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过度自信及其测度:基于心理学依据的研究方法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手段,旨在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整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然而,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市场环境和目标企业的质量,还与并购方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密切相关。
其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现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在商业决策中普遍存在。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高估自身能力,对市场环境和目标企业的价值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
这种心理现象对企业的并购决策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更倾向于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导致支付过高的并购价格。
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并购绩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过去五年内发生的企业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本文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然后分析其与企业并购绩效的关系。
同时,本文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如行业特点、目标企业的质量等。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评估结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现象。
其中,某些行业和领域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高,这可能与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个人特质有关。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的关系通过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更可能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导致支付过高的并购价格。
此外,他们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不理想。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了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CEO的过度自信在适当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而董事会的结构,尤其是独立董事的比例和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在平衡这一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引言在当今商业世界中,公司CEO的决策以及董事会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CEO的过度自信可能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和长期业绩产生影响。
同时,董事会的结构,特别是独立董事的比例和董事会的监督功能,也被认为是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实证关系。
二、理论背景与假设理论指出,适度的CEO自信对公司的决策效率和业绩有积极的影响,因为这可以促进决策者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
然而,过度的自信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而董事会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其对监督公司运营、维护股东利益、防止管理层滥用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这些理论,我们提出以下假设:(一)CEO的过度自信在适当范围内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二)董事会结构,尤其是独立董事的比例和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对平衡CEO的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对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四、实证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一)在适当的范围内,CEO的过度自信对公司的业绩有积极的影响。
(二)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会监督功能越强,越能有效地平衡CEO的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五、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的适度自信和董事会结构的优化对提高公司业绩具有重要作用。
这为企业在实践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本文仍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其他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间的差异。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引言:高管人员在企业中担负着重要的决策职责,其决策水平和决策风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发展方向。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高管人员可能会因为过度自信而做出不适当的投资决策,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为企业高级管理层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过度自信现象的解读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高估的一种心理偏差。
在高管人员中,过度自信体现为他们对自身决策的正确性和能够成功执行的信心过高。
过度自信现象通常伴随着个体在评估风险时的偏见和乐观主义。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可以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现象的实证研究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现象和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自信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公司前景的高度乐观过度自信的高管人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往往过于自信地预测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市场反应。
然而,这种乐观主义往往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二)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高管人员在评估投资项目时,往往受到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的影响,高估了投资收益的潜力和风险的可控性。
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他们倾向于过度依赖自身经验和市场状况进行决策,而忽视了更客观和全面的风险评估。
(三)过度自信的行为决策过度自信的高管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冒险和激进的行为,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而忽视了经济周期和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决策行为常常导致资金的浪费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三、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程度与其投资决策的冒险性和不稳定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方法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方法作者:俞宇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4期【摘要】过度自信作为人类最稳定的心理偏差,在管理者身上表现的有位明显。
长久以来,为了探索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什么样影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是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去判断管理者过度自信。
本文在对前人文献进行梳理的和评述,提出现有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主要方法【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过度自信作为管理者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何构建准确的度量指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心理偏差,很多决策者在大部分情况下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或者行为是过度自信的,而就算有人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决策存有怀疑,也碍于管理者的身份和地位不敢提出质疑。
另一方面,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是瞬间的事情,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和事件的不断变化,一个理性的观察着往往难以找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存在的时点进行准确的度量。
科学发展的道路总是不断前进的,孜孜不倦的中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的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理论研究推动到实证检验中去,因此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之下至今日提出了多种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这些变量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根据管理者行为进行判断(一)管理者任期内持有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变化Malmendier and Tate(2005b)认为管理者发生以下三种行为便可以定义为过度自信,分别是管理者在可行权期内股票溢价超过67%但并不行权;管理者长期持有股票期权至期满,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管理者不定期增持公司股票。
这三种行为都说明了管理者以自身的财富作为一种赌注,对于公司未来收益和自身的管理水平充满自信。
但是管理者股票期权或者持股量不太适合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余明桂等2006,姜付秀等2009)。
及对个人能力持有乐观态度。
(二)管理者盈余预期的偏差Liu、Hu and Chen(2005)最早提出利用管理者盈利预测偏差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治理的不断发展,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CEO(首席执行官)的决策风格与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CEO过度自信的文献众多。
有学者认为,过度自信的CEO往往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从而做出过于冒险的决策。
而董事会结构方面,有效率的董事会应具备多元化、独立性等特点。
至于公司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等。
然而,CEO的决策风格与董事会结构对业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董事会结构对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变量与数据(一)变量定义1. CEO过度自信:通过CEO的公开言论、决策行为等综合判断。
2. 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
3. 企业业绩:以净利润、市值等指标衡量。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某时间段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公开财务报告、新闻报道等。
六、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CEO过度自信程度、董事会结构及企业业绩在不同公司间存在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结构与两者均存在一定相关性。
(三)回归分析以企业业绩为因变量,以CEO过度自信和董事会结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CEO过度自信对企业业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董事会结构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具体而言,具有多元化、独立性的董事会结构能更好地抑制CEO过度自信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2021年管理者过度自信案例
Pain is only residing to oneself by hating someone.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管理者过度自信案例“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是指管理者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的心理状况。
目前的研究证明了“过度自信”这种心理现象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还是对其他普通人来讲,都是很普遍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我们关注了很多年管理者的魅力(其中就包含了“自信”这个概念)之后,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开始思考:如果管理者魅力“过头”了,会怎么样?我们开始关注“管理者是如何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理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有怎样的影响?”、“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及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种反思是有哲学依据的,那就是老祖宗们提出的“过犹不及”的道理。
同时,这种反思和我国改革开发以来企业决策方式的转变是相契合的。
在改革开发初期,我国企业仅靠一把手对企业状况和市场环境的感知和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家。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工具和决策机制来制定企业的重大决策。
但从近些年的状况来看,我国企业依据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个人的判断进行决策的情况依然很普遍,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影响导致企业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名噪一时的“巨人大厦”和“标王秦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管理学界的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比如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大多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服务企业、对“过度自信”的测量没有统一的意见、对过度自信的影响没有一致的结论等。
笔者认为,要把握一个问题,在对其定义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就要从根子上对它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第一步应该探究清楚“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的角色和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其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现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讨论多集中在其对企业投资决策、企业创新以及企业财务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而在企业并购领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其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多数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可能因高估自身能力、低估潜在风险而导致不合理的并购决策,进而影响企业并购绩效。
三、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可能因过于乐观的预期和低估风险而导致不合理的决策,从而降低企业并购绩效。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某时间段内发生并购事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企业年报、数据库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
五、实证分析1. 变量定义与测量本研究以企业并购绩效为因变量,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企业规模、行业特征等潜在影响因素。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量采用相关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管理者对自身业绩的评估、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等。
2. 实证结果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更可能高估自身能力,低估潜在风险,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并购决策。
这些不合理的决策可能降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效果,进而影响企业并购绩效。
六、讨论与解释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具有负面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过于乐观,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管理者过度自信评价方法的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评价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范畴、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研究,对现行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基于影响因素和基于结果表现两大类,并分析了各自的局限性。
在对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评价方法进行了思考,认为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评价方法一、引言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投资者非理性和企业管理者非理性是打开“金融异象”的两把钥匙。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如何影响公司决策、资产价格以及企业绩效,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是相对而言,有关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却落后很多( baker, ruback 和wurgler, 2006)。
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心理或行为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russo和schoemaker (1992)甚至认为90%的管理者都存在着明显的过度自信心理。
由于难以直接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展缓慢。
malmendier和tate(2005a)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此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但是这些度量指标既有各自的意义,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目前尚不存在学者们一致认可的指标。
学者们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其对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但这些评价指标和方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
因此,如何评价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是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问题的基础和起点。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学基础及实证依据(1)自信与过度自信。
自信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的客观评价、正向认知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
自信不仅是人们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和正面认可,更重要的是它包含自我激励的心理过程,美国作家爱默生直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先贤孔子说“吾心信其可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并购绩效的潜在影响。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用统计数据及分析模型,揭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适度自信的管理者有助于提高企业并购绩效,但过度自信则可能带来风险,导致并购绩效下降。
本文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密切相关。
近年来,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其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将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企业管理学领域。
学者们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
在企业并购领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高估自身能力,低估潜在风险,从而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相关研究指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活动中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策略,这可能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基于前人研究及实际观察,本文提出以下假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为验证此假设,本文构建了包含管理者自信程度、并购活动、企业绩效等变量的分析模型。
该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成因及影响进行梳理。
其次,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公开数据库、企业年报及相关研究报告等。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更可能采取高风险策略。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研究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研究摘要:过度自信理论弥补了经典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和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该理论注重运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改善企业决策行为,广泛吸取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科学研究的成果,重新解释了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投资异象和投资行为认知偏差。
本研究试图在控制公司系列特征变量基础上,探求高管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现有的行为金融文献主要集中在投资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进行研究的很少,本研究力图在这方面做有益尝试。
文中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构筑了一个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的投资决策行为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从总体上看,该分析框架兼容了逻辑推理性和比较性的规范研究、描述性与解释性的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因持有公司股票期权并出于职业声誉考虑,似乎更是谨慎投资,但他们一旦发现公司有充裕的现金流,会对现金流投资表现出强烈的偏好。
高管层持股作为一种内在激励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问题,对改善我国上市投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过度自信的高管人员对现金流的利用存在着管理机会主义。
为了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带来现金流盲目投资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可以适度负债以减少高管自由决断使用的现金流,这样也可降低其代理成本。
第二,按公司的成长性进行了分组,通过对高成长性公司组分析发现,这组公司尽管有较好的成长性,高管过度自信并不一定增加投资,只有在拥有充裕现金流的情况下才增加投资。
在低成长性公司里,即使拥有充裕的现金流,他们通过对前景的预测与现实分析,也很难表现出增加投资的倾向。
第三,基于不同融资约束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过度自信的高管人员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融资约束的强弱并没有相关性。
第四,基于公司最终控制人不同性质研究发现,非国有产权控制的公司对现金流表现得更为敏感,国有产权控制的公司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过度自信调研报告
过度自信调研报告过度自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调研过度自信现象的存在情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过度自信的问题,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观点。
2. 采访:与一些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和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过度自信现象的看法。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报道,了解过度自信现象的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承认有过度自信的经历,62%的受访者表示在某些情况下会过度自信。
2. 过度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过高评价、对风险的低估、不听或不接受他人的建议、缺乏对自身潜在风险的认识等。
3.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冒险行为增加、成功和失败判断的不准确性、个人关系的破裂、自尊心受损等。
4. 调查结果还显示,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是影响过度自信的关键因素。
受访者中,相对受过更高教育的人和年纪较大的人过度自信的比例较低。
四、专家观点1. 专家们普遍认为,过度自信属于一种心理偏差现象,表明了对现实的扭曲认知。
2. 过度自信可能受到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 专家们提出,适度的自信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但过度自信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
五、解决方案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自信的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和孩子掌握适度的自信度量。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人们培养对自己评价和决策的客观性,避免被自身过度自信的盲目驱使。
3. 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倾听和接受他人建议的意识和能力,避免因过度自信而拒绝他人的建议和帮助。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过度自信现象的存在情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冒险行为增加、个人关系破裂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过度自信,教育引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听他人意见等措施是必要的。
只有适度的自信才能对人们的发展和成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数据,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结果表明,CEO的过度自信在某些情境下能带来正面效果,而有效的董事会结构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一、引言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CEO作为公司的决策核心,其决策能力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过度自信现象在企业管理者中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同时,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其结构对于企业决策和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试图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背景与假设(一)CEO过度自信理论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过度估计和低估风险的倾向。
在企业管理中,过度自信的CEO往往更加果断、积极。
虽然可能存在风险,但也可能带来突破性成果。
(二)董事会结构理论董事会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的规模、独立性、专业性等因素。
合理的董事会结构能有效监督和指导企业决策,减少企业风险。
(三)假设提出基于理论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CEO的过度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而有效的董事会结构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三、研究方法(一)样本与数据本研究选择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了这些公司的年度报告和公司治理相关数据。
(二)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以验证提出的假设。
四、实证结果(一)CEO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情境下,CEO的过度自信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其更加积极的决策风格带来的。
(二)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数据显示,有效的董事会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业绩,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的规模、独立性和专业性上。
五、结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CEO的过度自信在特定情境下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而有效的董事会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分享】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关键词:过度自信投融资决策高管人员三九集团论文摘要:过度自信是公司高管人员普遮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会司投融资决策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对三九集团高管赵新先在投融资决策中过度自信表现进行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弓丨言由于我£国情特殊,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约束和监督,高管人员在企业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往往显示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近年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褚时健、广东原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前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山东秦池集团王卓胜等曾盛极一时的著名企业高管纷纷落马,它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与启示。
国内著名企业生命周期如此之短,以前我国学者更多地是从公司管理机制、治理结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加以探究,那么,是否可以从高管人员的主观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动因加以认识?因此,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行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由于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加速或者直接导致企业投融资失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现象,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投融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究。
二、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1.文献回顾W e i nS tei n(1980)通过研究发现下列三个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过度自信:控制幻觉,高度向往良好收益,难于比较个体间业绩的抽象参考点。
根据March和Shapi ra(1987)调查的证据可知,管理层低估内在的不稳定性,相信自己能全面控制公司经营业绩。
Lys and Vineent (1995)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NCR的AT&T并购决策。
研究表明:并购中的价值毁损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关。
然而,过度S信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实证证据还比较有限,Yueh —hsiang Lin ( 2005)以台湾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管理者利润预测作为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综述作者:孙静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8期摘要:在行为金融的影响下,管理者过度自信成为研究公司财务的焦点。
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归纳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成因、对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判断和测量方法。
Abstract: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has been the hot topic in corporate fin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sised the cause of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it's influence on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judgement and measurement.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财务;测度Key words: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behavioral finance;measurement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184-020 引言20世纪末期,由于资本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无法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异象。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完全理性”假设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放松了投资者“理性人”假设,考察他们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基于“非完全理性”和“有限套利”理论,对资本市场中的异性进行了较好的讨论分析,构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框架。
随后行为金融理论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张,并在公司财务研究中得到应用,形成了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相关的研究者们认为应考虑到作为企业权利中心的管理者也是自然人这一现实情况,他们的决策行为同投资者一样,会受到其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
科研课题论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101548 企业研究论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随着行为财务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财务提出了质疑,人类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存在着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心理是最普遍的一种。
从管理者非理性心理出发,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的内涵以及度量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进而试图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企业价值影响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一、过度自信的基本内涵以及度量方法(一)基本内涵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关于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与认知限制的偏误。
Odean总结了关于人类过度自信的几种表现:(1)人们往往高估自身决策的准确度以及做好某件事情的能力,低估决策带来的风险。
(2)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同普通员工相比,管理者掌握企业资源,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
Geol and Thakor(2000)指出了管理者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由于职位的性质,不仅掌握了重要资源,也拥有决策的权利,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通常高估收益、低估风险而把握更多的机会。
(二)度量方法的相关研究关于如何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目前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
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管理者持股状况。
Malmendier and Tate(2005)给出了测量过度自信的方法,把公司授予管理层的认股权证作为基准点,如果管理者到期选择了行权就表明管理者对公司未来没有信心,管理者这时不是过度自信。
如果管理者到期日仍然选择继续持有,表明管理者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这时认为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
2.主流媒体上对于管理者的评价。
Malmendier and Tate(2005)首次使用此方法,统计出主流媒体对于CEO 的评价出现“乐观”、“自信”的次数以及出现“谨慎”、“小心”字样的次数,对次数的比较进而评价CEO 是否过度自信。
媒体对于管理者评价的数据很难获取,所以我国学者很少采用此方法。
3.管理者的相对薪酬。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量化指标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量化指标研究发表时间:2014-11-18T14:14:38.90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月上旬供稿作者:袁晓红[导读] 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因而难以用股票期权和CAR 来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Manager's Overconfidence袁晓红YUAN Xiao-hong(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汕头515000)(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tou Polytechnic,Shantou 515000,China)摘要院随着行为财务理论的兴起,过度自信理论倍受人们的关注。
而在这一类研究中,实证研究远远滞后于理论研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难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来度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本文将对我国现有的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量化指标的研究做以梳理,并在此基础提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量化指标。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overconfidence theory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empirical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far lagging behi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researchers are hard to find a feasiblemethod to measure managers' overconfidence. In this articl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managers overconfidenc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summarized, and based on thi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are put forward.关键词院过度自信;量化指标;行为财务理论Key words: overconfidence;quantitative indicators;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中图分类号院C931.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176-030 引言随着财务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资本市场中的许多经济现象与传统的财务理论不一致,开始对传统的理论假设提出质疑,产生了“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大量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CEO的过度自信、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方式对公司的业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介绍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得出结论。
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其中,CEO和董事会的决策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尤为关键。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CEO的过度自信现象和董事会的结构特性对公司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表明,CEO的过度自信可能带来积极的创新和战略决策,但也可能导致风险过高的投资决策。
董事会结构则影响着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效率。
因此,探究这两者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五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构建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假设一:CEO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CEO能带领公司取得更好的业绩。
假设二: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合理的董事会结构能提高公司的业绩。
五、实证分析1.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性统计选择公司净利润、股票收益率、市场份额等作为业绩指标,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CEO的自信程度数据,并收集董事会的相关数据。
通过描述性统计,我们对数据的分布和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2. 回归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CEO的过度自信对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董事会结构中的独立董事比例对业绩也有着积极的贡献。
3. 稳健性检验通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
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摘要: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其研究的最重要的心理偏差即是过度自信。
本文介绍过度自信现象的心理学解释以及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例证,并对过度自信现象的研究做出了一些评价。
正文:过度自信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的概率的心理偏差(Wolosin,et al,1973;Langer,1975)。
Kahneman,Daniel和Amos Tversky(1979)等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时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一、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1、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
比如,我们讨厌某个国家,那么,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关注这个国家的负面消息,用以证明这个国家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越来越讨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赞同某个方案(特别是那些自己提出的方案),也会举出众多理由,数据的、图片的、事实的、分析的,来不断支持该方案,使其越来越正确。
2、难度效应(hard-easy effect)许多研究表明, 人们判断或决策的信心水平受任务难度及领域的影响(Gigerenzer et al, 1991;Kvidera, 2008)。
通常对较难任务做信心水平评估时, 才会引起过分自信和较差的校准。
而任务难度过于简单, 过分自信的现象就会消失;相反,会出现系统的信心不足(Juslin, Winman & Olsson,2000)。
Lichtensten 将这种现象称为信心的难易效应 (Craig et al, 2008)。
人们在面对更难解决的问题时更易产生过度自信。
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标度量及实证分析
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标度量及实证分析作者:孙莉萍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19期【摘要】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以2012-2013年间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六个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有效主成分,按照熵权法赋予客观权重,得出一种新的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学研究日臻完善,但现实中很多经济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模型解释。
于是,学者们开始关注在经济活动中起影响作用的人的感情和情绪因素,对非理性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已经证明大多数人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即在预测自己的工作表现、成绩等积极的事项时存在“优于平均”效应,而在预测失业意外事故等消极事项时存在报告低于平均的可能性。
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倾向,从而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
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融资决策、资本结构、盈余管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但研究的基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目前却存在一个重大缺陷:绝大多数研究所构建的衡量指标仅仅关注CEO或公司的某个单一替代指标,这些衡量方式主观性和片面性较强,噪音较大,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基于此,本文对应该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否提高衡量的客观程度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理论分析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目前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有以下种类:1.外部指标(1)主流媒体对管理者的评价。
Malmendie和Tate收集主流媒体对500强CEO描述评价,当更多的评价是“自信”和“乐观”时认为CEO过度自信。
(2)消费者情绪指数。
Olive采用对美国消费者进行访问调查而编制的消费者情绪指数来衡量过度自信。
(3)企业景气指数。
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以当年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平均指数(即年度指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当景气指数大于100点时,表明企业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对未来发展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地 评 价 自身 完 成这 一 任务 的 能力 ( is i,9 0 , Went n 1 8 )也 e ( Ken 。9 3 。 管理 者在 对企 业投 资做 出决 策 时普遍 Mc n a 19 ) 而
研究成 果 中 , 最强 的结论 就是 人 的过度 自信 心 理偏差 ” 。同 就是 说 . 种“ 制幻 觉 ” 使人 陷入 不切 实际 的过度 乐观 这 控 会 自信 ” 追 溯人 类非理 性心 理偏 差 的心理 学起 源 , 以发现 认 为决 策 的结 果 是 可控 的 .因 此极 其 容易 陷 人 “ 。 可 控制 幻 大量 相关 研 究 已经 对过 度 自信或 过 度 乐 观 的概 念有 了明 觉 ” .即对 自己 做 出的投 资 决策 表现 出更 高 的过度 自信或
D od 和 T ae( 9 5 对 行 为 金 融 的微 观基 础 进 C nr1有 关 。 承担 的任 务 具 有 可 控性 时 个 人更 容 易 过 eB nt h lr 19 ) ot ) o 当 行 总结 的时 候 曾经 指 出 : 在 心 理学 领 域 有 关个 人 判 断 的 “ 时. 他们 还 认 为 “ 理解 交 易 之 谜 的关 键 行 为 因素 在 于过 度
过度 自信 的人倾 向于对 事 物过 度乐 观 。 反之亦 然 。 因此 , 分 别就 过 度 自信 和 过度 乐 观 找 到代 理 变 量不 易 实现 也并 无 三 、高管 过度 自信 的心 理学 依据
如前 文 所述 ,人 的过 度 自信 心理 偏差 是普遍 存在 的 。
与投资 者过度 自信在 解 释微 观市 场异 象 上 的研究 相 比 . 近 必 要 。
确 的界定 过度 乐观 . 为在 其管 理下 的投 资项 目风 险较 小( rh & 认 Mac
| |
根 据心理 学与 行为 学 文献 . 度 自信 的 心理 偏差 可 以 过 S a i ,9 7 ; h pr 18 ) a 概括 为人 们过 高估 计 个人 所 获信 息 的质 量 与精 确 性 (i F. s 其二 .过度 自信 的 水平 与 个 人对 任 务 的尽 责 程度 相
一2 1 年 第 7期 01
■现 代管理 科学
■管理 创新
高管过度自信及其测度 ● 基于心理学依据的研究方法
● 毛 雅 娟
摘要 : 时至今 日, 司层面上非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正在 日益备受关注, 公 尤其是管理者过度 自 心理偏差对公 司决 信 策的影响, 然而, 难以找到准确测度 高管过度 自 的代理变量是制约这一领域发展 的主要障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 因此 , 文章基于对大量心 理学文献的梳理, 分析了过度 自信的心理学起源, 深入挖掘 了高管过度 自 信的心理学依据 , 最后 以此 为指 引, 不仅提 出了 更为恰 当的 高管 过度 自 实证 测度 方 法及研 究假 说 ,还通 过细化 引发这 一 心理偏 差 的 因素 而提 出了不 同维度 的测度 方 信 法, 这对未来行为公 司金融发展具有探 索性 的一个重要尝试。 关键 词 : 高管 过度 自信 ; 制幻 觉; 我 重要 感; 面幻觉 ; 我 归 因 控 自 正 自
也 有助 于本文 细化 引发 高管 过度 自信 心理 偏 差 的因素 . 提 出不同维度 的 实证测 度 . 将是 对未 来 行为 公 司金 融发展 这 具有 探索性 的一 个重要 尝试
二 、过 度 自信 的 心 理 学 起 源 与 概 念 界 定
表现 出明显 的过度 自信 心 理 偏 差 ( uS R sO& Sh e a e . c om kr
那 么 ,管 理者 为 什么 更容 易 产生 过度 自信 的心 理偏差 呢?
在 大量心 理学 文 献 中寻找 对 于这 一 问题 的回答 . 助于本 有
因此 . 了弥补 高管 过度 自信 假 设在 解 释公 司金 融 问 文提 出更恰 当的高 管过度 自信实证 测度 方法 。 为 题上 的不 足 . 文基 于对 大量 心 理学 专业 文 献 的整理 与 回 本 至今 为 止 . 多 相关 文 献 已经记 载 了专业 人士 存在过 许 顾 。 重分 析 过度 自信 的心 理 学起 源 , 过度 自信 的概 念 度 自信心 理偏 差 的经验 证 据 . 些专 业人 士包 括临床 心理 着 对 这 进行 界定 , 而深入 挖掘 高管 过度 自信 的心 理学 依据 。这 学 家 、 进 医生和 护 士 、 投资 银 行 家 、 程 师 、 工 企业 家 、 师 、 律 谈 样做 的 目的在于 .以高 管过 度 自信 的心 理 学依 据为 指 引 , 判专 家等 。而作 为 专业 人 士 中的重 要一 员 . 企业 经理人 也 有 益于本 文提 出更 为恰 当 的高管 过度 自信 实证测 度方 法 .
一
、
引言
这两 种心 理倾 向是 共 生 的 (a l T y r& Bo n 1 8 )换 言之 o rw ,9 8 。
自 R l(9 6 提 出并 购 的 “ ol1 8 ) 自大 ” 说 以来 。 管过 度 假 高 自信 的心理偏 差 已经成 为公 司金 融 的行 为学 解 释 ,然 而 , 年 来 国 内外学 术 界对 高 管过 度 自信 展开 的研究 未免 有些 停滞 不前 、 缺乏 新意 。 考这 一滞 后性 的根 源 . 思 最主 要的一 个 原 因在 于人们 很 难 找 到能 够 准确 度 量 高 管过 度 自信 心 理偏 差的代理 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