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19页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19页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刘璇 段然 刀黎云 陈香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发展
一、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 特点:以政治关系为主,曲折、复杂、多变、 不平衡
• 分期:1.1949年--1955年 2.1955年--化--1978年越南对 柬埔寨出兵 5.1979--80年代末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领域开张双边、多边的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1、政治关系领域:中国政府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 策,建设中国与东盟之间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 (1)中国与东盟方面,在2019年双方由“睦邻互信的伙 伴关系”发展为“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四)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 出兵柬埔寨
• 可分为三个层面:与印支国家逐渐由热转冷 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得到发展 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越关系从友好走向敌对,到越南出兵柬埔寨前关系破 裂;中柬关系受“红色高棉”极左政策影响
中国抓住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时机与马来西亚、 泰国和菲律宾在1974年和1975年先后建交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崛起,两者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为双方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双方的合作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贸易合作成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达到了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规模。

这一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其次,双方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石油、农产品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升级,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合作伙伴。

第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众多的投资项目,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东南亚国家的企业也积极在中国市场发展,加强了双方的经济联系。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双方的贸易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增加。

其次,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产能相对薄弱,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这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例如贸易逆差的扩大和对外部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增加。

因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需要加强产能合作,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减少贸易不平衡问题。

第三,贸易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非关税壁垒也是一个挑战。

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打破这些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推进。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深化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强政策协调,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减少贸易壁垒的存在。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荣地区之一,其商贸航运业及文化交流程度深厚,历来被多个民族所占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地区的繁华和发展引起了中国的注意。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早已不可避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和东南亚地区握手言欢,开启了两地交流往来的序幕。

在一个漫长而辽阔的土地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不断涌现出赴南洋的客栈和船队,与巴里巴里、瑶族等东南亚地区的土司交流,开拓贸易。

再到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是开放和联邦,东南亚地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以此促进了各族群体间融合。

可见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历史不仅深厚而且持续了数千年,并且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中国的外交方针中,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归属。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加强文化交流,形成了一种互相关注的交流传统。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东部诸侯国燕国、齐国、卫国就有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的“鄮人”,所谓“鄮人”就是来自岭南和福建一带的移民。

他们在东南亚生活繁殖,并逐渐形成了中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之间的桥梁。

在后世的南宋和明朝时期,一批助军、请师、高僧涌入东南亚,建立了不少道观、庙宇和学校,传播了中华文化,宣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潮州茶餐厅。

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多的是按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节日庆典”等方面展开,打破了国界的约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着“文以载道”的理念,而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当中,则注重积累并深化了祖先的传统文化。

所以当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开花结果时,却并没有改变当地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形式。

从总体上来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一种宝贵而精彩的文化交融过程。

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更为不同民族之间传承文化提供了交流交互的平台。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要。

下面列举了几个方面:
1.经济合作: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的
重要投资目的地。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地缘战略:东南亚地区位于巴士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海
峡附近,是中国南海战略的关键地区。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议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竞争,但也有合作的空间和意愿。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南海政策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3.国际地位:东南亚是中国与其他大国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
重要区域。

中国通过在东南亚加强外交和经济合作,提高了自身在该地区的国际地位。

同时,东南亚也是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大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竞争和协商的重要舞台。

总而言之,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巩固中国在南海的地缘战略优势,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地位提供机会。

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东南亚地区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周边环境的稳固。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作为中国周边重要地区,东南亚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地区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双方的联系与合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历史背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从云南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在唐宋时期贯穿了东南亚,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传播功不可没。

此外,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古代地理学者眼中称为天竺,“天竺”在梵语中指印度,但它亦代表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

在中国南海周边,泉州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在唐、宋时期与东南亚文明交往频繁,使得南海周边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而中国也因此吸收了不同文化和技术成果。

20世纪初,东南亚地区属于欧美列强殖民地范畴,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东南亚地区具有战略重要性。

为了解放台湾,中国曾一度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故不乏亲中的土著领袖。

但是,最终新政府受制于美国于是逐渐放弃了东南亚,转而向苏联寻求支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能持续发展至今,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现实状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04年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建立了全面的经贸合作关系。

此外,中国还与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些经济合作区,如南宁-河内经济走廊、昆明-新加坡通道等等。

在贸易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更加紧密,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到201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突破6300亿美元,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旅游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通过陆路、航空、游轮等多个渠道出境的游客数量达到1.4亿人次,其中东南亚地区成为了中国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这些游客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

他们的到来为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消费需求和就业机会,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感悟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感悟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感悟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政治历史文化,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他国家。

东盟强调维持多样性的统一,是因为其难以改变大一统下的多样性。

成员国之间相互间在尊重其他国家自我选择的前提下,保持着最低程度的合作态势,追求着最高程度的合作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甚至超过了它们大多数之间的外交关系。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坚持现代主权国家理念,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也坚决不让其他国家干涉本国内政。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一样,都已经成为了完全的独立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权,高度重视内政与外交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国际形势可能对国家内部事务的影响。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互动中增强共同身份认同,并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密切相互间的关系,增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东南亚国家之间及其与域外国家之间的互动还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和社会文化领域,对促进与中国在内的地区身份认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地区一体化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效应也推动了东亚、甚至亚太成为世界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未来虽都会坚持底线战略思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损害,但也会以更具潜力的美好愿景为导向,稳步推进双方合作关系朝着更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共同目标迈进,
将双方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真正落到实处,让地区国家和人民都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五、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前景
• 经济上前景广阔乐观,提高合作水平,巩固合作 基础。 • 政治上互信增强,双方高层进一步互访,制度化、 机制化进一步完善。 • 文化上加强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 安全上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合作、协作。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80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调和平共处的交往方式,把党际关系与国家间关系区别开来;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 这些政策主张有利于妥善处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敏感 问题, 2.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中国开始改变把东盟视为服务于美 国利益的同盟组织的看法,而东盟国家在对待越南地区扩张 以及抵制苏联影响扩大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了共识,建立了 合作关系。 3.东盟一些国家内部的武装动乱得到了较妥善的解决,国内 政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2、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3)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贸易博览 会 (4)2002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 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 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与 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正式开始建成运作。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二、中国与东南亚

二、中国与东南亚

二、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在地理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的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陆桥”连成一气,许多高山和大河向南伸延到中南半岛,形成山河纵列、峻岭与平原交错的地形,并伸入海洋形成许多岛屿。

奔流在这些山间的河流,大都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如缅甸的萨尔温江上游是我国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于我国的龙川江,泰国的湄南河上游在云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源为我国的澜沧江,在越南入海的红河上游为元江,它们都是国际性的河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天然水道。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诸多的“亲缘关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长期发展起来的水陆交通,把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紧密联结在一起;二、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全面受到中国文化的薰染;三、华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四、众多的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五、佛教的传播,使中国与东南亚都进入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

1、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发端很早,大抵有三途:一是南方丝绸之路,二是中国与南洋的海上交通;三是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

近代以来则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及睦南关至越南河内的铁路,还有海运与航空。

在中国西南部有一条隐藏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南方丝绸之路,它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它是一条民间开辟的道路,而且起点不在中原的京城。

南方丝绸之路由三条路段组成:一条是由蜀地(成都)经(宜宾)、汉阳(威宁)、味县(曲靖)至滇池、洱海的“五迟道”,另一条是由蜀地经邛都(西昌)渡金沙江抵叶榆(大理)的“灵关道”,两道合路后经永昌(保山)、滇越(腾冲)入缅甸的称“永昌道”。

这条道路长期是中国经缅甸达印度的古道。

通往南洋的海路始于汉代。

三国时吴国遣康泰等出使海南诸国,自晋代法显从海道归来高僧往来不绝,宋代海运至天竺国、狮子国,元明时期直航阿拉伯半岛,途中必经东南亚各国。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船队到达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印尼巨港)、进罗、满刺加(马六甲)、渤泥、苏门答腊、阿鲁等地,留下许多遗迹。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关系,这种友好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更体现在人文交流、教育交流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高层互访频繁,政府间的合作也日益深入。

双方在地区安全、海上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中国是东南亚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等合作机制,加强了经贸往来。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投资合作也日益深化,共同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教育交流、旅游交流等日益活跃。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双方的文化内涵,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教育交流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学校之间开展了师生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双方的教育事业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还体现在地区合作和国际事务中。

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加三、东亚合作等地区合作机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不仅有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助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摘要:一、引言二、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3.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4.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三、结论正文:【引言】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概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推动了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

2.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如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中国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时,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峰会等区域性会议,倡导建立南海和平合作机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4.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始终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高层互访、民间交流等途径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如对一些国家提供优惠贷款、技术援助等,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以及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贸易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贸易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贸易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是传统友好邻邦,两者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其中的投资贸易关系更是双方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持续扩大,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一、投资贸易的双向流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在此背景下,投资贸易的双向流动也不断加强。

中国将东南亚国家作为自己的重要贸易投资伙伴之一,2019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口额达到5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而在东南亚国家方面,中国也是他们的重要外贸合作伙伴之一,2019年,东盟对华出口额达到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8.6%。

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额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累计直接投资金额为2457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基建、制造业、金融等。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框架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农业合作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着更广泛的互利合作空间。

二、贸易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要得益于他们彼此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互补性。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地处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中国具备丰富的工业生产和科技研发能力。

因此,在贸易合作中,两者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共同推进着经济合作的深化。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方式多样,不仅有传统的水陆贸易,还有日益完善的数字贸易、物流配送等业务模式。

中国进口了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量自然资源、能源产品、制造业原材料和成品,同时也向东盟出口了中国制造的产品、技术等领域。

其中,电气机械、汽车及零配件、能源产品、农产品等领域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贸易合作的重点领域。

三、加强合作带动地区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不仅在激发两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进程正在推动地区的经济融合和互联互通,推动着地区经济发展从单一资源依赖和价格竞争向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转型。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经济的互补和发展,也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与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期。

随着两地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贸易往来成为双方互利共赢的途径。

尤其是自20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步伐,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二、贸易规模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

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南亚地区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贸易往来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能源、制造业、农产品、电子产品等。

三、合作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领域。

首先是能源合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能源需求,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合作。

其次是制造业。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彼此之间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合作成果显著。

此外,农产品、旅游、金融服务等领域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四、贸易壁垒尽管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在贸易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间的贸易纠纷。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双方的贸易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而地区间的贸易纠纷也给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环境。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依然充满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两地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驱动力。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地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两地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理的接近性也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城市关系缔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城市关系缔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城市关系缔结现状分析》摘要:截至2016年12月20日,根据中国友好城市联合会的统计数据,中国与东盟10国共建立友好城市166对,其中越南34对、泰国33对、菲律宾28对、印度尼西亚21对、柬埔寨16对、老挝14对、马来西亚11对、缅甸7对,文莱和新加坡各一对,而且中国与越南首都河内市、泰国首都曼谷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与大马尼拉市、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特区、柬埔寨首都金边市、老挝首都万象市、缅甸原首都仰光市和仰光省、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均建立有友好城市关系,在中国方面,从与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好城市的省份来看,除了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和贵州以外,中国有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其中建立关系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是广西48对、云南22对和广东13对,福建省共建立友好城市84对,其中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城市9对,占总比重的11%,而中国其他省份与东南亚缔结的友好城市数量占各省友好城市总数比例都在10%以下,其中中国缔结友好城市数量超过100对的4个省份江苏(300对)、山东(180对)、广东(173对)、浙江(101对)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的友好城市数量分别是6对、7对、13对和1对,分别占本省缔结友好城市总数的2%、4%、8%和1%摘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快。

双方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交流历史悠久,经济合作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双方所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类型多样。

本文首先分析了双方建立的188对友好城市关系,并将其主要分为5种类型,包括中心城市交往、边境城市的经济合作、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祖源与宗教文化因素的城市交流、特定人物所牵线的友好城市等,体现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所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类型的特色。

其次,本文以中国与泰国的友好城市关系为例,以此展现出两国友好城市交往的多样性和双方公共交往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东南亚;友好城市;公共外交;类型分析[中图分类号] D8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4-0039-10Abstract: Al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ister citi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s relatively late, its development is fas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border trader because of adjacent geo-economy, the prospect of cooperation,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long-term cultural exchange,there are various sister citi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rticle, 188 sister cities in this region would be classified as five types: metropolitan, border city, economy cooperation,cultural factors,and specific characters’ promotion. Then, as an example, sister ci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reflect divers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Key Words: Southeast Asia; Sister Cities; Public Diplomacy; Type Analysis友好城市的建立是二戰以来由法德两国肇始,旨在消除敌视情绪、加强两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的新型外交形式,它通过协议的形式在城市之间建立起一种固定的联谊和合作关系,从而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合作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合作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合作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日益强大的实力,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

1.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逐年上升。

中国的出口商品深受东南亚国家的欢迎,而中国也从东南亚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资源。

这种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许多工厂和生产基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此外,中国的投资还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东南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以其稳定增长和科技创新的经验,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东南亚国家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适应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也成为一个值得学习的范例。

中国在高速铁路、港口、水电站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经验对于东南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发展水平具有启示作用。

3.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中国游客的增加对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人的购买力和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喜欢到东南亚国家度假和旅游。

这为东南亚国家创造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并刺激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双边旅游交流也有助于增进了解,推动文化交流与互相学习。

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海洋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中国则在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领域具备强大的实力。

双方可以合作开发渔业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领域,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反思及展望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反思及展望

2020年第1期南洋问题研究No.12020(总第181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8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㊁反思及展望周士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ꎬ上海200233)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02-12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东南亚安全格局对我实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的影响研究 (16ZDA091)㊀㊀㊀作者简介:周士新ꎬ男ꎬ安徽霍邱人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ꎬ法学博士ꎮ㊀①㊀参见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校注»ꎬ北京:中华书局ꎬ2000年ꎮ摘㊀要:中越于1950年1月28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ꎬ标志着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真正开始ꎮ70年来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既经历过敌对和挫折㊁冷漠与警惕ꎬ也呈现出缓和与改善㊁睦邻和友好ꎬ当前进入了密切沟通合作的新时代ꎮ从历史上看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互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战略经验ꎬ例如ꎬ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ꎬ不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他国家ꎻ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ꎬ也坚决不让其他国家干涉本国内政ꎻ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增进地区和平与繁荣ꎻ尽量避免域外因素无谓干扰ꎬ协商一致自主解决相互间的问题ꎮ同时ꎬ双方也汲取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挫折和教训ꎬ如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国家实力和能力的限度ꎬ尽量采取避免伤害对方的行为ꎬ不要对其他国家期待太高ꎬ也不要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ꎻ不能现实主义地考虑地区热点难点问题ꎬ更不能陷入安全困境而无法自拔ꎬ而是要建设性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ꎬ以合作促进可持续安全和繁荣ꎮ展望未来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要站高位ꎬ塑造命运共同体理念ꎻ望长远ꎬ巩固和增进致力于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ꎻ稳住心ꎬ维持地区合作机制稳健运行ꎻ亮实处ꎬ让双方合作项目工程成为增强相互认同的粘合剂ꎬ让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体验到平等互惠㊁合作共赢产生的获得感ꎮ关键词:东盟ꎻ周边外交ꎻ命运共同体ꎻ战略伙伴关系ꎻ新时代中图分类号:D8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20)01 ̄0002 ̄12追根溯源ꎬ东南亚是一个地理概念ꎬ更是一个政治概念ꎬ产生于冷战初期最为激烈的美苏争霸之时ꎮ然而ꎬ几十年来ꎬ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演进ꎬ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地区一体化的发展ꎬ东南亚的地理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常识ꎬ而其政治属性与其经济和社会文化属性一起成为地区环境的一部分ꎮ从历史上看ꎬ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ꎮ特别是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ꎬ不仅与中国存在更长久㊁更密集的接触史ꎬ而且形成了相互间复杂而纠结的恩怨情仇ꎮ历史上的郑和下南洋㊁周达观出使真腊①等体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互动关系以及对这些国家的认知ꎬ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为人津津乐道的轶事ꎬ不仅增添了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ꎬ也为当前各国相互处理双多边关系时2提供了参考借鉴ꎬ推动或阻碍着地区国家间多双边合作ꎮ近代以来ꎬ中国与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遭受到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ꎬ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国家ꎬ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各种形式摆脱了殖民统治ꎬ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政权ꎬ进入国家建设的新时期ꎮ然而ꎬ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斗争也波及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ꎬ导致地区国家在政治体制上的多样性和地区形势的不稳定性ꎮ正是如此ꎬ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月28日建立了外交关系ꎬ同年4月13日和6月8日ꎬ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也与中国正式建交ꎬ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ꎬ至今已经有70年历史ꎮ70年来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不断发展演进ꎬ成为中国推进和发展周边和地区外交的重要表现ꎬ东南亚也逐渐成为中国周边最具活力的次地区ꎮ从发展过程上看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大致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ꎬ在坚持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旗帜下ꎬ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ꎬ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ꎮ在60年代ꎬ随着中国与美苏关系都比较紧张ꎬ与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也陷入低谷ꎬ甚至出现破裂的现象ꎮ在70-80年代ꎬ随着中美关系转圜和转暖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转好ꎬ并与大多数建立了外交关系ꎮ在冷战结束后ꎬ中国很快与所有东南亚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ꎬ加入到东盟倡议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ꎬ并始终发挥着建设性的推动作用ꎮ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进一步推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ꎬ并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提出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加速了相互间的一体化进程ꎮ当前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迈入新时代ꎬ因此ꎬ总结过去70年来的双方关系ꎬ对理解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方向ꎬ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考量因素ꎬ以及地区国家共同的利益与关切契合点等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ꎮ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经验从地理上看ꎬ当前的东南亚地区至少有11个国家ꎬ有的具有悠久的大一统历史ꎬ而有的则是近现代以来逐渐形成并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ꎮ即使从目前情况来看ꎬ最晚获得独立的东帝汶尚未加入到该地区其他10个国家组成的东盟ꎮ另外ꎬ东盟只有5个创始成员国ꎬ加上文莱ꎬ统称为东盟老成员国ꎬ而其他4个中南半岛国家ꎬ越南㊁老挝㊁缅甸和柬埔寨ꎬ则被称为东盟新成员国ꎮ东盟10个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制度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等也存在较大差异ꎬ内外政策也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ꎬ相互间的双边关系并不都总是比其与有些非东盟国家①的关系更为紧密和融洽ꎮ因此ꎬ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不完全一样ꎬ很难使用某个统一的模式来进行阐述和分析ꎬ更不能以某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ꎮ然而ꎬ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经过了70年的外交互动过程中ꎬ还是存在着一些值得各方都应比较赞同的经验ꎬ成为当前和未来应继续共同遵循的圭臬ꎮ首先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政治历史文化ꎬ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ꎬ而不是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他国家ꎮ除了泰国ꎬ东南亚国家在近现代都曾被西方列强殖民过ꎬ有些甚至不止被一个西方列强先后殖民过ꎮ例如ꎬ菲律宾先后成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ꎬ二战时期一度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ꎬ后来再次沦为美国的殖民地ꎬ直到1946年7月4日ꎬ美国才同意菲律宾独立ꎬ并在1951年与菲律宾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ꎬ至今对菲律宾仍具有较大的影响ꎮ新加坡曾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ꎬ二战期间一度被日本占领ꎬ后来英国恢复了殖民统治ꎬ1959年实现自治ꎬ1964年9月与马来亚㊁沙巴㊁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ꎬ但在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ꎬ成立新加坡共和国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ꎮ处于东南亚最边缘的东帝汶历史上长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ꎬ1975年得到葡萄牙政府的授权①为行文方便ꎬ如果不需要包括东帝汶ꎬ本文会使用东盟国家代替东南亚国家ꎮ 笔者注3实行民族自决ꎬ但在当年却沦为印度尼西亚的第27个省ꎬ直到2002年5月20日才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正式成立了东帝汶民主共和国ꎮ另外ꎬ中南半岛的越南㊁老挝和柬埔寨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ꎬ是法属印支联邦的一部分ꎬ但越南和老挝经过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ꎬ而柬埔寨却因为国内冲突引发联合国介入ꎬ最终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ꎬ而3国在体制机制上仍具有较强的相似性ꎬ相互间的各领域㊁各层级联系依然非常密切ꎮ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相似ꎬ中国在经历过长期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和国内解放战争后ꎬ也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ꎮ尽管中国与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ꎬ但发展道路很快就发生了变化ꎬ在对外政策上既存在一致性ꎬ但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ꎮ在冷战时期的一段时间内ꎬ出于维护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ꎬ中国曾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具有一定的联系ꎬ引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紧张ꎬ甚至和印度尼西亚外交关系的中断ꎮ然而ꎬ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改变了这一政策ꎬ为建立㊁改善和恢复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ꎮ从当前中国来看ꎬ东南亚国家似乎是一个整体ꎬ然而ꎬ冷战时期的东南亚国家却处于相当分裂的状态ꎬ东盟的建立也没有将这些国家凝聚在一起ꎮ冷战结束后ꎬ随着东盟逐步扩员ꎬ内部凝聚力一度不仅没有增强反而有所减弱ꎬ使之成为东盟内部始终强调推进的主题ꎮ东盟即使在宣布建成共同体后仍没有放弃这一政策理念ꎮ东盟强调维持多样性的统一ꎬ是因为其难以改变大一统下的多样性ꎮ[1]成员国之间相互间在尊重其他国家自我选择的前提下ꎬ保持着最低程度的合作态势ꎬ追求着最高程度的合作可能ꎮ在这种情况下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甚至超过了它们大多数之间的外交关系ꎮ其次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坚持现代主权国家理念ꎬ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ꎬ也坚决不让其他国家干涉本国内政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ꎬ民族自决理念成为全世界广大殖民地国家的强烈诉求ꎬ并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ꎬ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取得了成功或部分成功ꎮ一些前殖民地国家依然是所谓的英联邦㊁法语国家组织㊁葡语国家共同体的成员ꎬ显示出相互间历史纽带所产生的现实效果ꎮ由于中国和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是后发国家ꎬ政治经济上长期受制于西方垄断的世界体系ꎬ脆弱性所产生的敏感性相当强烈ꎮ然而ꎬ中国和东南亚前殖民国家一样ꎬ虽然依然残留着一定程度的后殖民思维或行为ꎬ但都已经成为了完全的独立国家ꎬ在内政外交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权ꎮ也正是如此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高度重视内政与外交的相互作用ꎬ特别是国际形势可能对国家内部事务的影响ꎮ无论是在冷战时期ꎬ还是在后冷战时期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坚持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ꎬ绝不允许其他国家干涉自己的内部事务ꎮ中国和东南亚的缅甸及印度尼西亚都倡导和高度重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或 潘查希拉 等ꎬ成为地区国家指导相互间关系的重要理念和指导原则ꎮ无论是东盟在1976年2月24日通过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还是后来的«东盟宪章»都将之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2002年11月4日通过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及«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作为共同的指导准则ꎬ特别是中国在2003年10月8日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ꎬ体现出双方在处理相互间关系上的高度一致性ꎮ虽然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的考虑ꎬ东盟认可了所谓 保护责任 的正当性ꎬ[2]并为此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ꎬ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ꎬ却依然最大程度地保持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ꎮ这从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的建立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ꎮ一般来说ꎬ人权问题是个非常泛化的概念ꎬ往往会超越主权国家边界ꎬ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某个主权国家内部的ꎬ因此人权问题经常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问题ꎮ然而ꎬ东盟成立的人权委员会却是政府间性质的ꎬ即成员国内部的人权问题是其内部事务ꎬ通过与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具有较多业务联系的本国人权委员会采取措施进行管理ꎬ东盟或其他东盟成员国并没有权利进行干涉ꎮ因此ꎬ即使缅甸出现了因若开邦危机而引发难民问题ꎬ甚至导致缅甸和孟加拉国之间的矛盾ꎬ但东盟仅在内部讨论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ꎬ寻求通过能力建设等帮助缅甸缓解和解决棘手问题ꎮ[3]当然ꎬ这并不能完全杜绝部分东盟国家ꎬ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ꎬ 4在东盟框架之外评论缅甸难民问题ꎬ并向缅甸政府施压ꎮ东盟国家认识到ꎬ单纯的政治外交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ꎬ反而会恶化相互间的关系ꎬ影响东盟的团结和凝聚力ꎮ当初缅甸军政府曾多次威胁要退出东盟ꎬ在泰国等推出 建设性接触 后ꎬ与东盟的关系才有所好转ꎬ[4]开启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ꎮ再次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互动中增强共同身份认同ꎬ并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密切相互间的关系ꎬ增进地区和平与繁荣ꎮ东南亚地区一体化是从冷战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ꎬ从最初建立自贸区构想ꎬ到2015年12月底宣布建成包括政治安全㊁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支柱的共同体ꎬ到目前依然在继续塑造 一个愿景㊁一个身份㊁一个共同体 的进程ꎻ从最初东盟内部各职能部门会议和领导人会议ꎬ到目前东盟+1㊁东盟+3㊁东盟+6和东盟+8等各种综合性㊁多领域㊁多层级合作机制ꎮ无论是东盟地区论坛㊁东亚峰会还是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等都促进了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多边机制成为讨论国际和地区热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要平台ꎮ无论是东盟自贸区㊁东盟+1自贸区还是已经完成谈判进程ꎬ开始进入签署程序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ꎬ[5]都在增强越来越广范围的地区一体化程度ꎮ此外ꎬ除了缅甸㊁柬埔寨和老挝之外的东盟成员国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ꎬ对维持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具有较大影响ꎮ东盟+3(中日韩)金融合作促生的清迈倡议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对维持地区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新秩序建构具有重要保障作用ꎮ[6]此外ꎬ东南亚国家之间及其与域外国家之间的互动还越来越多体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ꎬ对促进与中国在内的地区身份认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ꎮ与此同时ꎬ地区一体化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效应[7]也推动了东亚㊁甚至亚太成为世界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ꎮ东盟在捍卫自己在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具有中心地位的同时ꎬ[8]也在加紧协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认可和支持其提出的更多包容性议题ꎬ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增强更强动力ꎮ最后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尽量避免㊁排除甚至排斥域外因素干扰ꎬ坚持通过小多边或双边方式处理和解决相互间的问题ꎮ东南亚国家主要是中小国家ꎬ绝大多数军事安全实力并不强ꎬ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ꎬ综合实力相当弱ꎬ因此在参与管理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过程中往往会瞻前顾后ꎬ犹豫不决ꎬ为域外国家发挥影响作用提供了各种机会ꎬ往往产生有悖于这些国家的意图和利益的结果ꎮ因此ꎬ东南亚国家坚决反对外部力量干涉自己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各种事务ꎬ不愿屈从其他国家的意志ꎬ更不愿意被认为是牺牲了本国利益ꎬ导致政府在国内的政治合法性降低或崩溃ꎮ在这种情况下ꎬ相关问题的直接当事方组成的双边㊁小多边方式[9]㊁诉诸第三方国际机构和邀请他国建设性干预处理或解决地区棘手问题ꎬ往往会成为最为常见的方式ꎮ以领土主权和海域管辖权划界为例ꎬ东盟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ꎬ其中很多都是通过长期的双边外交谈判方式解决的ꎬ还有很大部分仍在以这种方式处理之中ꎬ在最终解决方案达成之前处于相对搁置的状态ꎮ当然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10]及新加坡[11]在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ꎬ诉诸国际法院解决了相互间的岛屿划分和海域划界的问题ꎮ泰国和柬埔寨在因边境划界纠纷而产生冲突后ꎬ拒绝了东盟和联合国的调停ꎬ但在柬埔寨请求国际法院重申1962年裁决结果[12]后放弃了继续纠缠ꎬ维持了两国关系的稳定运行ꎮ当然ꎬ最为典型的还是部分东盟国家之间及其和中国之间在南海地区的争端ꎮ尽管只有中越之间通过双边外交谈判方式解决了北部湾内的划界问题ꎬ中菲之间也开启了双边谈判进程ꎬ但其他解决方式仍没有启动ꎬ或没有得到有效启动ꎮ与此同时ꎬ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继续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ꎬ推进磋商 南海行为准则 的进程ꎬ在没有域外国家参与的情况下ꎬ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70年的外交互动进程ꎬ反映出双方都希望在维持底线思维的基础上ꎬ促进最高程度的双多边合作ꎮ也正是如此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外交理念上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ꎬ推动着双方关系从相互漠视敌对㊁有限有效互动㊁建立信心和信任ꎬ到促进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建设ꎮ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奠定了加强合作的信任基础ꎬ而双方在许多国际和地5区事务中相互协商协调ꎬ也增强了地区一体化演进动力ꎮ当前ꎬ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ꎬ而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ꎬ[13]充分体现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合理性ꎮ当然ꎬ无论是东盟国家强调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的 东盟方式 ꎬ还是中国高度重视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都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主张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基本准则ꎮ从一定程度上看ꎬ中国与东盟从对话伙伴到全面伙伴ꎬ从1997年12月16日开始的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 到2003年10月8日开始的 致力于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的身份建构也充分反映了这一进程ꎬ成为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ꎬ甚至东盟与其他大国发展关系的典范及重要参考ꎮ二、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反思然而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毕竟不是同一等量级的邻国ꎬ而且邻国之间也并不总是会和睦相处的ꎬ双方之间的互动可以增进对对方的外交行为模式和理念的了解和理解ꎬ但却不一定会让一方自觉接受对方的外交政策实践及其产生的结果ꎮ正如不同经典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的不同核心范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性和矛盾性一样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ꎬ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ꎬ都既存在着相当强的动力ꎬ但也具有相当高的限度ꎬ推进也制约着国家间关系的程度ꎮ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也并不总是和平友好的ꎬ冲突甚至战争也存在过ꎬ邻国间的传统安全困境意识[14]至今依然困扰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ꎬ成为双方在处理双边甚至多边问题时经常考虑的因素ꎮ也正是如此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70年外交互动中的有些政策教训非常值得双方深入反思ꎬ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更稳健关系必提供借鉴ꎮ首先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要认识到自己实力和能力的限度ꎬ避免采取过度刺激对方的行为ꎬ更不要做出自己无法兑现的承诺ꎬ以防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ꎮ作为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大国ꎬ中国的实力㊁能力和影响力依然是非常有限的ꎬ中国的地区性和全球性抱负往往也应与此保持一致ꎬ不能以居高临下的霸权心态看待东南亚国家ꎬ更不能对其诉诸强权政治ꎬ迫使其遵从中国的战略意志ꎮ从历史上看ꎬ尽管中国并没有建立地区霸权的野心ꎬ但在支持部分东南亚国家共产党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影响ꎬ与部分国家还存在华人国籍问题ꎬ让这些国家对中国产生强烈的戒备和猜忌心理ꎬ不愿意甚至不敢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外交关系ꎬ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因此疏远甚至恶化了ꎮ与此同时ꎬ中国的支持政策并没有产生多大效果ꎬ反而耗费了大量的战略资源ꎬ恶化了周边战略环境ꎬ影响了国家建设的进程和质量ꎬ最终不得不改变直至放弃这种超出自身实力ꎬ且易造成双输局面的战略行为ꎮ从东盟的角度来说ꎬ虽然始终强调在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的中心地位ꎬ包括中国在内的对话伙伴也高度认可并支持这一点ꎬ但东盟并不能迫使其成员国甚至对话伙伴接受可能损害其国家利益的过分要求ꎮ东盟不会试图奢求自行其是ꎬ[15]更不会建立一种能超越其成员国或对话伙伴国家主权的集体霸权ꎮ一旦东盟国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陷入分歧ꎬ甚至因分歧而导致冲突ꎬ就有可能导致东盟分崩离析ꎬ反而会削弱东盟国家在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ꎮ东盟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并不充分ꎬ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不得不秉持中立政策ꎬ避免因不能落实某些集体性决策而陷入困境ꎮ[16]例如ꎬ东盟在没有与中国磋商的情况下ꎬ在2012年7月单方面通过了«东盟关于南海问题的六项原则»ꎬ[17]不仅没能将其纳入到有中国参加的地区多边会议最终政策文件中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与中国发展更紧密合作关系的环境ꎮ其次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要认识到对方实力和能力的限度ꎬ避免对其他方存在过高期待ꎬ提出一些对方无法兑现的要求ꎬ以防引起对方的不满ꎮ从中国的角度来看ꎬ与东南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确实能为自己提供总体有利的战略环境ꎬ甚至为经济持续性高速发展提供许多机会ꎬ与东盟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密切协作为自己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重要动力和机遇ꎬ也奠定了信心基础ꎮ然而ꎬ东盟6。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强合作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当前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

历史背景:从“侨乡经济”到“自由贸易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侨乡经济”。

中国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大批华侨涌向东南亚,寻求商业和工业机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这些华侨通过各种方式,如创立企业、设立银行、建立学校等,建立起了与本地居民相互依存的经济和文化网络。

这一时期的华人商业社会成为中东南亚经济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中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双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中国依托侨界资源,通过加强华文教育和中资企业的投资,挖掘和开拓了中东南亚市场。

同时,东南亚国家也将中国看做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

1991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建立了对话关系,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段新的阶段。

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协议》。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CAFTA逐步铺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的目标。

当前现状:贸易额逐年增长,潜力无限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继续走向深化。

双方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东盟国家中,中国已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2019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65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占净进出口额的17.2%。

其中,以新加坡为例,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来源国。

除了贸易往来,中东南亚之间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如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物流等。

东南亚国家在这些领域中不断培育适合中国投资的机会和项目,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未来展望: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将继续朝着更加紧密的方向迈进。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与南海争端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与南海争端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与南海争端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这种关系一直存在着紧张与合作的两面性。

尤其是南海争端的出现,更加凸显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南海争端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

文化、经济和民间交流是促进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很高。

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使双方都意识到保持稳定合作的重要性。

然而,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与冲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南海争端。

南海作为一个富含资源的地区,引发了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之间的争夺。

各方对于南海的主权归属、领土划定以及资源开发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南海争端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争端的升级使得地区局势紧张,互不信任的情绪日益加深。

一些东南亚国家倾向于将南海争端国际化,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和干预,如与美国等国家进行合作。

这使得中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正如许多国际关系学者所指出的,南海争端无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全部。

尽管存在争议和冲突,但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对话也从未中断。

中国一直强调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争端,并致力于通过制定行为准则等方式维护地区稳定。

除了南海争端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例如,在经济、教育、文化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双方都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互信与理解,为解决南海争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可以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元的。

南海争端只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整体。

双方都应该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磋商,通过寻求共同利益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在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与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区域合作的深化,双方将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

第九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东南亚经济与贸易》PPT课件

第九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东南亚经济与贸易》PPT课件

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中国文化产业源源不断输出的通道,东 盟国家的优秀文化会被引进中国。这有利于中国和东盟 各国的文化互鉴,促进彼此了解。
■ 旅游 据越南统计总局统计,2018 年底,越南已接待中国游客 大约500万人次,比去年同 期增长19.9%。
■ 文化 2019 是 中 国 -东 盟媒 体交 流 年 , 第二届中国-东盟 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 。
贸易畅通
中国倡议与东盟各国实现互联互通,是希望通过加强 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7000
6000
5878.7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5148.2
4803.944721.6
4436.1
4522
4001 3628.5
2927.75
2311.13
2025.02
2130.07
1606.37
1303.7 1058.83 782.52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图1 2003-2018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亿美 元)
资金融通
◆ 坚持开放合作 ◆ 坚持和谐包容 ◆ 坚持市场运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合作的契机
1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的2.0版本
2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
重要路径
3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涵
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利益共同体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材料进行逻辑推断,这种情况在阅读中国外交档案时出现的频率尤其高。

另外,由于在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时存在着双轨制的对外联络交往方式,也就是说除了外交系统,还有党的对外联络系统,有时甚至还要加上军事情报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采取的相关具体措施,对于最终决策的影响有时比较难以判断,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外交事务的细节问题时常常遇到类似情况:面对同样一个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提出了一个分析建议,外交部也提出了一个分析建议,但最终中央作出的决定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面貌。

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情况就显得比较棘手,因为缺少任何一个部门的关键环节,就无法真正客观地还原外交活动的历史细节。

而在目前的环境和状况下,要想做到尽可能地聚拢所需材料,无疑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述因素都在无形中提升了研究难度,是制约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可能还存在的一个影响就是党史研究本身的特殊性同外交史研究的敏感性之叠加所带来的现实张力。

按照党史研究的相关要求,既要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属性,又要高度遵循政治要求。

要真正把握好这个尺度,对于很多历史研究者来说存在着实际困难,而这一点在外交史研究中又被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当相关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之际,常常会遇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境况,目前真正能够充分接受并顺利刊发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成果的学术阵地依然较为狭窄,而在各类学术考评机制盛行的文化环境下,显然不利于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这同样是需要整个历史学界今后加以认真考量的一个复杂问题。

尽管存在如上困难,笔者仍然相信每一位从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学者都期望看到,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视野能够愈加开阔,环境氛围能够更加宽松。

从现实角度观之,无论是当下还是将来,当代中国外交史与中共党史并行研究的架构必须得到维持和发展,这不仅因为整个新中国的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中共领导下的外交史,而且党史研究领域形成的一些方法以及发掘和思考问题的很多理论意识,都对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具有非常显著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望中国与东南亚未来的双边关系,就中国目前与东盟的关系而言, 双方既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又是时下及将来都不可分割的贸易合作伙伴,和则两利、战则两伤,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寻求一种能够妥善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 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推进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 中国对南海享有的绝对主权不容置疑和挑衅, 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该区域争端将直接推动中国大海洋战略的实现,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狭隘民族主义的盛行和非政府组织的深度介入 除了上述的资源与领海问题外,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受到来自宗教、民族主义和国际犯罪组织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加入 WTO 以来,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冲击,但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低收入国家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也空前加强。作为中国近邻的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次区域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 中国因加入WTO而获得的更多的市场准入,在极大削减进出口中间品的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削减了东南亚国家此前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优势。 为此,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潜在排华情绪开始蔓延在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与国民之间, 而东南亚各国国内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又加速了这一不正常情绪的扩散。事实上,不论是此前的中越、中菲之间的海上船只冲突,抑或是近期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持续对峙,其事件核心就在于东南亚国家民众内心潜在的排华情绪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蔓延。 不可否认,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 也在能源、资源与就业上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了轻微的负面影响,但这些都不足以形成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政客是别有用心、试图为转移国内社会矛盾而寻找借口。 当然,民族主义盛行并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80 年代在东南亚国家涌现的非政府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涉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有数据表明, 随着东南亚各国的日益开放和外国势力的不断渗透, 国内各种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甚至于在各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外政治外交上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本国主义思想, 而这些信奉西方价值观的政治势力的深度介入,也就必然会制约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外交活动。他们不断负面宣传中国的政治外交政策, 甚至使用 “新 殖民主义”“中国威胁”等极富有舆论导向性的词汇,试图达到恶化双边关系的目的。同时,动荡的国家政权也为这些西化组织提供了极好的生存土壤,他们借助所控制的舆论资源,与多方政治势力相互勾结形成利益网络,打着“人权” 、领土等旗号公然挑衅中国, 这点在近几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中国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也越发表现出担忧和不 信任。 以经济利益为实质的南海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东南亚国家近些年来频频对中国加以指责,并试图在海上挑起事端,将南海问题复杂化、 国际化,“中国威胁论” 成为了某些国家宣泄国内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的手段。本文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联系、 领海资源争端以及倡导民族主义和西化理念的非政府组织等问题对中国与东南亚双边关系做出浅析。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的近邻, 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双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此而产生的地缘政治和利益冲突也日益加深,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也越发表现出担忧和不信任,南海争端进一步加剧,军备逐步升级,双边关系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维持了从 1997 年金融危机到2012年这十几年的平和关系之后,双方就再次因南海、资源问题而卷入纠纷, 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简单地说,双边关系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更是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联系、 领海资源争端以及倡导民族主义和西化理念的非政府组织等因素为主导。
二:在南海资源争端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从1990 年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在这时期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从这一阶段起, 中国展开了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经济对话, 也由此展开与东南亚次区域合作。从事实上看,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东南亚各国一度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潭, 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政局的动荡,东南亚各国总体实力受损明显,在这一时期选择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边关系成为必然,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关系是一种折中后的选择。但不得不说,金融危机后的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得到了深远发展,也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的自由贸易协定奠定了合作基础。1997 年 12 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了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江泽民主席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并由此奠定了双方面向 21 世纪睦邻友好伙伴关系的准则和目标,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关系上升到制度化和长期化。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此后的中国—东南亚双边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2 年中国与东盟在金边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式启动,随后双方又多次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建成后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双边关系得以蓬勃发展。 然而中国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国力空前, GDP 在 人均总和、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超越了东盟,东南亚国家在贸易、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都感受到所谓的“中国威胁” ,由此双边领土争端不断升级,矛盾纠纷也愈演愈烈,其中“南海争端”更是双边摩擦的焦点。 所谓“南海争端” ,就是指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上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发表的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报告认为, 南源。由于南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该地区极其复杂的地形海势以及联合国对该地区模糊的海域划分,导致东南亚各国一直对该地区虎视眈眈,甚至有些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直接出兵控制了我国南沙的部分岛屿,并一度形成了岛礁五国六方(中国、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中国台湾) 、海域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所控制的混乱局面。2002 年底,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正式生效,到 2009 年为止的七年来,各方都自我克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 2009 年起,菲律宾率先以法案的形式强占我国南沙诸岛,进而挑起新一轮各方南海争端;随后印尼、越南等国纷纷效仿,都试图在南海资源争端中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或立法或军备,使南海争端步步升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也一度陷入紧张,至此, 因南海丰富资源和中国地区实力的迅速增长而导致的双方冲突正式埋下引火索。
一:在汉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压抑中寻求的心理慰藉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 经济往来历史悠久,史料记载说早在两汉时期就有汉人往来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繁盛开明的大唐王朝,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更是建立了宗主从属的政治关系;进而在两宋时期,中国则成为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中心, 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发展到了顶峰。然而大宋皇室政权在维持了与东南亚各国繁盛的货物贸易外, 逐渐失去了对国家宗主从属的政治管理权威, 东南亚各国也因此在政治上变得更为独立。 时至今日, 中国历史上对东南亚国家在文化上的影响也逐渐发展成为东南亚排华的潜在因素之一,以受中国文化薰陶最深的日本为例,由于历史上一直生活在中国文化影响下,民族文化的缺失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化去中国化的最主要动力。由此,长期处于从属国地位的东南亚国家也必然会因为自身在文化上的压抑而产生对中国文化上的抵制情绪, 这是一种潜在的意识心理,却近乎贯穿于近现代东南亚对华关系中。近些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牵动了东南亚国家的神经,他们也在不同场合鼓吹着“中国威胁论” 。事实上,东南亚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制造领土争端也正是源自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对中国南海资源的垂涎。
至此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