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ppt
合集下载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共31张PPT)
◎开国大典阅兵现场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 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 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 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 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 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 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品种
数量
项目
全国总产量
平均每人占有量
黄金
277万两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白银
1520万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美钞
1537万元
钢
15万吨
0.29公斤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 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 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权力属于人民。
1.经济领域: (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思考】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并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想一想“一 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 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 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 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 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 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 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 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 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 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 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 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 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品种
数量
项目
全国总产量
平均每人占有量
黄金
277万两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白银
1520万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美钞
1537万元
钢
15万吨
0.29公斤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 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 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权力属于人民。
1.经济领域: (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思考】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并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想一想“一 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 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 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 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 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 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 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PPT课件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 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 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在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 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 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 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环境。
12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13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1949-1952
1
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完 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土地 改革)
1953-1956
2
开始社会主义 改造,(用1015年时间)完成 向社会主义过 渡
4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社 会
社会主义 社会(初
级阶段)
1840
1949 1952 1956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940年1月——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
14
1、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转变?
初步设想(1949.3七届二中)”
阶段 1
阶段 2
用15-20年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 实现工业化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在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 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 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 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环境。
12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13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1949-1952
1
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完 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土地 改革)
1953-1956
2
开始社会主义 改造,(用1015年时间)完成 向社会主义过 渡
4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社 会
社会主义 社会(初
级阶段)
1840
1949 1952 1956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940年1月——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
14
1、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转变?
初步设想(1949.3七届二中)”
阶段 1
阶段 2
用15-20年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 实现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1953-1956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含义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2、“过渡时期”的内容
1953年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 改造”。
3
过渡经过(三大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
1、(00春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00广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①国营经济②合
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27
中共历次土地政策对比简表
时期 内 容 性 质
作用
国共十 年对峙
依靠、联合 限制、保护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 生活有保障,提高反 “围剿”的积极性
抗日 战争
“双减双交”
有限制的 封建私有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提高抗日的积极性
解放 战争
新政权 的巩固
耕者有其田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过程: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芽) 土地私有、共同劳动
初级社
(半社会主义)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高级社
(社会主义) 土地归公、集体所有
4
中苏农业改造比较
苏联的农业 集体化运动
中国简史详细版ppt课件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9
失误的原因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0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4迈 进。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9
失误的原因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0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4迈 进。
2020届二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课件(48张)
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意义: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 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
基本建立起来。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三、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方针;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 具体 政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 表现 治
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
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具 体 表 现
经 济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 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 发展。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较大,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主干知识整合
一、政治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移到城市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 方面的基本政策等。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代行 全国人大的职能。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真题2】 命题点:“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目的 和特点
(2016·全国卷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 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
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毛概3-1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PPT
B.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三种基本 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 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 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 政党领导的一面。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 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一个时间
总 路 线
两个逐步
相当长的时间
15~20年
实现工业化
并
列
关
实现三大改造
系
同等重要 同步进行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到 1952 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 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 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 盾已经上升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外部,则是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主要矛盾
1949年—1952年
地主阶级
人民大众
国民党残余势力
帝国主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体)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课件
⑷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 。 ⑸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
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三.经济上:恢复经济的努力
1、形势及原因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 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措施 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政府掌握国家经 济命脉者(双重性质) ⑵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府羸得人民信任,财政开始好转 A、米棉之战、银元之战①背景②目的③实质④意义 B、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评价) ⑶土地改革:(双重作用) ⑷调整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①原因及目的②政策③实质④作 用 (党对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政策的比较) ⑸节减财政开支:精简、整编国家机构和军队 (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机构改革) ⑹发展生产: A、农村: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B、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生产改革 ①目的②内容③作用 3、结果: 财政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4、特点: ①始终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始终围绕经济的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原因: 首先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严重,人民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 题。 其次是由党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优秀课件
2.经济上:
(1)土地改革:
①背景:
②过程:
③实质: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④结果:
⑤意义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②措施: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③结果: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积极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 内容 意义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并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A.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除了苏联,没有外 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 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土地改革:
①背景:
②过程:
③实质: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④结果:
⑤意义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②措施: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③结果: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积极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 内容 意义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并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A.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除了苏联,没有外 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 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ppt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情况
第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49
第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 导,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 家帮助。 (2)组织形式:手工生产小组—供销合作 社 —生产合作社,实现由手工业私有制到集 体所有制的转变。 (3 )方法步骤: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采取从供销合作入手,再组织生产合作,, 逐步地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4)目标: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 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3
14
15
16
17
三反
18
一、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第一政治条件 第二物质基础 第三 国际因素
19
20
21
七届三中全会
22
23
24
50年代土改时
25
26
一、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
38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情况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39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 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 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ppt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
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对我国有重要期总路 线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1950 年 2 月 14 日 《 中 苏 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 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 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 起来。我们最成功的 是社会主义改造。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
列宁还具体分析了当时俄国的历史特点,指出过渡时期的 基本经济形势是资本主义、小商产品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 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 这些基本经济形势和基本阶级力量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斗 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利用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 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 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 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 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用 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另一种是用和平赎 卖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假如采取 买赎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 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 会主义公有制,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 度,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现实依 据)。
毛泽东修改过的过渡时 期总路线宣传纲领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社会主义工业,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
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造。”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 挨打的命运。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
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式开
始缓和。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 线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1950 年 2 月 14 日 《 中 苏 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 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 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 起来。我们最成功的 是社会主义改造。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 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 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 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 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用 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另一种是用和平赎 卖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假如采取 买赎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 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 会主义公有制,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 度,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
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 业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以及 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的机 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附庸。
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 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
列宁还具体分析了当时俄国的历史特点,指出过渡时期的 基本经济形势是资本主义、小商产品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 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 这些基本经济形势和基本阶级力量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斗 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利用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 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
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 比较集中的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他指出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这在理论 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 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的资本 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 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诞生但还非常有弱的 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
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化原料迅速 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 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经济不仅工 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 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 有力的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
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 批发商也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总额的 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 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主要依据有两 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
时
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 定的历史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 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 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 的革命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