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 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一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一【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人类的心,是如何样发达完成的呢?人类最先应该只有知觉,没有心。
换言之,他和动物一般,只能接受外面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具体的物质界,那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外面的物质离去了,他对那些物质的知觉也消失了。
必待另一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再接触到他的耳目身体,他才能再有另一批新的知觉涌现。
因此知觉大体是被动的,是一往不留的。
必待那些知觉成为印象,留存不消失,如此则知觉转成了记忆,记忆是知觉他以往所知觉,换言之,不从外面具体物质来产生知觉,而由以往知觉来再知觉,那即是记忆。
记忆的功能要到人类始发达。
人类的记忆发达了,便开始有了人心。
如此我们可以说记忆是人类精神现象之创始。
②人类又如何能把他对外面物质界的知觉所产生的印象加以保留,而发生回忆呢?这里有一重要的工具,便是语言和文字。
语言的功用,可以把外面得来的印象加以识别而使之清楚化深刻化。
而同时又能复多化。
有些高等动物未尝不能有回忆,只是模糊笼统,不清楚,不深刻,或者限于单纯,不能广大,不能复多。
何以故?因他们没有语言,不能把他们从外面接触得来的印象加以分别部勒,使之有条理,有门类。
譬如你有了许多东西,或许多件事情,不能记上账簿,终必模糊遗忘而散失了。
人类发明了语言,才能把外面所得一切印象分门别类,各各为他们定一个呼声,起一个名号,如此则物象渐渐保留在知觉之内层而转成了意象或心象,那便渐渐融归到精神界去了。
也可说意象心象具体显现在声音中,而使之客观化。
文字又是语言之符号化。
从有文字,有了那些符号,心的功用益益长进。
人类用声音(语言)来部勒印象,再用图画(文字)来代替声音,有语言便有心外的识别,有文字便可有心外的记忆。
换言之,即是把心之识别与记忆的功能具体客观化为语言与文字,所以语言文字便是人心功能之向外表露,向外依着,便是人心功能之具体客观化。
因此我们说,由知觉(心的功能之初步表现)慢慢产生语言(包括文字),再由语言(包括文字)慢慢产生心。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
苏廷评行状①(宋)苏轼①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日:“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白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②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③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③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④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注】①苏廷评:即苏序,苏轼之祖父。
行状:古文体名,一般叙述一个人的生平轶事。
②输发府藏:袒露胸襟。
府藏:通“腑脏”③施施:形容语调平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2)会.皇考病没()(3)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4)吾儿当忧其.不学耶()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B.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C.又皆怀慕亲戚..至千余人..乡党,不肯出仕 D.自是眉之学者,日益18.把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5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试卷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 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⑵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⑶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 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
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
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
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
上海市徐汇区(金山、松江)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2016年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阅读(80分)(一)18分1. C(2分)2. B(2分)3. ⑴迎合数码化⑵强调体验⑶艺术形式(表现)(3分)4. 更清晰地说明艺术品的价值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2分)5. ⑴挂毯、铜版画等复制技术,使作品的原貌在传播过程中对受到折损。
⑵摄影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传统要求,催生了现代主义艺术。
⑶数码复制技术影响了艺术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了艺术家和艺术品生存、发展的方式,导致创作方式的改变、艺术形式的变化。
⑷数码复制技术使得受众可以随意对艺术品进行剪辑、改动,使艺术品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4分)6.【答案示例】复制品进入观赏者的生活情境,使观赏者和艺术品距离更近,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的渴望;数码复制技术促进了艺术的多样性,使得欣赏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数码技术使得观赏者同时也可能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通过对艺术品的改编,表达个人的感悟、评价、灵感,成为表达自我的手段等。
(5分)(二)18分7. 写出了作者远离尘嚣与自然逐渐接近的过程,也表现了他逐渐获得心灵慰藉的过程,引出下文在绝幽之处的草地上作者与自然的更深沉的沟通。
(3分)8. 从句式运用的角度:整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运用想象、修辞(比拟、比喻)。
写出作者与大地、海洋、天空、太阳在灵魂上的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也表现出自然的伟力与神奇。
表达灵动,富有感染力。
(4分)9. “吮吸”比“呼吸”更具力度,更贴切地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力的热烈渴望与尽情吸收;“吮吸”多用于对液体的吸取,也与下文作者说从草叶、野花等身上汲取生命的滋养来生活更匹配;“吮吸”也是一种孩童的行为,更能表现出作者在大自然面前婴儿般的依恋。
(写出两点即可,3分)10. A(3分)11. 作者借助“祈祷”这一形式,通过与大地、阳光、天空、海洋等自然界在身体、灵魂两方面的接触和交流,从渴望接近自然以获取力量与慰藉,到释放心灵,进而追问灵魂的内在意义,再到从宇宙间获取对生命的认识,汲取生命的智慧与能量,达到与自然完全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逐渐推进文意,展现了作者与自然在精神层面逐渐深入的契合,也表达了作者在自然面前的虔诚,对有“神性”的自然界的崇敬。
(完整word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 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
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
徐汇区一模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徐汇区一模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王勃C. 白居易D. 李商隐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首诗?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D. 王维的《鸟鸣涧》5.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八大家”所在的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016年高考试题(上海卷)——语文(含答案)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 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 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 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
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
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
(2) 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夕阳下,酒旆闲,。(马来自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
26.结合文章结尾段,简析“形散神 聚”的特点。(4分)
• 最后一段结合社会现实,又以扬雄、韦曜 为例,说明不追求浮名、不讨好世俗,专 注于有用的学问、发挥专长才会取得成功 的道理,不但抨击了世人的盲目追求虚度 时光,也是紧紧围绕作者主张潜心学问, 珍惜光阴的中心,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19.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
•
(1)可是没有人表彰他让他得以显露。 (表、出,2分) (2)后来,郦寄承袭他父亲的爵位成为 侯,又因为获罪被削夺了爵位,这真可惜 呀!(嗣、以、被动句,3分)
25.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此句运用对偶有力批评了醉心权势和虚名 的“名士”,表达对丧失进德修业时机的 惋惜。文气充沛,语句整齐有力。
(三)默写。(6分)
• • • • • • • • (1)一水中分白鹭洲 (2)其出人也远矣 (3)何时倚虚幌 (4)或异二者之为 (5)脉脉不得语 (6)来者犹可追 (7)拣尽寒枝不肯栖 (8)载我在潇湘画里
16.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
• 颈联收束前四句。“遥思”照应题目,点 出前面四句是想象之景,又将视角由景而 及观景之人,“游观远”“度量开”都是 对友人观潮景象的描绘,想象友人在蓬莱 阁上游目骋怀,心胸豁然开朗,以情结景。 同时,“遥思”“逾觉”又巧妙引出下联 自己的回忆,转出心境。章法上显出转折 回环之美。
• 第一处反映出那个女孩子对纳什的崇拜和 她面对纳什时的紧张激动;第二处是用强 烈的语气表达学生们对纳什发自内心的崇 敬,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这个向“纳什 致敬”的场景时由衷的激动与感慨。
通过运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角度的变化等 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松鼠 们在“忙活着筹备”“一场盛宴”,夕阳“张望着我 们”,生动而又充满情趣。 虚实结合。实写了校园中的游人、孩子、肥鹅,虚写了 松鼠们的忙碌,既生动,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 动静结合。由校园黄昏游人的悠然、动物的忙碌,转为 静静等候的排队的人们脸上身上的玫瑰色的光晕,增 添了画面的悠然宁谧。 写景角度的变化。由俯视与远景描写,转为平视与近景 描写,立体、全方位地表现出校园美景。刻画了黄昏 的校园既生机勃勃又宁谧悠然充满温情,烘托了学生 们和纳什排队合影的感人一幕,表达了人们的纳什的 敬意。(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2016-2017届上海高三语文徐汇区一模试卷全解读
2016-2017届上海高三语文徐汇区一模试卷全解读一积累应用 10分1. 填空题。
(5分)(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寒蝉凄切”,李清照《声声慢》下阕首句“满地黄花堆积”;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楚天千里清秋”。
(3分)【解析】注意“借助意象写秋”和“直接写秋”之区别。
(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贻笑大方”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
(2分)【解析】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中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句。
《秋水》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
经典作品中的成语有很多,需要学生特别留意,如:功亏一篑(《诸子喻山水》)。
2. 选择题。
(5分)(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A)。
(1分)A.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 河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解析】B项中“旌旗”和“舟楫”都是古代的事物,明显与浦江夜景不合。
C项诗句译文是“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浦江何来曲曲折折,江水中何来“芳甸”呢?。
D项中写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何来“平野”呢?A项中“灯火万家”和“星河一道”则比较符合题干表述。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B)。
(2分)A. 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
B. 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了孩子。
C. 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
D. 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
【解析】一是要抓住前后句子的联系,二是要能够区分选项句子的区别。
201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考生注意: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
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
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上海模考题真题-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题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教务长签名及日期课题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⑴随着谜底的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终成定局。
对于钱永健这位钱学森的堂侄有望获奖,中国媒体此前就表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
倒是至今已有多名科学家享受到诺贝尔奖殊荣的日本,显得内敛和自省。
⑵甲一年一度有一个诺贝尔奖,皆因一年一度总与中国人无缘,于是总是让中国公众和传媒感到莫名的忧伤。
虽然,我们许多时候表现了某种置之度外的洒脱,享受着“痛并快乐着”的自我满足,但骨子里依然是欲说还休,恨己不幸怒己不争。
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了世界科学的尖端水准,需以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为铺垫,综合科研能力作依托。
所以,当印度、日本等近邻陆续有人摘取诺奖桂冠,唯有中国无缘,总是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平。
⑶现在,让国人多少有所安慰的是,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上榜了。
此前,媒体就其能否获奖做足了文章。
即使《新京报》这样的新锐媒体亦不能免俗,该报2008年10月9日的新闻标题即“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在三个获奖人中,钱永健的照片被放在首位。
钱永健的名字免了,国籍更不在话下,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暗示。
事实上,另两个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多年来没少为中国人争来荣光,但毕竟久远了。
这下终于来了个接班人,能不鼓而呼之,弹冠庆之?⑷倒是日本人比较沉得住气。
今年,除了下村修获化学奖,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也获得了物理学奖。
事实是,南部阳一郎也生于日本,后来才加入了美国籍。
何况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和小柴昌俊过去也是因为在基本粒子领域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的[注],证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实力不俗。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几度播洒汗水,即将迎来收获;几度辛勤耕耘,即将结出硕果;几度怀揣梦想,即将放飞希望;成功已在招手,只等最后拼搏。
高考加油,期待奏响凯歌!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高考语文试卷及高考语文答案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答案(1)唯昭质其犹未亏(2)引以为流觞曲水(3)泣孤舟之嫠妇(4)城阙辅三秦(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山气日夕佳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①世界文学________(cuǐ 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
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只是凤毛鳞角。
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分)答:(3)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K12教育文档)
(直打版)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9分)爱着你的苦难塞壬①他在流鼻血。
但他看着我.他那苍白、虚弱的外表下有一种清澈如水的东西。
我了解他的骨头,他的肠子,他的内脏,它们一样地清澈如水。
我甚至看见了他河水一样的命运,薄薄地.现在他,我的弟弟,他在我面前抽泣,一个肉身隐退的干净的魂灵在抽泣。
②我打了他一耳光。
他流鼻血了。
我再一次遭遇到另一个自己,我的虚弱,还有跟他一样单薄、河水一样的命运。
跟任何一次一样,我会跑过去抱着他哭。
他的血滴落在我的脸上。
我哭着嚷: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呀!③面对这样的弟弟,我会无端地悲悯,悲悯我们活着,要受那么多的苦。
我总是想起我跟他一起放的那头小牛,听话、懂事,睁着大眼睛,满是泪水。
④打他,他承受一切。
也不怨你。
⑤我们是不能对视的,不,我不能注视他。
那些个有月亮的夜晚,月光安静地泻在庭院的扁豆架上、泻在天台的水井沿上.他坐在石磨上吃我给他煎的鸡蛋,他的脸勾得很低,几乎贴着碗。
我就站在他背后,他穿着白衬衣,身子是弓的,他那孱弱的样子,嵌在苍白的月光下,嵌在我心里,生疼生疼的。
他吃着我给他煎的鸡蛋。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1.默写(1)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2)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3)回看射雕处,。
(《观猎》)(4),盖以诱敌。
(《狼》)(5),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2.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下列各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重感慨。
C.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鸣翔集,锦鱗游泳。
岸止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 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
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
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
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
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 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
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
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
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
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
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三面下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尾句。
(1)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2)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3)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西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A.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
D.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6.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0分)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注】沈诞琦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
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
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
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
他说,“早看到啦。
”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
”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
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
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复婚。
”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
《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
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
”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
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
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
“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
”“沈小姐,你好。
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
”“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
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
”“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
”纳什教授又问我。
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
“是吗。
”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
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
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
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肉。
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
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
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
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是要笑死人了?”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
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
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
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