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热传递和内能改变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传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这称为传热。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传热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小心:(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将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较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如果你对一个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描述: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部能量的两种方式;功是其他形式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而传热是内能的传递;这两种方法相当于改变物体的内能。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分在对象上工作和在对象上工作: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例如,当活塞被按下时,活塞会压缩玻璃气缸中的空气,并对气缸中的空气起作用(图a)。
棉花燃烧表明气缸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即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根铁丝被快速反复弯曲数十次,铁丝的弯曲部分将被加热(图b),表明铁丝弯曲部分的温度升高。
铁丝的内能增加,而铁丝内能的增加是由于人们对铁丝的工作。
(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专项训练题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以不变,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不为零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因为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3、如图是内燃机某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A.瓶塞冲出B.搓手取暖C.压缩气体D.钻木取火4、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大B.密度大C.体积大D.内能大5、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6、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0℃冰熔化成0℃水,温度、内能都不变C.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D.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C.铁水很热具有内能,冰块很冷没有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多选题8、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9、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B.乙图: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丙图: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丁图: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10、将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两个金属块a和b,分别投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a投入甲杯,b 投入乙杯,且水温低于金属块温度),当水和金属块之间热传递终止时,甲杯水温度低于乙杯水温度,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a降低的温度比金属块b大B.金属块a放出热量比金属块b多C.甲、乙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D.金属块比热容ca<cb综合题11、(1)如图为冬季家庭取暖常用的电油汀,为了使它通电后能快速升温,在电油汀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______的液体:为了防止发生爆裂,该液体还应该具有沸点______的特点,用电油汀取暖是利用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创新微课
例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本质不同的物理过程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物体向外界放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D.热量是在热传递中,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
部分向另一部分转移的内能的多少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小结
热传递
吸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放热
(物体从外界吸热) (物体对外界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创新微课
同学,下节再见
创新微课 现在开始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创新微课
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 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和内能 在外界对系统没有做功的情况下,内能和热量 △U=Q
创新微课
即在外界对系统不做功的情况下,外界传递 给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改变量
(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创新微课
例1、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热量从含热量较多的物体传给含热量较少的物体 B.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C.热量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给内能较少的物体 D.热量从比热容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误区警示】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内能的大小无关 发生热传递时,可能误认为热量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 的物体上。为此要明确以下两点:
(1)热传递与物体的内能的多少无关,只与两个物体(或一个物 体的两部分)的温度差有关,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递 到低温物体。
3.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3.1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知识点一、焦耳的实验1.绝热过程:系统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的过程.2.代表性实验(1)重物下落时带动叶片转动,搅拌容器中的水,水由于摩擦而温度上升.(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给液体加热.3.实验结论: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仅由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决定,不依赖于做功的具体过程和方式.4.内能:只依赖于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知识点二、功与内能的改变1.功与内能的改变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变化量ΔU=U2-U1,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即ΔU=W.2.理解(1)ΔU=W的适用条件是绝热过程.(2)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系统对外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知识点三、热与内能的改变1.传热(1)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传热: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2.热和内能(1)热量: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2)热与内能的改变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单纯的传热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变化量ΔU=U2-U1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3)传热与做功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①做功和传热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②做功时,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传热只是不同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例题1](2023•慈溪市校级开学)在一个真空的钟罩中,用不导热的细线悬吊一个铁块,中午时铁块的温度是28℃,晚上铁块的温度是23℃。
铁块的内能()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答】解: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有关,当铁块的温度降低时,铁块的体积变化很小,所以其内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例题2](2023•和平区模拟)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2TB.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解答】解:A.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T′,且T=(t+273)K,T′=(2t+273)K,所以T′不等于2T,故A错误;B.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小,受力越不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故C正确;D.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越小;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越大;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越小,所以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不一定越小,故D错误。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
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温度B.比热容C.热量D.质量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出的热量也越多B.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D.物体的速度越大,内能越大3.下列几个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冬天晒太阳,身体感到暖和B.冬季对着手“哈气”,手感到暖和C.冬天搓手,手感到暖和D.冬天围着火炉取暖,身体感到暖和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C.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一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5.关于热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温度降低,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减小C.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水和冰,内能相同D.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6.关于热传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是高温物体的温度传给低温物体B.并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比热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D.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7.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块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C.物体的温度降低,则物体的内能减少D.体积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多8.0℃的冰块全部熔化为0℃的水.体积将有所减小.比较这块冰和熔化成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B.O℃的冰具有较大的内能C.O℃的水具有较大的内能D.无法确定9.物体内所有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_______ ,以及分子之间的______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名师选题

(每日一练)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名师选题单选题1、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以不变,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答案:B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指的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凝固,故B正确;C.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熔化和液化的沸腾,故C错误;D.热传递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要具有温度差,故热量是从高温度物体传递给低温度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
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C.现象:棉花被点燃。
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
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答案:B解析: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的是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硝化棉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答案:A解析:A.固体分子间有间隙,但是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是因为物体间存在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热和内能相关知识点讲解_

热和内能相关知识点讲解_1.热传递①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热传递的实质:热传递实质上传递的是能量,结果是改变了系统的内能。
传递能量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3.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即 U= Q吸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即Q放= - U4.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到高温部分。
5.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系统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但是它们还是有重要区别的。
做功是系统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发生转化,而热传递只是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典例探究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
故C正确。
答案:C友情提示:铁丝的温度升高从结果我们无法判断是哪种方式改变了内能,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选C、D 答案:C、D友情提示:注意区分状态量与过程量的不同特点例3 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103 J/(kg ℃) ,g取10m/s2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友情提示:搞清能量转化的物理情景及转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由能量守恒定律来列方程求解。
中考物理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

2019年中考物理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只有存在温度差时,热量才能从温度高处传到温度低处。
2.热量传递的方向:热量将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且一定是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3.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也叫热量)的转移。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理解: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离开了热传递的过程,热量是不存在的。
热量必须在热传递这个过程中才能提得出来。
5.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部分),内能减少,放出了热量;而低温物体(部分)内能增加,吸收了热量。
但高温物体(部分)的温度不一定降低了,低温物体的温度也不一定上升了。
因为此时要考虑到内能改变时,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总之,1)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2)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变。
6.热量、温度、内能之间区别1)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2)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3)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7.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可用功和热量来度量物体的内能的改变。
8.用Q来表示热量,用J来表示热量的单位。
9.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收热量,或者没有放出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的热量多。
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13.2《内能》教案1

教案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3.2节《内能》。
本节课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知道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内能转化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理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手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2) 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这一规律。
(3)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重点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二者。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内能转化现象,如烧水、摩擦生热等。
4.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3.2 内能一、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方式1. 做功2. 热传递四、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内能的概念。
2. 解释为什么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4.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并用实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7.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18.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放出)的热量为×103J。
(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重点知识点大全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许多公园里都有供游人休息的石凳或木椅,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用手摸石凳和木椅,感到石凳比木椅热。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石头比木头的质量大B.石头比木头的比热容小C.石头比木头的密度大D.石头比木头传热2、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3、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大B.密度大C.体积大D.内能大4、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A.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B.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C.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D.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不为零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因为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6、“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C.铁水很热具有内能,冰块很冷没有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多选题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原子内部有带负电的电子C.电子、原子、病毒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肉眼可以看见9、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10、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増大,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气体混合颜色变均匀,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D.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悬挂大秤砣未被拉开,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综合题11、为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小圆在绝热容器内装入1kg某固体物质,其温度为-15℃。
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2篇

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内能热传递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精选2篇(一)主题: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并能举例说明;2.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计算物体内能的变化;3. 能够分析和解释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学过的热学知识,例如热容、热传导等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a. 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辐射: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 对流: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
b. 讲解内能的概念:-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运动的能量;- 内能的改变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内能的变化公式:ΔU = m × c ×ΔT,其中ΔU为内能变化量,m为物体的质量,c 为物质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c. 分析热传递和内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热传递:会改变物体的温度和相态;- 内能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温度变化。
3. 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例如:热湿毛巾被放在冰箱中和阳光下的效果、河水冷却煮沸的效果等。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并解答学生对于热传递和内能的疑惑。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并总结身边与热传递和内能相关的现象或实例,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热传递和内能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区别: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即所有分
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
热量指热传递过
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因此与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不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一个物体有内能,但不能说其具有热量或者含有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只能用热量来表示;
联系:
物体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
多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内能增加,但温度却保持在0℃不变;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可以总结为一个
物体温度改变了,其内能就一定改变,但内能改变时,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概念辨析法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方法指南:
①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
能一定增加。
②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
③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0℃的冰变成0℃的水;也不一定
吸收了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④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⑤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⑥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课题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在大纲中的要求虽然是A级要求,但它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涉及大量生活实际,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讨论,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课本38页的实验.
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若学生能做成功,为了增强效果,教师可以做一下对比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看书.
引导学生根据决定内能的因素讨论改变内能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如何判断内能的变化.
提出学生较熟悉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
突出“动作”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
约五、六分钟后,师:请大家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刚才我们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教学
目标
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
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的量度.
教学难点
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
实验器材及教具准备
细铁棒、铁锤、洒精灯、木块、厚壁玻璃筒(带活塞)、硝化棉、乙醚、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钢丝等.
八年级物理课件—第十三章内能

向匀速运动
既没有一定的形状
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如图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气态物质分子运动的特点的是( C )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只在小范围内的震动 甲
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乙
A.甲
B.乙
C.丙
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丙
D.甲和乙
一般情况下:分子间隙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分子热运动范围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分子作用力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和温度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
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同一物体 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和热量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形式:
热 传 导 :物 体 内 部 分 子 或 原 子 相 互 碰 撞 而 发 生 能 量 传 递 现 象 热 辐 射 :物 体 通 过 辐 射 电 磁 波 传 递 能 量 的 现 象 热 对 流 :流 体 内 部 的 分 子 或 原 子 发 生 相 对 位 移 的 热 量 传 递 过 程
太阳辐射能量传递到了被子上
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2、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不一定
气体在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
内能可能会减小
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和热量 没有必然联系
不一定 1、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不一定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 能力测试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能力测试基础能力测试1.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_______的.所以热量和功的单位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3.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的相互转化,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__能的转移.4.一物体吸收了100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增加了________焦,若用做功的方法使这个物体改变同样多的内能,则至少需对物体做________焦耳的功.5.用搓手的方法可以使手暖和,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用暖水袋使手暖和,是用________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6.擦燃火柴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达到燃点的,点燃火炉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燃料燃烧的.7.两物体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 ] A.温度B.热量C.内能D.质量8.一个物体温度升高,这是因为[ ] A.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C.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D.以上说法都不对9.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多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有吸收热量,温度才会升高B.只能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量C.热量就是内能D.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应用创新11.金属块在砂石上磨擦后变热,属于________,饮料放入冰箱后温度降低,属于________.12.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热起来,这主要是迅速压缩活塞时,对筒内的空气_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_增加,________升高,空气将________传递给筒壁而使筒壁热起来.13.一根锯条锯木头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锯条的内能增加的;将锯条放在火上烧时,它的温度也会升高,内能也会增加,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的内能增加的.14.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电烤箱烤食品B.冬天两手用力搓,手觉得暖和C.钻木取火D.烧开水,锅盖被水蒸气顶起15.下列现象中属于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开水B.打火机点火C.冬天在火炉旁烤火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参考答案1.减少.2.做功,热传递,等效,相同.3.机械,内,内.4.100,100.5.做功,热传递.6.做功,热传递.7.A8.C9.A10.BD11.做功改变内能,热传递改变内能.12.做功,内能,温度,内能.13.做功,热传递.14.A15.B.。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什么是热传递热传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质中热能的传递过程。
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在导热过程中,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实现热能传递;在对流过程中,热能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实现热能传输;在辐射过程中,热能通过电磁波的辐射实现热能传递。
热传递和内能的关系热传递会导致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内能是物质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当物体吸收热能时,其内能会增加;反之,当物体释放热能时,其内能会减少。
因此,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状态。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情况吸热过程中的内能改变当物体吸收热能时,其内能会增加。
例如,我们将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冰块会逐渐融化,这就是因为冰块吸收了环境中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内能,并导致冰块的温度升高。
同样地,当我们观察烧水的过程时,水中的温度也会随着热传递的过程而升高,这是因为水吸收了加热器散发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内能。
放热过程中的内能改变当物体放出热能时,其内能会减少。
例如,我们的身体在进行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并且将这些热能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这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温度升高。
同样地,当我们燃烧煤、天然气等物质时,物质中的化学能会被转化为热能,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环境中的温度升高。
相变过程中的内能改变相变是物体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相变过程中也会发生热传递,并导致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例如,当我们将冰块放入水中时,冰块会逐渐融化,转变为水。
在这个过程中,冰块吸收了水中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内能,同时导致水中的温度下降。
相反地,当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时,水开始沸腾,转变为水蒸气。
在这个过程中,水释放了大量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内能,同时导致水中的温度保持在100℃。
总结热传递和内能是密切相关的,热传递会导致物体内能的改变。
在吸热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在放热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在相变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改变。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总结例题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D.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2、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钻木取火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C.食品放入冰箱内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4、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A.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B.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C.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D.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5、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C的冰块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6、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钻木取火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C.食品放入冰箱内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7、关于烹饪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B.铁锅的比热容比食物的大C.蒸鱼利用了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D.凉拌菜要搅拌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多选题8、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石头被晒得很热B.冬天,搓动双手会发热C.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饮料变凉D.冬天,放在暖气上的物体变热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热水比冷水所具有的内能多C.热量要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0℃的水内能为零10、将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两个金属块a和b,分别投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a投入甲杯,b投入乙杯,且水温低于金属块温度),当水和金属块之间热传递终止时,甲杯水温度低于乙杯水温度,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a降低的温度比金属块b大B.金属块a放出热量比金属块b多C.甲、乙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D.金属块比热容ca<cb综合题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5.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课课通》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
概括
总结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热量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2.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3.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重点
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新课教学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