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札记

合集下载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白华先生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及另外33篇小品文。

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是作者在大学期间给学生授课的讲稿,内容十分抽象,属于纯理性的范畴,其与物质可感的现实世界相隔甚远,是高度的概括,需结合具体的实体或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非仔细研读而不能得其精要。

33篇小品文,有关于美与艺术的散论,有关于诗歌的通信,也有为书籍所写的序言和演讲辞。

涉及到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建筑、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等。

宗白华先生精通美学和哲学,其对于艺术的探究,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和建树,将美学和艺术的观点与社会生活和人性思想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剖析了艺术与美和现世生活的关系,给人的精神世界吹去了一股清凉的风,带来了温和的美的享受。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

远古时代人类就知道以树叶蔽体,知道在器物上雕刻花纹,说明人在天性中本能的就有美的意识和向往。

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人类对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美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专门来研究,可见,美不单是一种艺术上的实践,更是一种理论意义上的建构。

从表现美,到以美的理论来指导美的实践,在这个相互作用交替往复的过种中,人们提升了对美的认识,领悟了美的本质。

个体意识的觉醒必将影响到群体,既而推动整个人类意识的进程。

美就是这样生发而来的,它不断的以新的形式出现,不断的得以校正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历史时期的印迹。

可以这样说,美丰富了历史,也丰富了人类的心灵。

谈到美,必然离不开艺术。

艺术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以生存必需和本能为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的高地。

在这个高地上,人类能够体验和感觉到生命的快乐,进而醒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真是让我有种在美学的花园里悠然漫步的感觉。

在书中的第一章,宗白华先生就像是一位亲切的导游,引领着我走进了美学的奇妙世界。

他谈到了诗和画的分界,这让我想起了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了一家艺术馆。

当时馆里正在展出一系列的画作和诗词书法作品。

我站在一幅山水画前,那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能听到山间的溪流潺潺作响。

旁边恰好配有一首古诗,诗中描绘的意境与画面相得益彰。

可就在我沉浸其中时,旁边有两个人争论了起来。

一个说画比诗更能展现出这山水的美,另一个则坚持诗能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里却在想,这诗和画其实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各有各的魅力。

画用色彩和线条直观地呈现出美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而诗呢,则用文字编织出一个虚幻的空间,任由读者的思绪在其中飘荡。

这不就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诗和画的分界是微妙的,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为我们展现出美的不同侧面。

再往后读,第二章里关于中国美学中的“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之美的论述,让我又回想起了曾经游览过的一个园林。

那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园林,刚进门,看到的是雕梁画栋,色彩鲜艳,各种精美的雕刻和彩绘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所谓的“错彩镂金”之美吧。

但当我穿过一道道拱门,走进园林的深处,眼前的景象却完全变了。

一片小小的池塘里,荷花正静静绽放,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池塘边,是几间素雅的小屋,白墙黑瓦,简洁而宁静。

没有了之前的华丽装饰,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质朴,这不正是“芙蓉出水”之美吗?我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心里想着,原来美可以有如此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候华丽是美,简单也是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欣赏和感受。

接着读到关于书法艺术的章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爷爷写书法的情景。

爷爷总是在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张陈旧的书桌上,他便开始磨墨、铺纸,准备挥毫泼墨。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合集4篇)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合集4篇)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合集4篇)《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白华先生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及另外33篇小品文。

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是作者在大学期间给学生授课的讲稿,内容十分抽象,属于纯理性的范畴,其与物质可感的现实世界相隔甚远,是高度的概括,需结合具体的实体或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非仔细研读而不能得其精要。

33篇小品文,有关于美与艺术的散论,有关于诗歌的通信,也有为书籍所写的序言和演讲辞。

涉及到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建筑、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等。

宗白华先生精通美学和哲学,其对于艺术的探究,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和建树,将美学和艺术的观点与社会生活和人性思想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剖析了艺术与美和现世生活的关系,给人的精神世界吹去了一股清凉的风,带来了温和的美的享受。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

远古时代人类就知道以树叶蔽体,知道在器物上雕刻花纹,说明人在天性中本能的就有美的意识和向往。

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人类对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美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专门来研究,可见,美不单是一种艺术上的实践,更是一种理论意义上的建构。

从表现美,到以美的理论来指导美的实践,在这个相互作用交替往复的过种中,人们提升了对美的认识,领悟了美的本质。

个体意识的觉醒必将影响到群体,既而推动整个人类意识的进程。

美就是这样生发而来的,它不断的以新的形式出现,不断的得以校正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历史时期的印迹。

可以这样说,美丰富了历史,也丰富了人类的心灵。

谈到美,必然离不开艺术。

艺术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以生存必需和本能为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的高地。

在这个高地上,人类能够体验和感觉到生命的快乐,进而醒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音乐、舞蹈、美术、文学,这些无疑普遍地给人以精神和灵魂上的洗礼。

艺术是最能直接表现美的,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

我们欣赏一幅画,说画得漂亮,这就是美的最直接地流露,我们感受到了它,画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

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

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

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

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

”“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

作者将中国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

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

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相关推荐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

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了深邃思考和诗意表达的美学著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是在跟随先生进行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与启迪。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生活中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他指出,美存在于自然界、艺术作品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疏忽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太过匆忙,以至于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瞬间。

在论述中国美学的特点时,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之美。

他以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书法为例,阐述了其中蕴含的独特审美观念。

比如,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无尽的美感。

而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巧妙,以留白的方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含蓄而内敛的表达方式,与西方绘画追求写实和逼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中还提到了艺术的形式美。

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形式的美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装饰,而是与作品的内涵和精神紧密相连。

形式美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建筑中的比例、对称,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或听觉上的愉悦,更是为了传达一种内在的和谐与秩序。

在谈到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时,先生强调了审美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他认为,审美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纯净和超脱。

通过欣赏美,我们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和烦恼,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够让我们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宗白华先生对于悲剧美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悲剧并非仅仅是痛苦和悲伤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苦难和冲突的描绘,揭示出人类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悲剧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和敬畏之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

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

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

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美学著作,阅读此书,仿佛在美学的世界中漫步,领略着无尽的风光。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这段话让我对“散步”这种看似随意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

在美学的探索中,或许并不需要过于严谨的框架和体系,有时候随心而至的思考和感悟,反而能让我们触及到美的本质。

“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

”这种对禅境的追求,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美的独特理解。

禅境并非是一种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境界。

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这种境界,能够让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感染力。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

”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美,还是春天里展现的自然美,都需要我们用敏锐的感知去发现。

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匆匆忙忙,而应该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周围的美好。

“所以中国的画境,不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都不重视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以抽象的笔墨表达内在的神韵和情趣。

”中国绘画注重神韵和情趣的表达,而非对物象的逼真描绘。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独特追求。

它不局限于外在的形似,更强调内在的精神传达。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

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

”空亭在山水画中的存在,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空间的点缀,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让观者在画面中感受到一种空灵与宁静。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美学的书,就像是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便是这样一本能让人心灵得到休憩和滋养的佳作。

当我翻开这本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世界。

宗白华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引领我在美学的领域里漫步。

书中提到的“美从何处寻”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宗先生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公园散步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心情有些烦闷,想着出去走走透透气。

走进公园,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美的地方。

草坪上的草有些杂乱,花朵也不是开得特别艳丽。

我心不在焉地走着,心里还在想着那些烦心事。

然而,当我走到湖边时,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是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闪烁。

我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片湖水。

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小鱼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的身影在水中摇曳,仿佛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

湖边有几棵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丝绦一般。

我伸手轻轻触摸柳枝,那柔软的触感让我心中一阵欢喜。

柳叶细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翡翠。

我又看向远处的小山丘,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有的树高大挺拔,像是站岗的士兵;有的树弯曲多姿,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

山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丛中,给小山丘增添了几分俏皮和可爱。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宗先生所说的“美从何处寻”。

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浮躁,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发现。

继续读着《美学散步》,宗先生对于中国艺术意境的阐述让我深受启发。

他说:“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这让我想起了参观一个书画展览的经历。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像一场与美的邂逅,每一页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在书中,宗白华先生对于美的见解独到而深刻。

他说:“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那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逃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我来到了一座不太高的山脚下,山上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脚下的石头和泥土仿佛都在跟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一路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地绽放着,它们有的娇小玲珑,有的热情奔放。

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如同宝石般的光芒。

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向我展示着它们的美丽和自信。

还有那些树木,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有的则弯曲多姿,宛如一位位优雅的舞者。

树皮上的纹理,像是岁月留下的皱纹,记录着它们所经历的风雨和阳光。

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又像是在吟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

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嫩绿的青草,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

我忍不住躺了上去,感受着青草的柔软和温暖。

闭上眼睛,我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和青草的芬芳,那是一种让人陶醉的味道。

耳边传来鸟儿的歌声,它们欢快地叫着,似乎在为这美好的一天欢呼。

我睁开眼睛,望着天空。

天空湛蓝如洗,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

我想象着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自由自在地穿梭在这片蓝天白云之间。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继续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脚下的大地,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天边相接。

山下的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

田野里的庄稼一片金黄,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3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3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3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散步》这部书是由宗白华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

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1500字系列书籍能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不同的人读完作品以后,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读后感应该具有现实针对性。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下面是栏目作者精心为你整理的“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篇1】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

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

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这本书通过分析诗与画的分界,分析中国与希腊艺术中美的体现,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了“美”的含义及体现。

这是一本讲述美学的专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摘录集,更是一本中外艺术展集,一本哲学专著。

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学散步》,他很快地问:“是不是宗白华的书?我们在上山水美术鉴赏时老师经常讲到它。

”是的,在这本书里,宗白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山水名画,在这些名画的介绍与讲解中,告诉我们美的所在。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在书中,宗白华老师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他说,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丽,美,是一种抽象。

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

”他又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本来就是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话,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在讲,可是,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在世俗中逐渐被污染,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肤浅。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像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让我在美的世界里尽情漫步,领略到了诸多别样的风景。

书中对于中国美学的探讨,那真叫一个深入浅出。

宗先生提到了中国艺术中的“意境”,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词儿。

他说,意境就像是一幅画里藏着的无尽诗意,让你看了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和感动。

就拿中国的山水画来说吧,那可不是简单地把山山水水画在纸上。

画家们用他们的笔,把自己心里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敬畏,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都画进去了。

比如说一幅画里,有一座高山,山上有几棵松树,松树下有个小亭子,亭子里有个人在静静地看着远方。

这画面看起来简单,但是你仔细琢磨琢磨,这里面的故事可多了去了。

那座高山,可能代表着人生的高远目标,那几棵松树呢,也许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小亭子是个休息的地方,是不是就像我们在人生路上偶尔需要停下来喘口气?而那个看远方的人,说不定就是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还有书中提到的中国诗歌里的美,那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宗先生说,中国的古诗就像是一杯醇香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比如说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一下子就把那种孤独又豪放的心情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看,一个人在月光下,举着酒杯邀请月亮一起喝酒,还把自己的影子算上,凑成了三个人。

这得多有想象力,多浪漫啊!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想出来的。

再说说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花和鸟本来是挺美的东西,但是在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下,花都哭了,鸟都害怕了。

这种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的写法,真的是太绝了。

宗先生还讲了中国书法的美。

我以前看书法,就觉得是些龙飞凤舞的字,好看是好看,但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书法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它的韵味和节奏。

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字写得行云流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据说王羲之当时写这篇序的时候,心情特别好,所以字也写得特别洒脱。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了智慧与感悟的美学著作,它引领我们在艺术与美的世界中悠然漫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深邃的美学花园,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以下是我对书中几个重要章节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美从何处寻”让我开始思考美的本质和来源。

宗先生指出,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疏忽而未能察觉。

他通过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观察,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比如,当我们清晨推开窗户,看到第一缕阳光洒在嫩绿的树叶上,那瞬间的光影交织就是一种美;当我们在博物馆里欣赏一幅古老的画作,被画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所打动,那也是一种美。

美,就隐藏在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里。

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一章节中,我对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空灵与充实,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在艺术中却能达到完美的统一。

空灵并非虚无,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让作品具有一种悠远的韵味;充实则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以中国古代的诗词为例,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短短十个字,营造出了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作品的充实之美。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这一章,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美学历史的大门。

宗先生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让我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和演变。

从先秦时期的“和”之美,到魏晋时期的“风骨”之美,再到唐宋时期的“意境”之美,中国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让我认识到,美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章。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它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传达出的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境界。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

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

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

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

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

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

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

《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

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语言,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

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结合。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

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

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法,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法,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美学著作,它引领我们在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中漫步,领略美的真谛。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 宗先生以敏锐的感知,将诗与春相提并论,揭示了艺术与自然之美的相通之处。

这让我想到,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拂面的微风,无不蕴含着一种天然的美,而诗人用文字描绘春天的景象,便是将这种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 这段话让我对历史与艺术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往往在动荡和困苦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反而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这种内心的渴望促使艺术蓬勃发展。

在困境中,艺术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寻求慰藉的出口,从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

” 这体现了中国美学中独特的时空观念。

我们不像西方那样追求直线式的无限延伸,而是在有限的事物中感悟到无限的韵味,然后又从无限中回归到当下的有限。

这种回旋往复的意趣,在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往今来俱在这一个‘流’字中。

” 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

但在艺术中,我们却能通过种种方式捕捉到时间的痕迹,感受到它的存在。

绘画中的光影变化、诗词中的季节更替,都是对时间的艺术表达。

“中国的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有特别的民族特征的。

它不是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面发展。

” 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空间的理解和追求。

与西方追求高耸入云的建筑不同,中国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展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的空间美感。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慢慢合上《美学散步》一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

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美学著作,阅读此书,仿佛是在美学的花园中悠然漫步,每一处景致都令人陶醉,每一次思考都发人深省。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诗与春相提并论,揭示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艺术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它是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提炼与升华。

正如诗人用妙笔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画家以色彩勾勒山川的壮丽多姿,艺术赋予了自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

”这种对于有限与无限的独特见解,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

我们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时,往往能从有限的画面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那绵延的山峦、飘逸的云雾,似乎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

而当我们沉浸在这无限的遐想中时,又会被画面中的某个细节拉回现实,重新审视这有限的艺术呈现。

这种回旋往复的审美体验,使我们在艺术中获得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感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晋人的洒脱与自由,在书法的行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流畅的线条、奔放的笔势,仿佛是心灵的自由舞动。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

通过欣赏晋人的行草,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人们自由奔放的灵魂。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诗歌的共同要素,也是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

”节奏在艺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中的旋律起伏、舞蹈中的动作韵律、诗歌中的平仄对仗,都是节奏的表现形式。

而在自然界中,四季的更替、日月的升降、潮汐的涨落,也都蕴含着节奏的奥秘。

宗先生通过对节奏的深入探讨,让我们认识到艺术与自然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

“建筑的美在于它能够通过空间的组合和形式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艺术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札记
摘要:宗白华先生是中国杰出的美学大师,《美学散步》凝聚了他深刻而隽永的美学思想。

这是一部著名的美学论文集。

宗白华先生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审视了中西方的艺术的美。

并且在《美学散步》中都有非常丰富而深入的美学阐释。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散步”人生庄子自由脱俗的心境,康德形而上学的古典美学,二者的结合,造就了宗白华先生独特的审美和人生观。

他积极进取又超凡洒脱的境界,是艺术心灵的高端体会。

他对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而且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其中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敏锐度为美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有不少学者赞美先生一生高度重视对人生境界的审美,推崇积极进取、独立自在的人格精神。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美的事物,突破中西界限,从自然到人生。

用诗意的语言和最直观的人生感悟,展现人格的虚幻和真实,这是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能够自成一派—散步学派的最大特点。

有人认为,“散步”标明了宗白华美学的个性特征,一是方法上的,二是境界上的。

宗白华先生对书法、文学、历史、哲学、建筑、音乐、雕塑等用形象的语言进行归纳,是一次次审美的“散步”。

《美学散步》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宇宙、人生、艺术、美、心灵、节奏、旋律、飞舞、音乐化、体验,这些看似抽象的词语,在先生笔下被描述为一个个不同的美的场景。

合上书本,静默冥想,那一幅幅画卷展在我们面前,瑰丽无比。

首先,宗白华先生通过“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美,“错彩镂金”之美指的是一种比较华丽的美,“出水芙蓉”之美指的则是一种“平平凡凡方是真”的美。

南朝梁钟嵘《诗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有关艺术的美和真、善的关系。

美,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美的特殊本质,也表现在它与真和善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中;美的创造与欣赏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更是与真和善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的。

美和真、善的概念是汉代王充提出的,他认为艺术作品,一是艺术作品要真实,强调“真美”,认为“真”才能“美”。

二是艺术作品要有用,这是“善”的要求。

其次,宗白华先生对中国艺术的“虚”与“实”美的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
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

在《美学散步》一书中,宗白华先生的“虚实”思想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空灵与充实。

“虚”指空灵,“实”指充实,空灵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充实是艺术生命力的保证。

一方面,心的“倒空”和物的“隔离”使得作者能够在静中把握世间万物,把握事物内在的永恒生命;另一方面,充实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感情为事物本身注入了充实的内涵,从而使得景物和作者感情充实丰满起来,保证了艺术的永久性,让读者常读常新。

第二,客观世界即物与物之间的虚实结合。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

第三,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客观的景物是“实”,主观的情思是“虚”,化景物为情思才能创造美的形象。

最后,通过《易经》的“贲卦”谈到自然、朴素之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在《美》中写到:“《易经》有六个字:`刚健、笃实、辉光',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健全的美学思想。


纵观全书,宗白华先生用他那审美的心灵游荡在中西方的艺术美之中,树立了自己都美认识的独特风格对中国的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谓是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到了极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