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高中数学衔接超好教材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练习1.填空: (1)221111()9423a b b a -=+( );(2)(4m +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 ).(4)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5)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第一讲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52x x ________。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参考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参考答案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例1. 解:原式=22]31)2([+-+x x例2. 解:原式=333322)(])()()][([b a b a b b a a b a -=-+=-+---+例3. 解:(1)原式=333644m m +=+例7. 解:(1) 原式6==-(2) 原式ab(3) 原式=-+=-例8. 解:(1) 原式=22(1()21a b a +--+=--+(2) 原式=+=+例9.解:77 14,123x y x y xy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例10. 解法一:1.3.4.-5.例1. 解:(1) 333282(2)(42)x x x x x +=+=+-+(2) 333220.125270.5(3)(0.53)[0.50.53(3)]b b b b b -=-=-+⨯+例2. 解:(1) 3433223813(27)3(3)(39)a b b b a b b a b a ab b -=-=-++.(2) 76663333()()()a ab a a b a a b a b -=-=+-例3. 解:21052(5)(5)(5)(2)ax ay by bx a x y b x y x y a b -+-=---=--例4. 解:22222222()()ab c d a b cd abc abd a cd b cd ---=--+ 例5. 解:22()()()()()x y ax ay x y x y a x y x y x y a -++=+-++=+-+例6. 解:22222224282(24)x xy y z x xy y z ++-=++-例7. 解:(1)6(1)(6),(1)(6)7=-⨯--+-=-2 例8. (1) 24- 15(5)-=-例 例10. 例11. 练习1.(a +1(2645525216p -.2222()(),()(),n x x y y xy x x x y x xy y +-+-++3.(2)(1),(36)(1),(13)(2),(9)(3)x x x x x x x x --+++--+ 4.322(2)(8),(3)(2),(3)(1)(23),(3)(3)(2)n ax x x a a b a b x x x x x x x --+--+-+-++2(23)(31),(2)(415),(772)(1),(21)(35)(675)x x x y x y a b a b x x x x -+-++++-+--+5.2()(3),(21)(21),(3)(52),(256)(256)x y a y x x x x y a b a b -++--+---+第三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例1. 解:(1)2 (3)4211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原方程可化为:241290y y -+=2 (12)449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原方程可化为:256150x x -+=例2. 2(2)4=--例3. 例4. (4) 12||x x -====例5. 解:(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22121[(1)]4(1)034,412154k k k k x x k ⎧∆=-+-+≥⎪⎪⇒≥=±⎨⎪=+=⎪⎩ 所以,当4k =时,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2) 由12||x x =得知: ①当10x ≥时,12x x =,所以方程有两相等实数根,故302k ∆=⇒=; ②当10x <时,12120101x x x x k k -=⇒+=⇒+=⇒=-,由于302k ∆>⇒>,故1k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得,3例6. ∴ 要使1221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5---.练习1. B 2. A 3.A 4. 3 5. 9或3-6.1或47.21(1)1650 (2)2m m ∆=+>=-8.3(1) (2)22k k ≥=第四讲 不 等 式例1. 解:原不等式可以化为:(3)(2)0x x +->,于是:3020x x +<⎧⎨-<⎩或3020x x +>⎧⎨->⎩333222x x x x x x <->-⎧⎧⇒⇒<->⎨⎨<>⎩⎩或或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32x x <->或.例2.例3. 例4. 例5. 3(1)3k ⎪⎪-⋅=-⎪⎩例6. 解:(1) 解法(一) 原不等式可化为:解法(二) 原不等式可化为:3(23)(1)012x x x -+<⇒-<<. (2) ∵ 22131(024x x x -+=-+>原不等式可化为:303x x +≥⇒≥- 例7.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35)(2)013535530002202223x x x x x x x x x x ++≥⎧--+-≤⇒≤⇒≥⇒⇒<-≥-⎨+≠+++⎩或例8.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2m m x m ->-(1) 当202m m ->>即时,1mx >,不等式的解为1x m>; (2) 当202m m -<<即时,1mx <.无解.例9.1.(1)2.(1)x 3.5.(1)当2m >时,12m x m ->-;(2)当2m <时,12m x m -<-; (3) 当2m =时,x 取全体实数. 6.1k =- 7.1x ≠第五讲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例1.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当1x =时,min 4y =-,当2x =-时,max 5y =. 例2.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当1x =时, 1max-=y,当2x =时, 5min-=y.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到,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的给定范围内,对应的图象是抛物线上的一段.那么最高点的纵坐标即为函数的最大值,最低点的纵坐标即为函数的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对称轴的位置,函数在所给自变量x的范围的图象形状各异.下面给出一些常见情况:例3. 解:作出函数2(2)2y x x x x=--=-在0x≥内的图象.可以看出:当1x=时,min 1y=-,无最大值.例例5.∴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42元时每天有最大销售利润,最大销售利润为432元.练习1.4 , 14或2,322.2216lm3.(1) 有最小值3,无最大值;(2) 有最大值94,无最小值.4.当34x=时,min318y=;当2x=-时,max19y=. 5.5y≥-6.当56x =时,min 36y =-;当23x =或1时,max 3y =.7.当54t =-时,min 0y =. 第六讲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1. 解:由(1)得:2y x = (3)22 例2.例3. 例4. ∴ 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2300,44x y x y xy y xy y -=+=⎧⎧⎨⎨+=+=⎩⎩. 用代入法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121233,11x x y y ==-⎧⎧⎨⎨==-⎩⎩. 例5. 解:(1) +(2)2⨯得:222236()3666x y xy x y x y x y ++=⇒+=⇒+=+=-或, (1)-(2)2⨯得:222216()1644x y xy x y x y x y +-=⇒-=⇒-=-=-或.解此四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 例6. 解:(1) 3(2)⨯-得:313 1 (3)x y y x -=⇒=-代入(1)得:212(31)33311x x x x x x -+=⇒=⇒==-或. 分别代入(3)得:1224y y ==-或.∴ 原方程组的解是:1211x x ==-⎧⎧⎨⎨或. 练习1.(1)x y ⎧⎨⎩2. (1)⎧⎨⎩3.(1)⎧⎨⎩44x y ⎧⎨⎩4.(1) ⎧⎪⎪⎨⎪⎪⎩第七讲 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例1. 解:原方程可化为:方程两边各项都乘以24x -:即2364x x -=-, 整理得:2320x x -+= 解得:1x =或2x =.检验:把1x =代入24x -,不等于0,所以1x =是原方程的解;把2x =代入24x -,等于0,所以2x =是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是1x =.例2. 解:设21x y x =-,则原方程可化为:2340y y --= 解得4y =或1y =-. (1)当4y =时,241x x =-,去分母,得224(1)4402x x x x x =-⇒-+=⇒=;例3. (1)(2) 例4.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60x x +-=解得:3x =-或2x =检验:把3x =-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所以3x =-是增根.把2x =代入原方程,左边 = 右边,所以2x =是原方程的根.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2x =.例5. 解:3=-两边平方得:3293x x -=-+整理得:1427x x =-⇒=-两边平方得:29(3)4914x x x +=-+整理得:223220x x -+=,解得:1x =或22x =.检验:把1x =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所以1x =是原方程的根. 把22x =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所以22x =是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是1x =.例6. 1.(1)x 2.x =3.(1)x 4.(1)5.(1)x 第八讲 直线、平面与常见立体图形例1. 解: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18对平行棱。
初高中衔接数学及参考答案
数 学代数部分第一讲 乘法公式一、知识要点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5.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33223()33a b a a b ab b -=-+-﹒二、例题选讲例1、填空(1)=++-)9)(3)(3(2x x x _______________﹒ 解:原式=81)9)(9(422-=+-x x x ﹒ (2)=+--22)2()12(x x ______________﹒解:原式=383)44(144222--=++-+-x x x x x x ﹒ 例2、已知31=+xx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1x x +;(2)331xx +﹒ 解:(1)21112)1(22222++=+⋅⋅+=+xx x x x x x x Θ,7292)1(1222=-=-+=+∴x x xx ﹒ (2) 18)17(3)11)(1(12233=-⨯=+-+=+x x x x x x ﹒例3、已知2x y +=,求代数式336x y xy ++的值. 解:33226()()6x y xy x y x xy y xy ++=+-++2222(3)2()8x xy y xy x y =-++=+=﹒例4、 已知8,9,x y y z -=-=试求代数式222x y z xy yz xz ++---的值. 解:8,9,17x y y z x z -=-=∴-=Q ,2222221(222222)2x y z xy yz xz x y z xy yz xz ∴++---=++---22222211[()()()](8917)21722x y y z x z =-+-+-=++= 三、自我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1.计算=+-++-++-))(())(())((a c a c c b c b b a b a _________. 2.计算22()2()()()x y x y x y x y +-+-+-= . 3.2200620082004-⨯= . 4.已知2510x x -+=,则221x x += . 5.计算16842321)13)(13)(13)(13(⋅-++++= .6.计算222222221234562009201012345620092010----++++++++L +201220112012201122+-﹒7.已知2a c b +=+,则222222a b c ab bc ac ++--+= .8.已知2x y -=,求代数式336x y xy --的值.9.已知1,3x y xy -==,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x y +(2)33.x y -第二讲 因式分解一、知识要点1.因式分解:把一个整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1)提公因式法 )(c b a m mc mb ma ++=++ (2)运用公式法 常见公式有:①22()()a b a b a b -=+-, ②2222()a ab b a b ±+=±, ③3322()()a b a b a ab b ±=±+m , ④3223333()a a b ab b a b ±+±=±,⑤2222222()a b c ab ac bc a b c +++++=++, (3)十字相乘法:2()()()x a b x ab x a x b +++=++ (4)配方法、添项拆项法,分组分解法 二、例题选讲例1、 因式分解:(1)244x x -+ ;(2)38x -;(3)33)2()2(a y a x ---﹒ 解:(1)244x x -+2(2)x =-(2)38x -3322(2)(24)x x x x =-=-++(3)33)2()2(a y a x ---=)()2()2()2(333y x a a y a x +-=-+-例2 、因式分解(1)256x x -+;(2)2215x x --;(3)26136x x -+﹒ 解:(1)256x x -+(2)(3)x x =--;(2)2215x x --(25)(3)x x =+-; (3)26136x x -+(23)(32)x x =--﹒例3、 因式分解225636x xy y x y -+-+ 解:225636x xy y x y -+-+(2)(3)3(2)x y x y x y =----(2)(33)x y x y =---例4、因式分解523325a ab a b b --+ 解:523325a ab a b b --+233233()()a a b b a b =---3322()()a b a b =-- 222()()()a b a b a ab b =-+++三、自我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2x x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3125x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22+-x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x a x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2331a 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22221a b a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2122512x xy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226x xy y x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5a b -=,346a b +=,求多项式22328a ab b --的值.第三讲 因式定理一、知识要点定理1(因式定理):若a 是一元多项式)(0111是非负整数n a x a x a x a n n n n ++⋅⋅⋅++--的根,即00111=++⋅⋅⋅++--a a a a a a a n n n n ,则多项式0111a x a x a x a n n n n ++⋅⋅⋅++--有一个因式a x -.根据因式定理,找出一元多项式的一次因式的关键是求出该多项式的一个根,对于任意的多项式,求出它的根是没有一般方法的,然而对于整系数多项式常用下面的定理来判定它是否有有理根。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版配答案
数学目录阅读材料: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2)如何学好高中数学3)熟知高中数学特点是高一数学学习关键4)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特点5)怎样培养好对学习的良好的习惯?第一课: 绝对值第二课: 乘法公式第三课: 二次根式(1)第四课: 二次根式(2)第五课: 分式第六课: 分解因式(1)第七课: 分解因式(2)第八课:根的判别式第九课: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1)第十课: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第十一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第十二课: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第十三课: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十四课:分段函数第十五课: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第十六课: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第十七课: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2)第十八课: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第十九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第二十课: 方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十一课: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十二课:相似形第二十三课:三角形的四心第二十四课:几种特殊的三角形第二十五课:圆第二十六课:点的轨迹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进入高中数学殿堂继续学习。
在经历了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后,大家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雏形,在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这也是我们继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
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
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初升高数学衔接完整版191页
3
39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 2】 (a + b)(a 2 − ab + b2 ) = a3 + b3 (立方和公式)
证明: (a + b)(a 2 − ab + b2 ) = a3 − a 2b + ab2 + a 2b − ab2 + b3 = a3 + b3
2(x + 3)(x − 3)
2(x + 3)(x − 3) 2(x + 3)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 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4、…、10 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
【例 4】已知 x 2 − 3x = 1 = 0 ,求 x3 + 1 的值. x3
解: x2 − 3x = 1 = 0 ∴ x ≠ 0 ∴ x + 1 = 3
x
原式= (x + 1 )(x2 −1 + 1 ) = (x + 1 )[(x + 1 )2 − 3] = 3(32 − 3) = 18
a3 + b3 = (a + b)[(a + b)2 − 3ab] = −c(c2 − 3ab) = −c3 + 3abc ∴ a3 + b3 + c3 = 3abc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 − 3abc = −3
abc
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 引申:同学可以探求并证明:
a3 + b3 + c3 − 3abc = (a + b + c)(a 2 + b2 + c 2 − ab − bc − ca)
2018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6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新课标人教A版}典型试题举一反三理解记忆成功衔接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2讲word版配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编者的话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剃度过大,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
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四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
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1.初高中知识衔接
2019/4/29
档
5
二、因式分解 1.提公因式法 pa+pb+pc=p(a+b+c). 2.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3)立方和和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3.十字相乘法 (1)x2+(p+q)x+pq型:x2+(p+q)x+pq=(x+p)(x+3;bx+c=0(a≠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ax2+bx+c=a(x-x1)(x-x2). 四、二次函数及其性质 1.定义:形如y=ax2+bx+c(a≠0)的函数. 2.性质: (1)开口: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x=- b .
2a (3)最值:(配方法)y=a(x2+ b x)+c=a[x2+2× b x+( b )2]+c-( b )2×a=a(x+ b )2
a
2a 2a
2a
2a
+ 4ac b2 .所以,若 a>0,当 x=- b 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4ac b2 ;
4a
2a
4a
若 a<0,当 x=- b 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4ac b2 .
2a
4a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眼皮蹦跳跳专业文
2019/4/29
档
9
(4)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 ①当Δ =b2-4ac>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Δ =b2-4ac=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 ③当Δ =b2-4ac<0时,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五、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0).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doc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篇一: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童永奇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一、“信心”是源泉。
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
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
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童永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
(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
(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2.3 方程与不等式(含答案)
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方程 22260x xy y x y +++++=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其中2x ,2xy ,2y 叫做这个方程的二次项,x ,y 叫做一次项,6叫做常数项。
我们看下面的两个方程组:224310,210;x y x y x y ⎧-++-=⎨--=⎩222220,560.x y x xy y ⎧+=⎪⎨-+=⎪⎩ 第一个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第二个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来解。
例1 解方程组22440,220.x y x y ⎧+-=⎨--=⎩分析:二元二次方程组对我们来说较为生疏,在解此方程组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式。
注意到方程②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于是,可以利用该方程消去一个元,再代入到方程①,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将所求的较为生疏的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
解:由②,得x =2y +2, ③把③代入①,整理,得8y 2+8y =0,即y (y +1)=0。
解得y 1=0,y 2=-1。
把y 1=0代入③,得x 1=2;把y 2=-1代入③,得x 2=0。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112,0x y =⎧⎨=⎩,;220,1.x y =⎧⎨=-⎩说明:在解类似于本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通常采用本例所介绍的代入消元法来求解。
例2解方程组7,12.x y xy +=⎧⎨=⎩解法一:由①,得7.x y =- ③ 把③代入②,整理,得27120y y -+= 解这个方程,得123,4y y ==。
把13y =代入③,得14x =;把24y =代入③,得23x =。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要点回顾】 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33a b =- (立方差公式)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 2= ;= ;=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0)x a =≥,其(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 m n p+++,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例题选讲】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13x x -+->4.例2 计算:(1)221()3x + (2)2211111()()5225104m n m mn n -++(3)42(2)(2)(416)a a a a +-++ (4)22222(2)()x xy y x xy y ++-+例3 已知2310x x -==,求331x x +的值.例4 已知0a b c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2)1)x ≥(3) (4)例6设x y ==,求33x y +的值.例7 化简:(1)11xx x x x -+- (2)222396127962x x x x x x x x ++-+---+ (1)解法一:原式=222(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解法二:原式=22(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解:原式=2223961161(3)(39)(9)2(3)3(3)(3)2(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3)12(1)(3)(3)32(3)(3)2(3)(3)2(3)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1. 解不等式 327x x ++-<2.设x y ==,求代数式22x xy y x y +++的值.3. 当22320(0,0)a ab b a b +-=≠≠,求22a b a b b a ab+--的值.4. 设x=,求4221x x x ++-的值.5. 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6.化简或计算:(1)3÷ (2)(4) ÷+1AC |x -1||x -3|● 各专题参考答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例1 (1)解法1:由20x -=,得2x =;①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3x <; ②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21x -+<,解得:1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2: 2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21x -<的几何意义即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 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3:2112113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2)解法一:由10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A |+|PB |>4.由|AB |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例2(1)解:原式=221[()]3x ++222222111()()()2(22()333x x x x =++++⨯+⨯⨯43281339x x x =-+-+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2)原式=33331111()()521258m n m n -=-(3)原式=24222336(4)(44)()464a a a a a -++=-=-(4)原式=2222222()()[()()]x y x xy y x y x xy y +-+=+-+3326336()2x y x x y y =+=++ 例3解:2310x x -== 0x ∴≠ 13x x∴+= 原式=22221111()(1)()[()3]3(33)18x x x x x x x x+-+=++-=-= 例4解:0,,,a b c a b c b c a c a b ++=∴+=-+=-+=-∴原式=b c a c a b a b c bc ac ab+++⋅+⋅+⋅222()()()a ab b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33223()[()3](3)3a b a b a b ab c c ab c abc +=++-=--=-+3333a b c abc ∴++=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例5解:(1)原式6==- (2)原式=(1)(2)2 3 (2)|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3)原式ab =(4) 原式===例6解:22(277 14,123x y x y xy ===+=-⇒+==-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1.43x -<< 2. 3.3-或2 4.3-5.444222222222x y z x y x z y z ---+++ 6.()(((13,23,4-。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8讲word版配答案(精品版)
Qq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此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局部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局部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目录1.1 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 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 点的轨迹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假设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假设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假设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 练 习 1.填空:〔1〕假设5=x ,那么x =_________;假设4-=x ,那么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那么b =________;假设21=-c ,那么c =________.2.选择题: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假设a b =,那么a b = 〔B 〕假设a b >,那么a b > 〔C 〕假设a b <,那么a b < 〔D 〕假设a b =,那么a b =± 3.化简:|x -5|-|2x -13|〔x >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以下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以下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例2 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假设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管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 212x ++,22x y ++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等等. 一般地,与b 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那么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根底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的意义a ==,0,,0.a a a a ≥⎧⎨-<⎩例1将以下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0)a ≥; 〔30)x <.解: 〔1= 〔20)a ==≥;〔3220)xx x ==-<.例2(3-.解法一:(3-=393-=1)6=12.解法二:(3-=12. 例3 试比拟以下各组数的大小:〔1; 〔2解: 〔11===,===,>,〔2〕∵=== 又 4>22,∴6+4>6+22,例4化简:20042005⋅-.解:20042005⋅-=20042004⋅-⋅=2004⎡⎤⋅-⋅-⎣⎦=20041⋅ .例 5 化简:〔1〔21)x <<.解:〔1〕原式===2=2=.〔2〕原式1x x=-, ∵01x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x y ==22353x xy y -+的值 . 解:∵2210x y +==+=,1xy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练 习 1.填空: 〔1=__ ___;〔2(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__ ___; 〔4〕假设2x ==______ __. 2.选择题:=QQ 群416652117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假设b =a b +的值.4.比拟大小:2-4〔填“>〞,或“<〞〕.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假设B 中含有字母,且0B ≠,那么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以下性质: A A M B B M⨯=⨯;A A M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根本性质. 2.繁分式像ab c d+,2m n p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 假设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解: ∵(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 2,3A B ==.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QQ 群416652117.〔2〕解:由〔1〕可知1111223910+++⨯⨯⨯ 11111(1)()()223910=-+-++-1110=-=910.〔3〕证明:∵1112334(1)n n +++⨯⨯+ =111111()()()23341n n -+-++-+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 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例3 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 ∴(2e -1)(e -2)=0,∴e =12<1,舍去;或e =2.∴e =2. 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假设223x y x y -=+,那么xy= 〔 〕 〔A 〕1 〔B 〕54 〔C 〕45〔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习题1.1 A 组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2+-=________;〔2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________.B 组1.填空:〔1〕12a =,13b =,那么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2〕假设2220x xy y +-=,那么22223x xy y x y++=+__ __;2.:11,23x y ==的值. C 组1.选择题:〔1= 〔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 〔 〕〔A 〔B 〔C 〕 〔D 〕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 +-+-=.3.计算:1111132435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1.1.1.绝对值1.〔1〕5±;4± 〔2〕4±;1-或3 2.D 3.3x -181.1.2.乘法公式 1.〔1〕1132a b -〔2〕11,24 〔3〕424ab ac bc --2.〔1〕D 〔2〕A1.1.3.二次根式1. 〔12 〔2〕35x ≤≤ 〔3〕- 〔42.C 3.1 4.>1.1.4.分式1.12 2.B 3. 1- 4.99100 习题1.1A 组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2.1 3.〔1〕2-〔2〕11a -≤≤ 〔31-B 组1.〔1〕37 〔2〕52,或-15 2.4.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假设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那么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以下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 x x 图1.2-1 -1 -21 1 图1.2-2-2 6 1 1 图1.2-3 -ay -by x x 图1.2-4 -1 1x y图1.2-5〔1〕221x x +-; 〔2〕2244x xy y +-.解: 〔1〕令221x x +-=0,那么解得11x =-21x =-,∴221x x +-=(1(1x x ⎡⎤⎡⎤--+--⎣⎦⎣⎦=(11x x +-++.〔2〕令2244x xy y +-=0,那么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练 习 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3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1.2分解因式1. B2.〔1〕(x +2)(x +4) 〔2〕22(2)(42)a b a ab b -++〔3〕(11x x --- 〔4〕(2)(22)y x y --+.习题1.2 1.〔1〕()()211a a a +-+ 〔2〕()()()()232311x x x x +-+-〔3〕()()2b c b c a +++ 〔4〕()()3421y y x y -++-2.〔1〕5522x x ⎛+--- ⎝⎭⎝⎭; 〔2〕(x x --;〔3〕22333x y x y ⎛⎫⎛⎫-+++ ⎪⎪ ⎪⎪⎝⎭⎝⎭; 〔4〕()3(1)(11x x x x -+--. 3.等边三角形4.(1)()x a x a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 -+=.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以下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2a x =, 22a 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x = 21x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假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 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假设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程x 2+px +q =0的两根,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2(m -2),x 1·x 2=m 2+4.∵x 12+x 22-x 1·x 2=21,QQ 群557619246∴(x 1+x 2)2-3 x 1·x 2=21,即 [-2(m -2)]2-3(m 2+4)=21, 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 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7. 说明:〔1〕在此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QQ 群416652117的前提是一元大方向个数分别为x ,y ,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 ,y ,那么 x +y =4, ①xy =-12. ② 由①,得 y =4-x , 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 ∴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 2-4x -12=0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 QQ 群557619246 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例5 假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52)×[(-52)2-3×(32-)]=-215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那么,2x=,∴| x 1-x 2|=||||a 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假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那么| x 1-x 2|=||a Δ=b 2-4a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假设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那么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 习 1.选择题:〔1〕方程2230x k -+=的习题2.1 A 组1.选择题:〔1〕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那么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以下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那么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那么k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那么α2+β2= .〔3〕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那么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那么|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假设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那么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假设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4.-1 提示:(x 1-3)( x 2-3)=x 1 x 2-3(x 1+x 2)+9习题2.12.〔1〕2006 提示:∵m +n =-2005,mn =-1,∴m 2n +mn 2-mn =mn (m +n -1)=-1×(-2005-1)=2006.〔2〕-3 提示;∵a +b =-1,ab =-1,∴a 3+a 2b +ab 2+b 3=a 2(a +b )+b 2(a +b )=(a +b )( a 2+b 2)=(a +b )[( a +b ) 2-2ab ]=(-1)×[(-1)2-2×(-1)]=-3.3.〔1〕∵Δ=(-k )2-4×1×(-2)=k 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1+x 2=k ,x 1x 2=-2,∴2k >-2,即k >-1.4.〔1〕| x 1-x 2|,122x x +=2b a -;〔2〕x 13+x 23=333abc b a -. 5.∵| x 1-x 2|2==,∴m =3.把m =3代入方程,Δ>0,满足题意,∴m =3.C 组1.〔1〕B 〔2〕A〔3〕C 提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和-5.〔3〕当k =-2时,x 1+x 2=1,① x 1x 2=18, ② ①2÷②,得1221x x x x ++2=8,即16λλ+=,∴2610λλ-+=,∴3λ=± 4.〔1〕Δ=22(1)20m -+>;〔2〕∵x 1x 2=-24m ≤0,∴x 1≤0,x 2≥0,或x 1≥0,x 2≤0.①假设x 1≤0,x 2≥0,那么x 2=-x 1+2,∴x 1+x 2=2,∴m -2=2,∴m =4.此时,方程为x 2-2x-4=0,∴11x =21x =②假设x 1≥0,x 2≤0,那么-x 2=x 1+2,∴x 1+x 2=-2,∴m -2=-2,∴m =0.此时,方程为x 2+2=0,∴x 1=0,x 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那么x 1+x 2=-1,x 1x 2=a ,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x 1-1)( x 2-1)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图2.2-1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以下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图2.2-2例2 某种产品的本钱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x /元 130 150 165 y /件 70 50 35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那么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 =-(x -160)2+1600,∴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 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 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那么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局部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 习 1.选择题:〔1〕以下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A 〕y =2x 2 〔B 〕y =2x 2-4x +2 〔C 〕y =2x 2-1 〔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1〕二次函数y =2x 2-mx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那么m = ,n = .〔2〕二次函数y =x 2+(m -2)x -2m ,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 =-3(x +2)2+5的图象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当x = 时,函数取最 值y =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3.求以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 随x 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 〔1〕y =x 2-2x -3; 〔2〕y =1+6 x -x 2.4.函数y =-x 2-2x +3,当自变量x 在以下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1〕x ≤-2;〔2〕x ≤2;〔3〕-2≤x ≤1;〔4〕0≤x ≤3.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①图2.2-6②③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以下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假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Δ>0也成立QQ群416652117.〔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假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那么Δ=0也成立QQ群416652117.〔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假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那么Δ<0也成立QQ群416652117.于是,假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那么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假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那么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1 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x+1上,所以,2=x+1,∴x=1.∴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 =-+<,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 ∴21(32)1a -=-+,解得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 =--+,即y =-2x 2+8x -7.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2 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 ∴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 (x -1) (a ≠0), 展开,得 y =ax 2+2ax -3a ,顶点的纵坐标为2212444a a a a--=-, 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 ∴|-4a |=2,即a =12±.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322x x +-,或y =-21322x x -+.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 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1. 又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 ∴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 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2.∴a =-12,或a =12.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12(x +1)2+2,或y =12(x +1)2-2. 说明:上述两种解法分别从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的坐标这两个不同角度,利用交点式和顶点式来解题,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3 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该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a ≠0).由函数图象过点(-1,-22),(0,-8),(2,8),可得22,8,842,a b c c a b c -=-+⎧⎪-=⎨⎪=++⎩解得 a =-2,b =12,c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2x 2+12x -8.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利用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练 习 1.选择题:〔1〕函数y =-x 2+x -1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
初高中数学衔接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答案【篇一: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学衔接教材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2.1 一元二次方程(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方程的根的求法,如求方程的根: (1)0322=-+x x ;(2)0122=++x x ;(3)0322=++x x 。
} 用配方法可把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变为2224()24b b ac x a a -+=①a ≠0,∴4a 2>0。
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
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1)x 2-3x +3=0;(2)x 2-ax -1=0;(3) x 2-ax +(a -1)=0;(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2a x +=,22a x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1,x 2=a -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3.2 三角形(含答案)
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
如图3.2-1 ,在三角形ABC∆中,有三条边,,AB BC CA,三个角CBA∠∠∠,,,三个顶点,,A B C,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例1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
已知:D、E、F分别为ABC∆三边BC、CA、AB的中点,求证: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
证明连结DE,设AD、BE交于点G,ΘD、E分别为BC、AE的中点,则DE//AB,且12DE AB=,GDE∆∴∽GAB∆,且相似比为1:2,GEBGGDAG2,2==∴。
设AD、CF交于点'G,同理可得,'2','2'.AG G D CG G F==则G与'G重合,∴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3.2-5)例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BC a AC b AB c===,I为图3.2-1 图3.2-2图3.2-3图3.2-4ABC ∆的内心,且I 在ABC ∆的边BC AC AB 、、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 、、,求证:2b c aAE AF +-==。
证明:作ABC ∆的内切圆,则D E F 、、分别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AF AE ,Θ为圆的从同一点作的两条切线,AF AE =∴,同理,BD=BF ,CD=CE 。
CD BD CE AE BF AF --+++=-+∴a b cAE AF AE AF 22==+=即2b c aAE AF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8讲word版配答案(行知版)
20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目录:前言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两课时) 第二讲 因式分解(两课时)第三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时) 第四讲 不 等 式(两课时)第五讲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课时) 第六讲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课时) 第七讲 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一课时) 第八讲 直线、平面与常见立体图形(一课时) 第九讲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两课时)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分式、根式。
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
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
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节中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节中要补充。
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
一、乘法公式【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Θca bc ab c b a c bc ac b ab a 222222222222+++++=+++++=203∴等式成立【例1】计算: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例2】计算:))((22b ab a b a ++-【公式3】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请同学观察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公式1、2、3均称为乘法公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7讲word版配答案(浓缩版)
第一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 绝对值: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0)0(0)(0)a a a a a a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a x a <>⇔-<<;||(0)x a a x a >>⇔<-或x a > 2 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⑶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⑷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⑸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3 分解因式: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019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工具书——3.1 函数及其表示【原卷版+解析版】
2019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工具书3.1 函数及其表示回顾过去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函数,如1y x =+,23y x x =+,2y x=等, 思考: (1)3=y 是函数吗? (2)x y =与xx y 2=是同一个函数吗?1.函数的概念观察下面三个例子:(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 (单位:m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h =130t-5t 2.这里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A ={t|0≤t ≤26},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取值范围是B ={h|0≤h ≤845} 思考1:高度变量h 与时间变量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2)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 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这里时间t 的变化范围A ={t|1979≤t ≤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B ={s|0≤s ≤26} 思考2:时间变量t 与臭氧层空洞面积S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这里表示函数关系的方式与上例有什么不同?(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是“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思考:如何利用(1)(2)描述第三个例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共同特点: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其对应,记作:f :A B →. 1.1 函数的概念如果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 f y =,A x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 思考1:{}A x x f ∈|)(______B .思考2:新的函数定义与函数的传统定义有什么异同点?思考3:(1)3=y 是函数吗? (2)x y =与xx y 2=是同一个函数吗?思考4:223y x x =-+函数吗?1.2 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是由三件事构成的一个整体:定义域A ; 值域{{}A x x f ∈|)(; 对应法则f . 【例1】 以下关系式表示函数吗?为什么?(1)212)(xx x f --=; (2)22)(-+-=x x x f .练习1:下列可作为函数y= f (x)的图象的是( )【例2】已知函数1()2f x x =+,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求(3)f -,2()3f ;(3)当0a >时,求)(a f ,(1)f a -的值特别注意:)(a f 是常量,而)(x f 是变量,)(a f 只是)(x f 中一个特殊值.练习1:已知函数,23)(-=x x f 试求(3)f ,()f a ,2(1)f x +,((2))f f ,1(())f f x-.1.3 对函数符号)(x f 的理解)(x f y =与)(x f 的含义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示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x f 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f ,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函数符号)(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x f 不是表示f 与x 的乘积; 1.4 相同函数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全部相同(值域当然相同)时,称这两个函数相同. 【例3】下列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与12-=x y 是同一个函数.(1)12142+-=x x y ; (2));0(,12>-=x x y (3)12-=v u ; (4)2)12(-=x y .练习1:判断下列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022(1)()(1),()1(2)();()(3)();()(1)(4)();()f x x g x f x x g x f x x g x x f x x g x =-=====+==(5)()1f t t =+和1,0()1,0x x g x x x +≥⎧=⎨-+<⎩1.5 区间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或(,]a b .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实数集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满足x a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a +∞;满足x a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_; 满足x b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b -∞;满足x b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_. 【例4】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56x x ≤< (2){}|9x x ≥ (3){}{}|1|52x x x x ≤--≤< (4){}{}|9|920x x x x <-<<A 组1.下列图形中,不可能作为函数y =f (x )图象的是()2.已知函数f :A →B (A 、B 为非空数集),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则A 、B 、M 、N 的关系是( )A .M =A ,NB .M ⊆A ,N =BC .M =A ,N ⊆BD .M ⊆A ,N ⊆B 3.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的交点( )A .必有一个B .一个或两个C .至多一个D .可能两个以上4.已知函数22,(1)(),(12)2,(2)x x f x x x x x +≤-⎧⎪=-<<⎨⎪≥⎩, 若f (a )=3,则a 的值为( ) A. 3 B .- 3 C .±3 D .以上均不对 5.若f (x )的定义域为[-1,4],则f (x 2)的定义域为( )A .[-1,2]B .[-2,2]C .[0,2]D .[-2,0] 6.函数y =xkx 2+kx +1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A .k <0或k >4B .0≤k <4C .0<k <4D .k ≥4或k ≤0B 组1.函数f (x )=x x 2+1,则f (1x )等于( )A .f (x )B .-f (x ) C.1f (x ) D.1f (-x )2.已知f (x 2-1)的定义域为[-3,3],则f (x )的定义域为( )A .[-2,2]B .[0,2]C .[-1,2]D .[-3,3] 3.与y =|x |为相等函数的是( )A .y =(x )2B .y =x 2C .,(0)(),(0)x x f x x x >⎧=⎨-<⎩ D .y =3x 34.函数y =2x +1x -3的值域为( )A .(-∞,43)∪(43,+∞) B .(-∞,2)∪(2,+∞)C .RD .(-∞,23)∪(43,+∞)5.若集合A ={x |y =x -1},B ={y |y =x 2+2},则A ∩B 等于( )A .[1,+∞)B .(1,+∞)C .[2,+∞)D .(0,+∞)6.设集合A =B ={(x ,y )|x ∈R ,y ∈R },点(x ,y )在映射f :A →B 的作用下对应的点是(x -y ,x +y ),则B 中点(3,2)对应的A 中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2.函数的表示法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 2.1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1)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2)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3).【例1】 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x ({}1,2,3,4,5x ∈)个笔记本记为y (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 f x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 .解析法表示:5,{1,2,3,4,5}y x x =∈ 列表法表示:图象法表示:思考:三种方法表示函数各有什么特点?【例3】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解: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 ,0,0x x y x x ≥⎧=⎨-<⎩,所以,函数||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2.2分段函数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对它应有以下两点基本认识:(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例4】某市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按5公里计算).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约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有21个汽车站,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练习1:已知0(0)()(0)1(0)x f x x x x π<⎧⎪==⎨⎪+>⎩,作出()f x 的图象;求(1)f 、(1)f -、(0)f 、{[(1)]}f f f -2.3 复合函数两个函数()y f u =,()u g x =,且()u g x =的值域与()y f u =的定义域的交集非空,则通过u 确定了y 是x 的函数(())y f g x =,这样的y 叫做x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y f u =叫做外层函数,()u g x =叫做内层函数.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的问题,一般按照“从内向外”的思路逐层处理. 【例5】已知()31f x x =-,2()1g x x =+(1)求((1))f g -,((1))g f -的值;(2)求(())f g x ,(())g f x ,(())g g x 的解析式 (3)(())f g x ,(())g f x 是否为同一个函数?说明:一般情况下,复合函数(())f g x 与(())g f x 都不是同一个函数.练习1:已知函数223,(1)()2,(1)x x f x x x x -<⎧=⎨-≥⎩,(1)求(1)f -,((2))f f ;(2)若()3f a =,求a .【例6】(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0,1],求(1)f x +的定义域;(2)已知(1)f x -的定义域为[1,0]-,求()f x 的定义及(1)f x +的定义域.小结:(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y f g x =的定义域;求法:由a x b <<,知()a b g x <<,解得的x 的取值范围即是(())y f g x =的定义域. (2)已知(())y 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 求法:由a x b <<,得()g x 的取值范围,即是()f x 的定义域.练习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0,1],则函数f (2x )+f (x +23)的定义域为________.2.4 求函数的解析式【例7】已知一次函数)(x f 满足(0)5f =,图像过点(2,1)-,求)(x f【例8】已知(1)=23f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练习1:已知221)1(x x xx f +=-, 求)(x f 的解析式.【例9】已知1()2()21f x f x x+=+,求)(x f 的解析式1.已知二次函数)(x f 满足(1)1f =,(1)5f -=,图像过原点,则()f x =___________. 2.若x x x f 2)1(+=+,则)(x f =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f (1-x1+x)=x ,求f (2)=________.4.若2(1)2f x x x +=+,则)(x f =_________________. 5.若2()2()2f x f x x x +-=++,则)(x f =_________________. 6.设函数)(x f 是定义(,0)(0,)-∞+∞在上的函数,且满足关系式x xf x f 4)1(2)(3=+,求)(x f 的解析式.A 组1.一个面积为100 cm 2的等腰梯形,上底长为x cm ,下底长为上底长的3倍,则把它的高y 表示成x 的函数为( )A .y =50x (x >0)B .y =100x (x >0)C .y =50x (x >0) D .y =100x(x >0) 2.一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进出水速度如图甲、乙所示.某天0点到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如图丙所示.(至少打开一个水口)给出以下3个论断: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则正确论断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3.如果xxx f -=1)1(,则当x ≠0时,)(x f 等于( ) A.1x B.1x -1 C.11-x D.1x -1 4.已知f (x )=2x +3,g (x +2)=f (x ),则g (x )等于( )A .2x +1B .2x -1C .2x -3D .2x +7 5.若g (x )=1-2x ,f [g (x )]=1-x 2x 2,则f (12)的值为( )A .1B .15C .4D .30B 组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 cm ,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 kg 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 cm ,则弹簧总长y (cm)与所挂物体质量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已知函数y =f (x )满足f (x )=2f (1x)+x ,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3.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若f (f (x ))=4x +8,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二次函数f (x )满足f (0)=f (4),且f (x )=0的两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0,3)点,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5.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 与该班人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 =[x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 .y =[x10] B .y =[x +310] C .y =[x +410] D .y =[x +510]6.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1,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 f (x -y )=f (x )-y (2x -y +1),求f (x )的解析式.3.1 函数及其表示(解析版)回顾过去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函数,如1y x =+,23y x x =+,2y x=等, 思考: (1)3=y 是函数吗? (2)x y =与xx y 2=是同一个函数吗?1.函数的概念观察下面三个例子:(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 (单位:m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h =130t-5t 2.这里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A ={t|0≤t ≤26},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取值范围是B ={h|0≤h ≤845} 思考1:高度变量h 与时间变量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2)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 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这里时间t 的变化范围A ={t|1979≤t ≤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B ={s|0≤s ≤26} 思考2:时间变量t 与臭氧层空洞面积S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这里表示函数关系的方式与上例有什么不同?(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是“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思考:如何利用(1)(2)描述第三个例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共同特点: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其对应,记作:f :A B →. 1.1 函数的概念如果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 f y =,A x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 思考1:{}A x x f ∈|)(___⊆___B .思考2:新的函数定义与函数的传统定义有什么异同点?思考3:(1)3=y 是函数吗? (2)x y =与xx y 2=是同一个函数吗?解:(1){}.,,3:,3,B y A x y x f B R A ∈∈=→==满足集合与对应观点下的函数定义,故是函数.(2)函数xx y 2=的定义域为{|0}x x ≠,而函数x y =的定义域为R ,所以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思考4:223y x x =-+函数吗?解:从集合角度看可以是.,,32:,,2B y A x x x y x f R B R A ∈∈+-=→==其中定义域是R ,值域是{}2≥=y y C ,是函数. 1.2 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是由三件事构成的一个整体:定义域A ; 值域{{}A x x f ∈|)(; 对应法则f . 【例1】 以下关系式表示函数吗?为什么?(1)212)(xx x f --=; (2)22)(-+-=x x x f .解:(1)由)(x f 有意义得⎩⎨⎧>-≥-01022x x ,解得∅∈x .由定义域是空集,故它不能表示函数.(2) 定义域为{2},()0f x =,值域为{0},是一个函数. 练习1:下列可作为函数y= f (x)的图象的是( )解:D .【例2】已知函数1()2f x x =+,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求(3)f -,2()3f ;(3)当0a >时,求)(a f ,(1)f a -的值解:(1)依题意,3020x x +≥⎧⎨+≠⎩,解得32x x ≥-≠且,所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32}x x x ≥-≠且;(2)1(3)132f -==--+;213()233823f ==++; (3)1()2f a a =+;11(1)121f a a a -==-++. 特别注意:)(a f 是常量,而)(x f 是变量,)(a f 只是)(x f 中一个特殊值.练习1:已知函数,23)(-=x x f 试求(3)f ,()f a ,2(1)f x +,((2))f f ,1(())f f x-.解: (3)3327f =⨯-=;()32,f a a =-;222(1)3(1)231f x x x +=+-=+;(2)3224f =⨯-=,((2))(4)34210f f f ==⨯-=;13()2f x x -=--;139(())=3(2)28f f x x x----=--.1.3 对函数符号)(x f 的理解)(x f y =与)(x f 的含义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示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x f 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f ,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函数符号)(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x f 不是表示f 与x 的乘积; 1.4 相同函数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全部相同(值域当然相同)时,称这两个函数相同. 【例3】下列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与12-=x y 是同一个函数.(1)12142+-=x x y ; (2));0(,12>-=x x y (3)12-=v u ; (4)2)12(-=x y .解:函数12-=x y 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R .(1)、(2)式定义域均不是R ,与12-=x y 不是同一个函数;(3)与12-=x y 是同一个函数;(4)的值域为{|0}y y ≥,也与12-=x y 不是同一个函数. 练习1:判断下列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022(1)()(1),()1(2)();()(3)();()(1)(4)();()f x x g x f x x g x f x x g x x f x x g x =-=====+==(5)()1f t t =+和1,0()1,0x x g x x x +≥⎧=⎨-+<⎩解:(1))(x f 的定义域为{|0}x x ≠,()g x 的定义域为R ,不是同一个函数; (2))(x f 的值域为R ,()g x 的值域为{|0}y y ≥,不是同一个函数; (3))(x f 与()g x 的解析式不一样,不是同一个函数; (4)是同一个函数; (5)是同一个函数. 1.5 区间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或(,]a b .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实数集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满足x a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a +∞;满足x a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_____(,)a +∞______;满足x b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b -∞;满足x b <的实数的集合表示为_____(,)b -∞______. 【例4】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56x x ≤< (2){}|9x x ≥ (3){}{}|1|52x x x x ≤--≤< (4){}{}|9|920x x x x <-<<解:(1)[5,6) (2)[9,)+∞ (3)[5,1]-- (4) (,9)(9,20)-∞A 组1.下列图形中,不可能作为函数y =f (x )图象的是()2.已知函数f :A →B (A 、B 为非空数集),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则A 、B 、M 、N 的关系是( )A .M =A ,NB .M ⊆A ,N =BC .M =A ,N ⊆BD .M ⊆A ,N ⊆B 3.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的交点( )A .必有一个B .一个或两个C .至多一个D .可能两个以上4.已知函数22,(1)(),(12)2,(2)x x f x x x x x +≤-⎧⎪=-<<⎨⎪≥⎩, 若f (a )=3,则a 的值为( ) A. 3 B .- 3 C .±3 D .以上均不对 5.若f (x )的定义域为[-1,4],则f (x 2)的定义域为( )A .[-1,2]B .[-2,2]C .[0,2]D .[-2,0] 6.函数y =xkx 2+kx +1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A .k <0或k >4B .0≤k <4C .0<k <4D .k ≥4或k ≤0B 组1.函数f (x )=x x 2+1,则f (1x )等于( )A .f (x )B .-f (x ) C.1f (x ) D.1f (-x )2.已知f (x 2-1)的定义域为[-3,3],则f (x )的定义域为( )A .[-2,2]B .[0,2]C .[-1,2]D .[-3,3] 3.与y =|x |为相等函数的是( )A .y =(x )2B .y =x 2C .,(0)(),(0)x x f x x x >⎧=⎨-<⎩ D .y =3x 34.函数y =2x +1x -3的值域为( )A .(-∞,43)∪(43,+∞) B .(-∞,2)∪(2,+∞)C .RD .(-∞,23)∪(43,+∞)5.若集合A ={x |y =x -1},B ={y |y =x 2+2},则A ∩B 等于( )A .[1,+∞)B .(1,+∞)C .[2,+∞)D .(0,+∞)6.设集合A =B ={(x ,y )|x ∈R ,y ∈R },点(x ,y )在映射f :A →B 的作用下对应的点是(x -y ,x +y ),则B 中点(3,2)对应的A 中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2.函数的表示法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 2.1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1)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2)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函数概念中实例(3).【例1】 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x ({}1,2,3,4,5x ∈)个笔记本记为y (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 f x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 .解析法表示:5,{1,2,3,4,5}y x x =∈ 列表法表示:图象法表示:思考:三种方法表示函数各有什么特点?【例3】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解: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 ,0,0x x y x x ≥⎧=⎨-<⎩,所以,函数||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2分段函数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对它应有以下两点基本认识:(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例4】某市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按5公里计算).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约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有21个汽车站,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解:设票价为y ,里程为x ,则依题意,如果某空调汽车运行路线中设21个汽车站,那么汽车行驶的里程约为20公里,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20].由空调公共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2,053,5104,10155,1520x x y x x <≤⎧⎪<≤⎪=⎨<≤⎪⎪<≤⎩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可画出函数图象练习1:已知0(0)()(0)1(0)x f x x x x π<⎧⎪==⎨⎪+>⎩,作出()f x 的图象;求(1)f 、(1)f -、(0)f 、{[(1)]}f f f -解:(1)112f =+=、(1)0f -=、(0)f π=、{[(1)]}[(0)]()1f f f f f f ππ-===+()f x 的图象如下:2.3 复合函数两个函数()y f u =,()u g x =,且()u g x =的值域与()y f u =的定义域的交集非空,则通过u 确定了y 是x 的函数(())y f g x =,这样的y 叫做x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y f u =叫做外层函数,()u g x =叫做内层函数.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的问题,一般按照“从内向外”的思路逐层处理. 【例5】已知()31f x x =-,2()1g x x =+(1)求((1))f g -,((1))g f -的值; (2)求(())f g x ,(())g f x ,(())g g x 的解析式 (3)(())f g x ,(())g f x 是否为同一个函数?解:(1)3(1)14f -=⨯--=-,2(1)(1)12g -=-+=.(1)((1))(2)3215f g f -==⨯-=,2((1))(4)(4)117g f g -=-=-+=; (2)22(())3(1)132f g x x x =+-=+;22(())(31)1962g f x x x x =-+=-+2242(())(1)122g g x x x x =++=++(3)不是同一个函数.说明:一般情况下,复合函数(())f g x 与(())g f x 都不是同一个函数.练习1:已知函数223,(1)()2,(1)x x f x x x x -<⎧=⎨-≥⎩,(1)求(1)f -,((2))f f ;(2)若()3f a =,求a .解:(1)(1)2(1)35f -=⨯--=-;((2))(0)3f f f ==-.(2)当1a <时,233a -=,3a =,舍去;当1a ≥时,223a a -=,3a =,或1a =-舍去. 所以3a =.【例6】(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0,1],求(1)f x +的定义域;(2)已知(1)f x -的定义域为[1,0]-,求()f x 的定义及(1)f x +的定义域. 解:(1)∵()f x 的定义域为[0,1],∴011x ≤+≤,10x -≤≤,∴(1)f x +的定义域是[1,0]-;(2)∵(1)f x -的定义域为[1,0]-,∴211x -≤-≤-,∴()f x 的定义域为[2,1]--, 令211x -≤+≤-,解得32x -≤≤-,∴(1)f x +的定义域是[3,2]--.小结:(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y f g x =的定义域;求法:由a x b <<,知()a b g x <<,解得的x 的取值范围即是(())y f g x =的定义域. (2)已知(())y 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 求法:由a x b <<,得()g x 的取值范围,即是()f x 的定义域.练习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0,1],则函数f (2x )+f (x +23)的定义域为________.解:依题意,0212013x x ≤≤⎧⎪⎨≤+≤⎪⎩,解得1022133x x ⎧≤≤⎪⎪⎨⎪-≤≤⎪⎩,所以103x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0,]3. 2.4 求函数的解析式【例7】已知一次函数)(x f 满足(0)5f =,图像过点(2,1)-,求)(x f解:设()f x ax b =+,则0=521b a b +⎧⎨-+=⎩,解得25a b =⎧⎨=⎩,所以()25f x x =+. 【例8】已知(1)=23f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解:方法1(配凑法):(1)=232(1)1f x x x ++=++,所以()=21f x x +.方法2(换元法):令1t x =+,则1x t =-,所以()=2(1)321f t t t -+=+,所以()=21f x x +.练习1:已知221)1(xx xx f +=-, 求)(x f 的解析式. 解:方法1(配凑法):211()()2f x x x x-=-+,所以2()=2f x x +. 方法2(换元法):令1t x x =-,则222211()2t x x x x=-=+-,所以2()=2f t t +,所以2()=2f x x +. 【例9】已知1()2()21f x f x x+=+,求)(x f 的解析式 解:将表达式中的x 换成1x ,则有12()2()1f f x x x +=+, 与原式联立得:1()2()21(1)12()2()1(2)f x f x x f f x xx ⎧+=+⎪⎪⎨⎪+=+⎪⎩,(2)2(1)⨯-得:43()21f x x x =-+, 解得421()333x f x x =-+.1.已知二次函数)(x f 满足(1)1f =,(1)5f -=,图像过原点,则()f x =___________.2.若x x x f 2)1(+=+,则)(x f =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函数f (1-x 1+x)=x ,求f (2)=________. 4.若2(1)2f x x x +=+,则)(x f =_________________.5.若2()2()2f x f x x x +-=++,则)(x f =_________________.6.设函数)(x f 是定义(,0)(0,)-∞+∞在上的函数,且满足关系式x xf x f 4)1(2)(3=+,求)(x f 的解析式.解:(1)2()32f x x x =- (2)2()1f x x =- (3)13- (4)2()1f x x =- (5)212()33f x x x =-+ (6)128()55f x x x=-A 组1.一个面积为100 cm 2的等腰梯形,上底长为x cm ,下底长为上底长的3倍,则把它的高y 表示成x 的函数为( )A .y =50x (x >0)B .y =100x (x >0)C .y =50x (x >0)D .y =100x(x >0) 2.一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进出水速度如图甲、乙所示.某天0点到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如图丙所示.(至少打开一个水口)给出以下3个论断: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则正确论断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3.如果xx x f -=1)1(,则当x ≠0时,)(x f 等于( ) A.1x B.1x -1 C.11-xD.1x -1 4.已知f (x )=2x +3,g (x +2)=f (x ),则g (x )等于( )A .2x +1B .2x -1C .2x -3D .2x +75.若g (x )=1-2x ,f [g (x )]=1-x 2x 2,则f (12)的值为( ) A .1 B .15 C .4 D .30B 组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 cm ,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 kg 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 cm ,则弹簧总长y (cm)与所挂物体质量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已知函数y =f (x )满足f (x )=2f (1x)+x ,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 3.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若f (f (x ))=4x +8,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二次函数f (x )满足f (0)=f (4),且f (x )=0的两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0,3)点,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5.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 与该班人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 =[x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 .y =[x 10]B .y =[x +310]C .y =[x +410]D .y =[x +510] 6.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1,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求f (x )的解析式.3.1 函数及其表示练习 答案1.函数的概念A 组1.C [C 选项中,当x 取小于0的一个值时,有两个y 值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2.C [值域N 应为集合B 的子集,即N ⊆B ,而不一定有N =B .]3.C [当a 属于f (x )的定义域内时,有一个交点,否则无交点.]4.A [当a ≤-1时,有a +2=3,即a =1,与a ≤-1矛盾;当-1<a <2时,有a 2=3,∴a =3,a =-3(舍去);当a ≥2时,有2a =3,∴a =32与a ≥2矛盾. 综上可知a = 3.]5.B [由-1≤x 2≤4,得x 2≤4,∴-2≤x ≤2,故选B.]6.B [由题意,知kx 2+kx +1≠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当k =0时,1≠0恒成立,∴k =0符合题意.当k ≠0时,Δ=k 2-4k <0,解得0<k <4,综上,知0≤k <4.B 组1.A [f (1x )=1x1x 2+1=x 1+x 2=f (x ).] 2.C [∵x ∈[-3,3],∴0≤x 2≤3,∴-1≤x 2-1≤2,∴f (x )的定义域为[-1,2].]3.B [A 中的函数定义域与y =|x |不同;C 中的函数定义域不含有x =0,而y =|x |中含有x =0,D 中的函数与y =|x |的对应关系不同,B 正确.]4.B [用分离常数法.y =2(x -3)+7x -3=2+7x -3. ∵7x -3≠0,∴y ≠2.] 5.C [化简集合A ,B ,则得A =[1,+∞),B =[2,+∞).∴A ∩B =[2,+∞).]6.(52,-12) 解析 由题意⎩⎪⎨⎪⎧ x -y =3x +y =2,∴⎩⎨⎧ x =52y =-122.函数的表示法A 组1.C2.B [由题意可知在0点到3点这段时间,每小时进水量为2,即2个进水口同时进水且不出水,所以①正确;从丙图可知3点到4点水量减少了1,所以应该是有一个进水口进水,同时出水口也出水,故②错;当两个进水口同时进水,出水口也同时出水时,水量保持不变,也可由题干中的“至少打开一个水口”知③错.]3.B [令1x =t ,则x =1t ,代入f (1x )=x 1-x ,则有f (t )=1t1-1t=1t -1,故选B.] 4.B [由已知得:g (x +2)=2x +3,令t =x +2,则x =t -2,代入g (x +2)=2x +3,则有g (t )=2(t -2)+3=2t -1,故选B.]5.B [令1-2x =12,则x =14,∴f (12)=1-(14)2(14)2=15.] B 组1.y =12x +12 解:设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 =kx +12,把x =3,y =13.5代入,得13.5=3k +12,k =12. 所以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y =12x +12. 2.f (x )=-x 2+23x (x ≠0) 解析 ∵f (x )=2f (1x )+x ,① ∴将x 换成1x ,得f (1x )=2f (x )+1x.② 由①②消去f (1x ),得f (x )=-23x -x 3, 即f (x )=-x 2+23x(x ≠0). 3.f (x )=2x +83或f (x )=-2x -8 解析 设f (x )=ax +b (a ≠0),则f (f (x ))=f (ax +b )=a 2x +ab +b .∴⎩⎪⎨⎪⎧ a 2=4ab +b =8,解得⎩⎪⎨⎪⎧ a =2b =83或⎩⎪⎨⎪⎧a =-2b =-8. 4.f (x )=x 2-4x +3.5.B [方法一 特殊取值法,若x =56,y =5,排除C 、D ,若x =57,y =6,排除A ,所以选B.方法二 设x =10m +α(0≤α≤9),0≤α≤6时,[x +310]=[m +α+310]=m =[x 10], 当6<α≤9时,[x +310]=[m +α+310]=m +1=[x 10]+1,所以选B.] 6.解 因为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所以令y =x ,有f (0)=f (x )-x (2x -x +1),即f (0)=f (x )-x (x +1).又f (0)=1,∴f (x )=x (x +1)+1=x 2+x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目录1.1 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 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 点的轨迹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练 习 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 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232a a b b +++,22a b +等是无理式,而22212x x ++,222x xy y ++,2a 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2与2,3a 与a ,36+与36-,2332-与2332+,等等. 一般地,a x 与x ,a x b y +与a x b y -,a x b +与a x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0,0)a b ab 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2a 的意义2a a ==,0,,0.a a a a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12b ; (2)2(0)a b a ≥; (3)64(0)x y x <. 解: (1)1223b b =;(2)2(0)a b a b a b a ==≥; (3)633422(0)x y x y x y x ==-<.例2 计算:3(33)÷-.解法一: 3(33)÷-=333-=3(33)(33)(33)⋅+-+=33393+- =3(31)6+=312+.解法二: 3(33)÷-=333-=33(31)-=131-=31(31)(31)+-+=312+.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211-和1110-; (2)264+和226-. 解: (1)∵1211(1211)(1211)11211112111211--+-===++, 1110(1110)(1110)11110111101110--+-===++,又12111110+>+, ∴1211-<1110-.(2)∵226(226)(226)2226,1226226===--+-++ 又 4>22,∴6+4>6+22,∴264+<226-.例4 化简:20042005(32)(32)+⋅-. 解:20042005(32)(32)+⋅-=20042004(32)(32)(32)+⋅-⋅-=2004(32)(32)(32)⎡⎤+⋅-⋅-⎣⎦=20041(32)⋅-=32-.例 5 化简:(1)945-; (2)2212(01)x x x +-<<.解:(1)原式5454=++22(5)2252=+⨯⨯+2(25)=-25=-52=-.(2)原式=21()x x-1x x =-,∵01x <<,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 已知3232,3232x y -+==+-,求22353x xy y -+的值 . 解: ∵223232(32)(32)103232x y -++=+=-++=+-,323213232xy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 练 习 1.填空: (1)1313-+=__ ___;(2)若2(5)(3)(3)5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4246543962150-+-=__ ___;(4)若52x =,则11111111x x x x x x x x +--++-+=++-+--______ __. 2.选择题:等式22x xx x =--成立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22111a ab a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 3 5-4(填“>”,或“<”).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A A MB B M⨯=⨯; A A M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 c d+,2m n p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 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解: ∵(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 2,3A B ==.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 11111(1)()()223910=-+-++-1110=-=910.(3)证明:∵1112334(1)n n +++⨯⨯+ =111111()()()23341n n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 例3 设ce a =,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2e -1)(e -2)=0,∴e =12<1,舍去;或e =2.∴e =2.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若223x y x y -=+,则xy= ( ) (A )1 (B )54 (C )45(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习题1.1 A 组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3)(23)+-=________;(2)若22(1)(1)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11111223344556++++=+++++________.B 组1.填空:(1)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2)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 ++=+__ __;2.已知:11,23x y ==,求y y x y x y--+的值. C 组1.选择题:(1)若2a b ab b a ---=---,则 (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1a a-等于 ( ) (A )a - (B )a (C )a -- (D )a -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 +-+-=.3.计算:1111132435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1.1.1.绝对值1.(1)5±;4± (2)4±;1-或3 2.D 3.3x -181.1.2.乘法公式1.(1)1132a b - (2)11,24(3)424ab ac bc --2.(1)D (2)A1.1.3.二次根式1. (1)32- (2)35x ≤≤ (3)86- (4)5. 2.C 3.1 4.>1.1.4.分式1.12 2.B 3. 21- 4.99100习题1.1 A 组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 2.1 3.(1)23- (2)11a -≤≤ (3)61-B 组1.(1)37 (2)52,或-15 2.4.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1 -2 x x 图1.2-1 -1 -2 1 1 图1.2-2 -2 6 1 1 图1.2-3 -ay -by x x 图1.2-4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2x =-+,212x =--,∴221x x +-=(12)(12)x x ⎡⎤⎡⎤--+---⎣⎦⎣⎦=(12)(12)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22)x y =-+,1(222)x y =--, ∴2244x xy y +-=[2(12)][2(12)]x y x y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1 1x y图1.2-5(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223x 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1.2分解因式1. B 2.(1)(x +2)(x +4) (2)22(2)(42)a b a ab b -++ (3)(12)(12)x x ---+ (4)(2)(22)y x y --+.习题1.21.(1)()()211a a a +-+ (2)()()()()232311x x x x +-+- (3)()()2b c b c a +++ (4)()()3421y y x y -++-2.(1)51351322x x ⎛⎫⎛⎫+--- ⎪⎪ ⎪⎪⎝⎭⎝⎭; (2)()()2525x x ---+; (3)2727333x y x y ⎛⎫⎛⎫-+++ ⎪⎪ ⎪⎪⎝⎭⎝⎭; (4)()3(1)(15)(15)x x x x -+---+. 3.等边三角形 4.(1)()x a x a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 x a a-+=.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 (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3) x 2-ax +(a -1)=0; (4)x 2-2x +a =0.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142a a x ++=, 2242a a 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1x a =+-, 211x a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ba,x1·x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1+x2=-p,x1·x2=q,即p=-(x1+x2),q=x1·x2,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x2-(x1+x2)程x2+px+q=0的两根,出k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2-6=0,∴k=-7.所以,方程就为5x2-7x-6=0,解得x1=2,x2=-35.所以,方程的另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m-2),x1·x2=m2+4.∵x12+x22-x1·x2=21,∴(x1+x2)2-3 x1·x2=21,即 [-2(m-2)]2-3(m2+4)=21,化简,得m2-16m-17=0,解得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大方向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x+y=4,①xy=-12.②由①,得y=4-x,代入②,得x(4-x)=-12,即x2-4x-12=0,∴x1=-2,x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52)×[(-52)2-3×(32-)]=-215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2242b b ac x a---=,∴| x 1-x 2|=2224424222b b ac b b ac b aca a a-+------=24||||b ac a 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 .∴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 习 1.选择题:(1)方程222330x kx k -+=的习题2.1 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4.-1 提示:(x 1-3)( x 2-3)=x 1 x 2-3(x 1+x 2)+9习题2.12.(1)2006 提示:∵m +n =-2005,mn =-1,∴m 2n +mn 2-mn =mn (m +n -1)=-1×(-2005-1)=2006.(2)-3 提示;∵a +b =-1,ab =-1,∴a 3+a 2b +ab 2+b 3=a 2(a +b )+b 2(a +b )=(a+b )( a 2+b 2)=(a +b )[( a +b ) 2-2ab ]=(-1)×[(-1)2-2×(-1)]=-3.3.(1)∵Δ=(-k )2-4×1×(-2)=k 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1+x 2=k ,x 1x 2=-2,∴2k >-2,即k >-1.4.(1)| x 1-x 2|=24||b ac a -,122x x +=2b a -;(2)x 13+x 23=333abc b a -.5.∵| x 1-x 2|=164242m m -=-=,∴m =3.把m =3代入方程,Δ>0,满足题意,∴m =3.C 组1.(1)B (2)A(3)C 提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和-5.(3)当k =-2时,x 1+x 2=1,① x 1x 2=18, ②①2÷②,得1221x x x x ++2=8,即16λλ+=,∴2610λλ-+=,∴322λ=±. 4.(1)Δ=22(1)20m -+>;(2)∵x 1x 2=-24m ≤0,∴x 1≤0,x 2≥0,或x 1≥0,x 2≤0.①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4.此时,方程为x 2-2x -4=0,∴115x =+,215x =-.②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0.此时,方程为x 2+2=0,∴x 1=0,x 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a ,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x 1-1)( x 2-1)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x … -3 -2 -1 0 1 2 3 … x 2 … 9 4 1 0 1 4 9 … 2x 2…18822818从表中不难看出,要得到2x 2的值,只要把相应的x 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y =x 2y =2x 2y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图2.2-2xyO -1y =2x 2 y =2(x +1)2 y =2(x +1)2+1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x /元 130 150 165 y /件 70 50 35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则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x -160)2+1600,∴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 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 习 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A )y =2x 2 (B )y =2x 2-4x +2(C )y =2x 2-1 (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1)二次函数y =2x 2-mx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 ,n = .(2)已知二次函数y =x 2+(m -2)x -2m ,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 =-3(x +2)2+5的图象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当x = 时,函数取最 值y =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 随x 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 =x 2-2x -3; (2)y =1+6 x -x 2.4.已知函数y =-x 2-2x +3,当自变量x 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1)x ≤-2;(2)x ≤2;(3)-2≤x ≤1;(4)0≤x ≤3. y ① x yO -2 a a 2 4 图2.2-6x y O a - 2 2 4a 2② -2 x y O a a 2 4③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 ≠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 +c=0的两根,所以x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 =x +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 .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 =x +1上, 所以,2=x +1,∴x =1. ∴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 =-+<,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 ∴21(32)1a -=-+,解得a =-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 =--+,即y =-2x 2+8x -7.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 ∴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 (x -1) (a ≠0),展开,得 y =ax 2+2ax -3a ,顶点的纵坐标为2212444a a a a--=-, 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 ∴|-4a |=2,即a =12±.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322x x +-,或y =-21322x x -+.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 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1. 又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 ∴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 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2.∴a =-12,或a =12.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12(x +1)2+2,或y =12(x +1)2-2. 说明:上述两种解法分别从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的坐标这两个不同角度,利用交点式和顶点式来解题,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该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