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第二单元 单元方案
三年级下册道法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三年级的达依桑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标题:理解道安
目标:
—怎么样?向学生介绍道安的基本概念
—怎么样?帮助学生了解道教在我国文化中的意义
—怎么样?让学生欣赏老挝的教义
会期:5周
第1个星期:
达瓦姆简介
—引进道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哲学中的意义
—讨论Daoism的历史和起源
—读一个有关老挝语及其教义的短篇小说
第二个星期:
Daoism的基本原则
—讨论阴阳的概念
—探索达乌瓦特信仰的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让学生参加关于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的小组讨论
第3个星期:
老挝的教义
—阅读和分析"道德静"节录
—讨论老挝的主要教义,例如简单、谦卑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体现这些教义
第4个星期:
Daoism与我国文化
—讨论Daoism对我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影响
—观看关于Daoism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意义的视瓶
—让学生根据道瓦特原则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第5个星期:
审查和评估
—审查Daoism的关键概念和教义
—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怎么样?让学生写一个简短的反思他们学到了多伊桑
结论:
到这个单位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对道教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基本的认识。
他们也应该能够欣赏老挝的智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一些道教的原则。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教案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社区生活是培养儿童公民意识的重要领域。
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是儿童形成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
三年级的儿童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对社区的人、事、物较为熟识,对社区也有一定的情感认同。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和为社区服务的意识淡薄。
因此,本册书根据“社区与家乡”这个学习主题设计了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主要包括从地理位置,从空间中的人、物、事的角度了解社区和家乡,引导学生为社区和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的家在这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我能做点什么”。
前者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后者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者有先后逻辑关系。
本节课我围绕后者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公民的责任意识。
由于此课是为微课推送,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流,我把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学习形式转化为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习,主要以案例引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居住地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能想办法解决,让居住地更美好。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安全有效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并且能用的自己方式,参与当下社区的防疫工作,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主人翁意识,能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有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针对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寻求改进方法。
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教学难点:增强责任感,做社区小主人。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邻里的温暖-1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邻里的温暖-1教案邻里的温暖》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2.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方法。
3.研究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树立规则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感受邻里生活带来的快乐与温暖,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1.引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戚却跟我们住得很近,有时甚至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不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却和我们朝夕相处,好像一开门就能见到他们,他们是谁呢?2.学生回答。
3.小结:对,他们就是我们的邻居,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跟邻居相关的话题。
板书:邻里的温暖。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引出话题,简单明了。
二)环节二:分享交流感悟体验——邻里真温暖活动一:说说我家的邻居我们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郊区,都有自己的邻居。
你对你的邻居了解吗?分享交流。
小结: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邻居,邻里关系也不尽相同。
有的亲如一家,有的是点头之交,有的因为一件事情让彼此熟识。
无论怎样,邻里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打交道的人。
活动二:感受邻居的温暖谈话: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你或者你们家得到过邻居的哪些帮助呢?你们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呢?学生交流。
小结:邻里间,天冷了,XXX端来的一杯热水让你感到温暖;生病时,隔壁叔叔医院忙前忙后像家人一样焦急;有困难,热心的邻居跑前跑后为我们排忧解难。
这互相关心、相互关照不就跟一家人一样吗?难怪有人说远亲不如近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板书:关心关爱。
活动三:我为邻里送温暖1.过渡:邻里互助,生活和睦,我们在感受邻里温暖的时候,能为邻居做些什么呢?2.学生分享。
3.小结:其实邻里之间这种亲情也好,温情也好,还有很多很多。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与学校规章制度相关的内容,如校园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3. 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了解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所起到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内容,并掌握校园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内容。
3.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三、教学方法课前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感知本单元的重点;课堂讲解与示范的相结合;情境教育法,引导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掌握研究;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学校规章制度相关的内容。
2. 教学难点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英文课前的情景模拟,引出本单元需要研究的知识点。
2. 研究(25分钟)- 第1课研究家规、校规的意义- 第2课研究校园卫生- 第3课研究校园安全- 第4课研究校园秩序- ...3. 讲解(10分钟)讲解本单元中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4. 练(15分钟)- 读一读,想一想,你的家规有哪些?- 合作完成校园安全或秩序情景演练。
- ...5. 作业(5分钟)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书面笔记。
六、教学反思认为本单元中情境教育法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将来的教学中要多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心态放松,乐意投入学习。
同时,作业可以增加合作完成的部分,使学生之间互动更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家好邻居》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的主题为《我家好邻居》,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该课程主要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友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综合运用,有重点有难点地讲解和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树立互助、合作、包容、友好的邻里关系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教学内容1、课时名称:我家好邻居2、教学目标:(1)了解邻里关系的意义和构成;(2)明确家庭规矩的重要性和意义;(3)学习礼仪规范和礼仪用语;(4)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5)引导学生关注家庭、邻里和社区的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1)了解邻里关系的意义和构成;(2)明确家庭规矩的重要性和意义。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情境教学法的指导下,本次教学将更加注重搭建情境,营造现实情境,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思考,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案例教学法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会运用丰富的案例,让学生通过举例,加深对邻里关系的认识,明确家庭规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更加深刻地记忆学习内容,提高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3、交互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教学与学习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收获,总结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积极地思考、探究、学习和创新。
三、教学手段1、PPTPPT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片、文字、音效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视频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学生可以生动地感受到在不同情境下,邻里之间如何友好相处,分享经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第二单元 单元方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方案1.了解社区和家乡的基本情况,感受归属感。
2.掌握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
3.了解社区的运作和管理方式,明白社区活动对居民的影响。
4.发现居住地的问题,并通过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加美好。
5.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景物和人文特点,对家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6.培养同情心和爱心,愿意尽力帮助弱势群体。
7.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组织、表达、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4.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社区和家乡的基本情况,感受归属感。
2.掌握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
3.了解社区的运作和管理方式,明白社区活动对居民的影响。
4.发现居住地的问题,并通过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加美好。
5.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景物和人文特点,对家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
2.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的运作和管理方式,明白社区活动对居民的影响。
3.如何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小组合作研究法3.案例教学法4.游戏教学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我的家在这里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教材《我的家在这里》,了解社区的人、物、事,感受归属感。
3.小组讨论:讨论社区的运作和管理方式,明白社区活动对居民的影响。
4.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居住地的问题,并通过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加美好。
5.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区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课:我家的好邻居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邻里交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道理与法治各单元计划
三年级下册道理与法治各单元计划第一单元:我们应该遵守游戏规则课时安排:5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游戏的概念和意义;2. 认识游戏规则的重要性;3. 培养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游戏,游戏的种类;2. 游戏规则的作用;3. 遵守游戏规则的必要性;4. 游戏规则的具体内容。
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游戏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概念和意义;2. 情境教学:通过故事或小实验,让学生体验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不良后果;3. 启发式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规则的作用和必要性;4. 游戏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游戏,体验遵守游戏规则的乐趣。
活动安排:1. 游戏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游戏中的不同角色,了解游戏规则对每个角色的影响;2. 规则宣传海报设计:学生设计游戏规则宣传海报,强调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3. 游戏规则大比拼:学生分组比赛,测试谁对游戏规则掌握得更好。
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游戏中是否能够遵守规则;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表达意见的能力和深度;3. 游戏规则小测试:进行游戏规则相关知识的小测验。
第二单元:我们应该关爱他人课时安排:6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关爱他人的概念和意义;2. 认识如何关爱他人;3.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关爱,关爱的表现形式;2. 关爱的重要性和意义;3. 如何关爱他人;4. 实际行动中的关爱。
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概念和表现方式;2. 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被他人关爱的感受;3. 合作体验: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项关爱他人的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理解;4. 反思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活动安排:1. 互帮互助活动:学生组织自行进行互帮互助的活动,如分担课外作业、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等;2. 表扬信写作:学生撰写表扬信送给他人,感受被表扬的快乐;3. 集体关爱行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关爱行动,如参与义务劳动、慰问老人等。
实验小学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说课稿
实验小学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在这里长大》是实验小学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所在的环境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环境,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环境,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生所在的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有关家乡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总结提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程要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我的家在这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研究,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与态度:通过加深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对社区的热爱和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教学难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
预要求: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看看有哪些建筑物、公共设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XXX说,这里有温暖的泥窝:XXX说,这里有可爱的小河:小山羊说,这里有青青的山坡:小朋友说,这里到处都是有我成长的足迹。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讲授新课(一)说说自己的家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说得很详细。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师:我想再请人人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为何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师: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村志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的具体位置,能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
(二)我想说师: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全班内交流。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家好邻居》课堂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旨在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邻居,好邻居的表现和他们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好邻居”的概念,了解好邻居的表现和作用,培养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处的技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3.情感目标:培养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家庭美德,形成和谐的家庭和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
三、教学重点了解好邻居的概念和表现,培养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五、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问题导入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六、教学过程Step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反思家庭和邻里关系的现状,启发他们认识到好邻居的重要性。
Q1:你们家有好邻居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Q2:如果你碰到了困难,你会向谁寻求帮助?Step2: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体验到好邻居的作用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情境一:安全警示学校门口的马路很窄,学生们经常在路上玩耍,车辆很容易发生事故。
请学生分组,设计一幅标语或海报,呼吁大家注意安全。
情境二:口腔保健在校门口粘贴标识牙齿健康的标志,展示和介绍口腔保健的知识。
情境三:环境整治学生自愿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清理小区里的垃圾和杂草。
Step3: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探讨和分享好邻居的经历,提高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Q:你们心目中的好邻居是什么样子的?Q:你们是否经历过无助之时得到邻居的帮助?Step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到邻里关系的互助和融洽的氛围。
情境一:A学生不小心掉了钱包,B并不知道是A掉的,拾到后主动去A家归还。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我们的学校》,含第1课《美丽的校园》、第2课《我们的班级》;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含第3课《家乡的山和水》、第4课《家乡的风俗》;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含第5课《传统节日》、第6课《现代节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学校和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践行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习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每个章节,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家乡和节日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
3. 图表:使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并说明原因。
(2)列举三个你家乡的风俗,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3)请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时间、习俗和寓意。
2.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操场。
因为那里宽敞、干净,我们可以在那里尽情地奔跑、玩耍,还能锻炼身体。
(2)示例:我家乡的风俗有舞龙灯、闹元宵和贴春联。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1
师:老师的家乡藏在一
首歌里,大家一起来猜猜老
师的家乡在哪里? 播放视频:《宁夏川,我可 爱的家乡》
根据视频音乐猜 老师的家乡。
借助视频 视频:《宁夏川, 和音乐,让 我可爱的家乡》 学生猜家
乡,更进一 步的了解 家乡!
预设:学生会答老师的家乡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师:你了解我们的家乡吗? 老师来考考你。
课件:考一考
一定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
一步的认识我们的家乡。
活动二 我的家乡在这里 1. 在中国地图上找家乡
师:在教材 43 页的中 国地图上找到宁夏回族自 治区,找到后用笔描出它的 轮廓,观察一下宁夏回族自 治区的版图有什么特点,试 着在地图上找到它的邻居。
课件:找一找
在教材 43 页的中 国地图上找到宁 夏回族自治区, 用 笔描出它的轮廓, 观察一下宁夏回 课件:中国地图 族自治区的版图, 和宁夏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它 的邻居。
主题图: ( 1 页 方面,感知
主题图
和了解“这
里是谁的
家乡”,既
通过图片描述, 猜
激发学生
四位同学的家乡。
的学习兴
趣,又为后
(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 3)我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面猜老师 的家乡做 了铺垫。
(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
花
2. 猜老师的家乡
( 1)宁夏的首府城市 ( 2)宁夏的简称
根据自己的课前 准备,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 解家乡的 基本信息。
(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的时间 师: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让我们一起简单的 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4) 宁夏历史 师:大家对我们的家乡都有
看视频,了解宁夏 的历史。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方案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方案目标本复习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复习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复习内容下面是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复习内容:1. 第一单元:尊重劳动-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了解不同劳动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掌握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要求2. 第二单元:尊重知识- 学习知识的定义和意义- 了解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掌握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道德要求3. 第三单元:尊重生命- 学习生命的定义和意义- 了解生命的来源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掌握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道德要求4. 第四单元:尊重规则- 学习规则的定义和意义- 了解生活中的常见规则和社会规则- 掌握遵守规则的道德要求复习方法为了达到复习的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方法:1. 阅读教材:认真阅读道德与法治下册的教材,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和要点。
2. 总结笔记:对每个单元进行总结,写下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帮助记忆和理解。
3. 练习题:完成每个单元的练习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解题能力。
4. 讨论交流:与同学或家长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复习心得和理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复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复习计划以下是一个复习计划的示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结通过本复习方案,小学三年级学生可以全面复习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祝同学们复习顺利!。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新人教版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情感与态度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懂得只有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生活幸福,社会才能团结安定。
3.行为与习惯养成友好真诚待人的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讲礼貌的人。
4.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表演等方式,感受邻里之间的温情。
通过回忆、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邻里间的温暖。
通过询问、请教父母,学习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互相谦让。
2.难点学会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自己亲身经历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事例,搜集一个有关民间流传的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邻居要是好,这句话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2.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3.教师总结并出示课题“我家的好邻居’。
二、邻居家的小伙伴1.师:你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吗?你和他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如果还不认识该怎样认识他们呢?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交流分享。
3.师:你认为到邻居家玩,需要注意些什么呢?4.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
5.(课件出示教材35页中到邻居家串门的几种行为)师:我们大家来分小组合作,各小组分别演一种行为,其他小组在下面判断这种行为是否恰当,说说理由。
如果是不恰当的行为,请大家提出改进的意见。
6.学生分小组准备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认识到去邻居家串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与人礼貌、文明交往的好习惯。
]三、邻里间的温暖1.播放-段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公益广告剧2.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分享所思所想。
答案预设: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那份泪温暖,我觉得邻里之间就应该像视频中那样互相帮助。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O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乡”,围绕学生成长的地方安排内容包括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风物与家乡人的贡献,帮助学生实现对家乡的认同,树立学生的家乡观,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长需求,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能够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并能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二、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引导学生了解社区,增强学生对社区里人、事、物的了解,促使他们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
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生活更直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邻里交往方法。
最后,在社区邻里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如图:我在这里长大学习主题社区与家乡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体会邻里生活的人情温暖,懂得邻里生活中应有的言行礼仪。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和邻居,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小问题,进一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帮助学生增强自豪感,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文化认同,树立学生的家乡观,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四、素养落实点本单元三课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有两方面:“道德修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单元内容属于社会公德部分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中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如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要让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
而第一学段则要求学生懂得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教学过程8、我们住得舒心、开心。
9、小分享:我们都感受过邻里给我们带来的温暖,那么,我们能不能也为邻里们做些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曾为邻里做过些什么呢?
10、过渡:我都曾为邻居提供过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邻里关系更加美好吗?
11、阅读角:《垃圾不见了》
(1)这幢楼里的居民扔垃圾的习惯有什么问题?(2)新搬来的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12、回答:小女孩的行为可能会带动大家一起讲文明卫生,努力构建友好的邻里关系。
13、提问:我们能不能也像这位小姑娘一样,通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好呢?
14、试一试:我们也来为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做一些贡献吧!请你设计一个邻里互助小方案,并组织一个邻里互助小分队,一起行动起来!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三四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是“社区与家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人、周围的事物等,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并学习与社区邻里交往的正确方式,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家乡的景、物和人,树立对家乡的正确观念,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我家的好邻居》是课标“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邻里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邻里关系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稳定感和亲密感,这有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孩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反之,糟糕的邻里关系会降低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四个板块之间是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关系。
教材引导学生先借助地图找到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位置及邻省,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感知家乡的美,然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从而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
社区生活是儿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领域,对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学生对居住地空间环境有较清晰的认识,对社区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社区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了解较少,对居住地的历史文化基本是一无所知,主动参与社区生活的意识薄弱,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
随着对邻里生活的逐渐适应与心理发展成熟度的提高,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开始下降,逐渐认识到个人、家庭、社会是互相依存的。
对于家乡的标志性信息、自然风光、物产和家乡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初步探究能力,但读地图的能力较薄弱,对资料的搜集途径和搜集方法还欠缺经验,需要老师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学材料:《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6课时
设计者:
一、单元课程背景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我们的社区生活”李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平面示意图。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第2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得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三课,以“社区和家乡”主题安排了3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得地方,对之产生归属感,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区
《我的家在这里》以社区中的人、物、事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体会社区与自己生活得关系,大致懂得社区生活得运作和管理方式,明白社区多彩的活动对居民的影响,同时发现居住地有待改进的地方,并能通过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加美好。
《我家的好邻居》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社区邻里交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有利于构建温馨和谐、有人情味的社区邻里关系,丰富学生社区生活得经验和提高社区生活能力。
《请到我的家乡来》将学生从对社区邻里生活得交流上,拓展到对“家乡”这一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地理位置、景物和家乡人多角度了解家乡的方方
面面,对家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学期四个单元的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
学生总体来说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中。
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会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课程目标:
(一)单元目标
1、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并能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生活。
2、通过对居住地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得人情冷暖具备邻里生活中应有的言行礼仪,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4、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人的贡献,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家乡情。
(二)课时目标
二、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
2.《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体验与探究
3.《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5.《道德与法治》讲义
6. 网络资源
7. 课件
8.师生、家长;学校图书;自然界动植物
(二)学习活动
1.小组合作,能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或者看书、问家长等方式搜集与本单元有关的资料进行预习,掌握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上课提前做好准备。
2.体会邻里生活的人情冷暖,具备邻里生活中应有的言行礼仪,正确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3.能够围绕难点内容,小组展开合作探究,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在交锋中突破难点,并与大家分享。
4.能够自主设计调查表,促进反思习惯的养成。
5.能够对“阅读角”、“相关链接”、“小贴士”、“活动园”的知识进行分析,知道自己家乡的人、景、物独特的美、学会邻里相处的言行举止、加法对家乡的热爱。
6.发挥小组合作模式,根据活动园主题,设计情景剧,在课堂中展现给大家,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7.多方面积累相关素材,认识到“家”的含义,深刻认识“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评价
四、课程实施
1.通过各种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