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柳永《雨霖铃》导学案

合集下载

28 雨霖铃导学案(学生)

28 雨霖铃导学案(学生)

【总28】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柳永《雨霖铃》导学案主备人:闫新合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情别绪。

学习时数:一课时一、重温作者,背景再现1、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字,世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尤其长于抒写之情。

创作的词多属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传很广,词在民间影响很大,“、”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自称“”。

2、解题《雨霖铃》名,也写作《》。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象征:。

3、背景介绍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二、把握节奏,渐入愁情1、用“/”划出朗读节奏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柳永词《雨霖铃》导学案【学法目标】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宋词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内容;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识链接】1..柳永:北宋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避乱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自主学习】1.完成上面知识链接部分的填空。

2.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下阕:。

【合作探究】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依次是、、。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景语:情语:“等句。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写:;虚写:。

【知识反馈】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导学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导学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导学案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名词,描写了秋夜的凄凉声音,展现了作者对秋夜幽怨的情感。

这首词情真意切,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我们能够领悟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柳永这位文学大家的传世之作——雨霖铃。

在这首词中,柳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离愁别绪的感慨。

雨声象征着离别,而铃声则代表了思念,寒蝉凄切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柳永将这些感受巧妙地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之中,使整首词既有空灵的意境,又不失于情感的真挚。

学习雨霖铃,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永作为文学家的绝妙表现力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其次,通过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

在古代社会,诗歌和词曲是人们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柳永作为金庸之后有着独特地位的词人,他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韵味,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和人们内心世界。

通过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处理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面对离别和孤独时的情感体验。

最后,学习雨霖铃这首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启迪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

柳永的词作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冷暖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他的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希望和美好的追求。

在当下社会,尤其是在繁忙都市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学习雨霖铃这首词能够激发我们对情感的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珍贵。

综上所述,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更能够启迪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把握。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古代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心灵更加充实和深邃。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雨霖铃,又名《临安遗恨》,是北宋诗人柳永咏怀临安的诗篇。

这首词写了柳永对故都临安的怀念和不舍之情,既有寄托深情,也有对乡愁的思念。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雨霖铃不仅在文学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文学名篇。

一、背景介绍雨霖铃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多以爱情为题材,饱含深情。

雨霖铃是柳永为怀念自己的故乡临安而创作的,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岁月的沧桑。

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将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写得淋漓尽致。

二、词意解析雨霖铃一词中“雨霖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深情怀恋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雨霖铃的声音悠扬清脆,如同故乡的回忆萦绕心头,让人无法忘怀。

全词通过对雨声和寒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学习导向雨霖铃这首词,不仅在意境描写上别具匠心,更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柳永纯真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之情。

作为学习者,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情感的真挚和文学表达的技巧。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吟咏这首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境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1. 听音乐:可以选择专门根据雨霖铃词谱曲的音乐进行欣赏,体验音乐和词的结合带来的美妙感受。

2. 朗诵对词:可以邀请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雨霖铃词的朗诵对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词意交流。

3. 写作学习笔记:通过观看相关解读视频或阅读批注,可以对雨霖铃这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将学习心得写成学习笔记,进行复习巩固。

四、总结雨霖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通过深入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共振,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让这份美好的文学遗产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合作探究】1、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并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4、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5、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6、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7、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

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第三课时《雨霖铃》导学案2【合作探究】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预习案关于柳永(幻灯3)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行课案一、诵读·整体感知——我吟《雨霖铃》二、研习文本•品味意象意境——赏析《雨霖铃》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感知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那么,这首词的离别之情是怎样一步步表现出来的呢?细心品味词句,领会词中的情感。

㈠词句赏析: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思考讨论: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三句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思考: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思考讨论: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离别氛围?2.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4、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参考】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片: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下片:杨柳、晓风、残月。特点:凄凉、沉寂。
2、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有何作用?
明确:上片这些景物寒蝉,长亭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之景,所以为实写;下片的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所以为虚写。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素养目标】1.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意象等基础知识。

揣摩语言,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独特意境。

2.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背诵整首词;理解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二.【知识储备】(一)、题目注解“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入蜀。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缢死后,玄宗日夜思念。

入斜谷后,遇上连日霖雨,在栈道中,又听见铃声阵阵,倍感凄凉哀婉,于是作《雨霖铃曲》,寄托思念之情,曲调极其哀怨。

有前人称“一曲霖铃泪数行”,可见一斑。

(二)、作者名片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不是七十二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就是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柳永的声音,可见他在当时也是词坛大腕儿。

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他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又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在他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慢词132首)。

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他的词深受市民喜爱,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也是倍加推崇地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限时完成学案,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一、学法指导:1、请专心听别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

2、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人说完后及时提出。

3、反复诵读诗歌,置身诗境,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真挚情感。

二、学习目标1、体会词中的诗人真挚的感情。

2、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对情景交融这种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初步体悟诗歌中“虚写”手法及细节描写手法的妙处。

【导学过程】三、新知导读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出身于仕宦书香门第。

年轻时热衷于功名,但却屡试不中,仕途很是坎坷。

初试落榜曾填了一首《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其实这只是一时的抒怀之作,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却对此词一直耿耿于怀。

后柳永再次应试,本已中榜,但在放榜时宋仁宗却特意将他黜落,并说“且去填词”。

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达标检测※※仔细读·细细品·相信你一定能行!学法指导:希望你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在诗的意境中……【自主学习】1看看哪组同学课文读得最棒!要求:自己组内选派一名或者两名同学参加朗诵。

朗诵时: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的抒发尽量与词人契合。

2(1)置身诗境,通过联想与想象,重现诗歌画面(将不能理解的词语或诗句写在下面)(2)在这首诗歌中,柳永抒发了怎样真挚的情感?【合作探究】1、他是怎样将这真挚........?你能不能通过联想想象,置身诗境,结合以下诗......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句具体..。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⒈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容。

⒉规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预习容⒈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A.骤雨(jù)暮霭(ǎi)B.凝噎(yī)都门(dū)C.良辰(chén)舞榭(xi è)D.凄切(qī)将息(ji àng)⒉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节令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三、走近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终生穷困潦倒。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且以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为特色,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提出疑惑——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探究学案一、课前检测二、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课堂展示㈠诵读·感悟⒈初读·划出朗诵节奏。

⒉再读·诗译全词(或播放邓丽君唱《雨霖铃》视频)⒊三读·悟情(提问学生读或读)要求: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⒋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雨霖铃》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

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

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

”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

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

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三)、作者生平及创作: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词的知识。

2,理解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特色。

3,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品味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词的相关知识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断发展,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按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按风格基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二,作者介绍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一生中,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意境,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基础认知暮霭(ai)凝噎(ye)都门帐饮无绪。

帐: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四,整体感知1,朗读一遍,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2,概括上下阙的内容?五,文本重点研习,探究。

(一)上阕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2,“都门冷帐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词人用了细节描写的镜头,请描述此情景并赏析。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这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2),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二)下阕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哪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说说你的感受?(2)句中“酒醒”照应上阕中哪一句?词人为什么喝酒?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二、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1、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及句子,抄写,说说表达的情感。
2、找意象,分别说说说作用。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诗词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用典等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
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吴铁栓
执教者
审核
审签
累计课时
总第课时
使用时间
2017年月日
学习
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三、自主展示(质疑点评)
四、整理学案(归纳小结)
五、自主检测(巩固提升)
收获感想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4.明确鉴赏古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第一步,联想画面;
第二步,赏析手法;
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
第四步,体悟情感;
第五步,感受效果;
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课前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4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重点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难点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柳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2. 体会柳永词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案一、课前回顾1.东南形胜,,。

2. ,,参差十万人家。

3. ,户盈罗绮,竞豪奢。

4.重湖叠巘清嘉, ,。

5.千骑拥高牙,,。

6. ,归去凤池夸。

二、了解柳永《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5页注解①;读《创新设计》P19页“写作背景”之《雨霖铃》)明确:“雨霖铃”,又作“”,是,柳永离开都城汴梁时,是一首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词。

(三)基础巩固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 )雨凝噎.( ) 暮霭.( )2.自由朗读《雨霖铃》,参考课文注解,理解词语意思及词作内容。

①骤雨:②无绪:③凝噎:④去去:⑤暮霭:⑥沉沉:⑦楚天:⑧经年:3.结合词作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永与红颜知己离别时的情景。

探究导学案一、整体感知《雨霖铃》(一)整体感知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雨霖铃》里描写别时、别后的情景,上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二)概述词的大意上片:下片:二、问题探究(一)赏析上片: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

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3.概述景物特点。

4.抄写饯别的诗句。

5.抒发了什么情感?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二)赏析下片: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明确:。

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3.概述景物特点:4.抒发了什么情感?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三、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一)情景交融:根据提示填写词中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开篇词人有见闻,“,,”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所见所闻,无不凄凉。

2.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深沉的暮霭,其离愁之深,令人不难想象。

3.“,”,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4.“?,”想象酒醒后,晓风拂杨柳,残月挂柳梢,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融入画面之中。

(二) 虚实相济:写出词中描绘眼前实景实情实事......的句子:,,。

,,。

,。

写出词中设想..别后情景的句子:1. ,。

2. ,!?,。

,。

,?虚实的结合,拓宽了作品的意境,丰富了词作的内容。

课堂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骤.(zhòu)雨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那.(ná)堪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好.(chén)景都.(dū)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促发帐饮寒婵骤雨初歇B.凝噎箫鼓良辰九霄云外C.暮霭流连处那勘蓝舟催发D.宵夜竞无语嘻笑钓叟莲娃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帐饮无绪..(船的美称)催发..(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兰舟B.更那堪...(凄清的秋季)..(“那”通“哪”,怎么,哪里;堪,能忍受)清秋节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A.留恋处,兰舟催发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 B.乘醉听萧鼓C.异日图将好景 D.念去去千里烟波6.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词的起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

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

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

7.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8.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雨霖铃》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B.《望海潮》重在铺叙手法。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C.《雨霖铃》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概括的技法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全词虽为离别诗,但叙事笼统,写景工致,以凝练概括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D.《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

二、阅读柳永的《鹤冲天》,完成下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柳永:三、语言运用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正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

A.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B.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一颗经营的珍珠链接柳永才华横溢,但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据传他因考试落第,写了著名的《鹤冲天》词,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

这首牢骚歌传到了宫里,宋仁宗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三年后的考试中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宋仁宗圈点放榜时,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自命为“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

柳永到了晚年改名应试才考上了进士,在进士及第后也只是当了些小官。

由于他长期潦倒落拓,又具有卓越的音乐和文学天才,所以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特殊的生活经历,促使他成了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也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

可见,逆境有时候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4日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案一、课前自查——名句默写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二、了解柳永《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雨淋铃词牌名离别(三)基础巩固1.注音。

骤.(zhòu)雨凝噎.(yē)暮霭.(ǎi)2.自由朗读《雨霖铃》,参考课文注解,理解词语意思及词作内容。

①骤雨:阵雨。

②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③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④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⑤暮霭:傍晚的云气。

⑥沉沉:深厚的样子。

⑦楚天:南放的天空。

⑧经年:一年又一年。

3.结合词作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永与红颜知己离别时的情景。

探究导学案一、(一)整体感知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5.《雨霖铃》上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二)概述词的大意上片:离别时的情景下片:离别后的情景二、问题探究(一)赏析上片: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

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3.概述景物特点。

凄凉4.抄写饯别的诗句。

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抒发了什么情感?难舍难分无限悲痛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过渡,由实写转为虚写(二)赏析下片: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

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白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

3.概述景物特点:冷清、孤寂4.抒发了什么情感?郁闷、愁思难断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渴望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离人本欲借酒消愁,然而酒醒之后,眼前景象凄清,前路“千里烟波”,其离情别绪自是不胜其悲。

三、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一)情景交融:根据提示填写词中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开篇词人有见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所见所闻,无不凄凉。

2.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深沉的暮霭,其离愁之深,令人不难想象。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