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微表情心理学分析.ppt

完整版微表情心理学分析.ppt
• 的。
最新.
29
挠 鼻 子
男人挠鼻子表示试图掩饰某事
原因:男人鼻子上有海绵体,想掩饰的时候就
会痒,女人未知
最新.
30
最新.
31
最新.
32
原因:大脑 在努力编造 故事,造成 肢体语言不 一致
眼睛看的方 向和手指的 指向不一样 表示说谎
最新.
33
最新.
34
最新.
35
最新.
36
最新.
37
最新.
1
最新.
2
最新.
3
• 通过“微表情”,就能断定自 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
• 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 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 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 息更加丰富-------微表情
最新.
4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 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面部表情是 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
难辨的面部表情,弄不准还会产生误会。
最新.
8
最新.
9
最新.
10
最新.
11
最新.
12
最新.
13
最新.
14








最新.
15
嘴角上扬表示轻蔑和厌恶。
潜台词:傻了吧/活该等等
最新.
16
最新.
17
最新.
18
最新.
19
最新.
20
最新.
21
最新.
22
最新.
23
微表情的例子
最新.

微表情心理学行为心理学ppt课件

微表情心理学行为心理学ppt课件

掌握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他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理解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保持真诚和自信
通过微表情展现真诚和自信,建立良 好的沟通氛围。
2024/1/30
15
应对不同场合挑战
01
商务谈判
在商务谈判中,通过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判断其意图和底线
,制定合适的策略。
02
社交场合
在社交场合中,运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现自己的魅力和自信,吸引他
人际关系。
2024/1/30
20
05
微表情训练与提高方法
2024/1/30
21
观察法训练
视频观察
观看微表情相关视频,注意人物面部表情、肌肉 动作等细节变化。
现实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人的微表情,结合 情境进行分析。
照片对比
通过对比不同情绪下的照片,学习识别各种微表 情的特征。
2024/1/30
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的结合
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自动识 别微表情的系统,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
3
在社会学背景下研究微表情,探讨文化、性别、 年龄等因素对微表情的影响,增强微表情心理学 的社会应用价值。
2024/1/30
26
技术手段革新
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应用
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捕捉面部肌肉运动,为微表情的识别和解读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预防复发
微表情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心 理问题的复发迹象,采取相应干预 措施。
19
提升个体自我认知
增强自我意识
通过学习和了解微表情,个体可 以更准确地识别自己内心的真实
情感和需求。
促进情绪调节

心理学——微表情

心理学——微表情

陈冠希——违心认错 解密关键:摸鼻子 莱特曼说:人说谎时,体内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使鼻子里的海绵 体结构膨胀数毫米。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 那年2月,陈冠希在温哥华庭外接受访问时,说自己很惭愧,目前最 想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多好的一句话啊,可惜陈先生在那时 候不由自主地摸了希的道歉秀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不过,从小受西方 文化熏陶的陈冠希也许对这种你情我愿的性事根本就不以为然,只 是没料到有一天会衰到如此田地。
忧伤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 :
眉毛挂下来。 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不屑的表情: 上嘴唇上扬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 焦虑的表现。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其它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 :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声音的震颤可能是反感或厌恶。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 可能在伪装感情。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 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后艳照门时代”的真实与谎言 :
阿娇——言不由衷地认错 解密关键:眼睛向右下方、嘴唇紧抿 莱特曼说:眼睛向右下方是通过右脑图像记忆区回忆,嘴唇紧抿是自我 抑制的表现。 做客《志云饭局》时,阿娇多次中断与主持人的眼神交流把眼睛朝向右 下方,这表明她正在认真回忆事件经过。 不过,在反复表示歉意时,阿娇不止一次地紧紧抿嘴,两嘴角向下撇, 这在《LIE TO ME》中被称为典型的“羞愧”表情,与克林顿被撞破性 丑闻时的表情如出一辙。这一自我抑制的表情说明,阿娇对事件也有所 隐瞒,她有苦难言,而所谓道歉,多半言不由衷。

微表情心理学ppt课件

微表情心理学ppt课件
不论是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都有助于你缓解紧张的情绪, 如果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上几步,你的感觉会更好
33
The tension before the interview will make your breathing shallow, at this time, control your breathing, to ensure adequate breathing, a good way to control emotions. Approach is to breathe a beat, the same as for exercise.
26
指尖搭成塔尖:深具自信。
紧张时双手十指是难以一下
27
对准的
对方是否喜欢礼物?
通常当一个人收到喜欢 的礼物时,他会高兴地 说‘我很喜欢’; 如果是撒谎者,他会在 说‘我很喜欢’之后才 露出一丝高兴的表情。
28
当然,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还是很好的
29
我们如何去改善紧张“微表情”呢?
30
1.Breathing(呼吸操)
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说话时抚摸双手多半是对自己表述的不自信下意识抚摸自己的手是自我安慰的手势判断对方说我爱你是否真心
微表情心理学
1
什么是表情?
表情? 1、面部 2、语音语调 3、身体姿态
2
什么是微表情
是人们在试图隐藏或者控制某种情绪时不自觉地 表现出来的一种面部表情;
23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24
说话时抚摸双手多半是对自己表述的不自信
下意识抚摸自己的手是自我安慰的手势
25
判断对方说“我爱你”是否真心?

《微表情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微表情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指导孩子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源自表情, 可以帮助其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
04 微表情心理学实验研究 方法
实验设计原理及操作过程
1 2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场景 确保实验对象和场景具有代表性和可控性,以减 小实验误差。
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 包括实验目的、假设、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
3
实施实验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场景模拟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 真实场景,让观察者在 模拟场景中观察和学习 微表情,提高学习效果。
交互式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 察者可以与虚拟角色进 行互动,体验不同情感 状态下的微表情变化, 加深对微表情的理解。
06 微表情心理学未来发展 趋势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探索
01
结合神经科学
利用神经科学技术研究微表情与大脑活动的关系,揭示微表情背后的神
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关系
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微表情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分支, 它研究的是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方式, 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 和行为规律。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 意、记忆、思维等,而微表情心理学 则关注情感和情绪的认知过程及其对 面部表情的影响。
自嘲/尴尬
常见微表情特征识别
眼睛
瞳孔放大、眼神躲 闪、眼睑紧闭等。
鼻子
鼻孔张大、鼻翼翕 动等。
眉毛
上扬、下压、紧锁 等。
嘴巴
嘴角上扬、嘴唇紧 闭、舌头舔嘴唇等。
额头与脸颊
皱纹出现、脸颊抬 起等。
情感表达与传递机制
面部肌肉与情感关系 特定的面部肌肉组合表达特定的情感。
神经生理学基础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面部肌肉的联动关 系。

微表情心理学(行为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行为心理学)
如果脖子没病,就是在说谎,这是经典的强迫行为
这种表示强调自己说的真的,但是 却又无意识的告诉别人自己说的假
• 的。
挠 鼻 子
男人挠鼻子表示试图掩饰某事 原因:男人鼻子上有海绵体,想掩饰的时候就 会痒,女人未知
眼睛看的方 向和手指的 指向不一样 表示说谎
原因:大脑 在努力编造 故事,造成 肢体语言不 一致
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
面部肌肉示意图
面部表情的特点
1.外露性强 一般地说,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面部表情来 表现,都是很直截了当的,别人一眼就能看清。
2.配合语气 表情的变化,往往与语气的变化相一致,这样, 才能产生有声有色的生动形象。 3.复杂丰富 面部表情虽然有外露性强的特点,但类似的表 情可能会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有时会出现复杂 难辨的面部表情,弄不准还会产生误会。
面 部 心 理 学
微表情
绵阳师范学院物电系 何云龙 张小叶
• 通过“微表情”,就能断定自 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 • 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 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 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 息更加丰富-------微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
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面部表情是
谢谢观赏!!
眨眼
说某事的时候,飞快的眨眼,说明她隐 瞒了一些事情
当某人说类似:“我怎么会知道?!”的 话时眉毛上扬表明其知道答案。
当某男和某 女相遇却装 不认识的尴 尬表情
男的表现为看对方 一眼然后转移视线; 女的表现为轻微抬 起下巴即表示她们 很可能认识却又不 方便表明互相认识。
• 1.单肩抖动——不自信 •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 逞) • 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回忆中) • 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 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 • 6.揉鼻子——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 容易痒) • 7.眼睛向右看是在回憶,向左看是在思考謊話, •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 9.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 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 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 12.瞳孔放大----抗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 • 15.抿嘴 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反应(表情)一、概述1、微反应(micro-expression)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那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因此微反应研究的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没有刺激源的反应是容易收误导的),通过刺激源造成对方不经意的反应,而如何提问是有效刺激的核心。

2、微反应包括:微表情、微动作、微语言。

3、微反应的生理机制: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负责人们生存、情绪、情感、记忆等,对外界反应是条件式的,无需思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包括两个神经组织:杏仁核(负责情绪)和海马体(负责记忆)。

4、没有判断价值的行为:(1)社交动作(问候、微笑点头、握手等);(2)有准备的回应(实现已经知道要被问哪些问题、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3)表演;(4)主动的表现(演讲、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等)。

5、刺激源的形式包括:实际发生的体验(包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想象、回忆以前的体验、经历以前发生过的相似场景、共情、他人教导(如老师教导不能乱扔垃圾,因此看到乱扔垃圾感到愤怒)、主动做某种情绪会产生的动作(如做悲伤表情可以产生悲伤情绪)。

二、情绪与表情(一)脸部主要肌肉1、额肌:位于眉毛上方前额部,放松时前额平坦;2、皱眉肌:位于眉毛内侧一小块锥形区域;3、降眉间肌:位于眉毛内侧至鼻根(鼻子最凹陷的地方)之间;4、上睑提肌:位于上眼睑内部;5、眼轮匝肌:围绕眼睛的椭圆形肌肉;6、口轮匝肌:位于口唇内的环形肌;7、提上唇鼻翼肌:中间部附着于大鼻翼软骨及其上的皮肤,外侧部延伸入上唇的外侧;8、提上唇肌:起自眼眶下缘,肌肉纤维和提上唇鼻翼肌、颧小肌一同汇聚于上唇外侧部位;9、颧小肌:起自颧骨的外表侧,终止于上唇外侧部位;10、颧大肌:起自颧骨,在嘴角处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成更深的肌肉束;11、提口角肌:在口轮匝肌的口角部位和颧大肌、降口角肌、口轮匝肌混合交织,部分浅部的纤维附着于鼻唇沟的皮下;12、颈阔肌:起自于胸部上端,最终经过下颌骨终结于口轮匝肌的口角处;13、降口角肌:以一长附着带起下颌骨的颏结节及与之连续的斜线,位于降下唇肌起点的下方;14、降下唇肌:位于口轮匝肌下方,与口轮匝肌下周部融合;15、颏肌:下巴底端;16、颊肌:颊部深层,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

心理学——微表情

心理学——微表情

阿娇——陈冠希,鄙视你 解密关键:一边嘴角上扬 莱特曼说:一边嘴角明显地轻轻上扬,表示出看不起、轻蔑的情绪。 在《志云饭局》中,聊到出事一年中陈冠希并未打过电话来道歉时, 阿娇一边嘴角上扬,可见,对这位“曾经最爱”,阿娇其实也颇为 轻蔑与不屑。
职场微表情
面试时,面试官主要会参考微表情,考察两点:面试者的自信以及所回答内容的 可信度。再综合考虑其展现的性格特征,考量是否符合职位需求。 1.微笑,代表自信;而微偏头微笑,则表示自在友善; 2.常扶眼镜等小动作,或把玩领带项链等,若作为开发研究类思考性工作则无所 谓,但若作为销售等职位,则有可能显示自信不足,心神不宁; 3.手指磨擦手心,为焦虑;而咬指甲,则是缺乏安全感; 4.手插口袋,眼睛左顾右盼,不敢直视对方,表示紧张害怕,对自己没有信心; 5.抿嘴唇,挠头,窘迫紧张,不知所措; 6.眼睛向上看,为迟疑; 7.扶眉骨,是典型的羞愧;在面试时出现,则要留意所叙述的内容有何不妥;
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 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 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 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 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5.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 毛下垂,眯眼。
6.惊讶:惊讶时,下颚 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 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 微抬。
7.轻蔑:轻蔑的著名特 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 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其他常见微表情解析:
1.单肩抖动——不自信时候更容易单肩抖动(并不是所有的单肩抖动就是不 自信)。 2.注视对方眼睛——人在准备好谎言时,更容易注视对方眼睛,以使对方相 信或观察对方是否相信。(并不是注视对方眼睛就是撒谎)

《微表情心理学》课件完整版x

《微表情心理学》课件完整版x

《微表情心理学》课件完整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微表情心理学》一书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微表情的概念、类型以及识别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微表情的定义,微表情的分类(如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等),微表情的识别技巧(如观察面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注意眼神的变化等)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微表情心理学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表情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微表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微表情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表情的概念、类型和识别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微表情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资料、表情卡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微表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微表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新课导入:介绍微表情的概念和类型,讲解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别微表情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微表情心理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成果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微表情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微表情心理学1. 微表情的概念2. 微表情的类型3. 微表情的识别方法4. 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微表情的概念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答案:微表情是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是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图的表情。

在人际交往中,微表情可以揭示对方的真实情绪,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效果。

2. 请列举三种微表情及其识别方法。

答案:皱眉(观察眉头紧锁、眼睛眯起等),嘴角上扬(观察嘴角微微上扬、面部肌肉放松等),眼神游移(观察眼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等)。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自己总结:
愤怒:1眉毛下扬且并拢,二个眉毛中间是下扬的并且向中间并拢。2眼睛怒视,眼睛睁大。3嘴唇紧缩,二边嘴角向下。愤怒表情特征:
1. 眉头向下紧蹙
2. 怒目瞪视
3. 双唇紧抿
轻蔑:嘴角翘起且展露在脸部一侧,一边的嘴角向上翘起,脸部不对称。轻蔑表情特征:
1. 嘴角抿紧,并仅在脸的一侧上扬
厌恶讨厌:1印堂起皱纹,二眉中间的地方有皱纹。2上嘴唇上扬,嘴巴是上边的嘴
恐惧害怕:1眉毛上扬且紧锁,眉毛向上且向中间靠拢。2眼皮上扬,上眼皮向上扬。3眼皮收紧,因为眼睛睁大导致眼皮收紧。4嘴唇稍许向耳朵水平方向后拉。害怕表情特征:
1. 上眼睑下垂
2. 两眼无神
3. 嘴角微微下垂。
惊讶吃惊:1眉毛上扬。2两眼睁大。3嘴巴微微张开。惊讶表情特征:
1. 双眉上抬
2. 双眼圆睁
3. 双唇微启。
1. 眉毛抬升并紧蹙
2. 上眼睑抬升
3. 下眼睑紧绷
4. 嘴唇稍许超耳朵水平方向后拉。
快乐高兴:1眼角有鹰爪皱纹。2脸颊上扬鼓起,眼角下面靠外的地方向上并且鼓起。3带动眼窝周围的肌肉。快乐表情特征:
1. 产生鱼尾纹
2. 两颊抬高
3. 眼周肌肉的变化。
悲伤:1上层眼皮下垂。2两眼无光。3两侧嘴角微微下拉。悲伤表情特征:

行为心理学之微表情心理学集合通用课件

行为心理学之微表情心理学集合通用课件

提高谎言识别的准确性
训练观察力 通过训练和练习,可以提高对微表情 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
综合分析
结合其他肢体语言、声音变化等因素, 综合分析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以提高 谎言识别的准确性。
注意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微表情可能 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 的影响。
实践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多加应用,通过实践经 验提高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
注意眼睛
当一个人说谎时,眼睛往往会 不由自主地往右上方看,这是 大脑在编造谎言的过程中的自
然反应。
观察鼻子
当一个人说谎时,鼻子可能会 变大、变硬,这是由于内心的 紧张和焦虑引起的。
注意嘴巴
说谎者的嘴巴往往会出现一些 特定的微表情,比如嘴角上扬、 嘴巴紧闭等。
注意头部动作
说谎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自然 的头部动作,比如突然点头、 摇头等。
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
在犯罪调查中,微表情也被用来揭示嫌疑人的真实情感和情绪,以 帮助侦探和检察官判断嫌疑人的真实供述。
微表情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01
起源
微表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当时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微表情的概念。
02 03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表情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许 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微表情的特性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 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微表情能揭示人的真实感情和情绪, 而普通表情可能会因为社交需要而掩 饰真实情感。
微表情一闪而过,有时连清醒的做表 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
微表情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揭示人的真实情感和情绪
微表情能揭示出人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情绪,因此对于心理学家来 说,微表情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2024版《心理学微表情》PPT课件

2024版《心理学微表情》PPT课件

目录•微表情概述•微表情识别技巧•常见微表情及其心理含义•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应用•微表情识别误区及挑战•总结与展望微表情概述定义微表情是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能揭示人的真实感情和情绪。

难以控制微表情是下意识的反应,难以掩饰或伪装。

持续时间短通常只有1/25秒至1/5秒。

揭示真实情绪微表情能够泄露人试图隐藏的情绪。

定义与特点联系微表情和宏观表情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但微表情更真实、更难以控制。

区别宏观表情是明显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面部表情,而微表情则是瞬间的、不易察觉的表情。

微表情与宏观表情关系01深入了解人类情绪微表情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情绪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0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识别和理解微表情,可以提高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效果和相互理解。

01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微表情来更准确地了解客户的情绪和内心状态。

02安全与执法在安全检查和执法过程中,通过观察嫌疑人的微表情可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或隐瞒信息。

03市场调研与广告通过观察消费者对广告或产品的微表情反应,可以评估广告效果和产品吸引力。

微表情识别技巧观察面部肌肉运动识别基本表情01通过观察面部肌肉的运动,可以识别出喜、怒、哀、乐等基本表情。

捕捉微妙变化02微表情往往瞬间即逝,需要仔细观察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如眼角上扬、嘴角下撇等。

分析肌肉紧张度03面部肌肉的紧张度可以反映人的情绪状态,如紧张、害怕等情绪会导致面部肌肉紧绷。

分析眼神变化观察瞳孔大小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反映人的兴趣和情绪状态,如瞳孔放大表示兴奋、好奇,瞳孔缩小则表示不感兴趣或厌恶。

注意眼神方向眼神的方向可以揭示人的注意力和心理状态,如眼神游离可能表示不诚实或不安。

捕捉眼神闪烁眼神闪烁可能表示人在掩饰真实情感或说谎。

嘴唇的形状和动作可以反映人的情绪状态,如嘴唇紧闭可能表示紧张或不满,嘴唇张开且放松则表示愉悦或兴奋。

观察嘴唇形状口型的变化可以揭示人的言语和情感表达,如嘴角上扬表示开心,嘴角下撇则表示难过或失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情心理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微表情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与面部上的行动或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说实在的,不怎么想去学习这个,因为有时候想想被骗也是种幸福把,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个人在与我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是人心里真情实感.....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像这个,大家能看出来她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吗人在说谎是会时不时的去抹脖子或者是把玩身上的饰物,而且眼神是闪烁不定的,从而来掩饰此时心里的不安和焦躁,这是典型的机械动作。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先说面部的表情,·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

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接下来就是动作!!!·摩挲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

当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心虚时,摩挲双手可以让自己安心。

·单边耸肩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自信。

·男人的鼻子里有海绵组织,当他想隐瞒什么,鼻子就会开始痒,此时就会下意识地摸鼻子。

·双手抱胸同时后退,是一种下意识地退缩,表明说谎者感到心虚。

·人们通常认为,说谎时人们才会避开与对方的眼神交流。

事实却恰好相反。

人们在说真话时,会因为回忆转移视线,如果他一直盯着你的眼睛回答问题,就是在说谎,因为他需要观察,看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手指向一边,眼睛却看向另外一边:当你绞尽脑汁捏造事实的时候,肢体却完全跟不上。

·人在撒谎时会下意识地弓起身子。

·人真正发怒的时候,生气的言语和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人们说到赞成某事时伴有摇头动作,表示他心里其实不这么想。

·向前伸出下巴是生气的表现。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揉眼睛是不情愿的意思,即使一个天生的盲人,在被要求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揉眼睛。

·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与对方交谈时将篮球放在胸前,在彼此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是焦虑的表现。

还有就是声音和说话方式!!·人在说谎时,很难把谎言倒叙出来。

他们会预先按顺序编好谎言,但从不会倒着顺一遍。

·说话缓慢轻柔: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极度悲伤和焦虑。

·词语重复、声调升高都是说谎的表现。

·“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

”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说谎。

·语速快表示当事人很焦虑。

·说话时语速加快意味着他的感情加重了。

·在谎言突然说出时,很多人以为撒谎要花更多时间来反应,但如果谎言已提前准备好,就会迫不及待说出来。

·回答与提问之间的时间差被称为反应潜伏期,反应潜伏期越长,说明回答者对真相有所隐瞒。

再教大家,FBI “识谎”九式从人类的测谎史就可以看出,机器始终是靠不住的,因为它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识破谎言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最终的判断还得依靠人。

FBI 早在1994 年就已经在招聘探员时启用了谎言测试环节,他们在戳穿谎言方面有不少即使普通人也能借鉴的招数。

招式1 :说谎者常会忘“我”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的把自己从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

比如,当你问你的朋友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派对时,如果他抱怨:“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那么很有可能他在说谎。

此外,说谎者也很少提及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拉链门”事件在向公众讲话时,说的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用“那个女人”代替了“莫妮卡”。

招式2 :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如果说谎者已经回答过两次同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蒙混过关”了,并让身体放松下来。

趁他们不注意时再次问到这个问题,此时,说谎者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

招式3 :看眼球转动方向“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人人都知道这句忠告。

因此,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并且瞳孔扩张。

由于注意力太集中,他们的眼球开始变得干涩,这会让他们频繁地眨眼。

另外一个方法是直接盯着说谎者的眼睛,看他眼球的运动方向。

通常,当一个人编造谎言时,眼球会向右上方转动。

当他们真的在回忆某事,眼球则会向左上方转动。

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招式4 :滔滔不绝嫌疑大人要想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

通常,人们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复述的磕磕巴巴。

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不过,这恰恰暴露了他们。

招式5 :声音和声调反常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

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掩饰虚弱内心的表现。

招式6 :笑容不对称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也就是说,脸部两边应该是对称的,并且在鼻子、嘴角和眼睛周围都会产生笑纹,而且真正的笑来得快,但消失得慢。

伪装的笑容会有些轻微的不均匀,眼部的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因而不会产生笑纹,假笑来得相对也会较慢。

招式7 :观察微表情真实的情感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某个表情停留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招式8 :说谎时摸鼻子有人说谎会脸红,这是因为多余的血液流到面部。

鼻子其实也一样。

当一个人说谎时,鼻子会因为充血膨胀几毫米,不过肉眼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此时,说谎者往往会用手摸鼻子,这无疑是最明显的说谎信号。

招式9 :摆弄手指人在说谎时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就会有越多的小动作暴露出来,比如不停地摆弄手指,摩挲双手,转动手上的戒指,或者下意识地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我们。

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含义,我们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

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互信。

如果理解了”微表情”,我们就更能够从一闪而过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其实有时候人是矛盾的,即想知道他或她说的是否是真的,又怕知道真相后的那种无法承受的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后,在想想你们是否适合运用微表情你们是否能够谨慎的运用“微表情心理学”来找寻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知道的真相。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16. 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说明他的话不可信;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

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