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

合集下载

新版中医单病种—盆腔炎

新版中医单病种—盆腔炎

急性(亚急性)盆腔炎【概述】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

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

病情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腹病”、“带下”、“瘕”等范畴。

【西医诊断标准】1.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位于后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等;出现脓毒血症时,常伴有其他部位脓肿病灶。

2.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38°C,心率快,腹胀,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3.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严重时呈冰冻样骨盆,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4.血化验: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沉可增快;体温达39C以上者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5.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通常呈实性、不均质性肿块,光点、光带分布杂乱)。

根据以上五点即可诊断为急性(亚急性)盆腔炎,急性(亚急性)盆为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①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压痛;③附件区压痛。

如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即可进一步确诊。

作血、宫颈分泌物培养或脓液培养,查明病原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中医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1 评价 指标 . 3 对住 院天数 、 总住 院费 、 位 费 、 床 检
医临床路径之后 , 医院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随即 开 展 了此项 工作 。其 中盆腔 炎 的中医路径病 历 已达 上百余例 , 现我们从 中抽取部分病历 , 与近期未行 路径管理 的病历作对 比, 进而来探讨 中医临床路径 管 理 在 本 院盆 腔 炎 治疗 中 的应 用 效果 。结 果 报 道
孙 红 , 蒋殿 虎
( 鲁木齐 市 中 医医院 , 新疆 乌鲁木 齐 乌

800 ) 300
要: 目的: 探讨 国家 中管局试行 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在本院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 选取 6 8例已实施临床路
径管理的盆腔炎 患者 ( 路径组 ) 6 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盆腔炎患者( 和 8 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 、 , 各种住院费 用 以及患者的满 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 比较分析 。结果: 路径组住院天数 比对照组缩短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 )住院 P .5 , 总费用 两组 比较路径组降低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O0 ) 在住院总费用的构成费用 中, . . , P 5 路径组药费下 降 , 但治疗 费增 加 。两组间的药费和治疗费 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 ) 患者满意度路径组和对照组 比较 ,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5 , 差
径 但 因变异 退 出路径 者 。
12 . 方 法
进行 分析处理 ,计量 资料 采用 两样本 的 检验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进 行 , 计 P< 00 ,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2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 院费用比较 . 1
l 斗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盆腔炎是西医病名,在中医,本病散见于“热人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癥瘕”、“不孕”等病症中,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附件性包块,子宫实质炎,子宫周围炎等,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生,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多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主要表现:发病急,病情重,出现下腹疼痛,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甚至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有味,压痛,腰部酸痛等。

慢性主要表现:发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由于病程长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慢性炎症会导致盆腔淤血,故常有月经失调、量多等、卵管黏连阻塞时还会导致不孕症。

主要证型:1. 急性期:(1)热毒壅盛: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推荐方药:解毒化瘀汤;清热散结丸等。

(2)湿热瘀结: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清热活血汤;夏枯草丸等。

2. 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暗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推荐方药:利湿散结汤;化毒丸等。

(2)寒湿凝滞:少腹冷痛,或坠胀疼痛,得热痛缓,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白带增多,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温经化瘀汤;附桂丸等。

(3)气滞血瘀:少腹胀痛或刺痛,经行痛甚,经血量多有块,血块排出则痛减,经前乳胀,情志抑郁,带下增多,婚久不孕,舌质黯滞,有瘀点或瘀斑,苔薄,脉弦涩。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不适、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性生活不卫生、宫腔内器械介入等因素有关。

盆腔炎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粘连、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尤为重要。

一、辨证施治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盆腔炎多由寒湿、湿热侵袭所致,其证型可分为湿热下注型和寒湿凝滞型。

(1)湿热下注型:证候特点:腹部胀痛、热感、白带为黄色、稠腻,伴有口渴、尿急、尿频等症状。

辨证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连翘、茵陈、秦艽等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寒湿凝滞型:辨证治疗:祛寒化湿为主,可选用附子、独活寄生、藁本等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辨证施治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菌及其敏感性,然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治疗需要持续2周以上,以充分清除病原菌,预防复发。

二、综合疗法1. 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治疗中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的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消退。

2. 食疗调理盆腔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橘子、柑橘、生菜、番茄、萝卜、芹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康复。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盆腔炎患者也有益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影响炎症的康复。

4. 生活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宫颈卫生,避免性生活不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腔感染的发生。

5. 心理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综合疗法,多方面加以调理,以期早日康复,并且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复发。

盆腔炎(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诊疗方案(2013年)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舐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炎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⑴症状:下腹疼痛,腰舐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⑵体征:子宫常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撕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⑶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症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⑴湿热瘀结证主证:①下腹胀痛或刺激痛,痛处固定;②腰骨氏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证: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澹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证。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4)妇科检查(5)阴道分泌物检查(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盆腔炎诊治流程图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妇科检查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无包块破裂、中毒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中药治疗: 服、灌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

盆腔炎不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腹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异常等,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给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中医在治疗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多与外感湿热、热毒之邪,或内伤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和气虚血瘀型等。

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多表现为下腹疼痛,有灼热感,腰骶部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伴有异味,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清热调血汤加减,药物包括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等。

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常见症状为下腹坠胀疼痛,疼痛位置固定,腰骶部酸痛,经前或经期腹痛加重,乳房胀痛,心情烦躁易怒。

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

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

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等。

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患者,通常会感到下腹冷痛,得热则舒,腰骶部冷痛,带下量多、质稀,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治疗宜温经散寒、化瘀除湿。

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有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

气虚血瘀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缠绵日久,劳累后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

舌淡暗,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止痛为法。

可用理冲汤加减,药材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鸡内金、三棱、莪术、当归、知母、桃仁等。

除了中药内服治疗外,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可以用于盆腔炎的治疗。

例如,中药灌肠是将中药药液通过直肠灌入盆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炎症吸收。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概述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等,是妇科盆腔多种炎性病症的总称。

临床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以高热、寒战、头痛、神疲、纳差、下腹疼痛。

妇科查子宫增大、压痛,带下量多,秽臭,尿频,后穹隆穿刺有脓性分泌物,血液白细胞增多,下腹部包块等,发病急、进展快。

多因产后或流产感染及经期性交不洁等而发病。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原则。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彻底,病程迁延而成。

也有体质虚弱、预防保健不力而形成。

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酸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下腹部有包块、低热、不孕等,妇科查宫颈肥大或炎症,宫体后位活动受限或固定,或于子宫两侧触及条索状物,或触及腊肠样或不规则圆形肿块等,白带量多、色黄或呈淡黄稀水样,以“血瘀” 多见。

其病机为气血亏虚,邪毒内侵,经络阻滞,瘀血痰浊互结。

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经、软坚散结,兼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一) 急性盆腔炎方药1白头翁、益母草各30g,黄连、黄柏、秦皮各15g。

主治湿热下痢型急性盆腔炎。

若产后恶露不净加贯众炭、益母草各30g;气虚多汗加炙黄芪30g,党参24g;体温39℃加银花50g,蒲公英30g;小腹痛加香附、橘核各30g;包块加炮山甲12g,赤芍24g;盆腔积液加薏米、瞿麦各30g;食欲不振加陈皮12g,茯苓15g,砂仁10g;大便结加大黄10g。

用法日1 剂,煎服10 天不1 疗程。

疗效治疗107 例,1 个疗程治痊愈67 例,2个疗程治痊愈40 例,治愈率100%。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1994,(3): 24 杨云霞方药2银花、蒲公英、黄柏、玄胡、当归各1.4g,乳香0.4g。

用法研末过筛,每500g 药粉加老蜜570g,置搅拌机中拌均匀,搓条制丸,每丸6g,紫外线照射半小时,装塑料袋密封,每次用1 丸,温开水送服,日2 次。

疗效治疗各种盆腔炎者7 万多例,均获满意疗效。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3)(4)(5)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

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38度或持续低热。

心率增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4(1)(2)(3)(4)1.异位妊娠其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卵巢囊肿蒂扭转其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升高。

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妇人腹痛(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概述】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

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

病情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热入血室”、“经病疼痛”、“不孕”等范畴。

【西医诊断标准】最低标准是: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温);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性片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标准,即可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由于临床诊断急性输卵管炎有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检查能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中医鉴别诊断】1.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以病势较缓的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小腹连及胁肋胀痛为多见,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可行尿妊娠试验检查予以排除。

2.肠痈: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有恶心呕吐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无子宫附件压痛,根据病史可以排除。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及实例解析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及实例解析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及实例解析作者:欧阳军盆腔炎,根据其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在传统医学中,急性者相当于“热疝”、“痃瘕”;慢性者属于“⽉经不调”,“带下”,“癓积”等范围。

其病因病理,多由于经期、产褥期或流产后湿浊热毒乘虚侵⼊⽽发病;或因肝经、脾胃湿热邪毒,循经下⾏,影响冲任⽽发病。

湿浊热毒蓄积下焦,⽓⾎壅滞不⾏,和正邪相争,则属实,属急性;若病情迁延⽇久,则⽓滞⾎淤,湿热残存,或湿热转化为寒湿,则属虚,属慢性。

急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湿热淤滞证【临床症状】患者常见⼩腹痛或少腹两侧疼痛,拒按,或有包块,带下⾊黄质稠,有臭⽓;发热,寒颤,头痛,⾆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分析与治疗】湿热淤毒蕴结下焦,正邪相争,故发热,颤寒,头痛;胞脉⽓⾎痹阻,故⼩腹痛或⼩腹两则疼痛,拒按;如淤毒炽盛与⽓⾎凝结,故有包块;湿热下注,则带下⾊黄,质稠,有臭⽓。

⾆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毒蕴结之征。

治宜清热解毒、凉⾎化淤,健脾利湿。

⽅⽤⼤黄壮丹⽪汤加味:⼤黄9克、丹⽪9克、⾚芍9克、桃仁9克、元胡9克、川楝⼦9克、薏苡仁15克、泽泻9克、茯苓12克、车前⼦15克、⾦银花30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煎服,⽔煎服,1⽇1剂,连服3天。

【⽅析与加减】⼤黄、丹⽪、⾚芍泻热凉⾎;泽泻、车前⼦、茯苓、薏苡仁健脾和胃、渗湿利⽔,银花、连翘、蒲公英淸热解毒;元胡、桃仁利⽓祛淤⽌痛;若热偏重,症兼⾼热、便短⾚,原⽅加黄柏;若湿偏重,症兼腹满痛胀,苔⽩腻透黄,原⽅加苍术、厚朴;若形成包块明显,原⽅加皂刺、炒⼭甲、紫花地丁。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滞⾎淤挟湿证】【临床症状】患者常见⼩腹隐痛,坠胀。

腰骶酸痛,经期痛甚,按之或有索状包块,⽩带量多,⾊黄质稠,⾆红苔薄黄,脉弦滑。

【分析与治疗】⽓滞⾎淤挟湿胞络痹阻,故⼩腹隐痛,坠胀,冲任⾪属肝肾,腰为肾府,冲任⽓⾎流⾏不畅,故腰骶酸痛,⾏经期痛甚,⾎凝络结成形,故按之或有索状包块;湿热残存,带脉受伤,约束失职,故⽩带量多,⾊黄质稠。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症状和体征(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1)C反应蛋白升高;(2)血沉增快(>20mm/h);(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入院标准:1.最低标准:子宫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1)体温超过38.3摄氏度;(2)子宫颈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或脆性增加;(3)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血C-反应蛋白升高;(6)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2)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符合最低标准伴附加标准或特异标准任何一项均可入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急性女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 2019版:A09.02.07.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女性盆腔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其他特指的/女性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0,N73.003,N73.800,N7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见《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0版,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①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②临床表现:不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老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③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

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④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
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
(3)尿常规
(4)盆腔超声
(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纳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 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用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56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