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6a81f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5.png)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很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托言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第一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终究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举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配景: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农奴制流行,工贸易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关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劳绩和才能提拔。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c3dd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2.png)
5.拓展:资本主义世与发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 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密不可分;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同时, 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6.拓展:工业革命与西方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
总结 西方国家对外 侵略扩张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使世界 市场不断扩大; 但给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带 来沉重灾难, 并造成长期贫 穷落后局面。
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认知要点(写在书上):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 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A.租地农场的增多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传播
【C】
中考真题演练
8.(2022·山东日照)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
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
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C】
A.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中考真题演练
4 . ( 2022· 山 东 青 岛 ) 世 纪 之 交 的 美 国 进 入 了 “ 发 明 的 时 代 ” 。 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的专利证达44万件。美国的经 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19世纪后半期里,美国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2倍。材料说明(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a040d2ba0d4a7302763a71.png)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苏联解体
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分裂,叶利钦控制全局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续表)
项目
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其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面临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①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照。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被认为是暂时“休战”,这是由帝国主义掠夺本性决定的,而推动“休战”结束的是经济大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帝国主义主导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经济政策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启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正义力量加强联合,必定战胜邪恶势力;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要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成果用于战争会增加战争的残酷性,用于和平发展则能造福人类
202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202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c751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0.png)
202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第一章世界历史的发展第一节五个大洲的发展知识点总结:1. 五个大洲的划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
2. 亚洲:古代文明起源地,现今发展较快的地区。
重要的文明有黄河、长江、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3. 非洲:人类起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但发展相对滞后。
4. 欧洲:现代文明的发源地,经济、科技、文化发达。
5. 大洋洲:南太平洋的岛屿群,以澳大利亚纽西兰为主要代表。
6. 美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
第二节古代文明与世界史前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2. 文明的诞生:公元前5000年之前,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
3. 史前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被称为史前史,这段时期人类还没有正式记载历史,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等手段了解。
第三节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明的遗产:古代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宗教思想等。
2. 行政管理制度: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罗马的共和制度等。
3. 文化传承: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古印度的宗教文化等。
第二章亚洲与世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1. 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包括高山、高原、平原、河流等多样的自然地理特点。
2. 亚洲的人口分布:亚洲人口众多,分布密集,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第二节亚洲的东西方交流知识点总结:1. 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主要贸易品为丝绸,但同时也传播了宗教、文化和科技等。
2. 马可·波罗: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曾经到达中国,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了欧洲。
第三节亚洲的经济交流与发展知识点总结:1. 亚洲的经济交流:亚洲各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经济交流,如亚细亚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峰会等。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ce5de32cc58bd63186bdcb.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1030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人教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知识点
![人教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af0cbd998fcc22bcd10de1.png)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考的知识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爱情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首先击败波斯大军,后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进入埃及,转战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
5、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到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6、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国家统招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保民官有权否决元老院和执政官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7、《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8、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9、公元前49年,罗马控制了元老院,后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10、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11、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12、375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13、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人同性”。
《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
14、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15、希腊建筑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台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代表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16、古希腊哲学家有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了逻辑学。
(完整版)部编新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部编新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10b02f7de80d4d8d05a4f55.png)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最后壮烈牺牲。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1、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俄国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逐步确立起农奴制.2、彼得大帝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措施:①政治方面:建立以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贵族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②经济方面: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文化教育方面: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推行西式文化、礼节、生活方式。
④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3、影响: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革后的俄国实力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废除农奴制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农奴制危机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这一条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高价购买份地)。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①局限性: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②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列宁评价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2024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2024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092de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5.png)
2024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下面是本学期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变革1. 辽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辽金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商业和手工业相对繁荣。
在辽金时期,国际贸易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的贸易。
2. 南宋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南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农业生产提高,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
科技方面,南宋时期出现了众多科技发明和进步,如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3. 移民与城市的兴起:宋元时期,大量农民迁徙到江南地区,导致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迅速增长。
同时,城市也开始兴起,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繁荣使许多城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实行功名主义。
皇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提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科举制度的实施推动了社会的流动性和社会的繁荣。
2. 明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明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也蓬勃发展。
明朝的儒家经济政策注重对农业的支持和发展,提倡勤劳致富。
3. 清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清朝建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专制制度。
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贸易和交流。
同时,清朝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也有一些政策调整,如九年租佃法、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等。
4. 清朝的文化变革:清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在文化方面,清朝推行儒学,推崇礼乐,提倡节俭和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艺术方面,清朝的绘画、诗词和戏曲等与明朝时期有一定的区别。
三、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1.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斗争的开始。
战争的原因是英国贩卖鸦片破坏了中国社会的治安和经济秩序。
战争结果导致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权。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全部课件(共3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全部课件(共3节)](https://img.taocdn.com/s3/m/5946049eb90d6c85ed3ac602.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 术发明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 展。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时间
人物
成就
1831年 法拉第(英国)
电磁感应原理
1866年 以 人电 类西力 进门的入子广“(泛电德应气国用时)为代标”志。,发电机
②用电脑上网聊天
③利用手机交流
④在电灯下读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C 4. 讲述在电力应用方面居于领先的国家时,你会介绍:(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德国、美国
D.法国、德国
• 5.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 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 征的发明是( D )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少长是的出因生率素和有死哪亡率些共?同作用的结果。
合作探究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原因: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表现: 英国: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 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 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目标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 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难点:正确评价工业化的影响。
合作探究
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 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 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 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 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 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 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 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db8b65ee06eff9aef8076a.png)
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1、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二、电力的广泛应用: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他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876年,德国人奥拓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了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晨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目由资本主义向孳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的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教育的普及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64d0f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5.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文艺复兴时间:14世纪前后地点:意大利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点归纳总结,寒假预习必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点归纳总结,寒假预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05ccd02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点归纳总结,寒假预习必备!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903e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8.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集权制度,由皇帝统治全国。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割成几十个郡,再分成县。
设立三公九卿,管理政府事务。
汉朝时期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丞相和御史台的权力。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多级官制,实行郡县制,设立州、县。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3. 三辅制度三辅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河南府、开封府、洛阳府。
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土内实行封建制度,大夫、士、庶民之间建立了清晰的阶级关系。
2.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宴会礼仪和音乐舞蹈。
宴会礼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礼制,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宴席,器皿,宴会规则等。
音乐舞蹈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音乐,歌咏,舞蹈等。
3. 五经五经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五经被认为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古代中华民族在生产力和技术上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了农业、水利、工艺、医药、军事等方面。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以“仁”为核心,主张礼乐、忠恕、孝友为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221051de80d4d8d15a4fc3.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小结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4.代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这一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表现:(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2)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表现:(1)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2)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3)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760d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0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导练--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导练--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1e4e11b1ed9ad51f11df255.png)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__内__燃__机__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
域的另一重大成就。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
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1)1876 年,德国人__奥__托____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 年,德国工程师__戴__姆__勒____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
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
明”是指( D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办了一期“汽车百年”的黑板报,请
指出以下几则材料中有误的一项( D )
A.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汽车 B.汽车这一交通工具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C.内燃机的出现为后来汽车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D.法拉第为汽车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重要图片
抓住重点,把握全局
图 1 电灯
图 2 飞机
图 3 内燃机
★ 巩固训练
实战演练,深化巩固
一、选择题
“19 世纪 70 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
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C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 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
D.富尔顿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 B )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资产阶级之手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政治: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经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技术:出现新的科学理论,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含义: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成就及意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特点:
1、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一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影响:
对人类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
气时代”。
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①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对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亚、非、拉美地区彻底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