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词(其一)》原文+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秋词》其一
赏析《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这两句出自《秋词》的千古名句,道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在历代诗家的眼中,秋是悲凉的、寂寞的、萧索的。
但这首《秋词》全然没有那种颓唐沮丧的氛围,而让人感到的只是一种激越的气质和情怀,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词人用鲜艳明快的笔调,写下了秋天丰收的景象:“橙黄橘绿时,霜降摘柿时。
”是啊,当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叶子,已报人间岁月的更换,这时的杭州西湖岸边依然是一片万木苍翠、山花烂漫的壮丽景象。
词的上片“碧天如水赴秋时,滤绿涨红欺晓诗。
”两句,运用想象和比喻,传神描摹了秋天清晨湖上飞鸟翔集的娇姿和湖畔晨曦的绚丽多姿。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体现了初秋时天高云淡。
疏放明朗的气氛。
“赴秋时”三字,极写秋高气爽的时令节气。
“滤”字则将“绿涨红流”四种现象合写,渲染了深秋的湖上胜景。
“欺晓诗”三字则以人拟景,说词人自己被湖上美景所醉,清晨迟迟不起床,已耽误了早间赋诗的雅兴。
“绿涨红流”四个字以拟人笔法,写出了晨曦中青山绿水的色彩斑斓。
这种清晨晓景,如同一幅生动明快的水墨画,洋溢着勃发的诗兴和盎然的秋意。
上片“待晴凭醉登临远,望翠依凉梦枕高。
”两句写游兴。
词人带醉意而游,玩味山川之胜。
“凭醉登临远”写词人登山临水的欲望。
“望翠依凉梦枕高”,则写词人登上高处之后的美妙心境。
“望翠”,即饱览山川秀色;“依凉”,是说靠着清凉的感觉。
临水登山,习习凉风便会使人感到一种清冷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下边“凉入酒樽初自可,睡思琴床梦已甜”的感受。
“初自可”三字表达了此时此刻作者的美感。
“梦已甜”则是讲词人在醉卧之后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这时的西湖已经是银装素裹,“寒汀怪石霜后色,弯柳画桥烟外影”(《与从侄杭州刺史杲书》),“残雪庭除瑞旭照”(《竞渡曲》)。
虽已深秋,而晨曦初露之时却有这样令人心醉的胜景:一座座小山丘岩石在寒秋中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颜色;一道道小桥流水边笼罩着烟雾般的水汽和树影;一丛丛汀洲怪石上覆盖着洁白的残雪;那红艳艳的朝阳正在逐渐升高。
秋词(其一)名句赏析
秋词(其一)名句赏析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秋词其一鉴赏
秋词其一鉴赏
《秋词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这首诗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一反常调,另辟蹊径,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诗人在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感到冷清萧条,词人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词人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其次,这首诗的意象明朗,意境开阔。
秋天并非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而是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全诗并未出现“秋”字,但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此外,这首诗在语言上优美精炼,节奏明快。
诗人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描写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自己的胸臆,使整首诗富有韵味。
《秋词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美景、表现诗人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诗歌。
通过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Song_of_Autumn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
他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
等名篇,另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
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
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本诗是刘禹锡的作品,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而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Since olden days we feel in autumn sad and drear,But I say spring cannot compete with autumn clear.On a fine day a crane cleaves the clouds and soars high;It leads the poet s lofty mind to azure sky.Song of Autumn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许渊冲(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4、秋词(其一)-刘禹锡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注释逢:碰到。
悲:悲叹(动词,与下一句的“胜”相对)。
寂寥:寂寞萧索。
言:说。
排:推开,冲破。
碧宵:蓝天。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三四句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古诗《秋词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秋词二首·其一》赏析秋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云③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④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不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刘禹锡写的秋词
刘禹锡写的秋词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
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秋词》二首,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这两首是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其二
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秋词其一》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秋词》这首诗的解释
《秋词》这首诗的解释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秋词》这首诗的解释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秋词》这首诗的解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闻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受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心情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孤独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其次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布满生气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亮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飞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
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潇洒拘束,奋勉向上的鹤啊!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确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漂亮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二.秋词这首古诗的诗词是什么秋词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赛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久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拼音版
秋qi ū词c í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唐t án ɡ】刘li ú禹y ǔ锡x ī自z ì古ɡǔ逢f én ɡ秋qi ū悲b ēi 寂j ì寥li áo ,我w ǒ言y án 秋qi ū日r ì胜sh èn ɡ春ch ūn 朝ch áo 。
晴q ín ɡ空k ōn ɡ一y ì鹤h è排p ái 云y ún 上sh àn ɡ,便bi àn 引y ǐn 诗sh ī情q ín ɡ到d ào 碧b ì霄xi āo 。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注 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鉴赏】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秋词其一的译文
《秋词》赏析及其译文
秋词
刘禹锡·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重点注释:
(1)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2)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3)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4)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重点注释:
(1)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2)入骨:犹刺骨。
(3)嗾(sǒu):口中发出声音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第五十九中学
年级:七年级
执教人:金子艺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人写秋时常用的意象的含义。
2.通过对比阅读,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3.品味“喜秋”的独特情怀,领悟作者遭遇困难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
1.品读、鉴赏《峨眉山月歌》《天净沙•秋思》《秋词》(其一)完成学习任务清单。
作品
主要意象
寄托情感
《峨眉山月歌》
《天净沙·秋思》
《秋词》(其一)
3.总结:如何通过把握意象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2.这三首古诗同样是通过秋天表达情感的作品,《秋词》(其一)与另外二首有什么不同?(可以从意象、写作背景等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也可自选角度)
————————————————————————————————————————————————————————————————————————————————————————
4.试着选取一个秋天的意象,写一写你对秋天有了怎样新的理解和感悟,动动笔将它记录下来。
5.布置作业:
试比较《秋词》(其一)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在古诗中找出具有秋天代表性的意象并说一说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