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育学王涛博士讲座分享——《爱和规矩》(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教育学王涛博士讲座分享——《爱和规矩》(一)
2011年6月21日,我在国际会展中心听了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的讲座——《爱和规矩》,这是王涛博士继去年五月份的讲座后第二次来郑州,每次反响都非常好。
《爱和规矩》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孩子几岁开始做规矩,做规矩可以打吗?怎样打?教育孩子理念和方法哪个更重要,及第二讲中的情商培养等等。
非常巧的是,听完讲座的第二天,育心赖老师在早起群里讲到孩子能不能打的问题,以及道和法哪个更重要。
卿儿妈非常佩服赖老师看问题的高度,感到两位老师在许多问题上的观念十分契合,因此卿儿妈准备把王涛博士去年和今年的讲座笔记做个整理,逐步跟大家分享。
先介绍一下王涛博士,王涛博士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其家庭被评为中国宁波十大教师世家,在哈佛大学取得发展心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取得美国杰出教授研究者永久居民。
王涛博士近年对中西方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讲座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的理念。
下面首先分享去年五月份讲座——《爱和规矩》(一)的内容。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
▲ 父母学是一门新的学科
▲ 反省自己成长的经历(成长中的爱和规矩)
▲ 了解发展心理学
※对新生婴儿的认识:
▲ 一本在美国引起轰动的书——《哲学宝宝》(The Philosophical Baby):
婴儿所具有的能力是我们所知甚少的(不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就目前所发现的,婴儿在出生就具备了很多超乎常人想象的能力。
(播放录像:)一个出生十分钟的婴儿,爸爸重复伸舌等面部表情,孩子能学会模仿。
布下的米老鼠试验表明,五个月的宝宝已经知道1+1=2。
※早教干预重要性的实证性的研究:
哈佛大学的教育学院院长Kathleen MaCartney通过对1365个家庭及他们刚出生的孩子进行的长达11年的跟踪研究,认为没有进行过早教干预的儿童在上中学后无论在学习成绩及各种活动中与进行早教干预过的儿童是没法比的。
同时呼吁中国的政府也要加大早期教育的干预力度。
在美国,早教是个普遍的意识,政府会进行干预,有早期教育的家庭走访制度。
※早教干预重要性的实证性的研究:
*爱和规矩哪个更难
*“爱或规矩”还是“爱和规矩”:答案应该为后者
反醒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爱和规矩。
(播放录像)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倒地哭闹,妈妈不理他去别的房间,他会跟着跑到妈妈面前再次倒地(卿儿妈的观感,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录像,对我们来说都会遇到类似的孩子哭闹的情况,如何处理呢,想必爸爸妈妈们也都为此苦恼过)
※爱和规矩:
*什么是爱
*什么是规矩
*怎样爱孩子
*怎样做规矩
在这里,王博士提到了Baumrind的父母教养方法理论
满足需要与坚持原则:
严格型:高度满足+高度原则
严厉型:缺乏满足+高度原则
溺爱型:高度满足+缺乏原则
忽略型:缺乏满足+缺乏原则
溺爱型造成孩子的苦毒,这是许多中国独生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父亲总是爱得太深沉,很少表扬孩子,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需要表达出来,爱的缺失和不完全会造成许多问题。
※教育孩子的原则
*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
*真正的规矩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是正确的父母观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西方育儿方式的差异
西方: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和财富,我有暂时保管的权力和教育的神圣职责,所以西方在一下两方面做得非常好:
---独立能力:孩子从小就不和父母睡在一起,培养孩子的独立
---尊重:培养过程尊重孩子。
基督教中不论年龄大小都是弟兄姊妹,父亲与孩子也是弟兄。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牺牲自己为孩子
孩子要听话
牺牲自己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话。
※规矩从何时开始做?
规矩必须从出生时就开始做:
*孩子出生前家庭环境的营造,父母需要学习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规矩
——吃的规矩:定时吃
——睡的规矩:从小独立睡
*早期规矩对人生发展的影响(最新的研究发现)
*规矩迟早要做,越晚代价越大
晚做规矩的代价——
(播放一段视频)一个美国妈妈,宝宝从小没有养成独立睡的习惯,到宝宝2、3岁时想让他独立睡就非常难办。
视频上那个孩子因为不愿在小床上独自睡,一遍遍地从床上爬下来,在超级保姆(美国的一个职业)的帮助下,妈妈开始在床边读书,告诉孩子要睡觉了,侧面对着孩子,慢慢移出门外,不要有任何情绪和表情,不与他做任何的交流(这种方法竹清妈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试过,非常奏效,当然要慎用),当孩子爬下来,会把孩子再次抱回到床上。
最后孩子只是坐在床上哭,哭着哭着倒头就睡过去了。
这个过程持续了25分钟,但对他妈妈来说是像是过了一年,当时孩子哭,妈妈也哭,场景让人非常揪心。
这就是没有从小做好睡的规矩所付出的代价。
(其实中国的孩子一般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和父母分床的,那个时候分床一切也都很顺其自然,当然那一定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视频二)孩子闹情绪,抓狂:不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
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孩子理性对话,讲出自己的要求。
家长要轻声轻气说重话。
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哭闹行为。
※王博士的观点:
1.孩子可以打
*打是有效的处罚手段:及时、有效
*符合社会规范:
犯了错不能只认错,要让他承担后果,否则孩子会把认错当作逃避处罚的手段。
2.要会打
※打孩子的艺术
1.前体之前提:打孩子不能带有愤怒。
你是因愤怒打孩子吗?愤怒时是发泄不是规矩,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肉体上,给孩子的感受是负
面的。
2.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要用杖
*给自己时间冷静
*规矩在施打者之外
中国的杖代表规矩,不直接用手。
规矩在父母之上,在施打者之外。
不是父母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打你,父母只是执行者,如果让孩子从小有这样的观念,长大以后将会成为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震慑力:如古代中国的家法:尺子。
专物专用,有震慑力。
3.打孩子前要语言交流
不是我打你,但不得不打你(是规矩要打你)。
4.打孩子需要爱:
管教孩子之前父母先被管教
爱的储蓄罐不能透支
两个案例:
案例一: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培养孩子也非常成功。
刘墉讲,规矩在父母之上,在施打者之外,言语要简洁有力,规矩是要带有爱的,不光打到肉体,关键要让孩子内心感受到爱。
案例二:西瓜皮的故事
一女孩从楼上把西瓜皮扔下去,正好把停在楼下的汽车窗玻璃砸碎了,别人不知道是谁扔的,如果把这件事瞒过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大家想想,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道歉还是陪孩子一起去呢?
首先,这个父亲和孩子一起去,一起去承担责任。
但是道歉时谁先开口?
如果孩子能说可以,但是很多孩子是不会说的,所以大人先开口:“对不起,是我孩子做的”。
这句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不要说:“是她做的”。
当然接下来孩子要道歉。
第二次去邻居家送赔偿,让孩子自己去。
让孩子内心承担责任。
※规矩的一致性原则
1.家庭内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统一:
中国的隔代教育,容易溺爱孩子
父母统一:严父慈母,是最理想的爱
不能当孩子的面对对方提出异议,这样会影响到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威信。
2.教育者之内的统一
不同时期的规矩和爱要统一
3.体现爱的管教和体现管教的爱。
※爱和规矩的原则
*管教孩子,自己先被管教
*带有规矩的爱和体现爱的规矩
*规矩从出生开始,越晚代价越大
*按孩子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介绍了苏菲云博士和她的家庭(大家可以上网了解一下)
※规矩的一致性原则
1.家庭内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统一:
中国的隔代教育,容易溺爱孩子
父母统一:严父慈母,是最理想的爱
不能当孩子的面对对方提出异议,这样会影响到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威信。
2.教育者之内的统一
不同时期的规矩和爱要统一
3.体现爱的管教和体现管教的爱。
※爱和规矩的原则
*管教孩子,自己先被管教
*带有规矩的爱和体现爱的规矩
*规矩从出生开始,越晚代价越大
*按孩子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介绍了苏菲云博士和她的家庭(大家可以上网了解一下)
※交流的重要**流是爱的通道
*交流是规矩的手段
*交流是累积效应:
给爸爸们的忠告——先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才能被你带领。
孩子到青春期更需要爸爸,需要有力量的爱。
※一次载入史册的交流
一位真正的马语者-Monty Roberts
(卿儿妈看完这个视频,很受震撼,希望大家也有所触动)
从小生活在马场的Monty Roberts 认为传统粗暴的驯马方式不仅耗时长,而且对人与马的感情造成了伤害。
他尝试用与马沟通的方式来驯服野马,把传统的二周到一个月的驯马时间缩短为几天。
为了让更多的人信服,在Monty 62 岁时,他决定到大自然中找野马做实验,英国BBC 全程跟踪进行了拍摄。
Monty Roberts 在野马群中选择了一匹马,当它与马群分开后,Monty一直想接近它,跟踪这匹马24个小时,跑了166公里,紧紧跟着它。
第二天,野马会停一下,当他回头看时,Monty也停下转身。
第三天,Monty继续跟着野马,直到它对他放松了戒备,慢慢减下速来,最后终于停了下来。
Monty Roberts 不时地抚摩它,以马的方式鼓励它,给它适应的过程,终于把马鞍放在了它的背上,驯服了这匹桀骜不逊的野马,整个过程只用了将近三天的时间。
整个过程中,62岁的Monty Roberts 骑着马一直紧紧跟随着那匹野马,追了三天三夜,但
Monty坚持了下来,一直在尝试与野马沟通,直到野马自己慢下来,停下来,他才慢慢地靠近它,与它交流,给它鼓励,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直到真正在驾驭它。
续集二:
一年后,Monty带着这匹野马回到了当初发现它的地方,找到原来那群野马,下面几个答案,请大家猜一猜,马会怎么样的表现呢?
A:原地不动
B:一步一回头回到马群
C:头也不回地回到马群
续集三:
Monty相信它会回来,所以在原地等着,等了一天……
一夜……
……
当众人准备放弃的时候……
它回来了!
当它看见Monty还在等它的时候,它边跑着边跳着边叫着回来了!
所以说,真正的驯服是心的驯服,是自由的选择。
结束语:父母的交流方式和结果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