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如何分担赔偿责任

合集下载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2021年司法考试温习正在进行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温习。

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讲义,作为考生温习的参考资料。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补偿;不足的部份,依照下列规定承担补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补偿责任;两边都有过错的,依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补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按照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补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补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补偿责任。

1.概念界定(万万别骄傲到拒绝看一眼的程度!)①机动车辆。

机动车,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坐或用于输送物品和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履带式车辆不属于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车速大于20km/h且整车重量超过40kg的,视为机动车辆。

②道路。

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③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

指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进程中,因不妥的驾驶活动造成(车辆倾覆或碰撞)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

要点有三:(a)道路上(修车厂就不是);(b)运行中(停下来并熄火后就不算)(c)因不妥的驾驶活动致使损害的发生。

所以,若是损害不是因为不妥的驾驶活动造成的,不属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范围。

例如,扔石头伤害了出租车中的乘客;机动车上放置的易燃物品发生爆炸致人损害。

2.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的一般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是调整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基础规范,《侵权责任法》第449-52条均以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为前提。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摘要:一、道交法76 条的概述二、道交法76 条的具体规定1.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2.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三、道交法76 条的实际应用四、总结正文:一、道交法76 条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条(以下简称“道交法76 条”)是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

该条款明确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以及机动车之间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

二、道交法76 条的具体规定1.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出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2.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三、道交法76 条的实际应用道交法76 条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研究: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一方所受到的损害是否有赔偿义务

案例研究: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一方所受到的损害是否有赔偿义务

案例研究:交通事故中⾮机动车、⾏⼈对机动车⼀⽅所受到的损害是否有赔偿义务交通事故中⾮机动车、⾏⼈对机动车⼀⽅所受到的损害是否有赔偿义务⼀、案例概述2020年10⽉3⽇18时30分许,陈某某驾驶两轮电瓶车与徐某某驾驶的机动车发⽣碰撞事故。

事故仅造成陈某某轻微伤,产⽣医药费5000元,不构成伤残。

但事故却造成机动车驾驶⼈徐某某伤害较重,产⽣车损8000元,医药费30000元,不构成伤残。

事故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电瓶车驾驶⼈陈某某与机动车驾驶⼈徐某某负本次事故的同等责任。

徐某某驾驶的机动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商业第三责责任险和车辆损失险。

事故发⽣在机动车的保险期间内。

事故发⽣后,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陈某某医药费5000元,在车辆损失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徐某某车辆损失8000元。

⼆、问题的提出基于本案的事实,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研究:1、本案中对于机动车驾驶⼈徐某某遭受的事故伤害,因此产⽣的3万元的医疗费的赔偿责任应当如何承担?2、保险公司在车辆损失险责任限额内赔偿了徐某某的车辆损失,保险公司是否有权对本案中的电瓶车驾驶⼈陈某某(承担事故同等责任)进⾏代位追偿?三、法律分析针对本案的第⼀个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之间发⽣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的赔偿责任。

该条只规定了机动车⼀⽅对⾮机动车、⾏⼈⼀⽅的赔偿责任,并未明确规定⾮机动车、⾏⼈⼀⽅对事故的发⽣负有责任时,是否需要对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

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着不同观点的。

第⼀种观点认为,根据“优者负担原则”,机动车在对他⼈的危险性上,⾼于⾮机动车和⾏⼈,其对交通事故发⽣的控制能⼒和避险义务也更⾼。

交通事故认定全责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认定全责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认定全责怎么赔偿交通事故发生后是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到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分析交通事故的造成原因进行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为全责要怎么进行赔偿?以下就是我们都有关的我为大家带有关于交通事故认定全责怎么赔偿的相关知识。

一、交通事故认定全责怎么赔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损害如何进行赔偿1、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1)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赔偿责任;(2)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赔偿责任;(3)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4)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赔偿责任。

2、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3、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1)在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怎么算的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怎么算的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概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样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赔偿。

这种赔偿方式旨在平衡交通事故双方的利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背景和现状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频发。

在以往的交通事故中,机动车往往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方,非机动车骑行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尤其是与机动车发生碰撞的非机动车,常常承担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这导致了一些非机动车骑行人的不满和抗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推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的制度。

该制度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划分为相对平等的比例,以保护非机动车骑行人的权益。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同等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责任比例的判断和赔偿金额的计算。

1.责任比例的判断在发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中,一般通过勘察交通事故现场、询问当事人陈述和目击证人的证言等方式,判断事故责任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自都要承担部分责任。

具体的责任比例判断标准因地区而异,但常见的判断标准包括:•交通法规规定。

交通法规规定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道路上的行驶规则和安全要求。

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可以判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结合具体事故情况,确定责任比例。

•事故责任主体行为分析。

通过分析事故责任主体的行为,判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事故中是否存在过失行为。

如机动车是否超速、闯红灯,非机动车是否行进在非机动车道等。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自的责任程度。

如是否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或非机动车骑行人的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2.赔偿金额的计算根据责任比例的判断结果,确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自需要承担的赔偿比例。

一般情况下,责任比例越高,承担的赔偿比例也越高。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情况下赔偿规则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情况下赔偿规则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情况下赔偿规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情况下赔偿规则如何?有的人说,机动车一方无责当然不用赔;有的人说,非机动车、行人是个弱者,强者要照顾弱者,既使机动车无责,但赔多赔少都要赔;有的人说,按照《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机动车一方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当然这种说法是有法律依据的,但具体到实务又如何理解这10%呢?笔者日前遇到许多专业从事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对此理解存在颇有偏差,所以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讨论。

首先,我们要先理解另一个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二者区别与联系。

它们是两个不同概念,即有交叉又有不同之处。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它是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成因做出的分析,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基础,但又不完全依赖于。

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是侵权人对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一种民事赔偿责任,由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引申出来的,但又有其独自特点,其根源于法律规定,其归责原则包含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及过错推定责任。

可以这么说,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过错就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但并不一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那么机动车一方无责是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呢?《道路交通安全》第七十六条之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该条文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规则,不等于交通事故定责规则。

其有如下几层含义:第一,“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即机动车一方没有交通事故责任,但不等于没有损害赔偿责任。

机动车撞非机动车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

机动车撞非机动车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

机动车撞非机动车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
机动车撞非机动车的责任划分,一般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责任划分,也就是摩托车、自行车或拉拉车这类车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来划分,机动车驾驶人一般在机动车撞上非机动车的情况下对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当一辆机动车撞上一辆非机动车时,由于机动车的体积比非机动车大很多,所以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而驾驶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则可能不会承担太多的责任。

同时,如果是由驾驶机动车不当而导致撞车,而驾驶非机动车的驾驶人没有责任不当行为,则机动车驾驶人需要承担完全的责任。

赔偿标准也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来规定的,如果是机动车驾驶人造成撞车事故,首先应该将任何损失赔偿给受损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包括人身伤害损失、财产损失和医疗费用。

此外,机动车驾驶人还有可能支付给受损者一定的精神损失赔偿金,这取决于受损者受到了多重精神损害。

总之,机动车撞非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并向受损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如何承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如何承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碰撞事故
如何承担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上是:
主要责任一方承担的责任比例为70%,次要责任一方承担30%。

同等责任下,双方的责任比例均为50%。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上则是:
(1)非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则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主责的,承担的责任比例是80%,非机动车一方承担20%;双方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责任,非机动车一方承担40%的责任。

3.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事故,民事责任承担上是:
性质上不属于交通事故,属于普通的侵权纠纷,一般按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责任。

非机动车造成的侵权,民事诉讼的案由表述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

机动车之间或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侵权,民事诉讼案由则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主次责任怎么赔偿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主次责任怎么赔偿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主次责任怎么赔偿引言在现代交通中,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时的责任问题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法律问题。

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而机动车则包括汽车、摩托车等。

当发生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事故时,确定主次责任与赔偿标准是必要的,以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交通秩序。

本文将探讨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时的主次责任划分以及相应的赔偿方式。

主责任与次责任划分根据我国交通法规定,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时,主要考虑双方交通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事故原因等,来确定主次责任。

非机动车主要责任情形1.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交通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的,一般认定为非机动车主要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三条,非机动车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车辆道与人行道交叉口等地方优先通行,但是如果非机动车闯红灯或不按交通信号行驶,导致与机动车相撞,责任通常由非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

2.非机动车逆行或者违章超车导致事故的,一般认定为非机动车主要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非机动车应当按照规定的车道行驶,不得逆行或者违章超车。

如果非机动车逆行或者违章超车导致与机动车相撞,责任通常由非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

机动车主要责任情形1.机动车闯红灯、不按交通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的,一般认定为机动车主要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机动车在交叉路口,当遇到交通信号指示时,应当按照规定停车等待通行指示。

如果机动车未按照交通信号行驶,导致与非机动车相撞,责任通常由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

2.机动车超速行驶导致事故的,一般认定为机动车主要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速度。

如果机动车超速行驶导致与非机动车相撞,责任通常由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

赔偿方式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发生事故后,赔偿方式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赔偿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保险赔付机动车驾驶员如果购买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该保险一般覆盖了对非机动车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比例如何划分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比例如何划分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比例如何划分第一种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第二种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1、第一种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对超过最低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规定赔偿。

▲2、第二种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各方当事入的责任,按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
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入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损害赔偿责任。

减轻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一90%的损害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一70%的损害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40%一50%的损害赔偿责任;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一30%的损害赔偿责任。

(三)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按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交通意外事故造成损害的,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进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

律师推荐:万州律师三门峡律师东丽区律
师宁波律师。

车祸责任划分标准

车祸责任划分标准

车祸责任划分标准车祸责任的划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划分。

但由于车辆的性质不同,责任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车撞人责任划分标准:1、一方全责一方无责:(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全责的方承担100%赔偿责任,无责方,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机动车负全责的,承担100%赔偿责任;机动车无责的,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3)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一方非机动车负全责的,承担100%赔偿责任;一方非机动车无责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2、一方主责一方次责:(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主责方承担70%,次责方承担30%;(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机动车主责承担80%,非机动车次责承担20%;机动车次责承担40%,非机动车主责承担60%;(3)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主责方承担70%,次责方承担30%。

3、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责任。

4、不确定责任:对事故责任不作认定。

二、不同责任下的具体情况:(一)全部责任和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交通事故的,该当事人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其他方当事人无责任:1、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负全部责任,他方无责任。

2、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当事人无违章行为的,由过错一方当事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3、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交管部门无法查证道路交通事故事实的,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4、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及毁灭证据的,由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5、驾驶机动车发生与本车有关联的交通事故时,当事人不立即停车,不保护现场,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6、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7、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精)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精)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怎样规定?
答: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当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本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从目前各国规定的发展趋势看,有些国家已从过去采用的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到严格责任,即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责任,以体现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保护。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怎样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发生交通事故,要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发生交通事故,要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以下十六种情形通常将被确定为全部责任:1、追尾碰撞前车的;2、变更车道发生事故的;3、倒车、溜后发生交通事故的;4、从路外或非机动车道驶入机动车道发生碰刮的;5、绿灯放行或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转弯车未让直行车的;6、进入环行路口的车未让驶出或在环行路口内行驶的车辆的;7、跨越道路中心实线或者隔离实线发生事故的;8、逆向行驶的;9、右侧超车发生交通事故的;10、超越前方正常掉头、左转弯、超车的车辆时发生碰刮的;11、冲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12、有禁止掉头标志、标线的地方以及在人行横道、桥梁、陡坡、隧道掉头发生交通事故的;13、碰撞依法可以暂停、停放的车辆的;14、开关车门造成交通事故的;15、机动车进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时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的;16、单方发生交通事故。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摘要:1.道交法76条的背景和重要性2.道交法76条的具体内容3.道交法76条的实施和影响正文:道交法76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一条规定,全文如下:“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这一条款对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交法76条明确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赔偿责任。

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应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同时,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则不承担责任。

其次,道交法76条的实施对于道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机动车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会更加注意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而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行人或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划分责任?如何赔付?

行人或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划分责任?如何赔付?

⾏⼈或⾮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交通事故,如何划分
责任?如何赔付?
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
第七⼗六条机动车发⽣交通事故造成⼈⾝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之间发⽣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双⽅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过错的⽐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之间发⽣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机动车驾驶⼈、⾏⼈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不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的⾏为对发⽣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以及过错的严重程
度,确定当事⼈的责任。

(⼀)因⼀⽅当事⼈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因两⽅或者两⽅以上当事⼈的过错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为对事故发⽣的作⽤以及
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均⽆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均⽆责任。

⼀⽅当事⼈故意
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责任。

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部分,如何分担?

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部分,如何分担?

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部分,如何分担?
(一)交通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具体的讲,如果双方当事人是同等责任,则各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次要责任,则要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50%以下的赔偿责任。

(二)如果是机动车
(一)交通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具体的讲,如果双方当事人是同等责任,则各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次要责任,则要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50%以下的赔偿责任。

(二)如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损失则首先推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这主要是因为机动车作业是高度危险作业。

但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车辆占用费赔偿标准

车辆占用费赔偿标准

车辆占用费赔偿标准
法律分析:
在发生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对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受害方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汽车修理费外,如果产生合理的交通费和误工费的,也可以要求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四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是
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包括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各项损害。

第十五条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如何分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首先应当由保险公司在
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不得以非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无过错为由要求免除或者减轻其赔偿责任。

因为交强险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机动车的事故风险,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保险形式。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是法定的,其免责事由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交通事故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除此之外保险公司不能免责。

根据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存在事故责任,应分别承担不同的赔偿责任,具体可以细分为:
(一)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一方有责任。

此种情况下应由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1.2万元的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超过责任限额部分,如机动车一方在事故中没有责任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在事故发生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可由人民法院根据客观情况适当确定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一般在5%-20%范围内)。

(2)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一方也无责任。

在双方均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是否应当减轻机动车一方和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机动车一方没有事故责任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被保险人无责任的赔偿限额进行赔偿,并应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有人认为在非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不应当减轻保险公司和机动车一方赔偿责任。

本人认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均无事故责任的,不应当减轻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和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理由如下:
A.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只有在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况下才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均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并没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存在违反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形,不符合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的条件,仍应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责任。

B. 关于保险公司的交强险责任,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可以看出,交强险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机动车的事故风险,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受害人没有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减轻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将使交强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大大降低,这对受害人是不公平的。

同时由于机动车一方没有事故责任,在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减轻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将使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比机动车一方存在事故责任还要重,这对机动车一方也是显失公平的。

因此,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均无事故责任的情况下,不应当减轻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和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
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的,应由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6万元的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超过责任限额部分,则根据双方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过错比例进行分担。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机动车一方有事故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责任的,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部分的损失全部由机动车一方承担。

(2)机动车一方和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均有责任的。

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应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根据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形,可参照下列比例标准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A.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70%-90%的赔偿责任;
B. 双方负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
C.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0%-20%的赔偿责任;
D.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全责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20%的赔偿责任;
E. 双方均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