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

必修一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命名为细胞(cell)。

2.列文虎克:活细胞的首位观察者,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观察并进行精确描述。

3.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支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欧文顿:提出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荷兰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将红细胞的西泡沫平铺在丙酮上)

7.罗伯特森:电镜下看到了清晰地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8.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9.斯帕兰扎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具有化学消化作用。

10.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指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1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在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才发挥作用。

1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通过实验证明李比希的假说成立,并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13.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14.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15.英国科学家普利林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你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6.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7.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19.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佳硕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形和基因型的概念。

3.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4.摩尔根,用佳硕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症。

6.格里菲斯通过实验推向,以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7.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DNA才是遗传物质。

8.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非蛋白质。

9.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0.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1.拉马克:最先提出生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12.达尔文: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三

1.沃太默: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射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他认为这是由于小伤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去除的缘故。

2.斯他林和贝利斯,从小肠粘膜提取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提出“激素”的概念,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巴普洛夫:建立条件反射学说。

4.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面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5.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6.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7.温特: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8.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9.高斯: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10.林德曼: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泊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留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产地效率大约是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