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巴金的写作风格1、巴金小说创作风格始终处在缓慢的演变和发展之中,以《灭亡》和《寒夜》作为两极标志,巴金的小说创作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2、早期是1929年《灭亡》发表至1941年《还魂草》发表之前,是其创作的情感爆发期,此期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以激情渲泄为主要特色,人物多为理想化和类型化的“英雄”。
巴金创作风格
从《激流三部曲》中看巴金的创作风格巴金创作的小说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作者的文艺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文学素养决定了其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热诚的感情色彩、悲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平易畅达的文学语言的个性特征。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第一部《家》。
第二部。
第三部。
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作者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了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
以下是我对于《激流三部曲》的一些分析:一、充分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弊害在现代文学史上,对于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端,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
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
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
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二、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巴金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激流三部曲》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巴金的生平简介
巴金的一生简介茅盾和老舍的小说风格是写实的,而巴金的小说则是激烈抒情性的。
其前期的青春赞歌类小说激情洋溢,后期则转向创作更为深沉的悲剧。
其小说不算精美圆熟,但是单纯酣畅,很适合以情动人的风格。
从矛盾身上,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当时的新小说和通俗小说并不能用我们现在这个现代主义已经完全发展起来的时代的观念来看待。
当时的新小说和通俗小说的区分主要立足于中国当时本身社会圈层的割裂,城市旧派市民和受过新式教育的新人事实上趣味是无法共通的,新小说对通俗小说的排斥则是隐含着新社会对旧社会的激烈排斥。
而巴金类似于我们现在认为的通俗小说家,他给青年人写作,满足新青年革命+爱情的欲望,并因此成为青年人的偶像作家。
另一个例子则是矛盾,他执掌小说月报,使得销量一下子提振起来,这也能够说明新小说反而能够满足通俗的欲望。
比俗的话,郁达夫那种病态的情欲描写,不管你怎么加以解释,解释成对旧道德的挑战之类的,也不能否认其格调的低俗确实满足了读者的恶趣味。
|巴金的创作巴金前期的小说可以概括为青春的赞歌,其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和反抗为题材,只求能和青年读者情绪沟通,情感汪洋恣肆,很能唤起青年的共鸣。
这是和他的个人经历和创作理念相关的,其政治活动的失败使得他痛苦万分,于是便通过在小说中刻画革命英雄的形象来自我发泄。
其题材和当时流行的革命+爱情的革命浪漫主义小说(本质上是一种写给青年人的通俗小说,巴金也是当时流行的青春偶像作家)一样,其人物和故事也多是对外国革命青年的模仿,但巴金能在《家》这部长篇中对这一题材进行深挖。
其前期的小说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有《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另一类是写旧家庭残害青年的,以《家》为代表。
巴金后期的小说写于40年代以后,其风格更加沉稳冷静,题材也转变了,开始写社会中压下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事,写“血和痰”,调子转为悲哀忧郁。
其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比如《春》《秋》(构成激流三部曲),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写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语言风格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巴金散文的写作特点_散文
巴金散文的写作特点_散文巴金散文的写作特点巴金的散文分为两大类:①纪行写实的;②抒情述怀的。
鲁迅称他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
巴金的抒情散文,有的以《生之忏悔》的自剖方式,有的以《短简》的通信方式,有的用《点滴》的感想形式,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理想追求一一袒露出来。
巴金散文特点:①直抒胸臆、真诚显豁;②自然天成、明白如话。
他以率真见性、纵情行文的作风契合他的灵魂的呼号。
《随想录》写作特点《随想录》问世之后,整个文坛,不!整个民族才认识到:他是作家之心、民族之魂!巴金是个老作家,但他是从不以作家自居。
他自认他只是一个人生探索者。
因此,自他开始写作就是把作文和做人、把写作和真理探索连成一体、看作是一回事的,写作,只是他人生探索的一个开花或表现。
解放前,他虽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饮誉文坛,但其散文写作很早,以十多本散文集问世,控诉、鞭笞了当时世道的昏暗;解放后,他更是倾力于散文创作,决心用那只写惯了黑暗和痛苦的笔讴歌光明、幸福,为崭新的社会放声歌唱。
他唱起赞歌,发出新声:仅十七年期间,他就先后推出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大欢乐的日子》、《新声集》、《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等多部散文集。
但他热忱、勤奋的写作,并没有换来与此相应的成功对复杂多变的新生活,他熟悉不够、把握不住,因此,其散文除说过不少真话外,的确也说了不少真诚的假话(由于轻信),甚至还说了一些违心的假话(高压之下的怯懦)。
假话,不论在什么情况所说,都是短命的!这,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些负面的影响。
现在看来,十七年见他写过这样四类散文:讴歌新生活;赞英雄;颂友谊;怀故人。
照我看来,以第四类怀故人的散文最为动情、感人,如《忆鲁迅先生》、《秋夜》、《一个秋天的早晨》、《悼振铎》等,都是些情深意切、韵味悠长的佳作。
这类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只有在敞开心扉、倾诉真情的篇什中,他的个性气质,他的语言风格那种早年就已形成的忧郁的、哭诉的笔调,才和这类散文的题材、情绪、格调等一拍即合,达到了因内符外、人文一体的和谐境界,从而获得了读者普遍的青睐!巴金在新时期写的最重要的散文当推《随想录》,这是一本大书,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个分册,共130篇、42万字,是他的一生收入总账,也是他留给后人的遗嘱。
巴金小说 家 读后感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家庭、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巴金先生的文学功力和思想深度表示钦佩。
小说以家庭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矛盾和磨难。
通过对家庭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巴金先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真实和复杂,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不易。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爱情和社会问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巴金先生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现了人性的柔情和脆弱。
同时,他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呼吁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巴金先生的文学技巧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善于通过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变成了文学艺术,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同时,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让我深受触动,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
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家》,我对巴金先生的文学功力和思想深度表示钦佩。
他通过对家庭、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现实的写照,让人深受感动和思考。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㈠总述⑴【三部曲】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早期作品有概念化缺陷。
⑵【前后风格】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
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
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被称为“青春的赞歌”。
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思考人生世相,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
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被称为是“人生的悲歌”。
⑶【家庭叙事】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一方面体现了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融合。
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高度融合,深刻揭示了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密切关系。
⑷【抒情特色】巴金敏感、单纯、热情,以叛逆者与战士从事创作,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
⑸【生命意识】从激情的抨击黑暗的封建势力到平静谛观冷暖人生,在伤感之余他总能陶冶人的心灵,唤起人奋发向上的志趣。
㈡前期艺术特色⑴【青年题材】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倾向单纯、热情、坦率,特别能引起青年共鸣。
情绪上满足了读者,而不是艺术上。
⑵【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
如《灭亡》中的杜大心(行刺司令官,后被抓杀头)、《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
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⑶【英雄主义】善于创造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
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其理想追求、使命感、英雄主义的青春热情和奋斗精神,是现今生活中缺少的。
⑷【叙述简单】不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对环境也只作一般的描写,情节线索简单。
⑸【两类小说】巴金前期小说分为两类:⒈“革命系列”: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⒉“家庭系列”: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如《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
关于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
从题材来看,巴金小说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多样性,他善于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其代表作《家》《春》《秋》-,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风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奔溃,和青年一代掀起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强烈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反封建的意识,是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热情。
悲剧性的故事通过明朗欧化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从艺术上来看,巴金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的人物也有细微的差别,他的小说人物众多,他不是以客观冷静的描写取胜,而是以澎湃的激情折服人,有起有伏,跌宕动人。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他善于将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无辜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聚集于笔端。
在巴金的小说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就会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梅,,构成了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的群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十二)-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十二)-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可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作,其特色是: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
这正是“青春型”的创作。
巴金前期小说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要从特定时代的审美需求角度理解出现在前一类小说中那种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的追求,何以能大受欢迎,理解当时青年读者怎样从后一类小说中读出他们同一代人的心境。
要思考巴金小说“不成熟”的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功能。
还要大致了解巴金这些小说与同一时期“革命罗曼蒂克”创作的异同。
二《家》的杰出成就(2)《家》也属于前期创作。
除了上述有关“青春型”创作的共同特色之外,还要分析和了解这部长篇小说杰出成就的几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
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并号召青年投入社会革命洪流,在当时有极大的感召力;二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可重点比较分析觉新与觉慧两个人物。
注意理解觉慧作为幼稚单纯的“叛徒”的时代特征,也注意觉新是更见艺术功力的形象,作品对其在罪恶泥沼中难于自拔的思想矛盾,及其人格分裂的悲剧命运,都有真实而深入的刻画。
两兄弟典型地体现了两种人生的选择。
此外,对《家》的结构艺术及抒情特色,也可以作较细致的分析。
《家》是巴金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其他两部的创作激情相对较少,特色也不如《家》的鲜明。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艺术(3)了解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
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也可以将后期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顺着《家》的路子继续写旧家庭的没落,以《憩园》为代表;另一类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以《寒夜》最为突出。
巴金作品总结
巴金作品巴金:敏感单纯热情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合为一体,笔锋常带感情描写和讴歌青春,抒发年轻人的苦闷,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前期作品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1928年处女作《灭亡》及其后作品带有政治理想失败陷入痛苦和矛盾转向以文学宣泄自己的感情的情绪格调。
小说大都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
创作前期:从1928年9月灭亡起到抗战爆发,后期: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
20多部中长篇小说影响最大70多篇短篇小说大量散文随笔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
青年世界的创造艺术。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前期12部中长篇小说60多部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却集中在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
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社会斗争的(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走向奔溃命运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28《灭亡》是年轻五政府主义者立志献身的心灵表白。
杜大心作为悲剧英雄来处理的,绝望而抗争的献身精神,甜软又抒情的恋爱情节与悲愤压抑暴烈的场景互相穿插形成狂躁的气氛。
爱情三部曲中篇(雾雨电)写了革命恋爱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更生动真实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各种思想性格试图把李佩珠塑造成健康成熟的女革命家。
革命加恋爱的题材不局限于披着革命外衣的浪漫故事,而注重展示2.30年代青年复杂变幻的思想情绪渴望变革的亢奋焦灼的激情。
二《家》的杰出成就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长篇系列小说对封建家庭奔溃过程系统深入的描写,注重表现青年的希望和新生革命力量的成长。
《家》以坦诚的记录描写生活经验,攻击专制主义反抗与破坏激进的风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趋于成熟。
家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集中批判专制主义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主要人物高老太爷。
觉慧。
觉新。
高老太爷:专横衰老和腐朽,家长制和旧礼教对人青春爱情生命的摧残,封建压迫者扼杀人性的同时也丧失了人性。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整理]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提纲: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这是巴金小说的显著特色。
本文试就巴金性格的形成、巴金小说的情感性和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
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
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
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巴金把真实性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一致”、“作家同人一致”。
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
广泛采用第一人称,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巴金是个感情丰富的作家,热情是巴金感情世界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巴金的笔尖含情。
在巴金笔下,山川草木都是“人化了”的自然,展现着人间的欢乐与不幸。
摘要:巴金,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热情高、产量大、影响广、是非多的著名作家。
他在国内外之所以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丰富, 具有职员家庭悲剧独特的风格, 而且是因为他和他的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作者感到幸运的是抗战八年中曾身经百炸而竟未被炸死, 十年浩劫中又身经百而又未被斗死, 他的作品也曾身经百批而终未被批臭历史证明,巴金的确是一位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和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家他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伟大的鲁迅早在三十年代就明确指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是最早肯定巴金沟成就和他在中国文艺界地位的人。
后来的事实更为有力地证明了,兽迅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
巴金先生作品特点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
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巴金小说 家 读后感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小说作品深刻描绘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生活。
阅读巴金的小说,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巴金的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而著称。
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人印象深刻。
在他的小说中,我看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巴金的小说作品中,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
他的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挣扎,让我对人生、社会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他的小说时,我常常被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对于社会的反思所震撼,让我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巴金的小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于人性
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将会一直激励着人们思考和探索。
巴金作品的特色分析
巴金作品的特色分析作者:周兆丹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巴金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四川一个望族子弟。
他虽从小生活富足,却偏爱与一班贩夫走卒做朋友,因而懂得了许多下等社会的艰辛,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
巴金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有《灭亡》、《海行》、《海底梦》、《电椅》、《光明》、《雾》、《复仇》、《家》、《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死去的太阳》、《萌牙》、《沙斗》、《雨》、《将军》等。
关键词:巴金作品;特征;探析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6-0011-01巴金的作品富于虚无主义色彩。
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得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得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妹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
……我已经叩遍了人生的一扇扇门,但每一扇门都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在这些血迹被洗去之前,谁也不配来赞美人生……”在《爱与恨》一章里,这种思想发挥得更是痛快淋漓:“至少在这人掠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们彼此相爱的……凡是曾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的……我发誓,我拿整个心灵来发誓,那班人是应该灭亡的,至少应该在他们灭亡之后,人才能相爱,才配谈起爱来,在现在是不能够的。
巴金的抒情特征
巴金的抒情特征摘要 (1)引言 (2)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愿望 (2)二、主观抒情的方式:直接介入的叙事手法 (3)三、主观抒情要求对文本的影响 (5)(一)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5)(二)对故事结构的影响 (5)四、巴金前后期作品抒情特征的变化 (6)五、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7)巴金的抒情特征摘要:巴金的抒情特征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巴金的语言朴素、明朗、亲切自然。
悲剧性的故事通过巴金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作品强调感情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注重作家与读者的情感交流。
在巴金的作品创作中,常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作品中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爱憎,包括日记体、书信体等作品,将浓烈真挚的感情溶于作品中,通过笔触表达出来,使巴金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巴金;抒情特征;人物形象引言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丰富且影响力极大。
巴金是文学史上最重“情”的作家。
他曾说“我不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1。
以情动人是巴金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真情实感也是巴金作品的魅力所在,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浓郁的抒情色彩一直贯穿于作品始终。
巴金的众多作品中都充斥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所展现出的感情或忧伤、或哀怨、或赞赏、或愤怒,无不体现着作者内心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对底层受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革命者的赞美,这也是巴金抒情独有的内涵所在。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愿望巴金的作品善于描写悲剧,他的小说作品也多是描写一系列的人生悲剧:婚姻爱情生活的不幸、“革命”生涯失败、美好的感情被蹂躏、内心良善的人物饱受命运摧残、人的尊严遭受践踏。
巴金的短篇小说《亡命》讲述意大利青年因为自由抗争惨遭压迫,不得不亡命天涯,却到处被驱逐的故事;《幽灵》以荒诞的描写,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与遭受的不幸以及人情的冷酷和命运的摧残;《堕落的路》和《不幸的人》讲述了一对恋人因阶级地位不平等而引发的恋爱悲剧。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而闻名。
在巴金的小说中,情感既细腻又真实,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本文将探讨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首先,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家》中,巴金通过对老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一位顽固而坚强的老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而在《秧歌》中,巴金则通过女主人公小梅的形象,展现了一位热情奔放、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
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使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情感的共鸣。
其次,巴金小说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动人,让读者共情产生共鸣。
在《家》中,老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爱,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重要性。
在《秧歌》中,小梅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坚守的勇气。
巴金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此外,巴金的小说中还描写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矛盾。
在《家》中,老舍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矛盾、对邻里之间的友情和误解,展示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秧歌》中,小梅与周围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友情和背叛,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阴暗面。
这种对人际关系的细致描写,使巴金的小说更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样性。
总之,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表现在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以及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中。
这种情感特征让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巴金小说情感特征的探讨,我们不仅更加了解了这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愿巴金的小说情感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追求真爱、珍惜亲情、坚守信念,活出真实的自己。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小说讲述了成都高公馆这个五房儿孙的大家族的故事,其中以长房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线。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
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
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小说的情感基调充满着豪迈的激情,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的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满生活意蕴。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李夜平巴金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小说语言,作为其创作风格的一个基本方面,显示着独特的抒情气质。
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和朴素美的艺术魅力。
狄德罗曾经宣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①巴金是以抒情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抒情真挚强烈亲切。
反映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其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象鲁迅具有冷峻深邃的审美理智,善于把热烈真诚的感情炽火深藏在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之下,语言是含蓄遒劲的,包蕴着博大而厚富的思力和情力,紧紧地牵动着亿万正直善良人民的心魄。
他也不象冰心,具有安雅娴静的气度,善于把一腔纯真的柔情揉进婉转细腻的笔触,语言清丽柔美,荡漾着无限温馨,诱使人们追随她重温甜蜜的爱的幻梦。
巴金明明是在创作小说,却每每象一位热情的鼓动诗人,歌哭忘形,炽烈的情绪了无遮掩。
无论是痛苦,是焦灼,是失望,是悲愤,是希冀,是期待,全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一烧烧到白热度,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
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②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巴金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⑨这正是巴金小说语言的总体风格。
巴金绝非只知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真率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
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
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
”(《春天里的秋天》)这里寻不见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吟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我的幼年>>激情、热情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巴金在青少年时期的这种生活和经历,使他受到了影响和熏陶,对他爱憎分明、感情丰富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气质结晶形象塑造内心世界前言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形式,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性。
巴金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过去的生活“逼”巴金拿起笔在小说中渲泄自己的爱憎感情。
这使巴金的小说成为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一、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巴金的性格特征主要是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形成它这一性格特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
1、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封建家庭。
给予巴金幼年最初影响的是他的母亲陈淑芬。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他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了孩子一种宽容厚道的泛爱精神,成为巴金后来性格形成的起点。
“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
这是我全性格的根底”(巴金《我的几个先生》)正说明了这一点。
幼年的巴金把“爱一切人”作为衡量一切人和事的主要准则,他把“爱”与损害者的同情联系起来。
然而,他亲眼目睹了轿夫、仆人的苦难遭遇。
这些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巴金幼小纯洁的心灵,心里燃起了火一般的反抗思想。
他发誓不要做一个少爷,而要做一个站在下人一边,帮助他们的人。
与此同时,巴金从下人身上看到了正直的品德。
尽管他们受尽煎熬,经历了无数苦难,但他们仍然抱着一种执着的人生信仰。
后来巴金曾经说过:“在这一群没有知识、缺乏教养的人中间,我得到了我生活的态度,我得到了那个近于原始的正义的信仰,我得到了直爽的性格,……那生活态度,那信仰,那性格……成为跟我不能分离的东西。
”(巴金《〈将军集〉序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巴金看清了大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越演越烈,长辈的专横、无耻和罪恶一幕一幕地表演着。
他所亲近的一些青年,特别是女子,遭受礼教的凌迟和折磨,使他格外痛心。
处于长房长孙地位、性格软弱的大哥协助家长掌管家务,他常常屈服于长辈的压力,忍受着非难和攻击。
由于祖父反对送子女进入新学校,巴金失去了进中学的机会,只能在家中跟表哥学英语。
现实像沉重的石块,压制着渴望发展的巴金。
他对自己所处的大家庭充满了厌恶,乃至憎恨的情绪。
他恨“上人”的虚伪和做作,恨封建家庭的专制和残暴,恨耳闻目睹的压迫、欺凌与不义,恨一切恶势力和不合理的现象,因为他们摧残着爱,阻碍着爱的实现。
巴金在青少年时期的这种生活和经历,使他受到了影响和熏陶,对他爱憎分明、感情丰富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巴甫洛夫指出:“气质是一个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论文集》,上海出版社1956年版第32页)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使性格涂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巴金为人正直善良、坦率真诚,热情奔放而追求执着,对客观世界反应敏锐而迅速,注重主观感兴。
正是巴金这种气质特征,使巴金的性格“染”上了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色彩”。
巴金的作品直抒胸臆,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是他诗人气质的表现。
法国学者白礼哀盛赞巴金“质朴的风格,自然、生动、富有感情,从来不矫揉造作的文学表现,热情汪洋,有时描写人类的忧患达到最沉重的情调。
……在感情和表现的激动下,藏着一种真实的口才,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
他永远不俗。
你有时觉得疲倦,然而永远感动,因为你觉得他诚恳(《一位现代中国小说家》)。
正是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形成了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这使他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感情”的烙印。
二、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巴金明确指出:“我不是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
这是为了自己,恶劣申述自己的悲哀而写小说。
”(《〈灭亡〉作者的自白》)“当热情在我心中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我那颗快到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来写东西不可。
那时侯我自己已经不存在了,许多悲惨的图画包围着我,他们使我心颤动。
”(《〈电椅集〉代序》巴金在另一篇文章《作者的自剖》中又强调:“我写文章,尤其是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只感到一种热情要发泄出来,一种悲哀要倾吐出来。
”“我是为了申述,为了纪念才写小说的。
”正因为如此,巴金的小说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首先,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
巴金一再宣称,是过去的生活“逼”他拿起笔来,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
巴金在谈到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成功时说:“倘使我没有在封建大家庭生活过十几年,不曾身受过旧社会的种种痛苦,不曾目睹过人吃人的悲剧,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绝,对真诚、纯洁的青年男女并无热爱,那么我决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巴金从旧的家庭中来,远在孩提时代,他就亲自“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达到悲惨的结局”,这颗幼小的心就“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他又充满恶毒的诅咒。
”(《〈家〉后记》)正是这样的生活逼迫作家拿起笔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
”巴金曾说;“我把我大哥作为小说的一个主人公。
他是《家》家里面两个真实人物中的一个。
”“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爱得最多的人。
”直到几十年后,巴金还深深怀念着他的大哥,认为“觉新不能见到今天的阳光,不能使的年轻的生命发出一点点光和热,却是一件使我非常痛心的事。
”巴金对觉新深切的同情和深沉的爱,是因为他“三十多年的生活,那是一部多么惨痛的历史啊”。
(《〈家〉附录一〈呈现给一个人〉初版代序》)作家把觉新置身于半封建社会的缩影----高公馆这典型的环境里,描写他和各种人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他性格的形成和他成长的历史,深刻揭示了觉新的悲剧命运。
他创作《家》,是因为目睹无数年轻可爱的生命横遭摧残,他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是流着泪写的。
也正是因为国统区的黑暗,“我感到了幻灭,我感到了寂寞。
回到小屋里我像若干年前写《灭亡》那样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
”作者完全是内心憋得太难受了,在感情激流的冲击下创作了《寒夜》----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
其次,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
巴金自白“颗心就是打开我的全部作品的钥匙”。
巴金把自己比喻着“一座雪下的火山,在平静的表面下,我隐藏了那么强烈的火”,而他的小说“火山的喷火”,炽热、强烈的感情正是其创作的推动力。
而巴金感情的积累问题伴随着生活的积累,伴随着生活的分析、判断而进行的,理性认识伴随着一种潜意识的存在并发挥作用。
巴金在《〈家〉后记》中说:“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在魔爪下挣扎。
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他把自己的受苦和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受苦联结在一起,他包藏不住那感同身受的汹涌激情,把心里燃烧着的火焰引进到字里行间,使他的爱,他的恨,他的渴望和追求,他的悲哀和欢乐,也在作品里燃烧起来,用以点燃读者心中爱与憎的火焰。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倾注了作家强烈的爱与憎的感情。
人物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
巴金在小说创作中皆集中在刻画人物身上。
在巴金笔下,人物众多,形象鲜明。
有专横冷酷的封建统治者,勇于牺牲的革命家,幼稚大胆的封建阶级的叛徒,在新旧道德间徘徊的懦弱者,被损害和被侮辱的青年女性,为生活所煎熬的小职员,煤矿里的工人,背井离乡的农民,天真无辜的孩子……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倾注了作家强烈的爱憎感情,有他的爱和恨,血与泪,悲哀和欢乐。
例如,巴金把鸣凤塑造成一个心地善良、心灵美好的劳动妇女形象。
在她身上,倾注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劳动人民真挚、深沉的爱,把这位纯洁善良的少女诗化了。
生活这中的死常常是丑恶的,但悲剧人物的死却以自身道德净化达到美的境界。
通过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使鸣凤的灵魂升华到更高层次,成为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并通过鸣凤自尽,鞭鞑了高老太爷专横残酷。
瑞钰是作家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来塑造的,赋予她宽容大度、富有同情心的美德,体现了增加的审美理想。
在叛逆者觉慧身上,体现了巴金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使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巴金的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为重,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
巴金说:“我的早期的作品大半是写感情、讲故事,有些通过故事写出我的感情,有些就直接向读者倾吐我的奔放的感情。
”作者将自己的爱憎、激情倾注笔端,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这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显著特色。
1、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首先,巴金把真实性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一致”、“作家同人一致”。
正如巴金在《〈保卫和平的人〉后记》中说:“倘使热心的读者想在这本集子里找寻到一点可取之处,也许就是一个“真”字。
”这不仅是对散文而言,对小说也是这样。
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巴金就注重一个“真”字。
为此,巴金强调,作家是否有一颗真挚的心,能否坚持作家同人一致,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能否震撼读者心灵,决定艺术作品成败的关键。
巴金主张“把心交给读者”、“把心赤裸裸地交了出来”,“要讲心里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并强调要“将个人的感情消融在大众的感情里,将个人的苦乐联系在群体的苦乐上”,使表达的感情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就能成为社会的、时代的感情。
与这种主张相一致,巴金的小说即显出作者诚实的“人格”力量,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巴金创作《爱情三部曲》时说:“没有一个读者能够想象我写这三本小说时所经历的感情的波动。
没有一个读者能够想象到我下笔时的内心的激动。
更没有一个读者能够了解我是怎样深切地爱着这些小说中的人物。
”在《和读者谈〈家〉》中,他更明确地说:“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在魔爪下挣扎。
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象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