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诗兴也引到了碧蓝的九霄。
诗的开篇,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一句久经历史检验的名言,它代表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普遍感受——寂寞、凄凉、空旷。
然而,刘禹锡却挺身而出,宣称自己认为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
这种自信,并非源于一时的冲动,而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接下来,诗人用“我言秋日胜春朝”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秋天不仅仅是寂寞和凋零的象征,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秋日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将秋天与春天进行了对比,指出秋天并不比春天逊色。
秋天的天空更加高远,秋天的白云更加飘逸,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
在秋天的景色中,诗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
他相信,即使在秋天,生命依然在继续,希望依然在心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一只白鹤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只白鹤在晴空下翱翔,它的翅膀划过云层,飞向远方。
它的出现,让诗人的诗情也随之飞扬起来,仿佛置身于碧蓝的天空之中,感受到了自由和美好的气息。
诗人通过对这只白鹤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神奇,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
它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秋词 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作品原文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⑹入骨:犹刺骨。
⑺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白话译文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2] [4]作品鉴赏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词(其一)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鉴赏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秋词其一翻译及赏析
秋词其一翻译及赏析秋词·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
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赏析一、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其诗题材广阔,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三、诗句赏析1.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起笔不凡,从古人对秋的感受着笔。
“自古”说明这种悲秋的传统由来已久。
在文学史上,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很多文人墨客都将秋与悲伤、寂寥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秋天草木凋零,气候转凉,这种景象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伤,所以形成了“逢秋悲寂寥”的文化心理。
2. 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陡然一转,与传统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直抒胸臆,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看法,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春朝”是人们普遍喜爱的季节,充满生机与希望,而诗人却独爱秋天,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式,也为下文描写秋天的美景和抒发豪情作了铺垫。
3. 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晴空”描绘出秋天天空的澄澈高远,没有一丝云彩的遮蔽,视野极为开阔。
“一鹤”则是画面的主体,一只鹤在这样的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上”的“排”字用得极为精妙,它写出了鹤冲破云层、直上云霄的矫健姿态,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这只鹤象征着诗人自己,或者是诗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即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4. 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 承接上句,因为看到鹤飞冲天的景象,诗人的诗情也随之被激发,直上九霄。
“碧霄”指青天,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诗情之高,也进一步表现出诗人乐观豪迈的心境。
诗人由鹤飞之景联想到自己的诗情,将外在的景象与内在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全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扫传统悲秋观念的阴霾,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初一语文秋词其一刘禹锡
初一语文秋词其一刘禹锡一、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三、字词注释1.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2. 春朝(zhāo):春天。
朝,日,天。
3. 排云上: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4. 碧霄:青天。
四、诗句赏析1.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2. 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却独树一帜,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悲秋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诗人不随波逐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振翅高飞,冲破云层。
“晴空”营造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氛围,“一鹤”则显得孤单却又坚毅,“排云上”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力量和向上的冲劲。
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吉祥、高雅,在这里它也是诗人精神的象征,诗人借鹤表达自己冲破困境、积极进取的志向。
4. 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句紧承上句,那只高飞的鹤引发了诗人的诗情,使诗人的情感也随之飞到了青天之上。
诗人的诗情随着鹤的高飞而升华,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鹤的飞翔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五、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精神。
诗人以秋景为依托,抒发了自己豪迈的诗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一扫传统悲秋作品中的消极情绪。
六、写作特色1. 对比手法-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将传统的“逢秋悲寂寥”与诗人自己的“秋日胜春朝”进行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独特的见解和乐观的情绪,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与众不同的心境。
秋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秋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赏析《秋词》其一
赏析《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这两句出自《秋词》的千古名句,道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在历代诗家的眼中,秋是悲凉的、寂寞的、萧索的。
但这首《秋词》全然没有那种颓唐沮丧的氛围,而让人感到的只是一种激越的气质和情怀,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词人用鲜艳明快的笔调,写下了秋天丰收的景象:“橙黄橘绿时,霜降摘柿时。
”是啊,当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叶子,已报人间岁月的更换,这时的杭州西湖岸边依然是一片万木苍翠、山花烂漫的壮丽景象。
词的上片“碧天如水赴秋时,滤绿涨红欺晓诗。
”两句,运用想象和比喻,传神描摹了秋天清晨湖上飞鸟翔集的娇姿和湖畔晨曦的绚丽多姿。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体现了初秋时天高云淡。
疏放明朗的气氛。
“赴秋时”三字,极写秋高气爽的时令节气。
“滤”字则将“绿涨红流”四种现象合写,渲染了深秋的湖上胜景。
“欺晓诗”三字则以人拟景,说词人自己被湖上美景所醉,清晨迟迟不起床,已耽误了早间赋诗的雅兴。
“绿涨红流”四个字以拟人笔法,写出了晨曦中青山绿水的色彩斑斓。
这种清晨晓景,如同一幅生动明快的水墨画,洋溢着勃发的诗兴和盎然的秋意。
上片“待晴凭醉登临远,望翠依凉梦枕高。
”两句写游兴。
词人带醉意而游,玩味山川之胜。
“凭醉登临远”写词人登山临水的欲望。
“望翠依凉梦枕高”,则写词人登上高处之后的美妙心境。
“望翠”,即饱览山川秀色;“依凉”,是说靠着清凉的感觉。
临水登山,习习凉风便会使人感到一种清冷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下边“凉入酒樽初自可,睡思琴床梦已甜”的感受。
“初自可”三字表达了此时此刻作者的美感。
“梦已甜”则是讲词人在醉卧之后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这时的西湖已经是银装素裹,“寒汀怪石霜后色,弯柳画桥烟外影”(《与从侄杭州刺史杲书》),“残雪庭除瑞旭照”(《竞渡曲》)。
虽已深秋,而晨曦初露之时却有这样令人心醉的胜景:一座座小山丘岩石在寒秋中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颜色;一道道小桥流水边笼罩着烟雾般的水汽和树影;一丛丛汀洲怪石上覆盖着洁白的残雪;那红艳艳的朝阳正在逐渐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其一)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背诵、默写全诗。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2、作家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
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失败后,被贬官。
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试读诗句。
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说说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精析鉴赏,读中悟情。
(1)以下哪些诗句印证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
A、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B、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C、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D、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E、唐•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F、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2)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
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
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3)“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诗?
【明确】古人云:“诗言志。
”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
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熟读成诵: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⑷小组赛读,赛背。
(三)迁移拓展
1、试比较《秋词》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明确】
同:二者都都是借咏秋景,表现作者昂然向上的情怀。
异:艺术表现却有所不同。
《山行》通篇表现充满生机、情趣的画面,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形象鲜明,色彩斑斓。
后二句借形象喻理,却含而不露,以引人联想、耐人寻味见长。
本篇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后二句以物寓志,也以形象唤起人们的想像,然而形象从属于议论的抒发,诗意诗情的表现比较直露。
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相关链接】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展开丰富的想象,给《秋词》配一幅画。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片现代文。
【附】板书设计: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