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病(包虫病)

合集下载

家畜包虫病防控知识

家畜包虫病防控知识
2
1、包虫病病原:细粒棘球蚴。 2、被寄生动物:羊、牛、骆驼、猪、人等。 3、被寄生部位:肝、肺组织。
3
二、病原形态特点?
5 6
4 1 1.角质层
2 2.生发层
3
3.生发囊和原头蚴发育形成
4.原头蚴转化为子囊的过程
5.内生性子囊形成过程
6.外生性子囊的发生
4
细粒棘球蚴的头节模式图
1.头节缩入 2.头节伸出 1 2
(2)切断传播途径:屠宰或病畜的脏器不得乱扔或随意 喂犬。经常保持卫生。
16
六、如何进行防治?
3、对感染源头---犬控制措施 对家犬和牧羊犬严加管理,每6周驱虫1次,一年8次。驱
虫和狂犬病疫苗结合起来应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另外, 还要注意消灭野犬或投放驱虫药饵。
17
六、如何进行防治?
4、切断传播途径,强化屠宰和病畜脏器管理 (1)可对病变脏器焚烧或深埋;或将其煮沸40分钟后再喂。 (2)严格定点屠宰,销毁病畜脏器,杜绝家犬和牧犬吃带虫 肝、肺及其它组织。 (3) 屠宰场对病变脏器实施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焚烧 或深埋),严禁出售。严禁在屠宰场和饲养场内养犬,并防 止犬进入。
月龄)进行强制免疫。
做好人员防护
• 在包虫病防控工作中要做好人员防护,加强清洁消毒,减 少工作过程中的感染几率,与终末宿主及其粪便接触频繁 的防疫人员,应配备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 谢谢大家!
满虫卵。
成虫模式图
1.成虫
1
2 2.成熟节片
3 3.虫卵
8
三、包虫病是如何传播和流行?
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
1、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史 (生活史)
、狼
9
2、感染过程与特点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犬、狼)的小肠中,其孕节和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破裂
肝内棘球蚴破裂 肺内棘球蚴破裂 腹腔内棘球蚴破裂
继发感染
胆道梗阻及炎症 肺炎、支气管炎等 弥漫性腹膜炎
四、诊断
(一)病史: (二)物理诊断:
(三)免疫学检查:
1. 皮内试验:
2. 血清学试验:
(四)病原学检查: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 分布
2.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虫卵污染环境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接触 (3)病畜内脏处理不当
(二)防治
1. 预防: 2. 治疗:
(1)手术:首选的治疗
方法
(2)药物治疗 早期
落 入 囊 腔
囊砂 (棘球蚴砂, hydatid sand)
二、 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
二、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
成虫
虫卵(孕节) 六钩蚴
棘球蚴
成虫
狗、狼
羊、牛、人等
狗、狼
二、生活史
(一)在人体内(中间宿主)
1. 感染
阶段:虫卵
3. 寄居 阶段:棘球蚴
部位:肝、肺、眼、腹腔 生长增殖方式
扩展性生长,内殖性芽生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hydatid cyst)寄生于人或 家畜的内脏组织中,引起棘球蚴病,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北的牧区 危害十分严重的人兽共患疾病,又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一、形态
(一)成虫 (二)虫卵
一、形态
(一)成虫 (二)虫卵 (三)棘球蚴 有的棘球蚴内无 原头蚴、生发囊及子 囊等,这样的棘球蚴 称为不育囊 (infertile cyst)。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风险分析1、疫病概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ls)又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寄生于哺乳动物脏器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

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1.1流行病学棘球蚴的传播与养犬密切相关。

动物与人主要通过与犬接触,误食棘球绦虫卵而感染。

绵羊、牛、猪及人均为易感动物,此外,马、兔、鼠类等多种哺乳动物也可感染;绵羊对本病比其他动物易感。

患棘球绦虫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下,体节可保持其活力达几天之久。

有时体节遗留在犬肛门周围的皱褶内。

体节的伸缩活动,使犬瘙痒不安,到处摩擦,或以嘴啃舐,这样在犬的鼻部和脸部,就可沾染虫卵,随着狗的活动,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

此外,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

1.2临床症状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卵逐渐增大,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

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

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

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病,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3病原特性目前分类学上公认棘球绦虫属有四个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少头棘球绦虫(E.oligarthrus)、伏尔格利棘球绦虫(E.vogeli)。

后两种很少感染动物。

这四个种的成虫和幼虫阶段在形态上都不相同。

包虫病知识科普

包虫病知识科普
病率。
推广健康教育
继续开展包虫病健康教 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 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科研攻关
加大对包虫病防治技术 的研究力度,探索更加 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 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包虫病等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
开展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 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 行为反应。
家庭支持与关爱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 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帮助 患者度过治疗期的困难。
社会关爱举措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识和了解 ,减少歧视和偏见。
提供经济援助
肺包虫病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咳嗽、血 痰、气急等症状。
脑包虫病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癫痫,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 、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包虫病
较少见,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
辅助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X线、超声、CT和MRI等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包 虫囊肿及其并发症。
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慈善捐助等经济援助,减轻患者 的经济负担。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包虫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志愿者组织、康复俱乐部等,为 患者提供康复支持、生活帮助和社交机会。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科普活动成果回顾
提高了公众对包虫病的认知度
通过本次科普活动,使更多人了解了包虫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增强了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人们更加意识到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了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细粒棘球绦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病2010-04-3010:13细粒棘球绦虫病疾病别名:所属部位:就诊科室:消化内科症状体征:过敏症状,右上腹部隆起,咳嗽,咯血百科详细内容疾病名称疾病概述细粒棘球绦虫病(包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狗为终末宿主,它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羊为主要中间宿主,牛、马、猪、骆驼等也可感染,并成为传染源.感染者主要是经过消化道误食虫卵而被感染.患者在临床上早期无明显症状,病程时间长.在病情较严重时,出现过敏症状及消瘦等.患肝棘球蚴病时,患者的右上腹部隆起,形成囊状物,触诊时有震颤感.患肺棘球蚴绦虫病时,患者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描述细粒棘球绦虫[Echinccoccusgranulosus(Batsch1786)Rudodphi,1805]属带科、棘球属又称包生绦虫Pallas(1716)首先注意到人和动物体内的棘球蚴囊相似,Goeze(1782)首先用显微镜研究了棘球蚴囊,发现了绦虫头节,证实它与带科的头系,Hartman(1965)以及其后的Rudolphi(1808)研究了犬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vanSiebold(1853)用家畜患病内脏,Naunyn(1863)以及另外一些学者用人的棘球蚴囊,分别在家犬肠内育成成虫,逐渐搞清楚了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类动物,幼虫(棘球蚴或包虫)寄生于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棘球蚴病分布地域广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该病被列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形态:成虫,该虫是绦虫中最短小的虫种之一.体长2-7mm,由头节及链体组成.链仅具幼节、成节和孕节一节,偶或多一节.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富含肌肉组织,伸缩力强,其有两圈大小相间呈放射状排列的小钩共28-48个(通常30-36个).顶突顶端有一群梭形细胞组成的顶突腺.承成节的结构与带绦虫相似,生殖孔位于节片一侧的中部偏后.睾丸45-65个,分布于生殖孔的前后方.孕节长大,其生殖孔开口于节片一侧中部,子宫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突(亦称侧囊),含虫卵200-800个.虫卵与猪、牛带绦虫卵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别.幼虫即棘球蚴,为圆形囊状体,大小因寄生的时间、部委以及宿主的不同而异,小者直径可不足1cm,大者直径可至40cm内含有约2L囊液.棘球蚴为单房性囊,有囊壁和和内含物(生发囊、源原头蚴、子囊、孙囊和囊液等)组成.囊壁外有宿主的纤维组织包绕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厚约1-4mm,乳白色,半透明,似粉皮状,较松脆,易破裂,光镜下观察无细胞结构而呈多纹理状.内层为生发层亦称胚层,厚约22-25m,具有许多细胞核,生发层紧贴在角皮层内,电镜下可见从生发层上有无数毛延伸至角皮层内.腔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比重1.01-1.02,pH6.7-7.8内含多种蛋白、肌醇、卵磷脂、尿素及少量糖,无机盐和酶等,具有抗原性.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亦称原头节),原头蚴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0m*122m,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此外,还可碱石灰小体等.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和缺顶突腺.生发囊亦称育囊,是仅一层生发层的小囊,有生发层的有核细胞发育而来,据观察,最处有生发层向囊内芽生成群的细胞,这些细胞空腔化后,形成小囊并长处小蒂与胚层连接,在小囊内壁长出5-40个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原头蚴除向生发囊内生长外,也可向囊外生性原头蚴,由于可不断扩展,其危害较内生的棘球蚴进一步发育而成.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囊内也可生长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似的小囊,称为囊砂或棘球砂.一个棘球中可有无数的子原头蚴,一旦破裂而散播,即可在中间宿主体内形成许多新的棘球蚴,有的棘球蚴囊无原头蚴,生发囊等,称为不育囊.症状体征棘球蚴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主要有:1.毒性和过敏反应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碍、恶病质现象、荨麻疹和粒棘球绦虫生活史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若棘球蚴液多量渗出或溢出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映而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继发性感染如肝棘球蚴蚴囊破裂可今日胆道,引起急性炎症,出现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破入腹腔可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肺棘球蚴囊如破裂至支气管,可咳出小的生发囊、子囊和囊壁碎片等.3.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肝可有肝区疼痛.在肺部可引起干咳、咯血、呼吸急促、胸痛等道症状;脑部受累则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付乳头水肿、抽风甚至偏瘫等.骨棘球蚴常发生于骨盆、椎体的中心和长骨的干骺端,破坏骨质、使之疏松、易造成骨折或骨碎裂.位置表浅的棘球蚴可在体表形成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叩诊时可有震颤,包块破门静脉可致扶腹水若压迫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胆囊炎等.疾病病因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豺、狼等犬科是肉类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骆驼等多种食草类动物和人.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以顶突上的小钩和吸盘固着肠绒基部隐窝内,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中间宿主,包括人吞食了虫卵或孕节,六钩蚴在肠内孵出,钻入细粒棘球绦虫肠壁,经血循环至肝肺等器官,经3-5个月,发育成直径为1-3cm的棘球蚴.一般感染半年后囊的直径达0.5-1.0cm,以后每年增长1-5cm,最大可长到30-40cm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甚至更久,但如遇继发感染或外伤时,可生发变性衰亡.囊液浑浊而终被吸收和钙化.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食后,其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发育为一条虫,由于棘球蚴中含有大量原头蚴,故犬狼肠内寄生成虫可达千至上万条,从感染至发育成熟排出虫卵和孕节约需8周,成虫寿命约5-6个月.病理生理棘球蚴病,称报包虫病,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机械损害为主,儿童年轻人是高发人群,40岁以下者约占80%,严重程度取决于棘球蚴体格八月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和部位.六钩蚴侵入宿主组织后,其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和细胞侵润,逐渐形成一个纤细性外囊.因棘球蚴生长缓慢,往往在感染5-20年后才出现症状.原发的棘球蚴感染多为单个.继发感染常为多发,约占患者的20%以上,可同时累及数个器官.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所有部位,据我国新疆15298例病人分析,最多见的部位是肝(占69.9%).多在右叶,肺(19.3%),腹腔(3%)原发在肝向各器官转移(5.3%)次之.其他部位分别是:脑(0.4%)、脾(0.4%)、盆腔(0.3%)、肾(0.3%)、胸腔(0.2%)、骨(0.2%)、肌肉(0.1%),胆囊(0.1%)、子宫(0.1%),以及皮肤,眼卵巢、膀胱,乳房、甲状腺等(0.4%).在肺和脾内棘球蚴生长较快,甚至使一次肺叶萎缩,由于棘球蚴的不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组织萎缩、坏死,诊断检查棘球蚴生长缓慢,在较长时间内无症状或体征且临床表现及其复杂.故早期难以确诊.在流行区应警惕此病的可能.首先应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否与犬、羊等动物或皮毛接触史.可疑者可采用X线、B超、CT、MR(磁共振)及同位素扫描等物理诊断方法,特别是CT和MR,不仅可早期诊断处无症状的带虫者,且能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病理形态影像.但这些方法均难以对病变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诊断.而且有的方法费用较高,确诊应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如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腔积液、腹水或尿等棘球蚴碎片或原头蚴等.血清学实验是常用的重要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主要有:1.卡松尼(Casoni)批内实验方法简便,15分钟即可得出结果,阳性率78.6%-100%,但易出现假阳性(约18%-67%)或假阴性,已渐少用.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敏感且特异性较高,已有试剂盒供使用.3.间接血凝实验(IHA)阳性率达80%,但敏感性低于ELISA.4.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BC-ELISA)敏感性最高比常规ELSA高4-6倍且假阳性很少.5.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t-ELISA)从操作简便、易观察,很适于基层使用.此外尚有对流免疫电泳(CIEP)、间接荧光体实验(IFA)、胶乳凝集实验(LAT)应采取综合方法.用2-3项血清学实验相互弥补不足,以提高准段准确率.治疗方案治疗病人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追注意避免囊液外溢,防止发生过敏性休克和继发感染.内囊摘除术和新的残腔处理办法已使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较小的棘球蚴可试用阿苯哒唑、吡喹酮或甲苯哒唑等药物治疗.疾病预防在流行区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2.加强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结合法规强化人的卫生行为规范,严格,合理处理病畜及其内脏,不用其喂狗,严禁乱仍,提倡深埋或焚烧.3.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我国卫生部199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包虫病防治规划,在流行区推行以健康教育,查治病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建立防治机构、定期开展防止检测、开展防治科学研究、加强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登记完全以及定期药物驱虫、捕杀野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几年实施,部分地区已取得了一定的哈过,但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对病防治重视程度还不够,经费严重不足,卫生、农木两大系统在防治工作中的协调统一有待加强,防治科研队伍不稳定等都迫切需要尽快解决.安全提示1.该病是因饮食不洁,吃入体内的食物中沾有虫卵;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所致虫居脏腑得以生存和繁殖而发病.2.本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感染后至青春期才出现症状.儿童时期被感染,到20岁-40岁才发病者占发病总人数的60%-70%.感染一般在40岁以下者为多见,占80%.1.地理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宿主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终宿主和中间宿主长形成比较固定的公务间循环关系链.依据这种关系链,可将流行分为两型:(1)森林型(北极型),分布无较寒冷的地带,主要在犬、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2)畜牧型,分布较广泛,遍及世界各大洲牧区,以犬和欧偶蹄类家畜之间形成家养动物循环,其中有羊/犬、牛/犬和猪/犬等不动类型,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是绵羊/犬循环,其次是牦牛/犬循环,见于青藏高原和甘肃省的高山草甸、山麓地带以及四川西部藏区.细粒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此病流行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乌拉圭、南非及亚洲都有流行.在我国,流行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广大农牧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西北,陕西,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等23个省(市区)都有流行或散发病例报道.在西北5省、区流行区人群患病率在0.6%-4.5%之间,人群中最易感染者是学龄前儿童,新疆15289例病人中,15岁以下着占32.1%,主要动物中间宿主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在3.3%-90%之间,家犬的成虫感染率在7%-71%之间.2.流行因素(1)虫卵污染外界环境:虫卵在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低温至-56摄氏度,在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11-12天,室温水中能活7-16天,对化学药品也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化学消毒剂不能杀死虫卵,孕节有强的活动能力,可在草地沿植物蠕动,致使虫卵污染周围环境,包括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及水源等.虫卵可随狗或人的活动及尘土、风水散播在人及家畜活动的场所,犬及牛、羊等动物的身体各部位也可沾有虫卵.(2)人畜等的感染方式:流行区牧民家中都养狗看家护畜,儿童多喜欢与家犬亲昵嬉戏;病死的家畜或其内脏多用以喂狗或抛在野外,犬、狼随意吞食:病犬、狼等粪便极易污染牧场,水源,造成了本病在动物间的传播流行:流行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与畜群牧犬或皮毛接触较多,受到感染的机会很多,许多人则通过食人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蔬菜、瓜果、水或饮料而受到感染.在非流行区,人因偶尔接触感染的犬,或接触到来自流行区的动物皮毛而受感染.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流行区的畜产品大量流向内地,因此,非流行区也存在着潜在的流行危险.。

包虫病防治知识

包虫病防治知识

包虫病防治知识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包虫囊)所致的疾病。

本病流行于世界上许多畜牧区。

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细粒棘球坳的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羊、鼠、马等为中间宿主。

棘球蚴病临床表现高度多样性并反映了幼虫的位置和大小,绝大多数症状是因为幼虫虫体的机械压力或由于疱液流出引起异种抗体。

囊包活检查到虫体可诊断。

对已发病者,可外科手术摘除囊包。

病因(一)发病原因细粒棘球坳的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羊、鼠、马等为中间宿主,成熟的棘球蚴在终末宿主小肠里产卵,并随粪便排出,被中间宿主吞吃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壳而出成六钩蚴,这些动物被终末宿主吞吃后完成棘球蚴的生命周期。

多房棘球蚴的生活周期与细粒棘球蚴相似。

(二)发病机制棘头体被人吞食后在肠内伸出以角质倒钩挂于小肠壁黏膜上,或吻突侵入肠壁,形成一圆柱形小窦道,浅者到黏膜下;深者穿破肠壁,引起黏膜损害,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穿孔。

虫体发育过程中常更换附着部位,使损伤范围扩大,炎症加重。

加之虫体代谢产物的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由于虫体的吻突深及肠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故极易发生肠穿孔,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小的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内炎症性包块,发展为腹腔内脓肿、粘连性肠梗阻,亦可损伤肠壁血管导致肠出血。

病变主要在回肠中、下段。

受累肠管一般长30~200cm,重者可累及整个小肠。

肠黏膜充血、水肿、肥厚,有散在的溃疡,其数目多于虫体。

与溃疡相对应的浆膜面上有本病特殊的白色结节突出,直径O.2~2.5cm,圆形或椭圆形。

显微镜下观察,结节中央部分为凝固性坏死,外层为嗜酸性粒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性肉芽肿。

虫体常叮咬在结节的黏膜面上,牵动虫体时结节随之移动。

肠穿孔的部位亦位于结节中央。

浆膜面上常有纤维素附着,大网膜亦常与肠粘连。

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包虫病虫卵存活条件

包虫病虫卵存活条件

包虫病虫卵存活条件
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其虫卵的存活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温度:包虫病虫卵在不同温度下存活能力不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超过35℃时,虫卵会迅速死亡。

2. 湿度:包虫病虫卵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当环境湿度在50%-80%之间时,虫卵的存活率较高。

3. 土壤pH值:包虫病虫卵对土壤pH值较为敏感,最适生长pH 值为6.0-7.5,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虫卵会死亡。

4. 土壤通气性:包虫病虫卵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当土壤通气性差、缺氧时,虫卵存活率会降低。

5. 光照:包虫病虫卵对光照的需求较低,但在暴露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虫卵的存活率会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包虫病虫卵的存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土壤pH值、土壤通气性和光照等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包虫病虫卵的影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传播。

- 1 -。

寄生虫检验细粒棘球绦虫

寄生虫检验细粒棘球绦虫

②畜牧型,流行细粒棘球绦虫欧洲株。
受人生产活动影响,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
牧区,主要以犬和偶蹄类家畜之间循环为
特点。畜牧型中,又有羊/犬、牛/犬和
猪/犬等不同类型。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是
绵羊/犬动物循环。其次是牦牛/犬循环,
仅见于青藏高原和甘肃省的高山草甸和山 麓地带。
• 我国主要流行在西北广大农牧区,即新 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6省、 区。 • 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另外 在东北三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 贵州和云南等省有散发病例。
孕节及 虫卵
六钩蚴
血液
棘球蚴
人食入 棘球蚴(肝、肺等)
食肉动 物食入
成虫(小肠)
生活史要点
• 终末宿主为犬、狼等食肉动物
• 中间宿主是牛、羊及人。
• 感染期是虫卵。虫卵粘附于犬及牛羊的皮毛、 牧草或污染水源,中间宿主经口食入而受染。
• 棘球蚴主要寄生于肝(70%),其次是肺 (20%),也可寄生于任何组织,常为单发,且 生长速度缓慢,在人体可存活40年以上
• 若因棘球蚴破裂进入人的体腔,生发层或原头 蚴又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多个)。
三.致病
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主。
包虫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棘球蚴的体积、
数量、寄生时间和部位。因棘球蚴生长缓
慢,往往在感染5~20年才出现症状,原发
的棘球蚴感染多为单个;继发感染常为多
发,可同时累及几个器官。
• 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所有部位。
流行严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
1.虫卵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牧区犬感染通常较重,使犬粪中虫卵 量很大,随动物的活动以及尘土、风、水 等播散,导致虫卵严重污染环境。
虫卵对外界低温、干燥及化学药品有很 强抵抗力。在2℃水中能活2.5年,在冰中 可活4个月,经过严冬(-12~-14℃仍保 持感染力。一般化学消毒剂不能杀死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骺端 、可破坏骨质,易造成骨折或骨碎裂。 位置表浅的棘球蚴可在体表形成包块,触之坚韧, 压之有弹性,扣诊时有震颤感。若包块压迫门静脉 可致腹水,压迫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胆囊炎等。
(2) 过敏反应 囊内虫体蛋白不断渗出, 或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发生过敏反应, 甚至过敏性休克。 (3)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棘球蚴病 棘球蚴
肾骨、脑和其他组织、器
官。肝(70%),其次肺(20%)
常为单发,且生长速度缓慢。
人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一般感染半年 后囊的直径达0.5—1.0cm,以后每年增长1—5cm,最 大可长到数10cm。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甚至更 久 。
肝棘球蚴
肺棘球蚴
肾棘球蚴
骨棘球蚴
5.致病机制(Pathogenesis)
为数毫米至数十厘米。结构由囊壁及囊内含物组成: ①囊壁 外层为乳白色的角皮层,内层为有细胞结 构的生发层,可向内不断生出原头蚴和生发囊。 ②囊内含物 为充满富含蛋白质的囊液,悬浮于囊 液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及脱落的碎片统称为 棘球蚴砂。
棘球蚴、子囊、原头蚴
2.生活史 (Life cycle)
虫卵。
(3)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为绦虫卵污染手指被人食
入。本虫典型的生活史模式是羊-狗-人或羊。
8.防 治(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对牧犬应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对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注意)
(4)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药物可试用于
较小的棘球蚴或术后。
(4)病原诊断 常在术后查棘球蚴砂或对囊壁进 行切片检查为确诊依据。
脑CT拍片
7.流行(Epidemic)
(1)典型人兽共患病,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

包虫病

包虫病

并发症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徐明谦(1993)报道的1314例肝包虫病中,并发感染的占20.2%,破裂 占9.9%,过敏性休克 1.9%,播散性继发性包虫囊肿1.4%,门静脉高压症2.4%。细菌感染大多从胆道侵人,也可 因外伤或穿刺引起。临床症状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肝脓肿。棘球蚴囊 肿破裂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因外伤或穿刺引起。囊肿可破入胆管、腹腔或胸腔。当破人胆道时可引起胆道 阻塞,发生阵发性胆绞痛及黄疽。破人胸腔可引起脓胸、肺脓肿、肝-支气管瘘,出现胸痛、咳嗽、咳出味苦的胆 汁性脓液或黄色子囊。破人腹腔则引起剧烈腹痛、腹肌痉挛、压痛等急腹症表现。棘球蚴内张力甚髙,诊断性穿 剌无不引起囊液外溢,继而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囊液内的头节可播散种植,因此,绝对 禁忌穿刺。
2、B超影像 B超影像对腹部包虫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腹部脏器(肝、脾、肾、胰腺等)及腹腔、盆腔 (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包虫病基本上可以根据 B超影像学的特征加以确诊。单纯性肝包虫病显示为边界清楚的 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 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病原学
1.形态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 以下。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细粒棘球蚴囊或称包虫 囊是寄生在中间宿主家畜和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囊壁由两层构成,内层直接包裹着囊液,称为生发层。生发层之 外的角质层系由生发层分泌形成,为无细胞的较坚韧的板层状结构。囊液透明,内有原头节,育囊和子囊,子囊 壁的结构与母襄同。

3-4 细粒棘球绦虫

3-4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简称包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豺和狼等犬科食肉动物小肠内,幼虫即棘球蚴寄生于羊、牛、骆驼和马等多种食草类家畜及其他动物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棘球蚴或包虫病。

棘球蚴病的分布地域广泛,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使畜牧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1.形态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是绦虫中最小的几种之一,体长2-7mm。

除头节和颈部外,整个链体只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偶然多一节。

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

虫卵与猪、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幼虫即棘球蚴,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囊状体,其形状和大小随寄生时间的长短、寄生部位和寄主不同而异。

棘球蚴为单房性囊,基本结构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

囊壁分两层,外层为无细胞结构的角皮层,厚约1mm,乳白色、半透明,似粉皮状,较脆弱,易破裂。

角皮层具有渗透性,参与虫体与宿主之间的物质交换并具有保护虫体的作用,角皮层外有宿主的纤维组织包绕。

内层为具有生发作用的生发层,厚约20um,具有细胞核。

生发层具有生发功能,由此层可向囊内生长出许多生发囊、子囊及原头蚴。

生发囊也称为育囊,是由生发层的有核细胞发育而来的仅有一层生发层的小囊。

最初由生发层向囊内芽生成群的细胞,这些细胞空腔化后,形成小囊并长出小蒂与生发层连接。

生发囊内含数十个原头蚴。

原头蚴也称原头节,椭圆形或圆形,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多数原头蚴的4个吸盘和顶突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

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和缺顶突腺。

子囊可由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进一步发育而成。

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其囊壁具有角皮层和生发层,囊内也可生长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似的小囊,称为孙囊。

有的母囊无原头蚴、生发囊等,称为不育囊。

充满在囊腔中的液体称为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液体,内含多种蛋白质、肌醇、卵磷脂、尿素及少量糖、无机盐和酶。

囊液中的蛋白质具有强抗原性。

包虫病

包虫病

包虫病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

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1、分布本病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2. 流行环节(1)传染源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每7~14d虫卵成熟、孕节脱落一次。

但在感染犬粪中有持续虫卵排出。

(2)中间宿主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它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而且寿命很长,又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绵羊,绵羊有高度的易感性,在重流行地区绵羊的患病率可达90% 以上。

(3)人类的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中,人类是偶然感染的,并不参与寄生虫的生活史。

人类的感染及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取决于犬/绵羊循环的传播水平及人类与之接触的密切程度。

因而人类包虫病的流行区也就是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

3. 主要的流行因素(1)生活习惯:家犬有舔拭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当与人接触时随时可将虫卵传染给人。

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水和土壤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2)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需一定的外环境条件,特别是虫卵排出后需生存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感染中间宿主的机会。

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萆原和山地草原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

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

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

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

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1)症状: 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

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呼吸困难。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子 孙
(4)棘球蚴液
• 棘球蚴腔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或囊液。
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比重1.01~1.02, pH6.7~7.8,含多种蛋白、脂类、尿素及少 量糖、无机盐和酶等,有保护头节和供给营 养作用,具有抗原性。
棘球蚴砂:
原头蚴、生发囊、子囊从棘球蚴母 囊壁上脱落,游离悬浮于囊液中,称为 棘球蚴砂或囊砂(hydatid san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治疗病人: 手术为主,术中避免囊液外溢和继发感染。 对早期小棘球蚴和多脏器感染不能手术者可 用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吡喹酮治疗。
终宿主,中间宿主,感染期 感染途径与方式
棘球蚴砂 对人体危害 病原学检查
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的医务人员救治了一例因肝包虫病 病灶破裂引起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据了解,这是近年来我市发现的 首例肝包虫病确诊病例。 据介绍,肝包虫病是由犬绦虫侵入人体肝内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多 寄生于狗羊牛马等动物和和牲畜的肠道内,人吃了即被感染,最后在 肝脏形成寄生病灶囊肿,如不及时治 疗,会引起腹膜炎、中毒性休 克,使人致死。 患者陈生,是广州市民,素有秋冬季节“打边炉”的习惯,尤其喜食 狗肉、羊肉生锅。两年前他无意之中发现自己右上腹有一肿块,腹部 也随之逐渐增大隆起,一个月前他感到腹部剧痛难忍,腹内肿块也触 摸不到了。随即到医院就医,经检查后决定实施剖腹探查手术,发现 腹腔内广泛粘连,并有一直径20厘米的乳白色囊肿已破裂,肝右叶内 可见两个直径分别为20厘米和6厘米的囊肿,呈现典型包虫病囊内有 囊的形态。确诊为肝包虫囊肿。患者手术治疗非常成功,目前情况稳 定。
一、形态
1.成虫 •细小,是绦虫中体形最 小的虫种,长2~7mm。
•由头节和颈部及链体 (幼节、成节、孕节各一 节)组成。

包虫病

包虫病

包虫病预防知识一、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

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二、流行病学1、分布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2、流行环节(1)传染源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2)中间宿主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绵羊,绵羊有高度的易感性,在重流行地区绵羊的患病率可达90% 以上。

(3)人类的感染人类的感染及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取决于犬/绵羊循环的传播水平及人类与之接触的密切程度。

因而人类包虫病的流行区也就是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

3、主要的流行因素(1)生活习惯:家犬有舔拭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当与人接触时随时可将虫卵传染给人。

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水和土壤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2)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需一定的外环境条件,特别是虫卵排出后需生存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感染中间宿主的机会。

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草原和山地草原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

三、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而命名为相应的包虫病。

1、肝包虫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症状: 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

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2、肺包虫病感染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透视而发现。

囊肿长大压迫肺组织与支气管,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血痰、气急,甚至呼吸困难。

3、脑包虫病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与一般占位性病变相似,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被误诊为肿瘤。

4、骨包虫病较少见。

病变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疼痛、麻木、肢体肌肉萎缩。

脊椎、骶骨等处的囊肿可压迫神经,产生神经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甚至截瘫。

5、其他部位眼包虫病很少见,主要见于眼眶。

包虫病的护理

包虫病的护理

自卑与抑郁
部分患者因病情影响外貌或身体 功能,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对 策包括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 心理疏导和抗抑郁治疗。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分享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感受, 给予理解和支持。
协助与配合
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护理和治疗 任务,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鼓励与安慰
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提供 情感支持和安慰。
常见不良反应
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等驱虫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对于轻度的不良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症状可自行缓解;对于严重的不良反 应,需要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保肝等。同时,护士需要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03
手术前后护理要点
手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生活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作息和饮 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
提供长期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06
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推进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思路
强调包虫病的危害性
通过真实案例、数据统计等方式,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包虫病的严 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
02
03
04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定 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 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 的镇痛药物或措施,缓解疼痛 不适。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 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记录并报告医生。

幼儿园大班预防包虫病

幼儿园大班预防包虫病

03
对于不能清洗的玩具, 应每周进行一次擦拭消 毒。
04
定期对玩具进行检查, 如有破损或污渍严重应 及时更换。
垃圾分类处理及清运规范
园内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引导幼儿和 家长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定期回收处理,减 少资源浪费。
每日定时对垃圾进行清运,保持垃圾 桶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对有害垃圾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 境和幼儿健康造成危害。
感谢您的观看
牧民、农民、屠宰场工人等与动物接触较多的人群为高发人 群。
地域分布
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如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预防措施定期驱虫,减少犬只感染和传播包虫病的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
02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止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市场;避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部分孩子对包虫病认知不足
部分孩子对包虫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了解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加 强宣传教育力度。
家庭卫生环境有待改善
部分家庭卫生条件较差,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建议家长重视家 庭卫生,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卫生设施需完善
幼儿园部分卫生设施如洗手池、厕所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维护,以 确保孩子们在园内的卫生安全。
户外活动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可能接触到被包虫卵污染的水源 、土壤等。
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
向孩子和家长普及包虫病防治 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改善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幼儿园内外的环境卫 生,尤其要注意清理犬只排泄 物。
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 习惯,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 鼻、眼等部位。
幼儿园大班预防包虫病

小学生预防包虫病

小学生预防包虫病
开设在线问答互动栏目,邀请专业医生或疾控人员在线解答学生和家长关于包虫 病的疑问,提高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包虫病防治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农村开 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参与环境整治等。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扮演“小小宣传员”的角色,向家长和亲 友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防治意识。
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执行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包虫病知识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知水平和 防护意识。
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包虫病监测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 处理疫情。
强化防控措施执行
加强对学校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展望未来预防包虫病工作方向
对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 的地方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
饲养宠物的家庭要及时清理宠 物粪便,防止宠物成为包虫病 的传播源。
宠物饲养注意事项
饲养宠物的家庭要定期给宠物洗 澡、驱虫,保持宠物清洁卫生。
避免让宠物进入厨房、卧室等人 类生活区域,以减少人宠接触传
播疾病的风险。
发现宠物有异常症状时,要及时 带宠物就医检查,防止宠物疾病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监管
整治周边环境
学校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 ,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 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和污 染源。
加强监管力度
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周边环 境的监管力度,发现卫生 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建立联动机制
与当地卫生、城管等部门 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维护 校园周边的环境卫生。
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误食虫卵而感染,虫卵可随 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土壤、 食物等,人因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兽体内引起的疾病,俗称包虫病(Hydatidosis)。

我国有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引起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目前21个省(市、区)报道有原发性人、畜包虫病及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流行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和西北的牧区和农牧区,以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和云南等省(自治区)最为严重。

由于流行广泛,宿主丰富,地理生态复杂,分布于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可能存在不同的株型。

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可达90%。

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甘肃、新疆的部分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流行国家尚有东亚的蒙古,中亚的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

其他人体棘球蚴病的病原体还有少节棘球绦虫(E. oligarthrus)和伏氏棘球绦虫(E. vogeli),目前我国没有这两种虫体。

一、病原(一)形态1. 细粒棘球绦虫(1)成虫:眼观乳白色,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

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由4~6个节片组成,最前端为头节,其后为颈节,后接链体,根据生殖器官发育程度链体又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

头颈部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呈放射状排列的两圈小钩共28~48个。

吸盘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0.014mm。

幼节仅见生殖基。

成节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生殖孔开口于节片一侧的中部或偏后,睾丸45~65个,分布于生殖孔水平线的前后方。

孕节长度占虫体全长的1/2,几乎被充满虫卵的子宫所占据,子宫向两侧伸出不规则的分支,子宫有侧囊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征,子宫内含虫卵200~800个。

(2)幼虫:即棘球蚴,也称为续绦期。

眼观圆型或不规则的囊状体。

大小因寄生时间、部位和宿主的不同而异,大小由不足1cm到数十厘米不等。

棘球蚴为单房囊,由囊壁和内含物组成。

囊壁乳白色,分两层,外为角皮层,厚约1~4mm,似粉皮,较脆易破。

内为生发层,半透明。

两层合称棘球蚴的内囊,其外有宿主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称棘球蚴外囊。

内容物包括囊液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组成的棘球砂。

光镜下观察:1)角皮层:或称角质层,由生发细胞分泌而成。

乳白色,光镜下无细胞结构,呈多层纹理状,具通透性,营养物质可渗入,代谢产物可排出,并对生发层有保护作用。

2)生发层:也称胚层,紧贴在角皮层内,厚约20~25µm,其基质内有许多细胞核及少量肌纤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3)原头蚴:也称原头节,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µm×122µm。

经1%伊红染色,1%固绿复染,可清楚地显示原头蚴有两种类型,即内陷型和外翻型。

内陷型原头蚴由顶突、吸盘及其后实质组织、钙质颗粒等组成。

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并凹入原头蚴体内;吸盘4个,亦凹入原头蚴体内;实质组织中散布有许多钙质颗粒。

4)生发囊:也称育囊,是仅有一层生发层的小囊,借小蒂与胚层相连,在小囊壁上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

原头蚴除向生发囊内生长外,也可向囊外生长为外生性原头蚴,由于可不断扩张,其危害性较内生性棘球蚴更大。

5)子囊:可由棘球蚴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发育而成。

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直径1~6mm,囊壁有生发层和角质层,囊内也可长出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同的孙囊。

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称为不育囊。

6)棘球蚴液:也称囊液,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密度1.01~1.02,pH 6.7~7.8,内含蛋白质、肌醇、卵磷脂、尿素及少量糖、无机盐和酶等成分,具抗原性,其抗原成分为脂蛋白。

(3)虫卵:光镜下与其他带科绦虫卵难以区别。

圆型或椭圆形,大小约38µm ×52µm,排出时卵壳多消失,具有厚的呈放射状的胚膜结构,内含六钩蚴。

2. 多房棘球绦虫(1)成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相似。

长度为1.2~3.7mm,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

虫体有2~6个节片,最前端为头节,其后依次为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

头颈部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共23~36个。

生殖孔不规则交替开口于节片一侧的中部偏前,睾丸16~36个,孕节子宫囊状,内含虫卵200个左右。

虫卵的形态和大小与细粒棘球绦虫难以区别。

(2)幼虫:称为泡球蚴,由无数淡黄色或白色形状不规则的囊泡聚集而成。

在适宜中间宿主(如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囊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大小基本相同,直径0.1~0.7cm,囊泡内含透明囊液和原头蚴,有的含胶状物而无原头蚴,囊泡外壁角皮层较薄且常不完整。

在不适宜中间宿主(如人)体内常为囊泡群或团块物,含少量胶质物,少或无原头蚴,质地较硬,表面凸凹不平,无限制性纤维组织被膜,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

泡球蚴主要是外生性出芽繁殖,不断以侵润方式长入周围组织,少数也可向内芽生形成隔膜而分离出新囊泡。

1~2年即可全部占据所寄生的器官,还可以向器官表面蔓延至体腔内,犹如恶性肿瘤,因此,又称为“虫癌”。

囊泡的外生性子囊可经血液及淋巴迁移到其他部位,发育为新的泡球蚴。

(二)生活史棘球绦虫必须依赖两种哺乳动物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经过虫卵,棘球蚴和成虫三个阶段。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如狼、野狗、豺狗等)和猫科动物的小肠内,孕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经由有蹄动物中间宿主(如绵羊、牛、猪、马、骆驼)吞入虫卵发育成棘球蚴,多房棘球绦虫经由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吞入虫卵发育成棘球蚴(也称泡球蚴);棘球蚴在肝、肺和其他脏器中发育,人偶然受感染后导致棘球蚴在肝、肺等器官形成占位性病灶;棘球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三)中间宿主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在家畜中循环,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有多种,主要为有蹄类家畜(例如,绵羊、牛、猪、山羊、马,骆驼);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在啮齿目和兔形目等野生动物中循环,其主要的中间宿主是鼠兔、青海田鼠等。

二、流行特征(一)流行环节1. 传染源感染的犬、狼和狐是囊型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而感染的犬、狐、狼和猫是多房棘球蚴病的传染源。

2. 感染途径与方式包虫病是通过食入虫卵而传播,中间宿主包括人、有蹄类动物、鼠类等。

感染的途径主要为经口食入。

人的感染主要为饮水和饮食方式。

3. 易感人群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棘球蚴均易感。

从事牧业生产、狩猎和皮毛加工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二)流行因素1. 自然疫源性我国棘球蚴病流行的特点是由西向东有明显减弱趋势,那里大部分地区属高寒草甸,干旱少雨;有些地区是高寒山区,气候寒冷。

这些地区以农牧业作为主要生产生活类型,各种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且相互之间构成较为固定的捕食与被捕食食物链,构成了棘球蚴病在动物间、人和动物间传播和流行的有利条件。

如终末宿主犬、狼等和家畜之间形成稳定的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循环,造成人间囊型包虫病流行;犬、狐等终末宿主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稳定性,导致人间泡型包虫病流行。

2. 犬科和猫科动物是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

棘球绦虫寄生于它们的小肠,虫卵随犬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草场、畜舍和食物,人、畜及小型哺乳动物食入虫卵而被感染。

特别在青藏高原地区,家犬已成为农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数量庞大;此外,藏族牧民全民信教,反对杀生,使流行区存在大量野犬或无主犬,这些犬是棘球蚴病最为重要的传染源。

特别是多房棘球绦虫,最初是在野生食肉目动物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中循环的寄生虫,但由于家犬的介入,增加了其生活传播环节,即野生循环和家养循环,后者是造成泡球蚴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增加了防治难度。

3. 虫卵虫卵对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紫外线、化学制剂)的抵抗力非常强,它能在自然状态下可保持感染力1~2年。

因此,犬科动物排出的虫卵随犬、人类活动及土、风、水的散播,留存于人及家畜、小型哺乳动物活动场所的机会多,相应的人和动物感染机会就增多。

4. 生态环境改变我国西北部牧区长期存在草场载畜过多,草原因过度放牧而导致退化甚至沙漠化,这种生态变化促进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生长繁殖,造成泡球蚴病发病率的增加。

5. 人类生产活动狩猎、从事野生动物皮毛贩运、加工、销售或使用是造成人类感染的高危因素。

在青藏高原广大牧区,牧民仍从事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四季游牧,牲畜可以放养到自然死亡,这样增加了牲畜感染虫卵和包囊得到充分发育的机会;同时,牧区以个体散在家庭屠宰为主,感染包囊的牲畜内脏随意丢弃或喂狗,犬和其他野生肉食兽类随时可能吃到含原头蚴的牲畜内脏,终末宿主的感染和再感染不断重复。

人类流动和贸易交往则是棘球蚴病流行扩散的原因之一。

6. 防治知识缺乏目前我国棘球蚴病高发流行区大部分是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受历史地域、生产生活条件和宗教习俗的影响,经济落后,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率低,绝大部分人不了解棘球蚴病,更不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的。

因此,感染率以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最多,农民次之,而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较少。

除了与大部分人从事牧业生产有关外,也与其他因素有关系,如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

近年来,我国其他非流行区不断有棘球蚴原发病人和动物感染的报道,这可能与近年兴起的宠物热中狗、猫等对病原的传播作用有关。

疫区动物未经检疫和处理被直接输入内地也是传播扩散的原因。

三、临床表现包虫病病人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棘球蚴囊占位所致压迫、刺激或破裂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囊型包虫病可发生在全身多个脏器,以肝、肺多见。

泡型包虫病原发病灶几乎都位于肝脏,就诊病人多属晚期。

(一)肝囊型包虫病主要为占位性和破裂的表现。

1. 棘球蚴囊占位性表现病人出现肝大、右上腹部包块,可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门静脉高压等表现。

肝区持续钝痛及叩痛。

肝顶部棘球蚴囊合并感染后炎症累及膈肌及胸膜会产生粘连、炎症浸润及右胸腔积液。

2. 棘球蚴囊破裂的表现破入腹腔最为常见,并引起腹腔继发性包虫病。

多数病人可产生过敏反应,表现出皮肤红斑、搔痒、荨麻疹、恶心、胸闷等现象,少数会有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病人可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可累及全腹,类似消化道穿孔的表现,但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甚至消失。

体检时病人仅上腹部有压痛,其他部位无明显肌紧张,但如果是合并感染或胆瘘的棘球蚴囊破裂,则腹膜刺激征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