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婷婷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太湖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童诗两首教案湘教版

2.出示: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
组织学生齐读并引导学生质疑。
3.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交流这些小标题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质疑。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引读,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所发出的感慨是在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寄寓了作家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课堂小结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绿。
2.学习第二节。
(1)课件出示“大象有一个宝贵的生命,蚂蚁也有一个宝贵的生命,”
指名读、齐读。
(2)“宝贵”是什么意思?(珍贵,当作珍宝看待)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大象和蚂蚁的生命都很宝贵,不要因为大象大,就觉得它生命宝贵,而蚂蚁小就觉得它的生命不宝贵,对于每个动物来说,不管是大,还是小,它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三、精读童诗
1,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不久以前的一滴泪珠,不久以后的一抹欢乐。”
(2)指名读。
(3)“泪珠”指什么?为什么“不久以前的泪珠会变成以后的欢乐”?怎样变成的?
(4)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结:“泪珠”不仅指泪水,还指失败或困难、挫折。“欢乐”是指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18竹影》优质课教学方案0

【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4.简单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实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参差..___、___收藏.___惬.意___口头禅.___徘徊..___、___弥漫.___姿.态___水门汀.___2.解释词语惬意:徘徊:坐不牢:口头禅:二、合作探究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2.课文题目是“竹影”,但开头并不谈竹子,却从“太阳落山”写起,为什么?3.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4.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5.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三、精读精练课内语段阅读“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
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
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
2024年柳叶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柳叶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柳叶儿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植物的意识。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的亲情的美好,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翻译。
(2)生字词列表。
(3)柳叶儿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生字词,掌握字词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柳叶儿的了解。
(3)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齐读课文,强化记忆。
3. 探讨课文内容(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柳叶儿的哪些特点?(2)小组汇报:总结柳叶儿的特点。
(3)教师点评,总结提升。
4.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所学,进行思考。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柳叶儿的诗歌、故事等,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柳叶儿”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2021年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株紫丁香1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1、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课前准备:实物:紫丁香、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情境渲染 Nhomakorabea启动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学生字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1.(出示生字词片)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课题:一株紫丁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香、浓、院、枝、伸”10个生字,理解“浓绿、消除、挂牵”等词语的意思,绿线内二类字“株、栽、帮、疲、倦”等只会认读即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宾县第四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史冬梅
复备教师
姜亚莉黄海英吴春雨魏秀琴
学情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欠缺,需要大量的口语和练习才可以提高。
课题
Unit 2Topic3 SectionB
备课时间
主备栏
建议反及
个性化改造
教
学
目
标
能运用表示询问物品所属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够与同学积极合作,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实践;
(老师可采用相同的方式教授其余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Finally, show the table and let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tape.
3.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from thank to cats by themselves
Those are our bikes. = Those bikes are ours.
Preview the new words and1ain Section C.
板书设计:Whose jacket is this?
Section B
Sounds:
1.—Whose jacket is this?—I think it’s Kangkang’s. /F/; /N/
2.—A: Whose …is this/ that? —It’s… /ts/; /dz/
初步了解辅音字母组合th/ ts/ ds的读音规则并能较熟练地根据发规则进行单词的拼读和拼写;
教学难点重点:能够掌握由Whose引导的询问人物外貌特征的表达法
难点重点解决方法:物品所属的表达法,并结合之前学过的颜色词语描述物品以及学会使用“I think it’s sb’s”来推测物品的所属者。
安溪铭选中学英语组教研组建设经验

(二),教师获得的荣誉
1,校长杨晓东被评为2007年度,2008年度实 验学校优秀课题负责人。 2,校长杨晓东接受21世纪英语教育周报记者 作题为“争创一级达标,争当一流学校”的专 访,全文刊登于英语教育周刊2009,6,15。 3,钟祥坤、谢克弘老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 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 新模式的研究”优秀课题负责人评比活动中获 全国一等奖。
3,强化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4,积极开展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5,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6,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教案设计、教学 基本功的评比。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素质教育和英语教育教学方 面的理论文章,通过学习,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 念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 和知识水平,从而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 了高中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 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此外,我们 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 进修和继续教育,并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龚东升老师的《如何提高高三年复习课效率》 等五篇论文分别发表于《英语周报》教师版及其 它CN级刊物上。 8,陈娇燕老师的《谈快乐英语教学》,《激发学 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等4篇文章发表于《英语周报》 教师版。 9,陈凤珠老师的论文《发挥teens优势,促进英 语学习》获全国三等奖。 10,谢志源老师论文《英语报刊阅读及其课本的 整合教学》获全国三等奖。
。。。。。。
(四)学生参加高考的情况 1,2005年高考我校学生陈淑卿、王婷琳分获安 溪县文、理科英语单科第一名(泉州市第二名) 2,2006年高考白泽清等六位同学分获县英语单 科1,4,5,6名。 3,2007年高考黄娇蕊,李小婷,陈蓉,郑淑丹, 吴振辉分居县英语单科1,2,4,5,6名。
2024年苏教版初二语文备课教案设计

2024年苏教版初二语文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生字词和成语。
2.课文的写作特色和情感表达。
3.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2.课文情感表达的把握。
3.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案、课件、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以轻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如播放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或小故事。
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成语,查找相关资料。
3.生字词学习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和成语,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和成语。
4.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1.课文分析教师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等。
学生举例说明,讨论课文的写作特色。
2.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3.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如仿写课文、续写故事等。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反馈。
第三课时1.课文复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课文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美,如语言美、情感美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教师点评。
3.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如课文背诵、课后练习等。
学生记录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1.课文复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课文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课文内容,如了解作者、相关历史背景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成果,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教案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8、分析其他三联
(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
引入情境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正课: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尝试背诵
回顾律诗的知识
读出诗歌的韵味,把握诗歌的节奏
赏析诗歌
分析其他三联
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学习《己亥杂诗》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学校九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

做好高质量的引导与陪伴
美好的未来
目录
CONTENTS
坚持传统
集体备课
寻求突破
倾听孩子的声音
精 准 实
因为有你而温暖
分层教学 深入知识的脉络
高效课堂
美好的未来
寻求素养的突破
复习规划
坚持传统
集体备课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本着为孩子负责的原则,备课组内教师集体备课,有问题及 时沟通交流。认真研究教材,针对山大附中及辅仁学生的特点和 知识的侧重点,适当科学、合理的对教材课时进行整合。 认真备课,课上突破难点,落实好重点,把握好考点,提高 效率。研究教材,研究考试,把握课标要求和中考方向,了解教 学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深入知识的脉络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资料包 可选择
坚持传统
高效课堂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我们的”根”——质疑式教学 校本教材编写(已印成册)
1.用问题串的形式展示知识的形成
过程; 2.用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 空间; 3.用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层次 的思考.
备课时间:每周二下午(每周一上交备课计划) 备:附中南四楼备课室
备课组织人:苏晓虎
备课记录人:孙婷婷
坚持传统
集体备课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寻求突破
倾听孩子的声音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寻求突破
倾听孩子的声音
——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科课程建设
以学生讲解为主 发散思维,方法多样 教师补充,处理好小细节和重点 理清思路,适当拓展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及情节,感知其中的情感。
3.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流畅朗读和书写生字的正确性。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雷锋给我戴上咬过的文具盒》2. 阅读理解1.听读2.词语解释3.理解练习3. 书写练习1.生字书写:着重生字“文具盒”、“咬坏”等的书写训练。
2.查漏补缺:复习前几单元的生字,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及目标。
2.学生课前听读,朗读生字。
3.教师进行听读评测,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
4.师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其中的人物形象及情节。
5.书写练习:生字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2.阅读理解练习:听读、词语解释、理解练习。
3.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生词。
4.书写练习:查漏补缺。
第三课时:1.学生互相展示书写练习,互相评价。
2.小组合作练习:用生字造句。
3.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听读、朗读、词语解释等综合表现。
2.书写练习成绩:生字书写的正确性。
3.参与度及合作精神:小组讨论、合作练习等。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及效果。
2.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3.调整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通过集体备课,本节课的教学将更加系统和有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017苏教版选修秋季word集体备课教案

秋季(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琢磨、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育学生酷爱自然、酷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二、琢磨、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预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诞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能够一路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分派:1课时教学进程:一、说秋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季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难过……可是秋季也有“我言秋季胜春朝”的绚丽。
同窗们,此刻咱们这儿正值秋季,你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季是如何的?(也能够用学过的诗句表达),学生发言后,老师补充: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
今天就让咱们走进秋季,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季。
板书《秋季》二、读秋一、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语段朗诵。
教师出示朗诵要点:a.朗诵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二、学生配乐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听录音朗诵。
4、学生齐读。
五、背诵(填空式,课件出示)三、品秋1.找出诗中共描述了几种景物?2.试探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3、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画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4、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何?五、通过画面的描画,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感?四、唱秋好的诗就是一首歌,听《春天在哪里》,小组合作把《秋季》改写成歌词《秋季在哪里》然后唱歌。
五、写秋咱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咱们描绘咱们自己的秋季了。
以“秋季”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六、作业: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七、板书设计:农家丰收图(栖息)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少女思恋图(梦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课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课备课课时教学案学校:青岛市福山路小学姓名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课题基础性目标14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时2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运用词语串,描述雨景。
课时教学目标发展性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莎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莎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重点教学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莎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难点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课件、班班通14我不是最弱小的方法手段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保护蔷薇花1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备课教学任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
第12课学习本课的六个新单词。
理解由新单词组成的单词。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的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者。
1、揭示主题,引导人们学习新课程。
第二,第一次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1.板书课题。
2.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3、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这样说?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范写,重点指导: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情。
对文章有个2三、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4、精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你对哪些语言文字印象深刻?学生交流,出示语句: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指导朗读。
学生交流,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导朗读,重读“每个人”,肯定的语气。
年龄小、力气小、身体弱指名读,齐读妈妈的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柳叶儿

4、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5、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节奏、感情。说出喜欢的原因。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好在……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
时间
2013.03.18
地点
初一办
召集人
课题
柳叶儿
课时
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殊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自读、诵读、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
设计
恋—抢—吃—赞苦中带涩
追忆过去的苦难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
—————————————————————————————————————————————————————————————————————————————————————————————————————————————————————————————————————————————————————————————————————————————————————————————————————————————————
重难点
重点:理解苦与乐的内涵;赏析文中的生动描写。
难点:理解“苦”与“乐”的内涵,懂得感恩生活。
教
学
过
程
夏夜多美 人教版一下第四单元优秀教案 集体备课

石塘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用表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
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
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
伸出手做爬的动作。
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
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
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
小蚂蚁如何做的?”’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
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
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
(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
)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案

霍城县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定稿) 2019 年度第二学期霍城县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定稿)年度第学期霍城县小学语文集体备课阅读教案(初稿讨论稿)年度第学期霍城县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单元目标模板课题第几单元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例如:本单元教材以**为专题编排,各课***,选编的课文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可测的)过程与方法:(可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悟的)单元教学重点:结合三维目标写单元教学难点:结合三维目标写教法:(如引导点拨法、讲授法等)学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等课时安排:(一般安排11-12课时左右)各课课时:备课日期: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可测的)过程与方法:(可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悟的)教学重点:结合三维目标写教学难点:结合三维目标写教法:(如引导点拨法、讲授法)学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等课时安排:精读课两课时(自读课一课时)备课日期:月日授课日期:月日第一课时课时教学要点:(一般定两个即可)1.(目标一定要围绕教学总目标走)2.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课前检测(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知识,检测学生前期学习效果。
)四、激情(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语2.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营造气氛,激发兴趣,明确教学任务或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学段目标确定学生的阅读方式。
2.随文识字、指导写字(设计意图: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四、精读课文(片段),品味欣赏1.小组合作探究:赏读重点片段2.学生成果交流汇报: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设计意图:在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五、拓展延伸,当堂检测1.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相关拓展2.重点知识点的当堂检测六、课堂小结,收获体会师生共同小结,谈收获体会七、作业布置,分层达标板书设计要有课题课后反思:注: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环节差不多,个别环节可根据需要稍作调整。
苏教版年级下第四单元《锦绣江南》教学

全国中小学“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教案设计2、根据课程需要在网络中收集相关的图片和音响资料,制作成课件。
3、多媒体教室。
钢琴。
四、教案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比较法等五、教案过程:教案过程,导入请同学们听歌曲完成连线题,将同一个民族的歌曲与风景图连在一起并说说是哪个民族的。
以抢答的形式。
当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把歌曲音量调小,以不影响学生回答为可。
西藏民歌《酒歌》【百度音乐盒】内蒙民歌《牧歌》【百度音乐盒】新疆民歌《阿拉木汗》【百度音乐盒】陕北民歌《走西口》【百度音乐盒】2,师总结:这三首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少数民族民歌,它们都很优美,风格迥异,蒙古族长调民歌节奏舒缓,这种歌曲的产生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游牧生活有关。
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性格热情奔放、能歌善舞,音乐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
因为民歌是表情达意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就会形成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
<说到《走西口》时,学生可以模仿一下阿宝的演唱,学学阿宝用方言说话过渡:我们江苏省属于汉族,虽然同是一个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方言习俗等不同卡地的民歌也风格各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江苏民歌风格!二,新课<一)从视觉方面领略一下江南地域特征1,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哪里?<)<)<)设计意图检查一下学生的准备情况,同时以抢答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阿宝是大家熟悉的民歌歌手,让学生模仿一下,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感受到方言是民歌形成的要素之一。
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风景的秀丽。
创设情境。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江南。
江南的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
2,师:你们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游玩过?那里的语言、气候、民俗等有何特点?<学生简要回答)3,师:有人去过无锡吗?请说说无锡有哪些美景?听过无锡方言吗?<)<) <<)<)播放无锡方言的音频<)过渡:无锡真是山美、水美,人美方言也柔美,那么无锡人民是如何用歌声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的呢?<二)欣赏并演唱歌曲《无锡景》1,完整听赏一遍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 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 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 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 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时目标 1.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 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3.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演舞台剧《穷人》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 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 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 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 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
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 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 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 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 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 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作业布置: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第四小学榆树园分校 2014-2015 学 年
第一学期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教师:
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人
苏婷婷 授课时间 2014、11、2 授课地点 六(2)班
课题
《穷人》
课时
2 课时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学目标
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住他人的美德。
4. 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
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 教学重点难点 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
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讲授法。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 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的新字、生词。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视频导入《穷人与富人》问: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 时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