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鱼类增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全人工养殖:指养殖对象的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管理下进行,即使用人工苗种养成的亲体采卵,人工培育苗种,养成商品直至亲体。
2、轮辅轮放: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体,再适当补放苗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轮辅轮放是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3、氧债: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4、效应时间:指亲鱼末次注射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转水:由于天气突变等因素的影响,过度繁殖的藻类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这种现象称为“转水”。
6、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
7、驯化: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移入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的其它地区,并使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或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最终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的过程称为驯化。
8、放养效益:放养鱼的渔获量与放养鱼种重量之比,称为放养效益或群体增重倍数。
9、浮头与泛池: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
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称为泛池。
10、人工放流:对已衰落或已被破坏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的办法培育苗种,然后放流,使其自然生长,迅速加入现存资源量的行列,这一做法称为人工放流。
1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当前位置:>教学内容>《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1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9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养殖系修订时间2008年1月6日课程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部分鱼类养殖部分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化养鱼、箱养鱼等;鱼类增殖部分包括天然水域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我国鱼类增养殖技术的立足点是池塘养鱼。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本课程还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理论与实验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鱼类增养殖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增养殖生产与科研及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内鱼类增养殖的生产与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
熟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掌握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生产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饵料及饲料的种类、特点掌握饵料的投喂方法。
熟悉鱼类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养鱼施肥的方法。
掌握养殖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生物特性及其动态关系掌握水质调节的方式、方法。
了解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饲养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池塘养
殖食用鱼等。
鱼类增养殖学
第一章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
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
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2.5-3倍.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
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
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
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
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
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
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
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
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
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
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3、鲢:体侧扁、背腹较高,背部青灰色,两侧灰白,腹部银白,腹部鳞片细小,易脱落。
腹部狭窄如刀棱(腹棱)。
滤食性,性情活泼,喜跳跃,在水中上层活动.4、鳙: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鳙鱼腹棱自腹鳍基部到肛门。
中上层活动,性情温和,滤食性。
5、鲤:体呈纺锤形,有2对须,鳞片较大,体侧呈金黄色.杂食性,底层活动。
鱼类增养殖学
(资环)鱼类增养殖学一、名词解释1、仔鱼和稚鱼仔鱼:指刚从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
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
2、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3、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4、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5、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6、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鱼: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7、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8、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是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类食物来源,也是众多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它们在经济和营养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鱼类增养殖学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增强鱼类海洋生物资源,并且还可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以保护和增强鱼类海洋生物资源,提高鱼类的生态繁殖能力,改善各种鱼类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效益和节能减排和养殖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鱼类生物学及鱼类繁殖技术,鱼类遗传育种、饲料学和抗病学等。
鱼类增养殖学不仅要研究鱼类的繁殖发育,还要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饲料制造技术、增养殖的营养学、营养需求、养殖病害病毒症状及治疗、饲料配方研究、养殖环境改良及污染治理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要研究有关鱼类放养和捕捞技术,鱼类养殖经济及市场分析,鱼类养殖生物改良技术,以及鱼类育种及饲料等技术。
鱼类增养殖学还涉及各种增养殖科学、技术和管理,包括水质管理技术、鱼苗生长率及增育管理、养殖应收管理、增养殖药物管理等。
鱼类增养殖学不仅为解决鱼类资源问题,还有助于维护和提高鱼类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鱼类增养殖科学技术,才能有效促进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 1 -。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鱼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科学的饲养 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保证鱼类的 健康养殖。
饲料的选择与饲喂方法
饲料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品牌,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并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鱼类生长环境及需求
了解鱼类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是成功养殖鱼类的关键。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 氧气等因素有不同的要求,合理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 生长。
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决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可 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鱼类病害防治
鱼类病害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 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鱼பைடு நூலகம்增养殖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鱼 类养殖方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推广。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者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和管理模式。
《鱼类增养殖学》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鱼类增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生长环境、品种选择、养 殖管理技术、饲养方法、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的学科,涵盖了鱼类生态学、 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和质量。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提高养殖效益的必修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鱼类增养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鱼类增养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鱼类增养殖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效益。
一、鱼类增养殖学的意义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
它可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同时,鱼类增养殖学也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鱼类增养殖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鱼类增养殖学的课程设置鱼类增养殖学的课程设置包括鱼类生态学、鱼类营养学、鱼类疾病防治学、鱼类品种选育学、鱼类养殖技术学等。
其中,鱼类生态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养殖环境;鱼类营养学主要研究鱼类的营养需求,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饲料配方;鱼类疾病防治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疾病防治方法,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防病措施;鱼类品种选育学主要研究鱼类的品种选育方法,为养殖者提供高质量的种苗;鱼类养殖技术学主要研究鱼类的养殖技术,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养殖方法。
三、鱼类增养殖学的案例分析1. 青岛市某养殖场的案例青岛市某养殖场在鱼类增养殖学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成功地将养殖成本降低了30%,同时养殖效益提高了20%。
这不仅为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湖南省某养殖户的案例湖南省某养殖户在鱼类增养殖学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成功地将养殖成本降低了50%,同时养殖效益提高了30%。
这不仅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鱼类增养殖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鱼类增养殖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鱼类增养殖学将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环保理念,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鱼类增养殖学
三、我国鱼类增养殖业 发展简史
《癸辛杂识》
Ø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 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 了。
Ø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 程:
Ø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 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 其水之盈者”。
Ø (14)弹涂鱼科的大弹涂鱼; Ø (15)毒鲉科的鬼鲉; Ø (16)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Ø (17)鲽科的石鲽; Ø (18)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 Ø (19)军曹鱼科的军曹鱼; Ø (20)鲟科的中华鲟。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与发展
Ø 1957潮汕、捕获海马亲本,进行饲养繁殖试验首获成功。 Ø 1959-1960年海南岛大鳞鲻人工授精孵化育苗成功。 Ø 1960-1961年海南岛获得大鳞鲻育苗成功。 Ø 1981年深圳黄鳍鲷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棱鲻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成功。 Ø 1985年平鲷人工催产、孵化和育苗试验成功。 Ø 1985年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成功。
Ø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 点叉尾鱼回、黄颡鱼、长吻鮠等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Ø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 淡水白鲳、罗非鱼、乌鳢等
Ø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Ø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Ø 其它:黄鳝、鳗鲡、鲥鱼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进步
Ø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Ø 鱼苗、鱼种生物学培育技术 Ø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Ø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鱼类增养殖学
观赏鱼养殖与市场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主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需求,常见的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 带鱼等。观赏鱼养殖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
观赏鱼市场
观赏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动下,观赏鱼市场发展迅 速。同时,观赏鱼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鱼类增养殖 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和种质退化等问题。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生物学基础
01
02
03
鱼类分类与种群
了解不同鱼类的分类、种 群分布和生态习性,为养 殖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生长与发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 养殖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意义
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渔业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 物资源。
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传统养殖、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三个 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03
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 染。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提升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品 牌建设,提升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竞争 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
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
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部分
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部分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部分第⼀章养殖鱼类⽣物学1.按地理分布我国现有鱼类资源可分为哪⼏种类型?各类型常见名贵种类有哪些?1.内陆⼟著淡⽔鱼类:⼴东鲂、墨头鱼、岩原鲤、青海湖裸鲤、斑鱯、河鲀、长吻鮠、乌鳢、细鳞鲑、中华鲟、鳡鱼、鳜鱼2.江海洄游性鱼类和河⼝半咸⽔鱼类:(1)江海洄游性:①溯河洄游:鲟鳇鱼类、鲑鳟鱼类、河鲀类、鲥、⼑鲚、凤鲚、⾹鱼、⼤银鱼、前间颌银鱼、七鳃鳗②降河洄游:松江鲈鱼、⽇本鳗鲡(2)河⼝半咸⽔:①各河⼝:鲻鱼、鮻鱼、花鲈、棘头梅童鱼、狼⽛鰕虎鱼②东海南海河⼝:黄鳍鲷、⿊鲷、遮⽬鱼、尖吻鲈等3.沿海海⽔鱼类:(1)黄渤海:⼩黄鱼(温⽔性)、鳕鱼、⾼眼鲽、⽛鲆等(冷⽔性)(2)东海海区:⼤、⼩黄鱼,带鱼,银鲳鱼,鳓鱼(3)南海海区:鲷科、笛鲷科、裸夹鲷科鱼类、⽯斑鱼、蛇鲻鱼科4.从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罗⾮鱼、虹鳟鱼、淡⽔⽩、斑点叉尾鮰、⼤⼝⿊鲈、匙吻鲟5.我国珍稀濒危野⽣⽔⽣⽣物:(1)爬⾏类:扬⼦鳄、龟类(鹰嘴龟、⽖陆龟、三线闭壳龟等)、⼭瑞、鼋等(2)鲟鱼科:中华鲟、⽩鲟、达⽒鳇、长江鲟等(3)两栖类:娃娃鱼、⽪纹蛙、⽯蛙、林蛙等(4)软体动物:冠螺、⼤珠母贝(5)⽂昌鱼纲:⽂昌鱼(6)其他鱼类:黄唇鱼、松江鲈、青海湖裸鲤、胭脂鱼、⾦线鲃、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等。
2.选择养殖品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态效益1、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要来选择2、社会效益:渔业⽣产的⽬的是供应社会,为提⾼⼈民⽣活⽔平,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喜爱的⽔产品。
这就要求要有责任⼼,不能为经济效益恶意炒作市场或使⽤不适当的饲料、药物。
3、⽣态效益:⼀是要考虑对⾃然资源的充分利⽤、要节约能源。
⼆是要考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特别是对于濒危保护动物。
以及引进新品种时。
⼆、选择具有良好⽣产性能的品种。
包括:1、⽣长快、养殖周期短;2、⾷物链短,⽣态位多样且⾷物来源⼴,饲料容易解决3、苗种容易获得;正⾯例证:四⼤家鱼;反⾯例证:鳗鲡养殖4、对环境适应性强3.鱼类的⾷性按照其摄⾷⾷物种类和摄⾷⽅式可分为哪⼏类?常见代表种有哪些?1.滤⾷性:鲢鱼、鳙鱼、匙吻鲟2.草⾷性:草鱼、团头鲂、长春鳊、⼴东鲂等3.杂⾷性:鲤鱼、鲫鱼、罗⾮鱼、淡⽔⽩鲳等4.⾁⾷性:鲑鳟鱼类、鲇鱼类、鳜鱼、鲈鱼、⽯斑鱼、⽣鱼5.刮⾷性鱼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4.鱼类的⽣长特点有哪些?1.鱼类⽣长的阶段性:①初次性成熟前⽣长较快,性成熟后下降(性成熟早的鱼类个体⼩,⽣长缓慢;雄鱼的⽣长速度⽐雌鱼提早下降。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课件
水质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 的稳定和良好状态,为养殖鱼 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日常管理
做好养殖池的清洁、消毒工作 ,及时处理残饵、粪便等废弃 物,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保证养殖鱼类的健
康生长。
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消毒、免疫接种 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是识别鱼类品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厚度、头型、鳍 型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品种的鱼类,并了解其适应环境和繁殖后代的能 力。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
了解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有助于合理安排养殖环境和管理措 施。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关注鱼类增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如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智能化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可持续发展
强调鱼类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平衡发展策略。
05
总结与展望
对鱼类增养殖学的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野生捕捞到现代的养殖技术,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
疾病诊断
掌握常见的养殖鱼类疾 病症状和诊断方法,以
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药物治疗
选用合适的药物,按照 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的用 药,控制疾病的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寄生 虫等生物资源,对养殖 鱼类疾病进行生物防治
。
养殖鱼类的捕捞与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有着坚实的前期基础和良好的延承性,始终受到了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中国高校的鱼类增养殖学科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发展前后经历3个阶段、4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课程。
奠基阶段:
奠基阶段(1950-1980)
他们为建立我国《鱼类增养殖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代表人物:陆桂教授(我国天然水域增养殖专家)、谭玉钧教授(我国池塘养鱼专家);他们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池塘养鱼学》专著和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增殖学》、《池塘养鱼学》教材,主编或主审了几乎我国所有的高校鱼类增殖与养殖方面的教材。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位教授有固定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内涵。
代表人物: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马康教授(养殖生态专家)、姜仁良教授(繁殖生理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专家)、王武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他们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撰写了数本学术专著,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重要鱼类增养殖学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
其编写的《鱼类增养殖学》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
材奖。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肯定:陆桂、谭玉钧、李思发、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王武教授等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