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控制组又称对照组,它在各方面都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中不 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的基 本组成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对象 。 实验手段 。刺激手 段 ;观察手段 ; 记录、存贮与重现 手段 ;信息处理与
分析手段。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三者的关系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四)其他实验类型
准实验研究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 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 量。
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s)。指在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测人 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刺激是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 的第三方指定的。
新药实验、安慰剂效应
实验研究方法
五、实验法的基本模式
(一)单组实验
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进行方法是:在一个时间 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 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 导等),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单组前 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如下表所示。
实验研究方法
要素 组成 步骤 类型 模式
实验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 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实验假设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尚未得到证实的论断,实 验法首先要有一个或几个有待检验的假设。
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干扰变量。 前测与后测。对反应变量进行前后两次测量。第一次在实验刺 激之前,称为前测;第二次在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目的 是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以判断实验刺激是否产生影响,以及产 生何种影响。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是指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
通过实验,比较Y1和Y2的差异性(相同或不同), 便可知道X所起的作用。 举例:霍桑实验、破窗效应、从众效应等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三)析因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 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特点:其结果是己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各 种因素,其中特别是主要因素却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做法:把自变量分解为几个因素(XA、XB、XC等), 通过固定其中某些因素(如固定XA和XB),然后依 次变化其中某个因素(如改变XC为XC1、XC2、XC3 等),考察经作用反应变量Y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比较Y1和Y2的差异性(相同或不同), 便可知道X所起的作用。
三、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2、建立理论假设和操作假设,即建立因果模型; 3、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控制 方式、观测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 4、选取实验对象,采取匹配或随机指派等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控 制组; 5、实施实验:前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引入实验刺激即自变量; 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 (三)资料处理。 6、整理分析资料:比较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两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检验假设,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 7、撰写研究报告; 8、实验善后。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 型
(一)判断性实 验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 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 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 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 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 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二)对比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 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 做法:
实验研究方法
五、实验法的基本模式
(二)固定组实验
是指在这种设计中包括一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并且既有后 测也有前测,但两组不是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选择的对等组。 固定组前后测设计是简单实验设计的标准模式,也称为典型的 或传统的实验设计。
三、轮组实验
把各个实验因素轮换作用于各个实验组,而各实验组条 件并不均等;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变 化总和来决定实验结果。如表9-3所示: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实验结果为分别比较X1、X2、X3 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差异情 况,即比较C1-C2或C2-C3或C3 -C1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研究方法
六、实验法的效度
内在效度。是指因变量产生的变化来自于自变量的程度。 如果一个实验设计,除了研究者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外,还 有其它变量也影响反应变量的变化,使研究者无法正确解 释所得的实验结果,则该项实验设计的内在效度就很差。 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生长和成熟;前测的影响;测量手 段;取样偏差等。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 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 象作解析、预测和控制。如果实验结果只适用于某一范围 (如年龄、性别等)而不能推广到其他同类事物现象,则 表明其外在效度比较差。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实验者的 主观因素;实验情境的过分人工化、因变量的侧量等 常见提高效度的方法:排除法、纳入法、随机法和循环法 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的基 本组成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对象 。 实验手段 。刺激手 段 ;观察手段 ; 记录、存贮与重现 手段 ;信息处理与
分析手段。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三者的关系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四)其他实验类型
准实验研究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 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 量。
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s)。指在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测人 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刺激是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 的第三方指定的。
新药实验、安慰剂效应
实验研究方法
五、实验法的基本模式
(一)单组实验
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进行方法是:在一个时间 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 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 导等),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单组前 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如下表所示。
实验研究方法
要素 组成 步骤 类型 模式
实验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 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实验假设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尚未得到证实的论断,实 验法首先要有一个或几个有待检验的假设。
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干扰变量。 前测与后测。对反应变量进行前后两次测量。第一次在实验刺 激之前,称为前测;第二次在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目的 是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以判断实验刺激是否产生影响,以及产 生何种影响。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是指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
通过实验,比较Y1和Y2的差异性(相同或不同), 便可知道X所起的作用。 举例:霍桑实验、破窗效应、从众效应等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三)析因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 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特点:其结果是己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各 种因素,其中特别是主要因素却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做法:把自变量分解为几个因素(XA、XB、XC等), 通过固定其中某些因素(如固定XA和XB),然后依 次变化其中某个因素(如改变XC为XC1、XC2、XC3 等),考察经作用反应变量Y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比较Y1和Y2的差异性(相同或不同), 便可知道X所起的作用。
三、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2、建立理论假设和操作假设,即建立因果模型; 3、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控制 方式、观测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 4、选取实验对象,采取匹配或随机指派等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控 制组; 5、实施实验:前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引入实验刺激即自变量; 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 (三)资料处理。 6、整理分析资料:比较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两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检验假设,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 7、撰写研究报告; 8、实验善后。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 型
(一)判断性实 验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 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 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 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 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 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研究方法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二)对比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 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 做法:
实验研究方法
五、实验法的基本模式
(二)固定组实验
是指在这种设计中包括一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并且既有后 测也有前测,但两组不是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选择的对等组。 固定组前后测设计是简单实验设计的标准模式,也称为典型的 或传统的实验设计。
三、轮组实验
把各个实验因素轮换作用于各个实验组,而各实验组条 件并不均等;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变 化总和来决定实验结果。如表9-3所示: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实验结果为分别比较X1、X2、X3 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差异情 况,即比较C1-C2或C2-C3或C3 -C1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研究方法
六、实验法的效度
内在效度。是指因变量产生的变化来自于自变量的程度。 如果一个实验设计,除了研究者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外,还 有其它变量也影响反应变量的变化,使研究者无法正确解 释所得的实验结果,则该项实验设计的内在效度就很差。 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生长和成熟;前测的影响;测量手 段;取样偏差等。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 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 象作解析、预测和控制。如果实验结果只适用于某一范围 (如年龄、性别等)而不能推广到其他同类事物现象,则 表明其外在效度比较差。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实验者的 主观因素;实验情境的过分人工化、因变量的侧量等 常见提高效度的方法:排除法、纳入法、随机法和循环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