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高中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城高中赋
千年氾①[fán]地,钟灵毓秀,七秩②襄高,俊采星驰。春秋考叔③,千古孝名;汉有李膺④,龙门始兴;明惟李敏⑤,书院大成。黉 [hóng]门洞开,文风昌盛。壬午⑥之春,创立县中,简易男师,为我源头。校舍简陋以仅避风雨,地有两顷而稍资课廪[lǐn] 。莘莘学子,负笈离乡;修齐治平,褐衣糗[qiǔ] 粮。中原沦陷,倭寇嚣张,投笔从戎,奔赴沙场。申大义于国家危亡之秋,成功乎复能成仁;传薪火于欧风美雨之际,斯师也故有斯生。
岁月荏苒,星移物换;几经离合于鼎革伊始,屡次迁徙于维新之后。壬寅⑧之秋,初中剥离;襄城高中,始正其名。襄高学子,蟾宫折桂。投身于四化伟业,建功于祖国各地。十年内乱,襄高停办。师者无奈也遣派还乡,学子期盼乎云开雾散。
改革春风,吹遍神州;襄城高中,重获新生。宗旨已明,同心共营。为师者敬业乐道,三尺讲台展才华,一寸粉笔写春秋。师情殷殷,期盼幼苗成栋梁。为生者焚膏继晷,三余珍惜寸光阴,四时鼓荡励八荒。仰止虔虔,感激师恩惟精诚。氛围既定,秩序成型。教学成就,连年攀升。昂首骄姿,翘楚许平。
花甲寿诞,卜新居于北汝之畔;环境幽雅嘉树林立,门生济济桃李争妍。远望紫云层峦叠翠,俯临汝水清流潺湲;朝闻校园鸟语啁啾,暮听乾明钟声悠然。塑胶大操场,星奔健儿身影;巍峨教学楼,飞扬朗朗书声。育人为本,注重养成;有教无类,弘扬个性。勤学多思,以成就大学梦想;瑞榴满枝,为桑梓母校争光。七十载因革兴替,剥复否泰,终使襄高执牛耳于黄淮,领**于颍川,世称中原名校,徇非虚誉也。
岁月悠悠,征途漫漫。瞩目未来,登高望远。首山铸琴,汝水抚弦;壤歌盛世,水碧天蓝。再接再厉,公诚勤勉;弦歌激越,勇往直前。中华名校是宏愿,继往开来育英贤。
(谨以此赋献给我校七十华诞!感谢我心依旧老师提供精美边框!祝我校明天更美好!)
注①氾:古地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城关镇回民村。公元前五百八十四年,楚军越过汝河,驻军氾地,向郑国进攻。三十年后,楚灵王下令在汝水北岸的氾地新筑一座城池。城池筑建完毕。因念其七十六年前,诸侯之共主周襄王曾因政治上的失误引发内乱,在此避难生活了半年以上,为了纪念周襄王,楚王命其城为襄城。
注②考叔:即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在郑庄公对其母亲武姜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孝子颍考叔挖了一个隧道,取名“黄泉”,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黄泉见面,这就是后世闻名的“掘地见母”的故事。后来,他在在帅领郑国军队攻打许国时被己方副将子都从背后射死,这就是“暗箭伤人”的典故。考叔墓就在今襄城县颖桥镇。
注③秩:十年。
注④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人。东汉著名学者,政治家,党锢之祸受害者。举孝廉,历任青州、渔阳、蜀郡太守,任内申明法令,恩威并举。他性格耿直,是太学生心目中的“天下楷模”,许多人以被李膺接待过为荣,视为“登龙门”。
注⑤李敏:河南襄城人,进士出身,历官御史、巡抚、漕运总督、户部尚书,他在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至弘治四年的户部任内,做了许多善事,实行了以银折粮的办法,省掉了公家的浮费,免除了运卒的劳苦。成化四年,李敏官至浙江按察使,在为母丁忧期间修建了当时中原四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并为襄城八大景赋诗。
注⑥壬午:这里指1942年。1942年2月,国民党统治下的襄城县政府决定:简易男女师范合并,男师附设的初中班另立出来,成立“襄城县立中学”。
注⑦壬寅:这里指1962年。1952年9月,学校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襄城县第一初级中学”。1954年8月,县政府决定将该校分为一中、二中两个学校。1956年9月一中增设高中班,改名为“河南省襄
城县第一中学”。1958年12月,一中、二中又奉命合并。1962年暑假后,初、高中分校,河南省襄城县高级中学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