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也就是说总路线的主体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应该逐步实现的内容
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应该逐步实现
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应该逐步实现的内容,包括:
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的一套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政治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权利,促进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其次,在经济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主导,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再次,在文化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以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为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思想解放,艺术独立,文化繁荣的方针,鼓励文艺工作者大胆创作,积极探索,推陈出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
展提供精神动力。
最后,在国防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保卫
祖国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全民皆兵,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
防实力,保卫祖国的安全,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总之,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的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概述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过渡时期”,就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陆基本建立的这个阶段。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共于1953年制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当时估计为十五至二十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纲领性的目标。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大改造,即使旧的各种私人所有制形式变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也即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跨越。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探讨
1953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1953年,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这是毛泽东同志审阅周恩来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结论时所作的重要批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一九四九年三月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可是许多同志却不愿意遵照二中全会的规定去工作,喜欢在某些问题上另闹一套不符合于二中全会规定的东西,甚至公然违反二中全会的原则。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作业2:简答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
史上的第一次概括。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过渡时期总路线
重要作用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书籍
路之间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的“两翼”,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过渡时期总路之间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的“两翼”,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二是实行新民主主义,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政治原则:一是民族民主,实行民族平等、民主集中制;二是民主自由,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三是社会主义,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经济原则:一是实行国家调控,实行国家计划经济;二是实行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三大政治原则和三大经济原则,以实现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3年十二月,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障。所以,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发展中去考查,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是强国富民的愿望不断得到实现。四是坚持已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现在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们通常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当然中共中央在这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适应了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和相对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中国已经积累了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的经验,我们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的经验,受到了苏联的启示。
2018考研政治史纲冲刺必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史纲冲刺必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答案: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间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革命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195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 1 —
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同年9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又称“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指导方针和大政设想。经过反复酝酿,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此进行讨论,毛泽东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基本内容,后来正式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探讨
党在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化”和“三改”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它们互相促进,显示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词语】: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注音】: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释义】: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
【出处】:这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而著称,比如,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腰疼,但泥鳅会腰疼吗?人爬到高树上会胆怯,猿猴会胆怯吗?于是,他的结论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各有各的相对标准。
《团结报》曾经刊登过一篇一勺的《名师出高徒》。说康白情1919年前在北京大学选修马叙伦先生的“老庄哲学”,没有一次不迟到。有一次,马叙伦责问康白情为什么姗姗来迟。康白情回答:“住得太远。”马先生不以为然,反问道:从你的住处走到这里只要三、五分钟,怎么叫太远!康白情也不示弱,说:先生讲庄子,庄子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先生不以为远,而我以为远。马叙伦一时无话可说。
这句话是唯心主义在真理判断标准方面的一个观点,相当于是否定任何真理标准,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的真理检验标准相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随后,刘少奇、周恩来都较详细地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大致设想。1953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正式进行了讨论,形成比较
完整的表述。9月24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这条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主体与两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同时,考虑到我国原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总路线规定要逐步过渡,即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上采取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而在过渡的时间上采取分阶段逐步过渡的办法。在改造方式上,总路线把和平改造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国策,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党内迅速统一了认识,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的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5年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和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分别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过程作了说明,阐明了这条总路线对指引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