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南洋华侨与中国近代化

合集下载

课题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经济(一)

课题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经济(一)

课题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经济(一)教学目的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表现及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表现及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生认识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

4、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教学时间第周星期第节教学过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板书、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1、含义: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表现(1)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高中历史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 热点专题4晚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 热点专题4晚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
1234567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 述近代英国对外交往所产生的影响。(13分) 答案 不同:中国属和平交往,英国属于殖民扩张;中国以构建和平秩序,促进世 界各国发展为目的,英国以称霸世界,满足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中国 封建王朝是对外交往的主导与推动者,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是海外扩张的积极推动者。 影响:扩大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展了英国的海外利益,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和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英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
国负责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朱棣派遣郑和出使的敕谕中说:“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
语华
帝国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确实做到了有“一”就有“和”。
1234567
——摘编自何芳川《“华夷”秩序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已具备了向外扩张的条件。当时,新的政治制度已 经确立,由此而造成的政治冲突也已经结束。重商主义已经为朝野上下所接受,对外 贸易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国计。辉格党长期执政,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保障, 这个党代表着英国最大的土地贵族,但同时也代表以伦敦为基地的海外大商业利益。 威廉三世继承王位后,英国就被拖进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就威廉的本意而言,他 要把英国拖进荷、法之间的长期争执,从而有利于荷兰方面;但就英国而言,这却符 合它已经面临的扩张需要,因此受到广泛的支持,尤其受到辉格党的支持。
1234567
2.(2019·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30)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
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
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
事件反映出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 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 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 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厚封建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研究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研究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研究作者:李嘉川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4期(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清末新政的展开与清政府对华侨认识的变化等因素推动了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具体表现为: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引进侨资;积极采取兴学措施,强化相关教学内容;增设领事,颁布《大清国籍条例》,等等。

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华侨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主要有:拉动更多华侨开展国内投资;华侨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推动华侨管理的法制化发展;加强华侨间的团结,促进其民族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清末新政清政府华侨政策1.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变化的背景清朝前中期继承了明朝对海外华人的政策,把华侨视为“弃民”。

鸦片战争后,华侨归国往往因得不到合法的保护而受到地方莠民及官绅吏员的百般欺压。

他们“或因积有资财,恐被本籍绅民寻事勒索,或因往来货物恐被各处关卡藉端留难,遂改入洋籍,以冀外人保护”①。

殖民政府一向奉行殖民主义政策,历来不允许殖民地的被统治民族与宗主国臣民享有相等的权利。

在荷属南洋群岛,1854年荷兰殖民当局把当地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而华人被列为第四等。

等级不同,在纳税、交通等方面华侨都受到殖民政府的歧视和严格限制。

因此,华侨往往被迫改籍以躲避殖民政府的法律歧视。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逐步改变其华侨政策。

从清朝初的“逃犯”、“逆贼”经过“苦力”到“华人”、“中国绅商”的发展,显示了清政府对华侨态度的转变。

1.1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

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口通商口岸的开放,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了。

清王朝内外交困,已无力对华侨的进出国境进行有效限制和管理。

与此同时,因为西方列强殖民地范围不断扩大,急需大批华工参加海外殖民地开发和建设,所以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放弃传统的限制出洋及进出国境的政策。

浅析华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浅析华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浅析华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华侨是中国近代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主要影响手段有侨汇、投资与兴办教育、文化事业、投身革命,这发挥了稳定国际收支、赡养人民、净化地方风气、培养人才的作用,并影响了国内的政治、经济政策。

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华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影响也有一定局限。

标签:华侨;侨汇;实业报国近代中国经济相对于以往的中国经济而言有两个重大变化:活动舞台由中国国内变为世界舞台,中国不再是“中国之中国”,而是“世界之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开启使中国不再是“农业中国”,而变为“工商业中国”“近代化中国”。

这是中国所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真正含义。

而华侨作为特殊历史背景下最早移居国外,在国外定居,并从事生产生活的一群人,可以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受到外国文化、生活习俗深刻影响的一批人,而他们也正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结合点。

华侨外出务工走向世界多从底层做起,在持有自身传统中国思维的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他们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认识深刻,他们用自身的力量深刻影响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更多的人则是无意中对中国近代经济造成了影响。

华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既有直接的经济手段,如侨汇、回乡投资工商业等经济方式,也有参与社会教育文化、政治等社会事务从而潜移默化影响社会思想观念、风气,传播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社会看世界的方式的深层次社会和思想层面的影响。

华侨回国兴办新式学校、携带亲友出国、推动留学生留洋,这些都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华侨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投身革命,开创实业,为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开创性的促进作用;而华侨经济作为中华民族的海外投资,其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侨汇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侨汇是指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其祖国的款项。

华侨与侨乡的现代化历程——以泉州为例

华侨与侨乡的现代化历程——以泉州为例
关键词 :华侨 ;泉州 ;侨乡 ;现代化 ;内卷化 中图分类号 :C 1 ;I 3 92 ) 4 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10 06—19 (0 0 4— 0O一 7 38 2 1 )0 0 3 0

侨 乡 ,是 中 国 独 有 的 概 念 ,侨 居 海 外 数 十 年 乃 至 几 代 人 的 华 侨 华 人 与 故 土 之 间 有 如 此 深 的 羁 绊 可 说 是 世 所 罕 见 。华 侨 一 词 在 1 9世 纪 末 开 始 通 用 ,华 侨 的 合 法 身 份 此 时 为 清 政 府 所 承 认 ①,
又 有 吴 世 荣 、吴 文 楚 、 陈 新 政 等 起 于 槟 城 ;泉 州 地 方 的 革 命 名 人 许 卓 然 , 因 曾 旅 居 新 加 坡 而 在 南
3 华侨大学学报 ( 0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O 10年第 4期
华 侨 与侨 乡的现 代化 历程
以泉州 为 例
。蒋 楠
( 华侨大学 华侨华人研 究院,福建 厦 门 3 12 60 1 )

要 :华 侨被公认 在近代中国的现代 化历 程 中有过 卓越贡 献 ,在侨 乡泉州 ,这种 贡献尤 其明显 ,甚 至是侨 乡

五口通商后 ,16 80年 《 中英北京条约》 中有关契约华工的内容事实上允许 了华侨可 以自由往来故乡与海 外,华侨 回乡不再 受到 限制 。到 19 年 , 83 有关华侨禁令的法律也被废除,华侨 身份完全合法化。见郑一省 .多重 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 华侨华人与 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06 M] 20 :绪论. ② 根据 18 98年统计 资料 ,泉州市华侨总数为 438 6. 万人 ( 《 见 福建省 历史地 图集》 “ 1民族 图组 ” 人: 3 ,福 建省地 图出版社 20 04版),远远 超过福建省其他地市 。

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激情的历史阶段,它将中国华人从封闭的社会中推向世界舞台,深刻影响着海外华人社群的发展与中国本土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进行探讨,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华人早期移民潮与为何离乡背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病弱的社会、对外侵略的压力和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许多中国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成为海外华人。

他们有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有的是逃避内乱与动荡。

这些早期移民潮奠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的基础。

二、华人运动的兴起与演变随着早期华人移民的涌入,海外华人社群逐渐形成,他们开始组织起来,以识字教育、保护同胞权益、反殖民主义等为中心,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

这一运动以多元化的特点为其主要特色,如同志团体、学社、游击队等。

三、反英等殖民主义运动与爱国情怀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中,反殖民主义运动有着鲜明的特点。

众多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组成的团体积极参与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各种斗争,如义和团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抵制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奔走于海外与本土之间,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文化交流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除了政治上的抗争外,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为中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外华侨积极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广中医、太极拳、功夫、中国书法等。

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文化得以在海外扎根,并且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挑战与机遇然而,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他们在海外长期被歧视和辱骂,居住环境艰苦,生活困难。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自身认同问题,如何在海外保持中国传统价值观与本地文化相融合。

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阻碍华人运动的发展,相反,华人运动在挑战中寻找到了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六、对今日的启示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外华人运动以其不懈的奋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失败的原因:
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 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行不通。
第9 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 (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 建立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领导辛亥革命。
革命高潮: 武昌起义(1911.10.10)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
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 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 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四提倡四 反对;马 克思主义
影 响
有利于社会的 进步,为资产 阶级的思想传 播奠定了基础。
教训: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行不 通。
统治,结束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帝 制; ②促进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③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 教训:资产阶级 革命不可能完成 反帝反封的民主 革命任务。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反动政策 开始时间:
1915年
10. 新 文 化 运 动
阵地: 前 期 人物: 旗帜: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和科学
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影响(性质、作用) 后 期
内容: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光明前途。
10、(1915 )年,陈独秀、( 李大钊 )、 ( 胡适 )、( 鲁迅 )等,高举( ) “民 和( 》杂志 “科学”)两面大旗;以《 主” 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近十年客家商人研究综述

近十年客家商人研究综述

近十年客家商人研究综述周琍;龚丹丹【摘要】客家商人研究作为客家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近十年来客家商人研究逐渐兴起,成果日渐丰富,这丰富了客家文化和商人群体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不均匀、研究水平整体不高、低水平重复等不足,应该从研究资料、视角和方法等方面努力,进一步拓展和推进客家商人研究.【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客家文化;客家商人;研究综述【作者】周琍;龚丹丹【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8一、客家商人研究缘起以1933年罗香林先生《客家研究导论》的问世为标志,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客家研究的大门,从此对于客家文化的研究,愈发为学术界所重视,日渐成为一门显学,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尤其在客家源流、客家妇女、客家建筑、客家宗族社会、客家民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客家商人的研究则起步晚、发展慢。

“客家商人”这一概念也是在随后的研究中慢慢被挖掘出来的。

目前仅有少数几本关于客商的研究著作,如谭元亨《客商》,阎恩虎《广东客商》,相关的研究论文也不多,而且多为宏观论述,无论是研究的精细度,还是研究的区域、研究的时段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客家商人”的定义,谢友祥和闫恩虎所认可的解释是:一是指从商的客家人,二是指“客家商帮”的简称。

[1]对于其发展起源,谢友祥则认为“客商”大概形成于明中期以后,成熟于清康乾以后。

根据地域特色,“客商”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是闽南“客商”,从漳州出海,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做生意,代表人物是胡文虎;二是粤东“客商”,从汕头出海,到东南亚,代表人物是张弼士。

客家商人按区域划分为国内客家商人和海外侨胞客家商人。

国内客家商人又划分为赣南客家商人、潮州客家商人、福建客家商人以及其他省的客家商人。

海外侨民的历史

海外侨民的历史

海外侨民的历史海外侨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进行跨国迁徙和交流。

侨民作为特殊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挑战,为世界各地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海上丝绸之路和早期侨民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便捷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第一批侨民开始渡海定居。

他们不仅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带到了海外,还将外来的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

这样的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二、近代侨民与殖民主义在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扩张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和侨民形成。

许多国家的侨民被迫迁徙到西方殖民地,为殖民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们也遭受着殖民政权的剥削和歧视。

三、海外华人侨民的历史海外华人侨民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侨民群体之一。

自19世纪以来,大量的中国人移居海外,寻求更好的生活和经商机会。

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华人社区,维系着中华文化传统,并与当地文化融合。

同时,他们也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外友谊的桥梁。

四、海外侨民的经济和文化贡献海外侨民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创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就业机会和税收贡献做出了贡献。

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传承下来,丰富了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五、海外侨民的困境和挑战尽管海外侨民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们仍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

移民法律和身份认同问题成为他们常常面对的挑战。

并且,一些海外侨民也受到社会歧视和种族主义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

六、当前海外侨民的发展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海外侨民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他们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海外侨民组织和网络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结论海外侨民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经历了迁徙、困境和挑战,但也为世界的进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客家人排第三,499万人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客家人排第三,499万人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客家人排第三,499万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早在几千年前便开始向域外输出人口,且未曾中断,只是,输入地仍保持中国传统并认可自己华人身份的移民,却只出现在最近的五百年,其高潮,便是清末与“闯关东”、“过西口”几于同时的“下南洋”。

侨乡新垵村南洋,即今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在海外分布最多、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大量出现,南洋华人华侨占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以前的80%降低至2007年的73.5%,未来,该比例仍将继续走低。

尽管如此,南洋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仍是不可忽视的,按庄国土、李瑞晴所著《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截止2007年,全球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其中南洋地区3348.6万人,新移民仅占250余万人。

自古以来,中国移民的大方向一直是由北及南。

直到唐高宗时期,中国南部沿海的全部陆域才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才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渡海向南。

基于地利和海洋传统,闽粤两省是南洋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贯的差异,可分成五大帮:讲闽南话的福建人(后通称闽南),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后亦称潮汕),讲广东话的广府人(亦称广肇人),讲海南话的海南人。

除福建人为福建省籍外,后四者在当时均属广东省籍。

五大帮人口总约三千万,占南洋华人华侨总数达87%,本文拟在前人发表的资料基础上,汇总分类,还原五大帮在南洋的人口分布和数量。

以下统计及估计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五大帮人数考截止2007年,在不考虑新移民的影响,南洋华人华侨按方言籍贯分,数量第一为闽南人,1082万人;第二,潮汕人,748万人;第三,客家人,499万人;第四,广府人,449万人;第五,海南人,134万人。

以上位序的成型,始自1920年以后,按庄国土所著《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人华侨估约510万人,其中潮汕人180万,闽南人120万,广府人80万,客家人70万,海南人40万,五帮合计490万,总占比高达96%。

华侨群体与近代中国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其价值

华侨群体与近代中国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其价值
- 132 -
青年学者园地
在东南亚:跨国迁移、经济开发、社团沿衍与文化传承新探》一书以清代作为研究的时 间维度,以越南、暹罗、菲律宾等十个东南亚国家作为研究的空间对象,从迁移、谋 生、社团和文化四个维度阐述了这一论域内的华侨移民概况。该书角度新颖,史料充 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华侨群体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与其祖籍地(与侨乡)的关系。近代侨乡社会研究 是华侨群体与近代中国关系研究的一大重点领域。孙谦的《清代华侨与闽粤社会变迁》 (1999 年)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角度,重点考察和分析了清代华侨回国对闽粤社 会变迁的影响。郑一省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 系研究》探讨多重网络的内容、结构及其在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中的作用,提出了 闽粤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互动的“多重网络”分析框架。肖文燕的《华侨与侨乡社会变 迁:清末民国时期广东梅州个案研究》选取梅州客家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社会变迁的视 角 , 以个案的方式考察华侨在侨乡经济、教育文化和民俗等领域的活动情况,力图揭示 海外华侨作用下的侨乡社会变迁以及海外华侨在其中的影响力 , 并对客家华侨群体特质 进行剖析。袁丁的《北美华工与近代广东侨乡社会》(2016 年)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文精选,围绕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在历史演变中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对深入了解 北美华工在他乡奋斗发展的历程以及海外华人社会的演变具有学术价值。徐华炳的《温 州海外移民与侨乡慈善公益》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温州海外移民的历史进程及各阶段的特 点,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个案剖析,阐述温州海外移民爱国爱乡的行为动机、活动事 迹和社会价值等,从中佐证其群体性特征,但对近代温州华侨群体慈善捐赠的动因和特 点缺乏社会学的分析。
- 133 -
语 言 与 文 化 论 坛 2020 年( 第三辑)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曾凡伟(厦门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摘要:清朝“闭关守国”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闭关守国,清朝,教训,社会发展恩格斯说:当国家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相反方向起作用的时候,“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同时,马克思曾说过,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欧洲资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千古传颂的三大发明正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昭示着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在清代,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此以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此以后,却逐步变成落后了。

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

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闭关”一词的含义是指关闭城门,闭关政策指的就是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交通、贸易的政策。

其实,这种政策不仅限于对外贸易和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都带有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的倾向,清政府为何要闭关?第一,清政府依然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出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时期,那时,中国对到唐朝的外国商人以优惠条件,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促进盛唐局面的早一步到来,只可惜后人没继承这一点,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政府却长期实行禁海。

清朝统治中国以后,康熙曾亲绘“耕织图”,雍正一再颁布“劝农诏,重申古代”重农抑末之意,可以说,闭关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外的自然延续,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

自明朝中后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闭关政策就不再是合理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晚清政府吸引侨资政策及其特征分析

论晚清政府吸引侨资政策及其特征分析

论晚清政府吸引侨资政策及其特征分析作者:丁永刚王凤霞来源:《中州学刊》2009年第05期摘要: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晚清社会经济“外耗”愈益增大,导致清政府财政拮据,国力衰弱。

为了遏制垄断资本的经济渗透和掠夺,晚清政府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由于国内资本短缺,而海外华侨资本增长较快,晚清政府企图以华侨资本替代和抵制西方垄断资本,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侨资的政策,鼓励华侨商人回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经济独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晚清;侨资政策;洋务运动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5—0186—0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发起了洋务运动。

由于政府财政拮据,资金短缺成为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当时西方垄断资本雄厚,急于向中国扩张,妄图把中国作为其投资的最佳场所。

由于清政府对西方垄断资本存有敌视与恐惧心理,根本不愿意让西方垄断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把目光投向另一种海外资本即华侨资本,并依赖其投资近代工商企业。

在研究清政府侨资政策时,应从认知转变与制度建设两个层面理解。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海外华侨基本停留在认知与观念转变阶段。

甲午战争后至清朝灭亡期间,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侨资的政策,从制度建设层面上规范华侨资本家回国投资;与此同时,一批海外华侨企业和华侨资本家的迅速崛起,形成了数量较大的华侨资本,这就为清政府的侨资政策提供了成熟的客观条件。

在清政府看来,海外华侨是清朝的公民,华侨资本自然是中国民族资本了。

在清政府吸引侨资政策的鼓励下,海外华侨也愿意回国投资。

华侨回国投资,既有爱国思乡的情感驱使,又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上政府优惠政策,致使晚清后期华侨资本投资速度增快,形成了近代华侨投资的第一个高潮。

华侨资本日益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资本的渗透与掠夺,维护了民族经济的独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老归侨的故事(第256篇)从下南洋到回归祖国

老归侨的故事(第256篇)从下南洋到回归祖国

老归侨的故事(第256篇)从下南洋到回归祖国老归侨的故事(第256篇)从下南洋到回归祖国文/ 缪超图/网络清末因战乱“下南洋”,1960年回归祖籍国,2016年分隔半个世纪后团聚……印尼归侨罗志华祖辈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华人“下南洋”的故事,既心酸,又励志。

临近清明节,罗志华带上用父亲传下手艺烤制的印尼饼干,来到父母坟前拜祭,不忘朝南磕三个头。

“父母在世时,每逢清明都要朝南拜祭。

”现年53岁的罗志华,在云南省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出生长大,父母系印尼归侨。

太和华侨农场自1960起,先后接纳安置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七个国家的归难侨3798人。

“祖辈原籍广东,鸦片战争躲避战乱,一人飘洋渡海到印尼。

”罗志华告诉记者。

初到印尼,他的祖辈做过劳工,每天在码头搬运货物,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印尼华人搬搬扛扛,省吃俭用,却一心要让孩子学会门手艺。

“我爷爷做皮凉鞋手艺,就这么来的。

靠这门手艺,在印尼养活一大家人。

”1960年,印尼排华,当年2月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派往海外接运华侨第一批四艘轮船,满载2100名归国侨胞顺利回国。

罗志华父母就在其中。

父母在痛苦绝望中变卖家产,带上少许家当,告别不愿选择离开的亲人们,搭上“东汉轮”接侨船离开印尼。

“同来的还有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共7人。

”半个世纪过去,父母在云南宾川度过余生,并葬在太和华侨农场旁。

而罗志华则在华侨农场出生,学习,成家,“宾川才是我的家。

”记者在罗志华家中发现,他们珍藏着从印尼带来的木桌、挂钟、镜子、熨斗、自行车等一大批老物件。

一盒父亲的印尼发蜡,历经半个世纪依然香气逼人。

在太和华侨农场一间办公室,一组黑白照片吸引记者注意。

照片记录下:一块杂草荒地,来了一群华侨,他们平整土地,挖渠引水,收割水稻。

后来,照片里出现了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多国归侨,他们一起劳作,唱歌、办游园会……“印尼归侨第一批到这里,面对一块荒凉盐碱地。

”罗志华指着照片说,中国政府为归侨建好住房,提供推土机帮助平整土地,改造土地盐碱度。

黄金押题0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019年高考历史黄金押题(原卷版)

黄金押题0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019年高考历史黄金押题(原卷版)

【高考考纲】【真题感悟】例1.(2018·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名师点睛】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地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革命史观: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2)文明史观: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3)整体史观: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变式探究】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例2.(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名师点睛】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史学角度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爱国华侨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陈嘉庚,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被誉为国际间的桥梁和爱国华侨的代表。

他的一生注定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将自己的财富和智慧投入到了国家现代化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陈嘉庚于1875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7年,陈嘉庚创建了新加坡著名的南洋大学,这是迄今为止东南亚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华人大学。

凭借着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定,南洋大学培养出了大批的中华民族精英人才,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在教育事业上的突出贡献,陈嘉庚还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他积极投资、捐款,参与各类实业,为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在中国内地进行投资,还积极投资海外,尤其是对于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嘉庚的爱国精神和国际视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开辟了新的道路。

陈嘉庚身上熔铸了华侨的血脉,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华侨的使命。

“华侨要想打破牢笼,就必须借助他的平等的社会身份和教育的优势,全力投入进工商业中去。

”陈嘉庚深信,华侨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

他不仅为华侨争取合法权益,还积极倡导华侨参政议政,为华侨争取在国家决策中发言的权力。

陈嘉庚还非常关注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根本,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在南洋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中,为国内外大量的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助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也倡导并支持了中国的女子教育,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女孩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她们能够得到自主发展的机会。

陈嘉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他晚年更是达到了巅峰。

在他91岁高龄时,他向中央政府捐赠了巨额款项,用于兴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甚至将自己的全部家产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和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陈嘉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中国近代史1840-1895.

中国近代史1840-1895.
《申报》等在中国出现。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通史专题]
考向一 视角1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查东西方观念的冲 突 【典例1】 (2014·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 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课前线索必读
“自强 ”“求富 ”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
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 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外商企业 和洋务 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 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
答案
B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
【典例2】 (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
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
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 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 时间断限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 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线 索
(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南洋华侨与中国近代化这里所说的晚清,系指同治至宣统,即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的五十年间。

这时正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时期,出现近代化的问题;这时华侨大量拥向南洋,是清朝政府逐渐改变华侨政策和华侨祖国意识强化的时期,因而这个题目的研究应当很有意思。

一、华人大规模移民南洋的状况、原因及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中国人向南洋迁徙,明朝初年业已兴盛,此后络绎不绝,比如,在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的六十年间,每年进入西加里曼丹的就在三千人以上,到1820年在那里居住着十五万华人①。

又如1832年(道光十二年)在菲律宾有几万名福建人②。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朝政府同英、法等国订约,允许华工出洋,跟着出现华人出国的热潮,及至1893年(光绪十九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旧规,出国的人员骤增,纷纷进入美洲、非洲、澳洲,南洋地近中国,更是华人奔赴的处所。

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讲,每年到南洋的华工有十余万人③,几年后,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出使俄国的王之春说,每年去南洋的华人多达十五六万④。

王、薛的不同数字说明南洋的华侨在逐年增多。

我们知道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人1860年(咸丰十年)为二十二万一千;1870年(同治九年)增至二十六万,平均每年增加三千九百人;1880年(光绪六年)华侨三十四万四千,自1870年以来每年加多八千四百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华人四十六万一千,自1880年以来年增一万七千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华人达五十三万七千人,自1890年以来年增七千六百人⑤。

华侨的增长在前三十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势态。

在缅甸的华侨,1861年[][]咸丰十一年[][]有一万人,1891年[][]光绪二十七年[][]增为四万三千,年平均增加一千一百人,1911年(宣统三年)达到十二万四千人,自1891年以来,年增四千余人⑥华侨数量迅速上升。

华人不断地流出,到189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南洋华人有300万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达到400万⑧。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五十年中,华人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流入南洋各地,是真正的出国潮。

这样使得这个时期的下南洋,人数多,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且有持久性,这就使它与前此任何时期具有了不同的特点⑨。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西方殖民主义者之间采取“合作政策”,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派遣驻军,设立租界,拥有领事裁判权,但是共同维系清朝政①温广益等:《印度尼西亚华侨史》,海洋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②道光《厦门志》卷八《番市略》。

③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收入《晚清海外笔记选》,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

④王之春:《使俄草》,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补编第三帙。

⑤华侨数字参见沈已尧:《东南亚——海外故乡》,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4页。

⑥人口数字见В.Ф瓦西里耶夫:《缅甸的华人村社》,转录自《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10期《外国学者关于中世纪华侨史的研究》。

⑦《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保护华民疏》,见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第27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⑧《杨晟为南洋华人受虐请闽粤两督酌议办法呈外务部文》,见《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第460页。

⑨(英)维克托·珀塞尔的《东南亚华人》认为,华人移民东南亚,在近六百年中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土著王公统治时期,华人居地小,主要在一些城镇;二是欧洲各国建立殖民时期,华人大批移入;三是十九世纪最後二十五年开始的欧洲人殖民扩张,华人如潮水般涌到南洋。

(姚楠等译,载《中外关系史译丛》第二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可作参考。

府,保持中国的“独立”。

清朝政府在殖民者的军事、经济、文化侵略面前,被迫接受列强的宰割,逐渐被殖民国家控制,请外国人管理海关,做军事、财政、经济、外交顾问,允许殖民者在华驻扎军队,从而丧失一个独立政府必备条件。

殖民者扩大经济侵略,一面向中国倾销商品,继续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为此强迫中国增设通商口岸,由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的五口增到1911年的八十二个;另一方面是实行资本输出,在中国开办银行、工厂,修筑铁路。

在列强经济掠夺下,中国资源外流,入超严重,1901年一1910年入超十二亿一千多万两,平均每年一亿二千多万两①。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的对立,贫富的严重分化,人口的膨胀,迫使广大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人民灾难更加深重,无法维生,闽粤沿海人民只好出洋谋求生存,学者陈述指出:“光绪末,国政日非,民俗日下,携眷而出,势如奔涛,不可复遏”②。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速了华人的流向南洋。

十九世纪下半叶南洋土著居民不多,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为实现资本输出,更多地掠夺南洋财富,深感劳动力的匮乏,希望用华人去补充,为此,英法两国政府于1860年十月,分别强迫清朝政府在中英北京《续增条约》、中法北京《续增条约》中承认它们来华招工的权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华人大量被招往南洋做苦工。

光绪间修撰的《闽县乡土志》写道:“膂力强者,用应洋人之招,为苦工于绝城,彼族以牛马视之”③。

民国间编写的福建《永泰县志》讲:“同治初年,英、荷诸国开辟荒岛,乏人垦治,以重资诱往作工,遂有贩卖猪仔之事”④。

都是说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华招劳工的事实,晚清华人的大量移民南洋,正是西方资本输出、扩大在南洋殖民的时期。

中国被迫半殖民化的同时,人们也以争取实现近代化为中国寻找出路,并与殖民者抗衡。

在经济建设方面,从官僚办洋务开始,到民间资产者兴办机器工业、矿山,进行资本义式的商业经营,建设铁路、航运和邮电;在政治改革方面,出现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创办学堂,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编练新军,但是变法失败,人们懂得了改良不行,准备革命,谋图推翻清朝政府,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生活方式方面,受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崇本抑末方针的限制,纲常伦理观念和迷信思想的束缚,改革起来更不容易,只有极少数的人采取文明婚姻仪式,改变着装,剪掉辫子。

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要摆脱困境,必须实行近代化方针,进行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变革生活方式以促进政治、经济改革,否则只能沿着半殖民地化的道路走下去。

所以中国近代化任务的提出,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加深及半殖民地化是因果关系,社会矛盾越严重,实现近代化的任务越迫切。

在中国面临实现近代化任务的时候,华人大量移居南洋的过程,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速进程,与南洋殖民地化加深进程,是同步进行的,这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华侨流寓南洋,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后两个因素继续产生南洋移民;华侨身在南洋,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植根于中国,出入境虽然不自由,但短期内可以返乡,时间长了也可以偷着回国,家乡有亲眷,有宗亲姻亲,有乡邻,到新居地还要利用这些关系;本身受中华文化薰陶,并把它带到移居地。

中国近代化任务的提出,与华侨迁徙南洋产生于同样的社会原因,加之华侨的根在祖国,这就使南洋华侨与中国近代化产生内在联系,华侨必然会关心亲人的、祖国的命运,清朝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也会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态度。

笔者正是考虑到这种联系,才选择十九世纪最后四十年、二十世纪最初十年的出国热时期,考察南洋华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华侨怎样才能有助于中国近代化,中国政府又怎样才能利用华侨的帮助实现中国近代化。

①据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第2350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资料统计。

②《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年版第46页。

③光绪《闽县乡土志·版籍略五·实业》。

④民国《永泰县志》卷4《户口》。

二、南洋华侨对国内的经济援助及与近代化的关系晚清南洋华侨同国内经济联系密切,渠道甚多,诸如侨汇,在家乡举办公益事业,兴办工商企业,向清朝捐饷等等。

华侨多系只身出洋,怀念父母妻子,把省吃俭用节余的银钱汇寄回国,赡养亲人。

驻德大使杨晟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估计,南洋侨民每年寄给亲属的银钱在一千万两以上①。

1890年薛福成就新加坡一地而论,说在前此十三年内,华侨携寄回国的钱财不下—、二千万两②。

近年林金枝估算了福建华侨汇款数字,列表如下③福建南洋华侨侨汇[][]1871年—1911年[][]表福建的华侨90%以上在南洋,所以侨汇主要来自南洋华侨。

从福建一省看,自1885年(光绪十一年)以来,每年侨汇一千万两以上,甚至二千多万两,数字巨大,杨晟等的估计一点也不过份。

华侨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赈灾,修桥,办学,建善堂,乃至于修家庙,建寺宇。

福建同安县华侨杜文艮在缅甸经商,于1887年至1908年用三十多万两银子在家乡行善,赈济灾民,修缮双溪书院考棚,又给慈禧太后献玉佛,因此使其父母、祖父母得到二品诰封,李鸿章为他建立“乐善好施”牌坊;同县菲律宾华侨陈谦善,先后捐款赈济山东、顺天、直隶、福建灾荒,清朝给予一品封典;同县朥律华侨柯祖仕,“置祀田为祖祠祭费,设义塾供人来学,每值故乡荒年,购米平粜,……捐修庙宇,舍药施茶,刊刻善书,及筑桥造路,诸善举悉彰彰在人耳目”,清政府给予道员职衔;同县印度尼西亚华侨黄志信,在本县筑路,平粜,重修凤山庙,赈济直隶河间府,受到清朝中宪大夫的封赠④。

广东嘉应州印度尼西亚华侨李步南在家乡修桥,筑路,设茶亭,给松市口育婴堂、梅安书院、李氏私塾经费⑤;同县贡生陈国宝,于1867年(同治六年)往暹罗贸易,同时向该处华侨募捐,回乡重建县育婴堂,收养弃婴百名⑥。

番禺县新加坡华侨胡璇泽赈济山西灾荒,在家乡建宗祠,周济贫乏,助人丧葬,1877年(光绪三年)被清政府任命为新加坡总领事①,等等。

少数南洋华侨开办机器工厂和建筑铁路。

中国最早的机器缫丝厂即由华侨创设。

众所周知,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是民营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它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华侨①《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第460页。

②《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第276页。

③《略论近代福建华侨汇款》,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三期。

④以上俱见民国《同安县志》卷36《华侨》。

⑤光绪《嘉应州志》卷23《人物·李步南》。

⑥光绪《嘉应州志》卷14《育婴堂》。

陈启源创办②。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梅县人、苏门答腊华侨张煜南出资五十万元,与谢荣光等办潮汕铁路有限公司,1906年铁路筑成,全长四十二公里③。

潮州籍的暹罗华侨组织华暹公司,购买轮船四艘,从事汕头与曼谷的航运业务,以免这段航运为外国人操纵④。

不过,华侨办实业不多,徐珂指出:华侨“于祖国之振兴工艺诸端,鲜或措意及之”,因此才有陈子宣到新加坡游说华侨办工业,不要受人愚弄,爱好虚荣,用捐赈捐饷获得诰封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