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传统文化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八上传统文化专题复习

1.教材第8页,“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出自:清‧康有为《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

释义:喜欢聚群、不爱孤独,乐于互助合作,属于人之常情。(或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启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教材第8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自: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释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对联的含义,引导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3.教材第11页“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释义:鸡狗的叫声互相能听到,但是直到老死彼此都不再往来。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教材用意:让学生明白传统人际交往的局限性,明确网络对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

喻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

启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5.“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出自:《韩非子•饰邪》

释义:悬衡:挂起秤。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有了秤,就知道怎样衡量公平;有圆规,就知道怎样画圆准确。

寓意:比喻有了严明的法度,人们才会有所遵循。告诉我们规则很重要,应遵守规则。

6.教材第34页“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

释义: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

7.教材第35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春秋‧《论语》

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

8.教材第36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

释义: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

9. 教材第37页“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孔子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全句是: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释义:做人要有礼,没有礼,怎么来做人啊!

教材用意:主要说明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是为人处世的前提。启示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人。

10.教材第37页“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出自:扬雄《法言·问道》

释义: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教材用意:说明了礼的重要性,是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启示我们要文明有礼。

11.教材第39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出自:明‧《增广贤文》

释义: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应做到语言文明。

12.教材第40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篇》

释义: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3.教材第40页“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释义: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教材用意:强调了守礼的重要性,守礼无论对做人、做事,还是对国家的安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启示我们,要自觉守礼,做文明有礼的人。

14.教材42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表明诚信的重要意义,启示我们要做到诚信。

1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淮南子·人间训》

千里之堤:以蝼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释义:毁:摧毁。蚁穴:蚂蚁的洞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启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因此要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释义: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启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我们应从小事做起。

17.教材第66页“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处: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

释义: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要心系祖国的命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

18.教材第73页,“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出自:是话剧《立秋》中的一句台词,据《立秋》编剧姚宝碹先生讲,此句台词摘录自张正明先生《晋商兴衰史》,而《晋商兴衰史》这段文字,源自清代山西省柳林县《杨氏家谱》。

释义:天和地之间降生了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有他应该完成的任务;人生存在世界上,活着一天就应该努力、勤劳的过一天。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人。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启示: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处:《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者:刘向

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释义:焉是哪儿;将是要;附是依附。皮都不存在了,毛还附在哪里呢?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

启示:强调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的利益离不开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我们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1.教材第90页:

(1)“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释义:深知在浩淼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虎视着中国,因此不敢忘记祖国的安危而白白虚度光阴。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释义: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释义: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教材用意:以上三句诗都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启示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心系祖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全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启示: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23.教材第102页,“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自:《荀子·修身》。

释义:迩:近。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启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24.教材第107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梁启超在《无聊消遣》中将其高度浓缩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

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应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实干精神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5.教材110页,“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释义:字面意思是,青少年兴旺,则国家兴旺,青少年强盛,国家才能强盛。

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决定的国家的未来。启示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担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