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生产过程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生产过程控制措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也应当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肩负自身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混凝土质量,安排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强生产控制管理,避免给商品混凝土质量带来过大的影响,出现异常状况。
因此,必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控制措施更加严格、严谨,主要从配合比、计量、搅拌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混凝土性能。
一、材料配合比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可谓是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以及水泥的合格率要求较高,不合格现象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掺合料很多时候存在不合格的问题,骨料的质量控制也容易被忽视,对原材料成分合格率进行分析,其中的骨料合格率无疑是最低,骨料的应用,常出现级配不科学、含沙量过大等各类情况,因此必须给予充分关注。
预拌混凝土的每一种材料都应彼此相容,如若存在不相容现象,那么其中的某些作用将会被遏制,致使混凝土性能无法有所下降。
尤其是掺合料与水泥相容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粉煤灰与水泥的相容性要求对需水量比的变化进行控制,也是极其关键的性能指标。
对于同一种粉煤灰,可利用不同的水泥,对粉煤灰需水量比进行有效检验,最终将得出不同的结果。
水泥如若较粗,粉煤灰小颗粒将会直接进入水泥颗粒所堆积的空隙之中,那么必然会致使体系内空隙率相应的降低,此时的需水量比也会较小。
相反的如若水泥较细,那么粉煤灰颗粒无法填充到水泥颗粒空隙之中,此时的需水量比将会相对较大。
粉煤灰需水量比将会给混凝土用水量带来巨大影响,即便参照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对粉煤灰性能以及水泥性能进行检测均未发生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者间的相容性必然会产生变化,导致混凝土用水量与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用水量不相符,无法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胶凝材料与减水剂两者的相容性变化,比如,胶凝材料与聚羟酸两者极易不适应,如若聚羟酸以及胶凝材料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发生性能变化,那么聚羟酸的碱水能力将会有所减弱,混凝土性能无法得到保障,将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甚至伴随着泌水以及离析等各类问题。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混凝土生产前的初步控制:(一)、组成材料的控制:1、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2、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和岩石抗压强度(高强度砼用);3、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4、掺合料: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5、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匀质性(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6、砼用水主要控制:PH 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
(二)、砼配合比确定与控制:应根据实际采用的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适配,以满足砼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对首次使用或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 1 、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2、砼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3、砼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4、砼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砼生产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包括:1、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形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2、计量:原材料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0171<U凝土搅拌站(楼)> 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检验。
3、搅拌: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各种技术规定的时间。
4、运输: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砼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5、浇筑:浇筑前检查及浇筑过程中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比设计、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浇注及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规范。
二、原材料选择1. 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检查其抗压强度和初凝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2. 砂和石子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和石子,确保其粒径分布均匀,不含杂质,且满足混合比设计要求。
3. 水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或净水,严格控制水的用量,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
三、混合比设计1. 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坍落度要求。
2. 根据原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3. 在确定混合比时,应注意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稳定性。
四、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 在混凝土搅拌前,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范围。
2. 在搅拌混凝土前,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水的用量。
3.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保证混凝土均匀混合。
4. 在混凝土搅拌后,应及时进行坍落度试验,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五、浇注及养护1. 在浇注前,应清理模板和检查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保证混凝土浇注后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 在浇注过程中,应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混凝土分层或产生空鼓。
3. 在浇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时间和方式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和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六、质量检查1.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比检验、坍落度检验等。
2. 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可以采用试块制作和试验的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对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检验,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等非破坏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等。
2. 原材料控制:对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生产管理:建立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生产记录等,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 质量检验:建立混凝土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达到要求。
5. 现场施工管理:制定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一、原材料选择(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常见的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在选择水泥时,要注意其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骨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一般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细骨料通常采用中砂或粗砂,其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等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优质的骨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三)掺合料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
在使用掺合料时,要注意其质量和掺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四)外加剂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坍落度等性能。
选择外加剂时,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控制其用量。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确定水胶比、砂率、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等参数。
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砂率则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骨料的堆积密度,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砂率。
水泥用量应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以降低成本和减少收缩。
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试配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试配时要制作混凝土试件,并进行强度、坍落度、凝结时间等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生产过程控制(一)计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计量必须准确无误。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使用寿命和外观。
混凝土搅拌站作为混凝土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的混凝土。
本文将从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详细阐述质量控制要点。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2)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强度、安定性等。
(3)储存水泥时,应按照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堆放,避免受潮、结块。
2. 砂、石子(1)砂、石子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合理的材料,要求提供产地、规格、质量证明等相关资料。
(2)对砂、石子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等。
(3)储存砂、石子时,应做好防潮、防晒、防尘等措施。
3. 外加剂(1)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2)对外加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掺量、减水率、凝结时间等。
(3)储存外加剂时,应按照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避免混淆、受潮。
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 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
(2)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原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因素。
(3)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需求。
2. 生产设备(1)选用性能稳定、计量准确的生产设备。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计量准确。
3. 生产过程(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控制投料顺序、时间。
(2)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搅拌不足或过度搅拌。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振动频率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密实。
四、成品质量控制1. 成品取样(1)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取样。
(2)取样应具有代表性,确保取样数量、方法符合要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原材料的质量。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要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实验室测试来确认其质量。
2. 配合比控制配合比是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制定合理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 混凝土搅拌控制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充分混合,以保证其中各种原材料的分散均匀。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以防止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均匀等问题。
4. 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浇筑前,需要对浇筑模具进行清洁,以防止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
同时,还需要对浇筑方式、浇筑速度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养护控制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硬化和凝固。
6. 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评判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7. 质量记录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质量记录工作,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配合比试验结果、搅拌时间和强度检测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后期质量验收和质量跟踪。
总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配合比的确定、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的管理、强度检测和质量记录等措施的执行,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标题: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本文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试验检测、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一、原材料采购1.1 严格把关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确保原材料来源可靠。
1.2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1.3 对原材料进行标识和存储,避免混淆和污染。
二、生产过程控制2.1 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有序进行。
2.2 对搅拌机、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3 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三、试验检测3.1 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渗透性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3.2 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包括水泥的凝结时间、骨料的含泥量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3.3 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四、设备维护4.1 对搅拌机、输送设备、仓储设施等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2 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影响生产进度。
4.3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包括设备维修记录、更换零部件记录等,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五、质量管理5.1 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档案,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试验检测记录等,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5.2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质量意识。
5.3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混凝土质量。
结语: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惟独做好记录和管理,才干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匡助。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等级,并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骨料: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并进行筛分、洗净等处理,以确保骨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矿粉和粉煤灰: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矿粉和粉煤灰,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掺合料:如需使用掺合料,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掺量,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二、配合比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并进行试配,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要求。
2.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各原材料的比例准确,避免误差和漏配现象的发生。
三、搅拌和浇筑控制1.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方式,避免浮现浇筑不均匀、堆积和分层等现象。
四、养护控制1.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要求,确定合适的养护时间,并进行养护措施的落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养护条件:根据环境条件和施工现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和措施,如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五、质量检测控制1.取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率,从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现场取样,并做好标识,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试验:对取样的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的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3.记录: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混凝土质量档案,以备查验和追溯。
六、质量管理控制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保证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选用合格的水泥品牌,确保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耐久性符合国家标准。
在使用前,应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骨料:砂、石子等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材料。
骨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状况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使用前,应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可适量使用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
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试验确认其对混凝土性能无不良影响。
4. 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使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试验确认其对混凝土性能无不良影响。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进行。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2. 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工程要求。
三、混凝土生产与运输1.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合格的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均匀一致。
2. 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合格的运输工具,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严重泌水等现象。
3. 混凝土运输时间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时仍保持良好的工作性。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1. 混凝土浇筑应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合格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消除气泡和分层现象。
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应连续进行,避免混凝土层间产生冷缝。
五、混凝土养护1. 混凝土养护应根据工程环境和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
2. 养护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差,防止混凝土开裂。
六、质量检测与验收1. 混凝土工程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测,包括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性能、施工过程等。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生产日期和储存条件,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
(二)骨料骨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其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在合理范围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也应严格控制。
(三)外加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抗冻性等。
在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同时,要注意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避免因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四)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或废水。
二、配合比的设计与控制(一)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性的原则,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参数,如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等。
(二)配合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施工条件的变化等原因,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调整配合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原材料的用量。
三、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控制(一)计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计量应准确无误,计量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二)搅拌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搅拌的均匀性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合理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混凝土生产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一)配合比调整规定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检员可随时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便控制混凝土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使混凝土质量相对稳定。
(1)混凝土质检员应密切关注砂石质量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当粗骨料级配变好,目测混凝土拌合物浆体明显增多时,可减少砂率1%~3%,反之,可适当增加砂率1%~3%。
当砂细度模数变化0.2左右时,可相应调整砂率约1%。
(2)密切关注砂石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强度等级低于C30~C25时,允许调整外加剂用量≤0.5kg/m3;强度等级在C30~C45之间时,允许调整外加剂用量量≤1.0kg/m3;≥C50的外加剂调整,由实验室主任进行调整。
(3)混凝土质检员在生产中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气泡偏多,有泌浆、骨料下沉现象,且砂石含水率正常应降低外加剂用量。
反之,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或坍落度损失过快,且砂石含水率正常应适当增加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用量调整超出规定的范围或凝结时间异常,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决定。
(4)生产过程中,砂石含水率正常,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设计值或调整砂率时造成坍落度增大,可降低用水量;反之,不得私自增加用水量或降低砂石含水率,改变水胶比。
用水量调整可按照增加或减少5kg/m3水可增大或减少20mm坍落度的经验进行。
(5)如果水泥3天强度发生较大波动时,应由实验室主任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临时调整,并给出临时生产配合比通知单供生产使用,同时加强混凝土取样检测,并做好记录。
(6)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石子偏多时,应先测坍落度,若坍落度过大,应先调整用水量,不宜直接调整砂率;若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应先检测粗细骨料级配情况,若级配不正常可适当增加砂率1%~3%,若无异常可考虑过磅复检计量情况;(7)生产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坍落度异常,用水量偏高应通知试验员进行原材料试验,查找原因,切勿盲目调整配合比。
(二)混凝土出厂坍落度控制(1)混凝土质检员应了解混凝土配合比所生产的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情况,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时复检测试。
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引言现如今混凝土生产无论是设备上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以往拌合混凝土计量不准确、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混凝土性能差等弊端,但混凝土生产设备和技术不仅仅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人的疏忽、失误或判断偏差,自然也会导致混凝土生产质量下降,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原材科质量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和进厂管理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格的材料是制造合格产品的前提和保证。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水等,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原材料认真细致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混凝土公司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原则是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是原材料的稳定性能。
只有稳定的材料,设计出的配合比才有使用的价值,才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
2.1进厂验收(1)砂、石等地材的进厂检验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
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
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分开堆放,并取样送试验室试验结果出来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
试验员应按公司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检,抽样应在砂石堆场进行。
(2)水泥进厂检验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检测报告、出厂磅单等和测量水泥的温度合格后方可卸料,否则应通知试验室并由相关领导处理。
水泥的出厂温度太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
试验员按批次进行取样封存并经送货人员签字确认并按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3)掺合料进厂检验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检测报告、出厂磅单等。
试验员对粉煤灰应逐车取样进行细度试验和需水量比试验,对矿粉应逐车取样进行细度试验和流动度比试验,合格后通知收料员卸料。
再按批次进行取样封存并按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4)外加剂进厂检验由试验员按批次进行取样封存。
混凝土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制、搅拌、施工和养护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
下面将从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施工和混凝土养护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配制混凝土配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其质量控制点和预防措施包括:1.原材料质量:选择合格的水泥、骨料、细集料和外加剂,检查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和质量证明书,确保配制出的混凝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2.配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3.配料精度:采用精确的配料设备,确保混凝土配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控制配制中的误差。
二、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其质量控制点和预防措施包括:1.搅拌时间和速度: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速度,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出现搅拌不均匀或过度搅拌的情况。
2.搅拌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其质量控制点和预防措施包括:1.浇筑工艺控制: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和紧凑,防止出现堆积、分层或空鼓等缺陷。
2.控制施工质量:密切监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定期测量和记录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和配筋位置等指标,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防止裂缝和渗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和渗漏,如采用防渗措施和适当的养护措施等。
四、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其质量控制点和预防措施包括:1.养护时间和方法: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强度等要求,控制养护的时间和方法,确保混凝土养护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养护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龟裂或渗漏等问题。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步骤。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矿粉和外加剂等。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
- 水泥的控制: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需要控制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用量。
- 骨料的控制: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有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需要控制骨料的颗粒大小、石灰含量和石粉含量等。
- 矿粉的控制:矿粉是混凝土的一种细颗粒材料,可以替代部分水泥使用。
需要控制矿粉的用量和掺量等。
- 外加剂的控制:外加剂是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需要控制外加剂的种类、用量和添加时间等。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配合比的合理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在进行配合比控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活度和凝结时间等工作性能。
- 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服务年限,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和耐磨性等。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配料、搅拌和浇筑等。
在进行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原材料的配料:按照设计要求和配合比,准确地称取每种原材料,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搅拌。
- 搅拌过程的控制: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浇筑过程的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产生渗水、裂缝和掏空等问题。
- 养护过程的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成品的质量检测等方面。
一、引言(一)商品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二、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一)水泥1. 水泥品种的选择2. 水泥强度等级的确定3. 水泥的质量检验(二)骨料1. 粗骨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强度2. 细骨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三)矿物掺合料1. 粉煤灰的质量要求与应用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2. 矿渣粉的质量要求与应用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四)外加剂1. 外加剂的种类与作用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2. 外加剂的选择与质量控制适应性试验掺量的确定质量检验(五)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1. 原材料的储存条件水泥的储存骨料的储存矿物掺合料的储存外加剂的储存2. 原材料的标识与追溯三、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的依据1. 工程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工作性要求2. 原材料的性能(二)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初步配合比试配与调整确定试验室配合比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的特点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三)配合比的验证与调整1. 配合比的验证试验混凝土的工作性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2. 配合比的调整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配合比的验证四、生产过程的监控(一)计量系统的控制1. 计量设备的选择与校准水泥计量设备骨料计量设备水计量设备外加剂计量设备2. 计量误差的控制(二)搅拌过程的控制1. 搅拌时间的确定2. 搅拌速度的控制3. 搅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三)运输过程的控制1. 运输车辆的选择与管理2. 运输过程中的保温与保湿措施3. 运输时间的控制五、成品的质量检测(一)坍落度的检测1. 坍落度检测的方法2. 坍落度的允许偏差(二)强度检测1.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试件的成型试件的养护条件2. 强度检测的方法抗压强度检测抗折强度检测(三)耐久性检测1. 抗渗性检测2. 抗冻性检测3. 碳化深度检测(四)质量评定与不合格品的处理1. 质量评定的依据2.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一)质量控制体系的要素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 质量管理制度3. 质量控制流程4. 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二)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与监督1.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2. 质量目标的考核与评估3. 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七、结论(一)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二)质量控制的要点与方法(三)对未来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展望。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在使用时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和步骤: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质量:检查水泥的标准号、强度等指标,对水泥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水泥质量符合要求。
- 骨料质量:对骨料的粒径分布、吸水率、角料含量等参数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 水质控制:对拟用于混凝土中的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 控制混凝土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添加剂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强度等级等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搅拌过程控制:- 搅拌站设备质量:定期对搅拌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搅拌站设备的正常运行。
- 搅拌时间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4. 浇筑和养护控制:- 浇筑工艺控制:确保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避免混凝土质量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 养护措施: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评估:- 检验混凝土强度、密实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成品混凝土的质量。
- 定期抽样检测:对已施工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要求。
6. 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 归档混凝土的质量监督记录和相关文件,做到真实、准确、完整,以便进行追溯和日后分析。
以上是一般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主要措施,针对特定工程和工地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品质控制:选择合格的水泥供应商,并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骨料控制:选择规范的石料供应商,对骨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粒径、含泥率、含水率等指标符合要求。
3.砂控制:选择砂石供应商,对砂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粒径、含泥率、含水率等指标符合要求。
4.混凝土掺合料控制:选择正规的混凝土掺合料供应商,对掺合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二、生产工艺控制:1.配料控制:按照设计配比准确称量水泥、骨料、砂和掺合料,保证配料准确。
2.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顺序,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和稳定性。
3.浇注控制:控制浇注速度、浇注高度和流动性,避免混凝土塌落、分层和裂缝等问题。
三、设备设施控制:1.混凝土搅拌车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鼓清洁,无漏水和积水,避免污染混凝土。
2.摊铺机控制:控制摊铺机行驶速度和铺设厚度,保证混凝土均匀铺设。
3.曲轴式振动器控制:控制曲轴式振动器的使用方式和振动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实和无气孔。
四、质量检验控制:1.强度检验:抽取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试验,确保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2.质量检验:对混凝土进行抗渗试验、抗冻试验、抗碱试验等,确保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特殊要求。
3.外观检验: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验,防止出现裂缝、气孔、色差等问题。
五、质量管理控制:1.质量责任制度:建立混凝土质量控制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质量责任和控制要点。
2.过程控制:对不同阶段的制作工艺进行控制,包括配料阶段、搅拌阶段和浇注阶段等。
3.技术改进:根据产品的使用和市场反馈,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4.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质量控制意识和技能水平。
5.不合格品控制: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和整改处理。
以上是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合理控制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加强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安全,而且决定了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搅拌站必须重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保障2.1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审和选择的重要性混凝土生产所用各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实体的质量。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要对所购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还要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供应能力、环保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形成稳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
订货前,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和确认。
2.1.1水泥供应厂家的选择和评价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泵性等性能,而水泥强度的检验周期是28d,在搅拌站日生产量大的情况下,每天进场的水泥几乎当天全部消耗,甚至在水泥需求量大、供应紧张的生产高峰期时,刚出厂的水泥入仓后会立即使用。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水泥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1)根据往年使用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各种水泥年平均强度值;(2)收集、分析、借鉴其他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同种水泥材料的实验数据;(3)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和坍落度损失等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评价;(4)到水泥厂考察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
2.1.2其他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砂石、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在使用前虽然可以检验,但也不能忽视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和选择。
通过对质量稳定性、供应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考核,可分析产品未来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供应能力的保障性。
2.2原材料堆放场地的管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应分仓储存,并设有明显标识。
标识应注明原材料的品种、厂家、等级、规格、检验状态等信息。
具体管理措施包括:(1)粉料必须设置专用的筒仓,除标识外,在吹灰口也要有醒目的指示牌,标明粉料品种;(2)粉料吹灰口必须有上锁装置,进场材料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由材料员通知供应商卸在哪个仓储罐内并解锁方能吹料,避免卸错料现象发生;(3)粉料仓应配备料位控制系统,料位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4)骨料仓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分隔清楚、标识醒目,并应有防止混料的措施或设施。
骨料仓应建成封闭式料仓,并安装喷淋抑尘装置;地面应硬化并确保排水通畅。
场地周围不得堆放杂物、防止杂物混入堆放区后影响材料的质量。
2.3混凝土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2.3.1水泥水泥的选用应选择规模大且质量稳定的厂家。
受天气及政策性影响,应选择2~3家水泥品种作为材料应急储备。
2.3.2骨料1)砂石进场由质检逐车进行目测。
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含石等。
如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场,验收合格后收料,按指定地点堆放,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检验,当同一厂家连续供应且材料来源稳定时,每周抽检不少于1次。
2)机制砂石粉含量不同时,一定要分别堆放。
当外加剂掺量突然增加或减少时,一定及时关注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是否存在混料情况。
3)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调整砂率不同细度模数的砂子。
4)碎石粒径大、针片状含量高、石粉含量高时需及时退场,否则会导致外加剂掺量急剧增加,混凝土流动性差易堵泵,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和离散性偏大等问题。
2.3.3掺合料1)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铁渣粉、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并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2)粉煤灰应满足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要求,宜采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Ⅲ级粉煤灰不得用于结构工程。
3)粒化高炉矿渣粉应满足GB/T18046-201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要求。
4)矿物掺合料应满足DB/T1029-2010《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及其他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当使用标准或规范无规定的矿物掺合料时,必须有充足的技术依据,并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
5)矿物掺合料进场应按规定取样复试。
粉煤灰复试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安定性;矿渣粉复试项目包括比表面积、流动度比、活性指数。
硅灰复试项目应包括需水量比、烧失量。
同厂家、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粉煤灰、矿渣粉、复合矿物掺合料不超过500t为一个检验批;钢铁渣粉、石灰石粉不超过200t 为一个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个检验批。
2.3.4外加剂1)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满足相应的产品技术要求。
2)外加剂使用前应对其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进行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其合理掺量由试验结果确定。
3)外加剂进场后,材料员通知试验员,对外加剂进行混凝土试拌试验,确定掺量是否满足要求。
若进场外加剂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及时与外加剂厂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调整外加剂直到外加剂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4)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应分仓储存。
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对其相溶性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
当不同种类的外加剂交替使用时,使用前应清洗搅拌机、罐车、泵车、管道等设备。
5)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并采取措施防止日晒、雨淋、渗透。
冬期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结晶,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如有变色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3.1配合比的管理3.1.1配合比的确定1)实验室根据工程类型、使用环境、工程部位、原材料性能、设计强度等级等情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配合比试验采用系列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设计计算、试验和调整,最终确定系列配合比备用。
2)实验室通过试验出具的配合比,在生产前应进行试拌,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应用于生产。
3)使用过程中,实验室根据混凝土检验试结果及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材料状况等情况,给质检员出具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授权书。
配合比调整授权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部位细化。
并且明确砂率、外加剂掺量、砂含水的调整范围。
调整内容及调整人员须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授权批准。
3.1.2配合比的选择1)质检员根据调度室上传的任务单确定配合比的使用。
2)生产任务中有特殊部位、特殊技术要求时,由质检部长确定配合比的使用。
3.1.3配合比的动态调整1)使用骨料自动含水率测定装置时,应定期对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校准。
不使用自动含水率测定装置时,每工作班抽测砂、石含水率不应少于1次,当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
2)生产前,质检员会同搅拌机操作人员及试验员对首盘生产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进行检查调整,确定本工作班的施工配合比。
3)在生产过程中要对配合比进行动态控制,除水泥、粉煤灰、矿粉外,砂率、外加剂掺量、含水率需要调整时应做好动态调整记录,并详细记录调整内容。
3.2搅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搅拌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所组成材料及所用设备说明书的要求确定,且每盘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s,当制备高强度等级、冬期施工、掺用引气剂、膨胀剂、粉状添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间。
2)视频监控的管理。
搅拌机操作人员应通过视频确认皮带上料、搅拌电流等主要控制点工作是否正常。
时刻观察原材料的计量误差情况,发现计量不准、误差过大时及时通知设备及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查校核;通过混凝土卸灰口视频逐盘观察混凝土坍落度和和易性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质检,严禁擅自更改生产配合比。
3)每班质检应检查生产录屏是否正常,有问题及时记录,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4)搅拌过程信息的管理。
生产数据实时存储、定期转存、导出,质检抽查搅拌记录是否有存在偏差,存在偏差要详细记录并查找原因。
3.3混凝土出厂质量控制1)混凝土出厂前,质检应检查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时方能出厂。
2)混凝土取样频率应符合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的要求。
按统一配合比,每100m3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制作试件不少于1组,不足100m3时亦取样1次。
当同一生产任务单连续供应量超过1000m3时可按200m3取样不少于1次。
3)混凝土出厂时,应根据需要制作不同龄期的试件,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依据。
用于出厂检查的混凝土试件应按年度分类连续编号。
试件制作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制作台账。
4)质检员拿记录仪详细记录混凝土取样车辆、运输单及制作等相关信息,确保试件制作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
5)调度、操作和质检员应按要求填写本岗位工作日志,内容应详细记录本班次发生的重要事件。
4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4.1运输过程注意事项1)混凝土运输司机在装载混凝土前必须将罐车内的残留物及积水清除干净。
2)运输司机在运输过程中及等候卸料时要保证罐体有一定的转速,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分层离析,并避免遗洒。
运输途中严禁往罐中加水。
3)混凝土到现场后,司机应与施工人员核对相关信息,避免浇错部位的情况发生,现场负责人确认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时应在运输单据上签字确认。
4)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因气温高、运输时间或等待时间长导致坍落度损失大时,依据试验数据,应二次添加外加剂调整混凝土状态,施工性能满足要求后方能浇筑,调整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退场。
4.2突发事故处理混凝土罐车在重载情况下,突发故障车体不能转动时,应立即通知调度室,设法尽快将混凝土导出,防止时间长混凝土硬化,造成设备的损坏。
5结语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因此,应加强原材料进场质量、保证设备计量的精度、严格执行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生产和服务处于受控状态。
只有抓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混凝土产品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