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言与信号》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言与信号》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言与信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与内容本单元以“语言与信号”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和信号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语言和信号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人类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本单元包括《形形色色的语言》《生活中的信号》《通信的发展》三课内容。

《形形色色的语言》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动物语言的特点。

《生活中的信号》则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信号,如交通信号、火灾报警信号等。

《通信的发展》一课回顾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烽火狼烟到现代的互联网通信,让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信息传递的巨大影响。

(二)教材地位与作用1.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单元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单元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前面的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光等知识,为本单元理解信号的传递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信息技术等内容做好了铺垫。

2.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了解语言和信号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创新意识。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信息的传递和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认识到语言和信号是人类和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

2.了解不同形式的语言和信号的特点和用途。

3.知道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对信息传递的巨大影响。

(二)科学思维1.能够比较和分析不同语言和信号的异同。

2.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总结语言和信号的发展规律。

3.培养创新思维,尝试设计新的信号传递方式。

(三)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有关语言和信号的信息。

2.能够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并进行实验验证。

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四)态度责任1.对科学探究保持好奇心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022年最新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2022年最新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保温物品1.进行整个项目的技术探究和实践的流程为:任务、调研、设计、制作、测试、展示、改进。

2.保温箱种类有:泡沫类、防水布类、塑料类、金属类、木质类等。

3.保温箱具有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等特点。

4.设计是研发保温物品的主要过程,我们可以分析搜集的信息,根据任务要求,从形状、材料、结构和颜色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5.我们可以采用组合法从材料、结构、携带中,各选取某一项,如选择厚纸板、棉花、双层、方形、胶带连接、提手携带,就可以构思出一幅样图。

为了使构思更加清晰,我们可以采用画草图的形式将构思呈现出来。

6.绘制图纸时,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角度绘制保温箱的图纸。

7.制作保温箱的主要方法步骤为:(1)按照图纸,切割泡沫板。

(2)粘接保温箱外箱。

(3)制作保温箱内箱。

(4)装配组合。

(5)美化外观。

8.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时,需要做的准备活动有:(1)展示内容为全班各组制作的保温物品。

(2)根据保温物品的种类划分展览区域。

(3)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区域内,布置自己的展台。

(4)通过语言、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

9.保温物品的评价要点有:制作成本、安全环保、整体效果(保温、美观、方便)等。

10.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成本较低、安全环保、易加工、废旧材料、热的不良导体作为材料。

11.为了保温箱,便于携带,我们可以给保温箱设计一个提手。

12.制作保温箱时,切割完泡沫板后需要打磨边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保温箱密封性,防治空气从缝隙中进入。

13.保温箱的填充材料为:棉花、海绵、泡沫等。

14.保温物品结构上采用双层容器、缩小内胆外部面积的方法利于保温。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21课、蜡烛燃烧思维导图:知识点:1.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2.生活中的生成新物质的现象:纸燃烧变成灰烬、切开的梨变色、鸡蛋壳浸入醋中冒泡。

3.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或改变颜色等现象。

4.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目的】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蜡烛、小瓷盘、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毛巾。

【实验步骤】1).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2).经过一段时间,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

3).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22课、铁生锈思维导图:知识点:1.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铁生锈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铁生锈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实验材料】试管架、5支试管、铁钉、水、盐水、醋等【实验方法】1).第1支试管中的铁钉完全浸入水中。

2).第2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3).第3支试管中的铁钉全部置于空气中。

4).第4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醋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5).第5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人盐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6).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程度,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第4、5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明显,第2支开始生锈,第1、3支几乎不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遇到醋、盐水,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第23课、防锈技术思维导图:知识点:1.隔绝水,空气可以防止铁生锈。

2.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有/防锈技术有:涂油、烤蓝、喷漆等;放在干燥的环境。

3.防止铁生锈【实验目的】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实验材料】3枚铁钉、砂纸、试管、凡士林、干燥剂、水等。

【实验方法】(1)取3枚铁钉用砂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2)将第1枚铁钉直接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人水中;将第2枚铁钉表面涂抹凡士林后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3枚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________,隔绝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

2.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

3.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_________的变化。

4.铁锈是红褐色的,而铁片是________色的,具有金属光泽。

5.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新物质。

6.如图,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__________生成。

二、判断题1.将一块生锈严重的铁片密封起来,这块铁片上的铁锈会消失。

( )2.防止铁生锈,可以把铁浸没在水中。

( )3.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不容易生锈。

( )4.铁生锈与温度有关,与湿度没有关系。

( )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时,一定会发光、发热。

( )6.把铁熔化成铁水,这个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三、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不适合用于菜刀防锈的方法是()。

A.涂油漆B.涂菜油C.擦干水2.下面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A.刷上一层油漆B.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C.使其一半浸入水中3.下列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切开的梨变色B.木材做成桌子C.铁块变成铁水4.实验探究证明: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的是()。

A.浸入水中的部分B.露在空气中的部分C.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5.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B.用木材制作家具C.馒头发霉了D.鸡蛋壳浸入醋中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生成新物质的是()。

A.用水制冰B.用汽油作燃料C.用铜丝制导线四、实验题1.如图所示是研究铁生锈的实验。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支试管内,甲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 )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与( )( )接触。

2).乙试管中加入油的作用是(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汇总复习(部编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汇总复习(部编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汇
总复习(部编版)
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
- 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以固态、液态或气态
存在。

-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产生动力的原因,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等多种形式。

知识点二:物质可以转换
-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方式进行转换,如固化、液化、气化、溶解等。

- 物质的转换会 Begindus引起能量的转换,如燃烧产生热能。

知识点三:能量转换
- 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
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等。

- 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无效能量,被称为
能量的损失。

知识点四: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利用,如水的循环、营养物
质的循环等。

- 人类应该积极参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节约
资源。

总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和能量之
间的转换和循环利用。

通过研究,希望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和能量的
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以上为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汇总复习(部编版)的内容概要。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小起重机教学课件PPT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小起重机教学课件PPT

想一想,应该 从哪几个方面来评 价我们的起重机?
操作流畅度 支架稳固度 吊起高度 美观度
展示
Hale Waihona Puke 我们制作的起重我们在制作过程
机特点有……能吊起 中遇到的困难有……
重物的高度是…… 解决的方法是……
评选
你制作的起重机 有不完善的地方吗? 怎样改进?
讨论改进方法 动手改进 再次展示 改进后汇报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容易 找到、部件连接方便、加工 简单等因素。
设计
分组设计起重机的结构, 以图文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 册上。
示例
在下部安装 摇柄能把线绳卷 起来。
我们用三 角形做支架, 这样牢固……
完善设计方案
继续交流
实施我们的设计需要 怎样的制作流程?
汇报制作步骤和制作分工
示例
完善制作流程
汇报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小小起重机
1.设计起重机
提升重物轻轻抓, 建桥建坝建大厦, 杠杆滑轮都用到, 我们也来制作它。
观察起重机原型
起重机是怎 不同起重机有不同的结 样完成工作的? 构。但一般都有悬吊重物并 与重物一起移动的动滑轮, 有与它配合的定滑轮,有向 外伸出并支撑重物起吊的杠 杆等。
起重机上 有轮轴吧!
这里用到了我们学习过 的滑轮组,它可以省力。
人们根据简单机械的原理,制造了起重 机等复杂机械,使工作更方便、更轻松。我 们也来设计、制作一台“起重机”。
设计起重机模型
明确任务
设计、制作一台起 重机,把2牛的重物吊 起30厘米。
讨论
说一说,我们打算怎样制作起重机?
1.是否需要安装滑 轮组?安装滑轮组 要用到什么材料? 2.起重机的框架要 制作成什么样子? 3.用什么材料制作?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创新与发明》练习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创新与发明》练习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知识再现。

(把答案写到相应的括号里,共12分)1.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 )。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被普遍使用。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期印的()。

3.20世纪80年代,以王选为首的科研团队推出(),使印刷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被公认为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4.仿生一般要经历发现生物性能、()、()、()的过程。

5.提高材料的承重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还可以改变材料的()。

6.VR眼镜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二、明辨是非。

(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共12分)1.鸟巢是仿照鸟窝来设计的。

()2.壳状、拱形结构的物体的承受能力比较强。

()3.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

()4.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的沈括发明的。

()5.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6.我们可以长时间用VR眼镜来观察。

( )三、对号入座。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2分)1.“神州九号”飞船座舱内的一种小型气体分析仪是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而成的,该生物技术属于()A.克隆技术B.仿生技术C.转基因技术2.利用生物反应器为人类服务,可以()。

A.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B.降低效率C.生产的产品效果一般3.在宋朝要印司马迁主编的《资治通鉴》,既经济又实惠的办法应该是采用()。

A.雕版印刷B.活字印刷C.转轮排字印刷4.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指南针的发明5.下列哪一项不是应用仿生学的例子?()A.模仿海豚的形体轮廓及比例设计的“核潜艇”,船速比原来提高20%以上B.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含有固氮基因,把它的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植物,使非豆科植物也含有固氮基因C.“电子蛙眼”是模仿青蛙的眼睛对运动物体能明察秋毫而研制出来的6.体验活字印刷术时,我们应该()。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机器模型》全单元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机器模型》全单元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机器模型》全单元教学设计第22课《机器模型大比拼(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工程实践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

“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校园STEAM创客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并提出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具体问题,认识工程实践的项目流程,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提升重物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为后续的机器模型设计提供依据。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呈现等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筛选机器模型制作方案,并用草图呈现出来,为第二课制作机器模型提供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明确任务、确定主题、获取信息、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制作机器模型方案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大家意识、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重点是设计机器模型制作方案。

【学情分析】设计制作方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一是收集信息,如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互联网等;二是可行性分析,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利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三是方案构思,把明确问题时提出的设计要求,具体落实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呈现出产品的具体形象,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设计水平的展现;四是方案呈现,即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五是方案筛选,即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筛选。

机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压路机、打桩机、搅拌机、电梯、机器人等。

机器作为一种现代常用工具,已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生普遍从小喜欢各种各样的机器,五年级学生更是对各类机器的结构充满兴趣,但他们缺乏对各类机器,特别是能够提升重物的机器进行有目的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不清楚这类机器的结构与其工作原理和过程。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 单元检测题A卷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 单元检测题A卷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温馨提示: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书写啊!一、填空题1.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涂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

2.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铁生锈。

3.铁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4.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或改变___________等现象。

二、判断题1.遇到盐水,铁生锈的速度会加快。

( )2.知道铁生锈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寻找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3.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 )4.铁橱子表面喷上不同颜色的漆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止铁橱子表面生锈。

( )5.苹果腐烂,面包发霉,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 )6.物质发生变化时,都会生成新物质。

( )三、选择题1.如果把铁钉放入油中,可以隔绝(),防止生锈。

A.水分B.空气C.水分和空气2.五金店里的铁钉,有时手摸上去会感觉有点油,这是为了()。

A.防止生锈B.增加质量C.更润滑3.下面和铁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A.铁棒B.铁锈C.铁网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森林C.干燥的高原5.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蜡烛熄灭了,这说明()。

A.二氧化碳支持燃烧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C.二氧化碳与燃烧无关6.下列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是()。

A.粉笔折断B.盐酸挥发C.鸡蛋放到醋中四、实验题1.某科学小组做了一个探究如何防止铁生锈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记录:(1)取3枚铁钉,用砂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2)将第1枚铁钉直接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2枚铁钉表面涂抹凡士林后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3枚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

(3)过一段时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4)实验结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测试卷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其中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主观题共30分。

选择题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__星。

A. 行星B. 恒星C. 可爱星2. 火星是一个__的行星A. 小B. 大C. 透明3. 太阳能给地球带来__和__。

A. 光线,热量B. 雨水,营养C. 火山,岩浆4. 春分时,昼夜长度__。

A. 相等B. 白天长C. 夜晚长5. 星座是由一些__连在一起形成的。

A. 小行星B. 星际尘埃C. 星星6. 每年的12月22日是__。

A. 秋分B. 冬至C. 夏至7. 节气是根据__变化而定的。

A. 雨量B. 气压C. 太阳直射点8. 以下不是雾的原因的是__。

A. 植物蒸发出的水汽B. 大气水蒸气过多C. 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9. 小锤敲响钟声是因为小锤向钟__发生力的作用。

A. 向下B. 向上C. 不动10. 摆的往返周期越大,它的__越大。

A. 振幅B. 重量C. 密度11. 牛奶可以__。

A. 冻结B. 沸腾C. 燃烧12. 植物为什么能自动向光生长?A. 因为它们喜欢光B. 因为它们需要光合作用C. 种子需要阳光照射才能发芽13. 绿色植物的绿色主要来自于__。

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C. 藻蓝素14. 南方的__更多,气温__。

A. 森林,较低B. 沙漠,较低C. 水域,较高15. 以下不是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序的是__。

A. 沉淀B. 过滤C. 馏分16. 常见农作物可分为__和草本类。

A. 蔬菜B. 水果C. 粮食17. 自来水管道颜色为__。

A. 紫色B. 红色C. 蓝色18. 葵花向__转。

A. 日出B. 日落C. 午夜19. 以下哪种食物不属于蛋白质质量高的食物?A. 瘦肉B. 鱼C. 米饭20. 烈日炎炎时,人们需要喝__。

A. 白开水B. 冰水C. 饮料主观题1. 描述一下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过程及其影响。

(10分)2. 有一个水桶,桶的两侧各悬挂一个重物(图1),能否使重物停止晃动,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可以,请描述一下方法;如果不可以,请说明原因。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 》大单元整体备课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 》大单元整体备课

五年级探索学科第六单元271BAY支持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单元四大结构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认识物质的多种变化
没有变化生锈没有
变化
少量变化大量
变化
较大量
变化
实验操作,
(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点燃蜡烛后,收集气体,并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观察并记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实验的形式验证新物质的产生。

学习活动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前,学生阅读探究指南,明确操作细则和注意事项。

实验中,对比观察改变铁钉所处的环境不同,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分析铁生锈的原理。

完成271BAY中的提交卡,并进行展示。

学生阅读操作指南,按要求观察实验前后的现象,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学生分工实验(关注足够的时间进行静置)
生:小组合作进行总结
学生将制作的过程和制作结果拍照上传271BAY,进行展示。

1.完成271BAY 中的习练卡。

2.自主观看教师在学程中推送的资源,并完成学程中的评价任务。

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葱叶很细, 遇强风不折, 蛋壳很薄, 承重压不破。 人类从中获得了哪些智慧?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 印刷术、计算机…… 这一项项发明或技术是人类 创新的见证,也是推动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六单元 创新与发明
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单元 创新与发明
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 发展。
镜身
镜Jji身nGgIN
《生物的启示》
1.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 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在建立模型。
2.圆筒结构比平板结构承重能力强。 3.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 是仿生。
4.仿生流程: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检测管 等
2.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各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后,大量的文 字典籍可以更方便、准确地被保存下来。
3. 活字印刷术: 【材料】:土豆、刻刀、纸、笔、颜料等
【一般步骤】:(1)将土豆切成大小相同的方块。(2)在纸上写出 要刻的字的反向字。(3)在方块上依照写出的反向字描出字的轮廓。 用小刀雕刻,将字以外的其他部分剔除。(4)上颜料,在纸上印出字。 4. 当今先进的印刷技术: (1)静电复印机——静电技术(2)照片打印机——超微墨滴打印技 术(3)印钞技术(4)缩印技术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被普遍使 用。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期印的《金刚经》残 卷。
(3)(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 大的革命。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克服了雕版印刷 的弊端。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印刷术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印刷术
刻板的过程有点象刻印章的过程,只不过刻的字多了。随着印刷 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 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 的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 ——毕昇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 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 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 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 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 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 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 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 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印刷术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影响。 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生了深远的 影响。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以被更方便,准确地保存下来。
体 验 活 字 印 刷 术
感谢聆听
激光照排系统——王选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日本、美国都已经应用激光照排技术时,而我国使用的依然是活字印刷术。北京大 学的一位教授带领团队奋斗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走完了西方几十年的技术改造道路,终于用激光照排机 成功印刷出了一张排版布局复杂的八开报纸样纸,至此,我国印刷业实现了中国印刷术的二次革命,由活 字时代迈入激光照排时代。这位北大教授也由于这项技术的研发,获得了"当代毕昇"的称号,他就是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一﹣王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六单元环境与保护复习课件冀教版共20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六单元环境与保护复习课件冀教版共20张PPT
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回顾
• 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 古人类时代; ➢ 农业文明时代; ➢ 工业文明时代; ➢ 现代文明时代。
知识回顾
• 人类生活质量变化
➢ 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 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 ➢ 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知识回顾
• 环境问题
➢ 环境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 生物与生物之间和谐关系破坏,物种灭绝等; ➢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关系破坏,土地沙漠化、人口缺水等。
知识回顾
• 环境问题
➢ 全球气候变暖;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自然灾害发生,洪水泛滥、威胁生态平衡等。
知识回顾
• 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及法律保护体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
中国环境保护徽
知识回顾
• 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及法律保护体系
➢ 3月22日——世界水日 ➢ 4月22日——地球日 ➢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 9月16日——世界粮食日
近几十年来,我过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 B.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D.由于大面积的污染所致 答案:C
巩固习题
环境污染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已 成为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判断题) 答案:对 地球上每年有5-7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判断题) 答案:对
巩固习题
地球上每( )小时有1个物种灭绝。 A.6 B.7 C.8 答案:A
巩固习题
地球上有( )的人口缺少充足的饮用水。 A.30﹪ B.25﹪ C.20﹪ 答案:B
巩固习题
现代文明阶段有( )污染。 A.基本没有 B.各种 C.大气 答案:B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第一部分:单元说明单元目标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些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五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教学难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 第六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教学难点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和观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

-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了解地球的尺寸和结构。

第二课:地球的运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些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三课:探索宇宙-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第六单元第四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课: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生活能力。

- 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第五单元- 在教授地球的形状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在海边观察船只的进出,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曲率。

五年级科学第六单元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六单元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六单元重点知识点
填空题
1、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改锥)、(剪刀)、(锤子)、(钳子)、(汽
车)、(电话)、(电脑)等。

2、(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看得更远,(汽车)、(飞机)能帮助我们走的更快、更
远。

3、功能分类:按拓展耳的功能有(电话)、(手机)、(收音机)、(MP3)等。

按拓
展眼的功能有(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眼镜)等。

按拓展手的功能有(剪刀)、(锤子)、(改锥)、(斧头)等。

4、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创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机器人)。

5、机器人是一种在一定(程序)的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是人类的好
帮手。

6、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由(美国)制造出来的。

7、工具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

8、智能机器人除了参与(工农业生产)外,还可以为(盲人带路)、(与人下棋)、(替人做饭)等等。

9、电话应答机有一个盒子状的(“身体”)、应答程序的(“大脑”)以及每天应答
和记录信息的(“动作”),因此它是机器人。

简答题
一、使用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答:使用工具可以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认为建筑工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不断探索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向高科技的工具迈进。

三、为什么要对工具进行改进?
答:因为有的工具在使用时不理想,所以要改进。

四、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
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动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行为表现。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工程》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工程》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工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工程》主要围绕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展开。

本单元内容涵盖了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单元由《古代信息传递》《现代通信》《信息处理》三课组成。

《古代信息传递》通过介绍古代的烽火台、驿站、信鸽等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类为了传递信息所做出的努力。

《现代通信》则展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使学生认识到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信息处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各课教材分析1.《古代信息传递》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信息传递方式。

从烽火台的烽火传信到驿站的快马传书,再到信鸽传信,让学生感受古代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和人们的智慧。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信息传递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代通信》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电话、手机入手,介绍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通过对比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教材还介绍了互联网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在信息传递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3.《信息处理》本课主要介绍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特点。

2.认识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3.掌握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2.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五年级上册六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六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六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的奥秘”。

这个单元主要探讨了自然世界的奥秘和科学原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震、火山、以及自然界中的循环。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对自然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而地壳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此外,学生还了解了自然界中的循环,例如水循环和碳循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包括阅读、观察、实验和讨论。

他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实验,模拟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情景,亲身体验了这些自然现象的威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学会了如何探究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总的来说,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自然世界的奥秘,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教育,为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3课《保护我们的家园》学案
一、温故互查
两人小组互相说说:我们的家园面临的现状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请阅读教材87页—9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环境的工作?
2、我国是怎么样有效控制环境的破坏的?
3、环境的监测包括哪些内容?需要用到什么仪器?环境监测仪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
三、自学检测
我会填
1、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和()。

2、198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之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及(),组成了环境保护法体系。

3、()是保护环境的总要环节。

4、城市交通要道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

5、利用环境监测仪可以监测()、()、()、()等。

6、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有()、()、()、()等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正误
1、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治理。

()
2、保护环境要从防止环境污染开始,防治结合。

()
3、保护环境是全人类每个人的责任。

()
4、现代文明阶段比古人类阶段的污染严重的多。

5、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二)问答
你认为如果我们不保护我们的家园,会有什么后果?
五、当堂测试
精挑细选
1、全球气温上升会导致()
A、水资源短缺
B、食品生产减少
C、疾病流传
D、海平面上升
2、以下字母缩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是()。

A、USA
B、UNEP
C、UN
3、关于环境方面,我国指定的法律有()。

A、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大气污染统治法
4、以下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有()。

A、使用心得材料
B、做饭
C、使用农药化肥
5、治理污染最好的办法是()。

A、制定法律
B、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他人
C、全民动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地球上每()小时就有1个物种灭亡。

A、4
B、5
C、6
六、拓展延伸
1、四人小组说说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2、参考89页选题任选一题四人小组合作写一篇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