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师的创作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建筑师, 我们 的那些有权管建筑、管建筑师的部门 及其大大小小的长官们, 难道不可以 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吗?
我们的某些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 门, 在审批建筑设计方案时, 常常会出 现这样的情况: 应该由他们严格控制 的东西, 比如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建 设规模、建筑高度、日照间距、容积率、 绿化率、停车位等, 往往还可以讨价还
北 京是“长官”最集中的地方, 也 是“长官意志”最活跃的地方, 因此, 留 给建筑师自由创作的空间, 也许恰恰 是最狭窄的地方。
于是, 我们在首都不少建筑尤其 是重要公共建筑上, 看到的往往是业 主意志特别是长官意志七嘴八舌、七 拼八凑的顽强表现, 而建筑师的个人 意志, 却常常是一副可怜兮兮、软弱无 力的模样。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以政府法令形 式 颁 布 的《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注 册 建 筑 师条例》, 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批注册建 筑师, 这就为建筑事业和建筑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改革和优化 建筑设计体制, 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 和文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并进入国际 建筑设计市场, 应是当务之急。
论建筑师的创作个性
韩百度文库江 陵
提要 对建筑创作中建筑的个性化表达和建筑师的创作个性略作讨论, 并就 现行设计体制提出一个改革的小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个性 建筑师的创作个性 “建筑师个人工作室” ABSTRACT T he p ap er b riefly d iscu sses a rch itectu ra l ind ividua l2 ized d isp lay and a rch itects′crea tive ind ividua lity, and m akes a suggestion

诗人们很是幸福: 可以把随心所 欲、上天入地的瞬间感觉甚至荒诞不 经、光怪陆离的奇诡意象, 顷刻间变作 一字千金的吝啬文字, 一小行、一小段 地向世界炫耀。小说家也十分惬意: 能 够将挖空心思、闭门构想的人间故事 或者饮食男女、灵肉挣扎的隐秘私情, 随意地写成百十万言的畅销著作, 一 本本、一篇篇地叫读者迷醉。 广而言 之: 除建筑师之外, 几乎所有文学艺术 门类的文艺家, 在他们进入创作状态 时, 都充分享有这份孤独的、排他的、 无比珍贵的精神自由。 正是因为有了 这份自由, 他们的理想、信念、情感、追 求, 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他 们的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 才会得到 痛快淋漓的宣泄和张扬。于是, 人类才 能得以分享文艺家们创造的多彩多姿 的文化果实, 文化园地里才会呈现百 花缤纷的动人景观。在这里, 文艺家和 文艺作品的个性, 便显得十分重要, 并 且是产生风格和流派的土壤。 一个没 有创作个性的文艺家, 一件没有个性 特征的文艺作品, 几乎不可能在文化 史和人类心灵上留下痕迹。“大道如青 天, 我独不得出”, 此乃唯独李白才会 喊出的心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制经济条件下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支配 权。这样, 许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建 筑师, 就可以有机会充分发挥和展示 他们的能力、才华和创作个性, 建筑风 格样式、建筑理论流派的多样性, 便有 可 能真正出现; 而加盟“工作室”的建 筑师, 也有了更多、更广的选择自由: 一 旦他在某一个“工作室”学有所成、 羽毛丰满之时, 便可以随时脱离它而 展翅高飞, 另创自己的“工作室”。 于 是, 在我们的建筑师队伍和建筑文化 领域里, 人们必将看到一派人才辈出、 生机勃勃的活跃景象。
价, 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丧失了或者说 削弱了建筑法规的严肃性; 而对于不 应当被他们管得过死的东西, 比如建 筑形式、色彩、材料乃至建筑风格流派 等等, 却又表现得相当霸气, 非叫建筑 师按他们的意志 (常常并不高明甚至 不当) 修改不可。 此种情形, 恐怕是不 少建筑师都曾亲历而感慨良多的。
我们引进豪华轿车, 引进高档消 费 (仅指以公款方式) , 不仅大胆超前, 而且卓有成效; 能不能在引进建筑设 计管理体制的新观念方面, 也积极一 点, 长进得快一些, 不要那么谨慎滞后 呢?
差别还在于: 由于建筑师的工作 方式, 既有个体性, 又有群体性, 因此 其作品在个性和风格的追求上, 还必 须用相当的精力, 去争取赢得社会和 众多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所谓建 筑的个性化表达, 并不是指建筑师个 人性格、思想、情感和意念的随心所欲 的、非建筑的宣泄, 而是指建筑师将自 己对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建筑设计对象 所做的文化哲学的思考, 用富于独特 性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形式表达出 来的建筑语言, 它既是富于激情的, 又 是富于理性的, 必须具有技术经济的 合理性、使用功能的实用性、形式美感 的愉悦性和建筑语义的可读性。
于是, 首都的城市面貌, 便多了些 呆滞守旧的沉闷气息, 而少了点新鲜 活泼的动人景观。
于是, 具有建筑师鲜明创作个性 的、在建筑文化方面堪称精品的、可以 令人耳目一新倾心赞美的建筑作品, 便相当稀少, 更不要说形成学术意义 上的多元创作理论和在这些理论旗帜 下的多种流派和风格。
那么, 能不能做一些可行的改变 呢?
作者为北京一退休高级建筑师
50 199714 新 建 筑
山”, 这是只有陶潜方能抒发的闲情。 文艺家的自由和个性, 仅此可见一斑。 对 此, 作为社会“大文化”的建筑及其 创造者建筑师, 看来只能嫉妒。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 建筑的表 达自由和建筑师的创作自由, 都十分 有限。
第一, 这是因为: 建筑师不能用笔将自己的思想和 语言写在纸上, 建筑师塑造建筑的表情可能比罗 丹塑造《思想者》还要艰难。 建筑师不可能在书斋全凭个人的 心力就能构筑一座座物质的产品, 建筑师必须与众多同事协力才能 将自己的作品变成现实。 文艺家的创作可以说是纯个人的 行为; 建筑师的创作则必须接受他人的 参与。 文艺家的作品可说是人类精神的 外化; 建筑师的作品只能是人类精神的 物化。 第二, 还因为, 在我们现行的文化 体制和建筑设计体制下: 文艺家的作品甚至只需通过一道 编辑的关隘便可美滋滋潇洒而进; 建筑师的作品却常需经历过五关
总而言之: 既然建筑师不是用语 言文字而是用物质材料来表达思想和 情感, 表达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那么他的表达方式就必须精粹凝练, 表达的语言虽难解读而又必须是可以 解读的。而这样的表达一旦成功, 他的 作品便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笔凝重 的财富, 显得格外珍贵, 其思想的深 刻、情感的力度、语义的丰富、文化的
on system a tic refo rm a tion of a rch itectu ra l design. KEY WO RD S A rch itectu ra l ind ividua lity, A rch itect′s crea tive in2
d ividua lity, "A rch itect′s ind ividua l stud io"
包容力等等, 都往往是别的文化样式 所不可替代的。
明乎此, 便不难解释: 在人类久远 的文明史上, 为什么伟大的文学艺术 家数不胜数, 而伟大的建筑师却如凤 毛麟角。

有一篇台湾同仁的文章[1], 很值 得一读。 文章绘声绘色地详尽描述了 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的改建过程, 从中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法国社会给建筑 师提供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创作条件, 并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贝聿铭的创 作个性及其玻璃金字塔的建筑个性又 得到了怎样顽强的表现! 一个最初的 例子是: 当贝氏开始接受法国政府的 委托时, 即“要求用四个月的时间构想 此方案, 在此期间他每个月将在巴黎 住一个星期, 一个人单独而且保密地 研究此问题”! 请注意: 这里说的是“一 个人”, 而不是“一群人”; 是“保密地研 究”, 而不是“公开地研究”。 贝氏在其 创 作 构 思 阶 段 的“个 人 性”和“私 密 性”, 不仅是产生杰出作品的必要而重 要的条件, 同时也受到法国社会的理 解和尊重。 张开济先生新近写了一篇 文 章[2], 呼吁我们的社会“理 解 建 筑 师, 尊重建筑师”, 并且举了一个例子, 说“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以其建 筑形式的新奇而一举闻名于世的。 它 是根据一次国际设计竞赛中的中奖方 案而建成的。 据闻当时的总统蓬皮杜 本人曾想对方案稍作修改, 可是却被 建筑师以中奖方案不能改变而拒绝 了。 结果这位总统也无可奈何。”看来 在 法国, 哪怕像总统这样最大的“长 官 ”, 其“意志”(即使是只想“稍作修 改”的、谨慎的意志) 也是可以被建筑 师“拒绝”的啊!

这里不妨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允 许 建立“建筑师个人工作室”(以下简 称“工作室”)。
“工作室”不 是 建 筑 师 私 人 事 务 所, 而是在现有的全民或集体所有的 建筑设计单位里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建 筑设计组合。 每一个“工作室”可以以 一个或多个注册建筑师个人的名义, 邀集一批与之志同道合并且自愿加盟 的建筑师, 组成一个具有相当创作实 力的集合体。 应当允许“工作室”以建 筑师个人的名字或他自己选择的别的 名字命名。 应当允许“工作室”在公有
“工作室”并不是对现行建筑设计 体制的削弱和破坏, 而是对它的优化 和更新, 可以避免和克服它难以回避 的许多弊端。拥有一批优秀的、社会知 名 度日益提高的“工作室”, 各个建筑 设计单位必将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生 命力, 建筑师人才的组合和流动, 必将 更加合理而有序。“工作室”体制的建 立, 还会给业主带来说不尽的好处。人 们知道, 在现行的建筑设计体制下, 选 择设计单位, 常常让业主不知所措。这 是因为: 假如你将设计任务委托给了 一家总体水平高和实力雄厚的设计单 位, 并不等于你就能获得一个高水平 的建筑师的高水平设计。 有了“工作 室”, 业主才真正有了选择的自由和实 现预期目标的把握。
根据我国国情, 目前还不能大量 批 准建立私营的“建筑师事务所”, 那 么, 在公有制条件下, 允许建立“建筑 师个人工作室”的建议, 也许就是一个 有中国特色的、及时的、不坏的主意。 □
参考文献 1 施植明. 罗浮宫博物馆整建计划. 建筑师
(台湾) , 1990 (3) : 56~ 71 2 张开济. 理解建筑师, 尊重建筑师. 北京
斩六将的死战还不得不弃甲丢盔。 文艺家的作品未经本人许可他人
不得修改半字; 建筑师的作品几乎谁都可以丢三
落四砍尾去头。 文艺家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自己的
作品上写道: 版权所有, 盗者必究; 建筑师面对已被肢解得七零八落
的构想只得: 无可奈何, 有情难诉。 …… 当我用这些节省的文字作了如上
陈述之后, 回头再来讨论建筑的个性 化表达和建筑师的创作个性, 或许会 轻松一些。
既然建筑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 一个重要部分, 而且还是集社会文化 之 大成的“大文化”, 那么它同别的文 化样式一样, 鲜明的个性表达, 风格和 流派的追求, 就应当是理所当然的事。
差别在于: 由于建筑文化是拿物 质材料和工程技术作载体, 便注定了 其个性表达的艰难。 建筑师在其作品 个性和风格的追求上, 要比别的文艺 家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和更卓越的智 慧。
晚报, 1996. 9. 9 (15)
收稿日期 1997- 01- 20 责任编辑 张光辉
新 建 筑 199714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