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习题集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附带答案

9–3
返回 a
答案42
10 – 1
返回 a
答案43
10 – 2
返回 a
答案44
10 – 3
返回 a
答案45
10 – 4
返回 a
答案46
10 – 5
返回 a
答案47
10 – 6
a
返回
答案48
α
AB
返回a
答案49
11 – 2
返回 a
答案50
11 – 3
返回 a
实形
答案51
a1
11 – 4
a
返回
25-(2)
25-(4)
100
26- 1
26- 2
a
101
返回
17 – 1(1)
a返回
答案102
17 – 1(2)
a返回
答案103
17 – 1(3)
a返回
答案104
17 – 1(4)
a返回
答案105
17 – 1(5)
a返回
答案106
17 – 1(6)
a返回
答案107
(1)
18 – 2(1)
答案116
20 – 1(4)
a返回
答案117
20 – 1(5)
a返回
答案118
20 – 1(6)
a返回
答案119
21 – 1(7)
a返回
答案83
16 – 6
a返回
答案84
16 – 7
a返回
答案85
16 – 8
a返回
答案86
9.已知物体的正面、水平投影,请选择正确的侧面投影.
(1)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六版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六版答案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六版是一本广泛用于机械设计和制图课程的教材,它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实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以下是该习题集的部分答案,供参考:第一章:制图基础知识1. 线型表示方法:- 粗实线:表示可见轮廓线。
- 细实线:表示尺寸线、剖面线等。
- 虚线:表示不可见轮廓线。
2. 尺寸标注规则:- 尺寸线应平行于所标注的线段。
- 尺寸数字应清晰可读,通常位于尺寸线的中线上。
第二章:几何作图1. 圆的五等分:- 首先确定圆心,然后使用圆规在圆上作四个等分点,最后连接圆心与等分点,完成五等分。
2. 三角形的内切圆:- 首先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然后找到角平分线的交点作为圆心,以该点到三角形任意一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得到内切圆。
第三章:投影法1. 第一角投影:- 物体的三个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常为从左到右。
2. 第三角投影:- 与第一角投影不同,物体的视图排列顺序为从右到左。
第四章:组合体视图1. 组合体的视图表示:- 通过多个基本视图的组合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三维物体。
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需要在每个视图中清晰地标注出物体的尺寸,以确保准确表达。
第五章:剖视图与断面图1. 剖视图的绘制:- 选择适当的剖面线,沿着剖面线切开物体,然后在视图中表示出内部结构。
2. 断面图的应用:- 当需要特别强调物体的某个截面时,可以使用断面图来详细展示。
第六章:轴测图1. 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使用特定的轴测投影规则,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2. 轴测图的尺寸标注:- 确保在轴测图中正确地标注出物体的尺寸,以便于理解和制造。
第七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的表示方法1. 螺栓、螺母的表示:- 使用标准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来绘制螺栓和螺母。
2. 齿轮的表示:- 展示齿轮的齿形和尺寸,包括模数、齿数等参数。
第八章:装配图1. 装配图的绘制:- 展示多个零件如何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械设备。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1 点的投影∙∙∙∙∙∙∙∙∙∙∙∙∙∙∙∙∙∙∙∙∙∙∙∙∙∙∙∙∙∙∙∙∙∙∙∙∙∙∙∙∙∙∙∙∙∙∙∙∙∙∙∙∙∙∙∙∙∙∙∙∙∙∙∙第24~24页习题1.2 直线的投影∙∙∙∙∙∙∙∙∙∙∙∙∙∙∙∙∙∙∙∙∙∙∙∙∙∙∙∙∙∙∙∙∙∙∙∙∙∙∙∙∙∙∙∙∙∙∙∙∙∙∙∙∙∙∙∙∙∙∙∙∙第25~27页习题1.3 平面的投影∙∙∙∙∙∙∙∙∙∙∙∙∙∙∙∙∙∙∙∙∙∙∙∙∙∙∙∙∙∙∙∙∙∙∙∙∙∙∙∙∙∙∙∙∙∙∙∙∙∙∙∙∙∙∙∙∙∙∙∙第28~29页习题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关系∙∙∙∙∙∙∙∙∙∙∙∙∙∙∙∙∙∙∙∙∙∙∙第30~32页习题1234题号:题号:56789101112131415题号:161718192021题号: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1.5 换面法∙∙∙∙∙∙∙∙∙∙∙∙∙∙∙∙∙∙∙∙∙∙∙∙∙∙∙∙∙∙∙∙∙∙∙∙∙∙∙∙∙∙∙∙∙∙∙∙∙∙∙∙∙∙∙∙∙∙∙∙∙∙∙∙∙∙第33~35页习题1.6 旋转法∙∙∙∙∙∙∙∙∙∙∙∙∙∙∙∙∙∙∙∙∙∙∙∙∙∙∙∙∙∙∙∙∙∙∙∙∙∙∙∙∙∙∙∙∙∙∙∙∙∙∙∙∙∙∙∙∙∙∙∙∙∙∙∙∙∙∙∙第36~36页习题1.7 投影变换综合题∙∙∙∙∙∙∙∙∙∙∙∙∙∙∙∙∙∙∙∙∙∙∙∙∙∙∙∙∙∙∙∙∙∙∙∙∙∙∙∙∙∙∙∙∙∙∙∙∙∙∙∙第37~37页习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题号: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题号:525354555657题号:58596061621. 已知A、B、C三点的直观图,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填入表中。
2. 已知A、B、C各点对投影面的距离,画出它们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3. 已知点A的坐标(40,15,0),画出其三面投影并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a)点B ——在点A右面20mm,前面15mm,上面20mm;(b)点C ——在点A左面10mm,后面15mm,上面15mm。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1 点的投影∙∙∙∙∙∙∙∙∙∙∙∙∙∙∙∙∙∙∙∙∙∙∙∙∙∙∙∙∙∙∙∙∙∙∙∙∙∙∙∙∙∙∙∙∙∙∙∙∙∙∙∙∙∙∙∙∙∙∙∙∙∙∙∙第24~24页习题1.2 直线的投影∙∙∙∙∙∙∙∙∙∙∙∙∙∙∙∙∙∙∙∙∙∙∙∙∙∙∙∙∙∙∙∙∙∙∙∙∙∙∙∙∙∙∙∙∙∙∙∙∙∙∙∙∙∙∙∙∙∙∙∙∙第25~27页习题1.3 平面的投影∙∙∙∙∙∙∙∙∙∙∙∙∙∙∙∙∙∙∙∙∙∙∙∙∙∙∙∙∙∙∙∙∙∙∙∙∙∙∙∙∙∙∙∙∙∙∙∙∙∙∙∙∙∙∙∙∙∙∙∙第28~29页习题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关系∙∙∙∙∙∙∙∙∙∙∙∙∙∙∙∙∙∙∙∙∙∙∙第30~32页习题1234题号:题号:56789101112131415题号:161718192021题号: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1.5 换面法∙∙∙∙∙∙∙∙∙∙∙∙∙∙∙∙∙∙∙∙∙∙∙∙∙∙∙∙∙∙∙∙∙∙∙∙∙∙∙∙∙∙∙∙∙∙∙∙∙∙∙∙∙∙∙∙∙∙∙∙∙∙∙∙∙∙第33~35页习题1.6 旋转法∙∙∙∙∙∙∙∙∙∙∙∙∙∙∙∙∙∙∙∙∙∙∙∙∙∙∙∙∙∙∙∙∙∙∙∙∙∙∙∙∙∙∙∙∙∙∙∙∙∙∙∙∙∙∙∙∙∙∙∙∙∙∙∙∙∙∙∙第36~36页习题1.7 投影变换综合题∙∙∙∙∙∙∙∙∙∙∙∙∙∙∙∙∙∙∙∙∙∙∙∙∙∙∙∙∙∙∙∙∙∙∙∙∙∙∙∙∙∙∙∙∙∙∙∙∙∙∙∙第37~37页习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题号: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题号:525354555657题号:58596061621. 已知A、B、C三点的直观图,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填入表中。
2. 已知A、B、C各点对投影面的距离,画出它们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3. 已知点A的坐标(40,15,0),画出其三面投影并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a)点B ——在点A右面20mm,前面15mm,上面20mm;(b)点C ——在点A左面10mm,后面15mm,上面15mm。
《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册答案

11-6 标注半径尺寸。
1-5 标注直径尺寸。
1-4 补全尺寸数值和箭头(数值从图中量取,取1-7 补画箭头并填写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数字(量取整数)。
1-8 根据尺寸注法的规定,标注各图形的尺寸(量取整数)。
2模块二投影基础2-1根据立体轴测图及其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画出它的三视图并回答问题。
123452-6 已知A(25,10,20) 、B(10,20,10)两点坐标,求2-7已知点的二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作两点的三面投影,并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62-8 填空2-9 根据A、B两点的直观图作出其三面投影图(尺寸从图中量取)。
2-10已知点A、B的一面投影,又知点A距H面15mm,点B 在V面上,试分别求作A、B另两面投影。
2-11已知点B在点A的正左方15mm;点C是点A对V面的重影点(c'不可见),且距点A为10mm。
补全点A的侧面投影,求做其他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72-12 已知A、B两点的两面投影,求做第三面投影并判断A、B两点的相互位置。
2-14 在三视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三面投影。
2-13 判断A、B二点的相互位置。
2-15 已知三棱锥底面的三面投影和顶点S的坐标为(20,13,20),完成三棱锥的三面投影图。
892-17 已知线段两端点A(25,10,5)、B(5,20,25),画出其三面投影,并求4B实长及其对H的倾角α及V面夹角2-18 已知线段AB的投影ab及a '和对V面的倾角β=30°,画出其三面投影图。
2-20 在线段AB上取一点K,使AK=15mm,求K的两面投影。
2-19已知线段AB的V面投影α 'b‘及a,又知B在A的后方,AB实长为26,画出其水平投影图。
10111213142-28 在立体图中标出端点A 、B 、C 、D 的位置(立体图中用大写字母标出),并填写线段AB 、CD 的名称,及其对各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最全机械制图的习题集全集附带答案(答案).doc

机械识图习题集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图纸的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5 种,其代号分别为A0,A1,A2,A3,A4。
2.图纸格式分为留有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按照标题栏的方位又可将图纸格式分为X型和Y型两种。
3.标题栏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一般包含以下四个区:更改区、签字区、名称及代号区、其他区,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水平。
4.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是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尺寸,与所采用的比例无关。
5.常用比例有原值比例、放大比例和缩小比例三种;比例1:2是指实物是图形的2倍,属于缩小比例;比例2:1是指图形是实物的2倍,属于放大比例。
6.比例的选择原则是:作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则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
无论采用何种比例,图样中所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
7.图样中书写的汉字、数字和字母,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划清除、间隔均匀、排列整齐,汉字应用长仿宋体书写,数字和字母应书写为斜体或直体。
8.字号指字体的高度,图样中常用字号有3.5,5,7,10号四种。
9.常用图线的种类有粗实线、细实线、波浪线、细虚线、细点画线、双点画线等六种。
10.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细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画线画出。
虚线、细实线和细点划线的图线宽度约为粗实线的一半。
11.图样上的尺寸是零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标注代号或名称。
12.标注尺寸的四要素是尺寸界线、尺寸线、箭头、尺寸数字。
13.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Sφ表示球面直径,SR表示球面半径,S表示斜度,C表示锥度。
14.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朝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朝左。
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
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5.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写成1:n 形式,用符号S 表示。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38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39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0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1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2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3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5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件6
件8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件4
件11
78
件3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9
1、3号 6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0
2号
6号 答案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1
2号
4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82
1号 填空 模型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3
模型
模型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5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6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7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8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9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60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目录
第四章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目录
第五章
38 39 40
目录
第六章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机床夹具设计
10.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2中各定位方案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11.图2—4为镗削连杆小头孔工序定位简图。
定位时在连杆小头孔插入削边定位插销,夹紧后,拔出削边定位插销,就可进行镗削小孔。
试分析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12.图2—5为滚齿时齿坯的定位和所用的夹具的简图。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分析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如果属于欠定位或过定位,请指出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并提出改进方案。
如果属于过定位或欠定位,请指出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并提出改进方案。
14.图2—7分别为连杆及圆盘铸件中孔加工的定位方案。
铸件两端面均已加工过,其余表面未加工。
试分析各定位方案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如果居于过定位或欠定位.请指出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并提出改进方案。
15.
16.
17.分析图2—49、图2—50各夹紧方案是否合理?若有不合理之处、则应如何改进?
18.工件定位如图2.10示。
欲钻孔O 并保证尺寸A ,试分析计算此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图2.
10
19.为保证下列图中加工尺寸,试分析应限制的自由度。
对图(a ):应限制的自由度为:z 轴的移动方向 对图(b ):应限制:x 轴,z 轴方向的移动,绕x 轴.y 轴.z 轴的转动
对图(a ):应限制的自由度:X 、Z 移动,X 、Z 转动 对图(b ):应限制的自由度:X 、Y 、Z 移动
20.试分析下列图中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
(求εDH )
对图〈 a 〉定位误差ε
DH =
βα
δSin Sin
D
2
2 对图〈 b 〉定位误差ε
DH =
δD /2
对图〈 a 〉ε
DH
=
2D δ (1/sin 2
α
-1) 对图〈 b 〉定位误差εDH =δD /2 21.根据六点定位原则,试分析下图所示各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答:削边销X 圆柱销Y Z 支承钉Z X Y
22.如下图所示,一批工件以孔φ20021
.00+mm
在心轴φ20007
.0020.0--mm
上定位,在立式铣床上
用顶针顶住心轴铣键糟。
其中φ
40h60
016.0-外圆、φ20H7021
00。
+内孔及两端面均已加工合格。
而且φ40h6外圆对φ20H7内孔的径向跳动在0.02㎜之内。
今要保证铣糟的主要技术要求为:
(1)槽宽b=12h90
048.0-
(2)槽距一端面尺寸为20h120
21.0-
(3)槽底位置尺寸为
34.8h120
16.0-
(4)槽两侧面对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不大于0.10㎜。
试分析其定位误差对保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影响。
B B
〔解〕(1)由铣刀的相应尺寸保证。
(2)ΔD =0
(3)ΔD=0.069
(4)ΔD=0.042
23.有一批套类零件,如下图所示。
欲在其上铣一键糟,试分析计算各种定位方案中:H1、H2、H3的定位误差。
(1)在可涨心轴上定位(b)。
(2)在处于水平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的定位。
定位心轴直径为d Bsd
Bxd(见图
c)。
(3)在处于垂直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定位。
定位心轴直径为d Bsd Bxd
(4)如果计及工件内外圆同轴度为t,上述三种定位方案中,H1、H2、H3的定位
c)
〔解〕(1)ΔDh1=δd/2,ΔDh2=δd/2,ΔDh3=0
(2)ΔDh1=δd/2+δD+X min,ΔDh2=δd/2+δD+X min,ΔDh3=δD+X min
(3)单边接触
ΔDh1=δd/2+(δD+X min )/2,ΔDh2=δd/2+(δD+X min)/2,ΔDh3=(δD+X min)/2
任意边接触
ΔDh1=δd/2+δD+X min,ΔDh2=δd/2+δD+X min,ΔDh3=δD+X min
24.工件尺寸如题图4-5a所示,欲钻O孔并保证尺寸300
1.0mm。
试分析计算图示各种
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加工时工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a 均为900。
a)
c) d)
〔解〕(b)ΔD=0.045 (c)ΔD=0.039(d)ΔD=0.039(e)ΔD=0.035(f)ΔD=0.07
25.选择题
1)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少于(b)的定位,称为(d)定位。
a.六个支承点;b.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承点;c.完全;d.不完全;f.欠定位2)只有在(b)精度很高时,过定位才允许采用,且有利于增强工件的(d)。
a.设计基准面和定位元件;b.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c.夹紧机构;d.刚度;e.强度
3)定位元件的材料一般选(adf)
a.20钢渗碳淬火;
b.铸铁; c.中碳钢; d.中碳钢淬火; e.合金钢; f. TA钢4)自位支承(浮动支承)其作用增加与工件接触的支承点数目,但(b)
a.不起定位作用;b.一般来说点限制一个自由度;c.不管如何浮动必定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
5)工件装夹中由于(a)基准和(e)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符误差a.设计(或工序);b.工艺;c.测量;d.装配;e.定位
6)基准不符误差大小与(b)有关。
a.本道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b.只与本道工序设计〔或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位置误差;c.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误差。
7)在简单夹紧机构中(e)夹紧机构一般不考虑自锁;(d)夹紧机构既可增力又可减力;(c)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b)夹紧机构行程不受限制。
(ade)夹紧机构能改变夹紧力的方向,(a)夹紧机构夹紧行程与自锁性能有矛盾。
(f)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a.斜楔;
b.螺旋;c.定心;d.杠杆;e.铰链;f.偏心
8)偏心轮的偏心量取决于(c)和(e),偏心轮的直径和(a)密切有关。
a.自锁条件;
b.夹紧力大小;
c.工作行程;
d.销轴直径;
e.工作范围;
f.手柄长度
9)在多件夹紧中,由于(e),因此一般采用(c),夹紧才能达到各工件同时被夹紧的目的。
a.多点;b多向;c.浮动;d.动作联动;e.各工件在尺寸上有误差;f.连续式或平行式夹紧。
10)采用连续多件夹紧,工件本身作浮动件,为了防止工件的定位基准位置误差逐个积累,应使(a)与夹紧力方向相垂直。
a.工件加工尺寸的方向;b.定位基准面;c.加工表面;d.夹压面
11)镗模采用双面导向时,镗杆与机床主轴是(b)连接,机床主轴只起(c)作用,镗杆回转中心及镗孔精度由 (d、f)保证。
a.刚性;b.柔性(或浮动);c.传递动力;d. 镗模;e.机床;f.镗杆
12)专用车床夹具的回转轴线与车床主轴轴线的同轴度与(b)有关
a.轴颈精度;b.夹具与主轴联接结构及精度;c.主轴端部与夹具采用螺纹联接的螺纹精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