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
放射科新技术CT血管造影术CTA
MIP重建等、血管生长、骨生长等后处理功能。 ➢ 高质量的低剂量肺结节筛查(胸部体检)及HRCT重建分
析。
感谢您的观看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影像科的关心和支持!
影像科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简介
CT血管造影术 (CTA,CT angiography)
**县中医医院影像科 2022-01-08
CONTENTS 1 CTA简介 WORKREVIEW
3
WORKHARVEST
CTA图片展示
2 UNDERWORK CTA应用范 畴
4
FUTUREOUTLOOK
CTA应用注意事项
CTA简介
运用极其广泛,几乎全身均可以行该项检查;具有 的特点;可以部分取代DSA检查(有创诊
治手段),甚至可以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 劣势:部分患者难以配合完成高质量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对心率
及呼吸有要求;检查费用相对较高;X射线辐射;对比剂不良反 应(少见且程度一般很轻)。
迈特斯创关于CTA的文献达10W+ 篇,仅仅各种指南就有近400篇!
➢ 搭载肺结节AI智能分析、肺气肿智能评估、高级血管分析、头颈部高 级血管一次性成像、高级心脏冠脉分析软件、心功能分析、仿真内窥 镜等全面临床软件,满足我院全面临床诊疗业务。
科室常规并成熟开展的临床应用介绍
➢ 全身各系统的高分辨率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 ➢ 全身血管CTA、CTV、肾脏CTU、脑血管灌注、仿真内
CTA应用范畴
全身动静脉大血管均可检查,比如:头部CTA、颈部CTA、 肝动脉CTA、门静脉CTA、肾动脉CTA、双下肢CTA、头部 动静脉CTA、肺动静脉CTA、头颈部CTA、肠系膜动静脉 CTA、胸腹部CTA、冠状动脉CTA等。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胸部及CTA扫描技术
胸部及CTA扫描技术第一节胸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血管病变等。
2.肺:肿瘤、结核、炎症、间质性和弥漫性病变等。
鉴别肺门增大的原因,区分血管性结构、淋巴结肿大和肿块。
3.胸膜和胸壁: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
4.心包和心脏:明确心包积液、心包肥厚及钙化程度,鉴别心脏原发或继发肿瘤。
5.大血管病变:诊断各种胸部大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大血管畸形等。
二、检查技术1.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
驼背或不宜仰卧者、对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进行鉴别诊断者可采用俯卧位。
扫描范围为从肺尖开始到肺底。
(2)参数:常规胸部 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 mm,重建层厚 5~7 mm,层间距 5~7 mm。
对于呼吸困难不能屏气者或婴幼儿,扫描中应适当加大螺距,缩短扫描时间,以减少运动伪影。
2.高分辨率成像: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可疑支气管扩张时,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 0.6~1.0 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
3.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70.0 ml,流率 2.0~2.5 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 s。
扫描范围和扫描参数同常规平扫。
(2)胸部 CTA:对比剂用量 80.0~100.0 ml,流率3.0~3.5 ml/s,延迟扫描时间依据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测定,通常为12~18 s。
三、图像处理纵隔窗窗宽 300~500 HU,窗位 30~50 HU;肺窗窗宽800~1 500 HU,窗位-600~-800 HU[18-19]。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左侧三房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
CTA检查技术你了解多少?
CTA检查技术你了解多少?CTA技术的发展是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它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血管成像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A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各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通过CTA技术,医生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辅助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CTA检查技术吧1.CTA检查技术的原理1. 1CT扫描原理:CT扫描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成像原理进行体内断层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探测器固定在扫描装置内,逐层扫描人体,获得大量关于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CT扫描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骨折、感染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1.2造影剂的使用:CTA检查中,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种叫做造影剂的药物,将其注射到患者的血管中。
造影剂能够通过CT扫描显示出血管内的结构,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造影剂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流动情况,检测血管狭窄或阻塞等问题。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无需手术,对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和方便。
1.3.数字重建:数字重建处理是CT扫描的重要步骤,它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转化为连续的三维立体图像。
这为医生提供了全面观察和分析血管立体结构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血管相关疾病。
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2.CTA检查技术的应用2.1血管疾病诊断:CTA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多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动脉瘤等。
通过观察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异常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血管疾病的诊断,CTA检查还可以用于指导血管介入手术。
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管成像技术最新进展与应用
血管成像技术最新进展与应用一、血管成像技术概述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观察和分析血管结构及其功能的医学影像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血管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血管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1 血管成像技术的核心特性血管成像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无创性和实时性。
高分辨率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小血管的结构;高对比度有助于区分血管壁和血液;无创性减少了患者接受检查时的不适和风险;实时性则允许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血管的变化。
1.2 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场景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通过血管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血管的狭窄、阻塞等病变情况。
-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于脑卒中、动脉瘤等疾病,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 肿瘤血管生成的观察: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肿瘤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态和功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 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对于下肢动脉疾病、深静脉血栓等外周血管疾病,血管成像技术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革新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
2.1 血管成像技术的早期发展早期的血管成像技术主要依赖于X射线和超声技术。
X 射线血管造影能够提供血管的形态信息,但存在辐射风险;超声技术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但其分辨率和深度有限。
2.2 血管成像技术的关键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血管成像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利用高速旋转的X 射线管和探测器获取血管的三维图像。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血管中的氢原子,通过检测其信号来重建血管图像。
- 超声造影:通过注射微泡增强剂,提高超声成像的血管显示效果。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利用近红外光的反射和散射特性,获取血管的高分辨率横截面图像。
胸部cta检查标准
胸部cta检查标准胸部CTA检查标准。
胸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胸部血管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
它能够清晰显示胸部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胸部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胸部CTA检查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 患者需提前4-6小时禁食,以确保胃肠道内无明显气体和食物残留,避免影响检查成像效果。
2. 患者需要脱掉胸部以上的衣物和饰品,避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3. 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剂。
二、检查过程。
1. 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保持平稳呼吸,医生会在适当部位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和身体,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
2. 医生会在患者体内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以增强血管成像效果。
在注射造影剂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热感或异物感,这是正常现象。
3. 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CT机的扫描参数,确保获得清晰的胸部血管成像。
三、检查注意事项。
1.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胸部CTA检查,以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 患者在接受胸部CTA检查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呼吸平稳,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运动。
3. 检查结束后,患者应多饮水,以加速体内造影剂的排泄,减少对肾脏的刺激。
四、检查结果解读。
1. 医生会根据胸部CTA的成像结果,评估患者胸部血管的通畅情况、管壁病变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2.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注意事项。
1. 胸部CTA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并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患者在接受胸部CTA检查前,应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
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CTA)是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
MRA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使用高强度磁场和无辐射的无损扫描方式,可以对脑血管进行影像重建。
在进行MRA前,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更容易被检测到。
MRA可以提供三维血管成像,能够观察到血管的完整结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
MRA的优点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无痛苦,对于儿童、孕妇以及对辐射敏感的人群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此外,MRA还可以评估血管的病理情况,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MRA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相比于CTA,MRA图像分辨率较低,可能无法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节。
其次,造影剂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仍需要注意。
此外,MRA对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辅助设备的敏感性较高,可能会产生异常信号干扰。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CTA)。
CTA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血管进行成像。
在进行CTA前,通常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更明显地显示出来。
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观察到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局部异常病变。
CTA的优点在于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细节。
此外,CTA对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病变的检测效果较好。
CTA还可以评估脑卒中的病因,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CTA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CTA需要使用X射线,对于辐射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存在风险。
其次,CTA的造影剂会经过肾脏排泄,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潜在有一定的风险。
此外,有关CTA的成像结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对于不熟悉CTA的医生来说,可能会存在诊断偏差的可能。
影像组学cta
影像组学cta影像组学是一种结合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兴学科,利用高级技术分析医学影像数据。
CTA是影像组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指的是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通过将CT血管造影图像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患者血管结构及异常病变的精准诊断与分析。
一、CTA技术原理CTA技术基于CT扫描的原理,通过在特定部位进行连续的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束在人体内部的吸收情况进行成像。
将所得到的断层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和分析,得到血管成像的三维立体结构。
CTA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创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二、CTA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心脏CTA:通过对心脏血管结构的三维成像,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瘤、心脏瓣膜畸形等心脏疾病,并为冠脉搭桥术、冠脉支架植入等手术提供精准的解剖学信息。
2. 脑部CTA:对脑血管进行三维成像,可帮助医生发现脑动脉瘤、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为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栓塞术等治疗提供指导。
三、CTA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 高分辨率:CTA能够显示血管内腔的微小结构和异常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规划。
- 快速成像: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连续血管的成像,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诊断。
- 准确性高: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可以提高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诊断准确性。
2. 局限性:- 辐射剂量:CTA需要使用X射线,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
- 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避免造影剂对肾脏造成损害。
四、CTA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组学的发展,CTA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准。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CTA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之,影像组学CTA作为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创新,CTA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胸痛三联征ct检查方法
胸痛三联征ct检查方法
胸痛三联征是指胸痛、动态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异常。
当发生了这三个症状时,常常需要进行CT检查以进一步确认病情。
CT检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胸部CT血管造影(CTA):这是一种通过注射对比剂并使用CT技术进行血管成像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等异常情况。
2. 心脏CT:通过某些特殊技术,可以在不进行冠状动脉插管的情况下,直接检测心脏的解剖结构。
3. CT肺动脉造影:这是一种检查肺动脉是否存在栓塞(血栓)的方法。
CT技术可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有助于确认肺动脉栓塞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决定何种CT检查方法最适合。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CT检查。
冠脉ct原理
冠脉ct原理
冠脉CT(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创伤的冠脉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冠脉的病变情况和血管壁的状况。
其原理是将X射
线束通过患者的胸部,经过高速旋转的X射线源和接受器,
利用计算机对接收到的X射线数据进行重建,生成冠脉的三
维图像。
冠脉CT使用的是多层螺旋CT设备,其与传统X射线设备相
比具有更高的速度和分辨率。
在成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承载台上,被固定以减少运动模糊。
开始时,一个患者的脑部扫描片会被执行,以确定心脏位置和冠状动脉起始点。
然后,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加冠脉的可视性。
床位通过托升机构搬移至大孔算机范围内,以获得透视水平。
CT机的主体转而围绕患者旋转以收集X射线的数据。
电脑通
过无线通讯连接机器与响应系统,以允许无阻碍的CT作业流程。
这些数据进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和重建,形成高分辨率的冠脉图像。
医生可以使用特定软件工具来操纵和分析这些图像,以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
冠脉CT的优点是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与传统冠脉
造影相比,没有创伤和出血的风险。
此外,冠脉CT可以提供
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冠脉的狭窄、斑块和血管壁的异常。
然而,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和辐射暴露的问题,冠脉CT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那些有肾功能不全、对碘
过敏的患者。
总之,在冠脉CT成像中,通过高速旋转的X射线源和接受器以及计算机的重建算法,可以获得冠状动脉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管疾病情况。
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包括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包括CTA(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准确的血管成像。
以下是常规CTA的操作技术。
1.患者准备:在进行CTA之前,患者需要脱掉所有的金属物品,并穿上医疗服装。
有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注射对比剂,所以需要检查是否有对比剂的过敏史。
如果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位置调整:将患者放在CT扫描床上,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位置和角度。
一些CTA检查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位置调整,以确保所需的区域得到准确的成像。
3.对比剂注射:对于大多数CTA检查,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来增强血管的成像。
对比剂常常含有碘,可以在CT图像上增强血管的对比度。
医生会根据需要计算对比剂的剂量,并将其注射给患者。
4.扫描准备:扫描设备需要进行一些预设参数的设置,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这些参数包括扫描的速度、层数、曝光量等。
设备可以根据特定的检查需求进行调整。
5.扫描过程:患者位于CT扫描床上,扫描仪会围绕患者进行旋转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并保持正确的呼吸。
扫描过程很快,通常只需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6.重建图像:CT扫描生成的数据会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重建图像可以以2D或3D的方式呈现,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
7.结果分析:医生会对重建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们会注意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斑块等异常情况,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诊断。
8.报告编写:医生会根据图像分析,编写CTA检查报告。
报告会详细描述发现的异常和诊断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来说,常规CTA操作技术包括患者准备、位置调整、对比剂注射、扫描准备、扫描过程、图像重建、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写。
这些步骤通过使用计算机和X射线技术生成高质量的血管成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Revolution_CT单能量成像在胸部增强中优化大血管显示
·9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4, Vol.22, No.5 Total No.175【通讯作者】吴文泽,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介入放射学。
E-mail:*****************Revolution CT Monoenergetic Imaging in9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5月 第22卷 第5期 总第175期(beam-hardening artifact,BHA)=(SD 伪影2-SD 竖脊肌2)1/2。
图像主观评分:由两名5年以上资深放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6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按照5分法,5分:血管强化非常好,肺门纵膈结构非常清晰噪声小且伪影少;4分:血管强化好,肺门纵膈结构清晰噪声小且伪影较少;3分:血管强化一般,肺门纵膈结构清晰噪声较大或者伪影较多;2分:血管强化差,肺门纵膈结构较差噪声大或者伪影严重;1分:血管强化非常差,肺门纵膈结构不清噪声非常大或者伪影非常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 )表示,不同低keV单能量客观指标(CT值﹑背景噪声SD、CNR及BHA) 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位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
2 结 果2.1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 5组单能量图像分别与120 kVp-like图像的主观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见表1。
在图像质量方面:55~80 keV单能量图像,两名主治医师达成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0.06,P <0.05),约82%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最佳重建能量水平为65 keV,主观评分分别为(4.74±0.56)分、(4.76±0.56)分,对比常规120 kVp-like 图像主观评分(4.28±0.64)分、(4.22±0.6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ta血管成像原理
cta血管成像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CTA血管成像这个超酷的东西。
你知道吗?CTA啊,就像是给血管拍超级特写一样。
CT呢,本来就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它能一层一层地看咱们身体里面的结构。
那CTA血管成像呢,就是专门针对血管的一种CT检查。
咱们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小河流,有粗有细,弯弯曲曲的。
CTA想把这些“小河流”看得清清楚楚,就得用点小魔法啦。
这个魔法就是造影剂。
造影剂就像是一群超级小的侦察兵,它们会跑到血管里面去。
造影剂有个很神奇的本事,它在CT的眼睛里特别显眼。
就好像在一群穿着普通衣服的人里,突然来了一群穿着闪闪发光衣服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当造影剂进入血管后,CT就开始工作啦。
CT发射出射线,射线就像无数个小触角,在身体里到处探索。
遇到不同的组织,这些小触角就会得到不同的反馈。
而血管里有了造影剂这个特殊标记,就会给CT的小触角一个很强烈的信号。
CT就会把这些信号收集起来,然后像拼拼图一样,把血管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拼凑出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哦,CT就像一个超级细心的画家。
造影剂把血管勾勒出来,CT就根据这个轮廓,把血管的粗细、走向、有没有分支这些细节都画出来。
而且这个画可不是简单的涂鸦,是超级精准的那种。
它能把那些很细小的血管都画得明明白白的。
再说说这个造影剂是怎么进入血管的吧。
一般呢,是通过打针的方式。
就像平时生病打针一样,不过这个针打的东西可特别着呢。
造影剂注入血管后,就会随着血液流动。
它就像一个小导游,带着CT的射线去参观血管的每一个角落。
CTA血管成像对医生来说就像是一个超级导航。
比如说医生怀疑血管里有堵塞,就像小河流里有石头堵住了一样。
通过CTA血管成像,医生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个堵塞的地方在哪里,是大堵塞还是小堵塞,就像能看到石头的大小和位置一样。
而且还能看到血管壁有没有增厚啊,有没有长一些不该长的东西呀。
这CTA血管成像还有个很棒的地方呢。
它对身体的创伤特别小。
不像以前要直接打开身体去看血管,那多吓人啊。
CT和MRI技术规范-胸部及CTA扫描技术
胸部及CTA扫描技术第一节胸部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血管病变等。
2.肺:肿瘤、结核、炎症、间质性和弥漫性病变等。
鉴别肺门增大的原因,区分血管性结构、淋巴结肿大和肿块。
3.胸膜和胸壁: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
4.心包和心脏:明确心包积液、心包肥厚及钙化程度,鉴别心脏原发或继发肿瘤。
5.大血管病变:诊断各种胸部大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大血管畸形等。
二、检查技术1.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
驼背或不宜仰卧者、对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进行鉴别诊断者可采用俯卧位。
扫描范围为从肺尖开始到肺底。
(2)参数:常规胸部 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 mm,重建层厚 5~7 mm,层间距 5~7 mm。
对于呼吸困难不能屏气者或婴幼儿,扫描中应适当加大螺距,缩短扫描时间,以减少运动伪影。
2.高分辨率成像: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可疑支气管扩张时,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 0.6~1.0 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
3.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70.0 ml,流率 2.0~2.5 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 s。
扫描范围和扫描参数同常规平扫。
(2)胸部 CTA:对比剂用量 80.0~100.0 ml,流率3.0~3.5 ml/s,延迟扫描时间依据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测定,通常为12~18 s。
三、图像处理纵隔窗窗宽 300~500 HU,窗位 30~50 HU;肺窗窗宽800~1 500 HU,窗位-600~-800 HU[18-19]。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左侧三房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在进行CTA检查时,通常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血管信号,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含有碘的对比剂,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体内,然后在计算机断层扫描中表现出与周围组织不同的密度,从而使血管清晰可见。
然而,造影剂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有些人可能对造影剂过敏,有些人可能因为肾功能受损而无法排出造影剂,因此在进行CTA检查时需要谨慎选择适当的患者,并考虑患者的禁忌症。
为提高CTA的成像质量和减少对造影剂的依赖,一些增强检查操作技术被引入到CTA检查中。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双能CTA、动态CTA和冠脉CTA等。
双能CTA是一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进行CT扫描的技术。
通过对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进行扫描,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像信息,并且可以减少伪影的产生。
双能CTA在检查肺部和肾脏等部位的血管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成像质量,减少对造影剂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辐射剂量。
动态CTA是一种通过对同一部位进行多次连续扫描来观察血管的动态变化的技术。
在动态CTA中,可以通过连续扫描来观察血管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病变的情况。
动态CTA在检查动脉瘤、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对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冠脉CTA是一种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高分辨率的CT扫描来评估心脏冠脉情况的技术。
冠脉CTA可以同时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栓塞等疾病,并且可以帮助指导心脏血管介入治疗。
总的来说,CTA及其增强检查操作技术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成像质量,减少对造影剂的依赖,同时也减少辐射剂量。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CTA及其增强检查操作技术有望继续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血管成像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分析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分析首先,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这意味着它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血管结构成像,精确显示血管壁的病理变化。
此外,CTA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因此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其次,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能够同时显示动脉和静脉结构。
传统的DSA(血管造影技术)只能显示血管腔的显影情况,而胸部血管CTA技术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的显影情况,还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
此外,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还具有全面的应用价值。
除了诊断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畸形等呼吸系统血管疾病的诊断。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也已得到充分的验证。
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尤其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疾病方面表现优于传统的DSA技术。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效果。
然而,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它使用的是螺旋CT扫描技术,因此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
虽然目前的CT设备已经优化了辐射剂量,但仍然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辐射暴露情况。
其次,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在成像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心脏的连续运动,对于动态的血管结构成像需要以高速快照技术进行补偿。
但是,这种技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图像模糊或运动伪影的出现,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视化。
最后,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例如,孕妇、对碘过敏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下,CTA可能不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影像诊断工具,可用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它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全面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可靠性等优势。
然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应用限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螺旋CT血管成像(CTA)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检测时间短、创伤性小、影像后处理技术多样,已在全身各个部位大、中血管中得到普遍应用。
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已体现出取代传统血管造影的趋势。
多层螺旋CT(MSCT)的问世,不仅使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得以提高,其空间分辨率以及影像后处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改进。
从而使CTA的影像质量和评价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肺血管疾病,尤其是肺栓塞以及中央型肺癌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处理与预后,而MSCTA在检出这些疾病中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MSCTA在肺静脉系统的异常小也有独到的应用价值。
第一节肺血管系统解剖和变异一、肺动脉1.正常解剖肺动脉主干位于心包内,为一粗短的动脉干。
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分为左、右肺动脉(图1)。
左肺动脉较短,水平向左,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在肺门处分又为升支和降支,分别营养左肺上叶和左肺下叶。
右肺动脉较长,水平向右,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达右肺门,分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2.解剖变异肺动脉系统先天性变异包括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起源异常(如肺动脉吊带)、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
图1 肺动脉二、肺静脉1.正常解剖肺静脉左右各二,分别称为左、右上肺静脉和左、右下肺静脉(图2)。
起自肺门、分别注入左心房。
正常情况下肺静脉孔左右各两个,右肺静脉孔径大于左肺静脉、上肺静脉孔径大于下肺静脉。
不同时相肺静脉孔口径大小不一样。
右上肺静脉平均长约15mm,收集右肺上叶和中叶的静脉血,包含4个主要的分支:尖支、前支、后支和中叶支。
右下肺静脉平均长12mm,收集右肺下叶的血液,位于右上肺静脉的下后方,由上支和底段总静脉汇合而成。
底段总静脉由底段上静脉和底段下静脉汇合而成。
左上肺静脉平均长20mm,由左上肺段静脉汇集而成,通常由尖后支、前支、舌支组成。
左下肺静脉平均长15mm,收集下肺各基底段的静脉血液,由上支和底段总静脉构成。
底段总静脉绝大多数由底段上、下静脉组成,少数由底段上下静脉和后静脉组成。
2.变异肺静脉的变异主要包括肺静脉数目的变异及肺静脉汇入点的变异。
(1)肺静脉数目的变异同时亦引起肺静脉孔的变异。
最常见类型是右肺静脉为包含上、中、下肺静脉的三分支型。
(2)肺静脉汇入点的变异主要指部分或伞部的肺静脉未汇入正常的左心房,而是直接汇入右心房及其属支。
图2 肺静脉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一、病人准备1.登记员预约时提前告知:患者检查前4-8小时禁食;48小时内禁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高血压患者可正常服用降血压药物;详细阅读检查同意书,了解检查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检查时必须有家属陪同。
2.医生询问病史及查体:检查患者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有糖尿病,溶血性贫血,出血、凝血机制异常者禁用;有青霉素、磺胺药、其他药物过敏史及吃海带等食物过敏,或眨复发作的急性喉头水肿、荨麻疹、皮肤划痕征阳性者慎用。
3.家属签知情同意书:护士向陪人以及可以合作的患者再次讲使用造影剂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请陪人或监护人双方(家长/患者)填写对比剂知情同意书,并与CT申请一起长期保存。
4.静脉留置针:一般选择患者右侧手上臂桡静脉或肘静脉为穿刺点,选用18G的静脉留针。
进检查室前去除胸罩、项链、胸部的首饰、金属钮扣等金属物。
5.摆位:病人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根据机型扫描基准线一般放置于胸腔入口处。
训练病人吸气和屏气要领。
6. 训练呼吸: 由于患者通常可耐受的屏气时间在20s以内,还有考虑到患者开始屏气到屏气稳定需要时间,故MDCT胸部检查应尽可能在此段时间内完成扫描。
准备扫描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有助于配合检查。
预先训练好患者正确的呼吸配合方法,即平静呼吸后屏气,以防止息者因屏气能力不足而产生呼吸移动伪影,造成图像重组时大的阶梯或错层状伪影,影响重组图像的质量。
7.连接高压注射器:告知患者检查时由于注射对比剂流速较快,会出现一过性的注射侧手臂发凉,全身发热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8.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继续在候诊处等候15-20分钟,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假如期间有任何不适如:瘙痒、皮疹、潮红、恶心、呕吐等,请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二、设备准备1.高压注射器:开启并调试高压注射器,一般要求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安装高压注射器针筒等检查前准备工作。
2.造影剂:对比剂注射流率直接决定靶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
注射流率过快,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渗及针头滑脱等意外,并且加大了对比剂的用量,患者不易耐受,而过慢则达不到满意的动脉强化程度。
目前,胸部扫描采用造影剂浓度为300-370mgI/ml,剂量为25-60ml,注射流速为4.0-5.5ml/s。
检查前在恒温箱里放置当日检查所需的对比剂,进行对比剂加温到37℃,当对比剂温度达到后,将对比剂注入高压注射器针筒,安装外连接管,排气待用。
第三节检查体位和扫描范围一、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检者腋中线与水平线重合,人体正中矢状线与床正中线重合。
二、扫描范围一般胸部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向下到肺下界膈面,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
第四节胸部CTA的扫描方法一、合理的扫描方式肺动脉血管成像扫描方常用螺旋容积扫描,扫描方向常选用从头侧向足侧扫描,部分学者认为应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认为正常呼吸时肺底活动度最大,肺尖部最小,因此先扫完肺底部层面,可以减少患者屏气能力的差异所致扫描后期呼吸运动伪影.同时还可以避免早期肺血管内高浓度对比剂掩盖小的血栓和上腔静脉高浓度对比剂周围产生条状伪影,影响上肺血管的观察。
扫描范围从肺底到肺尖部。
层厚0.33-1.25mm,80-120KV,150mAs,因扫描设备不同,扫描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原则是用最合适的扫描参数,根据扫描时设备的移床时间、扫描速度(即时间分辨率)设定优化扫描方案。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得到良好的图像质量。
二、选择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扫描延迟时间是指开始注射对比剂至开始扫描的时间。
肺循环时间短而快,错峰时间短,因此扫描延迟时间非常重要,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经验法;2.小剂量团注实验法;3.阈值智能跟踪法。
1. 经验法:根据经验肺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直接输入延迟时间,常用肺动脉延迟时为10-15s;肺静脉延迟时间为16-20s。
但该方法局限性较大,患者血液循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肺动脉峰值时间影响较大。
故不建议用该方法行肺血管CT成像扫描。
2.小剂量团注实验法:采用团注法,经肘静脉注入小剂量对比剂(15-20ml),注射速率应与正式扫描注射速率一致,在感兴趣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计算对比剂到达靶血管强化峰值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该方法的优点:肺血管强化峰值时间准确,不易出现扫描过早或过晚情况出现,缺点:操作较复杂,患者接受辐射剂量较血管阈值发大,对比剂用量相对较大。
3. 阈值智能跟踪扫描法:先扫描定位像,在气管隆突下2cm肺动脉感兴趣区层面;在左心房层面选择肺静脉感兴趣层面,然后在肺动脉或左心房内置入感兴趣区(ROI),当感兴趣区阈值达到预设值时自动或手动触发扫描(肺动脉80HU,左心房80HU)。
如图3。
图3 肺动脉感兴趣区设定图三、窗宽、窗位的选择分别取3种不同的灰阶。
①肺窗,窗宽为1200Hu,窗位为550Hu,目的在于观察肺实质,②纵隔窗,窗宽为400Hu,窗位为40Hu,目的在于观察肺循环血管及纵隔结构.③血管窗,根据每例患者主肺动脉强化程度的不同,调节不同的灰阶(以纵隔窗为基础)至栓子显示最清晰。
国外有学者提出将略小于2倍肺动脉平均值作为窗宽,肺动脉平均值的1/2设定为窗位,有助于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第五节后处理技术将扫描得到的图像发送到后台工作站,图像分析在工作站进行。
目前图像后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目前随着后处理软件的改进,操作起来已不费时。
如图4-6。
图4 肺动脉VR图图5 肺静脉VR图图6 肺动静脉合并图4.表面遮盖显示重组(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是利用容积数据中物体表面的信号,建立物体表面轮廓形态,仅仅利用10%数据所产生的表面图像,信息少,空间层次一般,解剖细节不易辨认,目前已基本被VR取代。
由每条射线上密度最大的像素重组而成,其优势是能反映组织的实际CT值,可很好地显示肺血管的全貌,显示中央肺血管的管径、行径情况,其缺点是影像缺乏空间深度感,对复杂结构,尤其是结构重叠区域的三维关系的显示有一定限度。
上述后处理技术各有优势,如MIP能够显示更多的次级血管分支.但因其反映的是像素的最大密度值,因此周围高密度的结构可能影响对肺动脉的观察,为了能更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必须进行大量耗时的编辑剪切工作。
MPB和CPR更容易显示肿瘤与临近组织的关系,而且操作可以互动进行,简便容易,但其空间立体感不强。
SSD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良好的空间立体感,对肺动脉利肿瘤空间关系的显示比MIP更加直观,容易理解;但受阈值影响很大,在血管内强化不佳时不能获得优良的三维影像。
VR技术既有很好的空间立体感,又有一定的显示血管系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显示病变的范围、位置以及其与血管的关系。
VE可实现在血管腔内的飞跃,用于发现官腔狭窄、闭塞或血栓等改变。
笔者的经验是在进行肺栓塞检查时,可首选MPR技术;在进行中央型肺癌检查时,可选择VR和SSD技术;在进行肺隔离症和动静脉畸形检查时,可选择MIP和VR技术显示。
第六节图像存储与打印胸部血管成像后处理图像存储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正常胸部血管成像选择一些特征性后理图像即可。
对于有疾病的胸部血管成像,存储第一张图像一般选择胸部血管成像正前位图像,这样临床医师在观察血管图像时对于某一患者的胸部血管就有了初步印象,更利于理解斜位VR图像、MIP图像及病变局部放大图像。
此外,图像存储应遵循以最少的后处理图像最清楚地显示血管性病变,避免图像后处理时可能出现的重叠假象。
其次,图像存储时可以先整体显示,利于显示病变在胸部血管成像位置及空间分布;之后可以对病变局部显示,以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
一般CT后处理图像打印于CT胶片上,现在也有打印于彩色相纸上,各有利弊。
打印排版上一般选择3X3或3X4规格,这样显示在CT胶片上的后处理图像比较利于医师的观察;在图像排列上,第一张一般选择胸部血管正前位图像,后面排列显示胸部血管疾病的后处理图像,同一胸部血管病变的VR图像、MIP图像及MRP图像应逐次排放,横向上对于这一病变的信息量比较大,图像比较丰富;纵向上对于多个病变显示的更加有条理。
第七节扫描主要事项肺血管检查注意事项:因胸部CTA检查受患者性别,年龄,呼吸运动,心脏功能,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检查前,应充分了解病史,耐心细致,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部分患者心功能差,心脏射血不足,检查时适当增加注射流速和对比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