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战乱年代他却选择回到贫困落后的中国开展乡村平民教育,并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这就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行知。

本文为网易教育频道独家原创,请注明来源!

开篇的话:1911-2011,中国教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谁为中国教育谱写了历史难以磨灭的华章?谁吹响了中国教育

事业前进的号角……作为媒体,我们选择了回望历史的路径,我们力图冷静、温和,和读者一起重回历史深处,共同感悟百年来教育发展的脉络。

为此,网易教育特遴选百年来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十位大师,为网友展开一幅人物画卷。11月起,网易教育将陆续推出蔡元培、梅贻琦、晏阳初、胡适、行知、鹤琴……等十位教育大师专题,集中展示百年来中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敬请关注。1946年1月初,行知创辨社会大学,自任校长,

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图为行知在社会大学门口留影。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191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的行知拒绝了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行知归国之际正值国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贫困无知的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行知想到了“师教育”,他主“到民间去”,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创办晓庄师为农民烧心香

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行知却说,“我要去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

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捐赠下,1927年3月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学校在郊外的一个山村举办了开学典礼。中国近代教育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行知有意将“小庄”的“小”改成了“晓”,荒郊野地也因此成了“天亮的地方”。晓庄学校不招收“少爷、小姐”,也不要“文凭和书呆子”。行知亲自担任校长,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他认为,在贫困的乡村经历此番锻炼,培养出来的教师才会对农民有感情,才可以造就既适应贫困的农村又能以知识来改造农村的“导师”,所以“劳动创造的生活”成了晓庄师“每天的课程”。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可惜,在战乱年代,晓庄实验乡村师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介石政府封闭。但即使这样,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1939年7月20日,行知创办起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这也保证了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贻鑫就是育才学校的学生。贻鑫幼年生活在战乱年代,被父母送进保育院。行知发现已经长了瘌痢头

的贻鑫具备一定音乐天赋,请来最好的医生将其治愈,并准其进入音乐组学习。贻鑫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一代音乐大师,指挥演出了数十部交响乐、歌剧与舞剧作品,近60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家、演奏家,可谓桃满天下。如今,这位年过8旬的老教授谈到当年在育才学校的成长,以及行知四处为学生们寻求衣食的故事,还是压不住心的激动老泪纵横。

无论是师资、教学还是学生质量,育才学校都可以说是战乱中的一个奇迹。

在教育实践中,行知感到旧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是不可能创造

人民幸福的,因此不仅要提倡新教育,还要建立新的教育理论,要教民众做主人,教育人服侍农人和工人,而不教人吃别人。行知明确提出“一切所教所学所探讨,为的都是人民的幸福。”经历了生活的万千磨砺,行知终成医治人心的教育巨匠。1946年正值中年的行知终于累倒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也实践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

2011年10月18日,是著名的教育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在21世纪的和谐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向何处去?我们再次想到了行知的话:“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仅有记住

尚且不够,或许正如行知当初改名的原因,先有行动才可以。今年,首届免费师生毕业。由深居“大城市”的“重点师大学”培养起来的“师生”能否像行知那样,深切地爱着养育自己的土地与同胞,毕竟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无论怎样,都希望他们的表现能让人觉得,世上仍有行知,因为中国的“国情”依然需要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