拍
跟移
老师呵斥:“你噼里啪啦打什么”
算盘珠子被摇晃的声音
70
儿子微笑的微低着头
特写
俯拍
固定
儿子回答:“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71
中景
平拍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音乐叙事
2016.09学教育内容摘要:《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导演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力作。
影片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其风格如同流动的音乐一般,自由而奔放,并与音乐紧密结合。
本文在分析了影片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就《黑眼睛的姑娘》、《阿辽莎》等影视原声对影片的音乐叙事进行分析。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姜文音乐叙事戴琰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音乐叙事文艺杂谈随着受众审美水平和艺术需求的逐步提高,电影中音乐的地位也日渐提升,甚至形成了一套与传统电影叙事手法相辅相成的叙事模式。
《太阳照常升起》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其风格也如同流动的音乐一般,自由而奔放。
影片的音乐叙事与其传统叙事相结合,使得影片成功而独特。
本片配乐创作者是日本作曲家久石让,最开始他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合作,为动画片配乐而后被人们熟知。
久石让擅长用音乐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慢有平静和谐的“天空之城”,快有活跃律动的“幽灵世界”。
《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虽基于现实,但其碎片化叙事、人物性格和场景设置的反常让整部影片脱离不了魔幻主义色彩。
如此一个奇幻的电影世界更需要合适的配乐来支持,使影片的整体风格站得住脚。
本文将影片总结为“竖菱形”结构,通过几首重要配乐并结合视听语言来分析其音乐叙事。
(底端:1958,冬,西部;左中:1976,春,南部;右中:1976,夏,东部;顶端:1976,秋,南部。
)在1958年西部,两个女人选择了不同的分岔路,分别引发了1976年南部和1976年东部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又在1976年南部的秋天汇合。
影片中的大部分配乐出现在南部,且大多是为本片灵魂人物“疯妈”所创作,一方面暗示了影片脉络的重点所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影片超现实部分外加一轮音乐形式的叙事,使影片在不失艺术性的情况下更易被观众领悟。
一.《黑眼睛的姑娘》影片开始画面中偏硬的冷光打在母亲的面部与脚部,棱角分明之下透露着些许不安,而人物双脚交叉时的利落与出门后脚步的决绝,又挽回了一些坚定的情绪。
音乐之至浪漫之极——《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音乐之至浪漫之极——《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无
【期刊名称】《青少年心理健康》
【年(卷),期】2008(007)001
【摘要】如果电影需要给观众一个清楚的交代,那么《太阳照样升起》或许根本就不应该是一部电影,而应该是一部音乐……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从到顶义述宾短语到极性义程度副词*--以“之极、至极”和“之至、之致”为例 [J], 张谊生
2.梦幻浪漫好看——论《太阳照常升起》与"姜文作品" [J], 胡文谦
3.寻找丢失的浪漫——解读《太阳照常升起》 [J], 肖峣
4.太阳照常升起——情节碎片中的浪漫情愫? [J], 王谦
5.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碰撞
——舒伯特、肖邦与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J], 苏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un also rises》电影音乐赏析摘要:被誉为鬼才导演的姜文,每一部影片都是相同类型电影里的佼佼者。
纵观姜文影片的配乐,也极具鲜明的个性色彩: 浪漫昂扬的男性气概,梦幻诗意的绚丽多姿,人性独特的深刻理解,声画错位的符号象征。
本文以《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中的电影配乐《the sun also rises》为例,试着分析用同一支曲子表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的丰富情绪。
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等许多情绪。
关键字: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姜文久石让一、简介电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音乐在这个庞大的视听系统中有独立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效果,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
电影音乐的创作必须符合电影的语法标准,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而适时存在,音乐的情绪与电影的情绪相互融合,达到强化冲突、渲染气氛及刻画人物的目的。
电影是音画艺术,音乐是揭示电影真谛的一种抽象语言,创作时必须根据电影艺术的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
眼睛看到的只是半部电影,用耳朵聆听电影世界里的音乐,才会欣赏到一部完整的电影。
在电影中,音乐把电影镜头巧妙连接,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把一些原本分散的镜头组合成完整的艺术体,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
由于一部电影的时间有限,音乐是不占空间的。
音乐把这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电影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本文通过《the sun also rises》这首曲子分析一下音乐在电影里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the sun also rises》是鬼才导演姜文特别邀请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为自己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而专门谱写的。
久石让在观看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样片后,对影片瑰丽的梦幻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深为着迷,他评价说:“太震撼了!姜文充满疯狂的想象力,他想让所有的东西都说话:风、雾、水、火——在他的电影里都是角色,他甚至要求电脑特效都能听见它们说的台词。
”为了给《太阳照常升起》配乐谱曲,久石让的音乐团队集体出动,用了数月的时间倾力投入,创作了长达数小时令人迷醉的电影原声音乐。
姜文在听了之后赞叹“真是比莫扎特好。
”该曲浑厚、雄壮,乃一经典。
用久石让的话说“所有音乐都是没有语言的,是哼唱的旋律,充满了奇幻的风情;整体曲风像天山的画面一样空灵,听起来仿如洞穿心底的一缕情绪。
”《the sun also rises》在尊重电影主题的前提下,在强化冲突、渲染气氛及刻画人物这三方面达到完美结合,使观众在享受完视听盛宴后,留下了千回百转的思考空间,延留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模糊判断和朦胧想象的视听体验。
在《the sun also rises》被成功运用到《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后,姜文又将其作为他的第四部导演作品《让子弹飞》中。
它是姜文电影的心脉,是姜文电影若有似无的魂灵,游荡在天地间,缭绕着剧情和我们的心。
这段主题配乐在两部影片中主要出现的地方,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第一段落及片尾曲,《让子弹飞》的开场及结束后的片尾曲。
二、太阳照常升起每部电影都会有主题音乐贯穿始终,突出电影的主题中心,使观众对整部片子留下独特的印象。
在中国电影史中,《太阳照常升起》是独树一帜的。
除了破碎断裂的情节、癫狂叙事、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之外,观众对其中的配乐也产生了深深迷恋。
《太阳照常升起》里的主题音乐贯穿始终,感觉就像人在世间,生死无常。
在轮回转世的过程中人与人相遇,但一切事物不求因由,更没有答案。
在指挥交响乐团演奏方面,尽量删减了多余的音响,创造出了淳朴纯真的音乐效果。
旋律非常简单,采用了类似于进行曲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有一种比较古老的情怀,给我们带来很愉悦的感觉。
对电影配乐的分析离不开对影片内涵及构思的理解,接下来从配乐对影片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方面谈一谈。
电影音乐中的主题与影片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呼应的,主题音乐应该赋予电影以生命力。
观众在欣赏电影、理解一部影片的同时,潜意识里过往配乐的片段或主题在其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式,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久石让为影片《太阳照常升起》所创作的主题音乐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当主题音乐在片尾再次出现时,人们马上就联想到:这就是故事的原因,这就对先前所发生事件的解答。
这是利用配乐诠释情境的手法,不但使整部影片具有连贯性与穿透性,而且也赋予了影片新的审美情趣。
《太阳照常升起》在故事叙述上颠倒了时空顺序,通过倒叙使故事在时间顺序上的事件发生之初终结了,镜头也定格在太阳升起的一霎那。
“太阳照常升起”这一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承担了情节的贯穿和呼应的结构性作用,它具有生命意志生成与毁灭不断抗争的象征意义,具有尼采生命哲学情怀的特征,它似乎是要在《百年孤独》给人绝望之后给人以希望。
人生的因果联系及结局似乎是不重要的,故事的真相在这里似乎也是无足轻重的,真相已经无法还原,或者这世界本身并无真相可寻,生命本身的个性伸张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由于影片情节的因果联系及结局,甚至故事真相的相对次要,用音乐来暗示剧情的发展,用音乐来烘托影片主题,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就尤为必要,所以在这里似乎剧情成为电影的骨肉,主题音乐则成为电影的灵魂。
《太阳照常升起》讲述的是“文革”期间的爱情故事,但是它几乎抹去了“文革”的烙印,我们的视野中只有男人、女人由爱搭建起来的悲欢离合,就像一张渔网,从历史的长河里打捞起来的只有对爱的回忆和留恋——在爱情面前,什么都变得不再重要,爱能给人勇气和力量。
也正基于此,全片不管是新生还是死亡,全都透着生命的光亮,星星点点地悄然撒落在苍茫的大地上,给那段人性扭曲、爱情备受摧残的历史抹上鲜亮的一笔。
久石让创作的主题音乐《太阳照常升起》恰恰吻合了导演的独特用意,用浑厚有力的铜管乐、行进式的节奏向人们示意着生者的无畏和胆量。
在河里发现母亲的衣物时,在《美丽的梭罗河》之前响起的是主题曲《太阳照常升起》,4/4拍的进行曲曲式为原本令人哀伤的景象(母亲随河流逝去)附上了一层使命感。
这也无形之中解释了儿子在逝去母亲之后为什么没有过于伤心,他越来越了解母亲,母亲的离去就好比一次出征,她和一般人不一样。
主题曲第二次出现是在片尾,最后女主人公再一次呼喊“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啦”时,太阳跳出地平线,雄壮有力的主题音乐也再次随之响起,此时的进行曲意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当时的母亲也是抱有这种希望在喊话,无论过去有多么不堪,太阳照常升起。
它表达了“不管怎样,我们的故事都将会继续,太阳还会跟往常一样升起,希望永不磨灭”的主题思想。
三、让子弹飞《让子弹飞》的开场,阳光普照,烂漫的山野风光在姜文的镜头下清澈的一尘不染,绚烂的色彩也透着干净。
县长赴任的车厢被一群危险的猎人环伺,张牧之指挥若定,情势一触即发。
此时响起了The Sun Also Rises的序曲,铜管组奏起高亢严整如军乐一般的主旋律,配上弦乐齐奏鼓点锣镲的点缀烘托,显得中规中矩,但已经很好的点染了战氛,那份躁动、整饬、勃发的战斗前夕的状态。
子弹炸响的一瞬,豪杰们纵马而下,一段跳跃感十足的承递式过门,随着镜头转向张牧之白马钢枪的身影,第一乐章荡气回肠的和弦把音乐和情节推向了高潮。
真的非常喜欢这一段,张牧之纵马在色彩斑驳的林间穿行驰骋,琴弓把刚才还紧张厚重如军乐的主旋律拉的舒展大气,举重若轻。
正因为背负了如此浓重到化不开的主题,开篇的这一派朝气才更令人触动。
山花烂漫,黄叶萧萧,白马银枪,少年任侠,颇具古典意象神韵,这也使得明明是少年春正好的轻狂自在平白添上了一分历史的轮回感和宿命式的悲剧气质。
好像是有感于此,仅四节过后,音乐中铜管乐再次上升为主要部分,雄浑庄严的铜管和轻快急促的弦乐形成对比复调,彼此呼应,仿佛命运中绝望与昂扬的交响,即使在我们耳间此时萦绕着的是提琴跳跃的节奏,仿佛生命的狂欢,但那厚实的号音却始终如影随形,无可摆脱。
影片在一开始就留下了阴郁的黑影,虽如此,我们仍可暂时陶醉在这分啸聚山林的豪放间。
与《让子弹飞》不同的是,在《太阳照常升起》中,《The Sun Also Rises》大多出现在母亲癫狂的那一段,在这里它展现出一种诡异的荒诞之美。
每当母亲又开始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疯事”时,这曲调便适时地响起,庄严威武的号角配上一个疯子,像是调侃又像是莫名的体认,曲中表现出的那份昂扬,配上母亲那疯人式的激情和干劲,让人甚至感到一种危险,进而是可悲。
结合一些评论认为姜文以疯掉的母亲隐喻七十年代疯狂的中国,乐曲表面的激昂与内里的荒诞感,倒是十分贴切的描述。
有意思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两部影片都是以铁轨的意象来作为开端和结尾的。
同样的画面加上同样的配乐,使人不禁产生两部影片是“异卵双生儿”的错觉。
我们常说作品如同导演生下的孩子,那么这其中的连带关系,大概也只有导演自己能够说清吧。
《太阳照常升起》中,是刚生下孩子的母亲抱着新生的婴儿,冲着刚升起的熠熠红日大声呼喊,然而前面刚刚过去的段落,是这个孩子二十年后被一枪打死。
影片在我们尚未回过神来时戛然而止,留下这一段音乐仍然撞击着心灵。
新生的希望,和死亡的绝望,诡异的交织,带着一种冰冷彻骨恐惧同时又是坚韧奋发的振作。
而《让子弹飞》,终于斗败黄四郎的张牧之也已失去了兄弟、财富和女人,单人独骑,沿着开篇的那条铁轨,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寞与虚无,让笑了两个小时的我久久不能释怀。
又是The Sun Also Rises响起,让我第一次只是听着旋律,专心品味这支曲子的每一个音符,同时在脑海里一帧一帧回放着剧情。
三个人,斗得热闹,却都没有得到什么,这看似激情澎湃泼辣刺激的故事,却始终含着黯然和失落,艰难的拼得多一份权势,但不断失去的,却是一个个熟悉的面孔,艰难的胜利虽然鼓舞却终免黯然离去,人生沉浮,终归于过眼云烟,得失轻重,孰是孰非。
一曲终了,我说不清心中那五味杂陈。
于绝望之中发现希望并沉入悲观而激扬的乐观、赋予无意义以意义,进而体现了现代人对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无尽追求。
是的,或许这就是姜文的电影。
四、参考文献[1] 京裕. 绝望与昂扬的交响[EB/OL]. https:///review/4558810/[2] 会飞的琴键. 久石让——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EB/OL]. .cn/s/ blog_763789530102wpez.html[3] 小鑫. 《太阳照常升起》音乐赏析[EB/OL]. /s/blog_686103800100 j7om.html[4] 魏玲.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分析[J]. 电影文学艺术学苑, 2008(12):142.[5] 蔡杰. 论《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意义[J]. 电影文学艺术学苑, 2012(12):129-130.[6] 舒甜. 浅谈姜文电影配乐特点[J]. 电影文学艺术学苑, 2013(9):149-150[7] 戴琰.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音乐叙事[J]. 文学教育, 2016.09:118-119[8] 袁怡黄. 同曲异工——影片《让子弹飞》与《太阳照常升起》配乐的比较[J]. 电影评介, 2011.03:37-38[9] 周骏. 久石让的电影音乐创作评析——以《让子弹飞》的配乐为例[J]. 艺术与技术: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