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教程样例十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设计教程样例十一篇

景观都市主义是当前西方最热门的城市设计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景观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倡导的“以景观作为核心介入手段”多学科合作的思想来解决复杂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

然而,我国当前的风景园林教育仍以单一的“人居环境空间、场所”设计主,面对综合复杂的诸多城市问题,当前的教育思想缺乏多视角、多学科、多技术协同的合作研究,已较难满足实际需求。

1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简介

1997年,美国城市学者瓦尔德海姆提出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的概念,并指出“景观将取代了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景观突破学科的界限,不仅成为洞悉当代城市的透镜,也成为重新建造当代城市的媒介”。这标志着一种以景观作为主要介入手段,并结合多学科理论交叉的城市设计思潮的诞生。景观都市主义强调多学科融合,考虑将人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融入规划实践,并充分运用新的图形分析、图像模型生成技术,形成崭新的城市设计理论。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提出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的四个主题:生态与城市过程、水平表面的分阶、操作或工作方法、想象力。景观都市主义观点主要包括“系统、跨界、动态、基础设施、数据”等方面。

系统观念认为,应该将“自然、生态、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纳入都市景观设计与再造的过程,力求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操作模型的建立,来描述复杂的现代都市空间环境。景观都市主义倡导跨界融合发展,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和城市规划、建筑学、市政工程、生态学、社会学等交叉合作,形成良好的学科协作平台。城市景观是一个动态发展演变的过程,景观的创造应该打破对传统视觉领域构图美学的教条,创造出不确定的,流动变化的空间形态。景观都市主义还认为,城市景观化、绿色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设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有效整合传统基础设施和城市户外空间人公共活动,提升城市活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化图像处理、分析,是景观都市主义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它开启了数字化的崭新的景观生成过程。

2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

2.1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回顾

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51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作组建的造园组。后来由于国家院系调整,北京林业大学于1956年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是我国早期园林教育的开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北林大的园林专业一度停办,但自开放以来我国的园林专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并取得较大成绩。

据2023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统计,我国现有220所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每年招收各种层次的学生50000人。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分布在“建筑、农林、环境艺术”三大学科背景的高等院校,各个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2.2我国风景园林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尚待完善,所以各类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建筑类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强调依托“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理论,以人居环境的“空间规划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农林类院校则强调以“植物学、生态学、传统造园学”来指导教学。

这就造成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定义、内涵、外延存在争议。

(2)专业教育总体质量不高。由于各个学校办学实力差异,专业教育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所以导致很多院校的教育水平层次不齐,效果不理想。

(3)专业教育理论及思想发展缓慢。由于学科理论研究不足,在风景园林教育实践中,许多院校教学缺乏“多学科协作、应用新的技术手段”等教育理念,致使专业教育缺乏思想及理论的革新。

(4)课程内容较单一,缺乏创新性研究。当前围绕“建筑、规划、绿地、生态、人文历史”等因素,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多以单门课程教学展开,缺乏跨学科、跨专业之间的综合性的课程设置。

(5)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由于不同院校师资、场所硬件条件的制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育,多以校内课程设计方式展开,缺乏校外实践以及围绕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城市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型教学。

3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

3.1教育理念的革新

针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借鉴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观点,将城市的设计纳入以景观主导下的多学科协同合作,创新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大胆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树立基于“自然、生态、人文、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规划教学理念。

未来的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多学科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而相关教育就更要转变仅仅在城市绿地类型的空间界域思考问题的思维,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向城市区域尺度、城市生态系统层次,从系统观综合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首先要突破单一绿地空间界域和传统园林设计的视野限制,力图将人居环境学科与生态、人文、自然、市政工程技术等紧密结合,从学科的交叉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3.2教学内容的调整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要突破单一传统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在进一步加强建筑学、城市规划课程教育的前提下,大胆引入“城市水文、城市生

态学、市政设计、人文地理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GIS技术、参数化设计”等

相关课程。专业教育应适当借鉴医学教育方式,以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为主体,保证学生能有较多时间在校学习多门交叉学科的理论,真正做到跨界融合,夯实和延伸专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树立利用多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

3.3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风景园林教育以“基础课―专业课”为最基本组织模式展开,综合类的课程设

计安排较少。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容易形成以单一门课知识为主体的的思维,缺乏多种课程融合、多学科、多角度思考探索的精神。

要打破现状过于分割的课程培养体系,建立以综合设计studio模式为主导的设计

教育方法,保证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期都有专门综合设计studio课程。这些课程的训练主题应紧密围绕复杂的城市问题,如“旧工业遗址再生、景观生态修复、绿色基础设施设计、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等,从而逐渐让学生

认识景观都市主义设计的价值所在。在教学中革新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微课、翻

转课堂”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研修的学习习惯。

3.4教学质量评价

良好的教学质量体系需要科学而缜密的教学大纲设计,为突出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思想,要增加风景园林专业涉及城市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态、人文学科、市政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如:鼓励跨学科专家及社区公众组成评审团,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成果评价。对于学生设计成果,要坚持开放性评价原则,在坚持科学与艺术原则基础上鼓励方案多解的思路与方法,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种思维。

4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关注复杂背景下城市问题,力求通过打破单一传统园林设计界域,建立以景观设计作为主要介入手段,跨界整合相关学科,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学科参与的城市设计理论。其核心是强调景观作为核心媒介重新定义城市的秩序,力求真正整合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解决人类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

所以,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应该树立新型的以“风景园林

学科主导并多学科协作”的教学理念,同时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大

纲及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