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成分和细胞数量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包括测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其他相关参数。

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体内氧气运输的能力。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如果红细胞数量过低,可能会导致贫血。

贫血会引起疲劳、气短和头晕等症状。

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消灭病原体并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身体正在抵抗感染。

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血红蛋白水平是血常规检查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结合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可能会导致贫血。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在血管受损时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块,帮助止血。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除了这些常见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提供其他相关信息,例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 体检:血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2. 疾病诊断: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某些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如贫血、感染和炎症等。

3. 疾病治疗: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用于评估感染的控制情况。

4. 手术前评估: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以及手术风险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疾病。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那么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呢?血常规检查有什么重要作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店铺为您介绍。

血常规检查的定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

血常规有必要“逢检必查”吗?

血常规有必要“逢检必查”吗?

血常规有必要“逢检必查”吗?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人体血液成分和相关指标。

许多人习惯将血常规列为定期体检项目,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每次体检都进行血常规检查?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科普解析。

1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种常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其他指标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如贫血、感染、炎症以及其他血液疾病等。

2血常规的意义与优势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一些临床症状未显现的疾病,如白血病、贫血等。

预防策略的制定:血常规可作为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工具,例如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进一步检查白血病的风险。

提供用药反应参考:某些药物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通过血常规可以及时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3逢检必查血常规的考虑因素3.1病史与症状个体的病史是了解过去的疾病和医疗情况的重要指标。

例如,如果个体曾经有贫血、血液病、肾病或肝病等相关疾病,可能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来监测潜在的复发情况或治疗反应。

此外,如果个体曾经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特殊治疗,血常规可以用来评估移植后的血液状态和治疗效果。

当前的症状也是个体是否需要进行血常规的重要依据。

某些症状可能与血液相关的问题有关,例如疲劳、贫血、异常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血常规可以通过分析血液成分和指标,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计划。

此外,一些长期存在的症状或体征也可能与血液问题有关。

例如,长期存在的体重下降、反复出现的感染、易出现淤血或潮红、骨痛等症状可能提示个体需要进行血常规以排除或确认特定的血液疾病。

3.2个体健康状况个体健康状况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的健康状况包括患有的慢性疾病、遗传疾病、家族病史以及曾经或正在进行的治疗等。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理论上应该定期检查血常规以评估疾病的控制情况和治疗的效果。

常见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化验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数据,为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进展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各种成分进行测定的一项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贫血程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机体的造血功能、免疫系统功能、血液凝固功能等方面的状况。

例如,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或出血等原因引起的,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贫血的原因。

2.尿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是对尿液中各种成分进行测定的一项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的信息。

通过尿液常规检查,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炎症、尿路感染以及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对血液中与肝脏相关的各种物质进行测定的一项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判断肝脏受损的程度、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情况。

例如,肝功能检查可以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提供肝脏细胞受损的信息。

4.血糖检查血糖检查是对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进行测定的一项检查,可以评估机体的糖代谢情况。

通过血糖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等疾病。

例如,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5.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对血液中脂质成分进行测定的一项检查,可以评估机体脂质代谢情况。

通过血脂检查,可以了解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水平,帮助诊断和监测高脂血症等疾病。

例如,如果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

6.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是对血液中钠、钾、钙、镁等电解质浓度进行测定的一项检查,可以评估机体电解质平衡情况。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1. 引言1.1 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血液循环功能和氧气运输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炎症性疾病的表现,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贫血或出血性疾病的征兆,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肺部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指示。

血常规检查在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血常规,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有助于提前干预和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血常规检查是常规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有助于维护个体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2. 正文2.1 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炎症性疾病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炎症性疾病,是血常规检查中常见的异常结果之一。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抗外来病原体和维护人体免疫功能。

当身体遭受感染或炎症刺激时,白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以应对外界威胁。

炎症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会导致白细胞增多,从而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

而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也会引起白细胞增多,反映出炎症反应在机体内的活跃程度。

当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排除可能的疾病原因。

针对炎症性疾病,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炎症反应过度可能损害人体器官和组织,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白细胞增多的情况,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是必要的,以便及早确定病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2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贫血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贫血或出血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血常规检验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的一种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炎、抗感染和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排除贫血的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感染或者炎症的存在。

3.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贫血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与血液凝固和止血有关。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通过检测MCV可以评估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C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7. 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单个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8.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个体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状况评估: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个体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贫血程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症状,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2. 疾病诊断:血常规检查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个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者炎症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个体的凝血功能,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存在出血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3. 疾病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某些疾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发展情况。

4. 药物治疗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某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血液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5. 健康体检:血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中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仅仅是一项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凭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对于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血液指标信息,匡助医生判断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研究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研究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研究在现代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极为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手段。

它就像是医生的“侦察兵”,能够为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提供关键的线索。

那么,血常规检查到底是什么?它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临床意义呢?血常规检查,简单来说,就是对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这些细胞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检测它们的数量、形态、比例等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状态。

先来说说红细胞。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如果红细胞数量减少,就可能提示贫血。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除了数量,红细胞的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也很重要。

例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而大细胞性贫血则可能与维生素 B₁₂或叶酸缺乏有关。

白细胞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会发生变化。

比如,细菌感染时,通常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升高。

此外,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或减少还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等。

血小板主要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而血小板增多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常规检查对于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感冒为例,医生通常会先让患者做一个血常规检查。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此时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恢复或进行对症治疗。

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监测中,血常规检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液系统的并发症。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老年人健康如何通过血常规检查保障老年人健康

血常规检查与老年人健康如何通过血常规检查保障老年人健康

血常规检查与老年人健康如何通过血常规检查保障老年人健康血常规检查与老年人健康保障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常规检查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血常规检查在老年人健康保障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血常规指标以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的意义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血液成分和病理变化的大量信息,对于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老年人的贫血状况、各类细胞及细胞比例的变化、免疫功能的状态等。

通过早期发现和追踪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二、常见的血常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重要分子,也是衡量贫血程度的指标。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易出现贫血。

通过监测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保障老年人的氧气供应和身体健康。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老年人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情况。

红细胞计数的增加或减少,可能与贫血、骨髓功能异常、水分代谢异常等疾病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红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之一,主要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功能。

老年人常常伴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容易发生出血现象。

因此,监测血小板计数可以预防老年人出血事件的发生,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了解老年人的免疫状态,及早发现感染风险,并采取措施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5. 血液常规中其他指标的意义除了上述常见的指标外,血常规还包括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在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时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第一:血常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血常规是一种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提供了关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的基本状况,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出血等。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小板计数则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第二:血常规的样本采集和检测过程1进行血常规检测需要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

不需要空腹,护士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将血液抽取到试管中。

采集的血液样本会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2在实验室中,使用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自动分析。

血液分析仪提供参数多,精度高,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有强大的质控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数值。

3血常规的结果通常会在30分钟内检出,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有时候,医生还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病等。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血常规检测只需要抽取一小部分血液即可。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医务人员会采取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采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三:常见的血常规异常及其意义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医生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诊断的依据。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项目。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贫血情况: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失血、骨髓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类型,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检测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可以提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和感染程度的信息。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侵袭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监测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指标等信息,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出血倾向。

另外,红细胞指标的异常也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贫血、骨髓疾病等问题。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4. 评估器官功能:血常规检查还可以提供一些间接的信息,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肾脏功能,因为肾脏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器官。

另外,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也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的地方。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脏和肝脏功能是否正常,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医生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诊断的依据。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参数的测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解读。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常用指标为血红蛋白浓度(Hb)。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反抗感染和炎症。

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者炎症。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参预止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的测定,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病等。

通过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做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教你如何正确认识化验单

做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教你如何正确认识化验单

做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教你如何正确认识化验单血常规检查是一类最为基础的血液检验形式,其会包含血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等的测定内容。

由医生观察其指标产生的变化,诊断病情,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辨别患者所患疾病类别,这样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使用最少的药来获取最大的治疗成效。

一、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人体血液会和其自身组织器官息息相关,二者彼此影响,相互关联,所以如果血液成分产生改变,就会致使其形成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的现象。

反之亦然,若其存在组织器官病理性损伤,也会改变血液成分。

由此可以得知,对血液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血液成分指标数值能够指示某些疾病。

比如,人体红细胞主要是用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互换,其具备运输血液氧气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红细胞处于稳定数值范围,若人体处于传染性疾病或者大面积烧伤等疾病状况,其就会形成病理性增多的现象。

若患者出现贫血或者肝硬化等疾病时,就会形成病理性降低的现象,人体白细胞若产生异常会以炎性反应为主。

所以,血常规检查极具现实临床意义,其能够提供疾病早期血液指标,便于临床医生诊断病情。

二、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第一是红细胞,若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发现红细胞数量比正常值少,并且会存在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一系列的缺氧缺血症状,就可以被称之为贫血。

第二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用于运输二氧化碳以及氧气,在临床上结合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把其划分成为重度、中度、轻度等。

第三是白细胞,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会受到中性粒细胞数量值的影响,并且若淋巴细胞数量产生变化,也会让白细胞数量产生变化。

第四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总数的50%至70%,其会吞噬以及消化侵入人体的各类微生物,例如身体坏死的细胞以及细菌等。

若中性粒细胞增多,那么常见于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化脓性细菌感染。

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部分全身性疾病、血液疾病等。

第五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总数的20%至40%,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比如麻疹等。

血常规临床意义范文

血常规临床意义范文

血常规临床意义范文血常规作为一项基本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对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具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是一篇关于血常规临床意义的范文,供参考:血常规作为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获得有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种血液成分的信息,从而反映出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以下是血常规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1.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同时,Hb 和RBC的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输血的指征和评估输血效果。

2.白细胞计数(WBC):可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而白细胞减少则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病理状态有关。

3.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的增高或减少可能反映出血液的凝血功能障碍,提示可能存在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特别是在手术前的准备阶段,通过监测血小板计数可以确保手术安全。

4.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及原因。

例如,MCH偏低提示缺铁性贫血,MCV偏高可能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相关。

5.血液中的各类细胞比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可以帮助诊断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过敏反应等,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过敏性疾病。

除了以上常见的血常规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液参数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血常规作为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血常规结果的分析和解读,结合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1. 评估贫血情况: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

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营养素不足,或者是由于失血、溶血等原因引起。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原因,并指导治疗。

2. 检测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的感染或炎症程度。

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而白细胞计数异常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了解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异常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而血小板计数异常低可能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监测治疗效果: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在贫血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5. 发现潜在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提示白血病的存在,血小板计数异常低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红蛋白含量(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重要分子,它能反映人体贫血和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是急性或慢性,以及其原因是失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测定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骨髓增生异常;而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与骨髓抑制、化疗、病毒感染以及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等相关。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范围:150-4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细胞片段,血小板计数的改变可以提示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肿瘤等有关。

4.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改变可以反映贫血、失血、骨髓异常以及其他疾病。

红细胞计数低可能表示贫血,而高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以及高海拔等因素相关。

5.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4%;女性:37-47%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的含量和血液的稠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的输送功能。

血细胞比容低可能与贫血、失液、骨髓问题和营养不良相关,而高血细胞比容可能与脱水、肝病、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正常值以及其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非常重要。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及其相关指标。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常规检查中的Hb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如贫血则说明红细胞中的Hb含量减少,可能与缺铁、营养不良、出血等因素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常规检查中的RBC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偏高可能与脱水、肺疾病、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贫血、出血、骨髓问题等因素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结过程。

血常规检查中的PLT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偏高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问题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问题、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炎症。

血常规检查中的WBC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偏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应激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骨髓问题、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5. 血液分类:血常规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血涂片来判断血液中不同细胞类型的比例和形态,如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白血病等疾病。

6. 其他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血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信息,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检测血液成分和数量,可以提供许多有关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酸碱度和红细胞形态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红蛋白测定是衡量人体贫血程度和贫血原因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

当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时,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存在。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医生可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例如,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且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需进一步测定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予以确诊。

其次,红细胞计数是评估全血细胞数量和血液稠度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贫血类型、骨髓造血功能,以及评估炎症和感染的程度。

例如,红细胞计数异常低下可能表明患者患有贫血,如果伴随着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另外,红细胞计数还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变化。

例如,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来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用来监测疗效和判断药物对造血系统的抑制程度。

此外,白细胞计数是评估身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程度的指标。

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不同种类,每种细胞对应不同的免疫功能。

当白细胞计数异常高或异常低时,可能提示感染、炎症、过敏反应或骨髓问题的存在。

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表示患者正在发生感染。

相反,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因此,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类型、感染程度,以及评估免疫功能。

血常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常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常规临床意义及应用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态、诊断疾病及监测治疗效果。

下面将从血常规的指标和其临床意义、应用及临床常见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常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反映了人体贫血程度的指标,贫血可通过检查Hb 值进行初步的鉴别。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过敏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RBC和HCT可反映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是了解贫血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指标。

例如,RBC和HCT明显减少时,提示可能存在溶血性贫血。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对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应对能力,常见的疾病有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

4.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WB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对炎症性疾病和感染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反应和白血病等疾病。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主要的炎症细胞系成分,NEUT%和NEUT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例如,NEUT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情况。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和绝对值(LYM):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LYM%和LYM可以反映免疫功能的状态。

例如,LYM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和淋巴细胞增多症。

7.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和绝对值(EO):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生过程,EO%和EO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辅助诊断。

二、血常规的临床应用1. 评估贫血:通过检查Hb、RBC和HCT可以评估贫血类型和程度,并引起对贫血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诊断感染和炎症性疾病:血常规指标中的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初步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po代偿性增多:SPO2%减低所引起:生 理性见于胎儿、新生儿及高原居民。病理性: COPD、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携氧能力差的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b 、Epo非代偿性增多:多与肿瘤或肾脏疾患 相关:肾癌、多囊肾、肾胚胎瘤、肝癌、卵 巢癌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
Hb贫血程度标准:
轻度:90g/L≤Hb<正常值下限 重度:60~30g/L
参考值:26-32 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Hb (g/L) MCHC (g/L) =
Hct (L/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 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 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 客观指标。
中度:90~60g/L 极重度:<30g/L
1、生理性:儿童、孕妇、老年人,低10-20% 2、病理性:
1)生成不足:骨髓造血障碍 分化成熟受阻 2)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来因素 3)失血 :急性、慢性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 (一)骨髓造血障碍 •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缺铁性贫血
• IDA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但 IDA时RDW增高,而后者基本RDW正常。
• 补充铁剂是否足量的指标,储存铁补足,RDW恢复正常。
一、量的变化(数目)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标准:M: Rbc>6.0×1012/L Hb>170g/L F : Rbc>5.5×1012/L Hb>160g/L
RDW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 MCV RDW
• 增高 正常

增高
• 正常 正常

增高
• 减低: 正常

增高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不均一性 正细胞均一性 正细胞不均一性 小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性
常见疾病 部分再障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 再障、部分溶贫 地中海贫血 HS(遗传球)
HBG 144g/L (NV:110-160)
MCV 92.3fl(NV:80-100)
MCH 32.5pg(NV:27-34)
MCHC352g/L(NV:320-360)
WBC 11.3×109/L (NV:4.0-10) Lym 13.5%(NV:20-40)
Mon 4.6%(NV:3-8)
Neu 81.7%(NV:50-70)
120~160 110~150 170~200
临床意义
量的异常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
相对性增多 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 病理性
质的异常
外形异常 内构异常
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结构异常 染色异常
红(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压积(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血)细胞 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白细胞及血小板 忽略不计
Eo 1.1%(NV:0.5-5.0)
Baso 0.1%(NV:0-1)
PLT 194×109/L (NV:100-300) PCT 0.2%(0-9. 98)
MPV 10.5fl(7-11)
Ret 0.62%(0.5-1.5)
Ret# 0.035 ×1012/L (NV:0.024-0.084)
初步印象:
• 5.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 血等等。
• 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 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 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 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 的抗凝剂。
•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常规检查结果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男性:40%~50% 女性:37 % ~ 48 % 临床意义: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受血容量
及红细胞体积影响。 血浆容量是否丢失 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 因体积影响,贫血程度与HCT不一定成正比。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Hct(L/L=1.0×1015fl) MCV( fl)=
RBC count(×1012/L)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参考值:80-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MCH (pg) =
Hb(g/L)×1012
RBC count(×1012/L)
1g= ×1012pg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标本
• 临床取标本要规范,减少误差: • 1.除少数情况如幼儿、大面积烧伤、低
血容量休克等不易取血外尽量应用静脉 血; • 2.精准部位,尽量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 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 水肿或炎症等;
• 3.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 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
• 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 中反复穿刺;
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意义,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以及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相关。
检验的内容: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和形态
意义:最常用、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血常规)
第一部分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 实例1
RBC 4.43×1012/L (NV:3.5-5.5) HCT 40.9%(NV:37-52)
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 甲亢危象、尿崩症、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
1)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
为MPN,多能造血干细胞病变、红细胞持续性增
多、全身总容量也增加,同事伴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 增多。
易发栓塞症、
潜在恶性(AL等)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假红):血中EPO 增多所致。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红细红胞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参考值
Rbc(×1012/L)
Hb(g/L)
M(成年男性) 4.0~5.5
F (成年女性) 3.5~5.0
N (新生儿) 6.0~7.0
注:100万Rbc≈3gHb(normal)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