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鞣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苯三酚的鞣质。如:红根、杨梅、柚柑等。
(二)化学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鞣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键的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可分 为两类。 1、水解类鞣质:这类鞣质的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 或配糖键 又可再分为三小类。 (1)缩酯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酚羧酸经缩合而成的。如间双没食子酸 可用合成方法得到。
(2)鞣酸类:酚羧酸与糖或多元醇酯化而成。如五棓子鞣质结构如下:
淀 。不水解的原因主要是鞣质苯环间的键不是由氧原子连接的酯键而是
由碳原子连接来的,结构如下:
二、植物鞣剂的组成
植物鞣剂通常是由鞣质、非鞣质和不溶物组成。 水份
栲胶
不溶物
总固体 水溶物
非鞣质(nontannin) 可逆结合鞣质
鞣质
不可逆结合鞣质
纯度(%)
பைடு நூலகம்
鞣质 水溶物
100
%
收敛性 (astrigency)
(1) 氢键结合:植物鞣质的酚羟基与胶原的肽基、羟基、亚氨基等发生 氢键结合。这种结合虽然稳定性不大,但由于结合的数量大,认为是主 要的结合方式。
(2)电价结合:鞣质的离解羧基可能与胶原离解的氨基发生电价结合。 在植鞣条件下这也是一种重要结合方式。
T-COO-++H3N-P → T-COO- +H3N-P 或 T-O- ++H3N-P → T-O- +H3N-P
•(3)鞣花酸类:这类鞣质的特点是水解时产生鞣花酸、没食子酸和橡 椀酸等。如四没食子酰鞣花酸:
•水解产物为鞣花酸、橡椀酸
2、缩合类鞣质:这类鞣质的特点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苯核。彼此以共价
键
结合。当它与碱共熔融时,它的碳架被破坏,有时释放出间
苯三酚基;与酸共煮时,不仅不水解,分子反而缩合变大生成暗红色沉
二、植物鞣质的分类和化学
(一)实用分类法(热解产物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鞣质在180~200℃干馏或碱共熔,所得的分解产 物中含有的邻苯二酚、邻苯三酚、间苯二酚 、间苯三酚、儿茶酸和鞣花 酸等来进行分类的。它包括以下三类鞣质: 1、没食子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分解产物中含有邻苯三酚,并和三价 铁盐生成蓝黑色沉淀的鞣质。例如: (1)鞣酸类:柯子、漆叶等 (2鞣花酸类:橡椀、栗木、云实夹等 2、儿茶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的分解产物中含有邻苯二酚,并和三价 铁盐生成绿黑色沉淀的鞣质。例如: (1)真儿茶类:儿茶素、槟榔等 (2)其他儿茶类:落叶松树皮、云杉树皮、坚木、荆树皮、木麻黄、相 思树皮等 3、混合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的分解产物中,既含有邻苯二酚,也含有
二、植鞣理论
1、鞣制理论的物理学说
在植鞣中,鞣液中的鞣质分子进入裸皮的胶原纤维间隙中,首先聚集 在纤维表面,产生物理吸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发生胶体鞣质微粒在胶 原纤维表面的凝结作用以胶体膜包围被凝结的纤维表面。这部分鞣质与 胶原无牢固结合作用,易被洗出。
2、化学结合理论
植物鞣质与胶原化学结合结合的方式由下几种:
第六章 植物鞣质和植物鞣法
第一节 植物鞣质
一、基本概念
1、植物鞣质:某些植物中含有的能使皮变成革的一类复杂的有机物叫植 物鞣质 2、植物鞣料:含植物鞣质比较丰富(8%以上),具有工业提取价值的植 物的皮、木、根、叶、果等叫植物鞣料。 3、植物鞣剂:植物鞣料用水浸提所得植物鞣质较高的浓缩液或再干燥制 得的块状或粉状固体。
(3)共价结合:鞣质可能与胶原发生共价形式结合,结合的具体方式还 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亚氨基桥键结合:P-NH-T
五、影响植鞣的主要因素
鞣制时,首先是使鞣质透入裸皮,并均匀 地透入裸皮内层,到达裸皮胶原纤维全部间 隙,然后促使鞣质与胶原纤维肽链上的各种 官能团进行充分结合,达到鞣制的目的。渗 透和结合同时进行的,但有区别和可以控制 的。一般植鞣初期总希望渗透快结合慢,已 达到鞣剂更快的渗透到裸皮内部,防止表面 过鞣的目的。后期希望加快结合提高鞣制效 果。
不可逆结合鞣质 鞣质
100 %
以植物鞣剂为主鞣制而成的革: 包括:鞋底革(内、外底)、工业用革、
装具革、汽车坐垫革、箱包革、皮带革、 凉席革等。
植物鞣革的特点
• 成革纤维组织紧实 • 延伸性小 • 成型性好
第二节 植物鞣制机理
一、胶原与鞣质的化学作用
胶原与鞣质的反应的官能基如下: 1、胶原主链上的肽基-NH-CO-,它有利于发生氢键结合。 2、胶原侧链上的羟基-OH,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包括 有羟基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3、胶原侧链上的氨基-NH2基,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 而带电荷的氨基-NH3+基能发生静电结合,包括精氨酸、组氨酸残基上的 -NH2基和带电荷的-NH3+ 。 4、胶原侧链上的羧基-COOH,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 而带电荷的羧基-COO+能发生静电结合,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残基上的 -COOH基和带电荷的-COO+。 5、胶原具有非极性的部分,能产生范德华力,而导致胶原和鞣质结合。
(二)化学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鞣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键的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可分 为两类。 1、水解类鞣质:这类鞣质的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 或配糖键 又可再分为三小类。 (1)缩酯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酚羧酸经缩合而成的。如间双没食子酸 可用合成方法得到。
(2)鞣酸类:酚羧酸与糖或多元醇酯化而成。如五棓子鞣质结构如下:
淀 。不水解的原因主要是鞣质苯环间的键不是由氧原子连接的酯键而是
由碳原子连接来的,结构如下:
二、植物鞣剂的组成
植物鞣剂通常是由鞣质、非鞣质和不溶物组成。 水份
栲胶
不溶物
总固体 水溶物
非鞣质(nontannin) 可逆结合鞣质
鞣质
不可逆结合鞣质
纯度(%)
பைடு நூலகம்
鞣质 水溶物
100
%
收敛性 (astrigency)
(1) 氢键结合:植物鞣质的酚羟基与胶原的肽基、羟基、亚氨基等发生 氢键结合。这种结合虽然稳定性不大,但由于结合的数量大,认为是主 要的结合方式。
(2)电价结合:鞣质的离解羧基可能与胶原离解的氨基发生电价结合。 在植鞣条件下这也是一种重要结合方式。
T-COO-++H3N-P → T-COO- +H3N-P 或 T-O- ++H3N-P → T-O- +H3N-P
•(3)鞣花酸类:这类鞣质的特点是水解时产生鞣花酸、没食子酸和橡 椀酸等。如四没食子酰鞣花酸:
•水解产物为鞣花酸、橡椀酸
2、缩合类鞣质:这类鞣质的特点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苯核。彼此以共价
键
结合。当它与碱共熔融时,它的碳架被破坏,有时释放出间
苯三酚基;与酸共煮时,不仅不水解,分子反而缩合变大生成暗红色沉
二、植物鞣质的分类和化学
(一)实用分类法(热解产物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鞣质在180~200℃干馏或碱共熔,所得的分解产 物中含有的邻苯二酚、邻苯三酚、间苯二酚 、间苯三酚、儿茶酸和鞣花 酸等来进行分类的。它包括以下三类鞣质: 1、没食子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分解产物中含有邻苯三酚,并和三价 铁盐生成蓝黑色沉淀的鞣质。例如: (1)鞣酸类:柯子、漆叶等 (2鞣花酸类:橡椀、栗木、云实夹等 2、儿茶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的分解产物中含有邻苯二酚,并和三价 铁盐生成绿黑色沉淀的鞣质。例如: (1)真儿茶类:儿茶素、槟榔等 (2)其他儿茶类:落叶松树皮、云杉树皮、坚木、荆树皮、木麻黄、相 思树皮等 3、混合类鞣质:它是在加热后的分解产物中,既含有邻苯二酚,也含有
二、植鞣理论
1、鞣制理论的物理学说
在植鞣中,鞣液中的鞣质分子进入裸皮的胶原纤维间隙中,首先聚集 在纤维表面,产生物理吸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发生胶体鞣质微粒在胶 原纤维表面的凝结作用以胶体膜包围被凝结的纤维表面。这部分鞣质与 胶原无牢固结合作用,易被洗出。
2、化学结合理论
植物鞣质与胶原化学结合结合的方式由下几种:
第六章 植物鞣质和植物鞣法
第一节 植物鞣质
一、基本概念
1、植物鞣质:某些植物中含有的能使皮变成革的一类复杂的有机物叫植 物鞣质 2、植物鞣料:含植物鞣质比较丰富(8%以上),具有工业提取价值的植 物的皮、木、根、叶、果等叫植物鞣料。 3、植物鞣剂:植物鞣料用水浸提所得植物鞣质较高的浓缩液或再干燥制 得的块状或粉状固体。
(3)共价结合:鞣质可能与胶原发生共价形式结合,结合的具体方式还 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亚氨基桥键结合:P-NH-T
五、影响植鞣的主要因素
鞣制时,首先是使鞣质透入裸皮,并均匀 地透入裸皮内层,到达裸皮胶原纤维全部间 隙,然后促使鞣质与胶原纤维肽链上的各种 官能团进行充分结合,达到鞣制的目的。渗 透和结合同时进行的,但有区别和可以控制 的。一般植鞣初期总希望渗透快结合慢,已 达到鞣剂更快的渗透到裸皮内部,防止表面 过鞣的目的。后期希望加快结合提高鞣制效 果。
不可逆结合鞣质 鞣质
100 %
以植物鞣剂为主鞣制而成的革: 包括:鞋底革(内、外底)、工业用革、
装具革、汽车坐垫革、箱包革、皮带革、 凉席革等。
植物鞣革的特点
• 成革纤维组织紧实 • 延伸性小 • 成型性好
第二节 植物鞣制机理
一、胶原与鞣质的化学作用
胶原与鞣质的反应的官能基如下: 1、胶原主链上的肽基-NH-CO-,它有利于发生氢键结合。 2、胶原侧链上的羟基-OH,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包括 有羟基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3、胶原侧链上的氨基-NH2基,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 而带电荷的氨基-NH3+基能发生静电结合,包括精氨酸、组氨酸残基上的 -NH2基和带电荷的-NH3+ 。 4、胶原侧链上的羧基-COOH,有利于作为氢键结合的给予体或接受体, 而带电荷的羧基-COO+能发生静电结合,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残基上的 -COOH基和带电荷的-COO+。 5、胶原具有非极性的部分,能产生范德华力,而导致胶原和鞣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