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热度★★☆☆☆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善、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3.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1—2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答案】1.A2.D
【解析】1.通过对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的分析,得出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是以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为主。故选A。
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较优越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故选D。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4.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C—A—B C.B—C—A D.B—A—C
“互联网+工业”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工业1.0到4.0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完成
5—6题。
5.工业1.0和3.0分别对应的能源时代是
A.木柴时代、煤炭时代B.煤炭时代、木柴时代
C.木柴时代、石油时代D.煤炭时代、石油时代
6.从工业1.0到4.0时代,工业
A.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增强B.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多
C.由集中到分散形成工业地域D.企业之间信息联系逐渐紧密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7—8题。
7.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
8.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
C.开发历史悠久D.石油资源丰富
10.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区域竞争力下降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D.传统产业衰退
11.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A.杭州市B.济南市C.黄山市D.大同市
(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岸线纵深度指海岸在自然或认为因素的影响下,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水平距离。一般将海推进的岸线总深度数值记为正,将向陆后退的岸线纵深度数值记为负,读中国沿海省市(区)岸线纵深度变化示意图(台湾资料暂缺),完成12—14题。
12.据图推测
A.澳门位于海湾内,岸线纵深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B.1990—2000年南方省份岸线向陆后退距离比北方大
C.2000—2007年海南省岸线总体上向海推进
D.2007—2012年黄河入海泥沙大量增加,使山东省岸线纵深度为负13.2007—2012年天津市岸线纵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河泥沙大量淤积B.全球海平面上升
C.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临海工业区的开发D.潮汐等引起的海浪侵蚀
14.天津市岸线纵深度总体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土地面积增加,便于组织工业生产②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③淹没沿海低地,加剧人地关系紧张④海水入侵减弱,减轻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2015年上海卷)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