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祭祀文化
古汉字中的传统祭祀文化
古汉字中的传统祭祀文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汉字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汉字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汉字可以记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中汲取先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从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古老的文化传统,比如说祭祀文化。
祭祀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一向源远流长的活动,它传承悠久,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汉字可以很好的解析这些文化的内涵。
古人祭祀自然少不了牌位,但除此之外,还得有祭品,从“祭祀”的“祭”字我们可知,该字有左上边的偏旁是一块肉。
右上偏旁是一只手,合起来就是手里拿着肉,下面是“示”——神祖的牌位。
这就是一个鲜明的祭祀场所。
即一个人人手里捧着肉祭献给祖先,就是祭祀的形式了。
之所以捧着肉,是因为祭祀的终极目标就是收买神,求得它们的保佑。
能让神保佑当然要用最好的东西,这最好的肉在古代非肉莫属了,《孟子·梁惠王上》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七十岁才能吃到肉,可见把肉奉献给先祖是很尊敬的行为。
那么,这个肉又是什么肉?可从“祥”字来解析。
甲骨文中只有“羊”字,而这羊字在说文解字中,又与祥相通。
在古代,羊被当做善与美的象征,是吉祥之兽。
古人所谓的“祈羊”,就是烹羊用来祭祀大山的一种仪式。
现代常说的“牺牲”字义与古代意思几乎不同,古代牺牲指的是祭祀用的牲畜,从偏旁我们可以看出,牛是牺牲中的一种。
“牲”原本指供祭祀用的全牛,到后来慢慢就泛指为供祭祀用的牛、羊、猪。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
”因而“牺””牲”二字合在一起,就表示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祭祀文化是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些字古人对祭祀的敬重与虔诚。
当然,这里只是丧葬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但自古以来我国对丧葬文化重视的程度足以见之。
中国汉字和祭祀
任何礼制习俗都有其朴素简单的原义和目的,原始的自然神秘力量和后来的灵魂观念都是一些古代制度习俗的决定因素。
早期的人类,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面对无形的难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由心生畏惧,进而顶礼膜拜,于是祭祀随之产生。
祭祀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文化最稳定的部分。
人们为了把祭祀中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有意识的创造了一些符号,作为早期的文字。
总的来说,祭祀对我国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通过汉字的解释,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祭祀制度,还能了解这些祭祀制度产生的原因。
1.祭祀的对象与古代汉字。
古代人民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
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自然界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神秘而让人敬畏的,故人们创造了“神”。
“申”的本意是闪电,甲骨文写作“”,正像闪电的形状。
《说文。
申部》里说道:“申,电也。
”天象中让人惊讶的莫过于闪电,故用“申”表示天神。
后来才在“申”字上加表示神灵的构件“示”成“神”。
而上文说到的“示”的本义是祭祀的对象,在甲骨文中,“示”是天神、地()、先公、先王的通称。
字形甲骨文作“”或者“”,像用木牌或者石柱充当神主的形象。
而在小篆中“示”作“”,像是酒或者血从祭坛上面留流下来,从字形上分析,基本肯定“示”是便是神主的象形字。
在距今6000多年的西安半坡遗址中竖立着一根人工加工的石柱,在其周围放置着许多陶罐,全部是祭祀用品,而这一根石柱可能就是神主。
除了祭祀神灵之外,古人还觉得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他们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死后灵魂具有一种超能力,这就是古人祭祖的来由。
“宗”的本义是祖庙。
《说文。
“宝盖头”部》:“宗,尊祖庙也。
从“宝盖头”,从示。
”祖庙是放着祖先牌位的房子,故由宝盖头和示组成。
宝盖头是房子的象形字,示是祖先的排位的象形字。
此字甲骨文作“”或“”,宗是祖先之庙,故引申为祖宗。
2.祭祀的方式和古代汉字。
祭祀要按照一定的仪式,以恭敬的动作,谦卑的态度,或辅以一定的言辞向神灵表达尊敬。
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双字与古代祭祀文化人类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威力无比的自然力量。
这神奇的力量,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特别是我们的先民们,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面对无形的难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由心生畏惧,进而顶礼膜拜,于是自然之神随之产生。
天神地祗,雷公风伯,草木山川I,皆有神在。
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以求趋吉避凶,人们对极尽虔敬之心,经常奉上供品,举行仪式,表达对神的诚意。
这便是早期的祭祀。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对古人的祭祀活动有着形象的描绘,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说文解字》:“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这就是说,“祭”就是手里拿着肉祭祀神灵的意思。
“祭”字的甲骨文字形作!)II,左边像肉(即楷书“祭”字左上角的部件),右边像手(即楷书“祭”字右上角的部件),下面的点像血滴,点的多少不一,表示刚刚宰杀的牺牲,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这说明当时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
“血”字甲骨文字形作W,正像祭祀时将血盛在器皿中的样子。
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
”古人自己吃生肉,饮鲜血,也拿生肉鲜来祭祀神灵。
久而久之,“血食”也便成了祭祀的代称。
我们经常在古书中看到“社稷不血食”的说法,意思就是社稷之神得不到祭祀,象征着国家的灭亡。
这种杀生血食的祭祀习俗,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记载,直到今天,中国部分地区还有以“血食”祭祀鬼神的做法。
当然,对于“祭”字中的点到底代表着什么,还有些不同的看法。
如有人认为,点代表的不是血,而是碎肉末。
古代祭祀的时候,为了方便神灵的享用,人们事先要另外准备一些切碎的肉末,撒在大块的肉上,祭祀时祭祀者左手提着肉块或盛肉的器具,右手抓取上面的肉末慢慢抛撒,好让神灵前来享用。
随着祭祀的进程,肉末越来越少,就好像神在一点一点地享用一样。
这有点儿类似于现在殡葬时撒纸钱的仪式,左手持斗,右手从中抓取纸钱撒向空中,口中不停地祷告让亡灵前来拾取。
文字与祭祀(精品文档)
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
稷
谷神。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祗,这 是农业之神。后来“社稷”成了一个特指名词,是国家的象征。
祗
地神。《说文》曰:“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称天 地为“神祇”。
毕业设计第二次汇报,段公子,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11
3. 人鬼
戴芮
文字与祭祀 汉语言文学2班 文学院
WORDAGE AND FETE
Duan childe,School of Aeronautic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ONTENT
01
在此输入一些酷炫的文字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祭”就是手里拿着肉祭祀神
灵的意思。“祭”字的甲骨文
字形左边像肉(即楷书“祭”
字左上角的部件),右边像手 (即楷书“祭”字右上角的部 件),下面的点像血滴,点的
祭
多少不一,表示刚刚宰杀的牺
牲,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 这 说明当时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
后加入“示”部件。
“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示”做偏旁放在字的左边时,写作“礻”,“示”字也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是有“示”组成的字大多数与神灵、祝愿、祭祀有关系, 如“福”、“祝”、“祥”、“神”、“祈”、“祭”等。。
07
02 PART TWO
祭拜的对象
The odject of fete
二.祭祀的对象
天神
祭祀的对象
地示
人鬼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时常会感到神秘和恐惧
从汉字管窥古代的祭祀习俗-最新文档
从汉字管窥古代的祭祀习俗一、引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汉字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通道,承载着文化并进行传播,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源,不断积淀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化意识。
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在形成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而进行的活动,反映了人类的原始信仰。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祭祀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的部分。
祭祀的种种习俗影响了汉字的形成,反过来透过汉字,也可以追寻出古代祭祀习俗的轨迹。
本文就通过对一些汉字的考察,粗浅谈一谈古代的祭祀习俗。
二、祭祀的起源宗教学、民俗学等对事神的起源都进行过讨论,学者普遍认为事神起源于初民对万物有灵的信奉。
英国学派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巨著《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原始人类相信不仅人有灵,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也有灵。
原始初民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在变幻莫测的自然面前,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
于是,巫术思维成为原始社会生活的必需,为了获得神的庇佑福泽,人们对神极尽虔诚敬畏之心,经常举行仪式,敬奉供品,表达对神的诚意。
祭祀、占卜等与神的交流沟通活动成为初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把祭祀、占卜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些符号,成为早期的文字。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人将吉凶与天象联系在一起,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所体现。
《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虽然许慎对“三垂”的解释有思想局限性,但总体上揭示了“示”与“象”的密切关系。
古人立象尽意,在构制汉字时首先是直观取象,因此汉字有较强的图象性。
这也体现了祭祀习俗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汉字与祭祀文化
古代先祖十分重视祭祀。
据《左传》记载: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古人祭祀天地宗庙神祗山川等, 一般都采取杀牲取血, 供献牺牲的方法。
牺牲, 指在祭祀时所供献的牲畜。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牺”和“牲”合在一起, 统指祭品。
但在《礼记·曲礼下》和《周礼·地官·牧人》的注疏中, 把牺牲分别解释, 认为“牲”指牲畜, 而“牺”只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牲畜, 把“牺”解释作“纯毛”。
《尚书·微子》中有“攘窃神祗之牺、、牲。
”孔氏传: “色纯曰‘牺’、体完曰‘牲’、牛羊豕曰牲。
”看来孔氏传的解释比较具体贴切。
但是作为一个专用词汇, 无论是“牺牲”或是“牺牲”, 都可以理解为祭祀时所献的祭品。
古人的礼由神事而及人事, 大抵由周开始, 根据礼的承传, “殷因于夏礼”, “周因于殷礼”。
夏道遥远, 未可徵信, 只可看殷周的情况。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周人尊礼尚施, 事鬼敬神而远之。
”大抵周公制礼作乐, 将殷人对鬼神的礼拜, 转为对祖先的礼拜祭祀。
这种转变可在《左传》《战国策》中得到证实。
3 汉字与神崇拜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生命力强, 它是远古文化的载体。
关于古代礼俗, 我国古文献已有大量记载和研究, 从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已发现一些和礼俗有关的记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
我们的先祖特别讲究“礼”。
礼当作一种抽象的哲学观念, 唐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序略》中说: “夫礼者, 经天地, 理人伦也, 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
”所以“礼者理也”。
把礼解释作为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前的, 同时又高于天地万物的“理”, 这种“礼”是“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
礼被描绘成对人类社会有制约作用的非凡力量。
儒家之礼概括的内容大抵有吉、凶、军、宾、嘉五礼。
我们从汉字的造字及其涵义可以追寻先祖崇尚的足迹———汉字与神崇拜。
如“祝”, 据考证, 甲骨文和金文的“祝”字左边是“示”, 表示神灵, 右边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形表示祈求, 求神保佑, 求神赐福。
祭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祭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中,祭祀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性的信仰和仪式,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
传承祭祀文化,对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祭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祭祀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人类的早期社会中,祭祀文化就已经存在。
古代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使得他们需要寻找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进行崇拜和祭祀。
同时,祭祀文化也是社会、族群和家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祭祀,人类能够表达对于祖先、神灵和自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也能够加深亲情、友情和团结的感情。
在中国的历史中,祭祀文化的发展沿袭着古代先民的传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丰富内涵。
从最初的原始部落社会,到夏代的宗族社会、商周的封建社会,再到秦汉的帝制社会,中国的祭祀文化不断地经历了各种历史变革和创新。
祭祀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形成独特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祭祀文化的内涵与意义1、思想体系:祭祀文化承载着中国人通过祭祀活动所传递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
这种价值体系强调社会团结、人伦之道、礼仪之道、敬畏自然、顺应天命等主题,具有浓厚的哲学特色。
2、历史文化:从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变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变。
从先秦时期的宗族社会、到周朝的封建社会,再到秦汉的帝制社会,祭祀活动的形态和内容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3、精神符号:祭祀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
通过祭祀活动,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同时也使其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4、文化传承:祭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最为深厚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源头之一。
在祭祀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转换为某种形式,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
浅谈汉字与祭祀文化
浅谈汉字与祭祀文化发表时间:2018-08-20T15:06:52.140Z 来源:《品读》1月下作者:许文静[导读] 汉族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体系完备,汉字中多有体现。
工具书中大多被收录在“示”部字中,少数收在“鬼”、“尸”、“巫”、“宀”等部中。
本文拟以古书材料为依据,对部分祭祀名称进行简要的探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00【摘要】汉族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体系完备,汉字中多有体现。
工具书中大多被收录在“示”部字中,少数收在“鬼”、“尸”、“巫”、“宀”等部中。
本文拟以古书材料为依据,对部分祭祀名称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祭祀;名称;“示”部字一、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汉民族祭祀的意识起源甚早,远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较为简单的祭祀活动,发展至周代,汉族人的祭礼已经比较完备,并且有相当数量的汉字去记录祭祀的名称、对象、用具等事物。
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和对神明、先人的尊敬,祭祀之礼在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周礼》将“吉礼”列为五礼之首。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出于不同的目的,祭祀不同的对象,自然要准备不同的贡品,贡品的品类往往也因此有所不同。
如《说文》中记述的一些汉字,“祳”,“社肉,盛以蜃,故谓之祳。
天子所以亲遗同姓。
”《春秋传》:“石尚来归祳。
再如牛部中的“牺”,《说文》:“宗庙之牲也。
”段注:“《伪孔注微子》云:‘色纯曰牺,体完曰牷。
’”《曲礼》:“天子以牺牛。
”“牲”,《说文》:“牛完全。
”《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
汉字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与占卜
汉字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与占卜杨泽林(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收稿日期:2005-11-05作者简介:杨泽林(1970-),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摘要:祭祀关联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
文章简要分析了一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以及占卜有关的汉字。
从语言的角度初步探求中国传统的文化与习俗。
关键词:汉字;祭祀;占卜中图分类号:H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51(2006)01-0020-03卡西尔说:“神秘不是人们创造出来体现什么超现实的精神的,而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是早期人类认识世界的必然方式。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集体活动中要严格遵循巫术,他们为取悦神或祈福避祸,就要与神进行交流,因而他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就是祭祀、占卜等与神进行交流沟通工作。
《左传》就曾记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在这个特定的原始的巫术思维时代(即所谓的“万物有灵”的时代),由于人们经常举行祭祀和占卜活动,所以就逐渐产生了专门掌管祭祀和占卜的人。
他们成为原始群体和神之间的媒介与沟通者,为了把祭祀和占卜的过程与结果记录下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符号来进行记录。
这样,就逐步创制出了与之有关的原始文字。
今天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就是出于祭祀与占卜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文字因此也被称为“卜辞”。
因而很多汉字无论是从其构形还是其所表达的语义来看,都与中国古代的祭祀、占卜活动有关。
殷商时代,人们出于对自然及鬼神的崇拜,在日常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占卜、巫术等活动。
到了商代,这些活动风行一时,周王朝时更有所发展。
殷商时期,人们会为生活中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占卜,包括祭祀、天气、收成、战争、田猎、灾祸以至于自己的奴隶是否会逃亡等等,人们以卜占疑,来为自己的行为作决定。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对这些活动都曾有过记载。
《周礼》:“春官太卜之属。
”《礼记》:“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论文-示”部与祭祀文化考据
“示〞部与祭祀文化考据摘要: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字形、字义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本文试从汉字“示〞部出发,对一些能够反映出祭祀文化的典型汉字进行分析,探索汉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示〞部汉字祭祀文化引言在生产力和认识水平都相对低下的早期人类社会中,人们在思想上无主宰,见自然之力如此之强大,就心生鬼神思想,并长期为鬼神思想所统治,所以,在古代社会,上至君王高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神灵有着无尽的崇拜,由此开展,祭天祀祖也成了古代人民平日重要的盛事。
祭祀,是人类在具有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形成的原始信仰活动。
作为礼乐制度之一,祭祀同样是历代君王稳固政权、团结民众的重要手段,历来被摆在重要位置。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其反映了上古社会“政治〞二字的实际内容:“祀〞可使氏族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因而排在“戎〞之前。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礼是指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为祭祀的典礼,冠于五礼之首。
[1]祭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仅表达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中,还反映在传统语言文字上,以“示〞部字最为典型。
从“示〞部字出发,并分析其典型的祭祀文化。
一、从神灵崇拜看祭祀观念从<说文>示部汉字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示部字根本上都与神和祖有关。
?说文解字? “示〞天垂象,见凶吉,所以示人也。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2]许慎依据小篆字形“〞对“示〞进行解释。
他认为:上面的两横代表天,下垂的三笔分别代表日月星,上天用日月星所形成的不同天象,映射人间的祸福,提示人们遵照行事。
人们那么通过天象观察自然的变化了解神的旨意。
“祭”字新解
“祭”字新解“祭”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汉字,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内容。
在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达,而“祭”字也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1. 仪式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祭”字最早是指祭祀的仪式和活动。
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祝福,祭祀活动将神灵与人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维系家族、社会和国家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加强人们与神灵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2. 信仰敬拜:在古代文化中,“祭”字还代表了人们对神灵和精神力量的信仰和敬畏。
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祭祀是一种虔诚的表达,代表了人们对神性的崇敬和对宇宙力量的敬畏,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尊重和顺从。
3. 纪念缅怀:在现代社会,“祭”字也有着纪念和怀念的意义。
人们通过祭祀来纪念先人和历史事件,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历史的铭记。
祭祀可以是对英烈、先贤的纪念,也可以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通过祭祀来表达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祈愿。
4. 礼仪节庆:在传统文化中,“祭”字还承载了重要的礼仪和节庆意义。
祭祀活动是一种特定的仪式和庆典,人们通过祭祀来庆祝特定的节日和纪念特定的历史。
祭祀在传统文化中常常和节庆、仪式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表达和社交活动。
在“祭”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代祭祀活动的丰富内涵,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信仰和精神文化的追求。
祭祀是人类文明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与神灵、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途径。
面对现代社会的变迁,我们仍然可以从“祭”字中感受到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对信仰和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从古代到现代,“祭”字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丰富而深刻,体现了人类对信仰、文化和精神力量的追求和尊崇。
无论是祭祀活动本身,还是对祭祀的纪念和怀念,都反映了人类对神灵、历史和传统的敬畏和尊崇。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变,但“祭”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承载了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也体现了人类在文化传统上的坚守和尊重。
谈汉字中蕴含的农耕文化与祭祀观念
《 文解 字 》 “ , 物 也 , 为 大物 。” 天 地 之 数 起 于 牵牛 , 说 :物 万 牛 “ 故从 牛 , 声 。 ”说 文 解 字 注 》 “ 为物 之 大 者 , 物 从 牛 , 勿 《 :牛 故 与半 同 意 。 “ 先 生 《 象 》 : 人 以斗 、 牛 为 纪 首 , 日 星纪 。 ”戴 原 日 周 牵 命 自 周而上 , 日月之 行 不 起 于 斗 、 牛 也 。 牵 按 : 说 物 从 牛 之 故 , 广 许 又
料 ,对 于 提 高 生 产 力 水 平 、促 进 社 会 发 展 起 到 了 极 大 的推 动 作 用 。 这 种 特 殊 的 社 会 背 景 反 映 在 汉 字 中 就 是 大 量 从 “ ” 从 牛 、 “ ”从 “ ” 的 出 现 。下 面 就 以 东 汉 许 慎 《 文 解 字 》 一 些 马 、 羊 字 说 中 “ ” 字 为例 来 说 明 问题 。 牛 部
《 文 解 字 》 “ , 母 也 , 牛 匕声 。” 说 :牝 畜 从 《 文 解 字 》 “ , 岁 牛 , 牛 参 声 。” 说 :糁 三 从
《 文 解 字 》 “ , 岁 牛 , 牛 四声 。” 说 :桕 四 从
《 文 解 字 》 “ , 黑 杂 毛 牛 , 牛 龙 声 。” 说 :栊 白 从 《 文 解 字 》 “ ,牛 完全 也 , 引 申 为 凡 畜 之 称 ) 说 :牲 ( ,从 牛 生
其 中很 多字在现 代汉语 中已不 再使 微 的 区分 而感 到奇 怪 。实 际 上 , 恰 恰 反 映 了 畜 这 牧 业在 古 代 的发 达 , 是 由 于 牲 畜在 古 人 的 日常 生 活 、 作 、 正 耕 军 事 等 方 面 重 要 的作 用 ,才 促 使 人 们 对 牲 畜 的 细微 差 别 做 出 细 致
汉字与祭祀ppt
祏, 《说文》:“宗庙主也。 《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 大夫以石为主。”
宗庙主,就是用木头或石头做成祖先的形象,供 奉在宗庙里,供子孙后代瞻仰祭祀。
三、祭祀的方式
享,
《说文》:“献也。从高省,曰象进熟 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享之’。” 《诗· 商颂· 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 羌。莫敢不来享,莫敢自外至 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这是说, 当人的内心有这种需要时才会产生祭祀 行为。
周祭制度
周祭制度,就是在不同的天干日祭祀不同的祖 先。殷代以祖先死之日所逢的天干命名祖先的 庙号,因此,祭祖之日必与祖先之庙号相同。 由于商王死后都用天干作庙号,而祭祀也以天 干的顺序,按照六十甲子的日辰致祭,所以祭 某王就在该王庙号所属天干的日子里。即祭太 甲就在甲日,祭武丁就在丁日,依此类推。所 以,商代的周祭制度是很有规律的。
社,《说文》:“地主也。从示、土。
《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 神。”《白虎通· 社稷》“社者,土地之神 也。”
望祭,即遥望山川而祭
。《尚书· 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 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王充 《论衡· 吉验》:“楚共王有五子: 子招、子圉、子干、子晳、弃疾。五人 皆有宠,共王无适立,乃望祭山川,请 神决之。”
从汉字管窥古代的祭祀习俗-最新文档
从汉字管窥古代的祭祀习俗一、引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汉字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通道,承载着文化并进行传播,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源,不断积淀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化意识。
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在形成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而进行的活动,反映了人类的原始信仰。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祭祀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的部分。
祭祀的种种习俗影响了汉字的形成,反过来透过汉字,也可以追寻出古代祭祀习俗的轨迹。
本文就通过对一些汉字的考察,粗浅谈一谈古代的祭祀习俗。
二、祭祀的起源宗教学、民俗学等对事神的起源都进行过讨论,学者普遍认为事神起源于初民对万物有灵的信奉。
英国学派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巨著《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原始人类相信不仅人有灵,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也有灵。
原始初民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在变幻莫测的自然面前,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
于是,巫术思维成为原始社会生活的必需,为了获得神的庇佑福泽,人们对神极尽虔诚敬畏之心,经常举行仪式,敬奉供品,表达对神的诚意。
祭祀、占卜等与神的交流沟通活动成为初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把祭祀、占卜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些符号,成为早期的文字。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人将吉凶与天象联系在一起,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所体现。
《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虽然许慎对“三垂”的解释有思想局限性,但总体上揭示了“示”与“象”的密切关系。
古人立象尽意,在构制汉字时首先是直观取象,因此汉字有较强的图象性。
这也体现了祭祀习俗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汉字与祭祀文化
汉字与祭祀文化汉字与祭祀文化摘要:祭祀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文化中最具稳定的部分,从古到今它多多少少也会以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存在着。
祭祀的种种习俗对我国汉字的形成也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汉字的形体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古代祭祀习俗。
这也反映出了汉字和中国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汉字祭祀文化一、祭祀的目的:祭祀的产生与神话的产生原因几乎相似,都是由于原始人类生产水平低下,认识水平有限,无法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也无法抵御变化莫测的自然,他们便会通过塑造神鬼等形象来解释,比如发生海啸时人们便会认为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得海神发怒了要惩罚他们;患上一些精神疾病等人们会认为是鬼怪在作祟。
为了获得神的庇佑福泽,于是,巫术思维成为原始社会生活的必需,人们对神极尽虔诚敬畏之心,经常举行仪式,敬奉供品,表达对神的诚意。
祭祀、占卜等与神的交流沟通活动成为初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把祭祀、占卜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些符号,成为早期的文字。
最后,表达美好愿望和避免灾祸便成祭祀最主要的两个目的。
而“示”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示,小篆体为《说文》:“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覲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示”指的是异常的自然现象能够预示人事祸福,因此要通过祭祀求福禳灾。
所以那些表示福祸意义的字有时也带有“示”部,如“禧”:“礼吉也。
”“祸”:“害也,神不福也。
”二、祭祀对象:纵横古今看来,祭祀的对象应该有三种:神,鬼,先人,首先是神,《说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这里专指“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神灵,具有主宰权。
徐灝注笺:“天地生万物,物有主之者曰神。
”所有人都应该对神具有敬畏之心,因为神会带来好运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当灾难发生时,人们便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进行祭祀以求原谅。
所以这一观念发展到西汉时董仲舒总结形成了“天人合一”理论。
因此祭神最典型、最隆重的代表便是祭天。
示字部与中国祭祀文化——第四组《汉字学导论 (2)
电 影 中 以 祷 告 治 病 的 场 景
祈
2. 祈(qí ),《说文》:‚求福也。从示斤声‛, 向上天或神明求福。《尔雅》:‚祈,叫也。‛郭璞 ( pú)注:‚祈,祭者叫呼而请事也。‛《诗经 · 小 雅· 甫(fǔ)田》:‚以祈甘雨。‛也就是向天祈祷降喜 雨的意思。
祈 祷 的 小 女 孩
祷
3. 祷,《说文》:‚告事求福也 ,从示寿 声。‛向神祝告求福。《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请祷。‛ 用言语求告的方式来求福、祈年、化灾、远疾等, 这种祭祀方式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这一祭祀方式还 往往与其他祭祀方式并用,贯穿其他方式之中。
《甲骨文字典》 对‚示‛的解释
二:‚示‛字的第二个释义 一: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 为:‚对先祖的称谓。‛占 之形,其上或其左右之点为 (zhān)卜中,示为天神、 地祇(qí)、先公、先王之 增饰符号。 通称。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说文解字》 ‚示‛字部的分类
•
• • • • • ຫໍສະໝຸດ • •祠 (cí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段玉裁
汉字与古代丧葬文化-最新文档资料
汉字与古代丧葬文化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重死”的价值取向,将丧葬仪式作为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念在汉字形体当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死”字甲骨文写作,左边是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右边是一具枯骨,从人从?会意,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凭吊。
跪着的人头部低垂,表现悲痛哀思之情。
《说文解字》:“死,澌也。
人所离也。
”《说文解字注》:“形体与魂魄相离。
”扬雄《方言》:“澌,尽也。
”澌本义为水尽,死是人的生命走到尽头,因此以澌训死。
古人多信魂魄的存在,故死亡也意味着肉体和魂魄的分离。
死的本义是生命终止,后来发展出不少引申义。
比如“死战”“死拼”表示拼命,付出最大的努力,以至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意思;“死路”“死胡同”取“死”的“尽头”的意义特征;“死板”“死脑筋”表示呆板不灵活的意思,从“死”的停止不动的状态引申而来。
“死”又可以称“丧”。
《白虎通》:“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
不直言死、称丧者何?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
”死和丧都是生命的结束,但用语不同,丧是避免直言死的委婉说法。
“丧”字甲骨文作、,从从众口。
是桑树,诸口字为器形,为采桑所用之器。
本义为采桑,借为丧亡之丧。
也有学者(如于省吾)认为众口字表示人死后亲友的哭喊。
“桑”“丧”二字音近,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古代有“桑榆”一典,指日落时余晖所照之处,常喻垂老之年。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
”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为日出之处,以喻早年;桑榆为日落之处,以喻老年。
意谓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但珍惜晚年的时光勤奋努力,还不算晚。
以桑榆比喻人之暮年,生命将尽,正与“丧”的意义相近。
另外,古代的发笄从用途上可分为吉笄和恶笄,前者用于行吉礼,后者用于行凶礼,二者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质料的不同。
吉笄通常用象牙为之,位尊者用玉,位卑者用骨。
恶笄的材料较为复杂,常见有桑木、榛木、理木及莜竹等。
普通丧笄用桑木,取“桑”“丧”音同。
浅析“示”部字与祭祀文化
浅析“示”部字与祭祀文化摘要: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字形、字义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本文试从汉字“示”部出发,对一些能够反映出祭祀文化的典型汉字进行分析,探索汉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示”部汉字祭祀文化一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载体,本身就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来的积淀,字形字义有些发生了转变,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分析原始字形字义去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识。
祭祀,对于我国古代人民来说是一种严肃而神圣的仪式,是人类在具有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形成的原始信仰活动。
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科技发展缓慢,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认识不足,对于未知的事物总会产生一种恐惧,亟须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动。
作为礼乐制度之一,祭祀同样是历代君王巩固政权、团结民众的重要手段,历来被摆在重要位置。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其反映了上古社会“政治”二字的实际内容:“祀”可使氏族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因而排在“戎”之前。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礼是指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为祭祀的典礼,冠于五礼之首。
祭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中,还反映在传统语言文字上,以“示”部字最为典型。
笔者试图从“示”部字出发,并分析其典型代表字,管窥汉字中所折射出的祭祀文化。
二(一)示《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属于象形字,既像上古时代的供桌,又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祖先神灵牌位之形;旁边和上边间或出现的小点,表示祭祀时供奉在上下左右的祭品。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研究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很好地保护和诊释中华文化。
我仅从汉文字所体现的祭祀文化来品味汉字的魅力据文献记载,祭祀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居五礼之首。
有些己经消失,但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古代的礼仪形态。
“祭祀”都是“示”作偏旁的字。
“示”是“神”的木字。
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许慎著《说文解字》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示部中有六十三个字,反映了丰富的祭祀文化与内容一、从汉字看祭祀对象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木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木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木也”神,从示,中声。
木天上之电。
(因为神字木中,如天上雷电弯曲乡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是世间万物生长变化的主宰。
祭天为禅。
抵,从示,氏声,地神也。
地抵,提出万物者也。
天神曰灵,地神曰抵。
“祖”的木义应该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在仰韶文化中通常以陶罐或陶罐偶像的形式出现二、从汉字看祭祀用品祭,《说文》释为“祭祀也,从示,手持肉一”肉食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极为珍贵,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叫“牺牲”,“牺牲”从字形上看都从牛,那么可以看出牛肯定是祭祀用品之一了,再看“祥”字,《说文解字》“羊,详也”羊在古代象征善良止义,所以常用羊来祭祀。
后来“牺牲”也用来指祭祀常用的指马、牛、羊等牲畜。
在古代还有一种祭品就是人。
原始部落战争中战俘常被杀掉祭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祭祀文化
摘要:祭祀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是文化中最具稳定的部分,从古到今它多多少少也会以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存在着。
祭祀的种种习俗对我国汉字的形成也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汉字的形体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古代祭祀习俗。
这也反映出了汉字和中国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汉字祭祀文化
一、祭祀的目的:
祭祀的产生与神话的产生原因几乎相似,都是由于原始人类生产水平低下,认识水平有限,无法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也无法抵御变化莫测的自然,他们便会通过塑造神鬼等形象来解释,比如发生海啸时人们便会认为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得海神发怒了要惩罚他们;患上一些精神疾病等人们会认为是鬼怪在作祟。
为了获得神的庇佑福泽,于是,巫术思维成为原始社会生活的必需,人们对神极尽虔诚敬畏之心,经常举行仪式,敬奉供品,表达对神的诚意。
祭祀、占卜等与神的交流沟通活动成为初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把祭祀、占卜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些符号,成为早期的文字。
最后,表达美好愿望和避免灾祸便成祭祀最主要的两个目的。
而“示”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示,小篆体为《说文》:“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覲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示”指的是异常的自然现象能够预示人事祸福,因此要通过祭祀求福禳灾。
所以那些表示福祸意义的字有时也带有“示”部,如“禧”:“礼吉也。
”“祸”:“害也,神不福也。
”
二、祭祀对象:
纵横古今看来,祭祀的对象应该有三种:神,鬼,先人,首先是神,《说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这里专指“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神灵,具有主宰权。
徐灝注笺:“天地生万物,物有主之者曰神。
”所有人都应该对神具有敬畏之心,因为神会带来好运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当灾难发生时,人们便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进行祭祀以求原谅。
所以这一观念发展到西汉时董仲舒总结形成了“天人合一”理论。
因此祭神最典型、最隆重的代表便是祭天。
祭天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
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
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
鬼,《说文》注:“人所歸爲鬼。
从人,象鬼頭。
鬼陰气賊害,从厶。
”由于鬼会带来祸害,所以在这里人们祭祀的主要目的是表示对鬼的屈服顺从,避免遭到不幸。
祖先。
古代的人都认为人死了但灵魂还会存在,而那些去世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会默默地守护他的子孙后代,并且人们还认为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像人一样生活,也需要衣食住行。
为了使祖先能更好的庇护,所以他们通过祭祀来为祖先提供在阴间的所需。
三、祭祀方式及祭品:
祭祀要按照一定的仪式,以恭敬的动作,或辅以一定的言辞,向神灵致敬或献礼。
取悦于神的祭祀活动一开始也表现为用礼物向神灵祈福或致敬。
首先是献上祭品。
“祭”,甲骨文字形为右边是一只手,左边似一块鲜血淋漓的肉。
后又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代表神主的“示”字,表明类属。
《说文》:“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这就可以看出古代祭品中有生肉,而这生肉一般指的是牲口。
“牲,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
”所以,牲是全牛,供祭祀所用。
《周礼》:“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六牲指的是牛、羊、豕、马、犬、鸡,故“牲”指的是食用和祭祀的家畜。
与生肉有关的祭品还有血。
“血”,《说文》:“祭所薦牲血也。
”古代祭祀以牲畜血作祭品。
这导致有些暴政的朝代里拿活生生的人作为祭品。
除此之外,祭品还有谷物,如“盛”,《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指放于器皿中用来祭祀神祖的谷物。
由于酒文化在我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以及“事死者,如事生”思想的影响,所以酒在祭祀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酹”,《说文解字》:“餟祭也。
”即把酒洒在地上祭奠。
除了贡献礼物,古人在祭祀时还会口中念念有词。
“祝”,《说文》:“祭主贊詞者。
从示从人口。
一曰从兑省。
”郑玄注:“祝,接神者。
”又一解释为祭神的祝祷词。
四、祭祀地点:
关于祭祀地点的字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祖、宗、廟等
祖,除了有表示祖先神主的意义外,在《说文》中:祖,“始廟也。
”祖庙,也就是供奉祖先的宗庙。
宗与祖所指代的有相似之处:宗,《说文》:“尊祖廟也。
”也就是祖庙,祭祀祖先之处。
坛,《说文》:“祭场也。
”古代为了祭祀所筑的土台。
如果说祖与宗多用于祭人,坛的用处更偏向于祭神。
如历代皇帝祭天时的场所大多都在坛。
总的来说,祭祀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它的目的、形式、祭品等都在文字中有体现。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2、《周礼天官膳夫》
3、张菁《<汉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中国知网
4、王红《<说文解字> 酉部字与酒文化浅析》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